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439例宫颈刮片细胞学筛查的结果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13496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结果分析目的分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妇科普查宫颈疾病中的重要性。
方法对来我院体检的13496例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进行分析。
结果13496例TCT体检者检测结果在正常范围内共13260例,占总检查例数的98.25%,检出指标异常者236例,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 169例、不排除高度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 13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48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 6例,合计占总检查例数的1.75%。
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病变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
标签: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宫颈癌;结果宫颈癌是全世界中最常见的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第一位,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每年有近50万例新发病例,而且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
目前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高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智利,更是发达国家近6倍,我国每年约有15万新发宫颈癌病例,约占全球患者总数的1/3,每年近八万妇女因此死去,宫颈癌已经成为中国女性的杀手之一,摧残着数以万计女性的健康。
虽然目前宫颈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是宫颈癌的发展有较长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宫颈细胞学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早期筛查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手段,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疾病的早期发现意义重大。
现对来本院健康体检的13496例女性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结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1月~2014年11月来我院体检,并且资料完整的13496例宫颈TCT报告,予以分析。
年龄在21~68岁,平均年龄45.64岁。
1.2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阴道扩张器充分暴露宫颈后,用棉拭子将宫颈表面的过多的分泌物拭净,将宫颈刷尖端伸入宫颈内口,稍用力下压单方向旋转4~5w以获得足量的上皮细胞,将采样刷的刷头放入液基薄层细胞提取缓冲液中,沿刷柄折痕处将宫颈刷折断,旋紧瓶盖、做好标示保存冰送检进一步制成薄层细胞涂片。
正常宫颈刮片报告单怎么看正常宫颈刮片报告单看起来是比较难理解的,不过在了解了其中几个指标的含义之后,相信就能明白了。
其实正常宫颈刮片报告单,就是预防宫颈癌的一项检查。
只是起一个提醒作用,大家不必太过惊慌。
那么小编现在就来教教大家正常宫颈刮片报告单怎么看?正常宫颈刮片报告单怎么看刮片的质量:通常是用满意不满意来描述,细胞率大于40%是刮片满意的标志。
若是刮片质量不满意,可能是有炎症,或者刮片的时候取的细胞量不够,读片的医生不能帮着给一个结论。
若是出现报告不满意的情况,可以考虑在炎症好了或者必要的时候重复刮片。
非特异性的发现:宫颈刮片检查对于阴道内的感染也是可以有帮助的,若是在刮片内提示有念珠菌、滴虫、细菌性阴道病的情况,那就需要针对相应的炎症的情况进行治疗,也有些特殊的病人,报告会提示放射治疗后改变或者萎缩的情况。
是否有内宫颈管细胞:若是在刮片内看到有内宫颈管细胞,说明标本取材还满意,有些女性在绝经后不太好获得内宫颈细胞。
做宫颈刮片的原理以前传统的宫颈刮片的方式是用一个小角板在宫颈上刮一下,然后涂在玻璃片上,固定液固定了以后由病理科医生读片看结果,现在用的是薄层细胞涂片的方式,是改用毛刷在宫颈上刷,然后在保存液里面把细胞洗脱下来,通过离心机把细胞均匀地涂在玻璃片上,这样的改进措施可以提高片子的可读性,降低漏诊的几率,通常大家在医院里面听到的是叫“TCT”的检查,它是薄层细胞涂片检查的简称。
通过以上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正常宫颈刮片报告单怎么看这个问题了。
最主要的就是用薄层细胞涂片的方式来进行手术,这种方式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降低了患者的风险,这要比传统的方式更加的科学、有效。
所以小编建议大家使用这种方法来做宫颈刮片的手术。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普查的效果目的:通过对24 313例妇女的宫颈刮片进行分析,探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癌普查的效果。
方法:采用巴氏涂片、人工镜检方法筛查,以TBS 分级系统标准报告诊断结果。
结果:24 313例报告中未见核异质细胞7999例(32.90%),轻度核异质细胞15 974例(65.70%),340例(1.40%)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及以上。
5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进行宫颈活检发现CINⅠ级13例,CINⅡ~Ⅲ级28例,5例原位癌,7例浸润癌。
