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39.50 KB
- 文档页数:2
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噪声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各国纷纷制定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一、背景引言噪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声压级和频率分布范围内的声音。
它广泛存在于城市、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领域。
噪声对人体健康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对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程度也不可忽视。
因此,制定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是必要的。
二、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的意义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为公众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
同时,它也为企业、政府提供了参考,帮助他们进行环境保护和噪声治理。
三、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的目的1. 了解环境中噪声的种类、特点和来源;2. 评估噪声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3. 为各行业制定合理的噪声控制目标;4. 为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噪声监测与评价标准的内容1. 监测方法与仪器噪声监测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专业的仪器设备。
一般包括声级计、频谱分析仪等。
通过合理选择监测方法和仪器,可以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监测参数与评价指标噪声监测的参数包括声级、频谱、持续时间等。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Leq(等效声级)、Lmax(最大声级)、Lmin(最小声级)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噪声的强度、变化和持续时间,为噪声评价提供依据。
3. 监测与评价标准不同行业和场所的噪声标准有所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标准非常重要。
比如,住宅区、学校、医院等对噪声的要求会更高,而工业区、交通枢纽等对噪声容忍度相对较高。
此外,还可以制定夜间噪声标准和噪声扰民标准,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4. 数据分析与汇报噪声监测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处理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得出准确的结论。
同时,对监测结果进行汇报和通告,向相关部门和公众公开噪声情况。
7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7.1 噪声现状监测7.1.1 监测布点结合本工程主要噪声源分布情况及周围敏感目标分布情况,在厂区东、南、西、北厂界四个厂界噪声最大处各布设1个噪声监测点,在草岭布设1个噪声监测点。
具体监测点位置见表7.1-1和图7.1-1噪声布点示意图。
图7.1-1 噪声布点示意图6#2#3#4#1#7# 5#206国道日兰〔日东〕高速公路 草岭村监测于2011年3月12日进展,监测1天,白天和夜间各一次。
测量时无雨、风速小于5m/s。
监测仪器为AWA6218噪声统计分析仪。
7.1.2 监测方法按?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21〕规定的方法。
7.1.3 监测工程L10、L50、L90、Leq(A)。
7.1.4 监测结果噪声监测统计结果见表7.1-2。
7.2 噪声现状评价7.2.1 评价标准厂界噪声评价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21)3类标准,即昼间65dB(A)、夜间55dB(A)。
草岭噪声现状评价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1) 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
7.2.2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采用超标值法,计算公式为P = Leq-L b式中:P—超标值,dB(A);Leq—测点等效A声级,dB(A);L b—噪声评价标准,dB(A)。
7.2.3 评价结果噪声现状评价结果见表7.2-1。
由表7.2-1可见,1#东厂界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不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21)中3类标准的要求,其余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值均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21)中3类标准的要求。
1#东厂界监测点超标主要是由于交通车辆经过所致;7#监测点昼、夜间噪声值能够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21) 2类标准的要求。
7.3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7.3.1 厂内拟建及在建工程运行后主要噪声源分析拟建工程主要噪声源情况见表7.3-1,在建工程主要噪声源情况见表7.3-2。
xxx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项目名称:委托单位:项目地址:建设单位联系人:建设单位联系电话:一、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 监测点位本次监测拟在厂界东面、南面、西面、北面厂界各设置1个噪声监测点,共设置4个噪声监测点。
(2)监测项目昼间、夜间等效连续A声级。
