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基础常规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23.08 MB
- 文档页数:130
1 天然浅基础主要设计步骤与内容1.1浅基础设计步骤1. 选择基础的材料和构造形式从土层资料、上部结构及荷载情况等进行基础选型。
常见浅基础类型从结构上看有以下几种:独立基础、联合基础、墙下条基、柱下条基、交叉基础、筏板基础、箱形基础等。
2. 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照下列条件确定:1. 建筑物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基础形式和构造;2. 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3.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4. 地基土的冻胀和融陷的影响;5. 相邻建筑物基础埋深的影响。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条件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当上层地基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为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米。
3. 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地基承载力,应结合当地经验,按下列规定综合考虑:1. 对一级建筑物采用静载荷试验、理论公式及其它原位试验等方法综合确定;2. 对规定的二级建筑物可按照理论公式或其它原位试验方法确定;3. 对于三级建筑物可根据相邻建筑物经验确定,1. 基础底板尺寸的确定根据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以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初步确定基础底板面积。
1、中心受压a k f p ≤ 式中:AG F p K K k += 荷载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平均值(标准值), K F -上部传来标准值;K G -自重标准值,d A G G K ⋅⋅=γ, 代入上式得:df F A G a K γ-≥ 如有地下水,应扣去浮托力w w G k Ah Ad G γγ-= 得ww k h d f F A γγαα+-≥ 对于单独基础 a)方形基础 ww k h d f F A L b γγαα+-≥== b)矩形基础 ww k h d f F A L b γγαα+-≥=⨯ 令)2,2.1(h bL =代入上式 对于条形基础 ww k h d f F A b γγαα+-≥=⨯1 注意:求b先知a f ,而a f 与b有关,所以一般假定3≤b ,即)5.0(-+=d f f m d ak a γη2、偏心受压基底边缘最大、最小压应力为 )61(min max le A G F W M A G F p p K K K K K K ±+=±+= 为了保证基础不至于过分倾斜,通常要求0min ≥p规范规定:在偏心荷载作用下一般要求:⎩⎨⎧≤≤a a k f p f p 2.1max根据上述要求,计算偏心荷载下基础底板尺寸一般通过试算方法确定:1. 先按照中心受压,确定出底板尺寸,求出W G a Kf F A γγ+-≥02. 计算偏心距,根据偏心大小,把基底面积适当提高0)3.1~1.1(A A =,并以适当比例确定基础底面长度和宽度。
试述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及步骤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和步骤如下:一、设计内容1. 地基土的勘探与评价:进行地质勘探,获取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对地基土进行评价。
2. 基础形式的选择:根据建筑荷载、地基土的性质、工程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如条形基础、板式基础、筏板基础等。
3. 基础尺寸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尺寸。
4. 基础厚度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沉降量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厚度。
5. 基础宽度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基础厚度、土壤抗力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宽度。
6. 基础埋深的设计: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沉降量、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埋深。
7.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设计:确定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方式,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
8. 基础的施工图设计: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等。
二、设计步骤1. 收集资料:收集相关地质资料、建筑荷载资料、工程环境资料等。
2. 地基土的勘探与评价:进行地质勘探,获取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参数,对地基土进行评价。
3. 基础形式的选择:根据建筑荷载、地基土的性质、工程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
4. 基础尺寸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尺寸。
5. 基础厚度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沉降量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厚度。
6. 基础宽度的确定: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基础厚度、土壤抗力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宽度。
7. 基础埋深的设计:根据上部荷载、地基承载力、沉降量、地下水位等因素,确定基础的埋深。
8. 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设计:确定基础与上部结构的连接方式,保证上部结构的稳定。
9. 基础的施工图设计: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基础详图等。
10. 审核与修改:审核设计方案,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形成最终设计成果。
基础工程浅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基础工程中浅基础的定义、分类及作用;2. 掌握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3. 了解影响浅基础稳定性的因素及防治措施;4. 掌握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浅基础的设计计算;2. 能够分析实际工程中浅基础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能够运用专业软件或工具进行浅基础施工图的绘制;4.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浅基础施工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工程素养;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注重工程质量,关注环境保护。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浅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程实践需求,为我国基础工程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1. 浅基础的概述- 定义、分类及作用- 基础工程的重要性2. 浅基础设计原理- 设计原理及计算方法- 土壤的承载力分析- 基础尺寸和形状的选择3. 影响浅基础稳定性的因素- 土壤性质与稳定性- 水文地质条件- 防治措施及加固技术4. 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施工准备及工艺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5. 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 设计计算练习- 施工图绘制-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本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内容,安排和进度如下:第1周:浅基础的概述第2周:浅基础设计原理第3周:影响浅基础稳定性的因素第4周:浅基础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第5周:实践操作与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浅基础的基本概念、设计原理及施工工艺等理论知识。
