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许振超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12
---------------------------------------------------------------范文最新推荐------------------------------------------------------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事迹许振超,出生于1950年,初中毕业,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
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原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是文革时期毕业的老三届。
这个年龄层次的群体,受教育少,年龄偏大,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下岗再就业的特困户。
国家专门实施了4050工程,扶持这部分人再就业。
但许振超不但没有下岗,而且成为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在合资公司里再担重任,连外国合资方都佩服他。
许振超踏着时代节拍前进的武器是学习。
他在日记中写到: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
在青岛港里,许振超虽然是工人,但从上到下都把他划到技术人员圈里。
青岛港与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中国远洋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时,他反而进一步受到重用,被聘请出任专管设备和技术员的技术部固机部经理,手下工程师就有40多名,名正言顺地走进了技术管理人员的行列。
合资公司开给他的月工资超过6000元,不但是固机部里最高的,而且比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还高。
公司前两年还专门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最令许振超自豪的是,青岛港几乎不用请外人帮助修理桥吊设备故1 / 6障,他们有能力自己排除。
看着设备转得安全,许振超说:这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技术部技术主管刘俊泉是许振超的手下。
他1986年大专毕业后,就和许振超共事。
他说:从文凭上看,我比老许高,但他做了我的领导,我服气,因为他的技术领先于我。
我年轻时打扑克、下象棋,他则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习。
他比我大11岁,学习起来吃力得多,但他坚持学习,超过了我。
学习许振超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许振超,青岛港一名战斗在港口建设一线的普通工人,从吊车司机到桥吊司机再到桥吊队长。
30多年来,他脚踏实地,爱岗敬业,刻苦钻研,不断创新,在港口装卸的平凡岗位上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带领桥吊队两次刷新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每小时接卸集装箱381自然箱的世界纪录,被誉为“振超效率”,为集装箱的发展做出贡献,并在实践中创造了“振超精神”,他是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他有勤学苦练的精神——“7天学会操作当时最先进的起重机械:门机”;他有刻苦钻研的精神——“用4年时间绘制成两尺多厚的桥吊控制系统模板的电路图纸……”;他有埋头实干的精神——“凭着过硬的功夫,娴熟的技巧,闯过雾天作业禁区。
创造了‘15分钟排障’的‘振超效率’”;他有默默奉献的精神——“一钩准”、“一钩清”的绝活和“无声响操作”技巧的背后流下多少汗水,却坦言“做心里喜欢的事,就不觉得苦”。
这种善学善干、技高胆大和有所作为、成就本职的气魄,展现了当代中国产业工人的才干和精神风貌。
许振超奋发进取、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精神,展示了当代中国工人的时代风采和优良品质,可钦可敬可望可及,令人感动,催人奋进,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许振超最令人钦佩的是那种进取意识。
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工人到同行赞誉的桥吊专家,他两度刷新代表现代港口实力和竞争力的集装箱单船装卸世界纪录。
这个过程是他积极进取、执着追求、刻苦钻研的历程。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无论起点在哪里,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积极进取最重要,勤奋刻苦最可贵。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永不停歇的追求中不断获取的。
许振超为攻克进口控制系统模板技术难点,花了4年时间,画了两尺多厚的电路图纸,倒推12块电路模板,掌握了其中奥秘,这是何等的毅力。
许振超走过的路,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路。
事业的成功就在不懈追求的过程中。
许振超最令人尊敬的是那种奉献意识。
每个人不论职位高低,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有奉献精神。
2024年许振超人民工匠称号事迹(通用5篇)许振超人民工匠称号事迹篇12003年4月27日,在“地中海法米娅”轮的装卸作业中,许振超带领团队以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成绩,首次打破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开启了“振超效率”的序章。
此后,许振超团队又先后8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让“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金招牌”,展现了中国港口工人的卓越风采。
