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 格式:ppt
- 大小:1.70 MB
- 文档页数:81
高一历史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背景: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用议会与国王斗争(2)过程: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成立共和国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2.确立标志——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作用: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也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概况18世纪初,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2.组成:下院议员由普选产生,多数党领袖为首相3.职能控制下院立法程序,通过控制下院本党议员控制下院,宣布提前大选等4.特点内阁成员(各部大臣)集体负责,与首相(内阁首脑)共进退;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首相掌握国家大权(行政权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5.意义: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权,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三、议会改革1.概念:使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2.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3.过程:英国1832年议会进行选举改革4.结果: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四、君主立宪制的意义1.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2.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和平的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高一历史必: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一、背景1.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美国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2.独立之初,美国是松散的邦联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3.华盛顿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希望建立统一而强大的共和制国家二、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1.主要内容(1)联邦制①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有机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②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2)三权分立①国会由参议员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②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对宪法负责)③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互相制约,有利于防止专制的出现)2.特点:分权与制衡;联邦制;民主制3.意义①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基础。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什么时候建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1688年政变(见光荣革命)后在英国建立起来的国家政体,也称议会君主制,属资产阶级民主制政体类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一制度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
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
17世纪的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到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在英国最终确立。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条文来约束国王的权力,后来,又通过了《王位继承法》,对王权做了进一步的具体限制,并且把包括国王继承权和任命法官等重大问题的权力都掌握在议会手里。
通过这些法律文献,国家的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从而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通过19世纪的议会改革,选举权不断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得到长足发展;随着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两党制的发展,英国现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起来。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内阁制为核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
2.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统而不治。
3.奉行议会至上和分权制衡的原则。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了议会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18世纪中期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和1832年议会选举制度的改革,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完善。
(3)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促进资产阶级民主。
知识点一光荣革命1.背景:(1)经济方面: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已有较大发展。
(2)政治方面:①国王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
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
2.过程(1640~1688年):(1)爆发: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最终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2)复辟: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竭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
(3)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威廉承袭王位,共同统治英国。
史称“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在英国历史上开启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时期,资产阶级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不断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知识点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确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1)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2)影响:①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法律制约,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②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发展:1832年议会改革。
(1)原因: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影响: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光荣革命”只是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个制度建立的过程是怎么建立的呢?以下是为你整理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欢迎大家阅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
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随后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
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英国议会在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了明确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的实施,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更加不可撼动。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
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个制度建立的过程是怎么建立的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欢迎大家阅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的过程都铎王朝后期,代表封建势力的国王同代表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的议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成为资产阶级同代表封建势力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的政治中心。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迎立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同时登位。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于1689年召集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给王权以很大限制。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批准法律、废除法律或中止法律之实施。
并规定,国王必须是信奉英国国教者,天主教徒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专制君主为受宪法约束的立宪君主所取代。
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初步确立。
随后议会又制订了《叛乱法案》,规定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
为了防止国王排斥议会而独断专行,保证议会能定期召开,议会在1694年制订了一个《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英国议会在1701年又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能传给天主教徒,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同时,还对国王的其它一些权利作了明确限制。
上述一系列法案的实施,使议会权力超过王权,国王“统而不治”的君主立宪制更加不可撼动。
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在18世纪时,国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
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
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必须根据议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课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英国君主立宪制是英国政治体制的核心,也是英国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
它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政治、法律、文化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建立过程以及对英国政治的影响等方面来探讨这一主题。
一、历史背景要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历史背景。
在中世纪,英国是一个封建制国家,国王拥有绝对的权力,几乎无人能够限制他的权威。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封建制度的崩溃以及宗教改革的兴起,英国社会逐渐发生变革。
二、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立宪制是一种政治体制,其中君主是国家的元首,但其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限制。
