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 云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2.83 MB
- 文档页数:95
云模型计算公式
云模型是一种用于处理不确定性信息的数学模型,它基于随机变量的概念,并通过云函数和刻画函数来描述不确定性的分布情况。
在云模型中,计算公式包括以下几部分:
1. 云函数的计算:云函数是云模型的核心,用于描述随机变量的不确定性分布。
通常,云函数由两个参数表示,即基本云元和云元函数。
基本云元表示随机变量的取值区间,而云元函数则描述了在不同取值下的隶属度。
2. 刻画函数的计算:刻画函数用于描述云函数的形状和变化情况。
它可以通过一些统计指标来进行计算,比如均值、方差、偏度和峰度等。
刻画函数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云函数的分布特征和形态。
3. 不确定性推理的计算:云模型可以进行不确定性推理,即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未知信息的过程。
在推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已知的云函数和刻画函数进行计算,以得到推理结果。
总的来说,云模型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和应用场景的需求进行定制和调整,通常涉及云函数、刻画函数和不确定性推理等方面的计算。
在工程领域中,三维点云模型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形式,用于表示三维空间中的点的集合。
在处理三维点云数据时,Matlab作为一种强大的数学和工程计算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工具箱,用于绘制、分析和处理三维点云模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Matlab中用于绘制三维点云模型的函数,包括如何创建三维点云对象、如何对点云进行可视化、以及如何进行点云的分析和处理。
一、创建三维点云对象在Matlab中,可以通过`pointCloud`函数来创建三维点云对象。
该函数的基本语法如下:```matlabptCloud = pointCloud(XYZ);```其中,`XYZ`是一个N×3的矩阵,每一行表示一个三维点的坐标。
通过该函数,可以将点云数据存储在`ptCloud`对象中,方便后续的可视化和分析操作。
二、可视化三维点云模型在Matlab中,可以使用`pcshow`函数来对三维点云模型进行可视化。
该函数的基本语法如下:```matlabpcshow(ptCloud);```通过该函数,可以在Matlab的图形窗口中显示出三维点云模型,方便用户对点云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pcshow`函数还支持设置点云的颜色、大小、不透明度等参数,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点云进行定制化的可视化展示。
三、点云的分析和处理除了可视化外,Matlab还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工具箱,用于对三维点云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
可以使用`ormals`函数来计算点云的法向量,使用`pcfitplane`函数来拟合点云的平面,使用`pcfitcylinder`函数来拟合点云的圆柱体等。
这些函数可以帮助用户对点云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三维点云模型。
四、应用示例我们以一个简单的应用示例来演示如何使用Matlab绘制三维点云模型。
假设我们有一个三维点云数据文件`pointCloudData.mat`,其中包含了1000个三维点的坐标数据。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可视化和分析:1. 加载点云数据:```matlabload('pointCloudData.mat');ptCloud = pointCloud(XYZ);```2. 可视化点云数据:```matlabpcshow(ptCloud);```3. 分析点云数据:```matlabnormals = ormals(ptCloud);planeModel = pcfitplane(ptCloud);cylinderModel = pcfitcylinder(ptCloud);```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将三维点云数据加载到Matlab中,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点云数据。
二维云台数学模型构建摘要:一、引言1.背景介绍2.二维云台的应用场景3.构建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意义二、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1.数学模型的基本组成2.确定变量和参数3.建立数学模型三、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求解与分析1.求解方法2.模型分析3.结果讨论四、实例应用与验证1.实例介绍2.模型应用过程3.结果对比与验证五、总结与展望1.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构建成果2.潜在问题和改进方向3.对未来研究的展望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无人机、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些设备中,二维云台作为一种关键部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实现对设备在二维平面内的精确控制,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操控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优化二维云台的工作原理,构建其数学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二、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构建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二维云台数学模型主要包括输入量、输出量、状态变量和控制量。
