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319.50 KB
- 文档页数:12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制冷基础知识——制冷剂制冷剂的命名与标识制冷剂的标识符号由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和字母构成。
“R”是英语中制冷剂(refrigerant)的首字母,后面的数字则根据制冷剂的化学组成按一定规则编写。
▍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无机物制冷剂的符号是R7加上该物质的分子量的整数部分,例如氨的符号表示是R717。
▍氟利昂制冷剂:氟利昂的分子通式是CmHnFxClyBrz,其中,n+x+y+z=2m+2,简写为R(m-1)(n+1)(x)B(z)。
分子中含氯、氟、碳的完全卤代烃简称为“CFC”制冷剂,例如R12分子中含氢、氯、氟、碳的不完全卤代烃简称为“HCFC”制冷剂,例如R22分子中含氢、氟、碳而不含氯的卤代烃简称“HFC”制冷剂,例如R134a▍碳氢化合物制冷剂,简称“HC”制冷剂:a.饱和碳氢化合物,命名规则基本上和它的衍生物氟利昂一样。
例如:丙烷代号为R290:(分子式为C3H8,m=3,n=8,x=0,那么m-1=2,n+1=9);但丁烷代号为R600是个例外(化学式为CH3CH2CH2CH3);同素异构物在代号后面加字母a以示不同,如异丁烷代号为R600a(它的化学式为CH(CH3)3)。
b.非饱和碳氢化合物与他们的卤族元素衍生物的符号命名是先在R后面写上一个“1”,然后再按氟利昂编号规则书写“1”后面的数字,例如乙烯代号为R1150 (它的化学式是C2H4)。
c.环状有机物,是在R后面先写上一个“C”,然后按氟利昂的命名方法书写后面的数字。
如八氟环丁烷,它的化学式为C4H8,代号为RC318。
▍混合物制冷剂a. 共沸制冷剂,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互相混溶的单纯制冷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这种混合物在固定的压力下蒸发或者冷凝时,蒸发温度或冷凝温度保持不变,气相和液相的组分也保持不变,就好象单纯的制冷剂一样。
其代号规定为在R后面的第一个数字为5,其后的两位数字按混合工质命名的先后次序编写,最早命名的共沸制冷剂就记为R500,以后依次为R501、R502、R503等。
制冷与空调实用的培训知识~一、空调的基本概念及制冷剂1、空调:空调即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
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
主要包括,制冷主机、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
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状态,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要求。
2、两个概念显热:热量的增加或减少不会导致状态的变化,能够用温度计测量。
潜热:状态发生改变而温度或压力没有变化时的热量。
潜热不能用温度计测量。
3、制冷剂制冷剂,又称冷媒、致冷剂、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
二、国内常见的空调机组及使用场所目前国内常见的机组主要有一下几种:1、VRV中(小)型空调机组主要使用场所:大面积多居室的单元房、复式住宅、庭院别墅、高档商住楼、单元式办公写字楼等。
2、小型分体机组:主要使用场所:家庭住户、庭院别墅、会议室、小型宾馆、中小型餐馆等。
3、风管机空调组主要使用场所:商场、酒店大厅、大型会议室、餐厅、食堂、机场、娱乐场所等。
4、水机空调组主要使用场所:别墅、医院、宾馆、酒店、办公、写字楼、机场、娱乐场所三、变频空调与普通空调的区别所谓的“变频空调”是与传统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
众所周知,我国的电网电压为220伏、50赫兹,在这种条件下工作的空调称之为“定频空调”。
由于供电频率不能改变,传统的定频空调的压缩机转速基本不变,依靠其不断地“开、停”压缩机来调整室内温度,其一开一停之间容易造成室温忽冷忽热,并消耗较多电能。
而与之相比,“变频空调”是以变频器改变压缩机供电频率,调节压缩机转速。
依靠压缩机转速的快慢达到控制室温的目的,室温波动小、电能消耗少,其舒适度大大提高。
而运用变频控制技术的变频空调,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选择制热、制冷和除湿运转方式,使居室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并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下以较小的温差波动,实现了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效果。
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制冷空调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家电,随着科技的发展,制冷空调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具有智能化和高效化的特点。
