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结构游戏计划教学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87.50 KB
- 文档页数:23
中班户外建构自主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中班幼儿主动参与户外活动的意愿和能力;2.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他们在游戏中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建构自主游戏,促进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
二、教学内容1. 游戏介绍通过中班户外建构自主游戏,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在户外环境中发挥想象力,自主创造游戏规则,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2. 游戏设施•沙坑•大型积木•球类器材•环形跑道•小轮车三、教学步骤1. 游戏规则引导1.向幼儿们解释游戏规则的重要性。
提醒幼儿们在游戏中遵守规则,互相尊重。
2.引导幼儿们一起讨论规则的制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3.教师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引导,确保规则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和游戏需求。
2. 游戏环节1.沙坑建构游戏: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沙坑中的工具和材料,建构出自己心目中的游戏场景或场所,然后在其中进行游戏。
教师要给予幼儿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
•可以设置一些任务,如建造城堡、挖水渠等,增加游戏乐趣。
2.大型积木建构游戏:让幼儿使用大型积木搭建各种形状和结构,可以是楼房、桥梁等。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径行球类游戏:设置环形跑道,让幼儿使用球类器材进行游戏。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投掷方式,增加游戏的挑战性。
同时,可以鼓励幼儿之间进行竞争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4.小轮车游戏:设置小轮车道,让幼儿使用小轮车进行比赛。
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驾驶技巧,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3. 游戏总结1.让幼儿们分享他们的建构游戏经历,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夸奖。
2.教师可对幼儿们在游戏中展现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进行评价和总结。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创造力、想象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记录幼儿的游戏过程和反馈,用于教师评估和进一步提升教学。
五、教学延伸1.在室内环境中,引导幼儿进行建构游戏,搭建积木、拼图等,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火车》幼儿园中班结构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火车的基础知识,了解火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建构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火车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火车的基本知识2. 火车的组成部分:车头、车身、车轮等3. 火车的功能:运输、旅行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火车的基本知识,了解火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火车的建构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火车模型、火车图片、火车视频等。
2. 材料:积木、火车轨道、火车小配件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火车模型、图片和视频,引发幼儿对火车的兴趣,让他们自由发表对火车的看法。
2. 讲解:介绍火车的基本知识,讲解火车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示范:教师演示如何搭建火车,展示火车的建构技巧。
4. 实践:幼儿分组进行火车建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建构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拓展:邀请幼儿家长参与,共同进行火车主题的游戏活动。
六、教学评价1. 认知评价:通过提问方式检验幼儿对火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技能评价:观察幼儿在建构火车时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
3. 情感评价:关注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兴趣和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火车主题的喜爱。
七、教学拓展活动1. 火车主题绘画活动:让幼儿用水彩笔或蜡笔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火车。
2. 火车主题故事会:邀请幼儿讲述关于火车的童话故事或亲身经历。
3. 火车主题科学实验: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幼儿了解火车运行的原理。
八、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所有建构材料安全无毒,无尖锐边缘,避免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受伤。
2. 在建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监督幼儿,防止他们将小配件放入口中。
3. 使用电器设备(如投影仪、视频播放设备等)时,确保正确操作,避免触电风险。
中班结构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认识和了解各种结构游戏的材料和玩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的空间观念、形状认知和审美能力。
二、活动准备1. 各种结构游戏材料,如积木、拼图、磁力棒等。
2. 活动场地布置,确保安全无障碍。
3. 教学课件或图片,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1.1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1.2 引导幼儿感受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2. 导入主题(5分钟)2.1 教师向幼儿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
2.2 展示各种结构游戏材料,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3. 游戏环节(10分钟)3.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结构游戏,如积木搭建、拼图挑战等。
3.2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游戏任务。
