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生物考试大纲
- 格式:docx
- 大小:29.02 KB
- 文档页数:7
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2018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知识内容要求3—1 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ⅡⅡⅡ3—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3)人脑的高级功能(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ⅡⅠⅡⅠ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Ⅱ稳态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专题01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0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03种群和群落、专题04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高考卷中大约占30分,现分别对以上专题进行解读。
专题01 植物的激素调节本专题包括(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命题规律:这一专题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对该专题的考查较多,植物激素的共同作用是全国卷常考内容.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仅仅是记忆,而是围绕着一个基本观点“大多数情况下,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它们的相对浓度)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能否正确分析出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如何应用于生产实际中以达到不同的生产目的才是真正能够看出考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
命题趋势:预计2018年的高考中对植物激素的考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长素的运输、作用特点和对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理解,非选择题主要以实验分析与设计题、曲线分析题、新情境试题的形式呈现,如设计实验探究植物激素分布的因素等.1.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2018年高考大纲——生物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
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 ] C[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B.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C. 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答案 ] B[ 说明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021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局部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构造。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拟、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展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展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
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展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双链不能解开。
假设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参加适量的该物质,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随后细胞中的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 ] C[ 说明 ] 此题以“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察考生对“的状态〞和“复制、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以下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B.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C. 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说明 ] 此题考察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2018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知识内容要求2—1 遗传的细胞基础(1)细胞的减数分裂(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ⅡⅡ2—2 遗传的分子基础(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3)基因的概念(4)DNA分子的复制(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ⅡⅡⅡⅡ2-3 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4)伴性遗传ⅡⅡⅡ2-4 生物的变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ⅡⅡⅡⅡⅠ2—5 人类遗传病(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ⅠⅠ2-6 生物的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ⅡⅡ遗传与进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专题01 遗传的细胞基础、专题02 遗传的分子基础、专题03 遗传的基本规律、专题04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在高考卷中大约占20分,现分别对以上专题进行解读.专题01 遗传的细胞基础本专题包括(1)细胞的减数分裂,(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3)动物的受精过程。
命题规律:此专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常结合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一并考查,在2017 年新课标I 卷的第6 题和新课标II 卷第1 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纵观近五年的全国卷,高考对遗传的细胞基础的考查频率增多,此部分内容可能成为2018年高考的重要命题点,考生予以重视.命题趋势:预计2018年高考对于遗传的细胞基础考查,有可能以减数分裂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坐标曲线图等为着眼点考查基础知识或结合突出成就或热点问题进行命题。
2018年江苏省高考生物考试说明(选修)一、命题指导思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择优录取。
高考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以及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考试(江苏卷)生物科的命题将遵循“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从江苏省普通高中生物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反映高校的选拔要求,同时发挥高考的积极导向作用,有利于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推进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具体表现在:1.体现生物学科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以能力立意为主导,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考查。
3.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江苏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
二、考试内容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对考试内容及要求具体说明如下:对知识内容考查的要求依次为A、B、C三个等级,具体含义如下:A.了解所列知识点,并能在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并使用它们。
B.理解所列知识点及其与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运用它们并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C.在理解所列知识的基础上,能在较复杂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 t tp://www.7cai ed u.c n18年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大纲生物(送审稿)一、考试目标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是面向全体普通高中学生的达标性考试。
其考试目标是:以高中教育培养目标和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为指导,全面检测普通高中学生修完生物学科必修课程后所达到的学业水平,考查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确定的课程目标。
重点考查学生对生物学基本事实、核心概念、原理、规律和模型的理解;考查学生对生物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掌握;考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方法作出个人决策、对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形成自己看法的能力;重视考查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对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形成;引导学校和生物教师落实《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命题依据为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试行)》和《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大纲(试行)》为依据,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生物学科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基本思想,全面实现普通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目标。
三、命题原则1.科学性原则——生物试题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特点和要求,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
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2.基础性原则——试题要围绕《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重点,侧重对必修模块中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生物)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 理解能力(1)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 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 实验与探究能力(1) 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 获取信息的能力(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 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2018年全国高考《生物》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理工类高考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1.理解能力(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1)要求考生不但能够概括出所学生物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还要能够把握相关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
例如,考生不但能够分别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在细胞中发生的部位,还要知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要求考生能够用生物学术语、图表、图解等表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例如,用文字表述生物学概念、实验方案,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用系谱图表述遗传关系,画出细胞失水后状态的简图等。
(3)在理解能力中高一层次的要求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释、推理、判断或得出结论。
题目可能是要求考生对某一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如说明“放在窗台上的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等。
例1 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
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B. 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C. 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D. 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答案 ] C[ 说明 ] 本题以“DNA双链不能解开”为关键点,考查考生对“DNA的状态”和“DNA 复制、RNA转录、细胞周期以及癌细胞增殖等”相关性的理解。
例2 下列有关小麦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光合作用B. 根吸收矿质元素所需的ATP直接来源于呼吸作用C. 根尖表皮细胞对各种矿质元素的吸收量相等D. 