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构的测定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25
食品质构的生理学检测方法
食品质构的生理学检测方法是通过观察和分析食品在口腔中的感觉和反应来评估食品的质构特性。
这些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口感评估:通过观察和记录食品的咀嚼感、溶解性、黏性、韧性、脆性等特性来评估食品的质构。
2. 唾液分泌量测定:通过测量咀嚼过程中产生的唾液量,评估食品的咀嚼性和口感。
3. 咀嚼力测定:通过测量咀嚼过程中的咀嚼力大小,评估食品的咀嚼性和口感。
4. 吞咽反射测定:通过观察和记录食品在咽部引起的吞咽反射反应,评估食品的易咽性。
5. 咀嚼时间分析:通过测量咀嚼过程中的时间和次数,评估食品的咀嚼性和口感。
6. 舌面感受性测定:通过观察和记录食品在舌面上的感受性反应,评估食品的口感和口味。
7. 咀嚼频率分析:通过测量咀嚼过程中的频率,评估食品的咀嚼性和口感。
上述方法可以帮助分析食品的质构特性,从而评估食品的口感、
口味、咀嚼性和易咽性等方面的特点,为食品生产者改进配方和生产工艺提供依据。
食品质构检测之面条拉伸性测试方法详解面条起源于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制作食用历史。
因制作简单,烹制多样,既食用方便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和其他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将风味发展到了极致。
拉面,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面条制品,自1999年“兰州拉面”与“北京全聚德烤鸭”、“天津狗不理包子”并称中式三大快餐之后,拉面已然成为“中华第一面”。
拉面制作讲究,和、饧、扯、揉、抻、拉一项不能少,工艺繁琐复杂,其中抻和拉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决定了拉面的最终口感,比如弹性、爽滑性等。
这除了与制作者的拉抻技术有关,最关键的还在于面条自身的拉伸性能。
目前,面条的拉伸性能的测定往往采用比较成熟的拉伸试验,反映在量化指标上主要有“抗拉强度”“应变率”等。
抗拉强度,表示面条在拉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最大能力,即面条经过屈服阶段进入强化阶段后随着横向截面尺寸明显缩小在拉断时承受的最大力与面条原横截面积的比值,单位为MPa。
“应变率”,指的是面条拉伸断裂前的最大伸长量与面条初始长度的比值,单位为%。
采用拉伸试验检测生面条的拉伸性能,除了能直观了解成型面条的抗拉伸断裂的能力以及延展性,还能根据测试数据及相关试验结果描绘出面粉的流变学特性,找出生产面粉的正常数值范围,是对面粉质量监控的一种有效手段。
对于拉面来说,拉面改良剂是广泛用于拉面制作的一种添加剂,能使面团产生较大的吸水性、延展性和粘性,使拉面光滑爽口。
通过对添加改良剂的拉面面条进行拉伸试验,能准确的评价改良剂的改良效果,帮助面粉及面制品企业科研人员正确选择和应用不同性质的改良剂。
当拉伸试验应用于熟面条时,更是一种对其韧性、弹性和断裂性的直观评价方法。
拉伸性能测试方法测试仪器:XLW(EC)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和拉伸测试装置,济南兰光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XLW(EC)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 集成拉伸、剥离、撕裂、热封等八种独立的测试程序,支持拉压双向试验模式,精度优于0.5级。
拉伸测试装置是由两个带有卷轴的拉伸杆组成,其中一个拉伸杆固定在基座上。
《食品物性学》实验指导书编者:栾广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二00九年五月目录实验一食品质构测定与分析 (2)实验二食品的颜色测定 (4)实验三液体黏度的测定 (7)实验四食品的动黏弹性测定 (11)实验五面粉粉质测定与分析 (12)实验六粉末状食品颗粒度的测定 (13)附录1:GBT14614-2006小麦粉面团的物理特性吸水量和流变学特性的测定粉质仪法 (14)附录2:激光粒度仪测定和工作原理 (28)实验一食品质构测定与分析一、实验目的与要求了解质构仪的结构、测定原理及操作基本,进一步理解固态和半固态食品力学性质的测定原理,并加强与感官品质间建立联系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每组任选两种样品。
1)利用反向挤出法比较不同类型酸奶的稠度及黏附性2)利用弯曲(bend)试验比较不同类型饼干的硬度与脆性3)火腿肠的TPA分析4)利用插入法测试果冻的凝胶强度。