结论:采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进行妇女宫颈癌的检查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标签:宫颈癌;细胞学检查;慢性宫颈炎近年来,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在逐渐上升,成为危害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人群也呈年轻化趋势[1]。
宫颈癌发病与慢性宫颈炎的关系密切,所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出现必须要进行早期的筛查和有效的干预。
目前在临床中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手段是宫颈细胞脱落细胞学检查,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高,安全性好,操作简单[2]。
笔者对本市一项目县农村妇女妇科病普查人员24 313例采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相关情况作了研究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2月本市一项目县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人员24 313例,所有人员均为已婚女性,年龄35~64岁,平均40.6岁。
其中35~39岁9624例,40~49岁12 423例,50岁以上2266例。
1.2 方法充分暴露被检查人员的宫颈,用棉球将宫颈表面的分泌物擦净,以宫颈外口为中心,采用木质刮板在宫颈外口鳞柱状上皮的交界部位刮取一周,然后将刮取出的物体均匀抹在载玻片的三分之一处,随后将载玻片放到无水乙醇中持续30 min,最后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后进行阅片[3]。
需要注意的是在刮取标本的时候,有宫颈糜烂的患者应该在糜烂边缘和正常组织交接部位刮取标本,有白带增多的人员要首先采用棉球将黏液轻轻擦去,然后刮取标本。
宫颈涂片分析报告首部分:简介宫颈涂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检查方式,用于早期发现宫颈癌和宫颈前病变的风险。
本文将对病理学家对宫颈涂片的分析结果进行详细解读,以便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和相应的医学意义。
第一部分:细胞脱落情况细胞脱落情况是宫颈涂片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正常情况下,细胞脱落率应适中,细胞排列整齐且具有层次感。
若细胞脱落率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部分:炎症细胞炎症细胞主要指细菌、真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
在宫颈涂片中,炎症细胞可以通过形态学特点进行鉴别。
根据细胞核的变化、胞质的染色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
第三部分:非典型鳞状细胞和非典型腺细胞非典型细胞是指在形态学上存在一些异常特征,但不足以确诊为恶性病变。
这些细胞的异常发现可能预示着宫颈病变的潜在风险,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检查。
第四部分:宫颈上皮细胞宫颈上皮细胞常常是宫颈涂片分析的重点。
根据上皮细胞的形态和排列,可以评估宫颈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一般分为鳞状上皮和腺上皮,通过细胞特征的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第五部分:恶性细胞宫颈涂片分析中最重要、最关键的是排除恶性细胞的存在。
恶性细胞的形态学特征通常包括细胞核增大、核染色不均匀以及细胞核的异型性。
病理学家将根据细胞形态学特征和其他指标来评估恶性细胞的潜在风险。
结尾部分:医学意义通过对宫颈涂片分析报告的解读,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宫颈的健康状况。
这对妇女的健康至关重要,因为宫颈癌和宫颈前病变的早期发现能够提高治疗成功率并降低不良后果的风险。
总结宫颈涂片分析报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妇科检查结果,对于宫颈癌和宫颈前病变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
通过对细胞脱落情况、炎症细胞、非典型细胞、宫颈上皮细胞和恶性细胞的分析,能够更好地评估宫颈病变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及时获取并理解宫颈涂片分析报告的结果,有助于保护女性的健康,提高治疗成功率和生活质量。
最新:宫颈细胞学筛查异常结果的分析子宫颈癌有明确的癌前病变,而且癌前病变持续的时间很长,一般为8~10年。
巴氏细胞学筛查,成为宫颈癌的筛查工具已经有60余年的历史。
在这期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筛查好的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降低,但是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仍然是威胁妇女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
2008年国家健康组织统计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生率大概有15万,在中国就接近10万,大概占世界新发病率的五分之一,中国每年有3万余人死亡于宫颈癌。
在5月份的北京女医师协会阴道微生态学习班上来自中国科学院肿瘤医院细胞学室的潘秦镜教授就宫颈细胞学筛查异常结果分析的相关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探讨。
对于宫颈细胞取材及制片失误导致假阴性的问题潘教授讲道:回顾性的研究发现,在细胞学诊断的假阴性病例中,有50%以上的涂片中没有可以诊断的细胞。
原因可能主要有三点:L可能是未取到病变的细胞。
2、可能是取到了病变的细胞,但是没转移到载玻片上,所以涂片上没有。
