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体系探索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经济管理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刘玉成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校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是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环节。
将高校纳入政府采购管理,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政府采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高校政府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思想认识,导致了在高校政府采购过程滋生一些腐败问题。
本文将针对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提高高校政府采购的资金使用效益和风险防控能力,为高校各项事业健康稳定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对策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4-0057-02一、前言高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科研项目、社会捐赠等,从理论上讲,高校的所有采购活动必须全部纳入政府采购的预算范围。
从实际情况看,目前高校的教学仪器设备、基建工程和各类货物采购按照政府采购要求,以限额标准纳入政府采购范围,但由于高校实施政府采购起步较晚,高校的政府采购制度还有待完善,导致高校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腐败问题,影响了高校的资金使用效益,因此,研究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能够为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高校政府采购存在的问题目前,高校执行的政府采购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及各省市出台的政府采购法规,这些法规对政府采购的各个环节都有着程序上的规定,但是高校在政府采购的过程中仍会以“专家”、“专业”、“专一”等因素对政府采购相关内容作出偏离实际的判定,导致高校政府采购相关法规在执行过程流于形式,从而出现违规操作、滋生腐败等问题。
1.政府采购项目立项存在的问题政府采购项目立项是高校政府采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政府采购项目立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和资金使用的效益。
现代营销上旬刊“放管服”改革逐步纵深推进。
“放管服”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在“放管服”和“互联网+”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采购招标管理深度融合是新时代的一大挑战。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加强落实采购招标的信息化建设、科学合理地构建采购与招标信息化平台,是高校采购与招标面临的一大新课题。
随着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深入落实,国家对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财政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和经费扶持力度不断加大,高质量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对于科研教学设备、后勤保障服务与基础设施建设等采购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
而传统纸质的线下传递模式存在采购流程烦琐、采购时效性差、采购数据分散等问题,已不能满足高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紧迫要求。
在这个背景下,高校应进一步加强采招信息化建设,将采购招标管理工作由传统线下向互联网线上转变,推动高校采购与招标管理向阳光采购、高效便捷、服务优化、公平公正、资源共享的方向发展。
一、“互联网+高校采购”的新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形态,“互联网+”已然进入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管理体系在科技的助力下,逐步向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变。
近年来,有关部门下发的《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方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相继出台,探索出一套阳光透明、公平公正、流程简化、竞争有序、服务优化、监管到位的政府采购管理体系已然迫在眉睫。
“互联网+高校采购”的新模式,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高校采购招标传统工作的相互融合,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公开透明的特点,能够有效打破招投标领域中的地域限制,提升供应商之间的核心竞争力,为招投标营造出一个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让高校采购招标管理能够删繁就简、优化服务、稳步推进。
运用互联网信息化建设为高校采购招标管理赋能,高校采招具备以下两大优势:一是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采招过程网上实时公开,主动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二是采购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采招工作能效,简化采招流程,降低招投标成本。
现代经济信息新形势下高校政府采购现状及问题研究张晓丽 天津师范大学招标采购管理办公室摘要:近年来,受采购范围和采购量增加的工作强度影响以及日益提升的采购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校的采购任务及压力也随之加大。
现有的高校政府采购中暴露出一系列弊端,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府采购的效果,迫切的需要进一步改进。
本文就新时期高校政府采购相关工作展开分析,多角度探究潜在弊端,以便于结合实际需要提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采购制度;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2-0054-02政府采购行为可以有效地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升资金利用率,基于高校自身的属性,其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性资金支持,因此需要遵循我国政府采购法,按照规范化的程序实行采购,以满足高校建设及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
但实际情况中,受多方面客观因素影响,使得政府采购在高校施行过程中距离“规范化”及“阳光采购”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可以改善此类问题,提升高校政府采购效率,应该持续深化研究和探索,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为高校各项工作展开提供保障。
一、高校政府采购的特点高校的主要职能是以服务社会需求、着力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与其他政府事业单位有所不同,高校政府采购也具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投资主体多样化高校日常教学管理的主要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但是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拨款是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的,经费筹资模式逐渐多样化。
由于高校采购资金来源广,教育行政部门拨款、学校事业性收费、政府财政拨款、经营收入、学科建设和科研经费等。
同时,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社会捐赠款项给高校用于购置设备[1]。
(二)采购项目多样化伴随着政府对高校资金投入力度增加,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需要,开始大规模采购设备,设备采购力度随之增加。