简述浅基础设计内容。
浅基础设计浅基础是石材、砖砌结构和加固软土地基的基础。
与深基础相比,浅基础具有结构物地面以上高度低、设计荷载小、建造工艺较简单等特点。
对于住宅等轻型建筑,一般采用浅基础。
浅基础设计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基础尺寸、承载能力及施工方案,以满足结构物的要求。
浅基础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浅基础设计的第一步,它是确定土壤性质、地下水位、地下岩石层等信息的基础,对于基础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质勘查主要包括勘探方法的选择、取样、试验及分析等工作步骤。
二、地基承载力计算地基承载力是浅基础设计的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基础尺寸和荷载能力的关键因素。
地基承载力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经验法和理论法。
经验法以实践经验为依据,适用于规模较小、地质条件较简单的工程;理论法以土力学理论为基础,适用于规模较大、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工程。
三、基础尺寸确定基础尺寸是基础设计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它与地基承载力直接相关。
基础尺寸的确定需要考虑土壤类型、地下水位、建筑荷载等因素,一般通过计算和测试来确定。
四、基础材料选择基础材料的选择主要考虑其承载能力、与土壤的相容性、抗冻性、耐久性等因素。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可选择混凝土、钢材、木材等作为基础材料。
五、基础施工工艺基础施工工艺是浅基础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基础的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
基础施工工艺包括地面平整、基础模板制作、混凝土浇筑、基础预应力处理等工作步骤。
六、基础检查和验收基础检查和验收是浅基础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检查施工质量和安全,保证基础质量和可靠性。
基础检查和验收主要包括基础观测、基础水平和垂直度检查、质量验收等工作步骤。
浅基础设计是建筑结构和工程中重要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勘查、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基础材料选择、基础施工工艺、基础检查和验收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确保基础的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
浅基础设计步骤
浅基础设计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下面是一般的浅基础设计步骤:
1. 工程地质勘察:对建筑场地进行勘察,了解场地的地质条件,包括土层分布、地下水位、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
2. 确定基础类型:根据上部结构的形式、荷载大小、地质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等。
3. 确定基础尺寸:根据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和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的底面尺寸。
4. 计算基础内力:根据基础底面尺寸和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计算基础的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等。
5. 设计基础配筋:根据基础内力计算结果,设计基础的配筋,以保证基础的强度和刚度。
6. 绘制施工图:根据设计结果,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等。
7. 施工与监测: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测,确保基础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浅基础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基础类型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反复计算和校核,以确保设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保证基础的质量和安全。
建筑浅基础设计方案建筑浅基础设计方案是在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介绍浅基础设计方案的要点和步骤。
首先,浅基础是指建筑物的基础部分只在地面或地下浅层土层内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与之相对的是深基础,深基础则是指通过打桩等方式将建筑物的基础建在较深的土层中。
在进行浅基础设计方案时,首要考虑的是场地的地质条件。
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土层的承载能力以及地下水位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浅基础的设计。
因此,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场地的地质情况,进行现场勘测和土质测试,以获得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经过对地质条件的详细分析后,接下来就需要确定合适的基础类型。
常见的浅基础类型包括桩基础、板基础和条基础等。
选择合适的基础类型需要考虑建筑物的荷载特点、地质条件和经济性等因素。
在确定基础类型后,就需要进行基础尺寸的设计。
基础尺寸的设计要考虑到建筑物的荷载情况,确保基础的安全稳定。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地质情况的优势,如适当调整基础的形状和尺寸,以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除了基础尺寸的设计,还需要确定基础的材料。
常用的基础材料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等。
混凝土应选择符合建筑标准要求的强度等级,而钢筋则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规格和材质。
此外,还需要考虑基础的防水、抗冻和耐久性等特性。
在设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基础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这包括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钢筋的布置质量以及基础与地下构造的连接质量等。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建筑浅基础设计方案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基础类型的选择、基础尺寸的设计以及材料的确定等步骤,可以制定出合理、安全和经济的浅基础设计方案。
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基础的施工质量。
