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绿色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8
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实施方案(~2024年)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办公桌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准备着手策划这个“县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这可是个不小的挑战,但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信心满满。
一、项目背景思绪回到前些天,我参加了一次关于城乡绿化的会议。
会议上,领导强调了城乡绿化一体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四绿”工程的概念。
于是,这个方案应运而生。
二、项目目标1.绿色生态环境:通过植树造林,提高城乡绿化覆盖率,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2.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绿色产业与绿化工程的融合发展,提升城乡经济实力。
3.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4.绿色文化传播:通过绿化工程,传播绿色文化,提升城乡文明程度。
三、项目内容1.绿色生态环境建设我将目光投向窗外,想象着这片土地上绿意盎然的景象。
我们要对城乡范围内的荒山、荒地、荒滩进行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要加强城市绿化,增加公共绿地、街头绿地,让市民出门就能感受到绿色。
2.绿色产业发展我喝了口茶,思考着如何让绿色产业与绿化工程相结合。
一方面,我们要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另一方面,要扶持绿色企业,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3.绿色生活方式推广我想起了那些倡导绿色出行的公益活动,以及提倡绿色消费的口号。
我们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活动,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出行。
同时,倡导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推广环保购物袋、环保餐具等。
4.绿色文化传播我闭上眼睛,想象着城乡环境中充满绿色文化的氛围。
我们要通过绿化工程,融入绿色文化元素,如环保标语、绿色主题公园等,让人们在享受绿色环境的同时,感受到绿色文化的魅力。
四、项目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对全县范围内的绿化现状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绿化需求,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
2.项目启动阶段:召开项目启动会,明确项目目标、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3.09.04•【文号】发改环资[2013]1720号•【施行日期】2013.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节能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172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委、经贸委、经信委):党的十八大做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
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和基本方式。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把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行动,通过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打造城市发展的升级版。
为落实这一任务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和创建目标(一)总体要求按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根据自身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区域特点,实施大循环战略,把循环经济理念融入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发展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普及绿色循环文化,通过循环发展带动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加快构建循环型社会,提高城市(县)环境友好水平、资源节约效益和新型城镇化质量。
(二)创建目标到2015年,选择100个左右城市(区、县)开展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活动。
创建城市(县)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初步形成,率先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各主要品种废旧商品回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建筑、交通和基础设施基本实现绿色化,生产系统与社会生活系统的循环化程度明显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普遍推行,形成浓厚的绿色循环文化氛围,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循环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附件1山东省绿色低碳县城试点建设指南(试行)一、推行集约高效的县城建设发展模式1.在县城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等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生态优先的空间格局,有明确的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及指标体系。
2.县城建设应保持山水脉络和自然风貌,不破坏原有的山水环境。
优化产城融合、商住平衡、功能复合的县城布局,稳妥开展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
建成区人口密度宜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6万至1万人,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宜控制在0.6至0.8。
3.严守县城建设安全底线,新建建筑应选择在安全、适宜的地段进行建设,避开自然灾害易发的区域以及矿山采空区等。
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落实城市防汛部署要求及工作措施。
持续开展建筑施工、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领域安全排查整治,落实属地管理及行业监管责任,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
全面落实建设工程消防审验制度,健全专门工作机构。
4.县城新建住宅应以多层建筑为主,原则上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的,应严格充分论证。
管控建设超大体量公共建筑。
5.完善县城绿地系统,推进综合性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及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公园绿地建设。
城市园林绿化优先选用本地适生植物。
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7.5%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达到41%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8平方米以上。
6.保护传承县城历史文化和风貌,保存传统街区整体格局和原有街巷网络,完成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划定、挂牌、建档工作,稳妥实施历史建筑等保护修缮、活化利用。
二、加强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建设7.倡导大分散与小区域集中相结合的基础设施布局方式,因地制宜布置分布式能源、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设施。
8.扎实推进县城“两清零一提标”,加快实施管网雨污分流建设、改造。
到2025年,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和县域雨污合流管网实现“双清零”,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
9.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市政道路、公共绿地等采用雨水渗透及收集利用技术,鼓励在居住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等中配套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及中水处理回用设施。
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1. 引言绿色能源是指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源。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突出,绿色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和地区加快转型的重要战略。
作为县级行政单位,我们应积极响应国家能源政策,规划并实施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引领全县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详细阐述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的实施方案。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的目标是推动全县能源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大绿色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2.2 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绿色能源的可持续性,注重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