4.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体验和收获。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结构游戏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能力。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结构游戏区域,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评估其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收集幼儿的作品,评估其空间观念、形状认知和审美能力。
3. 调查幼儿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了解其在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
六、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活动目标,选择合适的游戏材料,并布置活动场地,确保安全无障碍。
2. 活动导入: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或课件展示,引导幼儿了解活动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幼儿的兴趣。
3. 游戏环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结构游戏,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游戏任务。
5. 活动延伸: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结构游戏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能力。
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结构游戏区域,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自主创作。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下学期结构游戏计划一、目标:1. 提高幼儿对身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计划:1. 主题活动:认识身体结构目标:介绍不同器官的功能,让幼儿理解身体结构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 观察图画和幻灯片,认识不同器官的形状和位置;- 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不同器官的功能;- 分组活动:每组的成员扮演不同的器官,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器官的功能;- 制作器官模型:幼儿使用纸板、颜料和其他材料自己制作器官模型,并解释其功能。
2. 主题活动:搭建建筑物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加强幼儿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 观察和讨论不同类型的建筑物的结构和特点;- 分组活动:每组的成员合作设计并搭建一个小型建筑物,鼓励幼儿在建筑物中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巧;- 搭建比赛:比较不同小组的建筑物,评选最具创意和稳定性的建筑。
3. 主题活动:玩转拼图目标:提高幼儿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他们的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活动内容:- 给每个幼儿分发一张拼图,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拼图;- 分组活动:每组的成员合作完成一幅大拼图,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制作自己的拼图:幼儿使用纸板、颜料或其他材料制作自己的拼图,并与其他幼儿互换拼图进行游戏。
4. 主题活动:交通工具探索目标:介绍不同交通工具的结构和功能,让幼儿理解交通工具的重要性。
活动内容:- 观察图画和幻灯片,认识不同交通工具的形状和特点;- 分组活动:每组的成员选择一个交通工具,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示交通工具的结构和功能;- 设计自己的交通工具:幼儿使用纸板、颜料和其他材料设计和制作自己的交通工具,并解释其结构和功能。
5. 主题活动:动物游乐园目标:认识不同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特点,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内容:- 观察图片和幻灯片,介绍不同动物的身体结构和特点;- 分组活动:每组的成员选择一个动物,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的方式展示动物的特点;- 制作动物模型:幼儿使用纸板、颜料和其他材料制作动物模型,并解释动物的特点和习性。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结构游戏的教学,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手眼协调能力和团
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使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让幼儿自由组合,尝试搭建出自己想
象中的建筑物或场景。
教学步骤:
1. 导入环节:老师向幼儿展示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积木
可以用来做什么,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操作环节:让幼儿自由发挥,使用积木进行搭建。
老师可以给予一些提示和
指导,帮助幼儿开始他们的构建过程。
3. 分享环节:让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他们的构思和搭建过程。
鼓励幼儿
互相欣赏和交流。
4. 总结环节: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讨论他们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和解决方法,以及他们从中学到了什么。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将自己的构思转化为实际的搭建作品,培养他们的耐心和
毅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示范引导法
教学手段: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教学图片、教学视频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案的设计,幼儿可以在自由发挥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空间
想象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和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让他们在游戏中获得乐趣的同时,也能
够得到有效的教育。
幼儿园中班结构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结构的基本概念。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相关教具和材料:积木、玩具建筑模型、绳子、彩色纸、胶水等。
2.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游戏规则和任务卡。
