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8
北京自然博物馆解说词北京自然博物馆解说词跳动的样子,还能看到它们嘴一张一合的,俨然就像群真的恐龙在你面前。
通过观察不同恐龙的不同形态,或观察它们捕与被捕,你就能立马对不同的恐龙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加上解说牌和讲解员的解说,我们可以较容易就了解不同的恐龙。
了解那个时代恐龙生活的场景,了解恐龙们的敌人与朋友。
之后还看到慈母龙和一窝恐龙蛋,那一堆蛋里有的已有恐龙破壳而出,有的还只被小恐龙们捅出一个小洞,有的还完好无损。
已出生的小恐龙们张着小嘴嗷嗷逮捕的样子,甚是可爱。
再看看恐龙妈妈,望着小恐龙的眼神,是那么慈爱。
解说员说慈母龙是最慈爱的恐龙了,说其他恐龙等小恐龙们出生后就不管他们,而慈母龙会一直守着小恐龙们,直到它们完全能自立。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父母们,何尝不是慈父慈母呢?动物们其实有很多和人类相似的地方,他们之间也有关爱。
恐龙馆参观完后,看到出口处有一块解说牌,上面介绍如果把地球出现的时间看成24小时,那么恐龙出现了52分钟,而人类只出现了9.4秒,如今人类却面临各种生存问题,因此呼吁人们珍惜环境,珍爱生命。
参观完恐龙馆解说员特意提醒我们看这块写着“结语”的解说牌,我们完全能够体会博物馆和解说员们的良苦用心,自然的力量实在太伟大了,它赋予我们生命,赋予我们各自物种,使我们的世界充满多样性而不单调,如今我们却不断地破坏着自然,自然才会给我们“报复”。
所以展馆有效地把科普和呼吁环保结合在一起,授人已知识的同时,也影响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人们进行了可持续发展教育,以鼓励大家共同环保,创造更和谐的自然。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水生生物馆,看到各种深海中的鱼、虾、龟等,一群群五彩斑斓的鱼儿在水中游着,觉得非常可爱,甚是喜欢。
北京自然博物馆简介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 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
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2021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
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500万元兴建的标本楼——“田家炳楼”,总面积达3600平方米,是国内同类馆中规模最大、设备最好、功能最全、使用价值最高的标本馆,92年落成并启用。
自然博物馆有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
馆藏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
“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反映了动物界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怀胎的诞生过程,勾画出人类自身的发展轨迹。
“恐龙世界”利用高科技手段将恐龙复原,配以声光电,让观众仿佛回到了亿万年前的远古生态环境中,因而成为孩子们的乐园,现有“走进达尔文”活动。
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多万件。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中,最神秘的莫过于“田家炳楼”,这座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标本楼蕴藏着20余万件馆藏标本。
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井研马门溪龙化石、中国唯一的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
如科摩罗总统访华时赠送给江泽民同志的珍贵的拉蒂迈鱼标本、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毛泽东同志的亚洲象标本、朱德同志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
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新西兰坎特伯雷国家博物馆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巨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天津自然博物馆展示内容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分为六大展示区,分别为:动物生态厅、世界昆虫厅、海洋贝类厅、博物馆标本之最、热带雨林观赏区、和触摸池。
动物生态厅该展厅展示的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爬行、鸟兽动物群。
既有东北的浩瀚林海,也有辽阔的塞北草原,的灌,还有南疆的。
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共约140种,200余件。
展览配以高山、流水,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们生活的动态场景。
世界昆虫厅天津自然博物馆昆虫照片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虫,通过比恐龙出现更早的动物——昆虫;昆虫的近亲;生命的故事——昆虫变态;保全生命的自卫与伪装艺术;一只昆虫的构造解剖,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千姿百态的昆虫。
海洋贝类厅该厅试图通过大量珍稀热带海洋贝类标本向广大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海洋,认识的窗口,该厅分贝类漫谈、沧海桑田贝壳堤、沧桑多变三个部份,由浅入深地向观众展示贝类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
博物馆标本之最噬人鲨又称大白鲨。
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
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
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
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又称翻车鱼。
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
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
天津自然博物馆蝠鲼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我国的,翼展是全国之最。
它是。
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
姥鲨又称老鼠鲨。
这个标本长度是全国个体之最。
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
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
