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298.00 KB
- 文档页数:28
小学数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每课中心
思想汇总
- 课程名称:小学数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 汇总内容:每课中心思想
第一课:认识算法
- 中心思想:通过认识算法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
第二课:交换律
- 中心思想:学生通过了解加法和乘法运算的交换律,能够更灵活地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第三课:数的读法和写法
- 中心思想:使学生正确掌握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
观察力和运算能力。
通过反复练,提高学生的数字识别和计算能力。
第四课:角的认识
- 中心思想:通过对角的认识和分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
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角的专业术语。
第五课:数的比较大小
- 中心思想:培养学生快速比较数的大小的能力,通过比较了
解不等式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第六课:巧算一百
- 中心思想:通过巧妙地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百以内的
加减法运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思维敏捷性。
第七课:数的加减法运算
- 中心思想:通过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运算的理解。
以上是小学数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每课中心思想的汇总。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帮助!。
人教部编版小学1到6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汇总一、数与代数1、自然数包括正整数和0,所以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计数单位是指: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等。
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0也是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5、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如2、3、5、7、11、13等等;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4、6、8、9、10都是合数。
6、最小的自然数是0,最小的质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7、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如·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125430 万;改写成以亿做单位的数12.543 亿。
8、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1302490015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13 亿。
9、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
10、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11、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12、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13、比、比例、比例尺、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
二、运算法则1、同级运算,从左往右。
(加和减是第一级运算,乘和除是第二级运算)2、两级运算,乘除优先,加减在后。
3、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三、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四、运算性质1、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2、除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除去所有除数的积,商不变,即a÷b÷c=a÷(b×c)3、被减数-减数=差,被除数÷除数=商。
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半时=30分 30分=半时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时分秒专项练习题一、填空题.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其中()是最小的时间单位。
2、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了()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走一大格的时间是()。
3、钟面上走得最快的针是()针,它走一小格的时间是()。
4、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走一圈的时间是()小时。
5、秒针从3到9走了()大格,也就是()秒。
6、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7、()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8、跑60米,小红用14秒,小英用12秒,小云用13秒.三人中()跑的最快.9、3分=()秒 1时=()分 2分=()秒2时30分=()分 90秒=()分()秒50分+10分=()时 1分–35秒=()秒60分=()时 118秒=()分()秒 1分70秒=( )秒 1分12秒=()秒 90分=()时()分 100分=()时()分 1时=()分 1 分=()秒 60秒=()分 60分=()时 118秒=()分()秒 1分70秒=( )秒1分12秒=()秒90分=()时()分 100分=()时()分 2小时=()分 2分=()秒 1时35分=( )分65秒=()分()秒75秒=()分()秒1时5分=()分80分=()时()分 1分21秒=()秒2时12分=()分10. 从8:40到9:30经过了( )时( )分;从2:30到4:40经过了( )时( )分;从6:10到6:45经过了( )分。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重难点考点全总结第1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结过时间=开始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结束时刻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注意:加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③写得数减法:①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
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③写得数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中间的0既要向前一位借,又要借给下一位,所以借回来的“10”只剩下“9”了。
如1000-234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公式减数+差=被减数加数+另一个加数=和被减数-差=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减数=差6、加法的验算:可以交换加数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加数=另一个加数验算。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
总
本文档为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汇总,总字数800字以上。
1.了解数学符号
认识加号、减号、乘号、除号等常用数学符号。
能够正确使用数学符号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百以内的数
能够读、写百以内的数。
能够在百以内进行数的比较、排序和填空。
3.掌握百以内的加法
理解加法的概念和加法的基本性质。
能够进行百以内的加法运算。
能够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掌握百以内的减法
理解减法的概念和减法的基本性质。
能够进行百以内的减法运算。
能够应用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认识几何图形
能够认识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能够区分和描述不同的几何图形。
6.掌握有关时间的概念
能够认识和使用小时、分钟、秒等时间单位。
能够读、写和询问时间。
7.培养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
能够观察、记录和描述数学事物和现象。
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以上为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通过掌
握这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接下来的研究奠
定良好的基础。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Part 1: Summary of Knowledge Points in the Third XXXDear students。
the semester has come to an end。
Do you remember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semester。
XXX。
I wish you all good results in the final exams.Unit 1: Time1.Understanding the clock: There are three hands on the clock。
the hour hand。
the minute hand。
and the second hand。
Theclock face has 12 numbers。
12 large squares。
and 60 small squares。
When measuring short time。
seconds are commonly used as the unit.2.The second hand moves 1 small square in 1 second。
1 large square in 5 seconds。
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60 small squares) in 60 seconds。
The minute hand moves 1 small square in 1 minute。
1 large square in 5 minutes。
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60 small squares) in 60 minutes。
which is 1 hour。
The hour hand moves 1 large square in 1 hour and completes a full circle in 12 hours.3.1 hour = 60 minutes。
部编版1-3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精选教育类文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祝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知识就是力量@_@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温馨提示:同学们,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你记住咱们本学期学习的东西了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们这学期各单元重要知识点吧!最后,祝各位同学们在期末的考试里取得好成绩。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的认识: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
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60小格)是60秒;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60小格)是60分,也就是1时;
时针走1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
3、1时=60分 1分=60秒(相邻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半时=30分一刻=15分
3时=(180 )分
想:1时=60分,3时就是(3)个60分,也就是(3)个60分相加,即
(180)分。
300分=( 5 )时
想:1时=60分,300分里面有(5)个60分,也就是(5)时。
4、单位的应用(根据平时的经验来填空,教师利用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1秒
钟、1分钟、1小时的长短。
)
一节课45()眨眼一次大约1()小明睡了9
()
5、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1)数格法:可以看钟面,数格后再计算。
(2)计算法: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拓展: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时刻”表示一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长短,只有先后。
“时间”表示两个日期或两个时刻的间隔。
终止时刻:如果时间拖后,要用加法;如果时间提前,要用减法。
易错点:
比较大小:3时○300分(没有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
经过时间:一列火车晚上8:30从甲地开出,第二天早上6:30到达乙地。
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
由于天气原因,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
知识点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加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易错点:个位加个位满十时不向十位进一。
知识点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方法1: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每个数位上相加的结果就写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减到哪一位,就把结果写在哪一位下面,哪一位不够减时,从前一位借1再减。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
易错点:笔算几百几十的加法时,数位对齐错误。
例如:40+590=()笔算时把40的个位与590的十位对齐,40的十位与590的百位对齐。
三、用估算解决问题
重点: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
估算方法:要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
可以把每个三
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看成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例如:403+571=()把403看作400,571看作570。
易错点:选择估算方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例如:裙子145元,上衣287,求总价。
145+140=()错解:把145看作140,把287看作280。
正解:把145看作150,把287看作290。
错解错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
解决有关购物问题时,应把钱数多估一些,不能估少了。
第三单元测量
一、毫米、分米的认识。
重点:毫米、分米的认识,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
难点:记住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恰当地选择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