三、教学内容1. 游戏1:搭建积木房子•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游戏规则:–分组进行,每组有一份相同的积木。
–根据任务卡上的要求,团队合作搭建房子。
–在规定时间内搭建完成房子。
–评选最美、最高、最稳定的房子。
•注意事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避免积木掉落伤到自己和他人。
2. 游戏2:绳结挑战•游戏目标: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规则:–分组进行,每组有一根绳子。
–根据任务卡上的要求,团队合作完成画出的绳结形状。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绳结。
–评选完成度和时间最短的组别。
•注意事项:提醒幼儿注意绳子的用力程度,避免用力过大导致伤到手指。
3. 游戏3:彩色纸城堡•游戏目标:培养幼儿对结构的理解和创造能力。
•游戏规则:–分组进行,每组有一份彩色纸和胶水。
–根据任务卡上的要求,团队合作搭建一个城堡。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城堡搭建。
–评选最美观、最稳定的城堡。
•注意事项:提醒幼儿在使用胶水时要小心,避免弄脏衣物和皮肤。
四、教学过程1.教师向幼儿简要介绍结构的概念,并解释结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游戏1:搭建积木房子–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发放相同的积木和任务卡。
–解释游戏规则和要求,提醒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
–让幼儿团队合作,按照任务卡上的要求搭建房子。
–评选最美观、最高、最稳定的房子,并鼓励幼儿分享搭建的经验。
3.游戏2:绳结挑战–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发放一根绳子和任务卡。
–解释游戏规则和要求,提醒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注意绳子的用力程度。
–让幼儿团队合作,按照任务卡上的要求完成绳结。
–评选完成度高且时间最短的组别,并鼓励幼儿分享完成绳结的方法。
结构游戏幼儿园中班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掌握简单的空间概念,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2.加深对各种结构形式的理解,如塔、桥、弓形、拱形等。
3.锻炼小组合作能力,培养自我思考和团队合作技能。
4.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如稳定地搭建各种结构。
教学准备•学生个人学习桌和椅子。
•一些木制和塑料制的积木和物件。
•教师准备讲解PPT和手绘演示用PPT一份。
•课堂大黑板和粉笔。
具体实施教学过程1.学前预备:制作结构类玩具与积木,课前将一定数量的积木和物件摆放在教室中心。
2.教师导入主题:请孩子们讲述一下自己儿时的玩具,让孩子们回忆起自己曾经搭建过的玩具建筑,并引入本次课程主题。
3.第一环节:头脑风暴,教师利用讲解PPT和手绘演示,讲解不同的建筑结构定义、功能和材料,如:塔、桥、弓、拱、穹、十字拱、肋拱等各种经典的建筑形式,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使用场景。
4.第二环节:问答交流,教师利用黑板和粉笔,层层深入,启发小朋友灵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让孩子们快速开展积木搭建工作,并对过程进行观察和记录。
5.第三环节:成果展示,让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最精彩的构筑建筑,同时,教师也带着全班一起去观摩搭建最好的作品,共同感受激动人心的瞬间。
教学提示1.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究、发现建筑的不同结构。
2.为学生提供自由、开放和合作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游戏和探索。
3.强化学生的问题解决技能和创新意识,尤其是在问题和难点出现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解决。
总结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建筑结构方面展开,通过积木搭建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空间概念、加强结构形式的理解认识,同时,也是锻炼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有益途径。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将自己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
中班结构游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结构游戏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中班适合的结构游戏项目;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合作意识;4.激发幼儿对建筑和结构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材料:积木、索具、纸板、绳子等;2.资源:图片或视频展示关于不同结构的建筑和工程。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引导幼儿观察教室内的不同结构,如桌子、椅子、门等,并与幼儿一起讨论结构的作用和重要性。
2. 介绍结构游戏•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关于不同结构的建筑和工程,让幼儿了解结构游戏的概念和意义。
3. 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结构•给每个幼儿分发一些积木和纸板,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意制作简单的结构,如房屋、桥梁等。
4. 小组合作建造大型结构•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予一些较大的积木和绳子等材料。
引导他们在小组内协商合作,共同制作一个大型结构,如塔楼、城堡等。
老师可以指导幼儿在选择材料和构建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建议。
5. 分享和展示•当所有小组完成结构建设后,给予幼儿展示和分享的机会。
鼓励幼儿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结构,并分享他们的构建过程和创意。
6. 总结和评价•与幼儿一起回顾整个结构游戏的过程,让幼儿展示他们所学到的关于结构的知识和技能。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在合作建设中的经验和感受。
四、教学延伸1.室外探索:带领幼儿到室外进行结构游戏,让他们观察和借鉴自然界中的不同结构,如树木、岩石等。
2.图书阅读:提供与结构和建筑相关的图书,引导幼儿进行阅读和讨论。
3.计划建筑项目:引导幼儿在游戏时间内计划并制定一个大型结构建设项目,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规划能力。
五、教学评估•教师观察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幼儿之间的合作沟通和分享表现;•幼儿对结构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结构游戏是一种很好地培养幼儿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合作意识的教育活动。
通过引导幼儿制作简单的结构和合作建造大型结构,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结构游戏还可以激发幼儿对建筑和结构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