其中,输入量主要包括遥控信号、传感器信号等;输出量主要包括电机驱动信号等;状态变量主要包括云台的位置、速度等;控制量主要包括PID 控制参数等。
其次,我们需要确定模型中的变量和参数。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二维云台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出影响其性能的主要因素,并将其纳入模型中。
此外,为了简化模型,可以对一些次要因素进行忽略或近似处理。
最后,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建立二维云台数学模型。
通常情况下,可以使用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数学工具来描述模型的动态行为。
三、二维云台数学模型的求解与分析在建立二维云台数学模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求解和分析。
求解方法主要包括数值解法、解析解法等。
通过求解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云台在不同输入下的输出响应,从而进一步了解其工作原理。
在模型分析阶段,我们需要对模型的稳定性、鲁棒性等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分析模型的特征根、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等来实现。
云模型python代码云模型Python代码云模型是一种新型的数学模型,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问题。
它是由中国科学家李小加于1998年提出的。
云模型在数据挖掘、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Python实现云模型。
1. 安装Python包要使用Python实现云模型,需要先安装Python包。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pip命令来安装包。
在命令行中输入以下命令即可安装云模型Python包:pip install cloud2. 创建云模型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cloud模块来创建云模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pythonfrom cloud import Cloud# 创建云模型c = Cloud([1, 2, 3], [0.2, 0.5, 0.3], [0.1, 0.3, 0.6])```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使用了Cloud类来创建一个云模型。
Cloud 类接受三个参数,分别是云模型的取值集合、隶属度以及不确定性程度。
3. 计算云值云值是云模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云值表示一个数在云模型中的值。
我们可以使用云模型的云值函数来计算云值。
以下是一个计算云值的例子:```pythonfrom cloud import Cloud# 创建云模型c = Cloud([1, 2, 3], [0.2, 0.5, 0.3], [0.1, 0.3, 0.6])# 计算云值print(c.cloud_value(2))```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云模型,并使用cloud_value函数计算了数值2的云值。
4. 计算云间距云间距是云模型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云间距表示两个数在云模型中的距离。
我们可以使用云模型的云间距函数来计算云间距。
以下是一个计算云间距的例子:```pythonfrom cloud import Cloud# 创建云模型c1 = Cloud([1, 2, 3], [0.2, 0.5, 0.3], [0.1, 0.3, 0.6])c2 = Cloud([1, 2, 3], [0.4, 0.3, 0.3], [0.2, 0.3, 0.5])# 计算云间距print(c1.cloud_distance(c2))```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两个云模型,并使用cloud_distance 函数计算了它们之间的云间距。
云模型云模型(Cloud model)是我国学者李德毅教授提出的定性和定量转换模型。
随着不确定性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相信,不确定性是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只有不确定性本身才是确定的。
在众多的不确定性中,随机性和模糊性是最基本的。
针对概率论和模糊数学在处理不确定性方面的不足,1995年我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教授在概率论和模糊数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云的概念,并研究了模糊性和随机性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
自李德毅院士等人提出云模型至今短短的十多年,其已成功的应用到数据挖掘、决策分析、智能控制、图像处理等众多领域。