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
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
广泛分布于、、和我国东南沿海水域。
热带雨林观赏区热带雨林观赏区您漫步在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观赏美丽的淡水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池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之时,您可以欣赏到来自流域的古老鱼类,同时也能看到各种各样漂亮与众不同的其它观赏淡水鱼,看时不仅使人想到大自然是多么伟大而神奇在这充满生机的热带雨林中,您会由然产生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恍如置身于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
天津自然博物馆藏品介绍
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馆内丰富的藏品涵盖了地球、动植物、化石等多个自然领域,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
一、地球展区
地球展区主要展示了地球的自然形成、地质构造和地球上的自然景观,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中国第一块明显的陨石“秦皇岛陨石”,其外形酷似月球表面的岩石,非常震撼人心。
此外,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水晶群“天津水晶宫”,它是由天津市区附近的废弃盐矿洞中的地下溶洞中形成的,展示了神奇的地球生命力。
二、动物展区
动物展区分为四个展室,展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生物標本,其中最具特点的是展出了现世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之一——棕熊和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之一——鸵鸟。
此外,这里还展出了许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標本,如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等。
三、植物展区
植物展区包括四个展室,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南北极植物室,展示了南北极地区的植被群落和生态系统,让观众有了近距离接触北极熊、企鹅等冰雪动物的机会。
四、昆虫展区
昆虫展区是馆内最受欢迎的展区之一,展出了大量外形奇特、颜色绚丽的昆虫標本,包括了全球各地的蝴蝶、蜜蜂、甲虫、蝉等,让观众感受到了昆虫的美妙世界。
五、化石展区
化石展区展出了一些古生物化石標本,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恐龙化石,展示了恐龙的骨架、蛋壳、足迹等,令人感受到了史前巨兽的气势。
六、科普互动区
科普互动区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区域,这里有丰富的互动展品和科普设备,让观众可以亲身参与,了解自然科学知识。
总之,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地方,它不仅展示了丰富的自然文化和生命力,还让观众通过互动体验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之处。
北京自然博物馆游玩攻略1. 简介北京自然博物馆是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座全面开放的自然博物馆,也是中国国家级地理博物馆之一。
该博物馆致力于展示地球自然和人类文明的丰富多样性,同时提供各种教育和娱乐活动。
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各种精美的展览和展览品,同时了解地球的自然奥秘。
2. 展览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展览分为多个主题区域,包括生命之旅、地球之旅、科技之旅等。
以下是一些值得参观的展览:2.1 生命之旅生命之旅展览通过真实的动物标本和丰富多彩的展示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地球上各种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游客可以了解各种动物的栖息地、习性和特征,还可以通过模拟场景了解各类动物的生存策略。
2.2 地球之旅地球之旅展览展示了地球的形成和演变历程,向游客展示了地壳运动、地热活动和地质灾害等地球科学的重要概念。
通过丰富的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技术,游客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奥秘。
2.3 科技之旅科技之旅展览展示了科学技术在地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作用。
游客可以了解各种科技创新和应用,探讨如何通过科技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3. 教育活动北京自然博物馆还提供各种教育活动,旨在增强公众的科学知识和环保意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活动:3.1 主题讲座博物馆会定期举办各种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分享相关科学知识。
游客可以通过参加这些讲座,了解最新的科学研究进展和环保动向。
3.2 科普工作坊博物馆会定期举办科普工作坊,让游客亲自参与科学实验和手工制作,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3 儿童活动博物馆还特别针对儿童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科学乐园、寓教于乐的游戏和互动展示等。
这些活动旨在通过游戏和娱乐的方式,启发儿童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 游玩攻略如果您计划参观北京自然博物馆,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攻略:4.1 提前了解展览信息在游览之前,建议提前了解博物馆的展览信息和安排。
可以在官方网站或其他官方渠道获取相关信息,以便计划您的游览路线和时间。
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攻略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攻略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一看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攻略,盼望对大家有关心!北京自然博物馆景点介绍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剧场, 具有特别的文化环境。
