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用水流程图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共享)火力发电厂基本生产过程一 第一部分 概 述以煤、石油或天然气作为燃料的发电厂统称为火电厂。
山东省的电厂95%以上是火力发电厂。
1、火电厂的分类(1)按燃料分类:①燃煤发电厂,即以煤作为燃料的发电厂;邹县、石横青岛等电厂②燃油发电厂,即以石油(实际是提取汽油、煤油、柴油后的渣油)为燃料的发电厂;辛电电厂③燃气发电厂,即以天然气、煤气等可燃气体为燃料的发电厂;④余热发电厂,即用工业企业的各种余热进行发电的发电厂。
此外还有利用垃圾及工业废料作燃料的发电厂。
(2)按原动机分类:凝汽式汽轮机发电厂、燃汽轮机发电厂、内燃机发电厂和蒸汽-燃汽轮机发电厂等。
(3)按供出能源分类:①凝汽式发电厂,即只向外供应电能的电厂;②热电厂,即同时向外供应电能和热能的电厂。
(4)按发电厂总装机容量的多少分类:①小容量发电厂,其装机总容量在100MW 以下的发电厂;②中容量发电厂,其装机总容量在100~250MW 范围内的发电厂;③大中容量发电厂,其装机总容量在250~600MW 范围内的发电厂;④大容量发电厂,其装机总容量在600~1000MW 范围内的发电厂;⑤特大容量发电厂,其装机容量在1000MW 及以上的发电厂。
(5)按蒸汽压力和温度分类:①中低压发电厂,其蒸汽压力在3.92MPa (40kgf /cm 2)、温度为450℃的发电厂,单机功率小于25MW ;地方热电厂。
②高压发电厂,其蒸汽压力一般为9.9MPa (101kgf /cm 2)、温度为540℃的发电厂,单机功率小于100MW ;③超高压发电厂,其蒸汽压力一般为13.83MPa (141kgf /cm 2)、温度为540/540℃的发电厂,单机功率小于200MW ;④亚临界压力发电厂,其蒸汽压力一般为16.77MPa (171 kgf /cm 2)、温度为540/540℃的发电厂,单机功率为30OMW 直至1O00MW 不等;⑤超临界压力发电厂,其蒸汽压力大于22.llMPa (225.6kgf /cm 2)、温度为550/550℃的发电厂,机组功率为600MW 及以上,德国的施瓦茨电厂。
冷却塔的作用是将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塔内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废热传输给空气并散人大气。
如图1 所示的火电厂为例,锅炉会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2)作功使发电机(3)发电。
经汽轮机作功后的乏汽排入凝汽器(4),与冷却水进行热交换凝结成水,再用水泵打回锅炉循环使用。
这一热力循环过程中;乏汽的废热在凝汽器中传给了冷却水,使水温升高.挟带废热的冷却水,在冷却塔(5)中将其热量传给空气(6),从塔筒出口排人大气。
在冷却塔内冷却过的水变为低温水,水泵将其再送入凝汽器,循环使用。
前一循环为锅炉中水的循环,后一循环为冷却水的循环。
冷却塔中水和空气的热交换方式之一是,流过水表面的空气与水直接接触,通过接触传热和蒸发散热,把水中的热量传输给空气。
用这种冷却方式的称为湿式冷却塔(简称湿塔)。
湿塔的热交换效率高,水被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
但是,水因蒸发而造成损耗;蒸发又依循环的冷却水含盐度增加,为了稳定水质,必须排掉一部分含盐度较高的水;风吹也会造成水的损失。
这些水的亏损必须有足够的新水持续补充,因此,湿塔需要有补给水的水源。
缺水地区,补充水有困难的情况下;只能采用干式冷却塔(简称干塔或空冷塔)。
干塔中空气与水(也有空气与乏汽)的热交换;是通过由金属管组成的散热器表面传热,将管内的水或乏汽的热量传输给散热器外流动的空气。
干塔的热交换效率比湿塔低,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