(3)监测周期和频次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执行,连续监测2天,昼夜各1次。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氨气(小时值)、硫化氢(小时值)、TSP(日均值),共3项。
(2)监测点位:1#上风向、2#下风向各设1 个点,共2 个点位。
(3)监测频率:根据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连续检测7天。
氨气、硫化氢监测小时值,TSP浓度监测日均值。
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水温、pH、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磷、氟化物、五日生化需氧量、总氮、粪大肠菌群共11项。
(2)监测点位:1#监测断面(项目东侧白水江流经项目区域上游约500m 的断面)、2#监测断面(项目东侧白水江流经项目区域下游约1000m的断面),各设一个点,共2个点。
(3)监测频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要求。
每天采样一次采混合样,连续监测三天。
四、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1)监测因子:水温、pH、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硫酸盐、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氯化物、铁、锰、镉、砷、汞、六价铬、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总磷、总硬度、钠离子、钾离子,共24项。
(2)监测点位:1#厂区井水,2#西北侧出露泉点(位于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下游方向),3#东南侧闲置厂区井水(位于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的上游方向)。
(3)评价标准及方法:根据执行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
环境监测结果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
校园环境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校园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校园环境现状分析及解决方案校园环境卫生管理是我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工作,作好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为师生创造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不仅是建设和谐校园的迫切需要,更是提高学校发展软环境,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寻求更加有利于校园环境建设的途径,现对学校的校园环境卫生区域的归属、卫生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分析说明,并提出几点措施及设想。
一、校园环境卫生区域的归属校园的环境卫生主要由两个部门负责:一是强物业公司,该物业主要负责学校南院家属楼的楼梯卫生,北院综合行政大楼内的楼层及厕所卫生,女生培训楼1至3楼的楼梯卫生,各教学楼、实习楼的厕所卫生,校园绿化区内的卫生和固定垃圾桶垃圾的清理工作。
二是由学生组成的“三自教育”队伍,“三自教育”队伍主要负责的卫生区域:一是女生培训楼4至8层的楼梯卫生、培训楼周边空地卫生,南院除绿化带外的所有区域范围内的卫生;二是北院除绿化带外的所有区域范围内的卫生(包括篮球场、足球场、数控实训楼、综合实训楼、汽修实训车间周边);三是两栋教学楼楼梯卫生(一号教学楼共六层,每层4条楼梯;二号教学楼共7层,有3条楼梯);四是北院内的9栋学生宿舍楼的楼梯及周边卫生,除1栋学生宿舍楼是两层外,其余宿舍楼的楼层均在6至8层之间。
五是南院家属区、女生培训楼、北院9栋宿舍楼、2号教学楼及校园内打扫起来的所有垃圾的倾倒工作。
二、校园环境卫生现状及原因分析校园作为师生活动的公共场合,环境卫生污染问题多是由于人们的活动造成的。
据粗略统计,校园内每天由个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其它垃圾(如落叶等)至少30车以上。
这些垃圾都由“三自教育”的学生从各栋宿舍楼、南院家属区及校园里不同的地方统一拉到北院垃圾房进行倾倒。
每周参加“三自教育”的学生人数在90人至120人之间不等(一般两至三个班),他们除了每天把30车左右的垃圾拉到垃圾房外,还负责每天两次对校园进行彻底的清扫,对各教学楼、宿舍楼的楼梯进行打扫并拖地,其余时间负责校园的保洁工作。
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作者:董圆媛来源:《科技视界》 2012年第30期董圆媛(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南京210036)【摘要】本文从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监测范围、监测手段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江苏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声环境;监测状况;对策噪声污染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感觉污染,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危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环境噪声污染纠纷频发,扰民投诉居高不下,噪声问题已发展成为制约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问题,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形势日趋严峻。
环境监测部门虽对城市声环境质量开展了长期的监测和监控,但与其他环境要素监测相比,仍显落后与不足。
1 监测现状和点位布设根据《国家环境监测方案》、《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和《关于按季报送城市功能区噪声监测数据的通知》要求,江苏省规定县级以上城市需开展区域声环境质量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每年的春季或秋季相对固定时段监测一次;地级以上城市和有条件的县级以上城市开展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监测,每季度的第二个月开展一次监测。