简单的结构游戏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简单的结构游戏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结构,如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2. 能够用简单的结构搭建物体,如房屋、桥梁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的例子。
2. 大量的积木、磁性构建块或其他适合中班学生使用的搭建材料。
3. 工作纸和彩色铅笔。
4. 适当的奖励或鼓励措施,如小奖品或表扬。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展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辨认其中的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2. 引导学生讨论这些结构的特点和区别。
主体活动:3. 向学生介绍一些简单的结构游戏,如搭建房屋、桥梁等。
4.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定数量的积木或其他搭建材料。
5.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使用这些材料搭建一个简单的结构,如房屋、桥梁等。
6. 鼓励学生在搭建过程中进行合作和交流,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7. 在学生完成搭建后,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讨论各组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巩固练习:8. 分发工作纸和彩色铅笔给学生,要求他们画出自己所搭建的结构,并在旁边写下结构的名称。
9.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估自己的搭建作品是否符合预期。
总结:10.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会了识别和描述简单的结构。
11. 表扬学生的努力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所学的知识。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尝试搭建更复杂的结构,如城堡、摩天大楼等。
13. 组织学生参加结构搭建比赛,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竞争意识。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简单的结构游戏教案,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巩固对简单结构的认识。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示范作品,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结构游戏户外活动中班教案教案标题:结构游戏户外活动中班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不同结构的概念。
2. 提供机会让幼儿参与户外活动,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材料:1. 集合区:用于介绍活动目标和规则。
2. 结构游戏材料:如积木、绳子、塑料管等。
3. 安全设备:如护具、垫子等。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5分钟):1. 介绍活动目标:今天我们将参加一个有趣的户外活动,通过结构游戏来学习不同的结构概念。
2.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结构吗?可以给我举几个例子吗?活动实施(30分钟):3. 设置活动区域:在户外选择一个宽敞的区域,确保安全。
4. 展示材料:向幼儿展示不同的结构游戏材料,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用途。
5. 分组活动: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些结构游戏材料。
6. 指导建造:向幼儿解释建造的任务,例如建造一个高塔、一个桥梁或一个小屋。
鼓励幼儿团队合作,共同讨论和决策。
7. 监督安全:确保幼儿正确使用材料,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
活动总结(10分钟):8. 展示成果: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建造的结构,并邀请其他幼儿观察和评论。
9. 回顾活动: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过程,让他们分享他们在建造结构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0. 总结概念:引导幼儿总结结构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不同结构的特点和用途。
11. 结束活动:感谢幼儿的参与,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不同的结构。
教案扩展:- 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建筑物和其他结构,让他们尝试描述和绘画这些结构。
- 可以通过继续进行结构游戏活动,让幼儿尝试建造更复杂的结构,如桥梁、城堡等。
- 可以与其他班级或学校组织结构游戏竞赛,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案评估:-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 观察幼儿对结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收集幼儿在活动结束时的自我评价和反馈。
中班结构游戏计划一、引言。
结构游戏是中班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结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在中班幼儿的教学工作中,结构游戏计划的设计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结构游戏的概念、目的和特点出发,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实际,提出中班结构游戏计划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结构游戏的概念。
结构游戏是指通过搭积木、拼图、组合玩具等方式,让幼儿动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结构游戏是一种具有一定目的性和规则性的游戏活动,它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以达到学习和发展的目的。
三、结构游戏的目的。
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通过结构游戏,幼儿可以锻炼手部肌肉,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灵巧的手指操作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在结构游戏中,幼儿需要观察和分析材料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点,同时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结构。
3.促进幼儿的社交能力。
结构游戏是一种合作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与同伴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结构游戏的特点。
1.自由性。
结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创造性的活动。