高校学科种类多样化,各个专业逐渐细化,在负责相应教学工作同时,也兼顾科研工作,需要购置更多科学仪器、教学设备、实验材料、家具、图书资料、房屋建筑、办公设备和园林基础设施,类型多样化[2]。
关于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摘要:我国的政府采购工作正处在创新优化的关键阶段,只有对采购工作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才可以使政府采购工作得到创新优化。
因此,结合政府采购相关工作的实际运行需要,制定应对策略,是很多政府采购管理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本文着重针对政府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希冀提出行之有效的政府采购管理建议。
关键词:政府采购;管理工作;问题1政府采购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1政府采购工作执行程序缺乏合理性首先,对于影响采购工作执行程序的因素总结不够充分,缺乏对采购规模变化情况的关注。
这导致采购制度无法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符合,难以保证采购工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影响。
其次,政府采购工作执行程序在调整的过程中,对于采购管理制度的建设情况重视程度较低,对采购工作各环节内容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这导致采购管理工作无法在法律的引导下具备更高的规范性。
另外,一些政府采购人员虽然对采购制度进行了探索和改良,但未能全面总结风险因素的构成情况。
这导致采购管理工作的执行条文很难得到完善,无法在改良采购工作执行程序的情况下保证采购总体质量的优化。
1.2采购评审管理工作质量较差政府采购管理工作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采购评审行为的重视程度较低,未能充分结合评审专家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评审权力,导致采购评审团队中存在个人谋私行为,无法维护采购评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其次,在采购评审指标设置的过程中,缺乏对各环节采购工作主体内容的关注,导致采购评审专家的意见无法得到充分应用。
这可能导致评审结果与实际需求不符,在采购决策中存在偏差。
此外,部分采购评审工作缺乏对评审专家专业水平的重视,未能聘用高素质评审专家,无法保证采购评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高素质评审专家的参与能够提高评审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确保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2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工作的建议2.1明确管理定位,健全采购管理制度针对新时期的政府采购内容以及多样化采购方式等特征,需要尽快健全政府采购管理机制,基于制度化管理下提升政府采购管理效能,优化政府采购程序,尤其是在资金应用管理和审批论证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跟踪监督管理,构建更为简洁、高效的采购程序,支持政府高效开展采购活动。
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方式选择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政府采购方式选择对于科研工作的高效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重要支撑,政府采购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科研仪器设备的质量、价值和效益。
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下,中央高校是我国科研仪器设备的主要使用者和需求方,因此对于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方式的探析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高校科研工作的不断发展,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政府采购方式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保障科研仪器设备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采购过程的高效、便捷和透明,成为了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方式选择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相关部门和高校提供有益参考,促进科研仪器设备的规范采购和科研工作的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方式的探析,深入分析目前政府采购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性,探讨影响采购方式选择的因素,比较常见的采购方式优劣,并提出推荐的采购方式。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的政府采购提供参考,促进采购方式的改进与优化,提高采购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仪器设备的质量与性能,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
本研究也旨在加强政府采购制度的透明度与规范性,建立科学的采购决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学术研究的发展,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现代化转型。
【研究目的】是本文研究的核心,是对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意义的概括,为全文的研究内容和框架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和动力。
2. 正文2.1 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现状分析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是中央高校进行科研活动所必需的重要环节,也是采购预算较大的项目之一。
目前,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央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的过程相对繁琐,需要遵守一系列的采购法规和标准,导致整个采购流程较为缓慢。
这可能会影响到科研项目的进度和效率,增加了中央高校科研活动的难度。
论新形势下高校预算管理模式的构建摘要:在高校扩招和办学规模扩大的新形势下,对预算管理提成了新的要求,本文分析了高校预算存在的问题,结合预算管理过程中需要协调的几种关系,提出了如何构建符合预算管理政策和财政体制改革,适应高校发展的预算管理模式。
关键词:高校;预算管理;模式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流量迅速增加,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愈加重要,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高校内部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高校的办学活动,完成既定的办学目标。
因此,是高校执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科学、合理的财务预算对高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一、高校财务预算面临的主要问题1.制度问题《预算法》颁布后,为高校科学、合理预算管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与会计核算方法不协调的问题。
高等院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内部同时实行两种会计核算原则:学校的事业收支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原则,经营收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原则。
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不同的是:收益与成本支出的确定标准不同。
收付实现制不是以经济事项的实际发生为标准来确定收支,而是以资金是否为实际收入或付出为标准来确定的。
这种会计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预算与反映的收支实际情况相悖。
