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
- 格式:doc
- 大小:2.02 MB
- 文档页数:9
世界景观设计大师简介及作品世界上有很多让人瞠目结舌的景观设计大师,他们的作品不仅改变了城市面貌,还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说起景观设计,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儿抽象,甚至不太理解这个行业究竟是干什么的。
景观设计就是把那些有点乱、没章法的空间变得有意思、好看又实用。
让人走在路上,眼睛就不自觉地亮了,心情也好像瞬间放松了不少。
别看这事儿简单,真要做到位了,可是需要大智慧的。
先来说说一位景观设计领域的大咖——彼得·沃克。
别看他名不见经传,实际上他可是在设计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经典的作品莫过于他设计的“9/11纪念公园”了。
想象一下,那是一个充满沉痛记忆的地方,沃克通过精心的绿化、流水以及开阔的空地设计,把那份历史的沉重感巧妙地转化成了一种安静的、可以让人反思的空间。
走进这个公园,你会发现,不仅是空气清新,心灵也被一种说不出的宁静包围。
简直就像是给心灵放了个假,让人自然而然地就放慢了脚步,忘记了城市的喧嚣。
沃克通过设计带给人们的,不只是视觉的冲击,更是一种内心的安慰和释放,真是厉害了。
再说说另一位重量级人物,查尔斯·贾迪。
他的设计风格,简直就是“低调奢华有内涵”这几个字的活广告。
贾迪有个超有名的作品,就是“纽约公园”的一些改造设计。
大家都知道公园吧?那可是曼哈顿的心脏啊,风景优美、绿意盎然,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呼吸新鲜空气,跑步散步,真的是个“天然氧吧”。
而贾迪则通过一些巧妙的设计,比如改进路径布局、增加绿植、打造小湖泊,让这里的景观更符合人们的需求。
不管是早晨跑步的人,还是中午午休的小憩者,或者是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的家长,贾迪的设计都让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安宁天地。
你看,这可不是单纯的“绿化工程”,而是通过空间的巧妙规划,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可以“呼吸”的城市。
说到景观设计,就不得不提到一位设计大师——劳伦斯·哈里森。
大家可能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如果提到他的经典之作“圣地亚哥的Balboa公园”,你一定会恍然大悟。
彼得·沃克彼得·沃克是当今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大师之一,这一点可以由其于2009年4月份在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两场讲座的火爆现场可窥其受追捧程度。
但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彼得·沃克为什么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时,恐怕很少有人能真正读懂这位年过七旬的大师。
而在他与梅拉妮·西莫合著的《看不见的花园》一书最前面却写道:“献给我们学科,始于兴趣,终于崇拜和热爱”。
我认为这短短的17个字道出了彼得·沃克一生成功的根本原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彼得·沃克于1932年出生于美国加州的帕萨德纳。
最初,他曾经学习过新闻学,后来发现自己对于艺术的浓厚兴趣而很快改学景观设计,于是在景观的殿堂中不断攀升——他1955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景观建筑科学学士学位,1956年在伊利诺伊大学进行景观建筑学研究生课程的学习,1957年获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建筑学硕士,同年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院的佐佐木英夫教授共同创立了SWA景观设计公司。
在成立初期,彼得·沃克完成了很多作品,使其小有名气,同时也使SWA不断发展成为美国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之一。
纽约世贸中心纪念景观“反省缺失”但在辉煌时刻,在SWA奋斗了接近20年后,彼得·沃克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满意公司的作品,SWA需要的是通过熟练的专业技巧完成容易被业主接受的典范式设计,但这并不是沃克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受到内心深处艺术追求的强烈召唤,他决心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毅然离开了他亲手创办的SWA公司,回到哈佛大学设计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再普通不过的话语在彼得·沃克身上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
他一次次做出选择,而不断超越则源于内心深处那份“最初的梦想”,我们每个设计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但都应该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只有沿着自己喜爱的道路前进,你才能不断树立人生的辉煌。
纽约世贸中心纪念景观中的跌水现实生活中,很多设计师都是在进入设计公司后才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应该尽早找准自己的优势,也就是你能在公司站稳脚的本领,而不是盲目的去跟风要做“设计全才”。
著名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沃克不管是城市公园的设计还是小区环境的规划,公众漂亮的生活空间都离不开景观设计师的精心打造。
对于美国艺术留学的学生来说,选择攻读景观设计专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我国也非常缺乏景观设计方面的专业人才。
从名人的经历里我们总能发现他们一些与众不同的闪光点,景观设计大师更是不例外。