本文将就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进行介绍。
一、制冷空调的原理制冷空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换热来实现温度的调节,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造冷源制冷空调的制造冷源主要是通过压缩制冷循环实现。
首先,通过机械压缩将制冷剂(例如氟利昂等)从低压变为高压,同时也提高了制冷剂的温度。
第二步:制冷剂膨胀制冷剂高压的状态无法被直接送入室内,需要经过减压膨胀阀的作用,使制冷剂从高压变为低压,同时也使制冷剂的温度迅速降低。
第三步:室内换热此时制冷剂的低温低压态进入室内,与室内的热空气进行了换热作用,从而将房间内的热量带走,降低空气的温度。
第四步:回收制热器通过空调里的回收制热器,将除去热量的制冷剂重新变为低温低压的状态,并再次进入循环中制备冷源,继续实现温度的调节。
二、制冷空调的基础知识1.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空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它通过制造制冷循环的过程,在循环中实现热量的排放和吸收。
常见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等。
2.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空调的核心部件之一,它通过压缩制冷剂改变制冷剂的物理状态,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3. 蒸发器蒸发器是将制冷剂从液态变为气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蒸发器的作用,制冷剂的温度将迅速降低,从而实现具有制冷效果的循环作用。
4. 减压阀减压阀是将高压制冷剂调节为低压制冷剂,实现制冷循环中的相态改变。
5. 冷凝器冷凝器用于在制冷循环中排除多余的热量,从而重新生成制冷剂。
其主要作用是将制冷剂从气态变为液态,并将其中的热量散发出去,通过散热的方式完成冷凝剂回流循环的过程。
以上就是制冷空调的原理及基础知识的介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制冷空调的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提高和创新。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有所帮助,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制冷空调的工作原理。
制冷空调原理与基础知识一、空调制冷原理将蒸发器中的制冷剂蒸气吸入,并将其压缩到冷凝压力,然后排至冷凝器。
将来自压缩机的高压制冷剂蒸气冷凝成液体。
在冷凝过程中,制冷剂蒸气放出热量,故需用水或空气来冷却。
制冷剂液体流过节流装置时,压力由冷凝压力降到蒸发压力,一部分液体转化为蒸气。
使经节流装置供入的制冷剂液体蒸发成蒸气,以吸收被冷却物体的热量。
蒸发器是一个对外输出冷量的设备,输出的冷量可以冷却液体载冷剂,也可直接冷却空气。
二、制冷基本概念:制冷量: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单位时间内从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除去的热量总和,单位:KW、Rt、Kcal/h等。
制热量:空调器进行制热运行时,单位时间内送入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内的热量总和,单位:KW、Rt、Kcal/h等。
房间送风量(循环风量):空调器在通风门和排风门完全关闭、并在额定制冷运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向密闭空间、房间或区域送入的风量,单位:m³/h。
能效比(EER):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KW/KW表示。
性能系数(COP):在额定工况(高温)和规定条件下,空调器进行热泵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KW/KW 表示。
输入功率(KW):机组总的消耗功率,包括压缩机、电机、控制系统发热、压缩机加热带等所有部件的消耗功率总和。
三、中央空调产品分类水系统室外机一般称为冷热水机组,室内机一般称为风机盘管,通过水管连接。
(室外机压缩冷媒,冷媒再去与水换热,产生冷/ 热水,用水泵将水送入每个室内机,室内空气与水换热达到温度调节的目的。
风管系统室外机通过冷媒管与一台风管式室内机连接,风管式内机统一处理室内空气,然后通过风管把处理过的空气送入每个房间。
冷媒系统冷媒系统室外机通过冷媒管 ( 一般是铜管 ) 与多台室内机连接,每个房间的内机均为冷媒与空气直接换热。
( 室外机对冷媒进行压缩,然后冷媒通过铜管被输送到室内机,在室内机处冷媒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 ) 风冷与水冷冷水机组有风冷和水冷之分,其实就是冷却方式的差异。
制冷空调知识点制冷空调知识点:一、制冷空调的原理制冷空调是通过制冷循环原理实现室内空气的冷却。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制冷剂在低压下吸热蒸发,然后在高压下放热凝结。
