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兽医流行病学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58 MB
- 文档页数:74
兽医流行病学第一章绪言兽医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是预防兽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研究对象是动物群体,主要是畜禽群体,但也涉及到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研究方法是对群体中的疾病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释资料,并作生物学推理;研究任务是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防制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定性调查研究和定量调查研究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是确定疾病的自然史,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验;后者涉及到疾病的数量及数字资料的表达和分析,包括调查、监测、观察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及疾病控制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评价等。
兽医流行病学主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此外还有血清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等方法。
兽医流行病学有下列几方面的用途:确定病因已知疾病的来源;研究病因未知疾病的防制对策;获取有关疾病自然史的资料,确定疾病的分布和感染的传播和维持的生态学机理,及宿主、致病因子和环境病因因素;制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估价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
复习思考题1.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定义。
2.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3.兽医流行病学有哪些用途?教案:PPT1: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来源于人类与动物传染病流行长期斗争经验来源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和进步由单纯描述向描述加分析由定性向定量研究两个方面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结合,使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和方法更加丰富、应用更广泛。
PPT2:一.发展史学科形成前期——自有文明史以来至18世纪公元前460——377古希腊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空气、水及地点》“Epidemic”我国“疫”、“时疫”、“疫疠”PPT3:15世纪中叶意大利威尼斯海港检疫法规我国隋朝“疠人坊”1662年英国John Graunt第一章寿命表设立比较组思想PPT4:(二)学科形成时期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1747年英国James Lind VitC治疗坏血病——开创流行病学临床试验1796年Jenner 接种牛痘预防天花——开创传染病控制的主动免疫PPT5:詹姆斯.琳德(James Lind1716-1795) 是一名英国海军外科医生, 他进行了一项相当于流行病学实验的研究,证实新鲜水果柠檬和柑橘等可预防坏血病。
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以及其决定因素的科学。
疾病监测:是指对某种或某些具体疾病进行系统、完整、连续和定期观察,调查其分布动态和影响因素,以便及时采取有效防制对策。
1.疾病自然史:疾病的自然史是指不给任何治疗或干预措施的情况下,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
2.疾病的自然史:是指疾病的分布和感染的传播和维持生态学机理及宿主、致病因子和环境病因因素。
小生境:是指特定环境下的一种生存环境·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一般总是与自己相同的物种生活在一起,共同繁衍后代;什么是Evans假说?1976年,Evans提出的多病因假说 1 认为疾病是由多因素引起的,是一种多病因学说,与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观相符; 2 不仅适用于传染病,也适用于非传染病; 3 其重要特征是需要确定假设病因与疾病之间的联系在统计学上是显著的(涉及动物组群间的比较)病因推断的方法和原则?病因推断的第一步是用求同法、求异法、伴随变异法或类推法形成病因假设;第二步是通过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发病机理研究对病因假设进行检验。
作出病因推断的一般原则是因先于果的时间顺序、统计学联系强度、联系的一致性、联系的特异性、联系的普遍性、剂量应答关系和联系与现有知识相符。
以发病率和患病率为例,说明动态率与静态率的区别。
动态率是在一定时间内群体中新发生某事件的频率,以发病率为代表,其譬如死亡率、罹患率、治愈率、出生率等;静态率是在一定时间内存在某事件的频率,以患病率为代表,其他如感染率、携带率等。
风险和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
风险是指某事件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的不确定性。
风险分析,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对由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危害进行评估的方法,并对其可能性进行预测,从而采取规避或者降低危害影响的措施。
地方流行:其一是说明某地区动物群体中的某病以通常的、相对稳定的频率发生;其二是表示该地区动物群体中该病的发生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性。
1.兽医流行病(概念加内涵)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频率分布及其决定因素的一门学科。
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研究对象是动物群体,主要是畜禽群体,也涉及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研究方法是对群体中的疾病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释资料,并做生物学推理;研究任务是确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制定防控对策并评价其效果,以达到预防、控制、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2.流行病学研究内容定性调查研究:(1)确定疾病自然史:①疾病生态学②疾病病因因素(2)病因假设的形成及其定性检验定量调查研究:调查,监管和监测,研究,建模风险评估疾病防控3.流行病学应用(1)确定病因已知疾病来源:许多已知病因的疾病可以通过对患病动物的表现确诊,或通过适当的实验室检查和其他临床程序确诊。
例如:一组犊牛沙门氏菌诊断相对简单,然而,要确定爆发的原因并使用正确的方法防止复发却很困难,因为购买感染动物或通过污染的饲料都有可能造成沙门氏菌病爆发,所以,只有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才能更有效地确定感染来源,真正解决问题。
(2)调查与控制病因未知或知之甚少的疾病:根据流行病学观察,有许多疾病在原因被确定之前能够得到控制。
例如,在病原体未被分离鉴定之前,美国学者通过传染病性质的评价实现了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根除。
(3)获取疾病生态学和自然史信息:感染传染性病原体的动物可以成为该致病因子的宿主。
宿主和致病因子存在于特定环境的生物群落中,动物与植物有关的所有事实的集合就是疾病的自然史。
相关的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构成生态系统,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就是生态学。
