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淀粉酶活力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2
α–淀粉酶活力测定----目视碘比色法一实验目的1. 了解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原理。
2.掌握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原理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 (A=kLC)为基础。
酶活力的大小、即酶量的多少用酶活力单位(U)(active unit)表示。
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学会酶学委员会提出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IU)来表示酶的活力,规定为:在最适条件(25℃)下,每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一个活力单位,即1IU = 1μmol /min。
这样酶的含量就可用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酶活力单位来表示(U/g或U/ml)。
淀粉(紫蓝色,30分子以上)红色糊精(红棕色,7-30分子)无色糊精(7分子以下)、麦芽糖不显色。
通过测定酶促反应分解一定量淀粉的时间,以标准糊精(红色糊精)和碘反应的颜色作为终点指示(所给定的淀粉都已转化为糊精的时间)。
碘比色法酶活力规定:在60℃条件下,1小时转化1g 淀粉变为糊精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三、实验操作1.取试管1支,加入1ml标准糊精和3ml 标准稀碘液。
2.取锥形瓶一个,加入2%淀粉20ml和Ph6.0的缓冲液5ml。
3.将锥形瓶置于60℃水浴中,保温5分钟。
4.在比色盘中加入比色碘液,每穴2滴。
5.在锥形瓶中加入淀粉酶溶液2 ml,摇匀,开始计时。
6.在反应的前4分钟,每隔1分钟从锥形瓶中取1滴液体,与比色稀碘液混合,而后,每隔30秒从锥形瓶中取1滴液体与稀碘液混合,直至呈色与终点色一致。
四、酶活性计算实验注意事项:(1)测定酶促反应在锥形瓶中进行,标准反应在试管中进行。
(2)比色盘第1号位加入标准糊精和2滴标准碘液。
(3)应时间大约在10-15分钟。
PART C 酶工程实验实验二十一固定化α-淀粉酶及活性测定一、实验目的和原理目的:学会交联法制备固定化酶的操作技术内容: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很多,利用双功能试剂或多功能试剂在酶分子间,酶分子与惰性蛋白间,或酶分子与载体间进行交联反应,以共价键制备固定化酶的方法称为交联法,本实验即采用这种方法。
交联剂为戊二醛,载体为甲壳素。
二、实验器材1.恒温水浴锅2.恒温振摇仪三、实验试剂1. 5%戊二醛2. 甲壳素3. 碘原液:称取碘1.1g。
碘化钾2.2g,置于小烧杯中,加10ml蒸馏水使之溶解,然后转入容量瓶中。
再加少量的蒸馏水洗涤烧杯数次,洗涤液均转入容量瓶中,最后定容至50ml。
摇均后放于棕色试管中备用。
4. 比色稀碘液:取碘原液2ml,加碘化钾20g,再用蒸馏水定容至5000ml。
5. 2%淀粉溶液:称取2g可溶淀粉,放入小烧杯中,加少量蒸馏水做成悬浮液。
然后在搅拌下注入沸腾的蒸馏水中,继续煮沸一分钟,冷却后加蒸馏水定容至100ml。
6. pH6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称取磷酸二氢钠(Na2HPO4.12H2O)45.23g,柠檬酸(C6H8O7.H2O)8.07g,先在烧杯中使之溶解,然后转入容量瓶中定容至1000ml。
7. 标准终点色溶液,A液:精确称取氯化钴(CoCl.6H2O)40.2493g和重洛酸钾(K2GrO7)0.4878g,用蒸馏水定容至500ml.B液::精确称取络黑T40m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同时取A液40ml、B液5ml、混合后置于冰箱中待用。
混合液在15天内使用有效。
四、实验操作(一)酶液的制备精确称取α-淀粉酶2g,先用少量40℃pH6的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液溶解,溶解过程中轻轻用玻璃棒捣研。
将上层液小心倾入100ml容量瓶,沉渣部分再加入少量上述缓冲液,如此反复捣研3—4次。
最后,将溶液与残渣全部移入容量瓶中,用缓冲液先定容摇匀后,通过四层纱布过滤,溶液供测定使用。
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α-淀粉酶活力的测定姓名___学号___ 一、实验目的:1. 掌握α-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 α-淀粉酶- 是一种内切酶- 只能水解α-1, 4糖苷键- 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 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附近的α-1,4糖苷键- 产物为糊精、低聚糖、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α-淀粉酶活力测定的方法1(反应底物: 可溶性淀粉2(反应环境: 60?,pH为6.0,常压。
3(产物: 还原性葡萄糖4(活力测定方法:1)测定还原糖产生速度2)测定淀粉遇碘显色力下降的速度3)测底物粘度下降的进度• 还原糖与黄色的 3,5- 二硝基水杨酸显色反应来测定.• 生成物颜色的深浅与还原糖的量成正比.• 以每克酶在一定时间内生成的还原糖(麦芽糖)量表示酶活大小.三、试剂与仪器:1、仪器(1)电子天平(2)容量瓶 100mL(3)试管(4)恒温水浴锅(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6)烧杯 250 mL2(试剂(1)1% 可溶性淀粉溶液:称取可溶性淀粉(以绝干计)1. 000g(精确至0.001g,用水调成浆状物(在搅动下缓缓倾入70mL沸水中。
然后,以30mL水分几次冲洗装淀粉的烧杯,洗液并入其中,加热至完全透明,冷却,定容至100mL。
此溶液需要当天配制。
(2)0.4mol/L 氢氧化钠: 称取 1.6g 氢氧化钠,溶于少量蒸馏水,定容至100 mL.1(3)磷酸缓冲液(pH6.0): 称取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45.23g、柠檬酸(C6H8O7?H2O)8.07g,用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配好后用pH计校正。