“有一艘外轮还没做好离港准备,就被我们通知装卸完毕可以离港了。
”许振超说,码头工人就是靠装卸效率赢得尊重,必须想尽办法提高装卸作业速度。
面对传统集装箱装卸高能耗、高排放的问题,许振超又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于20XX年成功实施集装箱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年节约生产成本2000万元,噪音和尾气排放接近于零,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劳动者的尊严全靠我们自信、自立、自强。
”许振超说。
许振超人民工匠称号事迹篇2许振超上学学的是俄语,所以就面对着一个好像无法逾越的障碍。
迎难而上,许振超买来英汉词典,下班后就一边啃单词,一边研究电路图。
他用4年时间学通了桥吊的构造和原理,此后,桥吊出了任何故障都再也难不倒他。
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贯穿了他此后的职业生涯,也让他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桥吊专家的跨越。
在青岛港,每天在这里装卸集装箱的轮船有几百艘。
这些集装箱带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机械设备、原油和矿石,从青岛港卸货,又把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和农产品等,装船运往全球市场。
在这一卸一装之间,桥吊工人通过他们的手,把中国和世界连接在了一起。
桥吊工人的工作间,就在码头边的桥吊上,记者跟着许振超坐电梯来到了近50米高的桥吊上。
许振超觉得还没干够的工作,其实环境很艰苦,桥吊司机往往要持续几小时弯腰低头紧盯集装箱的装卸。
许振超告诉记者,青岛港正在进行远程控制操作系统的改造,通过手柄按钮遥控几百米外的作业,让桥吊司机彻底告别了高噪声和高空危险的作业环境。
许振超人民工匠称号事迹篇3“咱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做个能工巧匠,同样无愧于时代。
许振超精神在这里闪光征文演讲许振超精神在这里闪光今年四月份,全国各级媒体纷纷报道了青岛港吊桥队队长许振超同志敢想敢干、苦干实干的动人事迹。
我们制丝车间也掀起了一股学习许振超,立足岗位做贡献的热潮。
也就是这个时候,制丝车间正积极相应集团节约生产成本的号召,进行大规模的减员工作。
就是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许振超精神鼓舞着制丝员工们圆满完成了减员之后的大量工作。
减员之后,人员少了可工作任务没有变,没有了为我们打扫卫生清理设备的合同化服务人员、没有了协助我们工作的农工,以前几个人共同完成的工作现在都要由挡车工一人完成。
然而,劳动量劳动强度的骤然增加并没有压跨我们顽强的制丝工人们。
因为他们理解集团节约生产成本的决策,他们默默地流着汗为集团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今年夏天,制丝车间减员130人的工作顺利完成。
在温度高达38℃的车间里,你听到的依然是机器愉快的轰鸣声,你看到的依然是金灿灿的烟叶烟丝顺利的流过各条生产线,在减员后略显冷清的车间里,我们的制丝工人们依然尽职尽责的做着自己的每一项工作。
清理设备是最繁重的任务之一,工人们每天都会拿着毛刷钻进滚筒里,用力的清理着生产过程中贴在筒壁上的烟叶。
可想而知,在38℃高温的车间里,在闷热的滚筒中清理卫生是一项多么辛苦的工作。
他们的工作服无数次的被汗水浸透,可是,当他们清理完毕从滚筒里出来的时候,他们流着汗水的脸上分明挂着胜利的微笑:终于完成了任务!在减员后的工作中,我们车间的工段长、维修工、技术主管以及车间领导们也经常冒着高温在车间里指导大家工作,帮大家适应减员后新的工作方式。
工人们在感激之余,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是一边诚恳的说:“以前他们能干好,现在我们能干得更好”,一边更加努力的做好工作。
有时候有人累了,就会听到同事们热情的鼓励:“慢慢来,以后适应了就好了!”果然,在减员后的几个月里,在制丝车间上下一致的努力下,我们圆满的完成了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而许振超的事迹也在职工中广为传颂,大家用他的精神指导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许振超精神——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先进典型海风阵阵,巨轮声声,在港口之上,一个摞着一个,一排排整齐矗立的集装箱,一台台高达70多米高的的大铁架子如庞然大物般整齐排列,这些庞然大物就是装卸集装箱的桥吊。
桥吊列队,轮吊穿梭,一个个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在桥吊作用下完成装卸。
然而这些的“操控者”就是——桥吊司机。
一身橘色工装,一双绝缘皮鞋外加一顶安全帽,便是许振超的日常装备。
对于他而言,真正的装备不是穿在身上的,而是刻在心里,印在脑里,握在手里的实实在在的技能。
“现代化的港口什么样?就是这样!”许振超高声向记者介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许振超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1974年,只有一年半初中文化的他进入青岛港,当上了码头工人。
许振超凭着好学肯干,时常琢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从学做电工起步,不久就独当一面当上了门座起重机司机,1984年,青岛港组建集装箱公司,他又成为第一代桥吊司机,几年后当上桥吊队队长。
许振超在工作中发现,桥吊故障中有60%是吊具故障,而故障主要是由于起吊和落下时速度太快,吊具与集装箱碰撞造成的。
他提出,这么操作不仅桥吊容易出故障,货物也不安全,必须做到无声响操作。
司机们一听炸了窝。
“集装箱是铁的,船是铁的,拖车也是铁的,这集装箱装卸就是铁碰铁,怎么能不响呢?”许振超没多解释,自己动手练起来。
他通过控制小车水平运行速度和吊具垂直升降之间的角度,操作中眼睛上扫集装箱边角,下瞄船上装箱位置一点,手握操纵杆变速跟进找垂线。
打眼一瞄,就能准确定位,又轻又稳。
然后,他专门编写了操作要领,亲自培训骨干并在全队推广,以事实说话。
就这样,“无声响操作”成了许振超的杰作、青岛港的独创。
一次,许振超干散粮装车作业,发现粮食颗粒小,更易洒漏。