与绝对君主制相比,君主立宪制更加注重平衡各种权力,保障公民的权益。
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君主的象征性地位:英国君主在宪法中被赋予象征性的地位,不再拥有实际的政治权力。
他们的职责主要是代表国家参与国内外事务,并执行国会议员的建议。
2. 宪法的重要性:英国的宪法是君主立宪制的基石,它规定了国家政治体制的运作方式,保障公民的权益。
英国宪法包括法律、习惯法和公约法等多个方面,它们共同组成了英国政治体系的基础。
3. 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强调三权分立的原则,即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力的相互制衡。
英国政府由国会、内阁和法院组成,各自独立运作,相互制约,以确保权力的平衡和公正。
三、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其中,英国内战(1642-1651)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是两个重要的里程碑。
1. 英国内战:英国内战爆发于1642年,是国王查理一世与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
最终,议会胜利,国王被处决,英国成为共和国。
然而,共和国并未持续很久,1653年,奥利弗·克伦威尔成为英国的“卢梭”(统治者),实行军事独裁。
2. 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发生了一场重要的政治变革,被称为“光荣革命”。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是高一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17世纪的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必考知识点一、争取民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 原因(1)经济: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政治: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独裁,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3)思想:洛克、霍布斯等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影响(4)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2. 过程(1)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2)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3)1649-1660,共和国时期(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5)1688年光荣革命3. 意义(1)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3)使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二、确立民主:《权利法案》1. 目的:以法律的权力限制国王的权力2. 内容:(1)以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2)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军事权等。
3. 意义:(1)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政体)(2)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3)资产阶级的权益之争,在议会得以和平方式实现,有利于避免暴力冲突。
三、发展民主:责任制内阁形成1. 形成:1721年,沃波尔是第一位首相2. 组成:内阁的首脑是首相,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3. 内阁:(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要与首相共进退。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对议会负责。
(3)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 首相:①议会多数党领袖;②被国王任命为首相;③首相组建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④集体负责和对议会负责;⑤首相掌握行政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从而掌握国家大权;⑥遭议会不信任案,要么垮台要么解散议会。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一、背景介绍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指政治权力分散于君主与议会之间的一种政治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君主的权力仅限于象征性的、礼仪性质的职责,而实际的政治权力则由议会及其选出的政府来掌握。
英国君主立宪制自1688年“光荣革命”后开始逐渐建立,并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模仿的政治制度。
二、教学目标•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由来和基本原则;•掌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际操作流程;•分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优缺点;•比较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其他政治制度之间的异同。
三、教学流程1. 概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由来和基本原则(30分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688年的“光荣革命”。
当时英国议会推翻了国王詹姆斯二世,把权力转交给其女婿威廉三世。
为了在政治上限制君主权力,威廉三世被迫签署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主要原则包括国会拥有立法权、预算权和监督权,国王的权力被削减为象征性的职责。
2. 讲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际操作流程(60分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际操作流程如下:1.大选后,首相向女王请命组建政府。
2.首相及政府成员团队被约请到白金汉宫最高处向女王汇报,开始组阁。
3.参议院和下议院的议员就政府提出的法案进行讨论,并最终投票表决是否通过。
4.如果法案在两院都被通过,它将提交给女王签署,成为法律。
3. 描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优缺点(30分钟)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民主性高:英国君主立宪制赋予了选民广泛的参与政治的权力,保证了政治的民主性。
2.实用性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作方式简洁明了,适合快速处理政治问题。
3.防止暴政:君主立宪制通过对君主权力的限制,防止了暴政的发生。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权力有限:君主权力受限制过多,对国家施政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2.市民参与度有限:由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运作需要政治资金和人员的投入,导致一些中小政党参与度较低。
3.保守性强:英国君主立宪制独具特色,但也注定不会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精选3篇)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篇1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光荣革命1、背景①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较大进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 在议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政治基础: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绽开斗争。
2、过程:①革命爆发: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取得成功,国王查理一世被押上断头台,英国成为共和国。
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复辟期间, 查理二世和其继任者詹姆士二世反攻倒算,竭力加强王权,恢复旧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特别不满。
②光荣革命:1688 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 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1、《权利法案》的颁布( 1689 年)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法律严格制约②影响议会权力不断扩大, 日益超过国王权力, 国王统而不治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有什么作用?①资产阶级代议制:资产阶级议会制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领导,以防止专制独裁。
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之争, 在议会中以和平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开暴力冲突。
2、1832年议会改革①缘由: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资产阶级兴起, 要求获得更多权力②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大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供应了保障。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过程:内阁光荣革命前其成员由国王选择, 是国王的顾问和助手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掌握内阁,内阁担当行政职责1721年后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国王退出内阁2、标志:1721年, 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首位首相3、内阁的组成:首相(内阁首脑)和各部大臣(内阁成员)①内阁:由议会多数党成员组成,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是对议会负责。
2、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什么特点?上一页下一页【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一种类型,是英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发展的结果。
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其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和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
【问题解析】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一)英国的“光荣革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不断加强,他们同代表旧的生产关系的封建专制制度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自1603年起,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认为“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所以,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可以实行部分商品的专卖,可以任命亲信控制大部分国内贸易和几乎整个对外贸易。
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在宗教问题上,严厉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
这些政策,使资产阶级和王权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638年的苏格兰起义,严重威胁着查理一世的统治。
为了筹措军费讨伐苏格兰人,1640年11月,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企图以合法的形式筹集经费。
英国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收新税和特别税的权力,政府征税须经议会授权成为传统。
因此,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结成反对派利用这个权力同国王展开斗争。
他们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进行指责,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
他们的斗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声势日盛。
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断同国王进行斗争和较量。
内战爆发后,由克伦威尔组织议会军取得了一些战役的胜利,内战的结果是议会军打败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