2011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市区共布设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3892个,其中区域环境噪声点位2660个、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点位1137个、功能区噪声点位95个,上述点位基本是以《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3-93)》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2个已废止标准为依据,在“十五”初期划定并开展监测。
十多年间,全省声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未进行过系统调整,仅个别地区进行过局部调整。
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环境质量监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具有点位多、频次低和集中监测的特点,并且无论是常规评价,还是考核评价(如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监测、生态省建设考核体系、城市环境综合定量考核等),声环境质量必为考核要素之一。
[单选题]1.某企业厂界背景噪声监测结果为50dB(A),企业两个声源单个开启时在厂界测得的声级均值为53dB(A)(含背景噪声值),该企业厂界噪声排放值为()。
[2017年真题]A.53dB(A)B.54.8dB(A)C.56dB(A)D.57dB(A)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进行边界噪声环境影响评价时,新建的建设项目以工程噪声贡献值作为评价量。
企业单个声源在厂界测得的声级均值[53dB(A)]为单个声源的贡献值和厂界背景噪声值[50dB(A)]的叠加,可计算出单个声源的贡献值:101g(1053×0.1-1050×0.1)=50[dB(A)]则该企业两个声源的厂界噪声排放值为:50+101g2=53[dB(A)][单选题]2.在环境噪声现状测量时,对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需要()。
[2009年真题]A.采用不同的环境噪声测量量B.测量最大A声级和持续时间C.增加昼间和夜间的测量次数D.增加测量噪声的频率特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对于噪声起伏较大的情况(如道路交通噪声、铁路噪声、飞机机场噪声),采用等效连续A声级,应增加昼间、夜间的测量次数。
其测量时段应具有代表性。
[单选题]3.某敏感点处昼间前8个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55.0dB(A),后8小时测得的等效声级为65.0dB(A),该敏感点处的昼间等效声级是()。
[2012年真题]A.60dB(A)B.62.4dB(A)C.65dB(A)D.65.4dB(A)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等效连续A声级的数学表达式为:计算得:L eq=101g{(8×105.5+8×106.5)÷16}=62.4dB(A)。
[单选题]4.已知某一段时间内不同时刻的瞬时A声级,要求计算该时段内的等效声级,采用的计算方法是()。
[2010年真题]A.算术平均法B.能量平均法C.几何平均法D.调和平均法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声级用来评价稳态噪声具有明显的优点,但是在评价非稳态噪声时又有明显的不足。
西南交通大学校园声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宋玉兰【摘要】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对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校园功能区环境噪声进行昼间和夜间的等效连续A 声级测定。
评价犀浦校园声环境质量的高低,分析造成噪声污染的原因,分析其成因,提出了噪声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等效连续A 声级;声环境;调查与评价【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南交通大学个性化实验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玉兰(1990 ),女,浙江绍兴人;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在读本科生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北邻的学苑路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交通噪声影响较大,而且随着学校的发展,在校学生数量和校内机动车数量也逐年增多,噪声干扰问题日益明显,校园噪声已经成为影响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分析校园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对西南交大犀浦校区校园环境噪声进行了监测,掌握校园环境噪声现状和对周围环境影响,并依据国家标准对监测结果进行了讨论与分析。
一、噪声测量仪器设备HS5618A 型积分声级计,其测量精度为0.1dBA ,手持风向风速仪,照相机和摄像机。
二、噪声测量方案测量依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 /T 14623-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2008),测量在无雨、无雪的天气和风速在5.5m /s 以下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一)测点布局。
根据校园实际情况、人流量等因素,在犀浦校区内按规划功能区划分,设置了8个监测区域:教学区、学生公寓、生活服务区、食堂、商业街、运动区、绿化区、校内施工区,测点选取在每个功能区的敏感点及具有代表性的点上,具体区域划分及分布见图1。
(二)测量原理。
由于城市环境噪声是随时间而起伏变化的非稳态噪声,因此测量结果一般用统计噪声级或等效连续A 声级进行处理。
本次主要采用等效连续A 声级L eq 的监测方法。
等效连续A 声级L eq 相当于用一个稳定的连续噪声来等效起伏噪声,两者在观察时间内具有相同的能量。
第19卷第6期2019年12月潍坊学院学报Journal of Weifang UniversityVol. 19 No. 6Dec. 2019潍坊学院校园声环境监测与评价杨金美,胥东亭,王 亚,唐 昊,程 鑫(潍坊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摘 要:通过对潍坊学院不同功能区不同时间段的环境噪声值进行实地监测,计算出等效连续噪声值,并将监测结果与声环境质量标准进行对比来评价校园环境噪声的污染现状。