创艺典公司的艺术留学专家李异同介绍说,对于申请美国艺术留学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认识景观设计领域的大师是很有必要的,美国的彼得.沃克就是其中之一。
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简介彼得.沃克1932年出生,是当代国际知名的景观设计师,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理事,美国城市设计学院学员。
他在1978年至1981年期间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
2007年获得了景观设计单元的国家设计奖。
彼得.沃克的从业经历非常丰富,在景观设计领域也有着非常高的造诣。
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的设计理念创艺典艺术留学专家彼得.沃克是“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并且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他有着超过五十年的景观设计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
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最具特色代表作品彼得.沃克设计了哈佛大学的唐纳喷泉,得克萨斯州休斯顿IBM公司克利尔湖园区,美国IBM公司索拉纳园区,柏林索尼中心和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伯纳特公园等比较著名景观,其中很多都被世界人所熟知。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彼得.沃克在景观设计领域非凡的贡献,对于想要美国艺术留学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访谈记者:能否谈一下PWP事务所当前的关注点?彼得·沃克:现在的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很多屋顶设计项目,这项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
应该说,PWP在这种新型景观设计领域处于领先位置。
彼得沃克记者:能否谈一下PWP事务所当前的关注点?彼得沃克:现在的景观设计中出现了很多屋顶设计项目,这项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
应该说,PWP在这种新型景观设计领域处于领先位置。
记者:可否请您举例谈一谈您在屋顶设计中的优势?彼得沃克:例如,日本的崎玉广场(Saitama Plaza)。
那里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车辆川流不息、拥挤不堪。
我们通过提升广场将行人活动与混乱的高速的交通分离出来,比如节庆活动、到行人到火车站及运动场的流线、餐饮以及休闲娱乐。
在广场上,人们可以驻足休息、看书读报、也可以和三两好友聊天消遣。
这些就是一个丰富的城市生活的精髓。
但是屋顶花园的植物培育的发展还是不是很突出。
我们已经开发的这个屋顶的多层系统,在很多环境很差的城市中,还是促进了植物的自然生长以及成熟。
记者:您怎样看待景观设计中的艺术表达?彼得沃克: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雕塑。
记者:您怎样看待景观中艺术性与功能性的关系?彼得沃克: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
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
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
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记者:您出版过《极简主义庭院》一书,您能否简述一下您对极简主义的定义和理解?彼得沃克:物即其本身。
记者:您认为构成这一设计思想的主要源泉是什么?彼得沃克:主要是20世纪60年代的极简主义画家和雕塑家。
记者:您怎样看待极简主义设计与生态学中的最少介入的关系?您对生态设计是怎样理解的?彼得沃克:极简主义是艺术表现形式,最少介入则是实现这一表现形式的一系列科技烦恼。
彼得沃克世界著名景观建筑师风景园林师彼得沃克是世界著名的景观建筑师和风景园林师,他的作品遍布全球,涉及城市公园,自然保护区,度假村,公共广场等领域。
他的作品不仅美观,而且实用和可持续。
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彼得沃克不仅创作了多个获奖作品,还为世界各地的大型项目提供了设计和顾问服务,成为了当今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界的佼佼者之一。
彼得沃克的职业生涯始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他在荷兰的享有盛名的“皮特·卡茨风景园林与公共空间研究所”学习风景园林和城市设计。
随后,他加入了“豪纳戈根和跃动风景园林事务所”,并在那里工作了5年。
在这个时期,他参与了荷兰许多著名的城市和公园项目的设计,比如阿姆斯特丹的楼房和城堡公园。
1981年,彼得沃克前往美国,开始创立自己的事务所。
1982年,他为著名的美国公共城市空间工程——纽约时代广场进行设计,这也是他的第一个获奖作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彼得沃克创作了许多广为人知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首先是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这个花园位于新加坡海滨,是一个被城市化的海岸线的还原。
花园由三个独特的公园组成,分别是湖畔公园、湾畔公园和东海岸公园。
这个花园将自然和人造景观完美结合,让游客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花卉、简洁的现代建筑以及灿烂的城市夜景。
其次是迪拜沙漠保护区。
这个项目是为了保护沙漠的生态环境而设计的。
彼得沃克用先进技术设计了水源和灌溉系统,从而创造出一个独特的绿洲。
这个绿洲不仅提供了一种美学,还成为了一种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最后是伦敦牛津广场。
这个广场位于伦敦市中心,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广场之一。