2.开放性。
结构游戏是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造出各种形状和结构。
3.多样性。
结构游戏的材料和形式多样,可以有积木、拼图、组合玩具等形式,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和兴趣。
五、中班结构游戏计划。
1.积木搭建活动。
利用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积木,让幼儿进行搭建活动,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操作能力。
2.拼图游戏活动。
选择适合中班幼儿的拼图玩具,让幼儿进行拼图游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组合玩具活动。
提供各种形状和颜色的组合玩具,让幼儿进行组合活动,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中班结构游戏计划的实施方法。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适合的结构游戏材料和形式。
中班结构游戏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结构游戏的兴趣,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增进幼儿对各种建筑物的认识和了解。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各种建筑物的图片或模型、积木、拼图等。
2. 场地:宽敞的室内活动场地。
三、活动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建筑物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游戏规则讲解:教师向幼儿讲解游戏的基本规则,如如何搭建建筑物、如何与同伴合作等。
3. 游戏进行:幼儿按照规则进行结构游戏,教师在旁观察和指导。
4. 游戏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自己在游戏中的收获和体验,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建筑物,并尝试简单的结构搭建活动。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一些结构游戏区域,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创作。
五、注意事项1. 确保游戏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在游戏中受伤。
2. 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幼儿相互帮助、相互尊重。
3.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4. 定期评估幼儿的游戏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活动内容1. 主题一:认识建筑物学习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住宅、商场、学校等。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了解建筑物的结构特点。
2. 主题二:搭建基础学习使用积木等材料搭建稳定的基础。
引导幼儿理解建筑物的承重原理。
3. 主题三:创意设计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设计自己的建筑物。
学习简单的几何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等,并应用到建筑中。
4. 主题四:团队合作进行小组合作搭建活动,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复杂建筑的搭建。
5. 主题五:环境保护引导幼儿思考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如何设计绿色建筑,提高环保意识。
七、教学方法1. 观察学习:通过展示图片、视频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和学习建筑物的特点。
结构游戏中班教案主题:结构游戏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结构游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帮助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3. 激发学生对建筑和结构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结构游戏材料:如积木、磁力片、拼图等。
2.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图片、视频等。
3. 教师准备:了解结构游戏的基本原理和玩法,提前设计好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建筑结构,引导学生讨论建筑物是如何建造的,引发学生对结构游戏的兴趣。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结构游戏的基本概念,如平衡、稳定性、支撑等,让学生了解结构游戏不仅是一种玩耍,更是一种建筑学习。
3. 游戏体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结构游戏,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游戏方式,引导他们尝试搭建不同的结构。
4. 创作分享: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他们在搭建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5.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活动,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个更大的结构作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他们思考结构游戏对于他们的意义和价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结构游戏中的表现,包括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分享内容,评价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与学生进行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结构游戏的理解和体会。
五、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进行结构游戏,可以给予一些家庭作业或挑战任务。
2. 组织学生参观一些著名的建筑物,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结构的魅力。
3.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结构设计和制作,培养他们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2. 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结构游戏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幼儿园结构游戏教案《十路口》中班建构活动一、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建构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建构技能;2.通过游戏体验,使幼儿了解不同的结构形式、材料、位置、属性等,并能简单进行描述;3.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学习结构游戏,并设计相应的建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精神。
