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创作讲义大纲
- 格式:ppt
- 大小:738.00 KB
- 文档页数:87
教材《新诗(二)》提纲(定稿)第一篇:教材《新诗(二)》提纲(定稿)新诗(二)提纲三十年代的新诗出现了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和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两大排辈相互竞争的局面。
一、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本时期中国诗歌会的创作直接承续了上一时期蒋光慈等早期无产阶级诗歌的传统,是本时期所产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个部分。
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9月,本身就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
中国诗歌会诗人创作的基本特点: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
上海总会有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中国诗歌会发起人有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等人。
中国诗歌会的诗人一开始即自觉与同一时期的后期新月派、现代派诗人相对立,要求诗歌自觉地表现带时代阶级斗争的“疾风狂雨”,要求诗歌缩短与大众的距离。
创作口号: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纪的意识、要使我们的诗歌成为大众歌调,我们自己也要成为大众中的一个。
诗歌观:要求诗人站在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立场上去把握与反映现实;要求诗与诗人的大众化。
本时期中国诗歌会创作的特点:第一,及时、迅速的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
结果——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表现了强烈的理想主义与英雄主义色彩。
不足——把诗歌的作用归结为直接的宣传与鼓动,忽视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大都是急就之章,艺术上较为粗糙;诗歌存在单一化。
第二,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大大加强了诗的理性化色彩和主观性;强调自我在集体,小我在大我中的融合。
不足——导致“群体”中的“我”的感情与个性的消失,诗人主观世界的消失和对艺术个性的忽略。
第三,在艺术表现上直接描摹现实,导致了抒情性因素减弱与叙事性因素加强的趋势,叙事诗得到了重视与发展;提出“歌谣化”的主张,强调诗歌应当与音乐在一起,成为民众歌唱的东西,目的在于要使诗歌成为群体的听觉艺术;对诗的形式上的变革采取激进的态度,关注现实与民间疾苦,表达平民百姓的呼声。
诗歌大纲模板
一、简介
在诗歌大纲的首部分,可以简单介绍诗歌的定义和背景,以及该大纲的目的和重要性。
二、主题与情感
在这一部分中,要明确诗歌的主题和想要表达的情感。
可以列出几个关键词或短语,用于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三、结构与形式
描述诗歌的结构和形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可以提及常见的诗歌形式,如抒情诗、叙事诗、象征诗等,并说明选用的形式对于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四、修辞手法
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列出使用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比喻、拟人等,以及使用这些修辞手法的目的和效果。
五、语言特点
描述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如韵律、押韵、语言的生动性等。
六、具体例子分析
选取几首具体的诗歌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包括主题、情感、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分析。
七、总结与展望
在最后,对整个诗歌大纲进行总结,并展望诗歌创作的未来发
展方向和趋势。
