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汽油机、柴油机供油系检测与波形观测
- 格式:pptx
- 大小:1.63 MB
- 文档页数:25
三.汽油机点火波形的检测内容概括1、点火波形的种类2、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3、点火系统的结构组成包括;蓄电池、发电机、分电器、点火线圈和火花塞等组成。
4、点火波形的测量工具——示波器示波器的结构,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系统,荧光屏,线束,以及有关按钮组成。
5、点火波形的异常6、检测的方法采用交互性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的方式对汽油机点火波形的检测。
7诊断标准。
(一)点火波形的种类点火波形定义:汽油机点火系统发生故障时,引起点火电压变化,从而与标准的点火电压不同的电压形成的波形称为异常的点火波形。
发动机的点火线圈是由两部分的线圈组成:低压部分的初级线圈和高压部分的次级线圈。
当初级线圈的电流被截断时,初级线圈会产生200V~300V的电压,而在次级线圈上将产生高达15kV~20kV的电压,所以,两者的波形有所不同,分为两类。
次级点火电压标准波形初级点火电压标准波形(1)次级点火电压标准波形a点:断电器的触点断开或电子点火器晶体管没导通,点火线圈初级突然断电,使次级电压急剧上升。
ab段:为火花塞的击穿电压,即在断电器打开的瞬间,由于初级电流下降至零,磁通也迅速减小,于是次级产生的高压急剧上升,当次级电压还没有达到最大值时,就将火花塞的间隙击穿。
所以ab也称为点火线;(5000-8000v)bc段:当火花塞的间隙被击穿时,两电极之间要出现火花放电,同时次级电压骤然下降,bc为此时的放电电压;(电容放电阶段电压)cd段:火花塞电极间隙被击穿后,通过电极间隙的电流迅速增加,致使两极间隙中的可燃气体粒子发生电离,引起火花放电。
cd的高度表示火花放电的电压,cd的宽度表示火花放电的持续时间。
cd被称为火花线;(电感放电阶段电压)在火花间隙被击穿的同时,储存在次级电容C2(指分布电容,即点火线圈匝间、火花塞中心电极与侧电极间、高压导线与机体间等所具有的电容量总合)的能量迅速释放,故abc段被称为电容放电。
其特点是放电时间极短(1μs),放电电流很大(可达几十安培),所以a,c两点基本是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汽车检测技术1汽车诊断参数是提供诊断用的,表征汽车,总成,机构技术状况的量2汽车诊断参数包括工作过程参数,伴随过程参数和几何尺寸参数3诊断参数选用的原则有灵敏性、单值性、稳定性、信息性和经济性。
4诊断参数标准由初始值,许用值,极限值组成。
5气缸密封性的诊断参数主要有气缸压缩压力、气缸漏气量、曲轴箱漏气量、气缸漏气率及进气管真空度等发6气缸压力表按表头的不同有锥形或阶梯形的橡胶接头、螺纹管接头。
7电喷汽油发动机,是由电子控制器ECU控制点火系统,其点火提前角包括初始点火提前角、基本点火提前角、修正点火提前角三部分。
8检查点火正时的目的是为了查证点火时间的准确性,而校15在单缸断火情况下测得的发动机转速下降值时,转速下降值愈小,则单缸功率愈小,当下降值等于零时,单缸功率也试接头组成,并附带一个传感器/测试仪。
24根据不同测量原理与结构,空气流量计有翼片式,热膜式,卡门旋涡式。
25汽车动力性一般是指汽车在行驶中能达到的最高车速,最大加速能力和最大爬坡能力。
26汽车制动性能评价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抗热衰退性,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27汽车动力性采用汽车发动机在额定扭矩和额定功率时的驱动轮输出功率作为评价指标。
28底盘测功试验台,一般由滚筒装置、功率吸收装置、测量装置、辅助装置四部分组成。
29测功器主要类型有水利式、电力式、电涡流式。
30在用车发动机功率不得低于原额定功率的 75%,大修后功率不得低于原额定功率的90%。
31机动车转向轮的横向侧滑量,用侧滑仪检测时,其值不得超过5m/km。
32当车轮前束(IN)大时,滑动板向外侧滑动,当车轮负前束(OUT)大时,滑动板向内侧滑动。
33五轮仪一般由传感器和记录仪两部分组成,并附带一个脚踏开关。