三、教学步骤1. 游戏介绍老师向幼儿介绍游戏名称和规则,讲述不同的结构形式、材料、位置、属性等,并简单进行描绘。
2. 活动设计1.集体游戏(15分钟)老师带领幼儿进行集体游戏,游戏规则为幼儿在自由活动区域内,每个人都拥有五块积木,尝试以其他幼儿的积木为基础,完成“十路口”的建构。
每次建构完成后,小组互相进行点评。
2.小组建构(3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最好在3-5人之间。
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固定的建构材料,如积木、乐高等。
每个小组根据游戏规则,尝试以其他小组的积木为基础,完成“十路口”的建构。
3.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幼儿的建构技能,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2.激发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3.让幼儿了解不同的建构材料、结构形式、位置、属性等,并能简单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合作;2.如何促进幼儿的积极探究、探索和创新能力;3.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有效的游戏体验。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指标1.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2.幼儿的合作精神;3.幼儿的结构游戏认知。
2. 评价方式1.参与观察评价;2.个人表现评价;3.小组表现评价;4.游戏结果评价。
六、教学资源1.建构材料(如积木);2.教学课件;3.游戏规则及指导书。
七、教学延伸通过结构游戏形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更进一步地探究结构,如自然界中的建筑、材料和物品等。
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建构材料(如积木和乐高)来让幼儿自由探索,寻求新的建构方法和结构。
建构游戏幼儿自制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幼儿了解建构游戏的概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建构游戏;3.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让他们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帮助幼儿了解建构游戏的概念和特点;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4.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5.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什么是建构游戏?建构游戏是指通过搭积木、拼图、组装模型等方式,让幼儿动手进行创造和建构的一种游戏。
建构游戏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幼儿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 建构游戏的特点。
建构游戏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建构游戏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兴趣进行游戏,没有固定的规则和限制;其次,建构游戏是一种多样化的游戏,可以通过不同的材料和方式进行建构,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最后,建构游戏是一种合作的游戏,幼儿可以与他人一起进行建构游戏,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3. 如何进行建构游戏?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建构游戏,首先,可以准备一些积木、拼图、橡皮泥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建构游戏;其次,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建构游戏,让他们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建构作品;最后,可以引导幼儿进行主题建构游戏,提供一个主题,让幼儿根据主题进行建构游戏。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
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或实物引入建构游戏的概念,让幼儿了解建构游戏的特点和方式。
2. 活动展开。
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积木、拼图、橡皮泥等材料,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建构游戏。
同时,老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建构游戏,让他们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建构作品。
结构游戏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结构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结构的基本构成和特点;3.能够通过结构游戏的方式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和认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结构的概念和分类;2.结构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结构游戏的方式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和认识;2.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2.游戏法;3.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入结构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讲授(10分钟)教师讲解结构的基本构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结构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3. 游戏(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结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游戏规则如下:1.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3-5人;2.每组给出一些材料,如纸板、木条、胶水等;3.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利用给出的材料,构建一个稳定的结构;4.结构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如高度、稳定性等;5.最后,教师评选出最稳定的结构。
4. 合作学习(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构建经验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结构的概念和分类;2.学生能够掌握结构的基本构成和特点;3.学生能够通过结构游戏的方式加深对结构的理解和认识;4.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游戏法和合作学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结构的相关知识。
