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 格式:docx
- 大小:26.76 KB
- 文档页数:17
1.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观卢梭(1712-1778)是18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
他的思想激励了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们。
作为哲学家,他的最伟大、最著名的思想就是“天赋人权”。
他把基督教教义与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相结合,提出“智者的唯物主义”;在政治上,他提出“社会契约论”,主张所有人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平等,国家应该实行将公共财产资源与征收遗产税和奢侈品税结合起来的财经制度。
这成为资产阶级政治改革的思想基础。
在教育上,他提出自然主义教育观,认为师生之间应该形成一种相互认可的“契约”关系。
对一切儿童的教育应建立在对祖国的热爱和道德上的严格要求的基础上。
这成为现代教育改革运动的根源。
卢梭从他44岁那年,隐居6年,潜心思考教育问题,1762年出版其教育论著《爱弥儿》。
他在这部书中表达了这样的教育思想:第一,给儿童以自由。
卢梭认为人的最重要的自然权利就是自由。
宇宙万物的“动”分成两种,一种是外力作用下的动,一种是自动,“没有任何物质的东西是自动的,而我却是自动的。
”人的这种自动就是指自由。
第二,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儿童不是小大人)。
“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
所以必须把人当作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
”这一主张在教育史上有重要意义。
他主张儿童个性的自然发展。
他认为,强迫儿童接受成人指导的东西,就抹煞了儿童认知和发展的特点。
处于儿童期的学生是不同于成人的,“儿童时期自有儿童时期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方法,企望以成人的方法代替儿童的方法,那是最愚笨的事。
”第三,给儿童幸福、欢乐和愉快。
儿童生来是善良、纯洁无暇的,任何把儿童看成天生有罪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任何以此来压抑儿童个性的教育都是应当否定的。
儿童期是儿童幸福、愉快、天真烂漫的时期,应“让他尽情地去享受他的游戏,他的嬉笑和愉快的本能。
”那种让“天真快乐的童年消磨在哭泣、惩罚、恫吓与奴隶的生活中”的教育,只能使儿童成为这种“残酷教育”的牺牲品。
卢梭,福禄贝尔,夸美纽斯,洛克,杜威,蒙台梭利的主要教学观点1.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认为,“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因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一切人的堕落都是由于社会的负面影响。
卢梭在《爱弥儿》这一本书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归于自然”。
因此卢梭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自然教育。
2.福禄贝尔:学前教育。
福禄贝尔认为:“只有对人和人的本性的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加以勤勤恳恳的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需的其他一切知识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
”在教育中他主张要适应儿童的发展,遵循儿童的本性,而且注重以儿童的自我活动为主,教师只为儿童提供条件,而不干预儿童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儿童的主体性,并且重视各种游戏。
3.夸美纽斯:首先,强调教育的自然性,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但人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法则,各级学校要按学生的年龄及其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天然倾向和兴趣爱好,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让学生自己或帮助学生选择与他兴趣相符合的学科,使其智力得到顺利的发展。
其次,关于“泛智教育”。
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应该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要求让一切儿童,不分贫富、贵贱、男女、不管住在城市或乡村,都能在国语学校里,接受共同的初等教育。
夸美纽斯还系统的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而在此之前,西欧各国仍普遍沿用历来采用的个别教学制,但这种形式存在面对对象少、教学过于随意等弊端。
而夸美纽斯认为,班级授课制则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些弊端,他指出班级授课制从教师来说,工作可以减轻,一个教师可以教导一百个学生,所费的劳力是和教几个学生一样小。
而从学生来说,没有一个学生会被忽视,学生们会比以前更受关注,对于一个学生所说的话便会对于全体学生同等地有利,学生中不同的表达方式可以增进和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的熟悉程度。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摘要]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要适应自然,尊重儿童天性。
其教育思想对我们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中可以归纳出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等现代教育实践中急需加以重视的几条原则。
自然主义教育适应自然尊重儿童天性卢梭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是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爱弥儿》这一著作中。