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室内热量,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然后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通过冷凝器散发热量,使制冷剂变成液体再次循环使用。
二、制冷空调的组成部分1. 压缩机: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提高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
2. 冷凝器:通过散发热量,使制冷剂从高温高压气体变成高温高压液体。
3. 膨胀阀:通过调节制冷剂的流量,使制冷剂从高温高压液体变成低温低压液体。
4. 蒸发器:通过吸收室内热量,使制冷剂从低温低压液体变成低温低压蒸汽。
5. 风扇:用于循环室内空气,加速热量交换和空气循环。
三、制冷空调的工作过程1. 压缩过程:压缩机将低温低压蒸汽吸入,通过增加压力和温度,将其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2. 冷凝过程:高温高压气体进入冷凝器,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散发热量,变成高温高压液体。
3. 膨胀过程:高温高压液体通过膨胀阀,流入蒸发器,压力骤降,温度降低,变成低温低压蒸汽。
4. 蒸发过程:低温低压蒸汽在蒸发器中吸收室内热量,使室内空气温度下降,同时变成低温低压蒸汽,再次进入压缩机,循环往复。
四、制冷空调的分类1. 窗式空调:安装在窗户或墙壁上,适用于小型房间或办公室。
2. 中央空调:通过管道连接多个房间,适用于大型建筑或大面积空间。
3. 分体式空调:室内机和室外机分开安装,适用于中小型房间或办公室。
4. 多联机空调:一台室外机连接多个室内机,适用于多个房间或办公室。
5. 可变频空调:通过调节压缩机的转速,实现制冷和制热的自动调节,提高能效。
五、制冷空调的工作原理优化1. 可变频技术:通过调节压缩机的转速,根据室内温度需求实现能效优化。
2. 换热器材料优化:使用高效换热器材料,提高热量交换效率。
3. 空气流动优化:通过设计合理的风道和风口,使空气流动更加均匀,提高制冷效果。
制冷空调基础原理与知识制冷空调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它能够在夏季为我们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然而,除了知道如何打开它以及调节温度之外,我们其实对它的运作原理并不是很了解。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探究制冷空调的基础原理以及相关的知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
首先,制冷空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蒸发吸热的工作模式,通过压缩机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例如freon或R410a)压缩成高温高压的状态,并将它输送到室内蒸发器(一般安装在室内机里面)管道中。
当制冷剂进入到蒸发器时,它会遇到室内的空气,并通过散热器进行冷却,使室内的空气温度下降。
同时,制冷剂在遇到低压的状态时,将会吸收室内的热量,并通过管道输送到室外,然后在冷凝器(一般安装在室外机里面)散热器中发生冷凝作用,将热量释放出去,然后回到低温低压的状态。
因此,制冷剂不断地循环运行,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室外,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除此之外,制冷空调还有一些其他的知识点。
首先是关于空调的制冷量和制冷效果。
制冷量是指空调每小时能够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瓦或者BTU。
在选择合适的空调时,需要根据房间的大小来确定空调的制冷量,以保证室内的温度可以快速降低。
而制冷效果则是指空调室内的温度下降幅度,这与空调的制冷量、房间面积、室内外温度差、房间外部建筑物等因素有关。
其次是空调温度控制的相关原理。
空调中内置了一个温度传感器,它可以感知室内的温度变化,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板。
控制板会根据设定温度和实际温度的差异,调整空调的制冷量和风速等参数,使室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值附近。
需要注意的是,在调节空调温度时,我们应该避免设置过低的温度,因为这会增加空调的能耗,并可能带来身体的不适。
最后是关于空调的清洁和维护。
长时间不清洁的空调易滋生细菌和病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清洁过滤网,并开启空气净化模式,定期清洗空调机身和室外机散热器。
另外,空调的维护也非常重要。
【课题】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第一节热力学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理解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教学难点】焓湿图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在热力工程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热能的转移,都要借助于一种携带热能的工作物质即工质,各种气体、蒸气及液体是工程上常用的工质。