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讨论和科学普及工作。
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约20余万件,其中有相当数量为国家一、二类爱护的动物植物标本,还拥有肯定数量的模式标本以及具有特别意义的宝贵标本,很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包括世界著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马门溪龙、世界上最早鸟类之一的三塔中国鸟以及完好的整窝恐龙蛋化石等。
北京自然博物馆现有四个大型基本陈设:古生物陈设(古爬行动物厅、古哺乳动物厅、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厅、无脊椎动物的繁华厅)、植物陈设(绿色家园厅)、动物陈设(动物?人类的伴侣厅,动物的神秘厅)、人类陈设(人之由来厅)。
这四个陈设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进展的全景图,并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以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展示内容,向观众普及生命科学学问。
免费公交2、6、7、15、17、20、34、35、36、59、110、120、707、729、742、743、744、803、819、822、826、859路、百利宝101、105、106路电车在天桥站下车即到。
地址:崇文区天桥南大街126号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厅介绍植物世界厅北京自然博物馆《植物世界》大型植物专题展览于2021年7月向公众推出。
展览面积800余平方米,内容涵盖陆地植物演化、植物功能和现代植物景观三大主题,从史前灭亡的植物类群到今日多姿多彩的植物,从植物的微观结构到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宏观景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植物的魅力。
北京自然博物馆九龙壁介绍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九龙壁介绍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九龙壁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一大亮点。
九龙壁位于博物馆的北侧,是一道独特的砖雕墙壁。
它高达17.57米,长57.94米,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座砖雕九龙壁。
九龙壁的制作历时两年,始建于明代,完成于清代,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九龙壁由45个砖雕砖块组成,每块砖重达8吨,全部用手工雕刻而成。
整个壁面呈弯曲形状,形如一道弧形屏风,非常壮观。
壁上共雕刻了九龙,而每条龙都有独特的形态和神态,栩栩如生。
九龙壁的龙雕刻工艺非常精湛,细节处理十分细腻,每一鳞片、每一爪子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九龙壁的砖雕技艺在古代被誉为“砖雕艺术的巅峰”。
九龙壁的颜色也非常丰富多彩,采用了黄、绿、蓝等多种色彩。
整个壁面色调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
在阳光的照射下,九龙壁显得更加美丽动人。
九龙壁不仅在外观上令人赞叹,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被赋予了吉祥、权威、威严的象征意义。
九龙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每一条龙都有着独特的寓意。
这些龙的造型栩栩如生,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九龙壁不仅是一道艺术品,也是一道历史的见证。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九龙壁作为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九龙壁,北京自然博物馆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展览。
博物馆里展示了丰富的自然史文物,包括恐龙化石、古代植物、动物标本等。
这些展品生动地展示了地球的演变历程,让人们对自然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九龙壁是北京自然博物馆的一大亮点,它不仅在外观上令人赞叹,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九龙壁的砖雕工艺精湛,每一条龙都栩栩如生,给人以强烈的艺术享受。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建筑工艺的精湛,也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人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感受在隆隆的地铁声中,我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
这座庄严而壮观的建筑,宛如一座知识的殿堂,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展览和精湛的艺术品让我对这次参观充满期待。
以下是我对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参观感受。
第一展厅:古生物館一踏入古生物馆,我仿佛穿越到了恐龙时代。
巨大的恐龙骨架展示在那里,栩栩如生,让人惊叹不已。
我看到了霸王龙、长颈鹿龙等各式各样的恐龙化石,琳琅满目。
另外,展厅中的音频讲解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些古老生物的生活习性和演化历程。
一时间,我感叹万物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
第二展厅:地质館地质馆展示了地球的演化和珍贵的矿石。
我看到了各种珍贵宝石,如蓝宝石、翡翠等。
这些宝石闪烁着美丽的光芒,令人陶醉。
此外,互动式的展示方式也给参观者带来了更多的参与感。
我可以通过触摸屏幕了解地球的构造,看到地壳运动的模拟等等。
这种多媒体展示方式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球的奥秘。
第三展厅:动物館这个展厅是我最期待的一站。
我看到了来自不同洲的各种动物标本,如非洲的大象、亚洲的熊猫等。
每一个标本都精细制作,宛如栩栩如生的动物,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它们的故事。
此外,展厅还有一些互动游戏,让我更好地了解了动物的饮食习性、栖息地等。
我在游戏中学到了很多关于动物的知识。
第四展厅:植物館植物馆展示了各种珍奇植物和植物标本。
我看到了高大的棕榈树、巨大的仙人掌等等。
这些植物以它们独特的形态和美丽的花朵吸引着我的目光。
此外,展厅中还有一些模拟的气候环境,让我仿佛置身于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中。