文献报道,80%以上的假阴性涂片是因为取材器上取到的病变细胞,随着取材器被丢失了。
3、虽然病变细胞转移到载玻片上了,但是涂片的质量很差,影响了细胞学的观察。
接着潘教授介绍了TBS诊断的优点:首先,要求细胞学评估,并报告细胞学标本的满意度,也就是说把细胞学的质量反映给临床,以便于临床对细胞学取材标本的质量改进,也让临床医生对细胞学的报告有充分的、更客观的认识。
其次,细胞学的诊断术语跟组织学术语有了相对的一致性,就是说细胞学的诊断结果是可以和组织学的诊断结果来比拟的,是警示宫颈瘤变的发生。
第三,要求细胞学的报告中要提出建议,以利于临床医生对病变有进一步的评价。
对于TBS系统潘教授进行了详细解读。
首先,TBS系统对标本满意度的评估。
在2001年的TBS中,对标本满意度的评估只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满意的标本,一类是不满意的标本。
在1991年的TBS系统里,把标本的满意度分为三大类。
除了满意、不满意以外,还有一类是基本满意。
710名妇女宫颈细胞学诊断结果与分析宫颈癌是女性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宫颈细胞学诊断则是宫颈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本文对于710名妇女进行了宫颈细胞学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首先,我们对710名妇女的年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
结果显示,在这710名妇女中,最年轻的是18岁,最年长的是69岁。
其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的女性占比较少,仅有89人,而30-39岁、40-49岁的女性占比较高,分别为227人和225人。
接下来是关于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分析。
在710人中,有141人发现异常细胞,这意味着异常检出率为19.86%。
具体而言,有125人的检查结果为ASCUS(不确定意义的宫颈细胞变异),13人为LSIL(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2人为HSIL(中度或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1人为宫颈癌。
其中,ASCUS的检出率最高,占所有异常检出人数的88.65%。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检查还发现了多少女性有乳腺病变情况。
在这710名妇女中,有43人的乳腺细胞存在异常,占所有检查对象的6.06%。
具体而言,有25人为不典型增生,12人为低度不典型增生,5人为高度不典型增生,1人为乳腺癌。
同时,我们注意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异常乳腺细胞检查结果为典型增生的人群中,经过宫颈细胞学检查发现的不确定意义的宫颈细胞变异(ASCUS)的检出率较高。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1.本次宫颈细胞学检查中,异常检出率为19.86%,其中ASCUS的检出率最高。
2.乳腺细胞异常检出率为6.06%。
3.在异常乳腺细胞检查结果为典型增生的人群中,ASCUS的检出率较高,这说明这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关联,需要进一步研究证明。
这些检查结果为将来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提示,也为医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宫颈刮片报告
宫颈刮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检查方法,通过刮取宫颈表面的细胞组织,用于筛
查宫颈疾病和癌变情况。
宫颈刮片报告是对刮片检查结果的描述和分析,能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宫颈健康状况,为进一步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本次宫颈刮片检查中,患者的宫颈细胞形态呈现正常,未见异常细胞或病变。
细胞核染色体形态规则,核浆比适中,核分裂象及异型性细胞未见。
细胞内未见病原体感染迹象。
总体细胞形态评价为正常。
根据宫颈刮片检查结果,患者目前宫颈细胞形态正常,未见异常情况。
建议定
期复查,以监测宫颈健康状况,预防潜在风险的发生。
此外,为了维护宫颈健康,患者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 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宫颈疾病;
2. 避免性生活过度,减少宫颈受损的可能;
3.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4. 预防宫颈炎症,避免宫颈受到感染。
总之,宫颈刮片报告显示患者目前宫颈细胞形态正常,未见异常情况。
建议患
者定期复查,并注意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宫颈健康状态。
希望患者能够重视宫颈健康,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自身健康。
14 439例宫颈刮片细胞学筛查的结果分析
作者:李宝仙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2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结果的分析,评价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价值。
方法:对14 439例宫颈刮片检查标本用TBS诊断系统进行分析,再对阳性标本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病理组织活检,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标准,按照相差一级的国际原则统计其符合率。
结果:14 439例标本中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32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78例,ASCUS 118例。