5)火腿肠的蠕变和应力松弛实验三、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火腿肠去包装外衣后切成2.5cm圆柱体备用;果冻去包装后除去游离水分;酸奶去掉其包装杯上的封口薄膜;整块饼干从大包装中取出直接测定。
2)感官评价利用两点嗜好试验法,对酸奶的黏度和稠度、饼干的硬度和酥脆性以及火腿肠的黏性与嫩度进行感官评价,以教材和后面所附饼干试验表格为例进行表格设计。
3)仪器测试饼干、酸奶、火腿和果冻按质构仪设定的程序进行测定,记录测试条件和结果。
每个样品重复实验6次。
四、实验报告要求1)对各种参数的含义及实验结果进行分析;2)说明其中两种样品采用所用测试方法的依据;3)根据应力-应变曲线解析蠕变实验和应力松弛实验的各个参数;4)对于两种饼干可按教材上两点嗜好实验法区分二者口感在硬度和酥脆度上的区别,并与仪器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先于仪器实验做)。
备注:该实验原理参见教材第三章和第五章相关内容(李里特著,食品物性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实验二食品的颜色测定一、实验目的与要求进一步了解食品颜色的测定方法和原理,加深理解颜色的表示方法及其意义。
食品质构测定实验报告(共5篇)实验一:水浸泡对陈年大米质构的影响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时间水浸泡对陈年大米质构的影响进行分析,探究水分对大米质构的影响。
实验方法:1.将陈年大米分别放入四个烧杯中,添加适量水,分别进行0、30、60、90分钟浸泡;2.将浸泡后的大米捞出,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静置5分钟;3.将样品转移到质谱仪中,测试其硬度、弹性等相关参数;4.重复三次实验,取平均数作为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如下:水浸泡时间(min)硬度(kg/cm²)弹性(kJ)0 5.63 0.5630 5.35 0.5260 4.88 0.4790 4.38 0.43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水浸泡时间的增加,大米的硬度和弹性逐渐下降。
其中,水浸泡60分钟时,大米的硬度下降了13.2%,弹性下降了16.1%;水浸泡90分钟时,大米的硬度下降了22.3%,弹性下降了23.2%。
水分是影响陈年大米质构的重要因素,水浸泡时间的增加会导致大米的硬度和弹性逐渐下降。
因此,长时间浸泡会降低大米的品质。
实验二:温度对冷藏牛肉质构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冷藏牛肉质构的测定,评估不同温度对牛肉的质量影响。
1.将牛肉切成适当大小,将其分别置于4℃、2℃、0℃的冰箱中冷藏24小时;2.将冷藏后的牛肉取出,放于室温下静置1小时;3.将样品测定其硬度、嚼劲、韧性和粘度等参数;温度(℃)硬度(kg/cm²)嚼劲(kg)韧性(kJ)粘度(mPa·s)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在相同的冷藏时间下,牛肉的硬度、嚼劲和韧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
而牛肉的粘度则相反,随着温度的降低而下降。
低温存储可以改善牛肉的硬度、嚼劲和韧性,同时降低其粘度,因此在存储牛肉时,应选择合适温度进行冷藏。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相同的储存时间下,0℃的冷藏效果最好。
实验三:添加不同量鸡蛋对蛋糕质构的影响通过对添加不同量鸡蛋对蛋糕质构的影响进行测定,探究鸡蛋的添加量对蛋糕口感的影响。
一、名词1. 触变性:指当液体在振动、搅拌、摇动时粘性减少,流动性增加,但静置一段时间后,又变得不易流动的现象(45页)。
2. 应力松弛:指试样瞬时变形后,在变形不变情况下,试样内部的应力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的过程(72页)。
3. 蠕变:把一定大小的应力施加于粘弹性体时,物体的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而逐渐增加的现象(72页)。
4. 食品感官检验:以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为基础,依靠人的感觉(视、听、触、味、嗅觉)对食品进行评价、测定或检验的方法(106页)。
5. 散粒体的离析:粒径差值大且重度不同的散粒混合物料,在给料、排料或振动时,粗粒和细料以及密度大和密度小的会产生分离,这种现象称为离析(171页)。
7. 假塑性流动:非牛顿流体表观粘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42页)。