如学费收入,本来每年9、10月份报名结束后便应作为收入入账,但是在现行实施的财政专户管理条件下,即使货币己入账,收据已开出,学校仍不能作为预算收入,因为国家规定,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
财政部门要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支出由同级政府财政部门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
适应新的“放管服”要求做好政府采购工作【摘要】政府采购工作在当前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的“放管服”要求对政府采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深入理解并加以贯彻落实。
本文将从深入理解“放管服”要求、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优化政府采购流程、落实监督责任以及提升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政府采购工作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结论部分将分析政府采购工作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强调在“放管服”要求下加强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为政府采购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化提供支持和指导。
【关键词】政府采购工作、放管服、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流程、监督责任、效率、现状、未来发展、政府采购工作要求。
1. 引言1.1 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性政府采购工作是政府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采购是政府实施公共政策和项目的重要手段,通过采购可以为政府提供所需的物资和服务,保障政府工作的正常运转。
政府采购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过程,可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增长。
政府采购对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有效的采购管理可以确保政府资金的有效使用,避免浪费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政府采购还是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重要途径,保障各类供应商参与竞争,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为政府提供必要支持和保障、促进市场发展、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和效果、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等多个方面。
做好政府采购工作,不仅是政府工作的需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新的“放管服”要求下,政府采购工作更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
1.2 “放管服”要求对政府采购工作的影响“放管服”是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通过减少政府干预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实现政府与市场的有效互动。
在“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采购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放管服”的要求意味着政府采购的自由度将得到增强,政府在采购过程中将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进行选择和决策。
高校政府采购过程公开透明可追溯的实践王晓华;华菂;于泽;杨小龙【摘要】随着高校政府采购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放管服"政策的出台,在高校政府采购中引起很大影响.权限下放而不失控,管理规范而不繁琐,服务优化而不敷衍,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完善健全内控及监督体系,将政府采购纳入到全面规范运行的轨道中来,并实现留痕管理,从而做到用足政策,提升采购效率,又能放管结合,确保接得住、管得好,还能够提升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水平与质量.%With the further reform of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especially with the issue of the "Decentralization,management and service"policy,it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university government procurement. All these such as the decentralization of authority but not out of control,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s but not cumbersome,service optimization but not perfunctory,need the constant improvement and perfec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supervision system.The government procurement is embedded into a comprehensiv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orbit,and the trace management is realized so a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policies,improve the procurement efficiency,combine the decentralization with the management,ensure the good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entralization and the good management,and improve the level and quality of service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7(034)009【总页数】5页(P1-4,8)【关键词】政府采购;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留痕管理【作者】王晓华;华菂;于泽;杨小龙【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北京 100048;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7;F253.22016年高校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主旋律就是“放管服”[1],即要扩大高校自主权,凡是高校能够自主管理的事项,相关权限都要下放,特别是要扩大高校在经费使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自主权[2]。
新形势下高校政府采购管理体系探索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家对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
各高校为满足教育科研、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的需要,在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大宗物资的采购量上显著地增加,但当前的采购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高校如此容量的采购任务的需要,此问题亟需解决。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把采购计划执行与采购项目预算审批和资产使用的效益评估三者有机的集合在
一起,改革创新采购管理体系,从而完善传统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
关键词:高校;政府采购;管理
中图分类号:g482?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9-0011-0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成倍增长[1]。
