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40.64 KB
- 文档页数:7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探讨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加快,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呈现出现代化的面貌,设计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伴随而来的是我们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忽视和遗忘。
因此,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和思潮。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从设计的角度论述。
一、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传统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文化遗产,它在经历过各种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冲击后,依然显现出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内涵。
传统文化在艺术、文学、音乐、舞蹈、戏曲、建筑、手工艺等方面都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并且对于现代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时代、地域、民族性的特征,并与当代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代设计则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而兴起的,其定义涵盖了从产品和服务到环境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它的实践范围广泛,如建筑、室内设计、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网页设计、服装设计等。
现代设计强调创意、功能、美感和可持续性,在提供实用价值的同时,也要通过创新的方案和设计语言表达出当代社会的文化和气息。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实践在当今设计领域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和文化遗产的融合,尤其在建筑、家居和产品设计等领域中更为明显。
通过结合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现代设计的理念,不仅可以在美学上体现出层次感和深度感,还能够创造出更具实用性和创意性的作品。
比如现代建筑中的与自然和谐共存,也来源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许多中国古代建筑中,自然风景和人工建筑物被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得建筑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让人们在建筑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和内涵。
而现代建筑也往往流露出自然的元素,具有很好的生态意识,这就与古代建筑中的情感和美学价值密切相关。
另外,传统文化还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了优秀的参考。
比如茶道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它追求简朴、和谐、平和、自然、深沉和雅致的美感体验,这种美学思想成为了许多现代家居和饰品设计的参考。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
其次,传统文化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设计原则和价值观的指导。
传统
文化中铭刻着对美的追求和人文关怀的理念,这些理念可以成为现代设计
的指导原则。
比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倡的中庸之道、和谐之美等概念,
可以引导设计师追求平衡、协调和谐的设计风格。
传统文化强调对自然的
敬畏和对人的关怀,这些价值观可以促使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环保、人性化
的产品。
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人文关怀的精神,为现代设计提
供了有益的指引。
此外,传统文化还可以为现代设计增加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在当今
全球化的背景下,设计师们越来越注重在设计中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以区
别于其他的设计作品。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可以赋予现代设计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一
个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作品,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还能够获得一种
文化上的认同感和情感满足。
当然,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并非一帆风顺。
传统文化虽然有其
独特的魅力,但时代在不断变化,现代设计需要能够适应新的需求和趋势。
因此,现代设计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时要注意适度,并将其与现代的审
美和技术相结合,以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良好平衡。
传统文化教案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优秀4篇)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下面这4篇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是作者为您整理的传统文化教案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传统文化》教学设计篇一《中国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实验学校赵建玲教学目标:1、学会在生活中寻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重难点:1、学会在生活中找习作素材,记录真情实感,学会与人分享。
2、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语句通顺。
教学过程:一、再现生活师:同学们,你们好,大家都知道我们是哪个国家的人吗?(中国)师:没错!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夸夸我们中国,你会怎么说?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具有许多传统佳节的国家……师:孩子们,你们说的没错,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它和外国有着太多不同。
孩子们,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知多少呢?生:我知道我国的传统佳节就是一种民族文化。
生:我国的京剧、越剧、豫剧…… 等就是我们的戏曲文化。
生:我妈妈蒸的花馍、扎的花鞋垫也是一种民间文化。
……二、描述生活师:你们说的没错,哪你们都知道我国每年都在几月过什么节?生:每年正月初一过春节正月十五过元宵节五月初五过端午节……师:我编了一首对儿歌,你们也一起来想吧!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节?生:正月一日是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
九月初九重阳节。
师:非常棒!那你们知道怎么过这些节吗?生:……师补充: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元宵节: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创造力。
而当这种传统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时,往往能够赋予产品更加深厚的内涵与价值。