定义在随机数学和模糊数学的基础上,提出用"云模型"来统一刻画语言值中大量存在的随机性、模糊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把云模型作为用语言值描述的某个定性概念与其数值表示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模型.以云模型表示自然语言中的基元——语言值,用云的数字特征——期望Ex,熵En和超熵He表示语言值的数学性质.“熵”这一概念最初是作为描述热力学的一个状态参量,以后又被引入统计物理学、信息论、复杂系统等,用以度量不确定的程度.在云模型中,熵代表一个定性概念的可度量粒度,熵越大粒度越大,可以用于粒度计算;同时,熵还表示在论域空间可以被定性概念接受的取值范围,即模糊度,是定性概念亦此亦彼性的度量.云模型中的超熵是不确定性状态变化的度量,即熵的熵.云模型既反映代表定性概念值的样本出现的随机性,又反映了隶属程度的不确定性,揭示了模糊性和随机性之间的关联.相关系数期望Ex是云在论域空间分布的期望,是最能够代表定性概念的点,或者说是这个概念量化的最典型样本;熵En代表定性概念的可度量粒度,熵越大,通常概念越宏观,也是定性概念不确定性的度量,由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一方面, En是定性概念随机性的度量,反映了能够代表这个定性概念的云滴的离散程度;另一方面,又是定性概念亦此亦彼性的度量,反映了在论域空间可被概念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超熵He是熵的不确定性度量,即熵的熵,由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共同决定。
云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云模型(Cloud Model)是一种模糊理论的数学方法,用于处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问题。
它可以将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和决策。
云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首先,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定量数据可以通过测量或统计得到,而定性数据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专家访谈等方式获得。
2. 确定隶属函数:在云模型中,隶属函数用于描述一个概念的模糊程度。
常见的隶属函数包括三角隶属函数、梯形隶属函数和高斯隶属函数等。
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数据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隶属函数。
3. 制定初始云: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确定的隶属函数,可以制定初始的云模型。
初始云可以是一个随机生成的云,也可以是根据数据的分布情况进行估算得到的云。
4. 云的演化:通过云的演化过程,可以逐步改进和优化云模型。
云的演化过程可以通过云生成、云退化和云变换等操作来实现。
其中,云生成操作是指根据已有的云生成新的云,云退化操作是指根据已有的云退化为更低级别的云,而云变换操作则是指将一个云转化为另一个云。
5. 云的运算:云模型中的运算包括云间的运算和云内的运算。
云间的运算可以通过云的相交、相加和相减等操作来实现,用于描述不同概念之间的关系。
云内的运算可以通过云的中心、宽度和高度等指标来描述,用于表示概念的重要程度、模糊程度和可信度等。
6. 问题求解:最后,根据问题的具体需求,可以使用云模型进行问题求解。
问题求解可以通过云模型的聚类、分类、预测和优化等方法来实现。
其中,聚类方法可以将相似的数据点分为一类,分类方法可以将数据点划分到不同的类别,预测方法可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优化方法可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云模型的具体实现方法主要包括数据收集、隶属函数确定、初始云制定、云的演化、云的运算和问题求解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将模糊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数学模型,用于分析和决策。
第三章云模型简介在人类认知以及进行决策过程中,语言文字是一种强有力的思维工具,它是人类智能和其他生物智能的根本区别。
人脑进行思维不是纯粹地应用数学知识,而是靠自然语言特别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形成的概念。
以概念为基础的语言、理论、模型是人类描述和理解世界的方法。
自然语言中,常常通过语言值,也就是词来表示概念。
而语言值、词或概念与数学和物理的符号的最大区别就是其中包含太多的不确定性。
在人工智能领域,不确定性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概率理论,模糊理论,证据理论和粗糙集理论;对于确定性系统的不确定性的研究还有混沌和分形的方法。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不确定性,优点是:有切入点明确、边界条件约束清楚、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等,但是在研究中常常将不确定性分成模糊性和随机性分开进行研究,然而两者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往往不能完全的分开。
随机性是指有明确定义但是不一定出现的事件中所包含的不确定性。
例如在投掷硬币试验中,硬币落地时要么有国徽的一面向上,要么标有分值的一面向上,结果是明确的可以预知的,但是每次试验结果是随机的。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揭示这种随机现象的一门学科,至今已有几百年的研究历史.模糊性是另一种不确定性,是已经出现的但是很难精确定义的事件中所包含的不确定性。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模糊概念,如“胖子”“年轻人”“收入较高”等。
为处理这些模糊概念,引入了模糊集的概念[41],使用隶属度来刻画模糊事物彼此间的程度。
隶属度函数常用的确定方法有模糊统计法、例证法专家经验法等,这些方法确定隶属度函数的过程是确定的,本质上说是客观的,但每个人对于同一个模糊概念的认识理解存在差异,因此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一旦隶属度函数确定之后,得到的概念、定理等包含着严密的数学思维,其不具有任何模糊性。
针对上述问题李德毅院士在传统的概率统计理论和模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定性定量不确定性转换模型——云模型,实现定性概念和定量值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