2.2 蒸发耗损量当冷却回水和空气接触而产生作用,把其水温降时,部分水蒸发会引起冷却回水之损耗,而其损耗量和入塔空气的湿球温度及流量有关,以数学表达式作如下说明:令:进水温度为T1℃,出水温度为T2℃,湿球温度为Tw,则*:R=T1-T2(℃)------------(1)式中:R:冷却水的温度差,对单位水量即是冷却的热负荷或制冷量Kcal/h 对式(1)可推论出水蒸发量的估算公式*:E=(R/600)×100% ------------ (2)式中:E----当温度下降R℃时的蒸发量,以总循环水量的百分比表示%,600-----考虑了各种散热因素之后确定之常数。
给水系统简化图锅炉省煤器中缸三抽3号外置减温减压器高旁中压四抽高缸一抽一样高加事故排放1号高加除氧器三级预热利用空预器前脱硝后凝汽器疏扩2号高加高排二抽正常疏水3号高加给水泵溢流、事故放水、手动疏扩主给水疏水抽汽大旁路事故1、启机初期,除氧器的加热是由辅汽联箱提供汽源;当负荷达到要求改为四段抽汽供汽。
2、2号高加,高排二抽,是从汽轮机高压缸排出的蒸汽抽出一小部分供给2号高加,大部分蒸汽供给再热器。
凝结水系统简化图凝结泵小旁路疏水低压8抽低压6抽低压7抽中压排5抽疏扩疏扩给水泵凝汽器脱硫前除灰前轴封加热器凝结水精处理除氧器5号低加6号低加7号低加8号低加主给水疏水抽汽大旁路事故1、5-7号低加都有化学清洗进药及氮气处,而且每个低加都有排放阀,8号没有。
辅汽联箱及轴封当负荷达到一定要求后切换四抽提供汽源除氧器磨煤机消防暖风器加热凝结水减温水机组正常轴封汽源再热冷段来三电中压四抽微油点火空预器吹灰轴封加热器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汽机轴封辅汽联箱凝减温水凝减水凝结水减温水中压缸五抽辅汽联络门生水加热脱硝主汽源供汽抽气1、辅汽联箱作用:当机组启动时候,由三电厂提供启机汽源,然后送到汽机轴封(起到密封作用),当负荷达到要求后,逐步切断三电厂汽源,同时开启中压四抽汽源给辅汽联箱供汽。
2、当负荷达到一定要求后,汽机的密封是由高中压缸溢流提供密封汽源,并且给低压缸提供密封汽源。
这时轴封加热器主要是吸收与排放气体。
3、当负荷达到一定要求后,开始启机是由辅汽联箱提供给除氧器的汽源切换为中压四抽提供。
4、磨煤机一般都是在事故停下后,进行消防供汽。
5、机组启动时间,生水加热器及脱硝用汽是由三电厂汽源供应,当机组正常运行后,生水箱加热器及脱硝用汽是由机组的中压缸五抽提供汽源。
三大系统简介一、燃烧系统燃烧系统由输煤、磨煤、燃烧、风烟、灰渣等环节组成,其流程如图2所示。
(l)运煤。
电厂的用煤量是很大的,一座装机容量4×3O万kW的现代火力发电厂,煤耗率按36Og/kw.h计,每天需用标准煤(每千克煤产生70O0卡热量)360(g)×120万(kw)×24(h)=10368t。
因为电厂燃煤多用劣质煤,且中、小汽轮发电机组的煤耗率在40O~5O0g /kw·h左右,所以用煤量会更大。
据统计,我国用于发电的煤约占总产量的1/4,主要靠铁路运输,约占铁路全部运输量的4O%。
为保证电厂安全生产,一般要求电厂贮备十天以上的用煤量。
(2)磨煤。
用火车或汽车、轮船等将煤运至电厂的储煤场后,经初步筛选处理,用输煤皮带送到锅炉间的原煤仓。
煤从原煤仓落入煤斗,由给煤机送入磨煤机磨成煤粉,并经空气预热器来的一次风烘干并带至粗粉分离器。
在粉粉分离器中将不合格的粗粉分离返回磨煤机再行磨制,合格的细煤粉被一次风带入旋风分离器,使煤粉与空气分离后进入煤粉仓。
(3)锅炉与燃烧。
煤粉由可调节的给粉机按锅炉需要送入一次风管,同时由旋风分离器送来的气体(含有约10%左右未能分离出的细煤粉),由排粉风机提高压头后作为一次风将进入一次风管的煤粉经喷燃器喷入炉膛内燃烧。
电厂煤粉炉燃烧系统流程图目前我国新建电厂以300MW及以上机组为主。
300MW机组的锅炉蒸发量为10O0t/h(亚临界压力),采用强制循环(或自然循环)的汽包炉;600MW机组的锅炉为200Ot/h的(汽包)直流锅炉。
在锅炉的四壁上,均匀分布着4支或8支喷燃器,将煤粉(或燃油、天然气)喷入炉膛,火焰呈旋转状燃烧上升,又称为悬浮燃烧炉。
在炉的顶端,有贮水、贮汽的汽包,内有汽水分离装置,炉膛内壁有彼此紧密排列的水冷壁管,炉膛内的高温火焰将水冷壁管内的水加热成汽水混合物上升进入汽包,而炉外下降管则将汽包中的低温水靠自重下降至下连箱与炉内水冷壁管接通,靠炉外冷水下降而炉内水冷壁管中热水自然上升的锅炉叫自然循环汽包炉,而当压力高到16.66~17.64MPa时,水、汽重度差变小,必须在循环回路中加装循环泵,即称为强制循环锅炉。
火电厂用水流程图
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
火电厂用水流程说明