本文将围绕着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产品设计的融合展开讨论,探索传统文化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和启发,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的实际案例。
中国传统文化对产品设计的影响和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文化对产品设计带来的历史积淀和情感认同。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如中国的绘画、书法、民间工艺等。
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认同和历史积淀,可以赋予产品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情感意蕴。
中国的传统绘画风格和意境常常被运用到家居用品设计中,赋予产品更加独特的艺术气息。
二是传统文化对产品设计带来的审美启发和美学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审美观念和美学思维,如中式园林的布局、传统文人画的意境等。
这些审美观念和美学思维可以为产品设计带来新的灵感和创意,使产品在外观和设计上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中国的传统园林设计理念常常被运用到景观建筑和园林景观产品中,使产品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三是传统文化对产品设计带来的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丰富而多元的文化体系,融合了许多不同的文化元素和传统技艺。
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可以为产品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和创新的可能性,使产品在工艺和制作上更加具有特色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常常被运用到现代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更加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产品设计呢?这需要设计师和制造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一是注重传统文化的发掘和挖掘。
设计师和制造商应该积极地去了解和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历史积淀、审美观念和传统技艺,从中汲取灵感和创意,将其融入到产品设计中。
可以借鉴传统绘画、书法、园林、工艺等方面的元素,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赋予产品更加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论述:1. 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对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
例如,儒家思想强调“和谐”和“中庸”,这种思想倾向影响了中国传统设计中对平衡、对称和整体性的追求。
佛教思想注重内心的宁静和平衡,这也反映在设计中对简约、静谧和自然的追求。
2. 古代艺术形式与图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艺术形式和图案也对设计产生了影响。
例如,中国的传统绘画和书法艺术注重意境和笔墨之美,这种审美观念体现在现代设计中的线条运用、构图和色彩搭配上。
同样,传统的刺绣、陶瓷和木雕等工艺品中的图案和纹饰也被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赋予作品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色。
3.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尊重自然的规律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在设计中体现为对自然元素的运用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许多现代设计作品中融入了传统的园林建筑和景观审美,以及以自然为灵感的材料选择和形式创新。
4. 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对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和吉祥图案等文化符号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设计、建筑外观和产品设计中,传达出吉祥、繁荣和幸福的寓意。
此外,传统节日和民俗习惯也成为设计创作的灵感来源,通过对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解读与传承,设计作品更能与受众产生共鸣。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对设计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包括哲学思想与审美观念、古代艺术形式与图案、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以及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等方面。
这种影响促使设计作品展现出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价值观,同时也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基础和源泉。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广泛探讨的话题。
以下是一个例子的论述题: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和价值"
论述要点:
1. 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灵感和创意源泉。
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符号、图案、色彩等元素,可以被重新解读和运用于现代设计中,赋予作品独特的文化内涵。
2. 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对现代设计的价值取向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文化强调的和谐、平衡、自然等观念,可以引导现代设计追求更加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
3. 传统工艺技术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可以丰富产品的质感和表达方式。
传统手工艺技术的运用,使得现代设计作品具有更加独特的艺术性和文化韵味。
4. 传统文化对于产品功能和形式的启示。
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对于环境适应、功能完善的智慧,这些智慧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启示,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加实用、符合人们需求的产品。
5.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于现代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文化素材和历史积淀,推动现代设计朝着更加丰富多元、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方向发展。
以上是一个论述题例子的要点,你可以在论述时结合具体的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案例进行分析和论证。
请注意,论述过程中应坚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并尊重不同观点的存在。
谈谈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认识
首先,传统文化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符号、图案和模式,这些元素可以被设计师整合和创新,应用到现代设计中。
比如中国的传统纹样、意大利的摩尔式装饰等,这些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经常出现,并赋予作品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
其次,现代设计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再评价和再创造。