云模型的原理云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方法,用于处理不确定性问题。
它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模糊逻辑和概率统计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
云模型可以有效地处理模糊问题,如模糊分类、模糊决策和模糊控制等。
云模型是由云形状的隶属函数构成的数学模型。
云模型的隶属函数分为三个部分:云体、云元和云中心。
云体是一个表示不确定性的隶属度区间,用来表示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不确定性程度。
云元是云体的中心,表示了一个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隶属度。
云中心是指定在某个属性上的确定性程度,表示了一个事物在该属性上的确定性程度。
云模型的生成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步骤:成员函数的构造、云体的生成和云元的生成。
首先,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来选择成员函数,构造一个隶属度函数。
成员函数可以是高斯型、均匀型或三角形等形式。
然后,根据成员函数生成云体。
云体是基于成员函数定义的一个概率分布函数,用来描述一个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不确定性。
最后,通过对云体的描述,生成云元。
云元是一个随机变量,表示一个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隶属度。
云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可以通过使用概率密度函数来描述,具体形式为:F(a) = (α, β, γ)其中,α、β、γ分别表示云体的左边界、核心和右边界。
云模型的主要特点包括概率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概率性体现在云体的生成过程中,通过概率统计理论来描述一个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不确定性。
模糊性体现在云元的生成过程中,通过成员函数和云体的描述来表示一个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模糊程度。
不确定性体现在云体和云元的描述中,表示一个事物在某个属性上的确定性程度。
云模型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不确定性问题的建模与分析。
例如,在模糊分类中可以使用云模型来描述事物在不同属性上的模糊性,从而确定事物的类别。
在模糊控制中可以使用云模型来描述控制输入和输出的不确定性,从而优化控制策略。
在决策分析中可以使用云模型来描述决策变量的不确定性,从而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
总结起来,云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理论的数学模型,用于处理不确定性问题。
云模型综合评价法
云模型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云模型的理论和方法,用于对一个评价系统进行综合评价。
这种方法结合了云模型的模糊性、随机性和统计性性质,通过云模型发生器等工具对评价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最终得出评价结果。
云模型综合评价法的一般步骤包括:
1.明确评价目的和确定被评价对象,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分析。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择适当的云模型参数和算法,如云模型的数字特征、云模型发生器等。
3.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云模型化处理,将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云模型的参数和算法。
4.根据综合评价的需要,选择适当的云模型运算方法,如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等,对各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运算。
5.根据运算结果,得出最终的评价结论。
在运用云模型综合评价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科学合理,要考虑到不同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2.云模型参数的选择要恰当,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3.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要符合评价目的和要求,要考虑到不同方法之间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4.评价结果要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应用,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云模型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云模型的综合评价方法,具有模糊性、随机性和统计性等性质,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和进行评价。
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云模型参数和运算方法,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应用。
系统评价方法之云模型评价方法云模型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云模型理论的评价方法,能够将主观评价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量化评价。