•综合性原则:建设涵盖多个领域,通过协同发展不同的绿色能源产业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计划性原则: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并实现预期目标。
3. 实施步骤3.1 绿色能源资源评估首先,进行绿色能源资源评估,明确全县可利用的绿色能源资源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
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资源的潜力评估和可开发利用性评估。
3.2 制定规划方案基于绿色能源资源评估结果,制定全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规划方案。
方案应包括绿色能源装机容量目标、绿色能源应用领域、绿色能源技术创新推广等内容,并结合现有的能源政策和法规进行规划。
3.3 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在实施建设过程中,注重技术创新和协同发展。
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利用现有资源和产业优势,促进多个绿色能源产业间的协同发展,提高综合效益。
3.4 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为了促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的顺利实施,应该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机制。
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包括财税优惠、投资补贴、技术创新奖励等。
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资金支持,确保项目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3.5 宣传教育与示范引领通过广泛开展绿色能源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县居民和企业对绿色能源建设的认知度和支持度。
县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地球上的一部分,每个县域都应当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设定1. 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强度;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改善空气质量,提高水质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3.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低碳化水平;4.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教育,推动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
三、主要措施1. 加强能源管理,推广清洁能源。
鼓励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 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
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加强对高耗能企业的监管,推广绿色交通出行方式,提倡绿色建筑。
3.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排放,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推动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生态环境。
4.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开展绿色技术研发,支持绿色产品生产和销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5. 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开展环保知识宣传活动,推动居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四、保障措施1.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 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方案,确保实施效果。
3. 加大资金投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项目的实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绿色低碳发展。
4.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五、总结县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
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绿色发展工作计划绿色发展工作计划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推进全县绿色发展,现就20**年度绿色发展重点工作安排如下:一、加快绿色发展平台建设1、加快推进**茶谷建设。
科学编制《**茶谷概念性规划》、《**茶谷小镇、茶谷小站、茶谷小院规划》。
举办好第五届**(**)山水文化旅游节(第二届**茶谷开茶节暨第十六届**瓜片茶文化节)、第二届“桂花节”等节庆活动。
加大茶谷项目资金投入,加快推进麻埠、油坊店茶谷小镇和面冲茶谷小站道路、停车场、亭廊等项目建设,创建“农家小院”、”茶谷小院”5家,谋划农家小院示范区1个。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县茶谷办、县农发委、县旅游委、县住建局2、加快推进金叶一体化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产业发展规划》。
重点围绕新能源、交通、供水、旅游、劳务协作、人才培训等领域,加强与叶集区深度合作、互联互通。
加快220kv变电站(汇流站)建设,争取在年内300mwp至500mwp光伏电站并网发电。
责任单位:现代产业园区管委,县发改委、县交运局、县规划局、县人社局、县旅游委、县委党校、县供电公司等3、加快推进绿色消费。
完成《**县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2025年)》,进一步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提升城市设计水平。
加快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试点建设。
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力争全县20%的城镇新建建筑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积极争创省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推进生产生活用能替代工作,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建成运营城区公共自行车系统,探索建立新能源公交车、租赁车系统,新投放纯电动公交车20辆,新建充电站2处,安装充电桩20个。
控制煤炭消费,实行电能替代。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环保局、县综合执法局、县供电公司等4、加快推进文体旅一体发展。
积极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
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1. 引言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是指在县域范围内,通过引进和推广绿色能源技术和项目,实现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方案旨在总结提出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的目标、原则、重点任务和实施步骤,以实现县域绿色能源的长效发展。
2. 目标与原则2.1 目标本方案的总体目标是,在2025年之前,将目标县域建设成为绿色能源示范县,实现能源消费的低碳、清洁、高效利用,其中具体目标包括: -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确保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占比达到30%以上; - 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使化石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降低到50%以下;-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能源强度下降20%以上。
2.2 原则本方案的实施将遵循以下原则: -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绿色能源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 强化政策支持,为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提供政策、法规和经济的支持; -完善管理体系,建立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绿色能源的认知和参与度; - 联动协作,加强县域内各相关部门的合作与配合。
3. 重点任务3.1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建设更多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推广家庭、工业和农村乃至商业领域的光伏发电设备,鼓励利用太阳能发电;•开展生物质能源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
3.2 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转型和升级,推动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的转换;•鼓励农村、工业和商业领域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燃料,如农村煤改气、工业电代煤、商业电代煤等;•制定政策和措施,推动汽车和交通工具的电动化,减少石油消耗。
3.3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施节能改造,加强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交通节能等方面的工作;•推广高效供暖、通风、照明等节能设备和技术;•鼓励企业采取先进的节能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能源管理计划。