以上就是诗歌大纲模板的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
整和补充。
希望本模板对您有所帮助!。
现代诗歌知识点总结提纲第一篇:现代诗歌知识点总结提纲现代诗歌知识点总结提纲一.基础知识:1.字词(字音、字形、近义词语成语)2.文学常识(重要作家作品、诗歌流派)二.鉴赏能力: 1.内容梳理:(筛选整合)(1)意象?类别(直接意象和间接意象)?特点?意境?选择?意义?文化意蕴?(2)情感?(3)画面场景?(4)抒情层次?2.语言风格:(举例分析)(1)多义性(A意象本身,B意境意蕴,C借助手段)(2)跳跃性(A意象随时空跳跃,B意象随意识流跳跃)(3)可感性(A化抽象为具象,B借助修饰语—作定语的形容词和作状语的副词)(4)音乐性(A外在的回环往复的音节美,B内在的诗人情思的律动)3.表现手法:(判定分析)(1)虚实相生(化虚为实、借虚引实、虚实错置、虚实交错)(2)复沓手法(3)人称变换(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4)对比(5)开头结尾照应(问头答尾,问尾答头)(6)白描、细节、反衬、渲染。
(参考古诗的表现手法)三.朗读 1.停顿:(1)语法停顿(主谓语之间停顿较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停顿较短)(2)情感律动停顿(《无题》诗歌第一句)2.重读:(1)语法重读:(主语、谓语、修饰语)(2)情感律动重读:(《无题》诗歌第一句和第二句)3.语调语速:(依据情感律动)四.同题材比较阅读1.题型:古诗与现代诗比较、现代诗与现代诗比较、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同题材诗歌比较。
2.比较异同点:(1)内容方面:意象(中心意象和集合意象)、情感(2)形式方面:抒情角度、语言风格、表现手法另补充强调:1.象征意象意蕴解读: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体到群体。
2.比喻意象意蕴解读:从喻体特点看本体特点,从知人论世挖喻体隐喻意义。
3.意象交融:意象之间是本体和喻体关系。
(《蛇》中的寂寞和蛇,草原和乌丝)4.意象叠映:意象组合顺序是按照诗人的意识流动顺序。
(《预言》)5.意象对比式组合:两个意象之间或者两组集合意象之间构成对比关系。
现代诗歌讲义作为好的诗歌,一般说来具有四个层次:(一)诗行;(二)意象;(三)章法;(四)境界。
必须在这四个层次上都同时表现出语言艺术的美,才能成为好的诗。
诗行、章法层次比较注重外在的形式化的方面,属于语言学和修辞学的范畴;意象、境界层次深入到内在的深层内涵,属于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的范畴。
(一)诗行层次。
必须在语音的外在韵律上成其为诗。
光是分行写出来的不一定就算诗,光是整齐压韵的句子也不一定就算诗,而必须讲究音步的和谐、韵律的协调。
语音的音步如同跳舞的舞步一样,要合拍,否则就令人感到别扭。
所谓合拍,并不一定每行的音步都要整齐划一、更不一定每行字数都相等;也可以是长短句,但必须在不整齐中体现出匀称的节奏。
不强求机械地死板地压韵,但若能够流畅、自如地协韵则当然更好。
诗行的节奏化,体现出诗的音乐美。
(二)意象层次。
必须在情绪的内在韵味上、在形象构造上成其为诗。
所谓意象,就是感觉、情绪、情意的形象表现。
所谓意象群,就是辞藻组合群体的相关构造。
“诗中有画”,是辞藻符号表达出相应的画面构图。
有静态的分立意象,有动态的联贯意象;有雕塑型的意象,有流动型的意象。
意象、内在韵味的形象化,体现出诗的绘画美、造型美。
(三)章法层次。
必须在整篇总体上成其为诗。
篇章结构之法,要讲究前后协调、首尾呼应、抑扬交错,或妙语回旋,或排句对比。
如二分结构,为上下二段;三分结构,为正反合三段;四分结构,为起承转合四段,等等。
结构不能单调呆板,而要量体裁衣,格式多样化。
多样化并不是不要格式结构,相反,更要讲究丰富多彩的结构。
章法的结构化,体现出诗的建筑美。
(四)境界层次。
诗歌的最根本灵魂是境界。
仅仅把许多意象辞藻堆砌在一起还是不行的,必须化合、展现出美的境界(物境、情境、意境等),让读者不仅从感官上产生共鸣,而且在心目中成其为诗境。
诗的境界,可以是某种哲理,某种悟性,某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境。
诗的境界应该是美的综合体。
在特定意义上说来,“诗如其人”。
第三章诗歌第一节《凤凰涅槃》郭沫若《凤凰涅槃》1.识记这首诗选自郭沫若诗集《女神》。
2.分析诗篇所表现的爱国激情、反抗叛逆和创造精神及其所体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3.分析凤凰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4.分析诗篇的浪漫主义特色。
5.理解诗篇所表现的泛神论色彩。
6.理解本诗的自由体形式及其意义。
“创造社”主要发起人之一,选自诗集《女神》。