一个生态系统的环境影响传染性致病因子的成活率及其宿主的健康状态。
例如,只有在排水不良的地区,肝片吸虫的感染才更容易发生,因为肝片吸虫生命周期的一部分需要在喜潮湿环境的锥实螺体内完成。
(4)制定和监管疾病控制规划:制定在一种动物群体内控制或根除某种疾病规划,必须以群体中疾病数量,发病有关因素,控制疾病所需设施及设计成本和效益为依据。
兽医流行病学练习题第一章绪论1.兽医流行病学重要研究动物群体中疾病的频率分布及决定因素。
2.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是群体中的一切疾病, 涉及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3.兽医流行病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畜禽群体, 有时也涉及到人群和野生动物群体。
4.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任务是拟定病因、阐明分布规律。
制定防制对策并评价其效果, 以达成防止控制和消灭动物疾病的目的。
5.定性调查研究重要涉及拟定疾病的自然史和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查两个方面。
6.定性调查研究涉及调查、监测、观测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等7.兽医学的诊断学科有3个, 即临床兽医学、兽医病理学和兽医流行病学。
8.兽医流行病学有哪些用途?(1)拟定病因已知疾病的来源(2)研究病因位置疾病的防制对策(3)获取有关疾病的自然史资料(4)拟定和监测疾病防制规划(5)评估疾病防制的经济影响9.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调查研究两个方面。
定性调查研究重要是拟定疾病的自然史, 形成病因假设并进行定性检查。
定量调查研究设计到疾病的数量和数字资料的表达和分析, 涉及调查、监测、观测研究、实验研究、建模和疾病控制的生物学和经济学评价等。
10.简述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兽医流行病学重要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和理论流行病学等研究方法, 此外尚有血清流行病学, 遗传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等方法。
第二章疾病分布1.疾病分布: 是指疾病在畜群间、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状态, 又称三间分布。
.2.流行: 某地区的一个畜群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发生某病的频率超过预期的地方流行水平.称为该病发生流行.3.暴发: 是指在一短时间内一个畜群饲养单位或一定地区某病的病例数出乎意料地忽然.高。
.4.大流行:是指分布范围广, 群体中受害动物比例大的流行.5.发病率: 一定期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6.累计发病率: 观测期开始时无病的个体在观测期内变为有病个体的比率.7.死亡率: 是某动物群体在一定期间内死亡动物总数与该群体同期动物平均数之比.8.病死率: 一定期期内患某病的动物中因该病而死亡的频率.9.某个时间内某病的病例数与同期群体的平均数之比称为(D).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10.一定期期内某畜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称为(B).A感染率B发病率C携带率D患病率11.按性别对动物疾病发生率进行描述的率的表达方式是一种(A).A专率B粗率C调整率D标化率12.在流行特点上, 猪传染性肠胃炎在冬季比夏季更为常见, 我们称该病在时间分布上呈现(C)。
兽医流行病学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兽医流行病学: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控措施的科学。
在兽医学领域中,掌握动物疾病流行病学的相关知识和措施对于保护和促进动物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兽医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几种常见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行动。
一、兽医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原理兽医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兽医领域的应用,它主要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
在研究动物疾病时,流行病学家关注四个主要要素: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和环境因素。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识别出疫情的发生规律,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动物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1. 传染性疾病:许多动物疾病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消化道、虫媒传播等途径传播。
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对于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2. 高发季节:很多动物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有关,某些病原微生物在特定季节繁殖迅速,容易引发疫情。
了解高发季节有助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危害。
3. 疫情分布特点:不同地区的动物疾病分布情况会有所不同。
某些疾病可能在特定地理区域更加普遍,因此,对于疫情的空间分布有清晰的认识,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监测和控制策略。
三、动物疾病的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动物疾病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疫苗接种可以提高宿主的免疫能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但是,要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免疫计划管理。
2. 消毒和环境控制:对于一些通过环境传播的疾病,如禽流感等,定期的消毒和环境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消毒可以杀灭病原体,降低传播的风险;环境控制可以减少宿主的接触,阻止疾病的传播。
3. 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是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制订应急预案的重要措施。
只有准确掌握疫情信息,才能做好防控工作。
4. 健康管理和饲养措施:合理的饲养管理和动物健康监测是预防动物疾病的关键。
兽医流行病学讲义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疾病在群体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它对于保护和促进动物健康至关重要,并且对人类健康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讲义中,我们将学习兽医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兽医流行病学概述1.1 定义和目标兽医流行病学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的科学,旨在保护和促进动物健康。
其主要目标是了解疾病的流行特征,掌握疾病的分布规律,为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1.2 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兽医流行病学主要关注动物疾病,包括野生动物、家畜和家养宠物等。
研究对象可以是某种特定的病原体,也可以是一类特定的疾病。
1.3 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的发生与分布、病因学和病理学、传播途径和控制方法等。