在热力过程中,一方面工质的热力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工质与外界之间有能量的交换。
因此,工质的热力性质及热能转换规律是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容。
〖新课〗 1-2学时第一节热力学定律一、工质的物理性质及基本状态参数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及气态,三态之间是通过吸热或放热来完成其状态转化的。
(1)固态该种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比其它两种状态大,且分子间的距离最小。
固体具一定形状。
(2)液态液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较小而间距较大。
分子间相互可移动,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且无一定的形状。
(3)气态和上述两种状态相比较,气态物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大而分子间引力很小,分子间无相互约束,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的运动。
因此,气体无形状,元固定体积。
物质的状态取决于分子之间引力的大小和其热运动的强弱。
2.基本状态参数热力学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压力p、密度或比体积v、比能u、比焓h等。
(1)温度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力学温度的符号用T表示,单位为K (开)。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t = T-273.15 K或T = 273.15 K + tt——摄氏温度,℃。
(2)压力SF p =F ——整个边界面受到的力,N ; S ——受力边界面的总面积,m 2。
绝对压力、工作压力和环境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为(负压)(正压);eam b e am b p p p p p p -=+= p amb ——当地大气压力;p e ——工作压力。
空调的基本知识空调的基本知识空调的基本知识篇1空调工作原理1、制冷原理液体汽化制冷是利用液体汽化时的吸热、冷凝时的放热效应来实现制冷的。
液体汽化形成蒸汽。
当液体(制冷工质)处在密闭的容器中时,此容器中除了液体及液体本身所产生的蒸汽外,不存在其他任何气体,液体和蒸汽将在某一压力下达到平衡,此时的气体称为饱和蒸汽,压力称为饱和压力,温度称为饱和温度。
平衡时液体不再汽化,这时如果将一部分蒸汽从容器中抽走,液体必然要继续汽化产生一部分蒸汽来维持这一平衡。
液体汽化时要吸收热量,此热量称为汽化潜热。
汽化潜热来自被冷却对象,使被冷却对象变冷。
为了使这一过程连续进行,就必须从容器中不断地抽走蒸汽,并使其凝结成液体后再回到容器中去。
从容器中抽出的蒸汽如直接冷凝成液体,则所需冷却介质的温度比液体的蒸发温度还要低,我们希望蒸汽的冷凝是在常温下进行,因此需要将蒸汽的压力提高到常温下的饱和压力。
制冷工质将在低温、低压下蒸发,产生冷效应;并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向周围环境或冷却介质放出热量。
蒸汽在常温、高压下冷凝后变为高压液体,还需要将其压力降低到蒸发压力后才能进入容器。
液体汽化制冷循环是由工质汽化、蒸汽升压、高压蒸汽冷凝、高压液体降压四个过程组成。
2、制热原理压缩机吸入低压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变成高温高压气体,高温气体通过换热器把水温提高,同时高温气体会冷凝变成液体。
液体在进入蒸发器进行蒸发,(蒸发器蒸发的同时也要有换热媒体,根据换热的媒体不同机器的型号结构也不同,常用的有风冷和地源。
)液体经过蒸发器后变成低压低温气体,低温气体再次被压缩机吸入进行压缩。
就这样循环下去,空调侧循环水就变成45-55度左右的热水了。
热水经过管道送到需要采暖的房间,房间安装有风机盘管把热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实现制热目的。
3、系统原理水系统工作原理水冷中央空调包含四大部件,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制冷剂依次在上述四大部件循环,压缩机出来的冷媒(制冷剂)高温高压的气体,流经冷凝器,降温降压,冷凝器通过冷却水系统将热量带到冷却塔排出,冷媒继续流动经过节流装置,成低温低压液体,流经蒸发器,吸热,再经压缩。
制冷基础知识问答针对日常空调常见一些问题,中国空调制冷|压缩机在线-冰霜动力技术论坛根据网络上相关内容搜集整理了这篇《制冷基础知识问答》,借此为广大用户及行业人员做个参考使用。
第一章:蒸汽压缩式制冷的热力学原理1.为什么说逆卡诺循环难以实现?蒸汽压缩式制冷理想和实际循环为什么要采用干压缩、膨胀阀?答:1):逆卡诺循环是理想的可逆制冷循环,它是由两个定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
