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91.67分
- 格式:doc
- 大小:431.50 KB
- 文档页数:9
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分析发布时间:2022-12-01T08:52:53.429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5期8月作者:孟照英[导读] 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县域经济以城镇为中心,以乡村和城镇为基地孟照英中共杞县县委党校,河南杞县475200摘要:县域经济的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县域经济以城镇为中心,以乡村和城镇为基地,各种经济模式,各种相关产业有机综合。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时代契机。
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进杞县县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农业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县域经济规模和质量。
关键词: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创新;产业统筹县域经济发展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实施相残振兴的重要着力点,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快速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和动力源,对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经济发展关键在县域经济,难点在县域经济,潜力也在县域经济。
一、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我国传统和现实的社会结构中,县域经济是联系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重要环节。
以县域经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乡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功能俱全,起活动涉及生产、加工、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
贫攻坚成果得以巩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种植业已形成种植、储藏、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不断扩大。
县域经济发展中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建设引领经济发展,积极用好国家和省里的财政、投资、消费等宏观政策,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强化项目带动,以重点项目建设促增量;聚焦水利、市政、交通、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继续谋划项目,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里的大盘子;落实好项目建设周例会制度,用好一般债、专项债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及时高效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升项目实施效率。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县域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迅猛,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和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县域经济发展调研。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我们在县城及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农民工群体和普通群众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走访了当地的工厂、农田等地,了解实际情况。
三、调研结果1. 城镇化进程加快:调研显示,该县域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工群体逐渐增多,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2. 传统产业发展有限:虽然县域内有一些传统产业,如纺织、制造业等,但发展较为落后,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
3. 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大:调研发现,该县域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正在逐渐崭露头角,发展潜力巨大。
4. 劳动力流失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该县域的劳动力流失问题日益严重,造成了人才和劳动力的短缺。
5.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尽管该县域的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污染源治理不彻底、土地资源浪费等。
四、发展建议1. 拓宽产业发展领域:该县域应进一步拓展新兴产业,加大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2.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对于人才流失问题,县域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优秀人才留在当地创业就业,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
3. 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县域内的传统产业要加强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培育自主品牌,提升竞争力。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县域政府要加强环保工作,加大对污染源治理的力度,通过政府扶持引导企业向环保产业转型。
5. 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发展建议。
希望县域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文辉来源:城市中国网添加日期:12年09月06日一、发展现状1、县域经济的范畴截止到2010年,我国共有285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53个市辖区、370个县级市、1461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2个特区、1个林区)。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主要包括县级市和县,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包括县城关镇,镇域经济和乡村经济。
不包括市辖区,市辖区一般是地级市辖区,属于城市经济范畴。
2、主要数据(以下数据来源于网络)1)县域人口2010年,县域内人口(常住人口)总数约8.6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4.32%;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2010年,县域人口(常住人口)平均43.17万人。
2)县域经济从县域经济总量来看,2010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20.11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0.54%,占到半壁江山;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为22580元,是全国的75.30%。
全国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有10160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5.02%。
从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来看,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100.7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5.09亿元。
3)百强县和贫困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为:人口83.4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07.1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9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9240元。
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73.3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73.5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44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9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20元。
西部百强县平均规模:人口51.6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6.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2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41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6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20元。