4. 实施步骤4.1 制定规划制定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的总体规划,包括绿色能源发展目标、重点项目、政策措施等。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方案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一、生态环境保护1.加强生态环保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2.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
3.强化环境监测和污染源治理。
加大环境监测投入,提高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对污染源实施分类治理,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4.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加强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工程,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示范市创建工作,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
二、绿色发展1.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逐步减少高污染、高耗能产业。
2.推广绿色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消费,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引导居民绿色出行。
3.加大绿色技术创新。
支持绿色技术研发,推动绿色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先进绿色技术。
4.强化绿色金融支持。
发展绿色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绿色产业贷款投放,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5.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环保和绿色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三、政策保障1.完善政策体系。
制定一系列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政策,形成政策合力。
2.加大财政投入。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确保资金投入与绿色发展需求相匹配。
3.优化税收政策。
对绿色产业和企业实施税收优惠,激励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4.加强人才保障。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人才队伍,为绿色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实施方案为拓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内涵,提升创建水平,促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助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经各县自主申报,择优推荐、评审确定,全市粮油作物整建制创建县4个,分蔬菜整建制创建县1个。
二、创建目标每个粮油作物创建县累计创建面积不少于10万亩(蔬菜5万亩),单个作物每个示范区100亩以上(蔬菜20亩以上);每个作物集成示范1-2项绿色技术模式;创建区农作物产量较非创建区高5%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较非创建区高5个百分点,园艺产品优质率较非创建区高5个百分点;化肥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化学农药使用量较上年减少2%,地膜回收率达到100%。
三、创建内容(一)“全环节”绿色高效技术集成。
集成耕、种、管、收各环节绿色节本高效技术,每个创建作物以2项关键技术为核心,集成1-2套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标准化绿色高效技术模式。
(二)“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
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大力推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模式,创建区生产主要环节实现社会化服务全覆盖,订单化种植全覆盖。
- 1 -(三)“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打造。
推行“龙头企业+创建区”、“合作社+创建区”等经营模式,开展订单种植、托管种植、土地入股、产销衔接。
拓展立体种养、农业观光旅游、农事活动体验、农耕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提升产业融合水平。
(四)“全县域”绿色发展方式引领。
以绿色理念为引领,围绕“控肥增效、控药减害、控水降耗、控膜减污”,整合全县绿色发展项目,在创建区全面推行节肥节药节水节膜和残膜回收技术,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业可持续发展。
每个作物建设一个集各项创建内容为一体的核心示范区,设立醒目的项目统一标识牌,扩大项目示范引领作用。
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与认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农业绿色发展成为了全社会共同的追求目标。
在这个背景下,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创建与认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一、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义农业绿色发展是指在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过程。
农业绿色发展旨在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意义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是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示范农业绿色发展的成功经验,为更多的地方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示范县的创建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具有标志性和示范性作用。
三、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条件要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首先需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领导。
其次,农业绿色发展需要有科学技术支持和农民的积极参与。
同时,示范县的创建还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农业生产的绿色化。
四、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主要内容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创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发展绿色畜牧业,加强农业环保,建设农村生态示范区等。
这些内容涵盖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农民生活等多个方面。
五、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示范效应创建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可以起到示范效应,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绿色化发展。
示范县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农业绿色化进程。
六、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认定的标准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认定的标准包括农业生产的绿色化程度、生态环境质量、农民收入水平等多个方面。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县域才能获得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认定。
七、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认定的程序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认定程序包括初审、复审和公示等多个环节。
县域需要提交相关资料,接受专家评审,最终经过公示程序确定是否获得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认定资格。
八、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管理模式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的管理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模式。
写一篇关于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情况汇报1000字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在国家提出推动绿色发展、创建生态文明的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一、基本情况地理位置:我县位于浙江省东北部,东连奉化市,西接镇海区,南隔江与象山县相望,北枕杭州湾,总面积661平方公里。
产业结构:我县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服务业相对较弱。
农林渔业、轻工医药比重较大。
资源丰富:我县地处东海沿岸,拥有丰富的陶瓷、海鲜等资源,同时还拥有壮观的湿地、山峦等自然资源。
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1. 实行严格的生态保护我县陆续推出十项生态保护措施,通过建立岸线保护和海岛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开发规模和建设范围,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长期有效的保护。