他通过爱弥儿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的教育过程,系统的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尖锐的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观念。
心自由发展,其核心内容在于他对儿童教育的论述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尊重和爱护少年儿童。
卢梭说:“要保护儿童,帮助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
”他认为,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此时的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这种教育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因此,要十分重视少年儿童教育。
卢梭指出,必须尊重和爱护少年儿童,保护他们的权益,使孩子们享受到应有的快乐,无忧无虑地度过自己的童年。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少年儿童的身心得到正常的发展而避免遭到扭曲。
他曾说:“要保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
”接着他还谴责那些损害少年儿童利益的人说:“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象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呢?”材施教,充分发展其个性。
卢梭认为,只有真正按照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教育,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除此以外,别无他途。
同时,卢梭尖锐地批评了一些主张超越少年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的不切实际的思想,主张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理解水平来选择学习内容。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述评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有人认为他的教育观在教育上所起的革命作用,犹如哥白尼在天文学上所起的作用,被誉为“教育上的哥白尼”。
他在18世纪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引起了教育领域中一次影响深远的革命,在西方教育史上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尊重天性,发展自然──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著名的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一整套内容广泛的新理论体系。
在教育方面他以自然主义为号召,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详尽阐述了他的教育观点,他提出的许多问题至今仍然是教育中应该解决而没有很好解决的课题。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是“回归自然”。
一方面,他认为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中。
另一方面,卢梭还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回归自然”。
他说每个人都是由自然的教育、事物的教育、人为的教育三者培养起来的。
卢梭为之呼号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其危害人性的教育发出的挑战,“回归自然”、遵从天性,就是开创新教育的目标和根本原则,这最大体现于他的《爱弥儿》一书。
在此书中他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他们就成了一些早熟的果实,既长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就会造成一些年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这个言论让我们正确认识到儿童的种种需求就如饮水起居一样是人的天性,我们要尊重他们的需要,为学生的自我完善营造一个绿色的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需要。
卢梭注意到儿童天性的个体差异,要求因材施教。
他指出,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它。
他要求教育者必须在了解自己的学生之后才对他说第一句话。
这个理论在当今教育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新课程再三强调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要因材施教,要抓住其闪光点,创设情境,极力弘扬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论述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意义一、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思想的基本含义自然教育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
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
在教育中更侧重只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是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
所以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
卢梭表示,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
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
同时,自然的教育又是主要针对富人的。
卢梭认为,针对富人子弟的自然教育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成为人。