循环时,高、低温热源恒定,制冷工质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与热源间无传热温差,制冷工质流经各个设备中不考虑任何损失,因此,逆卡诺循环是理想制冷循环,它的制冷系数是最高的,但工程上无法实现。
(见笔记,关键在于运动无摩擦,传热我温差)2):工程中,由于液体在绝热膨胀前后体积变化很小,回收的膨胀功有限,且高精度的膨胀机也很难加工。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均由节流机构(如节流阀、膨胀阀、毛细管等)代替膨胀机。
此外,若压缩机吸入的是湿蒸汽,在压缩过程中必产生湿压缩,而湿压缩会引起种种不良的后果,严重时产生液击,冲缸事故,甚至毁坏压缩机,在实际运行时严禁发生。
因此,在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中,进入压缩机的制冷工质应是干饱和蒸汽(或过热蒸汽),这种压缩过程为干压缩。
2.对单级蒸汽压缩制冷理论循环作哪些假设?与实际循环有何区别?答:1)理论循环假定:①压缩过程是等熵过程;②节流过程是等焓过程;③冷凝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液体,传热温差为零,蒸发器内压降为零,出口为饱和蒸汽,传热温差为零;④工质在管路状态不变,压降温差为零。
2)区别:①实际压缩过程是多变过程;②冷凝器出口为过冷液体;③蒸发器出口为过热蒸汽;④冷凝蒸发过程存在传热温差tk=t+Δtk,to=t-Δto。
3.什么是制冷循环的热力完善度?制冷系数?C.O.P值?E.F.R?什么是热泵的供热系数?答:1)通常将工作于相同温度间的实际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s与逆卡诺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εk之比,称为热力完善度,即:η=εs/εk。
制冷、空调基础学问物体的三种形态:固相、液相、汽相。
三相转换的热过程:如何实现连续的蒸发制冷?如何实现低温环境蒸发高温环境下冷凝?气体的压缩与膨胀:志向气体状态方程:P(压强)V(体积)=R(气体常数)T(肯定温度)气体压缩:体积压强热量温度↑用气桶打气气体膨胀:体积压强热量温度↓喷雾器喷出制冷循环汽、液相变的热过程:一、蒸发器:蒸发、吸热、等温、定压;二、压缩机:压缩、升温、绝热、升压;三、冷凝器:冷凝、放热、等温、定压;四、膨胀阀:膨胀、降温、绝热、降压。
选一种压力、温度接近常规易于沸腾的工质制冷剂:制冷剂:氨、氟利昂:R22,即二氟-氯甲烷,CHCLF2饱和点:1KG、40℃;5KG、0℃。
19KG、50℃。
对臭氧层有肯定粉碎,限制使用到2023年替代品R410A、R407C 等;它们都是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性、不燃烧的气体。
同时它们又很简单液化,所以是一种很好的致冷剂。
制冷机的作用:在天然状态下热量只能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正如水向低处流)而空调的要求是要把低温环境的热量搬到高温环境去;(正如要水向高处流)制冷系统的效率:制冷系数制冷机组的效率指标也称能效比;制冷量与总的输入电功率的比值;其含意是每消耗一个单位的电能(或热能)所产生的冷量;标牌上一般可以看到,用于空调大约在3左右。
空气调整的功能:调整室内温度;调整室内湿度;调整室内空气干净度、新鲜度;掌控大空间房屋内的空气流向、流速;不要把制冷和空气调整混为一谈。
通风:空调;消防排烟、组织气流。
空调系统供冷方式:冷媒不同:VAV:变风量系统,组合机组、风道送风;VRV:制冷剂系统,风冷模块、家用机组;VWV:冷水系统,风机盘管。
空调运行中应观注的状态:压缩机:出口压力(1300~1900kp)、温度(60~90℃);蒸发器:出口压力(300~600kp)、温度(5~10℃);冷凝器:出口压力(1100~1600kp)、温度(50℃上下);冷冻水泵:进出口压力、温度10~15℃;冷却水泵:进出口压力、温度50~60℃;每台转动设备的声音、振动、润滑油(50℃)等;真空度(汲取式):不同的机组及天气情形,参数会不同,应依据说明书和运行阅历确定。
【课题】第二章制冷空调基础知识第一节热力学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工质的基本状态参数,理解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热力学定律的涵及应用。
【教学难点】焓湿图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在热力工程中,实现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或热能的转移,都要借助于一种携带热能的工作物质即工质,各种气体、蒸气及液体是工程上常用的工质。
在热力过程中,一方面工质的热力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工质与外界之间有能量的交换。
因此,工质的热力性质及热能转换规律是工程热力学研究的容。
〖新课〗 1-2学时第一节热力学定律一、工质的物理性质及基本状态参数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及气态,三态之间是通过吸热或放热来完成其状态转化的。
(1)固态该种状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比其它两种状态大,且分子间的距离最小。
固体具一定形状。