传统文化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有些元素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生活。
而现代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理解和再创造,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与现代审美理念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现代特点和时代感的作品。
比如传统的中国剪纸艺术,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和材料,可以制作出更加富有创意和时尚感的剪纸艺术品。
第三,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以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瑰宝,需要得到传承和保护。
而现代设计的发展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通过现代设计的手法和理念,可以让传统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并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最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交融也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可以打破传统的束缚和限制,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和视觉效果。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艺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和风格,而是更加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1 传统文化与设计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百年发展形成的历史性、民族性文化,而设计则是一种创新的方法,也是一种发展的策略。
它不仅可以更好地表达文化背景,还能将传统文化的设计付诸实践。
2 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传统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有它的审美观念、立意、理解、经验和传递性,而设计师可以通过聆听传统文化来理解它,并将它与数字文化和近代文化融合到一起,最终实现跨文化特色。
3 传统文化和设计的有效结合
通过设计,可以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以鲜明的方式传播出去,在形式上,可以以自然的、简洁的、色彩鲜艳的人文情怀理念将传统文化展示出来。
在审美观念的层面上,设计师可以将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融入设计。
4 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思想
现代设计需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其情感、个性和独特性,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并强调更多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识。
5 结语
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交翙纠缠,无论是文字、图案、色彩还是构思,都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它彰显出中华文化在传播传统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同时也展示出现代设计的灵活性和创意性。
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与现代设计放在一起,是由于中国文化的深远历史,由此可以看出设计和传统文化的关系之深度。
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设计在不断创新的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积淀的结晶,它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审美观念和艺术传统。
在当代艺术设计领域,我们能够发现许多设计师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赋予作品独特的内涵和深度。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对当代艺术设计的深远影响。
传统文化的精髓1. 文化符号与图案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符号、图案常常成为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
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常用的山水、花鸟、龙凤等元素,都被当代设计师巧妙地融入到各类设计作品中。
这些符号不仅传达了文化的独特性,也为设计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内涵。
2. 色彩与意境传统文化中对色彩和意境的追求在当代设计中得到了延续。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营造,讲究画面的空灵、静谧。
许多当代艺术设计作品也通过对色彩的精妙运用,表达出一种深沉、内敛的艺术情感。
当代艺术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1. 服装设计在当代服装设计中,设计师们常常从传统文化的服饰元素中获取创意。
中国的汉服、襦裙等传统服饰元素被融入到时尚设计中,既保留了传统的文化特色,又赋予了服装更加时尚的外观。
2. 建筑设计传统建筑风格对当代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一些建筑设计中,我们能够看到传统文化中的建筑元素,如檐角、雕花等,为建筑增添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这种融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当代审美的创新。
3. 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也是设计师们经常运用的资源。
字体、图案、版式等设计中常常融入传统文化的元素,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独特性。
这种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结合,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赋予了设计作品新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对当代设计师的启示1. 尊重传统,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不是束缚创新的桎梏,而是为设计师提供的一种丰富的创作资源。
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设计师能够更好地汲取灵感,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当代艺术设计作品。
2. 塑造独特个性传统文化是各个民族、地区独有的宝藏,设计师们可以通过挖掘和运用本土文化元素,为自己的设计注入独特的个性。
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始终是艺术创作与传承中的重要主题。
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是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设计则是现代文化发展的产物,它把传统文化与当代时尚融合在一起,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本文将从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艺术设计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以及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艺术设计是指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满足需求的活动过程。
