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名家名作介绍(一)
- 格式:ppt
- 大小:3.97 MB
- 文档页数:36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1.兰亭序(王羲之)★《兰亭序》是书圣王羲之最有名的作品。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文中,凡有相同的字,笔法姿态必不相同,如出现的20个“之”字,竟然无一雷同,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绝。
当中章法、结构、笔法都极其完美,被历代书法家尊为“书法第一”,成为读书人写字必习的范本。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2.中秋帖(王献之)★大清乾隆帝称道的“三稀”墨宝之一,笔势纵逸豪放,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为王献之独创.3.颜真卿书法★《多宝塔碑》为其独创“颜体”楷书的代表作,字体匀称丰腴,庄重劲美,气势雄厚。
4.郑板桥兰竹圣手书画怪杰。
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扬州八怪”之一。
为人恃才傲物。
他的书画以“清、劲、怪”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
他的书法很“另类”,筛检真草隶篆用笔,独创一体,自称“六分半书”;字形变化多端,章法诡谲有致,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表演秀”。
5.刘墉心口锦绣的“罗锅宰相”。
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
书法与王、梁、翁并称“清初四大家”;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
中年学颜、苏,晚年又潜心于北朝碑版,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
刘墉书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墨”。
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是需要很高眼力的。
清代习颜者众,大多得其形意,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人。
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6.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明代书画家,在民间颇富传奇色彩。
唐氏绘画初师周臣,尤精山水人物,与沈、文、仇合称“明四家”。
书法源于赵孟兆页,写得圆转遒丽丰润优雅,形成劲骨于内美形于外,缜密流便的独特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作品一、春秋战国时期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4.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5.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6.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7.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二、两汉、三国、晋朝时期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名家名作拟元人棠上白头图颜伯龙 1941年纸本设自 102cm x 33cm 私人藏《拟元人棠上白头图》集中反映出画家的花鸟画艺术成就。
颜伯龙在广泛吸取元代以来花鸟名家创作经验及艺术成就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创新形成工笔勾勒中伴有写意手法的绘画风格劲健清润神韵自然,趣味生动。
在他的画中既有元代钱选、陈琳的清润淡雅又有王渊、张中的简逸秀淡。
此图笔墨清爽浓淡适宜,赋色雅致。
三只白头翁位立枝头动静俯卧相互呼应笔墨丰富生动各种花树意笔点出洒脱自然。
构图满而不塞色彩艳而不俗,于豪放中含有温雅气势连贯极富生动自然之趣。
拟丰道生笔意黄宾虹纸本设色 78.5cmx44.5cm 中国美术馆藏黄宾虹说:·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
”又说:”美在于山川浑厚,草木华滋。
”山川之浑厚在于用笔之“黑”“密”,草木之华滋归源于用墨之·简”“淡”。
这两种不同的笔墨方法在画家胸中为一意耳——以“天真烂漫,意趣无穷”为宗旨。
这幅小品,两株朝着同一方向伸展的花木,看似结构得毫不经意,可你细细琢磨后,就能从平淡中品出高妙来:老辣苍拙的运笔,浓淡自在的用墨,挥写出散漫中的严谨。
枝干扶疏,双勾没骨,其自然之神韵,草木之秀美,在画家串意而为的笔墨运行中,流露出“无穷自在”的神趣。
南瓜金城 1923年纸本设色 97cmx45cm 私人藏金城的作品大都仿古,师古,在古人的意境中徘徊,但也有些作品,显得富有生气。
《南瓜》是一幅很有生意的作品。
图中取南瓜熟时一个片断,画家按明暗、生长规律以没骨法勾出一个个南瓜,随类赋色,遗貌取神。
为了不使南瓜掉下摔坏,用竹竿搭了一个架子,更使画面有一种悬空的感觉。
南瓜叶用浓淡墨依向背写意画出,更衬得南瓜红透似火,有一种瓜熟蒂落的感觉。
由此幅作品可见,金城已开始师法自然,重视写生。
]牡丹双鸽程璋 1917年纸本设色 162cmx 43cm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藏程璋(1869~1938),宇瑶笙,安徽省休宁人。
中国历代着名诗人一览表巍巍中华五千年出现了数不清的风流人物和诗词名家,每个朝代都有其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下面就跟随出国留学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都有哪些着名的诗人吧。
还可以点击相应链接查看其代表作品,希望对您鉴赏古文化有所帮助!一、先秦至隋1、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
中国最早的大诗人。
战国时楚国贵族,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后遭放逐,自沉汨罗江而死。
2、荆轲(—前227),战国时卫国人。
卫人称为庆卿,燕人称为荆卿、荆叔。
为燕太子丹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3、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
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
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后被刘邦击败。
4、刘邦(前256或前247—前195),即汉高祖。
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王朝建立者。
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
5、刘彻(前156—前87),即汉武帝。
公元前140—前87年在位。
【介绍及代表作】6、李延年(—约前90),中山(治今河北定州)人。
汉音乐家,善歌,又善创新声。
7、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官至丞相,封魏王。
8、刘桢(—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属山东)人。
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
9、徐干(171—218),字伟长,北海(治今山东潍坊西南)人。
东汉末哲学家、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10、曹丕(187—226),即魏文帝。
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公元220—226年在位。
11、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人。
三国时期着名诗人。
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诗品》称他为“建安之杰”。
12、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
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
曾为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中国的四大名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被誉为“四大名家”。
他们的作品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逐一介绍王羲之、顾恺之、谢安、王献之这四位中国古代文化的名家。
王羲之是东晋末年著名的书法家。
他以楷书著称,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独具一格,他的字体工整优美,笔触流畅自然。
王羲之的作品注重用笔的力度和节奏感,使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生命力。
他的名篆“兰亭集序”被誉为千古绝品,堪称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顾恺之是南朝宋时期的画家,被誉为“画圣”。
他的绘画作品主要以人物画为主,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力。
顾恺之的画作细腻入微,构图严谨,注重人物的神态和表情描绘。
他的作品以潇洒豪放、力量感和生动逼真的形象为特点,给人以深刻而持久的印象。