彼得沃克设计的改造方案旨在提升广场的现代化和可持续性。
他减少了车辆通行的路段,增加了更多的行人区域,设计了一个垂直花园和一个天然通风的地下车库,从而创造出一个美丽、现代化的广场,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彼得沃克在他的所有作品中都展示了他对可持续发展、人文主义、未来主义和美学的深刻理解。
他相信设计应该是高度可持续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也能为人类和自然环境创造美丽和平衡。
个人简介: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
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
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
彼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
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
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简历:1932年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萨德纳市(Pasadena)。
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景观设计学学士学位。
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
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在伊利诺斯大学进行景观设计学研究生课程的学习。
1957年获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GSD)景观设计学硕士学位,并获得美国景观设计专业优秀学生奖——魏登曼奖。
同年(另说1958年)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佐佐木英夫教授(Hideo Sasaki 1919-2000)共同创立了SWA(Sasaki Walker Associates)景观设计事务所,其逐渐发展壮大,后成为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景观设计公司之一。
1958-1959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讲师。
1959年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者。
1973-1983年担任SWA集团暑期学校主任。
1976-1991年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副教授,教授景观设计课程。
1977—1978年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城市设计专业代理主任。
1978-1981年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Peter Walker and Partners,简称PWP),标志其设计风格趋于成熟。
1988年-1991年担任美国《景观设计》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1992年出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Charles Eliot主席1997-1999年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景观设计系主任2004年PWP设计的纳什雕塑中心和Saitama天空森林广场两项目获得了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专业大奖。
2007年PWP赢得2007年景观设计单元的国家设计奖(National Design Award for Landscape Design)设计思想:极简主义(Minimalist),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
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
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
(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
“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雕塑。
……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
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
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
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评价:1、彼得·沃克设计的环境中贯穿着人们的活动,提供了有实用功能的必需设施。
同时,它又超越了这些层次,激发了人们本能的反应,向那些虚幻的相关文化提出了挑战。
与其将他的作品概括成一种风格倒不如说它们是一种合成和散布元素的有效的展示,它们包含着有形的、象征性的及精神方面的内容,而不是求助于强调独特的风格,这是个人艺术的独特成就。
2、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更多的是从建筑的形式上来考虑的,从建筑学构图与艺术角度考虑,他以形式上的简约为设计的首要目的,而不是生态上的简约。
在彼得·沃克风格成熟的时代并不特别强调与生态有关的内容,这是时代的产物。
而我认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简约是生态实质上的简约,对自然的最少干预但又获得最大的收获。
当然,现代主义的形式服从功能这一点不会变,但是,这里所指的功能不仅仅是人的使用功能,还有生态的功能。
遵循生态原则而设计最少介入的景观是不需要维护的,而彼得·沃克的景观需要不断的维护,许多植物形态需要不断的修剪,这是他那个时代的优秀反映。
而我们的设计带有强烈的本时代关于环境的意识,景观设计遵循生态原则是景观走向成熟的表现。
我认为彼得·沃克的作品风格与形式简约,打破了古典园林的作法,使景观设计走向现代主义。