8. 塑性流体:当作用在物质上的剪切应力大于极限值时,物质开始流动,否则,物质就保持即时形状并停止流动,具有这种性质的流体称为塑性流体(44页)。
9. 分辨阈:指感觉上能够分辨出刺激量的最小变化量(110页)。
10. 刺激阈:指能够分辨出感觉的最小刺激量(110页)。
11. 食品分散体系:(32页)第二章食品的主要形态与物理性质1. 构成物质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分子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称为聚集态结构。
(4页)2. 食品材料的质构和流变性是其内部分子和原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宏观表现。
键合原子间的吸收力有键合力;非键合原子间、基团间和分子间的吸收力有范德华力、氢键和其它作用力。
(5页)3. 键合力包括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在食品中主要是共价键和离子键。
(5页)4. 蛋白质构象容易发生变化,是由于连接氨基酸的肽键键能较高。
5.范德华力包括静电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永远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静电力: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由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引起。
诱导力:当极性分子与其它分子相互作用时,其它分子产生诱导偶极。
《感官评定和物性分析》课程设计--副标题:双汇王中王火腿肠的感官评定和物性分析班级:食安1002 学号:4102100235 姓名:徐崇摘要:应双汇王中王公司要求对其旗下三种火腿肠产品进行了理化指标、感官评定、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色泽等感官评定实验和物性分析实验。
结果发现:3 种火腿肠的口味、质地、风味等存在显著性差异,弹性和内聚性无显著性差异,3 种火腿肠的硬度、胶着性和咀嚼性均依次较小;火腿肠 A、B 的理化指标测定结果相对较好,火腿肠 A 的香味最好,火腿肠 B 的口感、微观结构和色泽最好,火腿肠 C 的嫩度好。
综合各指标总体评价,火腿肠 B 的综合品质最好。
一、立题背景:受双汇王中王公司委托对其旗下三种火腿肠产品进行全面的感官评价。
二、评价前的准备工作1、问题的提出市场上销售的牛肉干 B 由于某种添加物的缺乏,损害了其感官品质,并且影响销售,生产厂家决定用另一种添加物质代替,生产了牛肉干 A,并通过牛肉干的感官分析实验知道牛肉干 A 能否代替牛肉干 B 进入市场,获得更多利润。
2、实验目标经过试验评定,综合各因素得出结论,确定牛肉干 A 能否代替牛肉干 B 进入市场获取更多利润3、感官评定方法感官评定与物性分析课程设计3.1 品评人员的选择和基本训练(1)实事求是, 认真负责, 公平公正。
感官品评是一项十分艰苦细致的工作, 需要高度集中精力,需要足够的耐心和韧性, 应做到大公无私、不抱偏见, 有自己的主见, 忠实自己的判断但又不固执己见, 既不优柔寡断也不草率从事, 严格掌握标准又不过分苛求。
(2)应有较强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熟悉各种产品的规范术语并能以确切的文字对产品的特性进行描述。
(3)必须有敏锐的视觉、嗅觉和味觉, 他们必须经过系统的训练和严格的考核。
对4种基本味觉物质的识别和阈值测试, 对各种气味和味道的识别, 对本行业产品特点和优缺点的辨认和识别等,考核合格者才能成为专业品评员。
质构仪测定猕猴桃的硬度一:实验目的1.学习质构仪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
2.通过质对构曲线的分析评价猕猴桃的品质。
二:实验原理压缩模式下,直至达到临界点(触发点)之前,探头以预测试速度缓慢下移。
然后探头将以设定的测试速度和测试距离下压到放置(或者固定)在工作基台的样品上。
直至探头又返回到它的开始位置前,仪器将持续监测负载力和时间/距离两个参数的变化关联性。
拉伸模式下,样品一般由两边夹具夹住。
当到达触发点时开始测试,夹具做分离移动。
仪器将记录样品被拉伸或撕开时产生的负载抵抗力和时间/距离两个参数的变化关联性。
三:原料和仪器红阳猕猴桃、CT-3质构仪四:实验步骤1.接通电源,打开仪器与计算机开关。
2.由猕猴桃的性质选用TA5探头。
3.将猕猴桃放在仪器的样品台上进行测定。
4.设置参数:模式:TPA模式,测试前速度:1.0mm/s,速度:1.0mm/s,测试后的速度:1.0mm/s。
距离:30mm,出发类型:Auto-50g。
五、实验结果处理。
1、查阅相关文献,根据所测的曲线及得到的硬度值与标准值的比较,评价猕猴桃的品质。
2、试验中注意的问题。