结果表明:校园整体声环境质量良好,大部分区域声环境达标。
校园整体噪声值外高内低,由校园外围向校园中心逐渐递减。
工作日噪声值高于休息日;校园噪声值与是否处于工作日的相关性较显著,但与监测时段相关性不大。
关键词:校园;噪声监测;噪声分布等值线图;噪声评价中图分类号:X8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4288(2019)06-0041-061 前言环境噪声是指影响人类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主要包括建筑施工、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声音。
近年来,噪声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城市环境问题的四大公害之一[1]。
噪声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危害人体健康,被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2]。
另外环境噪声对记忆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不良影响[3-5]。
校园作为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对声质量要求更加严格。
研究表明,对于正在上课的学生,声音超过50dB就会影响听力,分散学生注意力,干扰正常教学[6]。
因此监测校园噪声对美化校园环境、创造更好的学习工作环境就尤为重要[7]。
此前,一些研究通过对校园功能区的声环境监测及超标率问题,来阐述校园的噪声来源与现状,分析影响校园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8-10]。
还有一些研究对比了校园内外声环境的状况[11-12]。
由于噪声来源不同,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噪声污染往往差别较大[13]。
但是对功能区进行工作日与休息日噪声值对比分析的研究并不多。
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规范引言环境噪声是指产生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的声音,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下,成为了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问题。
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成为了必要且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介绍环境噪声监测与评价的规范与标准,以确保环境噪声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一、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与原则环境噪声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准确测量和评价环境中的噪声水平,了解其对人类健康和大自然的影响。
同时,环境噪声监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环境噪声监测必须以客观的科学方法进行,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性。
2.全面性原则:监测需覆盖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及各种不同类型和频率的噪声源,以全面了解环境噪声情况。
3.连续性原则:环境噪声监测需要进行持续性的观测和记录,以便对噪声水平进行全面评价。
二、环境噪声监测的方法环境噪声监测方法应根据监测目的和场景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常用的环境噪声监测方法包括:1.现场测量法:通过设备和仪器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噪声进行实时测量,获取准确的噪声水平数据。
2.室内试验法:将噪声源置于实验室环境中,利用声学技术进行噪声测量和分析,以获得特定环境下的噪声水平。
3.模拟计算法:通过计算噪声源的产生和传播过程,模拟和预测环境中的噪声水平。
三、环境噪声监测的评价指标环境噪声监测的评价指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噪声水平: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音量单位,测量和记录噪声源的声压水平。
2.噪声频谱:分析噪声频率分布情况,了解噪声的频域特性。
3.声学参数:包括声音的响度、音调、纯度等参数,用于评估噪声对人类听觉和心理的影响。
4.噪声源识别:利用声学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噪声源进行定位和识别。
四、环境噪声监测的数据分析与报告环境噪声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是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噪声数据进行整理、校正和修正,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噪声评价:基于噪声监测数据,对环境噪声进行评价和分级,以确定是否达到相关环境标准。
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考点(2)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考点3.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3.1掌握声环境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⑴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①调查CP所在区域的主要气象特征: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等。
②收集评价范围内1:2000~50000地理地形图,说明评价范围内声源和敏感目标之间的地貌特征、地形高差及影响声波传播的环境要素。
⑵现有敏感目标。
调查评价范围内的敏感目标的名称、规模、人口的分布等,并以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敏感目标与CP的关系(如方位、距离、高差等)。