谢安是东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是一位卓越的才子,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谢安在政治上主张“以文治国”,他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智慧,为国家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谢安的文学作品以散文为主,他的散文清丽流畅,意境深远。
他的文笔凝练,不拖泥带水,极富文采,成为古代散文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献之是东晋晚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是王羲之的侄子,承袭了王家的书法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王献之的书法作品雄浑刚健,气势磅礴。
他的字体峥嵘有力,用笔疾速有力,给人一种刚毅果决的感觉。
王献之以他的独特风格开创了书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四大名家的作品和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他们的成就不仅赢得了后世的赞誉,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羲之、顾恺之、谢安和王献之的艺术创作和思想观点,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借鉴的资源。
他们的作品和思想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秦朝的文学作品与文学名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虽然它的历史时间不长,但却留下了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学作品和众多杰出的文学名家。
本文将对秦朝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名家进行介绍。
一、文学作品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记录真实民间诗歌的文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爱情、社会风俗、农田劳动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古代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2.《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作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抒发个人情感的长篇抒情诗。
全篇表达了屈原内心的忧愁与苦闷,揭示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命运的反抗,被誉为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巅峰之作。
3.《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编撰的一部政治家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思想性书籍。
该书内容广泛,包括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对秦国的统一战争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文学名家1.屈原(约公元前340年-278年):屈原是秦朝时期的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代表作品有《离骚》。
他倡导爱国精神和儒家的仁义道德思想,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
2.吕不韦(约公元前284年-235年):吕不韦是秦始皇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人物,他编纂了《吕氏春秋》这部百科全书,为秦朝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3.李斯(公元前280年-208年):李斯是秦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化名家,曾担任秦国丞相。
他在政治上实施了一系列秦化措施,对秦朝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主导了《焚书坑儒》等措施。
此外,李斯还是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文风独特,以简练、直接、有力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总结: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秦朝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名家也有着重要地位。
《诗经》、《离骚》、《吕氏春秋》等文学作品,以及屈原、吕不韦、李斯等文学名家,都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十大哲学家和哲学著作介绍1《周易》《周易》又名《易》、《易经》,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包括经和传两部分,里边共六十四卦,每卦含六爻。
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
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
《易经》中传的部分称为《易传》,司马迁称为《易大传》,以区别汉代其他各家的易传。
《易大传》是最早解释《易经》的著作。
《易传》包括《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七部分共十篇,称为《十翼》。
翼即羽翼、辅助的意思,表示《十翼》目的是解释《易经》。
《彖传》是根据卦象爻象来判断每一卦的含义。
《象传》则解释卦象和卦辞爻辞,分《大象》和《小象》。
解释卦象和卦义的称为《大象》,解释爻象和爻义的称为《小象》,因为以卦象、爻象为依据,所以叫《象传》。
《系辞传》是《易经》的通论,以阐述《易》理及其作用为主,系在经之后,所以叫系辞。
《文言传》是解说乾坤二卦的卦辞和爻辞的,《说卦传》的前一部分很简要地说明《易》的卦爻为观变穷理,贯通天、地、人三才之道。
后一部分解说八卦所象的事物。
《序卦传》说明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和意义。
《杂卦传》将性质相对或其义相近的卦组合起来说明其卦义,因为没有按《易经》六十四卦的顺序排列,次序杂乱,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由《易经》到《十翼》,源远流长。
原来传说是伏羲创造了八卦,周文王发展到六十四卦,孔子著《十翼》。
现在,一般认为八卦开始于上古,卦辞爻辞形成于西周初期。
《易传》则不是一人一时的作品,内容以儒家思想为主,也包含了道家、阴阳家的思想。
《易》的名字有三种含义:变易、不易、简易。
变易说明运动变化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不易是说事物相对的稳定性,简易是以一持万,执简驭繁之道。
《易》用阴阳学说推测人事,所以《易》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易》除了哲学,还包括了天文、地理、乐律、兵法、炉火炼丹和医卜星相等内容,甚至现代的科学都有说起源于《易》的,如计算机采用的二进位制。
中国古代建筑美术名家及作品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美术那可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宝库,里面的名家和作品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数也数不清。
咱先说那鲁班吧。
鲁班是谁呀?那可是建筑界的大神级人物。
他就像一个无所不能的魔法工匠,经他手的建筑,那可都是巧夺天工。
他制作的木工工具,大大提高了建筑建造的效率。
他建造的宫殿呀,就好比是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每一根柱子都像是挺拔的巨人,稳稳地支撑着整个建筑的重量;每一片屋顶的瓦就像鱼鳞一样,排列得整整齐齐,严丝合缝。
他的建筑不仅牢固,而且美观,那种美是一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大气和精致。
你要是能穿越回古代,站在鲁班建造的建筑面前,估计会像个孩子看到了最心爱的玩具一样,眼睛都舍不得挪开。
再说说李春,这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的赵州桥那可是大名鼎鼎。
赵州桥就像一个横跨在河上的巨人,默默地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它那独特的拱形设计,就像一道弯弯的彩虹落在了河面上。
你看那桥的栏杆,上面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仿佛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每一个雕刻的细节都栩栩如生,这哪是一座桥啊,这简直就是一座露天的美术馆。
那些雕刻的龙呀,就好像随时都会从栏杆上飞出来,在河面上嬉戏玩耍。
李春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就像一个用石头写诗的诗人,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都刻进了这座桥里。
还有李诫,他写的《营造法式》就像一本建筑界的武功秘籍。
这本书详细地记录了建筑的各种规范和技巧。
对于古代的建筑工匠来说,这就像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它里面记载的建筑比例、材料使用、装饰手法等等,就像是一个完整的建筑世界的说明书。
李诫就像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导师,他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关于建筑美术的知识都毫无保留地分享了出来。