综上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是针对专制制度下的社会及残害人性的教育所发出的挑战。
(一)、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卢梭在《爱弥儿》中表示,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他认为,由于自然状态与专制制度的对立,所以培“养自然人”与培养公民是两个对立的目的,因此不能同时教育这两种人。
具体的公民和自然人的对立主要表现在:(1)自然人是能独立自主的人,他能独自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而公民的一切仰赖与专制社会,失去自身独特价值。
(2)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而社会中,公民是有等级的。
(3)自然人是自由的人,他是无所不宜的、无所不能的,而公民在社会中常常是某种专业化的职业人,他被困于他的职业而失去自由。
(4)自然人还是自食其力的人,他靠自己的劳动所得为生。
简而言之,自然人相对与专制国家的公民是独立自主、平等自由、道德高尚、能力和智力极高的人。
浅析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是伴随着启蒙运动产生的,卢梭生活在启蒙运动时期,作为启蒙家的先锋,卢梭批判所谓的文明社会,揭露世俗教育丑恶的面具,提出了自然教育并且表明自然教育不同于世俗教育,自然要远离文明社会的干扰,以此来保护孩子善良本性的发展,让孩子远离文明社会的毒害和摧残,让孩子得到自然而美好的教育,使其成为“自然人”。
1.自然主义教育目标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
培养自然人需要三种教育和谐统一。
即自然教育、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
卢梭认为这三种教育和谐统一才是最好的教育,统一的方法是将能够被控制的“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配合于完全不能被控制的“自然的教育”之下,以“自然的教育”为发展的中心和方向。
自然教育的根本要义不是模仿自然,而是在实施教育时要尽量保存人的自然天性,人最重要的自然天性是自由,自然教育的精神是“多给孩子们以真正的自由”。
孩子生来是自由的,自由是孩子天生的权利,自然教育要顺应孩子的内在自由精神。
自然教育是孩子才能和内在器官发育的一个过程,具有不可控性,我们需要加以保护。
当今幼儿园教育观念大都是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保护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
自然主义教育的目标在此能够体现出来,包括在课程中,顺应儿童的自然天性,保护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
辅之以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使儿童发展成为一个自由人。
2、自然主义教育的儿童观对儿童的认识是自然主义教育内容的特色之一。
第一,卢梭认为儿童期是儿童的“理性睡眠时期”,还达不到智育阶段。
儿童多以感觉和经验为主。
卢梭尤其重视儿童的感官教育训练,按照自然原则发展,反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书本学习,特别是一些古典语文和历史,以积累直接经验为主。
感官教育也是当今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早期的蒙台梭利学前教育受卢梭思想对影响,也特别重视幼儿感官训练。
并且在蒙台梭利的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在一些发达地区中设立的蒙氏幼儿园,采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以及蒙台梭利感官教具。
卢梭的自然主义美育思想是活跃于18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教育家卢梭
的重要思想,是他奠定的一个整体的哲学体系。
在卢梭看来,“教育本
质上是求得真知的过程,他坚信通过学习实践的方式以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保护自然就是美育的本质”。
因此,卢梭把“自然”作为美育的理
论基础,认为自然不仅是人类美育的源泉,而且是美育的基石。
他将“自然”放在道德、智力等美育形式上,着重强调“以自然之力发扬自然
原则”。
一方面,卢梭阐述完善心智、成就人格的人文精神,二者相互依存。
他强调要以敬畏自然的态度,通过尊重和保护自然从而建立人的道德感。
这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而且是对自己的尊重,强调用像样的态
度去做事,然后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行为,以此来提高道德修养,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卢梭认为有效的美育必须建立在自然之力上,强调精神力
量和自然作用之间的关系。
卢梭倡导“自然方法”。
他认为,对学生来说,应该尽可能地利用自然环境里的诸多资源,任由自然环境激发学
生的兴趣,让他们大量地思考,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智力。
综上所述,卢梭的自然主义美育思想也被称为“心理学家学法”,它强
调人性最自然的一面,是一套完整的、自我调整、完全自然的行为系统,是一种无主观色彩、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一贯教育方式。
它不仅
可以使人们更加洞悉自身的本性,而且能激发人们潜在的潜力,让我
们更好地去塑造自己,最终实现自身的极致发展。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著名的思想家,同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在西方社会发展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影响力。
他倡导的自然主义教育包含“归于自然”、“培育自然人”等多重特色。
本文从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特色出发,探讨和提出这一独特的教育思想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启示。