二、兽医流行病学方法2.1 流行病学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是兽医流行病学的基础工作,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了解和评估疾病在群体中的流行情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
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病例报告和样本采集等。
2.2 流行病学模型流行病学模型是通过数学和统计方法,模拟和预测疾病在群体中的传播和发展趋势。
常见的模型包括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和空间流行病学模型等。
2.3 数据分析和统计数据分析和统计是兽医流行病学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疾病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生存分析等。
三、兽医流行病学的应用3.1 疾病监测与预警兽医流行病学可以通过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掌握和评估动物群体中的疾病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3.2 疫苗研发与使用兽医流行病学可以通过疫苗的研发与使用,有效预防和控制动物疾病的传播。
通过免疫接种,可以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3.3 疾病防控策略制定兽医流行病学提供了疾病防控策略制定的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疾病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可以制定出适合的防控措施,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兽医流行病学的挑战和发展4.1 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动物疾病的流行规律也在发生变化。
兽医流行病学讲义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或动物种群中传播和控制的学科。
而在兽医领域,兽医流行病学则是对动物疾病的传播和预防进行研究的学科,是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一、兽医流行病学的概述兽医流行病学主要关注动物群体中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
通过对疾病在动物种群中的分布、流行趋势以及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兽医师和决策者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护动物健康。
二、兽医流行病学的应用1. 疫情监测与评估:通过对动物种群中疫情的监测与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兽医流行病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工具,例如通过疫情调查和样本采集来了解疫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以便及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 疾病预防与控制:兽医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通过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的分布以及免疫策略的实施情况,可以制定适当的兽医政策和措施来减少疫情的发生和传播。
3. 动物群体健康监测:兽医流行病学可以通过对动物群体健康状况的监测和评估,提供相关数据来保障动物的健康。
例如,通过兽医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发现和分析兽类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高发地区,提供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 食品安全保障:兽医流行病学研究还可以帮助保障食品的安全。
通过对动物感染病原体的调查研究,可以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因食用动物产品而引起的传染病。
三、兽医流行病学中的方法与技术1. 采样与调查方法:良好的采样和调查方法是兽医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
合理的采样策略和样本量可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而调查方法的正确使用可以收集到准确的数据。
2.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兽医流行病学中的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是为了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和归纳出有关动物疾病的有用信息。
通过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疾病的流行趋势以及相关因素的影响。
3. 信息技术与GIS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兽医流行病学研究也得到了更好的支持。
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可以对大规模的数据进行管理、分析和展示,提高疾病监测和预防的水平。
第五章兽医流行病学资料一、资料的概念和要求资料:是指收集在一起用作参考或作为信息的事实,尤其是数字事实。
资料可能与临诊症状、治疗和死亡剖检及实验室检查有关的事实,也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资料。
二、资料的分类1.经常性资料: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和规定手机和掌握的记录、报表等。
2.短时性资料:通过专题调查或实验获取的资料。
第一节资料的性质三、资料要素(一)疾病的命名与分类疾病的命名一般按照特异病因(包含以最初发现人名或地名)、病变和机能紊乱及症状表现三个不同水平;兽医上通常以上述三要素部分相结合命名,如鸭疫里氏杆菌病。
布鲁氏菌感染病变或机能紊乱临床症状三个不同水平特异病因最初发现的人名或地名新城疫、马立克氏病子宫内膜炎、消化不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第二节资料的来源一、资料来源兽医流行病学资料通常来源于常规积累的各种记录和统计报表资料,以及专门通过专题调查或试验获得的资料。
(一)常规积累的记录和统计报表资料来源1 政府兽医机构FAO、OIE和WHO2 基层兽医3 畜禽屠宰场4 养殖场5 血清库6 其他来源:如人医卫生防疫部门通过调查获得的一时性资料(二)专门通过专题调查或试验获取的资料二、资料的评价(一)对所收集资料的要求1 真实性:指能反映出疾病或所调查、研究事件真实情况的程度,即与实际情况符合的程度。
2 可靠性: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调查可获得相同结果稳定程度。
3 完整性:确保信息或数据不被未授权篡改或在篡改后能够被迅速发现。
4 可比性:以便于研究对象组间及不同地区、不同畜群比较。
(二)资料的评价1 定性资料:主要是一些观察现象以及对这些观察现象解释的资料。
2 定量资料:主要是一些统计资料(如发病率和死亡率、生产性能指标等)。
第三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一、资料来源兽医流行病学资料通常来源于常规积累的各种记录和统计报表资料,以及专门通过专题调查或试验获得的资料。
(一)常规积累的记录和统计报表资料来源1 政府兽医机构FAO、OIE和WHO2 基层兽医3 畜禽屠宰场4 养殖场5 血清库6 其他来源:如人医卫生防疫部门通过调查获得的一时性资料(二)专门通过专题调查或试验获取的资料一、资料收集与整理(一)收集死亡、发病、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及兽医机构和运作资料(二)资料整理1 检查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及资料修正、剔除和补充;2 设计分组质量分组:按照性质和类型分组,如疾病、死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