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制度幼儿园是儿童聚集的场所,由于幼儿年龄小、免疫力低,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
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特制定本传染病预防制度。
一、加强健康监测1、每日入园时,保健医生在园门口对幼儿进行晨检,通过一摸(摸额头、手心)、二看(看精神状态、面色、咽部、皮肤有无皮疹)、三问(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检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及时发现幼儿身体异常情况。
2、班级教师在幼儿入园后,对幼儿进行二次晨检,重点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口腔、皮肤等,如有异常及时通知保健医生。
3、午睡前和午睡后,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午检,检查幼儿的体温、精神状态等。
4、全日观察幼儿的精神状态、饮食、睡眠、大小便等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做好卫生消毒工作1、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每天定时清扫、消毒。
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幼儿的玩具、图书、桌椅、床铺等物品要定期消毒,消毒方法要正确,消毒记录要齐全。
3、餐具、水杯要每餐消毒,消毒后的餐具、水杯要存放在专用的保洁柜内,防止二次污染。
4、卫生间要保持清洁干燥,每天定时消毒,便池、洗手池等设施要定期清洗消毒。
三、加强饮食卫生管理1、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储存、加工制度,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2、食堂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程,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3、食品要煮熟煮透,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
4、定期对食堂设施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四、加强健康教育1、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幼儿传授传染病预防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育幼儿勤洗手、勤换衣、勤剪指甲,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3、引导幼儿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强体质。
五、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1、班级教师发现幼儿有传染病症状时,要及时通知保健医生,并将患病幼儿隔离。
2、保健医生要对患病幼儿进行初步诊断,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通知家长带幼儿到医院诊治,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幼儿园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一、部门职责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
按照卫生部门和教委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卫生防疫部门加强沟通,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卫生防疫部门的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4、发生疫情后应协助与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调查、病人救治、控制措施落实等工作。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1、报告病种甲:鼠疫、霍乱。
乙: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炭疽、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非典行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
丙: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
食源性疾病:幼儿园在短期内发生因食品原因引起的呕吐、恶心、腹痛、腹泻,伴有发热症状的病人10例及以上,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2、报告要求1)在园长的领导下,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的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
2)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3)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学生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并在____小时内以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4)对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在____小时内向食品卫生监督所和上级同级教育部门报告。
三、传染病预防1、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把好新生入园体检关。
2、每年组织师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一、背景介绍
幼儿园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环境,而传染病在幼儿园中易发生传播。
为
了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二、制度目的
1.维护幼儿园幼儿和教职工的身体健康;
2.预防传染病在幼儿园内的传播;
3.提高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的效率和水平。
三、管理体系
1.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机构
设立专门的传染病预防管理小组,由园长或专业医护人员担任组长,负责制订、执行和监督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2. 传染病防控措施
•建立传染病防控档案;
•健康档案的建立与调查;
•定期进行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
•定期对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
•加强对幼儿园环境的消毒和通风措施;
•定期组织传染病防控演练。
3. 传染病预防宣教
定期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宣教活动,提高幼儿园师生的传染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四、传染病预防措施
1.常规传染病防控:
–手卫生
–随手垃圾分类投放
–室内通风
2.特殊传染病防控:
–传染病预报、报告和监测
–传染病诊断和治疗
五、传染病应急预案
建立幼儿园传染病应急预案,明确传染病发生时的处置程序和措施,加强传染病的应急监测和响应能力。
六、传染病防控效果评估
定期对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提高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效果和水平。
结语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幼儿园师生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传染病预防意识和管理措施,才能有效降低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确保幼儿园师生的健康与安全。
2024年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制度一、预防接种证管理1、儿童在入园时,必须向保健医提供儿童各项计划免疫的原始记录资料,预防接种证、预防接种卡。
2、对新入园儿童要按照各种疫苗接种程序,认真查验预防接种中的各项记录,对没有按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要仔细询问家长其原因,并督促其到指定接种医院进行补种。
3、做好各种疫苗的接种工作的统计、核对、登记及接种的联系工作。
4、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每月通过广播、橱窗、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幼儿、家长、老师进行疾病预防教育,增强防病意识。
二、传染病管理1、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对各类传染病做到及时了解疫情,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处理,防止疫情蔓延。
2、定专人负责,向相关部门进行疫情报告。
3、发现相应传染病及疑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在____小时内报告疫情,发现爆发疫情以最快的方法报告到区防控中心。