但我们所提倡的是后现代主义,是生态艺术的崛起,真正认识到简约主义不仅仅是形式服从人的功能的需要,不仅仅是去掉装饰,更重要的是形式要符合生态,对环境造成最少的影响。
并且当代的景观设计重要的是发掘景观本身,而不仅仅是创造一种景观。
——俞孔坚3、与彼得·沃克合作能给我们的每一个项目带来新的空间,自然与相互调和,相互作用,彼得不仅是一位景观设计师,而且还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作为一位合作者,彼得·沃克可以把项目的设计水平提高很多,我觉得他的设计方法中对自然抽象提炼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日本园林有必然的联系,他具有将抽象的自然与对场地条件细致入微的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这是最终促成了他对景观设计飞跃式的贡献,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完全属于艺术领域的工作。
《极简主义庭园》(Minimalist Gardens)作者:里尔·莱威彼得·沃克出版: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3-07-01简介:本书全面介绍了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的设计思想与主要作品。
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莱威的评论《与大地对话:彼得·沃克的艺术》和沃克的一篇自述《园林中的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组成,使读者对沃克的设计思想及其演变有一个扼要的了解;第二部分为沃克的代表作,着重而全面介绍了从70年代中期以后有代表性的景观设计作品及设计方案三十余项。
目录:与大地对话:彼得·沃克的艺术里尔·莱威 /早期作品:1957——1977 / 园林中的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极简主义 / 极简主义庭园:代表作品 / 马尔伯勒街屋顶花园 / 轮胎糖果庭园 / 剑桥中心屋顶花园 / 伯纳特公园 / 谭纳喷泉 / IBM 公司克利尔湖园区 / IBM公司索拉纳园区 / 高级生物医学研究所 / 赫尔曼·米勒公司 / 阿亚拉三角地 / 兰德阿克斯任务 / 广场大厦和城镇中心公园 / 日本幕张IBM公司大楼 / 凯宾斯基宾馆 / 日本索尼幕张技术中心和托约苏纳公园 / 丸龟火车站广场 / 欧罗巴一豪斯 / 欧拉里尔城市公园 / 波音公司朗加克雷斯公园 / 加州大学圣迪亚哥分校图书馆步行道 / 丰田市艺术博物馆 / 互助人寿保险公司总部扩建工程 / 播摩科学花园城 / 高级科学技术中心 / 麦克康奈尔基金会 / 发电站 / 地球表面 / 新加坡表演艺术中心 / 斯特拉劳广场公园 / 21世纪大楼和广场 / 大山训练中心 / 新英格兰水族馆 / 柏林索尼中心 / 中国工商银行 / 崎玉空中森林广场 / 沃克家族墓园 / 个人简历 / 注释 / 图片来源 / 后记《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Invisible Gardens: The Search for Modernism in the American Landscape)作者:彼得·沃克(Peter Walker),梅兰尼·西蒙(Melanie Simo)出版年: 1996简介:1925-1975年是美国现代景观在世界上逐步树立起领导地位的时期,沃克与西蒙在《看不见的花园》中对在1925-1975年之间曾为美国景观设计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物发展历程及其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研究,包括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罗伯特·布雷·马克斯(Roberto Burle Marx)、野口勇(Isamu Noguchi)、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an)、丹尼尔·厄本·克雷(Dan Kiley)、斯坦利·怀特(Stanley White)、佐佐木英夫(Hideo Sasaki)、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劳伦斯·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和加勒特·埃克博(Garrett Eckbo)等,以及如SWA、EDAW等一些知名公司。
让人们能够系统而全面地了解美国现代景观设计师的工作和作品,了解什么是美国现代景观,其预期的发展目标是什么,以此来提升景观设计的作用、扩大行业的影响。
二战以后,当欧洲和亚洲国家进行战后重建,美国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学校、商业中心、办公区和居住区都快速成长起来。
各个层级的政府和机构都在积极地树立新的公众形象,并且将这种形象嵌在他们所开发和投资的景观当中。
1975年,彼得·沃克在20多年的执业生涯后,回到了哈佛大学从事教学。
这也给了他一个机会停下脚步去思考二战以后景观学科的得与失。
在序言中,彼得·沃克写道:1940年代和1950年代,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所预言的战后现代主义涅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耀眼夺目,事实上1970年代的人居环境并不是完美的,相反有很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问题出在哪里?为什么应当勇敢无畏的新世界却如此的脆弱?从1977年春季开始,在彼得·沃克执教的一系列课程当中,他试图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着手点是对二战前后活跃的景观设计师、艺术家和建筑师进行分析。
他们都作了什么?他们的实践当中有怎样的社会和艺术上的预设?他们又对当今的文化有何影响?在彼得·沃克的指导之下,哈佛的学生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后在课堂中进行讨论,之后这个研讨小组扩大成更为正规的课程。
1979年,梅兰尼·西莫加入了这个课程,同时也帮助将一系列个案分析上升为对景观史上相当重要的一段时期的回顾和总结。
这本书就是这一系列研究、讨论和总结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