六:参考文献1、王海鸥,姜松.测试条件对苹果TPA质地参数的影响[J].食品与机械,2004,20(1):13—14.2、潘秀娟,屠康.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TPA)方法对苹果采后质地变化的检测M.农业工程学报,2005,21(3)166-177.3、马庆华,王贵禧,梁丽松.质构仪穿刺试验检测冬枣质地品质方法的建立[J].中国农业科学,2011,44(6):1210-1217。
实验一触变体系流变性质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使用AR-G2流变仪的粘度测定单元测定触变体系流变学特性的方法。
2.用AR-G2流变仪的粘度测定单元测定一些触变性流体的触变环,了解触变体系的粘度在剪切速率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触变体系是一类与假塑性体系不同的流变体系,表现为触变体系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但撤去外力后,体系的表观粘度不是瞬时恢复而是缓慢恢复的。
因此当剪切速率从0增加到100S-1然后下降到0的过程中其粘度变化曲线是不重复的,从转速增加和转速下降的流动曲线构成一环,称为触变环。
触变环的大小反映了被测体系的触变性。
触变体系的触变性的测定可通过测定粘度随时间的变化,也可测定触变环的大小。
三.实验步骤:1.将样品载至流变仪的样品台,放下测试夹具(4cm, 平板)至指定的间距,应注意样品的边缘与夹具边缘一致。
2.设定好仪器的测定参数:测定温度为25℃测定的剪切速率范围为0-100S-1测定的时间工作程序为:静置1分钟,剪切速率范围为0-100S-1的时间为2分钟(对数增大),静置1分钟,剪切速率范围为100-0S-1的时间为2分钟(对数减小)3.启动仪器,测定样品的流动曲线。
四.结果处理:1. 获得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图及粘度与剪切速率的关系曲线。
2. 划出触变环。
五.问题:测试样装好后静置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淀粉糊化曲线及粘弹性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学习动态流变仪的使用方法以及动态流变仪的使用范围。
2.掌握采用动态流变仪的小幅震荡模式测定粘弹性食品粘弹性质的方法。
3.通过采用小幅震荡模式对淀粉糊的粘弹性质进行测定,了解评价粘弹性食品的粘弹性指标—储能模量、损耗模量、损耗角。
二.实验原理动态流变仪的小幅震荡模式是测定粘弹性体的粘弹性指标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在呈正弦变化的力的作用下,使物体在结构不被破坏的情况下测定通过测定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变形的情况来计算其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和损耗角。
香菇猪肉丸的制作和分析摘要猪肉丸作为中国传统肉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方便,深受消费者喜爱。
添加功能性添加物或品质改良剂均能影响其品质特性及一些加工性能。
芹菜又称之为“药芹”,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含量、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含量在家常蔬菜中名列前茅。
本次试验选取一种比较成熟的猪肉丸加工方法,采用新鲜猪肉和芹菜为原料,按照一定的配方进行制作,并对产品进行外观、质地、口味等感观评价和质构测定,再与感官评价进行对比分析,也对可能影响其品质的一些关键因素进行了简单讨论。
本实验是针对不同的淀粉量,不同的猪肉量对猪肉丸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感官评定基础上采用物性测试仪对不同条件下制备的猪肉丸的制构特性:硬度,弹性,粘聚性,胶着性,咀嚼性等的研究。
关键词:猪肉丸工艺流程质构分析感官评定一.实验原理和设备(一)原辅料猪腿肉、猪肥膘符合卫生检测合格、食盐、白砂糖、味精、复合磷酸盐80g、纯碱、冰水、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猪肉香精、芹菜。
(二)使用设备绞肉机、打浆机、斩拌机、台称、天平、不锈钢切刀、电磁炉、恒温水浴锅等。
(三)基本配方猪腿肉1000g,芹菜400g,肥膘200g,冰水350g,食盐30g,白砂糖45g,复合磷酸盐3g,味精70g,白胡椒粉3g,香辛料20g,玉米淀粉85g,马铃薯85g(四)生产流程选料→斩拌加辅料→成型→定型→煮制→冷却→成品检验(五)操作要点1. 选料制作猪肉丸最好选择已成熟的新鲜急冻猪腿肉为原料。
原料肉去皮、去脂肪,保持干净无异物。
在选择猪肥膘时,最好选择熔点较高的猪背部脂肪为好,制肉丸时所用的猪肥膘也应保持新鲜、干净。