4、对接触过传染病的幼儿立即采取检疫、隔离、观察等措施。
检疫期间不办理入托和转托手续。
检疫期满后无症状,经医院检查正常并出具痊愈证明后,方可返园。
三、日常卫生消毒1、室内要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平时多开窗通风。
幼儿活动室和睡眠室的紫外线消毒灯要专人专用,并做好详细记录,严禁屋内有人时使用。
2、厕所要清洁、无味、一用一清扫,每天用有效氯含量400-700mg/L消毒液表面擦拭消毒一次。
3、幼儿衣着干净、整洁,每周剪指甲一次,幼儿被子半月晾晒一次;褥子一月晾晒一次;床单、枕巾一月清洗一次。
4、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
用后要清洗、热蒸、消毒液浸泡等形式消毒,幼儿要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午饭后刷牙。
5、各班窗台、水龙头、桌面、每天用有效率浓度100-250mg/L消毒液清洗消毒,各种玩具、图书要每周消毒一次。
6、园内成立卫生检查小组,对园内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监督。
2024年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制度(二)一、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成为重要任务之一。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一、幼儿园要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必须人人重视,加强预防。
各班每天要进行晨检。
班主任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
对因病缺勤的幼儿,班主任要追查病因并进行登记。
二、教师发现疫情应该立即报告幼儿园领导,幼儿园发现疫情要在____小时内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县教委。
幼儿园要指定专人负责幼儿园内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收集、汇总和报告工作(幼儿园由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为报告人)。
1.法定传染病(1)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4)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他传染病。
2.其他传染病省级人民政府决定按照乙类、丙类管理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和其他暴发、流行或原因不明的传染病。
3.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点监测疾病。
4.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____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____天内有多个幼儿(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当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幼儿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____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一)全园建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组长:陈翠萍副组长:汪丽娟、杨菊花成员:后勤主任卫生保健员各年级组组长(二)幼儿园建立园长负责制,成立预防传染病应急处理小组。
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制度
一、背景介绍
幼儿园作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传染病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传染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儿童的健康,还可能导致疾病的传播,因此建立完善的预防工作制度至关重要。
二、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制度的重要性
1.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2.防止传染病在幼儿园内的流行。
3.降低家长对幼儿园安全的担忧,增加家长的信任度。
三、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制度的内容
1. 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普及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培训,包括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内容。
2. 健康监测措施
•每天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定期进行传染病的健康检查。
3.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注意事项等。
4. 环境卫生管理
•定期对幼儿园的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5. 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与处理
•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并按照规定进行处置。
四、落实预防工作制度的重要性
落实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工作制度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维护幼儿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制度规范和细致的实施,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五、结语
建立健全幼儿园传染病的预防工作制度是维护幼儿健康的基本保障,希望各幼儿园能够重视这一制度建设,保障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幼儿园传染病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为了加强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保障全园幼儿及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园实际,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工作。
3、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原则。
二、组织管理1、成立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副园长、保健医生、各班级教师等为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
2、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
保健医生负责传染病疫情的监测、报告、防控技术指导等工作;班级教师负责做好班级幼儿的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日常卫生保健等工作;后勤部门负责做好幼儿园环境卫生、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等工作。
三、预防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1)通过多种形式,如宣传栏、家长会、健康教育课等,向幼儿及家长宣传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勤通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2、做好日常卫生工作(1)保持幼儿园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
(2)加强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的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3)为幼儿提供充足的饮用水,保证幼儿饮水卫生。
3、加强食品卫生管理(1)严格执行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卫生要求,确保食品安全。
(2)加强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和培训,定期进行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4、落实晨午检制度(1)每天早晨和中午,班级教师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和身体状况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对因病缺勤的幼儿,班级教师要及时了解病因,并做好追踪记录。
5、加强免疫接种工作(1)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做好幼儿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幼儿的免疫力。
(2)定期对幼儿的免疫接种情况进行查验,及时督促未接种或漏种的幼儿进行补种。