一、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特色(一)将“归于自然”作为其核心内涵贯穿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主线就是尊崇儿童的自然天性,因此,“归于自然”也就成为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他认为,“归于自然”在教育上的体现就是要注重人的天生能力和人性中的自然倾向。
事物的教育和人为的教育只有向自然的教育靠拢,才能实现良好有效的教育。
城市的文明往往带来诱惑和罪恶,只有在理想的自然状态下,善良的人性才会有效生成。
究其实质来说,就是要求儿童在关乎自身发展和教育中获得主动权,避免成人的强迫和灌输,在自然状态下茁壮成长,教师的作用就是创造合适的学习环境,防范产生对儿童不利的影响。
当然,卢梭所倡导的自然教育主要针对富人,因为在富人周围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是最不适合儿童成长发育的。
相反,由于经济因素和地理位置条件,穷人所处的教育环境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最接近自然。
(二)理想的培养目标———自然人在《爱弥儿》一书中,卢梭表达了通过自然教育将儿童培养成为理想主义范式的自然人。
他所定义的自然人是与封建专制下的“公民”概念相对立的。
卢梭认为,与封建专制下丧失自我价值的“公民”相比,首先,自然人拥有着独立自主的主动权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其天性得到极大的开发。
其次,在自然的社会状态下,自然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无需为了世俗的名利和情欲而费尽心机,摆脱了追名逐利的庸俗生活。
然后,自然人有着极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有着自由的本性,也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因为其善于学习任何知识技能。
最后,自然人摒弃了懒惰的秉性,并不靠他人来维持生活,反而自食其力,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劳动价值,而且智商极高。
外国教育史论文(单周)东北师范大学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影响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学生姓名:刘伟学号:2011013202指导教师:李娟完成时间:2013年9月23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影响一、卢梭简介: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年~1778年),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漪丝》、《植物学通信》等。
二、人生经历决定思想认识:卢梭的早年十分悲惨,1712年6月28日出生于瑞士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
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
卢梭10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
1728年卢梭16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
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
曾走遍全瑞士,到过法国许多地方,从事过各种职业,如仆役、私人秘书、家庭教师和乐谱抄写员等。
在流浪生活中,他阅读了洛克、莱布尼茨、笛卡儿等著名哲学家的著作,自学了数学、史地、天文、生理、解剖等科学知识,还掌握了拉丁语。
1742年在巴黎结识了许多著名的启蒙学者,如狄德罗、伏尔泰、霍尔巴赫、达郎贝等人,并参加了为《百科全书》撰稿的工作,成为“百科全书派”的重要成员。
后因在政治、哲学和文化观点上的分歧,终于和百科全书派决裂了。
1749年法国狄戍学院发起有奖征文活动,题为《科学和艺术的进步对于道德的影响》。
卢梭应征撰文,获得奖金,荣登榜首,论文题为《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俗》。
他对所提出的问题持否定主张,认为科学、文学和艺术是道德的最恶的敌人。
1755年又响应狄戍学院第二次征文,撰写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但没有获得奖金。
文中进一步阐述了第一篇论文的观点。
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一、体育要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位置18世纪初,法国掀起了一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启蒙运动。
卢梭是这场启蒙运动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作为一名激进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十分重视教育,他提出了自然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理论是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的理论基石。
要准确地把握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必须先了解自然教育理论。
卢梭自然教育论的核心是强调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反对成人不顾学生的特点,按照传统与偏见强制学生接受违反自然的所谓教育,干涉或限制学生自由发展。
卢梭的自然教育有三个来源,即自然、周围的人们及外界的事物。
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教育只是在非自然方面才能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
“因为只有当这三种教育的方向一致,又能圆满配合时,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因此,事物的教育和人的教育必须与人无法控制的‘自然教育’配合起来,也就是与儿童天性的自然发展一致起来,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去进行教育。
”(一)体育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卢梭在《教育论》中写道,教育“或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