(4)3,5- 二硝基水杨酸:精确称取 1g 3,5- 二硝基水杨酸溶于 20mL 1mol/L 氢氧化钠中,加入 50mL 蒸馏水,再加入 30g 酒石酸钾钠,待溶解后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盖紧瓶塞,防止CO2进入.(5)麦芽糖标准液(1mg/ml):称取0.100g麦芽糖,溶于少量蒸馏水,定容至100mL .(6)α-淀粉酶:枯草芽孢杆菌生成,最适pH 5.5-7.5,最适温度 50~70? 四、测定步骤:1. 麦芽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取25ml刻度试管7支,编号.分别加入麦芽糖标准液(lmg/ml) 0, 0.2, 0.6, 1.0,1.4, 1.8,2.0 ml ,然后用吸管向各管加蒸馏水使溶液达 2.0ml ,再各加 3 , 5 -二硝基水杨酸试剂2.0m1 ,置沸水浴中加热5min .取出冷却,用蒸馏水稀释至25 m1 .混匀后用分光光度计在520 nm 波长下进行比色,记录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以麦芽糖含量(mg)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2. 待测酶液的制备:称取酶粉0.1g,精确至0.0002g,先用少量的磷酸缓冲液溶解,并用玻璃搅拌棒捣研,将上清液小心倾入容量瓶中,沉渣部分再加入少量缓冲液,如此捣研3-4次,最后全部移入容量瓶中,用缓冲液定容至100mL,摇匀。
实验五激活剂、抑制剂、温度及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一、目的要求通过实验加深对酶性质的认识,了解测定α-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通常称为生物催化剂。
酶催化的反应称为酶促反应。
生物催化剂催化生化反应时具有:催化效率好、有高度的专一性、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力与辅基,辅酶,金属离子有关等特点。
能提高酶活力的物质,称为激活剂。
激活剂对酶的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其种类多为无机离子和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使酶的活力中心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酶的催化作用受抑制或丧失的物质称为酶抑制剂。
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铜离子为其抑制剂。
应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
如氯化钠达到约30%浓度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酶促反应中,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和PH值称为某种酶作用时的最适温度和PH 值。
温度对酶反应的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随着温度的增加,反应速度也增加,直至最大反应速度为止;另一方面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而使酶逐步变性从而使反应速度降低。
同样,反应中某一PH范围内酶活力可达最高,在最适PH的两侧活性骤然下降,其变化趋势呈钟形曲线变化。
食品级α-淀粉酶是一种由微生物发酵生产而制备的微生物酶制剂,主要由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M曲霉等微生物产生。
但不同菌株产生的酶在耐热性、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PH、对淀粉的水解程度,以及产物的性质等均有差异。
α-淀粉酶属水解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可随机作用于直链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迅速地将直链淀粉分子切割为短链的糊精或寡糖,使淀粉的粘度迅速下降,淀粉与碘的反应逐渐消失,这种作用称为液化作用,生产上又称α-淀粉酶为液化淀粉酶。
α-淀粉酶不能水解淀粉支链的α-1,6糖苷键,因此最终水解产物是麦芽糖、葡萄糖和α-1,6键的寡糖。
本实验通过淀粉遇碘显蓝色,糊精按其分子量的大小遇碘显紫蓝、紫红、红棕色,较小的糊精(少于6个葡萄糖单位)遇碘不显色的呈色反应,来追踪α-淀粉酶作用于淀粉基质的水解过程,从而了解酶的性质以及动力学参数。
α–淀粉酶活力测定
----目视碘比色法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原理。
2.掌握α–淀粉酶酶活力测定的方法步骤。
二、实验原理
比色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的方法,是以生成有色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比较或测量有色物质溶液颜色深度来确定待测组分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比色法有两种:目视比色法和光电比色法,两种方法都是以朗伯比尔定律 (A=kLC)为基础。
酶活力的大小、即酶量的多少用酶活力单位(U)(active unit)表示。
1961年国际生物化学学会酶学委员会提出采用统一的“国际单位”(IU)来表示酶的活力,规定为:在最适条件(25℃)下,每分钟内催化1微摩尔(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定为一个活力单位,即1IU = 1μmol /min。
这样酶的含量就可用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酶活力单位来表示(U/g或U/ml)。
淀粉(紫蓝色,30分子以上)红色糊精(红棕色,7-30分子)无色糊精(7分子以下)、麦芽糖不显色。
通过测定酶促反应分解一定量淀粉的时间,以标准糊精(红色糊精)和碘反应的颜色作为终点指示(所给定的淀粉都已转化为糊精的时间)。
碘比色法酶活力规定:在60℃条件下,1小时转化1g 淀粉变为糊精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
三、实验操作
1.取试管1支,加入1ml标准糊精和3ml 标准稀碘液。
2.取锥形瓶一个,加入2%淀粉20ml和Ph6.0的缓冲液5ml。
3.将锥形瓶置于60℃水浴中,保温5分钟。
4.在比色盘中加入比色碘液,每穴2滴。
5.在锥形瓶中加入淀粉酶溶液2 ml,摇匀,开始计时。
6.在反应的前4分钟,每隔1分钟从锥形瓶中取1滴液体,与比色稀碘液混合,而后,每隔30秒从锥形瓶中取1滴液体与稀碘液混合,直至呈色与终点色一致。
四、酶活性计算
实验注意事项:
(1)测定酶促反应在锥形瓶中进行,标准反应在试管中进行。
(2)比色盘第1号位加入标准糊精和2滴标准碘液。
(3)应时间大约在10-15分钟。
(4)稀释倍数12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