⑶声环境功能区划和声环境质量现状。
⑷现状声源。
CP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现状超标或噪声值相对较高时,需调查区域内的主要声源的名称、数量、位置、影响的噪声级等。
有厂(或场、边)界噪声的改、扩建项目,应说明现有CP厂(或场、边)界噪声的超标、达标情况及超标原因。
3.2熟悉声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⑴收集资料法、⑵现场调查法、⑶现场测量法。
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需采用的具体方法。
3.3掌握不同条件下声环境现状监测的布点原则⑴布点应覆盖整个评价范围,包括厂(或场、边)界和敏感目标。
当敏感目标高于(含)三层建筑时,还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同楼层设置测点。
⑵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声源,且声级较低时,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区域布设测点。
⑶评价范围内有明显的声源,并对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有影响,或CP为改、扩建工程,应根据声源种类采取不同的监测布点原则:①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响,又受到CP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在距离现有声源不同距离处设衰减测点。
②当声源为流动线声源,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为满足预测需要,也可选取若干线声源的垂线,在垂线上距声源不同距离处布设监测点。
建筑物声学环境监测与评估方法建筑物声学环境是指建筑内部和周围环境中的声学因素和声学质量。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声学环境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需要进行声学环境监测与评估。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声学环境监测的方法和评估的步骤。
一、建筑物声学环境监测方法1. 环境噪声监测环境噪声是指来自建筑物周围的交通、工业、商业等活动所产生的噪声。
为了评估建筑物内部的噪声水平,需要进行环境噪声监测。
监测方法包括采集噪声数据、分析噪声频谱和对噪声进行统计学处理。
2. 室内噪声监测室内噪声是指建筑物内部的噪声源,如办公设备、空调系统等发出的噪声。
室内噪声监测可以通过设置噪声检测仪器来实现,以获取室内各个位置的噪声水平。
监测数据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物内部的声学环境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3. 声测量技术监测声测量技术是建筑物声学环境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声测量仪器对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中的声音进行测量,可以得到声级、频谱和声音的时间特性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用于评估建筑物的声学环境质量。
二、建筑物声学环境评估步骤1. 收集相关信息在进行建筑物声学环境评估之前,首先需要收集与建筑物有关的信息,包括建筑物的设计图纸、使用功能、周围环境噪声等。
这些信息将为后续的评估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2. 制定评估方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制定评估方案,确定评估的目标和内容。
评估方案应包括评估的范围、评估指标和评价方法等。
3. 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根据评估方案,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工作。
实地调查包括对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记录。
测量工作包括对建筑物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噪声、震动等参数进行测量。
4. 数据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和处理,得出建筑物声学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
评估结果可用于判断建筑物的声学环境是否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
5. 提出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以改善建筑物的声学环境。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采取隔音措施、调整设备配置等。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1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厂区平面布置及周围环境概况,在厂址东、南、西、北四个边界各设置一个噪声监测点,详见图4-1.
(2)监测时间及频次
由PY环境监测站2011年3月16~20日进行现状监测,各点昼夜各监测一次。
(3)监测方法
采用《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4)监测结果
环境噪声统计结果见表4-6。
表1-1 环境噪声监测统计结果
2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1)评价标准
本评价噪声标准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3类标准:昼间65dB(A)、夜间55dB(A)。
(2)评价结果
本评价采用超标率法进行环境噪声现状评价,见表4-7
表1-2 环境噪声评价结果表
由表1-2可见,昼间噪声现状监测值波动范围在43.5~48.2 dB(A)之间,夜间噪声现状监测值波动范围在39.0~43.5 dB(A)之间。
各监测点无论昼间还是夜间环境噪声值均符合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3类标准要求,建设项目厂区声环境现状质量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