只有充分考虑和实施这些措施,才能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24年基础工程浅基础设计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基础工程》教材第三章第三节——浅基础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浅基础的类型与构造、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基础的受力分析、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及步骤。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浅基础的类型、构造及其适用条件;2. 理解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到实际工程中;3. 学会基础的受力分析,能够进行浅基础的设计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浅基础的设计方法及步骤;重点:浅基础的类型与构造、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基础的受力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板书工具;2. 学具:教材、计算器、草稿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实际工程中浅基础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浅基础设计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浅基础的类型与构造;(2)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3)基础的受力分析。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一道典型例题,详细讲解浅基础设计的步骤及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互动(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提问、答疑。
六、板书设计1. 浅基础的类型与构造;2. 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3. 基础的受力分析;4. 浅基础设计方法及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浅基础的类型及适用条件;(2)简述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3)计算一道浅基础设计题目。
2. 答案:(1)略;(2)略;(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浅基础设计的方法及步骤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加强练习;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深基础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2. 基础的受力分析;3. 浅基础设计方法及步骤;4. 作业设计。
一、浅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1. 安全性:基础设计应确保在所有可能的荷载组合下,基础及其上部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7 浅基础设计ⅠShallow Foundation Design1基础工程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包含了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三个部分 。
它们有着各自的功能。
上部结构是完成设计预定功能的主体结构。
基础通常指建筑物最下端与地基直接接触并经过了特殊处理的结构部件。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方的承受建筑物的荷载并维持建筑物稳定的岩土体。
地基的功能是承受建筑物 的荷载并保持建筑物稳定。
受建筑物影响最大的那一 部分地基称为地基持力层(也 称为主要受力层);位于持力 层之下的地基称为下卧层。
特 别地,当下卧层的土性明显比 持力层软弱时则将该层称为软 弱下卧层。
27.1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7.2 浅基础的类型 7.3 基础埋置深度的选择 7.4 地基承载力 7.5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7.6 地基变形验算 7.7 扩展基础设计 7.8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7.9 筏形基础设计 7.10 减轻不均匀沉降损害的措施37.1 地基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 7.1.1 概述 7.1.2 概率极限设计方法与极限状态设计原则 7.1.3 地基基础设计基本规定47.1.1 概述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与地基之间的过渡结构。
其作用是将上部结构承受的各种荷载安全传递至地基,并使地基在 建筑物允许的沉降变形值内正常工作,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因此,基础工程的设计必须根据上部结构传力体系的特点、建筑物 对地下空间使用功能的要求、地基土质的物理力学性质,结合施工设备 能力,考虑经济造价等各方面要求,合理选择,比较基础工程设计方 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进行基础工程设计时,应将地基、基础视为一个整体,在基础底 面处满足变形协调条件及静力平衡条件(基础底面的压力之和与地基 反力之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作为支撑建筑物的地基如为天然状态则为天然地基,若经过人工 处理则为人工地基。
基础一般按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分为浅基础与深基础。
荷载相对传至浅部受力层,采用普通基坑开挖,敞坑排水的基础 称为浅基础,如砖混结构的墙下条形基础、柱下单独基础;柱下条形 基础,十字交叉基础,片筏基础,高层结构的箱形基础等。
简述天然浅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
天然浅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如下:
1.充分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勘察资料。
2.根据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性质,选择基础的结构形式、材料并进行平面布置。
3.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
4.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5.根据基础顶面荷载值及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初步计算基础底面尺寸。
6.若地基持力层下部存在软弱土层,则需验算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
7.进行必要的地基变形验算,使地基的沉降不致引起结构损坏、建筑倾斜与开裂。
8.按基础材料强度决定基础剖面形状和各部分的尺寸,必要时应进行基础结构设计和构造设计。
9.绘制基础施工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以上是天然浅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具体设计过程中可能会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简述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
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是对地基进行改善工程的必备步骤,主要是在建筑物的设计过程中做出一定的处理,以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支撑性。
一般步骤包括:
一、准备工作
1.进行地基观察与诊断,观察地基的状况,对其进行诊断并分析,以了解地基条件。
2.土、岩综合检测,对土、岩样本进行综合检测,以确定其物理力学性质,为地基改造提供基础依据。
3.综合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搜集有关地下水位的信息,考虑地下水位的变化,以确定紧凑度和降水管理的大致原则。
二、总体设计
1.分析建筑物的地基要求,确定设计的地基正拉内力,以及建筑物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2.确定地基控制原则,根据地下水位和地基极限状态条件,确定地基改造主动及限制原则。
3.确定地基改造方案,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要求,确定地基改造方案,设计浅基础尺寸、位置、结构及施工流程等。
三、施工安全
1.施工前进行安全评估,进行安全绩效监测,研究及汇总施工活动及非活动环境,以确保施工安全性高。
2.安全措施,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对施工活动及环境进行详细的控制;设置安全警戒防护措施,以及安全鉴定措施等,以防止施工时出现安全隐患。
四、金属薄板处理工程
1.破坏强度检测,手段进行金属薄板破坏强度测试,以确保其质量。
2.金属薄板成形,确定金属薄板安装位置和支护方法,按规定的形状进行金属薄板的成形。
3.安装监测,以金属薄板的接触压力及偏转角度作为参数,监测金属薄板安装过程安全性,防止因安装不当出现损坏。
以上便是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一般步骤,这些步骤虽然并不复杂,但是却至关重要,对于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支撑性有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