如何能做到不让货物撒出来?许振超便在工作之余,开始练习,吊起满满一桶水,练习走钩头,直至练到钩头行进过程中滴水不洒,练了半年后,做到了吊具一钩下去,一点不撒,从舱内到车内,平平稳稳,他把这种技术起名为“一钩净”。
2024许振超“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的事迹(精选5篇)许振超“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的事迹【篇1】“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可以不进大学殿堂,但不能不学习。
”这种终身学习的精神,贯穿了他此后的职业生涯,也让他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桥吊专家的跨越。
“劳动者的尊严全靠我们自信、自立、自强”上世纪80年代,青岛港桥吊刚刚投用,码头配套设施跟不上桥吊作业提速,导致集装箱无法按时运送到船上。
“当时有船员对我说,你们的装卸效率什么时候能赶上日本就好了。
”许振超回忆,从那时起他的心里就憋了一口气,“我们早晚有一天要超过!”当上桥吊队负责人后,许振超下决心要提高桥吊队的工作效率。
怎么练才能提高技术水平?他找来几个技术好的工人,把集装箱吊具上挂一根电焊条,让大家在50米的高空练习“高空穿靶”的绝活。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
装卸效率提高了,许振超有了挑战世界第一的底气。
2003年4月27日,许振超团队创造了每小时339箱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振超效率”就此诞生。
“劳动者的尊严全靠我们自信、自立、自强。
”许振超说。
团队先后9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创造了“振超效率”。
作为世界第四大港,山东港口青岛港货物年吞吐量已突破7亿吨,集装箱年吞吐量高达3000万标准箱。
耀眼的成绩背后,正是许许多多像许振超一样的港口工人日夜奋战的结果。
许振超“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的事迹【篇2】“我的初心是做一个好工人。
”面前的许振超,工装素朴,身材瘦削,话语极少。
许振超是山东港口青岛港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
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从一名普通码头工人成长为“人民工匠”,成为“学习型、知识型、创新型”当代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1974年,24岁的许振超进入青岛港,成为一名码头工人。
“当时我们国家的码头已经开始机械化了,但是仅限于局部,基本上还是靠人拉肩扛。
”回忆往昔,许振超感慨地说。
1984年,青岛港顺应集装箱装卸运输趋势,组建集装箱公司,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
中国劳动模范人物事迹
许振超:金牌工人
人物简介
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
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
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
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
誉世界航运界;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他把港口当家,发
扬“主人翁精神”,创造了“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
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
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
他功不可没。
巨晓林:铁路小巨人
人物简介
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
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
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人物事迹
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
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师傅问,记下70多本、130
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
效益。
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
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
Classified as Internal。
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8篇)许振超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共8篇)第1篇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事迹学模范事迹材料全国劳动模范许振超许振超,出生于1950年,初中毕业,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
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原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是“文革”时期毕业的“老三届”。
这个年龄层次的群体,受少,年龄偏大,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下岗再就业的“特困户”。
国家专门实施了“4050”工程,扶持这部分人再就业。
但许振超不但没有下岗,而且成为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在合资公司里再担重任,连外国合资方都佩服他。
许振超踏着时代节拍前进的武器是“学_”。
他在日记中写到“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