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构建经验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整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幼儿园中班结构游戏计划篇一:中班上学期结构游戏计划中班结构游戏阶段计划学期目标1.在模拟构造和自由构造中继续学习结构物体的基本特征与某些细微部分的建构方法,学会看简单的结构平面图.2.学会按简单的命题和围绕主题进行有目的的构造.3.在小组、集体构造活动中,学习互相合作的初步技能。
4.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和耐心、细心的好品质。
5.培养幼儿互借互让、爱惜游戏材料等良好行为习惯。
6.引导幼儿欣赏和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与同伴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班级情况分析:幼儿刚开始建构时,还不会预先想好塑造的形象。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的建构活动逐渐有了主题,但还不稳定,更多的是自由和模拟构造、建构的技能也比较差,往往喜欢独自或平行的游戏。
第一阶段:一、游戏目的1、会按简单的命题进行构造,初步会看简单的平面图结构。
2、参加2、3人的集体构造,学会互相合作的初步技能。
3、认识城堡积塑的基础特征,会正确操作新材料。
二、游戏准备1、物质准备:桌面玩具。
2、知识准备:认识新材料的结构特征,学会桌面玩具的基本操作方法。
三、游戏指导第一次内容《房子》主要材料:桌面玩具1、引导有二人观察平面图,教师讲解示范如何看图构造。
2、师启发幼儿观察门和窗的构造,重点示范屋顶和墙的连接,帮助能力茶的幼儿完成构造活动。
3、组织幼儿评价,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作品。
第二次内容《新村一角》指导:1、引导幼儿观察新村布局平面图,提出游戏主题。
2、幼儿两、三人自由组合进行构造活动。
3、教师重点观察建构平屋和楼房的技能。
4、组织幼儿参观新村一角,并评价幼儿的合作情况。
第三次内容《楼房》指导:1、出示平面图观察各种各样的楼房,提出建构主题。
2、启发幼儿说说自己想建什么样的楼房。
3、提出建构要求,可以选择一个样式来建构。
4、幼儿游戏,教师提醒幼儿插紧后在垒高,鼓励能力较强的幼儿变化局部。
5、组织幼儿观察不同的造型的作品。
第四次内容《新村一角》指导:重点知道幼儿在建构房屋基础上进行美化,在楼房周围种上花草,树,铺路。
中班结构游戏计划秋季中班结构游戏计划学期目标:1、对建构材料感兴趣,感知材料的特征,熟悉材料的操作方法,初步学会利用辅助材料.2、通过教师的示范,鼓励与放逐,在观察、模仿的基础上,学习用铺平、延长、围合、搭高、拼插等技能搭建简单的物体造型.3、教育幼儿爱护建构活动的成果,学会共同使用玩具,学会有序地收拾玩具.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模仿力和想象力.情况分析:本班幼儿基本上都是一些农村孩子,有部分幼儿没上过小班,有些不足中班年龄,虽然有部分幼儿已经学过了一年的拼插技能,但各个方面都属于基础阶段,需要老师的帮助与指导。
农村幼儿比较好动,虽然大部分幼儿对动手操作活动较感兴趣,但都属于无目标性操作,对有目的的活动缺乏自信心和耐心。
因此,应从感知各种操作材料和学习各种拼接技能开始入手。
第一阶段:游戏目的:1、继续培养幼儿对建构活动的兴趣,学习正确使用新的操作材料。
2、学会共同使用玩具,玩完后会有顺序地收拾玩具。
游戏准备:1、物质准备:中小型花片、蘑菇积塑、圆柱积塑。
2、知识技能准备:(1)初步了解小鸡、小鸭的外形特征,房子的结构。
(2)认识新材料的结构特征及操作方法。
预定主题:《花》、《小鸡》、《小鸭》指导过程:第一次:内容:模拟构造《花》(一)活动指导:1、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会拼什么形状的花?2、师引导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花。
3、提出拼插要求:(1)拼时要插紧,一个孔对着一个孔插。
(2)拼时要选多种颜色进行拼插。
4、幼儿拼插,师重点鼓励幼儿按意愿拼自己喜欢的花。
5、师评价幼儿自由选择颜色拼插花。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今天是本学期的第一节结构活动,幼儿对拼插活动非常的高兴,一看到老师出示的材料就一直问老师:“我们今天要拼插什么?”在拼插活动中,幼儿能按愿意拼自己喜欢的花,拼插完了能向同伴介绍这是自己拼的。
虽然幼儿拼插时没有选择颜色进行拼插,但幼儿在活动中非常的愉快。
第二次:内容:模拟构造《花》(二)活动指导:1、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认识哪些形状的花?2、师出示长方形的花,引导幼儿观察。
3、启发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自己看到的长方形花要怎样拼插呀。
4、师向幼儿介绍拼插长方形花的方法。
5、提出拼插要求:(1)拼时要先拼插出两根一样长的金箍棒。
(2)要爱护同伴作品。
(3)花的叶子不能太长。
6、幼儿拼插,师重点指导幼儿拼插时要把金箍棒围合起来。
7、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今天在拼插长方形的花时,我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坐的桌子是什么形状的,再引导幼儿观看老师示范拼插。
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认真参与拼插中,并能爱护拼插材料。
虽然幼儿拼插时,只有个别幼儿如:赖丽洋、蔡雨欣、赖宇欣等能拼插出长方形的形状,但大部分幼儿基本能够掌握了围合的方法。
第三次:内容:模拟构造《小鸭》(一)活动指导:1、师出示玩具小鸭,引起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小鸭的外形特征。
3、师示范讲解小鸭的拼插方法:重点演示小动物头和身体的连接方法。
4、提出要求:(1)拼时要把小鸭的身体插紧。
(2)拼玩要把玩具收拾归类放好。
5、幼儿拼插,师重点指导小鸭头和身体的连接。
6、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今天我教幼儿拼插小鸭时,每个幼儿一看到老师出示的小鸭就问我:老师今天要拼小鸭吗?我就引导幼儿观察小鸭的外形特征,每个幼儿都能认真观看老师示范。
在活动中,幼儿对拼插小鸭的身体和头掌握的比较好。
活动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能把材料归类放好。
第四次:内容:模拟构造《小鸭》(二)活动指导:1、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拼插小鸭的?2、组织幼儿讨论小鸭的嘴巴是怎样的?3、师重点讲解小鸭嘴巴的拼插方法。
4、提出拼插要求:(1)拼小鸭的嘴巴时,要把它们拼插成扁扁的。
(2)要先拼插好小鸭的身体后,再和小鸭的头连接起来。
5、幼儿拼插,师重点指导幼儿拼插小鸭的嘴巴。
6、师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是怎样拼插小鸭的。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幼儿在上次拼插活动中,小鸭的嘴巴都不懂的怎样拼,大部分幼儿把他们拼插成尖尖的嘴巴。
今天在拼插活动中,我重点指导幼儿拼插小鸭的嘴巴。
活动中,幼儿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掌握小鸭拼插的基本方法。
但幼儿的颜色都没有搭配好,需要今后加强引导。
第五次:9月26日内容:模拟构造《小鸡》活动指导:1、出示小鸡,引起幼儿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
3、师讲解小鸡的拼插方法,重点演示小动物嘴巴的拼插方法。
4、师提出要求:(1)拼插时,要把小鸡的嘴巴拼插成尖尖的。
(2)拼时要把它们插牢固。
5、幼儿拼插,师重点指导幼儿拼插小鸡的嘴巴。