(2)液态液态的物质分子间的引力较小而间距较大。
分子间相互可移动,因此液体具有流动性而且无一定的形状。
(3)气态和上述两种状态相比较,气态物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大而分子间引力很小,分子间无相互约束,不停地进行着无规则的运动。
因此,气体无形状,元固定体积。
物质的状态取决于分子之间引力的大小和其热运动的强弱。
2.基本状态参数热力学中常见的状态参数有(基本状态参数)温度T、压力p、密度或比体积v、比能u、比焓h等。
(1)温度描述热力系统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力学温度的符号用T表示,单位为K (开)。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t = T-273.15 K或T = 273.15 K + tt——摄氏温度,℃。
(2)压力SF p =F ——整个边界面受到的力,N ; S ——受力边界面的总面积,m 2。
绝对压力、工作压力和环境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为(负压)(正压);eam b e am b p p p p p p -=+= p amb ——当地大气压力;p e ——工作压力。
(3)比体积和密度 系统中工质所占有的空间称为工质的体积。
而单位质量的工质所占有的体积称比体积,用v 表示,单位为m 3/kg 。
决定压缩机制冷量的重要参数。
与工质密度互为倒数。
例2-1 锅炉中蒸汽压力表的读数Pa 103.325e ⨯=p ;凝汽器的真空度值,根据真空表读为Pa 105.94e ⨯=p 。
若大气压力Pa 1001325.15amb ⨯=p ,试求锅炉及凝汽器中蒸汽的绝对力。
解 锅炉中水蒸气的绝对压力Pa 1033.313Pa 1032.3Pa 1001325.1555e am b ⨯=⨯+⨯=+=p p p凝汽器(电压电容)中的绝对压力Pa 10633.0Pa 105.9Pa 1001325.1445e am b ⨯=⨯-⨯=-=p p p 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RT p =υR g ——气体常数对于质量为m (kg )的理想气体,其状态方程为mRT pV =V ——质量为m (kg )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m 3;其它各参数同前。
二、热力学定律及应用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系统转移到一个系统。
在实际的工质状态变化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为:w +∆=u qq ——加给1 kg 工质的热量,J/kg ; △u ———1 kg 工质能,J/kg ; w ——机械功,J/kg 。
热力学第二定律:(1)在自然条件下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而不能由低温物体自动向高温物体转移。
即在自然条件下这个转变过程是不可逆的,必须消耗功才能使热传递方向倒转过来。
(2)任何形式的能都会很容易地变成热,而反过来热却不能在不产生其它影响的条件下完全变成其它形式的能,这种转变在自然条件下是不可逆的。
热变为机械功,一定伴随有热量损失。
1.热量(1)热量的定义 热量是系统与外界之间通过界面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① 热量是能量在传递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② 热量与热力过程有关,当热量传递给系统即系统吸热时符号为正号,反之取负。
单位——J (焦耳)。
(2)热量传递的方式① 热传导② 热对流③ 热辐射 2.焓、比热容(1)焓的基本概念 1 kg 的气体工质流入到装有一定状态工质的容器中后,带来的能量等于其全部能与该气体流动功之和,其值称为焓。
v p u h += pV U H +=H 表示质量为m 的工质的焓,h 表示1 kg 工质的焓,称为比焓,习惯上统称为“焓”,h 的单位为J/kg ,H 的单位为J 。
mh p u m pV U H =+=+=)(vH ——质量为m 的工质的焓,J ;U ——质量为m 的工质的热力学能,J ; p ——工质的压力,Pa ; V ——工质的体积,m 3; m ——工质的质量,kg ;u ——1 kg 工质的热力学能,J/kg ; v ——工质的比体积,m/kg ; h ———1 kg 工质的焓,J/kg 。
焓的变化量即是工质的热量,定压过程热和焓的表达式为12121221h h p u u q p -=-+-=-)()(v v (2)比热容 1 kg 物质温度升高1K 所需要的热量叫比热容,用c 表示,其单位为kJ/(kg ·K )。
比热容与热量和焓的关系式为: 在定容过程中:)(121221T T c u u q V -=-=- 在定压过程中:)(121221T T c h h q p -=-=- 例2-2 在一个空气加热器中,空气的温度从27℃升高到327℃,而空气的压力没有变化。
试求加热1 kg 空气所需的热量(按定值比热容计算)。
解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方程式,查表空气的比定压热容为 1.004kJ /kg K p c =⋅()。
300K K 27273K 27311=+=+=)(t T ,600K K 273273K 27322=+=+=)(t T ,所以kg /2kJ .301kg /kJ 300600004.1121221=-⨯=-=-=-)()(T T c h h q p3.熵熵是状态参数。