通过这些展示,我对植物的多样性以及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五展厅:文化古迹展区在这个展区中,我看到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和古董。
它们代表着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
其中,我最被吸引的是元代的青花瓷和明代的瓷器。
那些精致的瓷器上绘有各种花草鸟兽,色彩鲜艳,工艺精湛。
这些文化古迹跨越了时空,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不仅仅是观看展品,更是在学习和思考。
自然博物馆展厅介绍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球上不同物种和自然环境的大型博物馆。
它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厅,以研究和展示自然世界的奇妙和千变万化的知识和特征。
以下是自然博物馆的几个主要展厅的介绍:物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大象、熊、海豹、狮子和其他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它们都很巧妙地被归类,使观众了解不同物种属于哪一类,并对它们的行为和习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地球科学展厅:这个展厅展示了一些地质形态的产物,包括火山碎屑、沉积层、滨海沉积物等,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除此之外,这个展厅还展示了一些海洋特性、气象特性和自然灾害的实物样本,使参观者更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的魅力。
古生物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包括海洋生物、植物、昆虫及其他物种。
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形态和结构,估计他们的年龄,改变观念,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发展史。
大自然历史展厅:这个展厅中展示的是大自然社会发展的史料,包括文物、书籍、实物样本等。
这些史料可以帮助参观者追溯到大自然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
科学百科全书展厅:这个展厅里展出了大量有关科学知识的实物样本,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的是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地理文化特点及其影响。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学习社会发展的史料,更加理解人类如何在不同的时期探索、创新和发展。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自然博物馆,可以去走访展厅,感受它们的精彩和启迪,了解大自然无穷的秘密和魅力。
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分为六大展示区,分别为:动物生态厅、世界昆虫厅、海洋贝类厅、博物馆标本之最、热带雨林观赏区、和触摸池。
动物生态厅该展厅展示的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爬行、鸟兽动物群。
既有东北的浩瀚林海,也有辽阔的塞北草原,亚热带的高山林灌,还有南疆的热带雨林。
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共约140种,200余件。
展览配以高山、流水,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们生活的动态场景。
世界昆虫厅天津自然博物馆昆虫照片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虫大世界,通过比恐龙出现更早的动物——昆虫;昆虫的近亲;生命的故事——昆虫变态;保全生命的自卫与伪装艺术;一只昆虫的构造解剖,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千姿百态的昆虫。
海洋贝类厅该厅试图通过大量珍稀热带海洋贝类标本向广大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贝类资源的窗口,该厅分贝类漫谈、沧海桑田贝壳堤、天津沧桑多变三个部份,由浅入深地向观众展示贝类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
博物馆标本之最噬人鲨又称大白鲨。
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
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
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
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又称翻车鱼。
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
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
天津自然博物馆蝠鲼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我国的东海,翼展是全国之最。
它是双吻前口蝠鲼。
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
姥鲨又称老鼠鲨。
这个标本长度是全国个体之最。
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
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
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
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我国东南沿海水域。
热带雨林观赏区热带雨林观赏区您漫步在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观赏美丽的淡水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池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之时,您可以欣赏到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古老鱼类,同时也能看到各种各样漂亮与众不同的其它观赏淡水鱼,看时不仅使人想到大自然是多么伟大而神奇?在这充满生机的热带雨林中,您会由然产生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恍如置身于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
天津自然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
分为六大展示区,分别为:动物生态厅、世界昆虫厅、海洋贝类厅、博物馆标本之最、热带雨林观赏区、和触摸池。
动物生态厅该展厅展示的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爬行、鸟兽动物群。