2. 推行清洁能源我县大力推行清洁能源,利用新能源发电装置,全面提高新能源利用率,促进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园区我县积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引领当地产业结构改变,实现生态、经济的双重转型。
4. 加强环境监管我县加强环境监管,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立环境应急管理机制,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当地民众提供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示范建设目标1. 建设示范县示范区,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2. 推动形成创新的绿色发展模式,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3. 形成全民参与,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局面。
四、下一步计划1. 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实行严格的污染治理措施。
2.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宣传教育推广。
3. 大力推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工作,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
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我和全县上下将一起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创建国家示范县的道路上扬帆起航!。
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印江自治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1.14•【字号】•【施行日期】2017.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印江自治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工作部门:《印江自治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已经自治县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印江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1月14日印江自治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精神,探索资源能源富集、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区位重要、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模式,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关于印发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发改环资〔2013〕2420号)《贵州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结合印江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印江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的意义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铜仁市西部,地处梵净山西麓。
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水量1110毫米,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富饶。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境内有珙桐、银杏、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黔金丝猴、穿山甲、大鲵等30余种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动物。
全县矿产资源种类多样,有锰、硅、镁、花岗石、玉带石、煤、硫铁矿、重晶石等50余种,其中花岗石、紫袍玉等产品蜚声全国,炼镁白云岩矿、硅石矿储量超过千万吨。
全县河流总长223公里,年径流量12.5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6万千瓦,已建成甘金桥、坨寨、阳坝等水电站10余座,电力支撑有保障。
X县2023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X县2023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目标,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X县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特别是在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瓶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建立完备的生态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X县决定在2023年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本方案旨在明确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工作目标、实施内容、工作措施等方面的要点,为创建工作提供指导,并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二、创建目标1.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成为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生态完整、绿色发展的样板县。
2. 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跨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提升转型能力,成为山地可持续发展的代表县。
3. 全面推动网络化智慧管理模式在公共服务、国土空间规划、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
4. 完善生态文明体系,在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良性互动和统筹协调。
5. 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全县居民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参与的良好生态文明氛围。
三、实施内容1. 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全面排查生态环境隐患,对污染企业进行整改或关停,加强水质、大气、土壤等方面的环境监管,全面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建立生态保护“红线”,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工作,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2. 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加快产业链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列出优势产业和招商引资清单,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和农业高效节水、盐碱地治理等技术和模式推出,实现优势互补、互联互通和高端品牌效益。
3. 网络化智慧管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加速推进5G网络覆盖,推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紧密结合,发挥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作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行社会治理、政务服务、公共安全和智慧交通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革。
县绿色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示范区争创活动实施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满是文件的办公桌上。
我拿起笔,思绪如泉涌,关于这个绿色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我已构思多时。
下面,就让我以意识流的笔触,为你描绘一幅生动的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绿色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
我们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
具体目标如下:1.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2.绿色产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绿色企业。
3.人民群众生态意识显著提高,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二、具体措施1.完善绿色发展规划我们要以规划为引领,明确绿色发展目标、路径和任务。
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实际,编制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各阶段任务和时间节点。
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1)大气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扬尘等污染源治理,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水污染防治。
加强水源地保护,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能力。
(3)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技术,保障土壤安全。
3.推动绿色产业发展(1)培育新兴产业。
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打造绿色发展新引擎。