云模型评价方法应用广泛,可以用于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评价。
下面将详细介绍云模型评价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云模型评价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主观评价转化为数学模型。
在进行评价之前,首先需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过程中所使用的指标的有机组成,包括评价指标的定义、评价指标的权重、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等。
建立好评价指标体系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
云模型评价方法使用了云模型理论中的标准云和自适应云的概念,将评价指标的值映射到云模型中。
标准云是指根据评价指标的取值范围和分布规律,形成的一种标准样本。
自适应云是指根据实际评价指标的取值,自动生成的一种模糊样本。
通过比较自适应云和标准云的形状,可以得到评价的结果。
云模型评价方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它可以用于产品质量的评价。
对于项产品,可以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产品的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转化为云模型,从而得到产品的质量等级。
其次,云模型评价方法也可以用于服务态度的评价。
对于项服务,可以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服务的热情程度、责任心、专业水平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转化为云模型,从而得到服务的质量等级。
此外,云模型评价方法还可以用于科研成果的评价。
对于项科研成果,可以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创新性、实用性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将评价结果转化为云模型,从而得到科研成果的质量等级。
综上所述,云模型评价方法是一种将主观评价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评价方法,能够将评价结果量化,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它可以应用于产品质量、服务态度、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评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数学建模模型常用的四大模型及对应算法原理总结四大模型对应算法原理及案例使用教程:一、优化模型线性规划线性回归是利用数理统计中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在线性回归分析中,只包括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且二者的关系可用一条直线近似表示,这种回归分析称为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如果回归分析中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且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是线性关系,则称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案例实操非线性规划如果目标函数或者约束条件中至少有一个是非线性函数时的最优化问题叫非线性规划问题,是求解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中有一个或几个非线性函数的最优化问题的方法。
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首先要选定适当的目标变量和决策变量,并建立起目标变量与决策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即目标函数。
然后将各种限制条件加以抽象,得出决策变量应满足的一些等式或不等式,即约束条件。
整数规划整数规划分为两类:一类为纯整数规划,记为PIP,它要求问题中的全部变量都取整数;另一类是混合整数规划,记之为MIP,它的某些变量只能取整数,而其他变量则为连续变量。
整数规划的特殊情况是0-1规划,其变量只取0或者1。
多目标规划求解多目标规划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化多为少的方法,即把多目标化为比较容易求解的单目标,如主要目标法、线性加权法、理想点法等;另一种叫分层序列法,即把目标按其重要性给出一个序列,每次都在前一目标最优解集内求下一个目标最优解,直到求出共同的最优解。
目标规划目标规划是一种用来进行含有单目标和多目标的决策分析的数学规划方法,是线性规划的特殊类型。
目标规划的一般模型如下:设xj是目标规划的决策变量,共有m个约束条件是刚性约束,可能是等式约束,也可能是不等式约束。
设有l个柔性目标约束条件,其目标规划约束的偏差为d+, d-。
设有q个优先级别,分别为P1, P2, …, Pq。
在同一个优先级Pk中,有不同的权重,分别记为[插图], [插图](j=1,2, …, l)。
云模型特征值云模型特征值在云计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云模型特征值是指在云计算系统中,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进行分析,提取出的用于描述用户特征的指标。
云模型特征值可以用来评估用户的需求、预测用户的行为和优化云计算系统的性能。
本文将从云模型特征值的定义、提取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云模型特征值的定义云模型特征值是指在云计算系统中,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进行分析,提取出的用于描述用户特征的指标。
云模型特征值可以是客观指标,如用户的访问频率、访问时长等;也可以是主观指标,如用户的满意度、信任度等。