传统文化则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语言、习俗、风俗、服饰、建筑、绘画、音乐、舞蹈等。
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艺术设计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使之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传统文化也是艺术设计的灵感源泉,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符号、图案、色彩等元素,为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二、艺术设计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艺术设计在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服饰、建筑、家居用品、工艺品到艺术作品等各个方面都能看到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服饰方面,设计师们通过对传统服饰的理解和创新,将传统图案、色彩等元素运用到现代服饰设计中,使得传统服饰在时尚界焕发新的生机;在建筑方面,一些设计师也善于将传统建筑的特色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特点,又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三、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传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语言的传承:传统文化中包含丰富的形式语言,比如图案、色彩、符号等,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理解,将其中的元素融入到艺术设计中,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2. 精神内涵的传递: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比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天人合一、佛家的因果报应等思想,这些思想在艺术设计中可以通过作品的主题、意境、情感等方面得到表达,使得作品更加深刻和有力。
3. 文化传统的延续:设计师在创作中也可以选择传统元素作为创作的对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使得古老的文化在当代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扬光大。
三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01·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在今天的世界上,象中华文化这样一脉相承的,也只有中华文化。
所谓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只有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历史一脉相承,不曾中断。
也正是因为积于这一点,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
我们谈中国传统文化,大体离不开易学文化,离不开儒、道、释文化,即儒学、道学和佛学。
佛学之所以被称为“释”,是因为它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印度佛学,而是被汉化了的佛学,即经过中国千百年流传、演化,被中华文化重新诠释过的佛学。
欧洲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宗教文化占支配地位的文化,所以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争端,又常常是战争的诱因。
在东方,或者说主要是在中国,各种文化互相融通,数千年相安无事,这本身就说明中华文化的巨大兼容性,也正是因为这种兼容性,才使中华文化达到今天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离不开易经和儒道释这个主干,是因为它们各自担负着自己的使命,相互交叉作用,共同维持着这个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台湾学者南怀谨对儒、道、释三家,有一种比喻,他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
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没有精神粮食;佛家是百货店,像大都市的百货公司,各式各样的日用品俱备,随时可以去逛逛,有钱就选购一些回来,没有钱则观光一番,无人阻拦,但里面所有,都是人生必需的东西,也是不可缺少的;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去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南先生在这里没有谈到易经,如果把儒家比喻成粮食店;把佛家比喻成百货店;把道家比喻成中药店,那么,易经就是超级市场。
它几乎成了中华文化的集散地,中华文化的任何一个支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根,并且可以藉此证明自己对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
我们姑且不论此种比喻是否恰如其分,至少说明易学文化与儒、道、释文化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着中国这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民族繁荣、历史厚重的社会。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影响是巨大而又深刻的。
用之于政治,可以治国安邦,譬如中国历史上的盛世,都是内用黄(帝)老(子),外施儒术的结果;用之于经济,可以富国强兵,譬如管仲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就是阴阳文化和道家哲学的实践结果;用之事,可以百战百胜,譬如中国的军事家,从孙子到诸葛亮,都是阴阳学家;用之于个人,可以修身养性,譬如老庄的“无为”哲学,贯穿于中华文化始终,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士大夫,或者知识分子中的大多数,实践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用之于社会,可以安居乐业,譬如儒家的天命论,一向被统治者奉为正统,道家的无为观,一向被统治者视为至宝,就是因为它们一贯提倡知足常乐,使人人在社会上自安,从而带来整个社会的安定;用之于科学,可以见微知著,譬如许多科学家的发现与发明,都曾经受到易经文化的影响,西方人莱布尼茨的二进位制的发明,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定律”的发现等等,都有《易经》的影响;用之于艺术,可以美轮美奂,譬如中国水墨山水绘画的写意和抒情,中国书法艺术的出神入化,都曾经和正在陶醉着无数的世界名人;用之于设计,可以精美绝伦,譬如中国古代的浑天仪、司南等等,都曾经使世界历史为之倾倒……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和妙用,用它来解释宏观世界,可以知道,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用它来阐述微观世界,可以明白,一尺之捶,日截其半,万世不竭。
中华文化对于世界的影响,也同样是巨大的。
我们先来看西方的哲学,黑格尔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这位大哲学家在他的自传中就承认,他所创造的“正反合辨证逻辑定律”,正是得自中国《易经》的启发。
并且在《哲学史讲演录》上,赞叹《易经》说:“《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慧。
”据说,这位西方哲学家后来曾经感叹地说,他一生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完全学透中国的《易经》!列宁曾经指出:“要继承黑格尔和马克思的事业,就应当辩证地研究人类思想、科学和技术的历史。
”(见列宁《哲学笔记》)。
列宁在这里不仅是对哲学家黑格尔的尊重,也说明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科技的重要作用。
不仅仅是哲学,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中华文化也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曾以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饮誉全球。