实验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一、总则1.1 目的制定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制度,旨在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维护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幼儿园内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组织机构2.1 成立幼儿园传染病预防和控制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负责领导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
2.2 设立卫生保健部门,负责日常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监测、报告、消毒、宣传教育等。
2.3 设立传染病隔离区,用于隔离疑似或确诊病例。
三、预防措施3.1 健康监测3.1.1 每天对幼儿进行晨检、午检和晚检,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1.2 定期对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视力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
3.2 疫苗接种3.2.1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疫苗接种计划,组织幼儿进行疫苗接种。
3.2.2 向家长宣传疫苗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疫苗接种意识。
3.3 卫生教育3.3.1 对幼儿进行卫生教育,包括手卫生、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等。
3.3.2 向家长宣传卫生知识,提高家长的卫生意识。
3.4 环境消毒3.4.1 定期对幼儿园环境进行消毒,包括教室、玩具、餐具等。
3.4.2 在传染病高发季节,加强环境消毒工作。
3.5 食品卫生3.5.1 确保幼儿园食品的卫生安全,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3.5.2 定期对食堂人员进行卫生培训和考核。
四、报告和处理4.1 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报告卫生保健部门,并根据情况采取隔离措施。
4.2 配合卫生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相关信息。
4.3 对确诊患儿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病愈。
4.4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5 及时向家长通报疫情,保持沟通。
五、培训和宣传5.1 对幼儿园教职工进行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培训,提高教职工的防控能力。
5.2 对幼儿进行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5.3 利用家长会和家园联系册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知识。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幼儿园是儿童体验社会生活、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
然而,由于儿童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对于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二、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的目的1.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减少传染病在幼儿园的传播风险;3.切实加强对传染病的预防工作;4.提高幼儿园教职工和家长的健康意识。
三、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传染病防控的责任与义务(1)严格执行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落实相关防控措施;(2)加强对幼儿园职工的培训,提高职工的防控意识;(3)及时向家长发布有关传染病防控的知识和信息,引导家长积极参与。
2.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1)建立传染病监测台账,定期对儿童的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2)实行日报制度,由每位教职员工报告当天出现的传染病病例情况;(3)及时向当地卫生、教育等部门报告发现的传染病病例情况。
3.幼儿园环境和设施的卫生管理(1)保持幼儿园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定期对教室、活动室、餐厅等场所进行消毒;(2)加强对幼儿园水源、食品和饮用水的监督和检测;(3)规范使用卫生用品、餐具等物品,定期更换和消毒。
4.幼儿园儿童的健康管理(1)加强儿童的体检工作,定期对儿童进行身体状况的监测和评估;(2)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登记制度,确保儿童按时接种疫苗;(3)严格控制病假,对有传染病症状的儿童及时转诊和隔离,并做好家长的告知工作。
5.教职工的健康管理(1)加强对教职工的健康体检和个人卫生的管理,确保有健康证明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2)提供相关的防控知识培训,提高教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3)对有传染病症状的教职工及时停止工作,做好诊断治疗和隔离工作。
四、传染病防控管理制度的执行和监督1.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幼儿园的传染病防控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2.对未按要求执行的幼儿园进行整改,并依法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沟通,及时获取并传递有关的传染病防控信息。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篇一: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一、托幼机构职责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
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
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
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
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
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管理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预防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师幼的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工作制度:
一、托幼机构职责
1、加强领导,落实传染病管理责任制,建立园长责任制。
按照卫生部门和教育局的要求,组织园内各项传染病治措施的落实。
2、幼儿园设立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指定专人(保健员)具体负责本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指导教师晨检、幼儿健康教育、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等。
3、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二、传染病防治
1、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2、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
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
3、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
对因病缺勤的儿童,应当了解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园(所)疫情报告人。
园(所)疫情报告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4、在本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
临时隔离室内环境、物品应当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所)内暴发和续发。
5、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6、发生传染病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
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所)手续。
7、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
传染病流
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8、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
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儿童,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