眼部疾病超声诊断讲课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8
眼部疾病超声诊断眼球疾病一、玻璃体疾病玻璃体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占眼球容积的2/3~3/4,充填于晶状体、睫状体及视网膜之间。
玻璃体是眼的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玻璃体疾病势必严重影响病人的视力。
常见的玻璃体疾病包括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增殖膜、玻璃体变性、玻璃体炎症、玻璃体变性等。
玻璃体中99%为水分,其余1%包括胶原纤维,少量蛋白质、无机盐、糖、乳酸、尿素、维生素C等。
玻璃体中蛋白质与透明质酸结合在一起,使玻璃提呈胶冻状,并具有粘性和弹性。
在超声检查中,玻璃体表现为无回声的暗区,因此玻璃体疾病一目了然,十分容易诊断。
后运动(after movement)实验为玻璃体内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实验。
检查方法为首先探查到眼球的轴位,观察病变与视乳头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或不连接,嘱患者眼球运动观察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的情况,如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而运动,则运动实验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嘱患者眼球运动后立即停止运动,观察此时玻璃体内病变的运动情况,如病变仍有运动则为后运动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一)玻璃体出血[声像图表现]少量出血玻璃体内可见均匀细弱点状回声,如果没有突破玻璃体后界膜,出血可局限于玻璃体的某一局部。
病变不与球壁回声相固着,运动和后运动试验均阳性。
出血量多时或出血突破玻璃体后界膜时,出血可充满玻璃体内。
形成机化条后,机化条呈中低至中强回声,与眼底光带之间的固着关系是探查的重点。
玻璃体出血的运动度及后运动程度均较明显,机化膜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A超的回声强度<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机化条内无异常血流信号。
(二)玻璃体后脱离[声像图表现]应用B型超声波可对玻璃体后脱离进行观察,部分玻璃体后脱离时可见与视网膜相连的连续条带状回声,光滑,回声强度为中等强度回声,动度大,后运动明显。
A超探查此光带的回声强度<100%。
玻璃体内的固着点一般为视盘前或黄斑区前。
完全玻璃体后脱离表现为连续的条状光带,不与球壁回声相连,动度及后运动明显。
眼部疾病超声诊断眼球疾病一、玻璃体疾病玻璃体是一种透明的胶状物,占眼球容积的2/3~3/4,充填于晶状体、睫状体及视网膜之间。
玻璃体是眼的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玻璃体疾病势必严重影响病人的视力。
常见的玻璃体疾病包括玻璃体积血、玻璃体增殖膜、玻璃体变性、玻璃体炎症、玻璃体变性等。
玻璃体中99%为水分,其余1%包括胶原纤维,少量蛋白质、无机盐、糖、乳酸、尿素、维生素C等。
玻璃体中蛋白质与透明质酸结合在一起,使玻璃提呈胶冻状,并具有粘性和弹性。
在超声检查中,玻璃体表现为无回声的暗区,因此玻璃体疾病一目了然,十分容易诊断。
后运动(after movement)实验为玻璃体内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实验。
检查方法为首先探查到眼球的轴位,观察病变与视乳头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或不连接,嘱患者眼球运动观察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的情况,如玻璃体病变随眼球运动而运动,则运动实验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嘱患者眼球运动后立即停止运动,观察此时玻璃体内病变的运动情况,如病变仍有运动则为后运动阳性,反之则为阴性。
(一)玻璃体出血[声像图表现]少量出血玻璃体内可见均匀细弱点状回声,如果没有突破玻璃体后界膜,出血可局限于玻璃体的某一局部。
病变不与球壁回声相固着,运动和后运动试验均阳性。
出血量多时或出血突破玻璃体后界膜时,出血可充满玻璃体内。
形成机化条后,机化条呈中低至中强回声,与眼底光带之间的固着关系是探查的重点。
玻璃体出血的运动度及后运动程度均较明显,机化膜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A超的回声强度<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机化条内无异常血流信号。
(二)玻璃体后脱离[声像图表现]应用B型超声波可对玻璃体后脱离进行观察,部分玻璃体后脱离时可见与视网膜相连的连续条带状回声,光滑,回声强度为中等强度回声,动度大,后运动明显。