他对中华文化不仅仅是情有独钟,而是如醉如痴,他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王国里,已经穿行了很久很久,其贪婪程度,不亚于一头饿极之牛猛然闯进麦苗青青的田园。
李约瑟,这位英国剑桥大学岗维尔和凯厄斯学院院长,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研究莱布尼兹的二进位制数学与中国《易经》的相互关系后,对《易经》作出了很高的评价,他说:“我们看到他(莱布尼兹)的关于代数语言或数学语言的概念也是受到中国的影响,正如同《易经》的排列系预示二进制一样。
”同时,他对易经卦象用于练丹术极为倾心,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特辟十二消息卦与纳《周易参同契》、外丹说与丹术等章节进行论述。
李约瑟博士以自己的实践,对中华文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一座富有的金矿。
也不独自然科学,在艺术与设计领域,我们仍然可以见到中华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我们在前面章节中已经提到过的,在西方艺术设计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包豪斯,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包豪斯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对中国的老庄学说,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还把老庄哲学,应用到教学和设计实践中去。
有一个曾经在包豪斯的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他就是瑞士画家约翰·伊顿(Johannes Itten)。
伊顿是包豪斯最重要的教师,他的主要成就是,设计并推出了包豪斯的初步课程。
这个初步课程的首要目的在于,把每个学生内心沉睡着的创造潜能解放出来。
约翰·伊顿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其教育实践中,引进了老庄的哲学思想和道教的气功修炼。
伊顿给学生讲中国的老庄哲学思想,经常引用《老子》“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类的话。
要求学生在做专业训练之前,先要磨练自己的身体和意志,辅助手段是躯体拉伸、呼吸控制、沉思冥想。
伊顿要求学生学习画中国山水画,让学生画山、画水、画树,要求学生用老庄的哲学思想观察与诠释世界。
上人体绘画课时,伊顿也大胆引进老庄的哲学思想,他不要求解剖学意义上的准确无误,而要求学生独出心裁地发掘与诠释模特摆出来的各种姿势。
伊顿还经常引用老子“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观点,帮助学生掌握建筑空间理论。
伊顿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分为倾向精神表现者、倾向理性结构者、倾向真实再现者三种类型,分别加以不同的指导。
这明显源于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思想。
皇皇5000余年中华文化,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但却从未中断,这一点是世界上任何文化都无法比肩的。
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埃及文化,在经历过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的辉煌之后,终于在公元前11世纪沉寂在尼罗河腹地的沙漠深处;曾经建立过法治社会的两河文化,在经历过汉谟拉比法典殊荣之后,踉踉跄跄走过四个王朝,虽然有过新巴比伦王朝的中兴,但最终还是在公元前5世纪的自相残杀中,落日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之间;曾经为地中海点燃文明之火的古希腊文化,在经历过克里特—迈锡尼文化的辉煌、希腊城邦的繁荣、亚历山大帝国的东西方交流之后,终于在公元前2世纪的三次马其顿战争之后,折戟沉沙在爱琴海中;建立在古希腊文化基础之上,把古希腊文化发扬光大的古罗马文化,在辉煌了上千年,完成了地中海文明的传承任务后,也在蛮族的劫掠下,于公元5世纪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有东罗马帝国的延宕,但那已经是融合了东方文化的拜占廷帝国了。
上面的例证足以说明,在世界上,那些曾经在不同历史时期辉煌一时的文化,曾经为世界文明贡献过全部遗传的文化,都不曾象中华文化这样一脉相承,前后5000余年保持着丝丝入扣的传承关系。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之下,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华民族的子孙,都以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为己任,为荣耀。
这种历史使命感,历史荣耀感,不仅为占绝对多数的汉民族所独有,而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兄弟民族所共有。
我们姑且不论上古时代先民部族经过怎样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的融合,单就各兄弟民族共同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一就足以证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黄帝发明衣服、舟、车,炎帝又被称为神农氏,“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太昊氏又被称为伏羲氏,发明网罟,又作八卦,八卦是比结绳为进步的记事方法。
据说蚩尤“以金为兵器”,是金属冶炼的最早发明者……所有这些太古时期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成果,都有我们各兄弟民族的不同贡献。
在中国,曾经有过许多少数民族或者局部,或者全部占统治地位的历史,但他们从来不曾否认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传人。
北魏时期,是鲜卑人统治中国北方的时代,但鲜卑人对自己的祖先却有最明确的解释,《魏书·序纪》开篇写道: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
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
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
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
世事远近,人相传授,如史官之纪录焉。
黄帝以土德王,北俗谓土为托,谓后为跋,故以为氏。
其裔始均,入仕尧世,逐女魃于弱水之北,民赖其勤,帝舜嘉之,命为田祖。
爰历三代,以及秦汉,獯鬻、猃狁、山戎、匈奴之属,累代残暴,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载籍无闻焉。
积六十七世,至成皇帝讳毛立,聪明武略,远近所推,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
由上可知,鲜卑人把自己的祖先直追到黄帝的儿子昌意门下,说自己是昌意小儿子的后人。
据司马迁考证,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为姓;居轩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黄帝有四个妃子,其中西陵之女,名曰嫘祖,是黄帝的正妃。
嫘祖生了二个儿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居住在江水;其二曰昌意,居住在若水。
若水在蜀地,黄帝就为昌意娶蜀山氏女,名曰昌仆,后来昌意与昌仆所生的子孙,都以山名封部落号。
昌仆生的孩子中,有一个叫高阳的,也就是后来接了黄帝班的颛顼。
至于昌意的小儿子是否昌仆所生,是否受封北方,并且统治幽都以北地区,我们不得而知,但鲜卑人以大鲜卑山为自己的部族名号,倒是真实的。
鲜卑人以慕容氏、拓拔氏为最著名,北魏就是拓拔氏建立的政权。
由鲜卑人自己修著的历史,我们知道。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外夷,而是中华民族始祖之一黄帝的嫡出。
在北魏的皇帝中,有一位很有名气的皇帝,即历史上一再被后人提到的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或者元宏。
孝文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在他统治北魏的时期,不但强调民族融合,而且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顶礼膜拜,《魏书·高祖纪》上说他“雅好读书,手不释卷。
《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
史传百家,无不该涉。
善谈《庄》、《老》,尤精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