标志着工质的温度对热交换起着推动作用的状态变化的参数称为“熵”。
工程上经常将温度T和熵S作为一个坐标系(称温—熵图),以反映系统在进行热交换过程中热量的变化。
3-4学时三、制冷技术中常用的热力学名词1.显热和潜热(l)显热物质分子的动能变化而物质形态不变,这一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能称之为显热。
(2)潜热物质分子的位能变化,即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温度不发生变化,这一过程中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能称之为潜热。
2.汽化与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体转变成蒸气的过程就是汽化过程。
(2)液化液化与汽化是相反的过程。
3.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某种液体沸腾时所维持不变的温度称为沸点,热工学中又将其称为在某一压力下的饱和温度。
饱和温度与饱和压力一一对应。
压力升高,饱和温度升高,不同液体,同压力下饱和温度不同。
4.过热与过冷(1)过热过热度即过热蒸气的温度与饱和温度之差。
(2)过冷过冷也有过冷度的概念,过冷液体温度比饱和液体温度所低的数值,称为制剂液体的过冷度。
5.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压力增加,气体的液化温度随之升高,温度升高到某一数值时,气体的液化温度与压力之间就不是正比的关系了,即使再增大压力不能使气体液化,此时的温度就叫做临界温度;与临界温度对应的压力被称之为临界压力。
四、作业安排五、课后反思第二节制冷压缩原理及制冷剂【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及压焓图的涵;了解制冷剂性质和选用原则。
2.能力目标: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及压焓图的涵。
【教学难点】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原理及压焓图的涵。
【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分析法、演示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2分钟)制冷剂蒸气被液化的条件是将温度降低到临界点以下。
制冷技术中的临界温度在对制冷剂的要求上是一项非常重要参数。
〖新课〗 1-2学时第二节 制冷压缩原理及制冷剂一、制冷系统的组成蒸气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制冷系统组成: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节流阀)、蒸发器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管路等。
完成一个循环只经过一次压缩,称为单级压缩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包括压缩、冷凝、节流、蒸发四个过程。
设备名称 压缩机 冷凝器 节流阀 蒸发器 功用吸入工质气体,提高压力造成向高温放热而液化的条件将工质蒸气液化降低液态工质的压力由工质蒸发潜热(汽化热)而产生冷却作用 制冷工质状态气体(加入压缩功) 气体液体(放出凝结热)液体液体气体(吸收汽化热) 压力 增加 高压 降压 低压 温度低温高温(过热过热)高温常温(过热30 ~50C )常温低温低温过热温度二、制冷循环l .热功平衡分析 电能热能制冷剂吸收低温物体热量q 0,向高温介质释放热量q k ,(q 0 < q k )二者差值即压缩机制冷剂所作的功w ,如图。
2.压—焓(p—h)图的构成如图。
3.压—焓图的应用(1)查阅制冷剂的各参数。
(2)制冷理论循环,如图所示。
3-4学时三、常用制冷剂1.制冷机的种类(l)氟利昂类制冷剂饱和碳氢化合物氟、氯、溴衍生物的总称。
中文名称分子式符号命名原则二氟二氯甲烷CCl2F2R12 m-1 = 0,n + 1 = 1,p = 2 二氟一氯甲烷CHClF2R22 m-1 = 0,n + 1 = 2,p = 2 三氟一溴甲烷CF3Br R13B1 m-1 = 0,n + 1 = 1,p = 3,Br = 1 二氟一氯乙烷CH3-CF2CL R142 m-1 = 0,n + 1 = 4,p = 2 (2)无机化合物制冷剂氨、水、空气和二氧化碳等。
R表示制冷剂代号,后面加数字。
如R717,7——无机物;17——表示氨相对分子质量的整数。
(3)共沸溶液制冷剂不同工质按一定比例混合物。
R加5,然后按实验成功顺序依次排列。
如R500、R501、R502等。
制冷剂按标准蒸发温度和常温冷凝压力的高低及温度应用围,又可分高、中、低温制冷剂。
2.对制冷工质各种性质的要求(1)热力学性质要求在标准大气压下汽化温度要低;工作温度围冷凝压力不宜过高;单位体积的制冷量要足够大;制冷机的临界温度高,凝固温度低。
(2)物理和化学性能的要求较高热导率、粘度、密度要小、无毒无腐蚀性、有一定的溶由性和水溶性。
(3)使用注意事项制冷钢瓶需安检;放置环境通风,防高温和太阳直射;分装和充加制冷剂时保证室空气流通,佩戴防护设施;使用后关闭控制阀;禁止明火对制冷剂加热,可用100度以下的水热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