34用五轮仪检测汽车制动性能,可以测得在规定制动初速度下,从踩着制动踏板始到车辆完全停止所驶过的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
35当五轮仪用于检测汽车制动性能时,能测出制动初速度、制动距离和制动初速度等参数36前照灯的技术状况,可用屏幕法,前照灯校正仪检测。
实验三汽油发动机点火波形检测与分析指导书适用专业:汽车服务工程实验时数:2学时一、实训目的与要求1、掌握利用真空表检测发动机故障的方法及原理;2、根据真空表显示的异常指示找出发动机故障的原因。
二、实训课时2学时三、实训设备及器材1、常用工具1套2、发动机综合测试仪(或汽车专用示波器)1台3、技术状况良好的发动机总成1台四、实训内容及步骤使用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的示波器功能或汽车专业示波器检测点火波形,可用来判断点火系各部件的故障。
1、发动机综合测试仪与发动机的线路连接(1)将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的蓄电池电压拾取器的红、黑夹分别夹在蓄电池的正、负极上。
(2)将红色次级信号夹夹在中央高压线上(从适配器1280408的红色BNC 头引入设备),一缸信号钳夹在一缸高压线上,如图1所示。
图1 发动机综合测试仪与发动机的连接(3)起动发动机至正常工作温度,并怠速运转。
(4)启动发动机综合测试仪,在“汽油机检测”菜单下用鼠标左键点击“次级信号”图标即进入次级信号测试界面,即可测到次级平列波、并列波、重叠波等波形。
2、标准波形分析(1)单缸波形如图2所示为发动机1500r/min时的单缸标准次级波形图。
它反映了单缸点火的工作情况。
当点火装置出现故障时,次级电压的波形就会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波形的变化可初步判断故障所在。
图2 单缸标准次级波形图图中波形上各点的含义如下:a为断电器触点打开,次级电压急剧上升;ab为击穿电压;bc为电容放电;cd为电感放电,称为火花线;de为火花消失后,剩余磁场能维持的衰减震荡;e点为断电器触点闭合;ef为触点闭合导致的负电压,并引起闭合震荡;ae为触点打开的全部时间;ea为触点闭合的全部时间。
如果时间用分电器凸轮轴转角表示,则ae 为断电器触点张开角;ea为断电器触点闭合角。
(2)多缸重叠波形多缸重叠波形时将各单缸波形之首对齐并重叠在一起的排列方式。
6缸发动机的标准次级重叠波形如图3所示。
图3 标准次级重叠波形1-平均触点闭合角 2-触点闭合点变化范围 3-重叠角(3)多缸平列波和多缸并列波形为比较各缸点火情况,可将各缸点火波形平列和并列在显示屏上。
朱明工作室zhubob@高级技师、高级技能专业教师、汽车维修高级考评员国家经济师朱明工作室zhubob@第二章发动机检测技术汽车发动机技术状况影响到汽车运行中的动力性、经济性等,是汽车检测的重点内容。
本章就发动机功率检测、气缸密封性检测、汽油机点火波形观测、柴油机供油系检测与波形观测、汽油机点火正时检测、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进行讲述,介绍各项检测所用设备的结构、检测原理、检测项目等。
2.1 发动机功率检测..2.2 气缸密封性检测..2.3 汽油机点火波形观测..2.4 柴油机供油系检测与波形观测2.5 汽油机点火正时检测..2.6 发动机综合性能检测..朱明工作室zhubob@2.4 柴油机供油系检测与波形观测柴油的自燃点比汽油约低200℃,可以在压缩行程末期喷入气缸自行着火燃烧。
因此,柴油机供油系并无电量可采集。
这是柴油机检测的难点之一。
发动机综合检测仪在检测柴油机的供油系时,首先要将非电量的供油压力转变成电量,在不解体检测作业中,只能用外卡式油压传感器,如图2—25所示。
它以一定的预紧力卡夹在喷油泵与喷嘴之间的高压油管上,油管在高压油脉冲的作用下产生微小膨胀,挤压电荷,经发动机综合检测仪中的电荷放大器放大后供系统分析。
图2—25 外卡式油压传感器的安装朱明工作室zhubob@测试项目:压力波形针阀升程波形异常喷射瞬态压力供油均匀性供油正时转速朱明工作室zhubob@波形分析高压柴油在喷油泵出口到喷油嘴的油管沿程以波动方式传播,即在同一瞬间喷油泵端的压力和喷油嘴端的压力是不同的,右图为实测到的喷油泵出口压力波和喷油嘴端压力波朱明工作室zhubob@2.4.1、喷油压力检测在测试前,按图2—25所示的方法把发动机综合测试仪的喷油压力拾取及接地线夹在柴油机的某一缸高压油管上,起动发动机。
在“柴油机”菜单下用鼠标点击“喷油压力”,进入柴油机喷油压力测试界面。