如果没有他这本书,很多古代建筑的秘密可能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了。
这些古代建筑美术名家和他们的作品,就像一部部活着的历史书。
它们见证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
我们现代人看到这些建筑,就像是和古人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你看那故宫,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德。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名家名作都涉及到了孝的主题,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举例分析几篇经典的名家名作,探讨孝的内涵和价值。
一、《百善孝为先》《百善孝为先》是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孟子的名篇之一,这篇文章以孝为主题,阐述了孝的重要性和价值。
孟子在文章中说:“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君之宜也,父之亲也,子之事也。
”孟子认为孝是天地之经,是君王的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父母子女之间的亲情,是子女应该尽的义务。
孝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更是一种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二、《孝经》《孝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书籍之一,它是一部关于孝道的著作。
《孝经》共分为二十四篇,全书共计约六千字。
《孝经》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孝的观念和方法,如“孝有三:言不顺则改之,德不修则改之,不得其死则改之”、“孝有三:父母之孝,君之孝,师之孝”等等。
这些观念和方法对于后人的孝道修养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三、《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名人孟子的故事,讲述了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三次迁居的故事。
孟母为了让孟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迁居三次,这种孝心和母爱感动了后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不仅是子女对父母的孝心,也是父母对子女的孝心,是一种互相关爱和尊重的情感。
四、《牡丹亭》《牡丹亭》是元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品,这部戏曲以孝为主题,讲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之间的爱情故事。
梁山伯为了孝顺父母,不顾自己的生命,坚持不懈地追求祝英台。
这种孝心和爱情感动了后人,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五、《孝子传》《孝子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一些孝子的事迹。
这些孝子不仅孝顺自己的父母,还孝顺自己的祖父母、岳父母等等。
他们的孝心和行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孝道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中国古代名家名篇(1)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3)第一部词典:《尔雅》(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5)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14)第一部国别史:《国语》(15)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战国策》(16)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17)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18)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19)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20)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21)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22)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23)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24)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25)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著名编年体通史,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26)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狂人日记》(27)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28)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29)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30)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3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32)唐宋八大家: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33)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34)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35)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36)楷书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代的赵孟頫(37)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38)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老残游记》(刘鹗)、《孽海花》(曾朴)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
古代文学知识汇总(一)名家作品及称呼1.三曹 : 曹操、曹丕、曹植。
2.初唐四主 :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李杜 : 李杜 : 李白和杜甫的合称。
小李杜 : 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4.韩柳 : 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议者。
5.书法四大家 : 唐朝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朝的赵孟頫。
6.唐宋八大家 : 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苏辛 : 苏轼、辛弃疾。
8.苏黄 : 苏轼、黄庭坚9.三苏: 苏洵(老苏)、苏轼 (大苏)、苏辙 (小苏 )。
10.南宋四大家 : 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1.元曲四大家 :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简称关、白、马、郑。
12. 诸子百家 : 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着作, 当前流传中最为宽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12 家。
主要派别及代表 : 儒家——孔子、孟子 ; 法家一一韩非子道家一一庄子、列子 ; 墨家一墨子 ; 兵家一孙武。
( 2017 资阳)1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14.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客啬鬼: 葛朗台 (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人物 ) 、夏洛克 (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 、泼留希金( 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 、阿巴贡 ( 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小气鬼》( 又译《悭吝人》) 中的主人公 ) 。
15.“四书”“五经” :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三吏”“三别” : 指唐朝诗人杜甫的诗作。
“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 , “三别”指《新婚别》《垂别》<无家别》。
