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 的有效措施。人们将水分条件 较好,并有一定植物生长的沙 漠圈围起来,实行封沙育草促 使植物天然更新;或者选育梭 梭、柠条、沙拐枣等优良固沙 植物进行人工补种。实践证明, 这是改造利用沙漠行之有效的 方法
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 县境内。人们为了保护 包兰铁路不受腾格里沙 漠的侵袭,在沿线的流 动沙丘上利用麦草、稻 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 格状的沙障。有何意义?
这种沙障一方面可以增 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 沙植被存活
经过多年的人工种 草、造林等综合措施 治理,筑起了一道绿 色长城,不仅控制了 腾格里沙漠流沙侵袭 ,保证了包兰铁路的 畅通,也改善了生态 环境。如今的沙坡头 已是林草茂密、果树 成行之地。穿越沙区 40多千米的铁路两侧 ,
行政范围: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 古大部分地区。
气候区: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干旱半干旱地区。
2.自然特征
1)地形特征
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东部为辽阔坦荡的高原,
西部为高大的山系与巨大的内陆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区地形
西部
地形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内陆
盆地
东部 贺
高原
高,暖冬年份连续出现,近50~100年有明显的干旱化趋
势;20世纪70年代开始干旱化趋势加快。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加剧了西北地区气候和土壤的干旱
化。这使得该区的植被覆盖度降低,土壤结构变的更加松
散,加速了土地的荒漠化。另外气候增暖,大范围气候持
续干旱,给各种水资源(冰川、湖泊、河流等)带来严重
的影响,使冰川退缩、河流水量减少或断流、湖泊萎缩或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 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 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