6、师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小鸡的嘴巴是拼插。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在拼插活动前,我先出示玩具小鸡引起幼儿的兴趣,再引导幼儿观察小鸡的外形特征,在观察小鸡时,幼儿能说出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
拼插时,幼儿能认真拼插,并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把掉到地上的玩具捡起来,虽然幼儿能认真拼插,但幼儿拼插时没有拼插牢固,我将在平时多提醒幼儿要拼插牢固。
第六次:10月10日内容:模拟构造《小鸡》(二)活动指导:1、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小鸡是什么颜色的?2、引导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想拼插什么颜色的小鸡?3、讨论启发幼儿说说为什么要用这种颜色进行拼插?4、提出要求:(1)要爱护同伴的作品。
(2)掉到地上的玩具要把它们捡起来。
5、幼儿拼插,师重点指导幼儿选择多种颜色进行拼插。
6、互相欣赏评价作品并边唱“小鸭小鸡碰在一起……”。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今天在拼插活动时,我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什么颜色的小鸡?并引导幼儿互相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交流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强。
活动中幼儿能按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拼插,但个别幼儿在拼插时总是不想动手玩具到处乱扔,要我多次提醒他才会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捡起来。
活动后幼儿能把自己拼插完的小鸡与同伴进行游戏。
第一阶段小结:幼儿在本阶段对模拟建构“花、小鸭、小鸡”非常的感兴趣,并能运用已学过的围合、拼插等技能,初步学会按意愿建构,虽然幼儿在拼插中,拼插的不是很牢固,玩具也会掉在地上,但大部分幼儿对拼插活动都能积极参与,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拼插的作品是哪个。
第二阶段:游戏目的:1、继续运用围合、延长、加高、接插等技能,表现构体的主要特征,逐步学会搭建立体物体。
2、继续学会共同使用玩具,玩完后会有顺序地收拾玩具。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游戏准备:1、物质准备:中小型花片、蘑菇积塑、圆柱积塑、万变旋转。
2、知识技能准备:了解各种电器的外形特征及用途。
预定主题:《电视机》、《录音机》、《电冰箱》、《楼房》指导过程:第一次:内容:《电视机》(一)1、引导幼儿观察娃娃家的家用电器,知道它们是由正方形、长方形构成。
2、启发幼儿说说怎样把正方形拼插成电视机。
3、师示范平面电视机的拼插方法,重点示范正方形的围合方法。
4、提出拼插要求:(1)拼插时要用力插牢固,电视机的天线应对称。
(2)选择二至三种颜色进行拼插。
5、幼儿选择材料进行拼插,师重点指导幼儿要把他们围合成正方形再建构电视机。
6、互相欣赏评价作品。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今天的拼插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围合的基础上,学会拼插简单的物体“电视机”,大部分幼儿在拼插活动中基本能拼插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在我的引导下有个别幼儿如:“赖丽洋、黄昆鹏、赖锦宗、赖舒淇、赖宇欣等”能拼插出电视机的基本构造。
活动后幼儿还能把材料归类放好。
第二次:内容:《电视机》(二)活动指导:1、引入:引导幼儿说说我们上次拼插的电视机是怎样的?2、启发幼儿说说我们看到的电视机和他们拼插的电视机有什么不同?3、师向幼儿介绍一台是平面电视机,一台是立体电视机。
4、师示范立体电视机的拼插方法,重点示范如何从平面连接成立体。
5、提出拼插方法:要爱护拼插材料。
6、幼儿拼插,师重点引导幼儿把平面的拼插立体的,提醒个别幼儿注意选择适当的颜色进行搭配。
7、请幼儿把拼插好的作品摆放到事先布置好的家用电器店供大家欣赏。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今天的拼插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拼插平面电视机的基础上把它拼插成立体电视机,活动中,幼儿对于立体的拼插掌握的不是很好,只有个别幼儿掌握了立体的拼插方法。
其他幼儿还需继续加强。
第三次:内容:《录音机》活动指导:1、引入:引导幼儿说说家里有什么电器是长方形的。
2、组织幼儿互相交流自己见过的电器。
3、启发幼儿说说自己要拼插什么?用什么材料拼插?4、师重点示范录音机的拼插方法。
5、幼儿拼插,师重点鼓励幼儿按愿意拼插自己喜欢的长方形物品。
6、互相欣赏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今天的拼插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拼插长方形的基础上,拼插成简单的长方形物体。
拼插时幼儿能按愿意拼插成自己喜欢的长方形物体如桌子、录音机、门等,活动中幼儿能爱护拼插材料。
第四次:内容:《电冰箱》活动指导:1、师小结上次游戏情况:(1) 幼儿拼插时不够牢固(2) 玩具玩后没有收拾归类放好。
(3) 要大胆拼插自己喜欢的长方形物品。
2、师启发幼儿说说自己要拼插什么玩具?3、师重点示范电冰箱门的拼插方法。
4、师提出要求:要爱护同伴的拼插作品。
(2)拼插后要把玩具收拾归类放好。
5、幼儿拼插,师重点鼓励幼儿大胆拼插自己喜欢的物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拼插。
6、鼓励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拼插作品。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我针对幼儿上次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小结了一下,小结后幼儿乱扔玩具的坏习惯也有所该进,幼儿在我的引导下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拼插,拼插后幼儿能向同伴介绍这是自己拼的。
虽然幼儿拼插的不是很牢固,但幼儿都喜欢参与拼插活动。
第五次:11月14日内容:《意愿拼插》活动指导:1、引入: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长方形、正方形的哪些物体?为什么?2、启发幼儿与同伴互相讨论说说自己喜欢拼插什么?3、引导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要怎样拼插?用什么材料?4、鼓励个别幼儿说说拼插时应注意些什么?5、幼儿拼插,师重点指导幼儿按愿意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拼插。
6、互相欣赏评价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为什么要这样拼插。
内容:第六次:内容:《楼房》(一)活动指导:1、师出示建筑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各种不同形状的楼房,了解楼房的结构特点。
2、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形屋顶的楼房范例。
4、师讲解房子的拼插方法,重点示范三角形屋顶的围合。
5、师提出要求:(1)不能挣强玩具,玩具掉了要拣起来。
(2)要共同使用新玩具。
6、幼儿拼插,师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拼插自己喜欢的房子。
7、互相欣赏评价作品,引导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房子。
活动情况记录与反思:在拼插活动中,幼儿对新建构的物体“楼房”很感兴趣,一直和同伴交流自己看到的楼房有什么?有个别幼儿看到我出示的范例,还会说:“老师我喜欢这座房子,以后我要住在这种房子里”。
我就引导幼儿拼插自己喜欢的楼房,重点引导能力差的幼儿学习三角形的围合,幼儿整节课都很认真参与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