云模型特征值的提取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可能需要提取不同的特征值。
云模型特征值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提取出用户的行为模式和特征值。
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用户的行为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建立用户行为模型并提取特征值。
三、云模型特征值的应用云模型特征值在云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云模型特征值可以用来评估用户的需求。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和特征值,可以了解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从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其次,云模型特征值可以用来预测用户的行为。
通过建立用户行为模型和预测模型,可以预测用户未来的行为,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云模型特征值还可以用来优化云计算系统的性能。
通过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和特征值,可以对云计算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云模型特征值在云计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和行为进行分析,提取出的云模型特征值可以用来评估用户的需求、预测用户的行为和优化云计算系统的性能。
云模型特征值的提取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
云模型特征值的应用主要包括评估用户需求、预测用户行为和优化云计算系统性能。
通过对云模型特征值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升云计算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云模型原理云模型是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数学模型,用于描述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复杂系统。
它是由中国科学家李德毅在2000年提出的,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
云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将不确定性分为三个方面: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
确定性是指事物的确定状态,随机性是指事物的随机变化,模糊性是指事物的模糊不确定。
云模型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建模,可以更好地描述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特征。
在云模型中,首先需要建立隶属函数。
隶属函数描述了一个事物在某个状态下的可能性大小。
通常使用高斯隶属函数、三角隶属函数等形式进行建模。
通过设定合适的参数,可以使得隶属函数能够准确地描述事物的状态。
然后,云模型将隶属函数进行数学运算,得到云函数。
云函数是云模型的核心,它描述了一个事物在不同状态下的可能性分布。
云函数由三个部分组成:云核、云副和云重心。
云核表示确定性,云副表示随机性,云重心表示模糊性。
在云模型中,云核是一个确定性的点,表示事物的确定状态。
云副是一个随机性的区间,表示事物的随机变化。
云重心是一个模糊性的区间,表示事物的模糊不确定。
通过调整云核、云副和云重心的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云函数,进而描述事物的不同特征。
云模型还引入了云生成算法,用于生成云函数。
云生成算法基于云核、云副和云重心的参数,通过数学运算得到云函数的形状。
云生成算法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云函数。
云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信息处理中,云模型可以用于模糊匹配、模糊推理等任务。
在人工智能中,云模型可以用于模糊控制、模糊决策等领域。
在大数据分析中,云模型可以用于数据挖掘、预测分析等工作。
总的来说,云模型是一种描述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数学模型,通过建立隶属函数、云函数和云生成算法,可以更好地描述复杂系统的特征。
它在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云模型能够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第三章云模型简介在人类认知以及进行决策过程中,语言文字是一种强有力的思维工具,它是人类智能和其他生物智能的根本区别。
人脑进行思维不是纯粹地应用数学知识,而是靠自然语言特别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形成的概念。
以概念为基础的语言、理论、模型是人类描述和理解世界的方法。
自然语言中,常常通过语言值,也就是词来表示概念。
而语言值、词或概念与数学和物理的符号的最大区别就是其中包含太多的不确定性。
在人工智能领域,不确定性的研究方法有很多,主要有概率理论,模糊理论,证据理论和粗糙集理论;对于确定性系统的不确定性的研究还有混沌和分形的方法。
这些方法从不同的视角研究了不确定性,优点是:有切入点明确、边界条件约束清楚、能够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等,但是在研究中常常将不确定性分成模糊性和随机性分开进行研究,然而两者之间有很强的关联性,往往不能完全的分开。
随机性是指有明确定义但是不一定出现的事件中所包含的不确定性。
例如在投掷硬币试验中,硬币落地时要么有国徽的一面向上,要么标有分值的一面向上,结果是明确的可以预知的,但是每次试验结果是随机的。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是研究和揭示这种随机现象的一门学科,至今已有几百年的研究历史.模糊性是另一种不确定性,是已经出现的但是很难精确定义的事件中所包含的不确定性。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模糊概念,如“胖子”“年轻人”“收入较高”等。