结冻使用更好。
2.蔬菜处理芹菜去叶子,去头去尾,去筋,再将预处理的芹菜放入清水池里,清洗出去表面的泥土和部分微生物,取出沥干3. 斩拌先将全部的猪肉斩至约5毫米大小颗粒,此时加入碱水,肥肉。
斩至温度开始回升时逐渐加入冰水、淀粉;继续斩至所需要的细致度。
在斩拌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5℃以下,以保证所形成的乳化料稳定而有弹性。
实验1 食品质构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了解质构仪的结构,测定原理,操作步骤等,学会使用质构仪对食品进行简单的质构测试。
二、实验原理:
质构仪测定是通过模拟人的触觉,分析检测触觉中的物理特征。
一般质构仪是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安装不同传感器的探头在设定速度下上下移动,当传感器与被测物体接触达到设定的触发力时或触发深度时,计算机以设定的记录速度开始记录,绘制出传感器受力与其移动时间或距离的曲线。
由于探头是在设定的速度下匀速移动,因此,横坐标时间和距离可以自由转换,并可以进一步计算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由于质构仪配有多种型号探头,因此其可以检测食品多种质构特征参数。
三、实验结果
四、注意事项
1. 使用质构仪前请登记,使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2. 测试过程中勿将手、其它物体放入或靠近测试台面,以免造成人体伤害或损坏质构仪;
3. 实验过程中应尽量保证测试条件的一致性,如样品的形状大小等,质构测试的参数等;
4. TPA测试中探头的面积应该大于样品面积。
幼儿园食品安全实验:食材质量检测与鉴别教案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幼儿园也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教育。
毕竟,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安全营养的食品。
开展食品质量检测与鉴别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在幼儿园里,进行食材质量检测与鉴别教案的实验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还能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一、实验目的通过食材质量检测与鉴别教案的实验活动,让幼儿了解食品的种类和质量标准,培养他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观察鉴别能力。
二、实验材料1. 新鲜水果、蔬菜等食材2. 手电筒3. 放大镜4. 餐具5. 实验记录表三、实验步骤1. 呈现食材:拿出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让幼儿观察并用手电筒和放大镜仔细观察食材的外观特征、颜色、形状和光泽等。
2. 鉴别食材:让幼儿对比观察不同种类的食材,学会用观察和询问的方式鉴别食材的真伪。
3. 测量食材:引导幼儿用餐具对食材进行测量,并记录下食材的重量和体积等信息。
4. 记录观察结果:让幼儿用实验记录表记录观察到的每种食材的特征和测量结果。
四、实验亮点1. 细致观察:通过仔细观察不同种类的食材,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细致耐心。
2. 实际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测量和记录食材的信息,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团队合作:可以让幼儿分组进行食材鉴别和测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次食材质量检测与鉴别教案的实验活动,幼儿深入了解了食材的外观特征和测量方法,增强了食品安全的意识,培养了对食材的观察和鉴别能力。
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幼儿园的食品安全教育不仅仅是告诉他们要吃健康的食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食材的观察和鉴别能力,让他们更加自觉地选择安全的食品。
而实验教育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增加他们的记忆深度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中,食材质量检测与鉴别教案的实验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