其中每年用于采购教学仪器、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的投入份额也是逐年增多,这就对高校政府采购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因政府采购涉及诸多方面,如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节约资本、促进廉政建设等,所以各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引入政府采购机制时,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和完善该机制,使其充分发挥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高校教育装备的采购。
随着政府采购的不断发展,在新形势下,采购管理本身发展出现了不协调。
因此,认真研究、分析高校政府
采购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二、当前高校采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以我校为例,自天津市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及相关办法执行以来,我校积极响应,通过学习上级政府采购有关文件,制定了校级政府采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学校设备管理部门对政策法规进行推广和宣讲。
目前,我校在委托集中采购单位依法采购,落实上级管理部门“应采尽采”的要求,完善政府采购项目审批和政府采购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应采尽采”的政策虽然已基本贯彻,但部分低值易耗的物资还没有执行政府采购。
如高校采购的办公消耗用品具有型号多、规格多、品种多等特点,无法完成精确的一次性采购计划[2]。
由于各部门的相关管理人员对政府采购不够了解,耗材的采购相对比较随意,没有详尽的采购计划,需要随时提交采购,而且需求匆忙。
这种无计划的采购,本身也违背了政府采购管理的初衷。
2.采购执行的严肃性和使用单位需求的时效性之间存在矛盾。
由于采购计划执行部门要严格遵照政府采购的要求,按月报计划执行采购任务,即上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求隶属各高校每月规定时间,通过政府采购管理平台上报下月采购计划,经过严格审批后,遵照执行。
另外,采购计划的内容也是严格审查的一部分,内容过于简略笼统,还会造成计划审批无法通过,需要反复修改相关内容,方能通过审批。
以上这些环节,正常情况下,都要求使用部门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有时有些使用部门的需求计划是突发性的,而且需
要马上解决,如果按如上流程,肯定满足不了当事部门的需求,从而造成了部门间难以协调的矛盾。
3.项目预算审批不准确,也导致了采购无法高效快捷的执行。
预算审批环节是项目前期准备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项目能否顺利进行。
该环节存在的问题有:①高校采购预算的编制大多在按学校本年度的招生规模和科研项目来确定的,但在执行过程中因教学、科研立项等因素的变化而往往需要进行调整。
高校对于政府专项投资以外的经费(如:横向、纵向、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专项经费等)是很难在年初预测出相关的结果,该类经费往往数量很多,这对年度采购预算的编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3]。
②计划编制中,高配低用的问题也时有出现。
政府采购的本意是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用更少的钱买到性价比更高的东西,从而降低行政开支,而在高校专项投资的计划编制过程中,有些部门为完成预算额度或一味追求最新、最高端的产品,往往计划中会有一些超需求或“豪华”的设备出现[4]。
4.重复采购和浪费依然存在,仅靠采购执行的环节无法避免,没有充分开发同类设备使用效益评估和维修记录的功能。
问题主要集中在:①随着各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国家对教育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大部分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相关设备设施等的采购量每年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
在经费的使用上,个别单位部门并不关心钱用到哪里,只关心资金的完成情况及节约情况。
②目前,各高校实验室在设置和管理上多数是按学科专业划分,各部门、学科
和教职人员在购置设备时,往往只考虑本部门或个人课题的需要,有时仅凭经销商的推荐和宣传资料,急于把下拨到手的经费花掉等,造成无用购置或重复购置[5]。
加上分别管理各自为政,形成了单位或个人所有制的封闭形式,阻碍了设备利用率和效益的提高。
三、高校采购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针对传统模式存在的以上问题,提出将采购计划执行、采购项目预算审批和资产使用效益评估三者联系起来,改革创新采购管理体系,从而完善传统的高校政府采购管理。
1.处理好采购项目预算审批与采购计划执行的关系。
一般而言,采购项目预算是政府采购实施的基础和前提,构建合理的预算管理机制是做好采购工作的基本保障,将年度计划和月报计划结合起来。
各高校编制的年度物资采购计划,相关管理部门都应按采购计划严格执行,对于未列入年度预算的资金,通过校内相关部门的审批后,加入月报计划,并及时调整采购计划。
针对上报的计划,工作人员要认真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采购申请,可要求请购人员调整采购内容或者拒绝批准,对于紧急采购情况,应在规定日期内补办相关手续。
对于重要的和技术性较强的设备采购,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另外,如我校,构建了“分权制约”的高校设备采购和计划审批体制[6]。
根据“分权制约”的原则,组建计划配置管理科和采购
管理中心两个平行管理部门,将原采购管理部门职能分别划归两部门施行。
计划配置管理科主要负责物资的采购计划(如设备名称、型号、规格、价格、数量等)的制定和下达;采购管理中心主要负责采购计划的实施,即合同的谈判与签署、组织进货及售后服务等工作。
该分工的建立,有利于工作的条理化、规范化、具体化。
2.解决好采购计划执行与资产使用的效益评估的关系。
充分开发设备效益评估的功能,指导采购计划的执行,减少重复购置及浪费。
如我校已指定的办公设备配置标准、办公家具配置标准,都是在对资产使用效益上作出评价、同类横向对比、相关类纵向对比的基础上指定的。
配置标准的制定,能够使得采购有法可依。
3.协调好采购项目预算审批与资产使用的效益评估的关系。
目前,高校对这个环节的认知并不是很到位,部分高校对大型仪器有相关的评估,而对其他的物资设备的评价还没有一个特别好的方式。
这不仅造成了高校采购的浪费,对采购本身也缺乏一个客观、可量化的评估。
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资产使用效益考核制度,要求采购计划应在现有实际库存量和同类设备发挥效益基础上进行编制,采购计划的技术指标、物资数量和价格应明确,采购计划批准后学校应安排经费予以保障实施,从而更有效地指导采购预算的编制,更有效地防止采购执行计划中重复设备及低效设备的采购,更有效地保证资金使用效益。
四、结语
将采购计划执行前伸至采购项目预算审批、后延至资产使用效益评估,建立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实现预算多元化、政府采购集中化、效益评价整体化,从一个新的高度来看待高校采购,更好的指导高校政府采购工作,为高校资金的使用带来新的变化。
参考文献:
[1]张帅,杨威.高校实行政府采购的思考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161-163.
[2]周东.高校办公消耗用品实行政府采购协议供货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1):39-40.
[3]李杨.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内部控制探析[j].财会通讯,2012,(3):108-109.
[4]陈欧,王惟远,落巨福,等.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在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j].实验室科学,2011,4(14):195-197.
[5]赖芸,卢晨.高校实验室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型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2):192-194.
[6]肖吉文.高校物资采购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研究[j].科学管理,2009,(5):73-74.
作者简介:陈欧(1982-),男,山西人,硕士,研究实习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