为处理这些模糊概念,引入了模糊集的概念[41],使用隶属度来刻画模糊事物彼此间的程度。
隶属度函数常用的确定方法有模糊统计法、例证法专家经验法等,这些方法确定隶属度函数的过程是确定的,本质上说是客观的,但每个人对于同一个模糊概念的认识理解存在差异,因此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一旦隶属度函数确定之后,得到的概念、定理等包含着严密的数学思维,其不具有任何模糊性。
针对上述问题李德毅院士在传统的概率统计理论和模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定性定量不确定性转换模型——云模型,实现定性概念和定量值之间的不确定性转换。
2 云模型理论2.1.1 云的基本概念云是使用语言值来表示某个定性概念与其定量之间不确定性的转换模型,以达到反应自然世界中事物或者人类知识概念的不确定性:模糊性与随机性,不仅从随机理论和模糊集合理论中给出解释,而且也反映了模糊性与随机性之间的关联性,构成了定量与定性之间的映射[2].设U 是一个包含精确数值的定量论域,C 表示U 的定性概念,如果定量值x U ∈,并且x 是通过定性概念C 的一次随机实现,x 对于定性概念C 的确定度()[]0,1x μ∈具有稳定的倾向随机性.如果[]:0,1U μ→ x U ∀∈ ()x x μ→(2-1)那么,称x 在定量论域U 上的分布为云,其中每一个x 就称为一个云滴[3,4].2.1.2 云的数字特征所谓云的数字特征,就是在正态分布函数与正态隶属函数的基础上,反应云的概念的整体性,主要使用期望x E (expected value )、熵n E (entropy )、超熵e H (hyper entropy )这三个数字特征来整体的表征云的概念:(1) 期望x E :在论域空间中,云滴是最能代表定性概念的点,其期望是论域空间中的中心值;(2) 熵n E :熵是由定性概念的随机性和模糊性所共同决定的,代表着一个定性概念的可度量粒度,n E 是定性概念随机性的度量,反映了这个云滴的离散程度;也体现了定性概念的裕度,反映了论域空间中的可被定性概念接受的云滴的取值范围,是定性概念模糊性的度量,通常情况下,熵越大,定性概念可接受的云滴取值范围就越大,定性概念越模糊,这也反映了随机性与模糊性之间的关联性.(3) 超熵e H :超熵是对熵的不确定度的度量,也就是熵的熵,揭示了在论域空间中语言值所有点的不确定度的凝聚性以及模糊性和随机性的关联,间接反映了云的厚度[2,3].2.2 云发生器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过程称为正向云发生器;由定量到定性的转化称为逆向云发生器.一维正态云发生器是由云的三个数字特征:期望x E 、熵n E 、超熵e H 通过()3~,,x n e CG N E E H 产生合适的云滴,于是,n 个云滴就构成了云,这样就把定性的概念通过云模型的不确定性转化为定量的表示;逆向云发生器是通过已知一定数量的云滴来描述定性知识的云的数字特征(),,x n e E E H 的过程,具体过程如图所示:2.2.1 正向云发生器一维正态云发生器进行API 指数的预测时,要遵循正态分布的"3"n E 规则,其产生的相应的云对象中位于[]3,3x n x n E E E E -+之外的云滴属于小概率事件,通常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在具体的正向云发生器的计算中,主要由以下两步:输入:表示定性概念云的3个数字特征值,,x n e E E H 以及云滴的个数N; 输出:N 个云滴的定量值以及每一个云滴所代表的确定值. 其具体算法为:(1)根据云的数字特征(),,x n e E E H 生成以期望为n E ,标准差为e H 的正态随机数n E *;(2)生成一个以期望为x E ,标准差为n E 的绝对值的正态随机数x ,x 就称为论域空间U 上的一个云滴;(3)根据(1)和(2)计算x 属于定性概念C 的确定度μ:()()22exp[/2]x n x E E μ*=--;(4)重复(1)(3)步,直到产生N 个云滴为止[3].2.2.2 逆向云发生器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将以往平顶山市房价指数映射成云模型,再利用一维逆向云发生器进行数学建模,用i x 表示每月平顶山市房价指数统计均值,n 表示统计的月份,为了使模型更加精准,n 的数值不能太小,李德毅院士于2005年证明出:若云滴数量n> 10时,则可以得到误差小于0.01的期望;当n> 100时,则可以得到相对误差小于0.01的熵n E ;当n> 200时,则可以得到相对误差小于0.1的超熵[2,4].目前,现有的云发生器有两种计算方法:利用确定度信息的逆向云发生器及无需确定度信息的逆向云发生器.在本文中采用确定度信息的逆向云发生器进行计算.输入:云滴i x 及其确定度i μ,1,2,i N = .输出:定性概念的数字特征(),,x n e E E H . 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1)将m 个云滴的平均值作为期望x E ; (2)将0.9999i μ>的点剔除,剩下m 个云滴;(3)i w =;(4)1mii n wE m==∑ ;(5)He =.在以上计算的基础上,又通过搜集有关的云模型资料,发现了改进的计算方法,即罗自强,张光卫在《一种新的逆向云算法》提出的新逆向云发生器算法.具体的逆向云发生器的计算主要有以下两步:输入:云滴i x 及其确定度i μ,1,2,i N = .输出:定性概念的数字特征(),,x n e E E H . 其具体算法为:(1)选取一段时间内平顶山市房价指数值,根据一段时间内的统计数据确定出房价最高的几天,并选择其平均值X 作为参考值,i μ表示某一天中隶属于房价最大时的程度,其取值如下:/1i x Xμ⎧=⎨⎩i i x X x X <≥当时当时 在计算过程中,将0.9999i μ>的点剔除,剩下m 个云滴; (2)将m 个云滴的平均值作为期望x E ;(3)计算()22ln i x i ix E z μ--= i=1,…,m;(4)求i z 的算术平均值1m z z z m-++=以及方差2211mi i z z S m -=⎛⎫- ⎪⎝⎭=-∑;(5)计算云的其中一个数字特征熵n E 的估计值:12^422n S E z -⎛⎫=- ⎪⎝⎭;(6)计算云的其中一个数字特征超熵e H 的估计值:1122^222e S H z z --⎛⎫⎛⎫ ⎪=-- ⎪ ⎪⎝⎭ ⎪⎝⎭[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