界面说明及操作:在喷油压力测试界面点击“选择缸号”图标,依据压力传感器所夹持的油管选定“第几缸”。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供油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供油系统检测的方法和步骤。
3. 通过实验验证供油系统的性能,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实验原理供油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将燃油从油箱输送至燃烧室,以满足发动机燃烧的需要。
本实验通过对供油系统的检测,可以了解其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三、实验设备1. 供油系统检测台架2. 发动机3. 油泵4. 油压表5. 油量计6. 排气扇7. 计时器8. 记录纸9. 钳子10. 螺丝刀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发动机放置在检测台架上,确保发动机处于水平状态。
(2)检查油泵、油压表、油量计等设备是否完好,连接线路是否正确。
(3)将发动机油箱加满燃油,确保实验过程中燃油充足。
2. 检测油泵性能(1)打开发动机点火开关,启动发动机。
(2)观察油泵运转情况,确保油泵运转平稳、无异常噪音。
(3)使用油压表检测油泵输出油压,正常情况下应为0.3-0.5MPa。
3. 检测油压(1)使用油压表检测油压,正常情况下应为0.3-0.5MPa。
(2)若油压过低,检查油管是否堵塞、油泵是否磨损、油泵是否漏油等问题。
(3)若油压过高,检查油泵是否过载、油压调节器是否损坏等问题。
4. 检测油量(1)使用油量计检测燃油消耗量,正常情况下应为每百公里8-10升。
(2)若燃油消耗量过高,检查油泵是否磨损、油管是否泄漏、燃油喷射器是否堵塞等问题。
5. 检测燃油喷射器(1)观察燃油喷射器工作情况,确保喷射均匀、无滴漏。
(2)若喷射不均匀,检查喷射器是否堵塞、喷射器针阀是否磨损等问题。
6. 实验总结(1)记录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总结实验结果,评估供油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油泵性能正常,输出油压在正常范围内。
2. 油压正常,无泄漏现象。
3. 油量正常,无异常消耗。
4. 燃油喷射器工作正常,无滴漏现象。
柴油机喷油压力波形检测柴油的自燃点比汽油约低200℃,可以在压缩行程末期喷入汽缸自行着火燃烧。
因此柴油机供油系并无电量可采集。
这是柴油机检测的难点之一。
发动机综合性能分析仪在检测柴油机的供油系时,首先要将非电量的供油压力转变成电量,在不解体检验作业中,只能用外卡式传感器。
它以一定的预紧力卡夹在喷油泵与喷嘴之间的高压油管上,如图 37所示,油管在高压油脉冲的作用下产生微小膨胀,挤压外卡式传感器内的压电传感元件,产生压电电荷,经分析仪中的电荷放大器放大后供采控系统分析。
高压柴油在喷油泵出口到喷油嘴的油管沿程以波动方式传播,即在同一瞬间喷油泵端的压力和喷油嘴端的压力是不同的,图 38为实测到的喷油泵出口压力波和喷油嘴端压力波。
当喷油泵柱塞上升开始关闭进油孔时,高压油管的压力上升,当超过剩余压力Pr时,燃油即进入高压油管,当油压继续上升达喷油嘴的针阀开启压力Po时针阀开启,开始向燃烧室喷油。
所以喷油嘴实际喷油开始点落后于喷油泵的供油开始点,这一段时间差称喷油延迟。
由于延迟必将导致实际喷油提前角较几何供油提前角要小,提高针阀开启压力Po和增加油管总容积都使这一延迟加长,为使各缸供油提前角均衡,各缸高压油管都是等长度的。
针阀打开的瞬时因容积的增大和部分油进入气缸,喷油嘴端的压力微降。
但因柱塞的继续上升,喷油泵端的压力继续上升直到喷油泵回油孔打开,泵端压力速降。
但喷油嘴端的压力因高压油管的弹性收缩使压力下降缓慢,这一压力一直下降到低于喷油嘴针阀的落座压力Ps时,喷油才告终止。
这是正常压力波。
当油管中的压力波激起针阀的振动或压力波在高压油管两端的反射波过大时会引起不规则喷射或两次喷射等不正常现象。
1.上止点(TDC)传感器的安装上止点的确定对分析喷油压力波形至关重要,因此在测取压力波前必须正确安装调试TDC传感器,以供分析仪录取所测发动机的上止点信号。
厂家提供的TDC传感器有两种结构形式,即磁电式和光学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