他说:“我们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这三种教育中,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
”它可以导致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在这一种教育中,体育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第一,体育可以增强智力。
卢梭指出:“你假如要培养学生的智力,你应当培养那智力所要控制的体力。
为了使学生良好而敏慧,你要给他的身体以不断的锻炼,使他的身体强壮而健康,你要让他工作,让他做事,让他奔跑喊叫,让他成为有体力的人,他不久就成为有理性的人了。
”也就是说,体育能促进智力的发展。
第二,体育可培养人的意志。
卢梭认为对于青少年“要训练他们经得起他们将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饥渴和疲劳”。
也就是说,要磨练青少年意志可以通过体育途径。
第三,体育可以培养优良道德。
这是卢梭从古代欧洲教育家的体育观点中吸取的养料。
他让学生去亲自观察社会,在体育活动中体察人类的苦难和艰辛,因此,“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尽力去做,而且希望比别人做得好:赛跑时,脚步要跑得最轻快;角斗时,体力要比对方强;工作时,技术要比别人巧;游戏时,要玩的比同伴们好,比同伴们熟,他不想胜过别人则已,如果想胜过别人的话,他就一定要使他优胜的地方能够从事实的本身一眼就看出来,而不必等别人来评判。
”这就是学生在体育中培养出的求实精神。
(二)自然主义体育思想对现代体育的影响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是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的主要理论,他的核心内容强调,健康强壮的身体是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
卢梭认为,感觉器官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学生通过各种感官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为他们在下一阶段发展理智和判断能力打下基础。
因此,他十分强调感官的训练。
例如:他主张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锻炼触觉,通过图画、认识几何图形和制图训练视觉的观察能力,借助唱歌和听音乐发展听觉等等。
各种感觉器官必须依存于身体,身体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各种感官的感受能力。
“要从事一门职业,首先要有从事那门职业的工具;为了有效地使用这些工具,就必须把它做得坚固耐用。
为了学会思想,就需要锻炼我们的四肢、我们的感觉和各种器官,因为它是我们智慧的工具;为了尽量地利用这些工具,就必须使提供这些工具的身体十分健壮。
所以,人类真正的理解能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们的思想敏税而正确。
”“如果你想培养你的学生的智慧,就应当先培养他的智慧所支配的体力,不断地锻炼他们的身体,使他们健壮起来,以便他们长得既聪慧又有理解力。
”所以体育是人聪慧的手段之一,建立于自然教育理论基础之上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把体育摆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位置,体育必须先于智育和德育,而且比他们更重要。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主导下的体育方法突出强调运用自然的手段锻炼身体。
通常认为,体育手段包括以身体练习为基础的体育运动和利用自然力进行的锻炼。
卢梭在阐述他所主张的体育方法时,身体练习和自然力两方面他都涉及到了,但他更侧重于自然力的锻炼。
“遵循自然,跟着他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它在持续不断地锻炼孩子,它用各种各样的考验来磨砺他们的性情。
通过种种考验,孩子便获得了力量;一到他们能够运用自己的生命时,生命的本原就更加坚实了,这是自然的法则。
孩子在室外受到自然给他的锻炼,这在你看来是倍加危险的,可事实相反,这是在分散危险,在减少危险。
因此,要训练他们经得起将来有一天必然要遇到的打击。
锻炼他们的体格,使他们能够忍受住酷烈的季节气候和风雨,能够忍受饥饿和疲劳。
”由此可见,卢梭的自然体育方法包括利用冷水浴、酷烈的气候季节和风雨等自然条件去实现其体育目的。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蕴含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由于自然教育强调了体育的重要作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使受教育者在青少年时期形成了体育锻炼的习惯,到了成年以后可以保持这种习惯。
“受教育者决不会抛弃他在童年时期养成的习惯,因为他在童年时期只做他愿意而且喜欢做的事情,等到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也是这个样子,所以习惯的势力是必然会使他更加领略到自由的乐趣的。
活跃的生活、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对他来说是这样不可缺少的东西,以至于如果不许可他做这些活动的话,他是一定会感到很难过的。
他需要大量的空气,需要运动和使身体感到疲劳。
”终身体育理论认为:“终身体育是指从小到老,贯穿整个生命过程进行的体育活动,它强调体育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和进行体育活动的必要性,要求人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应将体育作为生活内容来看待和安排,充分享受体育的乐趣。
”把现代终身体育理论和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相比较,人们不难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虽然没有系统地论述终身体育理论,但不能否认它蕴含着终身体育思想的萌芽。
总之,学校体育教育是一种时间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提倡自然主义思想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必须非常重视把学生体育教育放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首要位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犹如“水壶与茶杯”的关系。