既有东北的浩瀚林海,也有辽阔的塞北草原,亚热带的高山林灌,还有南疆的热带雨林。
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共约140种,200余件。
展览配以高山、流水,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们生活的动态场景。
世界昆虫厅天津自然博物馆昆虫照片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虫大世界,通过比恐龙出现更早的动物——昆虫;昆虫的近亲;生命的故事——昆虫变态;保全生命的自卫与伪装艺术;一只昆虫的构造解剖,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二部分千姿百态的昆虫。
海洋贝类厅该厅试图通过大量珍稀热带海洋贝类标本向广大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贝类资源的窗口,该厅分贝类漫谈、沧海桑田贝壳堤、天津沧桑多变三个部份,由浅入深地向观众展示贝类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
博物馆标本之最噬人鲨又称大白鲨。
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
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
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
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又称翻车鱼。
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
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
天津自然博物馆蝠鲼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我国的东海,翼展是全国之最。
它是双吻前口蝠鲼。
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
姥鲨又称老鼠鲨。
这个标本长度是全国个体之最。
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
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
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
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
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我国东南沿海水域。
热带雨林观赏区热带雨林观赏区您漫步在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观赏美丽的淡水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池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之时,您可以欣赏到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古老鱼类,同时也能看到各种各样漂亮与众不同的其它观赏淡水鱼,看时不仅使人想到大自然是多么伟大而神奇在这充满生机的热带雨林中,您会由然产生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恍如置身于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
触摸池在这里您可以亲手触摸憨态温顺的海龟、行动迟缓的海星、奇形怪状的海螺、张牙舞爪的虾蟹、反应敏捷的鱼类、还有舞姿翩翩的海葵……您甚至可以亲手投喂。
海洋生物区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是我们人类向往的地方,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秘密,生活着大量的生命群体—海洋生物。
天津自然博物馆水生动物照片北京自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
北京自然博物馆现有四个大型基本陈列:古生物陈列(古爬行动物厅、古哺乳动物厅、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厅、无脊椎动物的繁荣厅)、植物陈列(绿色家园厅)、动物陈列(动物—人类的朋友厅,动物的奥秘厅)、人类陈列(人之由来厅)。
这四个陈列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并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以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展示内容,向观众普及生命科学知识。
早期演化展厅本展厅复原了当时海洋的繁荣景象,讲述了生命起源的理论,并以丰富的化石供观众欣赏和分辨,介绍了生物由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发展的复杂演化历程。
古无脊椎动物展厅硕大的鸮头贝矗立在本展厅门口,象征着无脊椎动物的繁盛历史。
展厅展示了一亿多年前地球上的繁荣景象,详尽讲述了古无脊椎动物兴盛衰亡的发展历史。
动物-人类的朋友展厅《昆虫世界》从“什么是昆虫”、“昆虫与环境”、“昆虫的特化”、“昆虫的一生”、“昆虫的行为”、“昆虫与人类”几个方面展现了多彩多姿的昆虫世界。
动物之美展厅展示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狂野奔放的非洲原野、深邃迷离的北美洲丛林以及自然野性的欧亚大陆北部冰雪世界。
展览采用了超薄渐变式和卷动式展箱,在文字上也首次采用了完整的中英文双语说明。
该展览通过把握空间、色彩和造型等设计要素,利用自然还原、艺术概括、互动启发等现代展示手法,充分展示了纷繁多样的具地域特点的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体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展示思路。
展览在10余种互动式展示项目中增加了许多新奇的展示手法,特别是各种声、光、电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运用加强了展览的科技含量,丰富了展示手段并增加了观众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如利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能在空中飞舞的蝴蝶、用三维技术制作的动物声音世界、动物脚印的认知、动物毛皮的触摸……这些都能让观众在参与中感受动物王国,在欢乐中亲近动物世界。
古爬行动物厅大厅中央展示了栩栩如生的恐龙骨架群,如中国人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丰龙,体长达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展翅翱翔的翼龙,称霸海洋的鱼龙。
多媒体电脑可以让观众欣赏到恐龙的原始埋藏状态,并通过“化石搜寻器”来体味古生物学家挖掘恐龙化石的艰辛和乐趣,从模拟地层演示中体会到地球沧海变良田式的重大地质变化过程......古哺乳动物厅在展厅中,观众可以看到阶齿兽的复原图和骨骼标本,它是恐龙绝灭后地球上同期最大的哺乳动物;可以欣赏到庞大的象类家族,包括赫赫有名的高4米长8米的黄河象和铲齿象。