A超探查此光带的回声强度<100%。
玻璃体内的固着点一般为视盘前或黄斑区前。
完全玻璃体后脱离表现为连续的条状光带,不与球壁回声相连,动度及后运动明显。
单纯的玻璃体后脱离临床上因不影响视力病人很少就诊,多在合并玻璃体积血实行超声波检查时被发现。
CDI检查玻璃体内条状光带上无血流信号。
(三)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声像图表现]B超检查:典型病例表现为玻璃体内病变,呈倒三角形或条状中强回声,倒三角的基底部与晶状体相贴近,尖端与视盘相连。
病变的运动及后运动均不明显。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此光带内可探查到与CRA-CRV 相延续的血流信号。
需要注意的是,本病多于婴幼儿时期发现,检查时患儿一般不配合检查,必要时可在麻醉状态下进行检查,以保证不漏诊。
对此类病变,一定要注意病变与视神经之间的关系。
少数病例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脱离。
(图5-1-13)二、视网膜疾病正常视网膜正常视网膜由于厚度极薄,且与脉络膜贴附紧密,在无病变情况下不能为普通超声诊断仪所分辨,CDI检查在视网膜表面可见点状血流信号,但无法分辨具体为眼底血管的那一分枝。
视网膜前界与玻璃体紧密相连,而玻璃体为无回声区,故视网膜疾病亦较易为超声所探查。
但对于那些早期病变,隆起度较低,病变内回声情况观察欠佳的疾病,应用超声波检有一定困难,必要时应结合直接或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等进行诊断。
(一)视网膜脱离[声像图表现]典型的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玻璃体内条带状回声,一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另一端与周边部的眼底光带相连,光带表面光滑,与声波垂直方向为强回声,A超回声强度等于100%。
此条状光带有轻度运动,但后运动多为阴性。
如果同一切面的视网膜全部脱离超声波检查表现为类V形条带状回声,V形回声的尖端与视神经相连,两端分别与周边球避回声相连,动度(+),为与脱离方向相垂直的运动,后运动一般为阴性。
CDI检查此光带上可见与CRA-CRV 相延续的血流信号,且频谱形态与CRA-CRV完全相同,但血流速度一般较同源血管轻度下降。
亦有文献报告应用超声波检查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进行探查,认为视网膜裂孔表现为脱离视网膜条带状回声局限断裂或缺如。
但是否有实际意义还值得探讨。
(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声像图表现]B超声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超声波检查表现十分复杂,玻璃体内可表现为点状/条状光带,可以与眼底光带相连亦可不与球壁回声相连,光带呈中强回声,形态多样不规则。
部分病例由于玻璃体内机化条索的牵拉造成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形成多条带状回声,可以表现为X形,渔网形,帐篷型等多种形态。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超声表现比较特殊,一般双眼会先后发病,一般可以识别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玻璃体内的增殖膜上在疾病的早期一般没有异常的血流信号,随病程的发展,可在增殖膜上的新生血管膜上发现异常血流信号,但脉冲多普勒血流分析的血流信号不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同。
反之,如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前拉性视网膜脱离,脱离的视网膜上的血流信号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同。
此外,通过对病人双眼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等血管的血流参数进行测量,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人各期的血流速度变化略有不同,但在各期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正常显著下降。
以增殖期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下降最明显。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声像图表现]B超肿瘤隆起1mm即可被超声发现,但很难确定性质。
多于黑朦期就诊,可见典型图像。
(1)肿块型玻璃体腔内半球形或球形肿物,起自眼底光带。
(2)不规则型玻璃体腔内形状不规则肿物,边界不整齐。
以上二型内回声强弱不均匀,在实体内可有囊性区,80%以上患者可见“钙斑”,且其后有声影。
(3)弥漫浸润型眼底光带不均匀增厚,呈波浪状或“V ”形。