火电厂用水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机组热力系统用水:原水→到化学制水,经过水处理设备制成除盐水(产生约10%左右的浓水,排至脱硫系统再次利用)→通过除盐泵输送至汽轮机的凝汽器做为热力系统补水→和凝结水混合后由凝结泵输送至除氧器→通过加热除氧后输送至锅炉→在锅炉内加热为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一部分在凝汽器中被循环水冷却凝结成凝结水,形成连续循环,另一部分蒸汽做为工业或民用供热,蒸汽不回收。
第二部分为循环水系统用水:原水→直接补到冷却塔池内→通过循环泵将水送到凝汽器中冷却蒸汽→冷却后的水又回到冷却塔池内,形成连续循环。
随着原水循环次数的增加,冷却水自然蒸发浓缩,水质逐渐变差,为保证水质,需将部分浓水(约为原水总量的5%)排至脱硫系统再次利用。
第三部分为湿法脱硫系统用水:化学制水10%的浓水及循环水浓水→脱硫工艺水箱输送至脱硫制浆系统→和石灰石粉混合制备脱硫浆液→输送至脱硫吸收塔与烟气反应,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热烟气携带大部分水由烟囱排放,石膏携带小部分水进入石膏脱水系统,经过脱水后将产生少量的废水(约占全厂原水用量的5%),部分单位将此部分废水作为干灰搅拌加湿用水,实现废水零排放。
个别单位无法全部利用,少量经处理后外排,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废水零排放改造,力争2017年前通过实施脱
硫废水闪蒸等处理方法,全部实现废水零排放。
火电厂用水流程图
火电厂用水流程说明
火电厂用水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机组热力系统用水:原水→到化学制水,经过水处理设备制成除盐水(产生约10%左右的浓水,排至脱硫系统再次利用)→通过除盐泵输送至汽轮机的凝汽器做为热力系统补水→和凝结水混合后由凝结泵输送至除氧器→通过加热除氧后输送至锅炉→在锅炉内加热为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一部分在凝汽器中被循环水冷却凝结成凝结水,形成连续循环,另一部分蒸汽做为工业或民用供热,蒸汽不回收.
第二部分为循环水系统用水:原水→直接补到冷却塔池内→通过循环泵将水送到凝汽器中冷却蒸汽→冷却后的水又回到冷却塔池内,形成连续循环。
随着原水循环次数的增加,冷却水自然蒸发浓缩,水质逐渐变差,为保证水质,需将部分浓水(约为原水总量的5%)排至脱硫系统再次利用。
第三部分为湿法脱硫系统用水:化学制水10%的浓水及循环水浓水→脱硫工艺水箱输送至脱硫制浆系统→和石灰石粉混合制备脱硫浆液→输送至脱硫吸收塔与烟气反应,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热烟气携带大部分水由烟囱排放,石膏携带小部分水进入石膏脱水系统,经过脱水后将产生少量的废水(约占全厂原水用量的5%),部分单位将此部分废水作为干灰搅拌加湿用水,实现废水零排放。
个别单位无法全部利用,少量经处理后外排,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废水零排放改造,力争2017年前通过实施脱硫废水闪蒸等处理方法,全部实现废水零排放。
火电厂循环水系统施工工艺工法1 前言1.1 工艺工法概况火电厂循环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凝汽器提供充足的冷却循环水,在汽轮机中做功后排入凝汽器的乏汽冷却成凝结水,以维持汽轮机组正常运行过程中的蒸汽循环及其热功转换过程中的热力平衡。
火电厂循环水系统按照供水方式不同分为两类:1.1.1直流供水(开式供水)冷却水直接由自然水源引入,经过凝汽器冷却排气后,再排入水源,原则上是发电厂附近有河流、湖泊、水库和海洋等。
1.1.2循环供水(闭式供水)冷却水→凝汽器→冷却设备→循环水泵→冷却水。
它适用于无条件采取直流供水或水源不充足的地域。
本工法主要内容为取用海水的直流供水循环水系统土建施工,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①循环水泵房;②循环水管道;③排水管;④虹吸井;⑤钢筋混凝土排水沟;⑥河道拓宽及改造。