”在青岛港里,许振超虽然是工人,但从上到下都把他划到技术人员圈里。
青岛港与英国铁行.丹麦马士基.中国远洋公司组建合资公司时,他反而进一步受到重用,被聘请出任专管设备和技术员的技术部固机部经理,手下工程师就有40多名,名正言顺地走进了技术管理人员的行列。
合资公司开给他的月工资超过6000元,不但是固机部里最高的,而且比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党委书记还高。
公司前两年还专门奖励了他一台笔记本电脑。
最令许振超自豪的是,青岛港几乎不用请外人帮助修理桥吊设备故障,他们有能力自己排除。
看着设备转得安全,许振超说“这是对我最好的奖赏。
”技术部技术主管刘俊泉是许振超的手下。
他1986年大专毕业后,就和许振超共事。
他说“从文凭上看,我比老许高,但他做了我的领导,我服气,因为他的技术领先于我。
我年轻时打扑克.下象棋,他则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学_。
他比我大11岁,学_起来吃力得多,但他坚持学_,超过了我。
现在我觉得不学没有出路,我业余时间也在学_。
”许振超在日记中写道“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要自己自己”。
2025年中考语文作文素材积累系列:“人民工匠”获得者许振超【事迹概述】许振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出生于山东荣成市,现任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
他是一位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全国劳动模范、技术专家的杰出代表,被誉为“金牌工人”。
1、初出茅庐,立足本职1984年,34岁的许振超被选为青岛港第一批集装箱桥吊司机。
面对高空、高难度的作业环境,他立足本职,苦练技术,逐渐掌握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
2、技术创新,屡创佳绩许振超带领团队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先后多次刷新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
特别是在2003年4月27日的“地中海法米娅”轮装卸作业中,他们创造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
此后,他们又多次刷新纪录,“振超效率”成为港航界的标杆。
3、节能减排,环保先锋近年来,许振超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填补了这一技术的国际空白,年节约资金数千万元,同时大幅降低了噪音和尾气排放。
4、人才培养,传承精神许振超不仅自己技术精湛,还注重培养新人。
他亲手带出“王啸飞燕”“显新穿针”等一大批工人品牌,为青岛港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多维分析】1、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许振超的事迹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的精神。
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对技术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这种精神是当代工人应该学习的典范。
2、勇于创新,敢于挑战许振超带领团队多次刷新世界纪录,这背后离不开他的勇于创新和敢于挑战的精神。
他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为青岛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3、节能减排,环保先行在当前全球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许振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组织实施了轮胎吊“油改电”技术改造等环保项目。
这不仅为青岛港节约了成本,也为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
4、人才培养,传承技艺许振超注重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
许振超操作法材料许振超,男,汉族,中共党员,1950年1月出生,山东荣成人,初中毕业。
1974年进青岛港工作。
曾先后荣获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工人技师,省自学成才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被誉为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曾任青岛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固机高级经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
他带领团队先后六次打破集装箱装卸世界纪录,使"振超效率"令世人赞叹,将"振超精神"名扬四海。
1967年12月~1974年06月在山东省青岛国棉七厂任工人;2000年10月~2001年10月任山东省青岛港集装箱公司安质部副经理兼党支部副书记;2005年04月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2008年03月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大任命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许振超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一、操作法许振超是创新的探索者,他的认识很朴素:我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有一身的"绝活儿"。
这些"绝活"可以使我成为一名能工巧匠,这是时代和港口所需要的。
就是凭籍着这样的一种信念,许振超的"技术口袋"里的"绝活"愈来愈多了。