观众还可以欣赏到一件十分引人注目的标本:目前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
恐龙公园厅“恐龙公园”以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的时间顺序栩栩如生地复原了恐龙时代的面貌。
植物世界厅北京自然博物馆《植物世界》大型植物专题展览于2007年7月向公众推出。
展览面积800余平方米,内容涵盖陆地植物演化、植物功能和现代植物景观三大主题,从史前灭绝的植物类群到今天多姿多彩的植物,从植物的微观结构到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宏观景观,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植物的魅力。
展览运用了声、光、电和多媒体等技术,以及先进的科学仪器,将植物学知识巧妙融合在景观、动画、科学实验和游戏中。
实现科学性、观赏性和趣味性的完全统一,为观众展示了一个欣赏植物、认识植物的精彩世界。
植物演化部分是以早期陆地植物起源为起点,以陆地植物演化过程为主线,整体复原已经灭绝的多种植物类型,展示了早期陆地植物刚刚开始登上陆地的景观,繁盛的蕨类植物景观,裸子植物景观和早期的被子植物景观,展示着史前植物的神奇之美。
植物景观部分是以现代的植物群落和植物生态系统为基础,采用背景画与前景植物相结合的手法,真实展现分布在我国不同地区的六种典型植物景观:荒漠、典型草原、典型湿地、山地、热带雨林以及红树林植物景观,营造出一个多姿多彩的现代植物世界。
植物功能部分是一个充满动感、充满活力、充满趣味性的展示空间。
分别针对植物的生长运动,运输系统,光合作用,开花传粉,种子散播和生存策略等内容,通过模型、标本、文字图片等多种方式进行描述,巧妙地回答了植物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如何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有序运转,如何实现自身结构和功能的相一致,如何适应其周围的环境,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存等等有趣的科学问题。
探索角“探索角”分为几大活动区。
在“报告阅读区”里,观众可以自由阅读科普书籍,还可以尽情上网检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儿童区”主要针对3-7岁的小朋友,他们在这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他们在自然博物馆中的所见所闻。
在“试验活动”区里定期组织专题实验;观众还可以利用显微镜自由观察微观世界。
此外,“探索角”提供了各种生物学模型供观众自行拼装,还展示着美轮美奂的动物标本与知识牌,更为整个“探索角”增添了无穷乐趣。
在这里,注重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让他们在轻松、快乐中掌握知识、发现问题和培养兴趣。
动物的奥秘厅《动物的奥秘》基本陈列是一个崭新的精品展览,展览内容精练、准确,讲究学术性,展品制作精益求精,具有可视性、娱乐性、可参与性、知识性、科学性、思想性以及可持续发展性和时代感。
《动物的奥秘》基本陈列展示内容新颖、功能完善、面貌一新,具体体现在展示内容和展示方式上,许多内容都体现了设计者的创新手法,在艺术形式上也有新的突破,采用了后现代语言和波谱式手法,给内容主题更好的烘托,使科学和艺术达到完美的结合,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大连自然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地质、古生物、动物、植物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科学博物馆,其前身始建于1907年。
新馆为现代欧式建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黑石礁海滨,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万平方米,是国内唯一拥有27万平方米海域的博物馆,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博物馆馆内现开设地球、恐龙、海洋生物、东北森林动物、湿地、物种多样性、辽西古生物化石等12个展厅。
走进序厅,一幅长22米、高3米的巨型浮雕将"自然与人"艺术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气势宏大壮观;恐龙展厅内40米长的巨幅半景画和栩栩如生的恐龙生态模型,演示了恐龙产生、发展、灭亡的全过程,观众可直观地了解恐龙及其生活环境;十分珍稀精美的辽西古生物化石,仿佛在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亿万年前的神奇故事,使我们对生命的进化产生无限遐想和对未来的深思;物种多样性展厅内,观众只需按下按钮就可以听到来自自然界近30种鸟类的鸣叫;东北森林动物展厅,犹如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各种动物集聚在你的身边,使人不禁发出要爱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感叹;触摸式多媒体电脑、大屏幕彩电,以及中央空调、楼宇自控、保安监控、数码自动讲解系统等高科技硬件设备,给观众创造了一个方便、舒适的参观环境。
此外还有供学述研讨等文化活动的多功能厅,供观众休息、观景的休息厅,以及购物、饮食等服务设施。
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是中国为数不多的省级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始建于1929年。
2009年7月,新馆建成开放。
这里有近13万件珍贵的馆藏标本,记录地球的生命历程;这里以深入的学术研究探索奇妙的生命世界;这里用生动的展示叙述人与自然的故事。
新馆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常设展厅面积9000平方米,临时展厅面积2500平方米,库房面积5000平方米。
与老馆相比,馆舍面积扩大了3.8倍,陈列展示面积扩大了近5倍,藏品库房面积扩大了3.5倍,年接待观众能力从15万人次提高到100余万人次;陈列内容与形式更加科学、生动,展示手段更加多元、先进;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和人性化。
????? 功能定位? 品高意深????? 浙江自然博物馆新馆被列入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省“十五”重点建设项目。
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借鉴国内外同类博物馆的经验,在广泛征求专家、职能部门及观众意见,并分析本馆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将新馆建设目标设定为具有先进理念、富有浙江特色、国内一流的自然博物馆;功能定位为以“自然与人类”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的自然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为宗旨,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闲于一体的现代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