少数患者肿瘤坏死明显,可在玻璃体腔内形成椭圆形弱回声光团,可飘动,形态可有改变,但均与眼底肿瘤相连。
单眼内多病灶或双眼均发现类似病变,常伴视网膜脱离,眼轴正常或稍长。
CDI检查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瘤体中可以发现红-蓝相伴行的血流信号,且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相延续,频谱分析瘤体内的血流表现与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血流特征基本相同,但其收缩期的血流速度较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偏高。
病变内部的血流信号以钙斑内分布为多。
表白瞳症鉴别诊断表---------------------------------------------------------------------------------------------病种患侧形状边界内回声声衰减眼轴血流---------------------------------------------------------------------------------------------视网膜母单侧或球形,单不规则强弱不等有钙斑可见正常与CRA细胞瘤双侧个或多个有低回声区稍长相延续新生儿视双侧晶体后不整齐弱回声不显著短与CRA网膜病变不规则相延续原始玻璃单侧圆锥形整齐中强不显著短与CRA体增生症由前向后相延续先天性白单侧或玻璃体内正常(-)内障双侧无回声稍长眼内炎外伤史不规则清晰均匀,中强或正常(-)弱回声稍长(四)新生儿视网膜病变[声像图表现]超声波检查在玻璃体内可探及类三角形条状中强回声光带,一端与视神经乳头相连,另一端与晶状体后相连,并在晶状体后形成团光中强回声包绕整个晶状体,光带为中强回声,动度及后运动均不明显。
在一部分晚期病例,可以在玻璃体的周边部探及条带状回声,为脱离的视网膜的回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此光带内可探及与CRA-CRV相延续的血流信号,频谱分析为与CRA-CRV完全相同的血流频谱。
(五)Coats病[声像图表现]超声波检查典型病变在病变的晚期在玻璃体内可以探及均匀点状回声,动度大,后运动极明显,呈“流沙样”改变。
此均匀点状回声可被多个半弧形回声所分割,半弧形回声与视盘相连,有轻度运动。
部分病例在病变的基底部强回声光斑。
早期病例,表现为玻璃体内局限的半球形或不规则形病变,病变表面光滑,内为均匀的点状回声,动度和后运动均阳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玻璃体内的与视神经相连的条形光带上可见与CRA相延续的血流信号,而玻璃体内均匀点状回声内无血流信号。
频谱分析表现位与CRA-CRV完全相同的血流频谱。
三、色素膜疾病(一)睫状体脱离[声像图表现]1.所有睫状体脱离均为360°全周脱离,而非某一象限的脱离。
2.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见巩膜与脉络膜间存在一无回声区,部分病例可探查到虹膜、睫状体与巩膜突完全脱离,前房与睫状体上腔之间形成完全沟通的瘘口(即睫状体离断)。
3.脱离眼较健眼前房深度显著变浅。
4.睫状突位置前移前旋,与虹膜根部紧密相贴,小梁睫状突距离缩短。
5.虹膜根部膨隆,与健眼相比较脱离眼小梁虹膜夹角减小,巩膜外侧面睫状体夹角较健眼明显减小,虹膜晶体夹角较健眼明显加大。
(二)脉络膜脱离[声像图表现]B超检查玻璃体内可见多个弧形光带,与球壁光带相连,但不与视盘相连,且弧形光带的弧心均指向玻璃体中轴,嘱患者眼球向鼻侧转动,做类冠状位探查,玻璃体内光带呈连续的多弧形光带,“玫瑰花征”阳性。
A超检查条状光带表现为有切迹的双峰样波形。
CDI检查玻璃体内光带上可见血流信号,频谱分析为动脉型血流频谱,与睫状后动脉相似。
表眼内膜状光带鉴别诊断表---------------------------------------------------------------------------------------------病种形状回声强度固着点运动后运动血流---------------------------------------------------------------------------------------------视网膜脱离带状,规则,光100%与视盘轻(-) 与CRA滑凹面向前"V" 相连延续脉络膜脱离带状,规则,光100%眼赤道轻(-) 有血流滑,多个,凸面部之前向玻璃体玻璃体后脱离带状,光滑,弧<100%不定显著(+) 无血流形玻璃体机化膜不规则,分叉状<100%无,显著(+++) 无血流不定(三)脉络膜黑色素瘤[声像图表现]B超检查脉络膜黑色素瘤对声波衰减较著,在A超检查,病理波峰峰顶与基线成45~65°角,而其它眼内肿瘤则缺乏此特征。
B超隆起2mm即显示实性肿物,有以下特征:①形状:呈半球形或蕈状。
②边界:在肿瘤表面有完整的视网膜时,在声像图上前缘回声光点多而强,接近球壁时消失。
③内回声:黑色素瘤的边缘血管呈窦样扩张,故声像图上前缘回声光点多而强,向后回声逐渐减少,接近球壁形成无回声区,即所谓“挖空”现象。
④脉络膜凹:肿瘤所在部位的脉络膜被瘤细胞浸润,形成局部脉络膜无回声状,呈盘状凹陷带,约65%的患者可发现此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