HSIL、LSIL和病理活检的符合率分别为81.3%、
70.5%。
结论:宫颈刮片检查敏感性高,其对宫颈癌早期和高度病变检出率较高。
【关键词】宫颈刮片;宫颈癌
中图分类号 R711.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2-0054-02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女癌症,发病率居女性肿瘤的第二位,全世界大约每年20万妇女死于这种疾病。
我国每年有新发病例13.15万,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8%[1]。
由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相对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5~20年),因此如何在早期诊断宫颈癌和癌前病变以达到防止宫颈癌的发生,是医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传统的巴士涂片筛查在宫颈癌的防治中就突显其重要性,笔者采用传统涂片进行检测,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4 439例标本均来自2006年6月-2009年3月笔者所在服务站门诊患者和来接受体检者。
1.2 标本采集与处理
用窥器暴露宫颈后,先擦拭过多的白带和宫颈口血液,再用木制的小脚式刮片将其尖部放入宫颈口,绕宫颈口轻轻刮一圈,恰好取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肉眼可见的糜烂及可疑之处都要包括在内,标本取得后,必须立即均匀涂于载玻片上,均匀用力向一个方向涂去,使细胞均匀地、厚薄适中地平铺在玻片上,然后把玻片固定在95%的乙醇与乙醚1∶1混合的固定液中,行HE染色,封片,阅片后发出诊断报告。
1.3 细胞学诊断方法
采用TBS描述性细胞学诊断报告方式。
即无上皮内病变和恶性病变(NILM);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鳞状细胞癌(SCC);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腺细胞;腺癌。
1.4 组织学诊断
为统一细胞学和组织学的诊断术语,根据TBS系统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即宫颈上皮内病变Ⅰ级(CIN 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包括CIN Ⅱ和CIN Ⅲ及原位癌。
1.5 分析方法
对宫颈刮片细胞学诊断结果为LSIL以上的患者均做阴道镜检查和病理组织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分级标准按照细胞学与组织学相差一级的国际原则进行统计。
2 结果
2.1 标本的评估
在14 439例患者中,有1125例标本取样不满意,但未对其重新取样。
2.2 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活检诊断比较
阴道镜病检LSIL78例,HSIL以上32例,共110例。
ASCUS 118例。
宫颈刮片细胞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和率HSIL以上为81.3%(26/32),LSIL为70.5%(55/78)。
见表1。
HSIL共32例,其中CIN Ⅱ 8例,CIN Ⅲ 17例(有14例诊断为原位癌)。
在本组数据中,宫颈原位癌最小发病年龄为26岁,最大发病年龄为46岁,1例SCC发病年龄为56岁。
3 讨论
由于宫颈刮片常受取材的限制,部分细胞涂片厚薄不均,炎细胞及红细胞堆积,影响诊断,但并不是每张涂片均是这样,很多还是可以取得最佳涂片的。
不管是手工还是机器制片,在进行制片时,都强调取材和改进取材方法,只要最大限度地保持细胞量和显示细胞结构,阳性率就会提高[2],如果宫颈刮片取材正确,涂片操作符合要求,且细胞量多,染色合格,一般认为,在阅片方面,手工涂片优于机制片,常规涂片保持细胞形态较好,问题细胞集中,而不像机制片那样散在和混存,这样更易于诊断。
本组数据中,宫颈癌的最小发病年龄为26岁,最大56岁,显示了宫颈癌患者有年轻化的趋势,青年人宫颈癌的患病率悄然上升,因此,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者的妇女应该开始定期做宫颈癌的筛查。
国内外屡见细胞学假阴性报道,其主要原因是漏诊和误诊,漏诊常见于小细胞型原位癌,误诊见于不典型改变的角化型鳞状细胞癌,也有少数病变涂片中确实无不正常细胞脱落,可能是受细胞脱落规律的影响,文献[3]报道这种病例占1.4%~15%,应强调,至少要有2~3次,每次间隔6~12个月连续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阴性才能确定为阴性。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只是一个早期发现宫颈癌的手段,如涂片异常或见到癌细胞必须经阴道镜检查取病理组织活检证实方能确诊。
如细胞学持续阳性而组织切片一时未证实者,需继续随查而不应轻易下假阳性的结论。
综上所述,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在诊断CIN上是一个可靠有效的方法,虽不能最后确诊,但至少可以提供有癌的信息,遗漏诊断的机会不多[4],此法在大规模普查时是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一个简便准确率高的方法,尤其适合贫困地区的宫颈癌筛查。
参考文献
[1]马博文.子宫颈细胞病理学诊断图谱[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102.
[2] 马博文.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与宫颈细胞学诊断[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1):86-87.
[3]王毓三.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72-274.
[4]张惜服.临床妇科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89-90.
(收稿日期:2013-01-23)(编辑: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