分析本篇所表现的爱国激情、反抗叛逆和创造精神及其所体现的“五四”时代精神:诗歌的爱国激情是通过凤凰形象来抒发的。
凤凰表现了对旧中国的控诉、诅咒和彻底决裂的感情,同时,凤凰更体现了对新的人生、未来祖国的热烈追求和由衷赞美。
凤凰形象是诗人自我抒情的形象,也是祖国的形象,是诗人形象与祖国形象的溶合。
在诗中,诗人将自己的爱国激情融入进凤凰形象,融入到改造旧中国革命激情和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之中。
诗篇强烈地体现了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即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精神、呼唤民主、科学,大胆创新的个性解放精神。
诗歌充满了对黑暗旧社会的深恶痛绝,那是“脓血污秽着的屠场”、“群魔跳梁着的地狱”。
为了寻求新生,凤凰集香木自焚。
焚烧了旧我,获得了“净朗”、“华美”、“自由”的再生,表现了诗人对新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新生的积极创造精神。
诗人歌颂富有叛逆精神的自我形象,表现与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我们便是他,他们便是我!”,体现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分析凤凰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凤凰”是大胆否定旧我、旧世界,向往新生、新社会的积极进取形象,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是诗人的自我抒情,是诗人充满五四时代精神的个性和人格力量的再现。
象征着觉醒了的中华民族和渴望新生的祖国。
分析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诗篇想象瑰丽,色彩鲜明,显示一种火山爆发式的激情和狂飙突进般的气概,以凤凰自焚再生的故事贯通着蔑视一切、荡涤一切、创造一切的磅礴气势和力度。
理解诗篇所表现的泛神论色彩:郭沫若以为:“泛神便是无神。
现代诗歌创作入门(讲稿之一)一、诗歌创作基础知识1、要有个人主见,写出个人特色2、保持一颗童心,训练自己的想象力3、构架形式可以模仿,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4、学会欣赏优秀诗歌是创作诗歌的捷径5、多读一些读不懂的诗歌提高自己不知道在座的听过盲人说书没有?我小时候经常端着饭碗听盲人说书,说书人总是先来几句闲言碎语,然后才书归正传!在下就先来两句顺口溜活跃一下气氛吧——这里不是水泊梁山,不需要英雄好汉!好汉来了可安眠!我要讲的诗歌创作基础知识,是根据收集来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够对诗歌初学者和诗歌鉴赏者有些许益处。
诗歌创作基础知识方方面面,为了初学文友便于消化和不耽误大家太多的休息时间,我今天只讲以下五点,算是讲稿之一吧。
如果有文友认为我讲的对自己还有些启迪,我就继续备课,下次再讲几点。
1、要有个人主见,写出个人特色文学艺术是最富多样性创造性的,很难找到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条条框框。
就诗歌而言,有人强调客观重要,有人强调主观重要;有人说,情在诗歌中极端重要,无情无以为诗,但也有人说,诗人对生活和写作,感情上应是零接触;有人强调意象、意境的重要性,认为是诗的核心,也有人大呼解构意象、意境;有人说应突出诗中音乐、韵律的地位,又有人主张把音乐、韵律逐出诗歌;有人说诗从语言开始,也有人说诗到语言为止……两种或几种对立的意见,都有其合理性,或合理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相对的真理。
因此,了解各种流派及各种诗歌创作观点及表现手法,总是好的,越多了解越好,但完全照办,就没必要了,否则就容易走入一家一派的绝路。
诗歌的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希望要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也就是应该有自己的主见,不能够人言亦言、人行亦行。
任何一个优秀诗人的诗,总应该有个人特色。
个人特色是生命线所在。
如果一个诗人没有其独特之处,一首诗没有独到的地方,那么他(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或者即使今天存在着,明天也终将被历史清除。
我们说个人主见、个人特色,不得不提到刚刚去世的诗人汪国真——他是被一个特定时代打造的文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