17. 永州八记 : 指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在永州时写的八篇游记散文, 挨次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古代名家名作1.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4.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周礼》。
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6.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7.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
8.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9.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10.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13.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14.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5.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16.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史”,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7.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8.“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9.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0.《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及创作经历介绍一、先秦文学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其言行主要记录在《论语》等作品中。
2.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道德经》中,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3.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爱国诗人,楚辞代表人物。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等。
二、汉代文学1.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86年):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迁的主要作品是《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等。
三、唐代文学1.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李白的诗歌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将进酒》、《庐山谣》等。
2.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诗人。
杜甫的诗歌具有现实主义风格,被誉为“诗圣”,代表作有《春望》、《三吏》等。
3.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
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著称,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等。
四、宋代文学1.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苏轼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2.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
辛弃疾的词作具有豪放派风格,代表作有《青玉案·元夕》、《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
五、元代文学1.关汉卿(1219年-1301年):字汉卿,号己斋,元代著名戏曲家。
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有杂剧《窦娥冤》、《单刀会》等。
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及作品一、春秋战国时期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
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
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
《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
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4.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
《公输》即选自《墨子》。
5.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
代表作《逍遥游》。
6.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著有《韩非子》一书。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7.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
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二、两汉、三国、晋朝时期1.《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中国名家名篇具体介绍一览中国名家名篇具体介绍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
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
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
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
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
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
中国10大国画名家顶尖之作,堪称一绝!中国画艺术千百年来早已深深渗透在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形成了博大精深,割舍不断,代代传承的中国文化情结。
中国画的艺术魅力,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象征、一种符号、一种国粹。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几位国画大师,也都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画风和专长,彰显了大师们不同的水墨意趣和人文情怀,韵味无穷……1. 齐白石· 虾2. 黄胄· 驴3. 李可染· 牛李可染(1907.3.26—1989.12.5),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齐白石的弟子。
他提出“采一炼十”的主张,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李可染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4. 李苦禅· 鹰李苦禅先生之所以能够描绘出如此气势凌人的雄鹰,是与他所受到的教育很有关系的。
他笔下的鹰非常具有意境,给人一种微妙的感受。
他画中的鹰具有鲜明的特征,具有所谓的似与不似之间的那种特点。
5. 吴作人· 金鱼吴作人的金鱼受齐璜理念的影响,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画者的心态非常放松,自由的心灵得到抒发,艺术的小品其实更受人们欢迎,也是因为其有普遍的共同的特质,也是大多数人共有的愿望。
家国的大同与世界的大同首先就在这些共同的向往中求得,自家人争吵时不记忘江湖有鲨。
6. 徐悲鸿· 马徐悲鸿是画马驰名的大家,他的骏马画,英俊豪放,独创一格,既有传统画马的功底,又吸收了西画的长处,为近现代画马的发展开辟新蹊径。
在他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英姿飒爽,神态各异。
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仿佛都要破纸而出。
都说画马难画骨,徐先生不仅画出了马骨,更画出了马的神。
7. 娄师白· 鸭8. 黄宾虹· 山水9. 张大千· 荷.........................................................................................10. 刘继卣·虎。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一.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年主要成就: 书法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代: 东晋称号: 书圣 1.人物简介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 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
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
“文革”期间,墨池遭毁。
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