"无声响操作法":偌大的集装箱放入铁做的船上或车中,居然做到了铁碰铁,不出响声,这是许振超的一门"绝活",其实他所以创造了这种操作法,是因为它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集装箱、船舶的磨损,尤其是降低桥吊吊具的故障率,提高工作效率。
实践证明,它是最科学也是最合理的。
有一年,青岛港老港区承运了一批经青岛港卸船,由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的化工剧毒危险品,这个货种特别怕碰撞,稍有碰撞就可能引发恶性事故。
含金句的先进事迹
以下是一个含金句的先进事迹,这是关于许振超的事迹,许振超是中国港口工人的杰出代表:
"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也是时代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港口工人。
"
"千难万难,不能说难。
饿死不弯腰,冻死迎风站,人不能没有傲骨,没有
克服不了的困难。
"
许振超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
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
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创造了
“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
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
许振超人民工匠先进事迹2024年(精选5篇)许振超人民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11950年,许振超出生于山东荣成一个工人家庭。
1974年,他进入青岛港当码头工人。
那时的青岛港码头作业区只有几台吊车卸货,装车都得人抬肩扛。
作业时整个码头灰尘飞扬,工友们经常脸贴着脸都认不出彼此。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青岛,码头上的作业机械从吊车逐渐增加到叉车、牵引车、装卸机械门机等,作业效率大大提高。
1987年,青岛港有了桥吊,许振超当上了桥吊司机。
他刻苦钻研怎么能开好这个先进设备,不懂原理就一点点“啃”图纸,操作不熟练就加班加点训练,终于练就了“一钩准”“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绝活,熟练掌握了各类桥吊的技术数据和机械性能。
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人专家”,亲手带出了“王啸飞燕”“显新穿针”等一大批具有社会影响的工作品牌,把装卸作业效率提升了20%。
20世纪90年代,我国各大港口全球化运输火热,当时在港口一线任桥吊队长的许振超下决心,要提高装卸作业效率。
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每天带领工人开碰头会、反思会,许振超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心态一遍一遍地跟工人们在码头上“磨”。
2000年,许振超又一次参加了前湾集装箱码头的创业,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
“我们要赶超的,是世界最快纪录。
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为国争气的情怀,深深根植在他的心里。
许振超人民工匠先进事迹精选篇2一年半后,许振超和工友又将这一纪录改写为347个。
到今天,这一项纪录已在青岛港刷新8次。
“在全世界港口行业中把集装箱装卸速度干到第一,不仅是我的梦想,也是我们港口所有工友的梦想,正是有这样的魄力和努力才成就了现在的我们。
”许振超说。
为解决集装箱轮胎式龙门吊费油、污染环境难题,许振超经过两年多的摸索,从飞机空中加油技术上得到启发,于20XX年成功完成了集装箱轮胎式龙门吊的“油改电”工程,填补国际空白,为国家节约了巨额成本。
后来,他在工作中创造出“振超工作法”,更是为青岛港提速建设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许振超同志先进事迹简介许振超,男,汉族, 1950年5月出生,199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7月调入青岛港工作,初中文化程度,工程师,曾担任青岛港集装箱公司桥吊司机、固机队队长、安质部副经理、机械二队、机械四队队长,现任青岛港(集团)有限公司明港公司桥吊队队长、党支部书记。
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十佳”职业道德标兵,山东省有突出贡献得工人技师。
许振超作为一名普通得基层产业工人,靠追求卓越、精业报国得主人翁意识与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得创业精神,带领自己得团队,创造出了世界一流得集装箱装卸效率,以自己得模范行为忠实实践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弘扬了伟大得民族精神。
她得先进事迹具有鲜明得时代特征,展现了新时期中国产业工人得崭新形象。
“不论干什么,干就干一流,争就争第一,拼命也要创世界保班名牌,为企业增效,为国家争光。
”许振超认为要真正成为港口得主人,就要在不同得工作岗位上争创一流、赶超先进、精业报国。
她常说:“技术就是为自己学得,活就是给自己干得”。
为了提高装卸效率,她瞄准同行业第一与世界第一,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对技术操作精益求精。
1976年,许振超开门机时间不久,自己就确定了练出“一钩准”得操作目标。
矿石装火车有标准要求,多了,需要装卸工人把超重得卸下来;少了,又给货主造成损失。
为达到标准要求,她暗下决心,一定练好丝毫不差得“一钩准”!为此,每次作业完毕,别人去歇着了,她仍留在车上操纵“把子”反复练习。
4、5个月后,一钩矿石“抓”起,稳稳地落在车厢内,这一目标终于实现了。
从此,在工人中传出了许振超“一钩准”得美称。
在集装箱班轮航运中,船东、货主最关心得就就是班轮能否按照预期得时间到达港口,并在规定得时间内完成装卸任务。
如果货物不能按期到达目得地,造成得损失要以每天几万美元来计算。
港口得装卸效率与保班能力,在整个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得作用,船东、货主在选择停靠港时,首先考查得就是效率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