1.2 工艺原理循环水自引水明渠由水源自流至岸边循环水泵房进水间,经拦污栅、旋转滤网清除杂物后进入循环水泵,水泵出口安装液压控制缓闭止回蝶阀,水流由泵升压后通过循环水管道经滤网送至凝汽器及其它冷却器,水携带热量后,通过排水管进入虹吸井,然后经钢筋混凝土排水沟排出。
本工法根据设计内容,采用先进设备,提高关键工程施工效率与质量;组织集约化施工,减少施工占地、提高设备效能;同时合理划分施工区段,组织多路径平行流水作业。
2 工艺工法特点电厂循环水系统施工现场一般可利用空间相对较大,有利于组织大型设备施工,按工程量大小、内在关系及区域划分成主体工区,组织多路径平行流水作业,合理安排工序衔接,可节约成本、保证安全质量、缩短工期。
3 适用范围3.1取用海水的直流供水循环系统施工。
3.2岩性主要为粉细砂、粉土,粉细砂及粉质粘土的港口工程施工。
4 主要引用标准《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 5031)、《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DL/T5210.1)、《火电施工质量检验及评定标准》(土建工程篇)。
火电厂用水流程图
锅炉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
火电厂用水流程说明
火电厂用水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机组热力系统用水:原水→到化学制水,经过水处理设备制成除盐水(产生约10%左右的浓水,排至脱硫系统再次利用)→通过除盐泵输送至汽轮机的凝汽器做为热力系统补水→和凝结水混合后由凝结泵输送至除氧器→通过加热除氧后输送至锅炉→在锅炉内加热为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发电→一部分在凝汽器中被循环水冷却凝结成凝结水,形成连续循环,另一部分蒸汽做为工业或民用供热,蒸汽不回收。
第二部分为循环水系统用水:原水→直接补到冷却塔池内→通过循环泵将水送到凝汽器中冷却蒸汽→冷却后的水又回到冷却塔池内,形成连续循环。
随着原水循环次数的增加,冷却水自然蒸发浓缩,水质逐渐变差,为保证水质,需将部分浓水(约为原水总量的5%)排至脱硫系统再次利用。
火电厂用水流程图
火力发电厂用水流程图
部分蒸汽供应给工业和住宅供热机组,以补充水和淡化水箱以去除化学水。
凝汽器除氧器锅炉产生蒸汽,将汽轮机动力城的化学废水推至脱硫工艺水箱补充水。
市政脱硫工艺水箱补充水并蒸发脱硫吸收塔。
进行湿法脱硫以蒸发浓缩的循环水。
浓缩循环水供应至脱硫工艺水箱,以补充水并对废水进行脱硫。
循环水在贮灰器中搅拌(排放)以冷却冷凝器循环水。
回水+
火力发电厂用水工艺描述
火力发电厂用水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机组热力系统用水:原水→化水生产,脱盐水由水处理设备生产(产生约10%的浓水)。
排放至脱硫系统再利用)→通过除盐泵输送至汽轮机凝汽器作为热力系统的补水→与凝结水混合后通过凝结泵输送至除氧器→通过加热输送至锅炉除氧→加热至锅炉蒸汽驱动汽轮机做功发电→部分蒸汽被凝汽器循环水冷却并冷凝成凝结水形成连续循环,另一部分蒸汽用于工业或民用供热,蒸汽不回收的第二部分是循环水系统水:原水→直接供给冷却塔水池→水通过循环泵送至冷凝器冷却蒸汽→冷却水返回冷却塔水池形成连续循环随着原水循环次数的增加,冷却水会自然蒸发浓缩,水质会逐渐恶化。
为了保证水质,部分浓水(约占原水总量的5%)需要排入脱硫系统进行回用。
的第三部分为湿法脱硫系统用水:10%的浓水来自化学水生产和循
环水,浓水来自脱硫工艺水箱至脱硫制浆系统,与石灰石粉混合制成脱硫浆液,输送至脱硫吸收塔与烟气反应,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热烟气携带大部分水从烟囱排出,石膏携带一小部分水至石膏脱水系统。
脱水后会产生少量废水(约占全厂原水消耗量的5%),部分机组会利用这部分废水作为干灰搅拌加湿水,实现废水零排放有些机组不能充分利用废水,少量废水经处理后排放。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废水零排放改造,目标是在XXXX之前通过实施脱硫
废水闪蒸等处理方法实现废水零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