考试标题《创业型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0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创业型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倒计时 48:48 91.67分一、判断题(10 道)1. 产业集群的议价能力不强。
()正确错误2. 成功的企业家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经营的才能、成功的基石。
()正确错误3. 成功者应具有自信、热忱、积极的工作态度。
()正确错误4. 企业发展的三个层次是指次层次、中层次、高层次。
()正确错误5. 态度决定性格,性格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
()正确错误6. 成功的企业家应具有良好的技能,如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表达能力、团队能力。
()正确错误7. 现代经济是一个巨型的生态系统,一旦现有产业结构不能适应地区发展,便会迅速对该地区的发展造成损害。
()正确错误8. 企业在成长后就不需政府扶持了。
()正确错误9. 一个县要形成综合经济开发体需要面面俱到。
()正确错误10. 经济具有兴奋点,我们要善于发现经济发展的关键点。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10 道)1. 企业发展的次层次关键在于()A. 经营品牌B. 经营质量C. 经营思想D. 经营规模2. 建立培育园的目的是()A. 培育高素质人才B. 培育新品种植物C. 发展高科技D. 进行科学研究3. 创新源不足、创业资源获取困难形成()约束。
A. 经济B. 资源C. 科技D. 思想4. 从世界各国企业结构和劳动力就业的规律来看,95%以上的企业是()A. 跨国企业B. 大型企业C. 国有企业D. 微型和中小企业5. 生产力布局的根源之一是()A. 科技的进步B. 思想的改变C. 政策的改变D. 人口的转移6. 我国政府要不断地转变政府角色,大力发展()A. 高科技产业B. 新型服务业C. 创业型经济D. 劳动密集型产业7. 政府要转变其在计划经济中()的职能。
A. 统筹规划B. 协调发展C. 控制经济D. 宏观调控8. ()是支撑我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它的增长速度下降直接导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降。
调研家乡——县域经济发展调查实践背景: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一、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层次和基本细胞,县域经济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兴衰。
二、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了“县域经济”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政策扶持力度的逐步加强,县域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亮点。
我的家乡——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同样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阳信是全国全国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县,是山东改革开放实验区。
阳信是中国鸭梨之乡,全国优质鸭梨基地重点县,全国畜牧百强县,全国肉牛养殖科技入户示范县,全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麦生产基地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阳信县近年来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身为山东省30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阳信县经济底子薄、发展慢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为帮助家乡加快发展步伐,正确面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我进行了相关调查。
实践时间:2014年2月2日——8日实践地点: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实践对象:阳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阳信县**乡实践方式:从阳信县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县政务公开栏查询资料文件,走访企业、村镇。
实践内容:一、阳信经济发展特点:(一)发展势头良好经济增速较慢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发展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阳信县2013年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实现128.3亿元、5.9亿元、49.7亿元,分别增长6.2%、7.2%、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593元,增长14%。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文辉来源:城市中国网添加日期:年月日一、发展现状、县域经济的范畴截止到年,我国共有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个市辖区、个县级市、个县、自治县、个旗、个自治旗、个特区、个林区)。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主要包括县级市和县,以农村经济发展为主,包括县城关镇,镇域经济和乡村经济。
不包括市辖区,市辖区一般是地级市辖区,属于城市经济范畴。
、主要数据(以下数据来源于网络))县域人口年,县域内人口(常住人口)总数约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全国县域经济的平均规模:年,县域人口(常住人口)平均万人。
)县域经济从县域经济总量来看,年,全国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万亿元,约占全国的,占到半壁江山;全国县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值为元,是全国的。
全国县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有亿元,占全国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
从全国县域经济平均规模来看,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平均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平均亿元。
)百强县和贫困县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为: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元。
中部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西部百强县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年全国贫困县个。
其中在公布的名单中,各贫困县都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中部省份县,西部省份县。
在所有省份中,贫困县最多的是云南,有个;其次是陕西和贵州,有个。
二、存在问题、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一是东中西区域不均衡影响到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县域经济发展要着力三种经济形态作者: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18年第10期县域经济发展要做大做强城镇经济、建构特色集镇经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县是一种城乡混合、带有浓厚乡村色彩的行政地域,既有城镇,也包括大量的乡村地域。
县域经济既有显著的乡村经济属性,也有一定的城市经济属性,涵盖了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多种产业和行业门类,由此形成了城镇经济、集镇经济、乡村经济三种经济形态。
三种经济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内在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发展县域经济要以三种经济形态为着力点,做大做强城镇经济、建构特色集镇经济、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做大做强城镇经济。
县城作为一个县域的行政中心、人口中心和服务中心,具有相对较大的人口规模,集聚了多种功能,更多地具有城市地域的属性。
在我国,一些县城人口规模已可达到10万—20万人、甚至30万人以上,其经济活动更多地具有城市经济的属性,从而形成城镇经济的形态。
县域城镇经济以县城地域为空间载体,以二、三产业为主,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支撑。
做大做强县域城镇经济的重点和抓手是产业园区和县城。
当今社会,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为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因此,以工业强县、富县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路径。
工业经济属于城市经济,只有城市地域才具备支撑现代工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才能够形成高效率的社会分工体系。
就大部分县域而言,能够支撑现代工业发展的地域就是县城。
因此,县域经济发展首先需要以县城为中心做大做强以工业为主的城镇经济。
一是要以县城为中心实施工业集中布局,规划、建设、发展好产业园区。
工业的发展需要形成空间集聚,需要一定发展平台的支撑,这个载体和平台就是产业园区。
产业园区是现代工业的空间组织形式,在吸纳资源要素、实现产业集聚、促进技术创新、推动集约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产业园区也就成为县域推进产业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重点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