(2)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3)创新绿色金融。
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支持绿色产业发展。
4.提高人民群众生态意识(1)加强宣传教育。
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普及绿色发展理念,提高人民群众生态意识。
(2)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组织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绿色发展。
(3)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鼓励人民群众采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组织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绿色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示范区争创活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推动工作落实。
安吉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的安吉县,绿色高质量发展已被确定为县委县政府的重要目标。
为有效实施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安吉县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二、总体要求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2. 坚持科学规划,推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 坚持节约集约,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4. 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引进绿色技术与资金;5. 坚持法治政府,加强政府约束和监管,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三、重点任务和措施1. 发展绿色产业a. 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发展绿色产业;b. 提高绿色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c. 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推广有机种植、生态养殖等模式。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a. 强化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治理,加强排污企业的减排措施;b. 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开展水土保持、植树造林等工作;c. 推进生态旅游开发,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3. 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a. 制定并实施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政策措施,推广清洁能源;b. 鼓励企业、农户和居民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 加强废弃物分类管理,推动资源循环利用。
4. 培育绿色消费市场a. 加强绿色消费宣传,提高公众对绿色产品的认识和接受度;b. 建立绿色产品认证体系,推动绿色产品的生产和销售;c. 提升绿色服务业水平,拓展绿色消费市场。
5. 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a. 积极参与国内外绿色合作项目,吸引绿色技术和资金;b. 加强与国内外绿色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c. 主动参与国际绿色标准制定,提升安吉的绿色形象和竞争力。
6. 强化政府约束和监管a. 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建立健全环境监测体系;b. 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c. 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问责,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全县绿色发展示范县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我县农业绿色发展,统筹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切实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根据市政府《关于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讨论稿),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绿色崛起、追赶超越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以产业脱贫攻坚为抓手,以建设中国苹果名县和脱贫攻坚为统领,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突出科技创新,加速三产融合,统筹推进绿色种植、绿色养殖、绿色加工、绿色旅游、绿色保护协调发展,加快构建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把XX打造成“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县。
二、发展目标
按照“培育三绿产业、实施三品工程、推进三产融合”的发展定位,以生态循环农业为基础,编制《XX县有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
规划到“十三五”末,全县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7万亩,种植优质饲草2.5万亩;发展现代矮砧苹果种植基地20万亩,其中建设有机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建成自根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1万亩,建成海升苹果主题公园、“清谷田园”果蔬汁加工厂,培育新型职业果农1000人;奶畜存栏12万头(只),新增奶山羊4000只,建成300—500头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50个,千头现代化奶牛场达到5个;
引进建成农产品深加工企业3家,年生产有机肥10万吨;发展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园10个、果游结合专业村10个、果园农家乐10户,实现绿色、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
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带动脱贫能力,实现农民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人均增收1000元。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1.建设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龙头企业+推广单位+基地的模式,以科技为动力,以龙头企业为主、群众广泛参与,引进国内外著名苹果良种苗木品种,进行系列产品的综合开发,稳步扩大繁育面积。
2XX年在水沟、城关、张家塬、南寨、崔家头镇新建繁育基地3000亩,使全县总面积达到1万亩,加快建成青美生物科技、华圣自根砧苹果苗木组培繁育基地,年繁育优质大苗能力达到3000万株,使XX成为国家矮砧苹果苗木繁育基地,有效带动苹果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各镇)
2.建设有机苹果种植基地。
聘请中国农业大学编制《XX县有机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有机苹果。
XX年在南寨、城关、张家塬镇建设有机苹果示范园3500亩,引导种植大户100户新建示范园2000亩,带动全县发展有机苹果种植基地10000亩。
依托苹果田间大学,培育新型职业果农150人。
到XX 年,发展现代矮砧苹果20万亩,其中高标准建设有机苹果生产基地1万亩,使XX成为国家矮砧苹果栽培模式创新基地。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各镇)
3.建设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一村一品升级版,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村,以现代矮砧苹果为引领,以南寨镇三合村、朝阳村等24个苹果种植千亩村为核心,
开展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以张家塬镇王家庄、柳家塬等10个村为重点,培育蔬菜专业村10个,提升绿色蔬菜生产能力。
以金土地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做好桃花米农业遗产保护。
加大支持力度,扩张产业基地规模,培育知名品牌,提升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各镇)
4.建设绿色奶畜养殖基地。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转变奶畜养殖方式为切入点,XX年在全县种植优质苜蓿饲草示范点1500亩,示范带动全县种植优质饲草2.5万亩,新建存栏300只奶山羊规模养殖场3个,改造提升标准化奶牛养殖场5个,发展存栏200只奶山羊家庭牧场20个,入区产奶牛年均单产达到7000公斤以上,标准化规模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牵头单位:县畜产局;配合单位:各镇)
5.建设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开发安全优质、绿色生态食品。
建设全自动高端果蔬汁饮料及果蔬冻干产品加工生产线,逐步配套工业旅游、仓储物流等周边产业。
2XX年完成总投资1.8亿元,建成“清谷田园”系列果蔬汁饮料生产线2条,果蔬冻干线1条,年内建成投产。
(牵头单位:县农业局;配合单位:城关镇,各有关单位)
(二)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构建绿色旅游新亮点
6.建设丝绸之路苹果公园。
加快推进苹果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完善“丝绸之路苹果公园”建设。
在南寨镇建成海升苹果主题公园、“苹果大道”,打造苹果旅游观光镇。
围绕千湖湿地公园,在城关镇建设千湖“丝路田园”。
提升苹果产业园景区化建设,海升园区突出丝绸之路苹果主题公园欧洲风情,华圣园区突出丝绸之路文化景观,大地丰泰园区围绕丝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