即教师是个水壶,学生是空茶杯,教学就是把水壶的水倒入空茶杯,学生在教学中完全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要改变体育教学中的这种不良状况,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一方面,要坚持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发动学习活动。
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机智、巧妙地创造一种自由、流畅、开诚布公、无拘无束的气氛,而不是再扮演传统的角色,即由他用权威性的语言告诉学生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而是把自己融进班级集体中,和学生一起讨论和思考;另一方面,要坚持学生自我评价。
使学生真正明了自己学得怎样,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应该怎样努力以求上进,以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因此,卢梭的自然主义体育思想突出强调了体育在培养一名优秀人才中的首要作用,健康强壮的身体是更好地进行智育和德育的物质基础。
二、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自然教育主义教育理论是卢梭教育思想的主体,其核心是“归于自然”。
他认为教育应顺从于大自然的法则,发展人的天性。
在教育中更侧重只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性的能力,他与人类的“自然状态”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善良的人性存在于纯洁的自然状态之中。
只因为社会的文明特别是城市的文明才是人性扭曲、罪恶丛生,因此,只有“归于自然“的教育远离喧嚣城市社会的教育才有利于保持人的天性。
所以他从儿童所受的多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教育必须“归于自然”。
卢梭表示,必须使人的教育与物的教育配合自然的教育,以自然教育为主轴,使人的教育和物的教育,围绕它而秩序,以儿童的内在自然为依据,通过恰当的教育,使儿童的身心得以顺利的发展。
可见,卢梭的自然教育集中表现在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肯定和培养自然人性、理想人格方面,主张以自然为教育的理想准则,接近自然,取法自然,返回自然,归顺自然。
同时,自然的教育又是主要针对富人的。
卢梭认为,针对富人子弟的自然教育至少可以挽救和培养一些人成为人。
(一)“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由、平等、独立的自然人卢梭从其激进的社会政治观出发, 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忠于祖国, 能履行职责的公民。
可是, 在现存的专制主义国家中, 人民的主权被摧毁, 人的天赋自由被践踏, 不平等达到了顶点。
在这种国家中没有公民, 只有专制君主的臣民。
因此, 教育的目的只能是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自然人”。
这种自然人不是自然状态中的野蛮人, 而是社会状态中的自然人, 他们知道如何做人, 如何生活、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为实现自由、平等的社会而奋斗。
正如卢梭在第一卷中描写的那样:“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
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
”他还说:“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位置上。
”(二)“自然教育”的作用——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卢梭认为, 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纯洁的, 人生来爱自由, 具有自爱心和同情心。
一切错误和罪恶都是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
《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 都是好的, 而一到了人的手里, 就全变坏了。
……偏见、权威、需要、先例以及压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社会制度都将扼杀他的天性, 而不会给它添加什么东西。
他的天性将像一株偶然生长在大路上的树苗, 让行人碰来撞去, 东弯西扭, 不久就弄死了。
”在卢梭看来: 教育在塑造人的品性方面, 在改变人的恶劣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起着决定的作用。
他在第一卷中写道:“我们生来是软弱的, 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 所以需要帮助;我们生来是愚昧的, 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
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 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 全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
”因此, 我们必须使儿童得到良好的教育,以保持和发展人的自然本性, 如善良、博爱、怜悯、仁慈等本性, 防止产生一切有害的欲念, 如妒忌、贪婪、仇恨等。
这样就可以达到增进人类幸福的目的。
否则, 便会摧毁儿童的天性, 使他们成为“没有味, 没有香气的早熟的果子, 乃至烂掉。
”(三)“自然教育”的基本原理——顺应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卢梭旗帜鲜明地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 跟着它给你画出的道路前进”, 即“按照孩子的成长和人心的自然发展而进行教育”, 使儿童的本能、天性得到发展, 合乎自然地成长为一个知道如何做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