各种矿质元素进入根尖表皮细胞需要同一膜载体的协助[ 答案 ] B[ 说明 ]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018年生物高考考试大纲必修一分子与细胞i-i细胞的分子组成(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H(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II(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I1-2细胞的结构(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I(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II(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II(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II(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II1-3细胞的代谢(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II(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II(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II(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II(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II(6)细胞呼吸II1-4细胞的增殖(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II(2)细胞的无丝分裂I(3)细胞的有丝分裂II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1)细胞的分化II(2)细胞的全能性II(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II(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II必修二遗传与进化2-1遗传的细胞基础(1)细胞的减数分裂II(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II(3)动物的受精过程II 2-2遗传的分子基础(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II(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II(3)基因的概念II⑷DNA分子的复制II(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II2—3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徳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II(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H(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IT(4)伴性遗传II2 — 4生物的变异(1)基因重组及英意义H(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II(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TT(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II(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I2-5人类遗传病(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I(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I(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I2-6生物的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II(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IT必修三稳态与环境3-1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II(2)其他植物激素II(3)植物激素的应用II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II(3)人脑的高级功能I(4)脊推动物激素的调节II(5)脊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I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稳态的生理意义II(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屮的作用II(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糠调节II(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屮的作用II(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T3—4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I(2)种群的数量变化II(3)群落的结构特征I(4)群落的演替I3 — 5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结构I(2)牛•态系统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II(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II(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II3-6生态环境的保护⑴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II(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I(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IT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6 — 1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诞生I(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11(3)基因工程的应用II(4)蛋白质工程I6-2克隆技术(1)植物的组织培养II(2)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II(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II6-3胚胎工程(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I(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I(3)胚胎工程的应用II6-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I(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I(3)生物技术屮的伦理问题I6 — 5生态工程(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II(2)生态工程的实例I实验部分7-1基因工程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4-1分子与细胞⑴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7)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4—2遗传与进化(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4— 3稳态与环境(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抨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模拟尿糖的检测(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5)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2018年生物考试大纲解读高三生物组:代巍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生物部分的变化有两点:【修订内容】2、实验与探究能力(2)(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2)(修订为)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细化考纲】实验与探究能力(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解读考纲】(1)理解《考试说明》中规定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原理、方法和技能等进行综合的运用(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如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这一实验原理的应用。
(2)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和技能,按照要求设计生物学实验来验证生物学事实,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以及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等。
如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3)科学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环节。
本项能力要求提到的“科学探究”主要指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在这个前提下“做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
例如,探究淀粉溶液中的淀粉和碘溶液中的碘能否通过人工膜,探究校园不同区域空气中细菌的含量及合适的消毒途径等。
(4)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及实验原理、方法和技能,对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或完善。
2018年生物考试大纲D2-1遗传的细胞基础(1)细胞的减数分裂II(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II(3)动物的受精过程II 2-2遗传的分子基础(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II(2)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I(3)基因的概念II(4) DNA分子的复制I(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II 2-3遗传的基本规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II(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II(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II(4)伴性遗传II 2-4生物的变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II(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I(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II(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I(5)转基因食品的安全I 2-5人类遗传病(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I(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I(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I 2-6生物的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II(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II 3-1植物的激素调节(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II(2)其他植物激素II(3)植物激素的应用II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1)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II(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I(3)人脑的高级功能I(4)脊椎动物激素的调节I(5)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I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稳态的生理意义II(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II(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I(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II 3-4种群和群落(1)种群的特征I(2)种群的数量变化II(3)群落的结构特征I(4)群落的演替I3-5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结构I(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II(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II(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II3-6生态环境的保护(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II(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I(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II实验要求4-1分子与细胞(1)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2)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纲中的:(3)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I.考核目标与要求(4)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5)通过模拟实验探宄膜的透性(6)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7)探宄影响酶活性的因素(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9)探宄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0)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11)模拟探宄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2.实验与探宄能力4-2遗传与进化(1)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2)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3)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1.考核目标与要求2.实验与探宄能力4-3稳态与环境(1)探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2)模拟尿糖的检测纲中的:(3)探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I.考核目标与要求(4)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宄(5)探宄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2.实验与探宄能力生物知识内容表二选考部分生物技术实践实验5-1微生物的利用要求(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4)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5-2酶的应用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I .考核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宄能力(1)酶活力测定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酶在食品制造和洗涤等方面的应用(3)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5-3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的应用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1.考核目标与要求2.实验与探宄能力(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3)测定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4)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I.考核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宄能力知识内容6-1基因工程要求(1)基因工程的诞生(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含PCR技术)(3)基因工程的应用(4)蛋白质工程 6-2克隆技术II II I(1)植物的组织培养(2)动物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3)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6-3胚胎工程II II II(1)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与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2)胚胎干细胞的移植(3)胚胎工程的应用6-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I I II(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2)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3)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6-5生态工程I I I(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2)生态工程的实例III 实验7-1基因工程要求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大纲中的:I .考核目标与要求 2.实验与探宄能力。
与2017年相比,2018年的《考试大纲》生物部分在“考试范围与要求”方面没有任何变化,体现了考纲制定的稳定性。
考纲是命题的依据,预计2018年全国卷生物试题在知识广度和能力深度考查方面会继续充分体现考试目标和要求,重点考查考生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生物学实践和探究能力的掌握情况,引导高中教学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向。
稳态与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专题:专题01 植物的激素调节、专题02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 03种群和群落、专题04 生态系统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高考卷中大约占30分,现分别对以上专题进行解读。
专题01 植物的激素调节本专题包括(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2)其他植物激素,(3)植物激素的应用。
命题规律:这一专题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十分密切,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分析近五年高考试题,对该专题的考查较多,植物激素的共同作用是全国卷常考内容。
本专题考查的知识点并不仅仅是记忆,而是围绕着一个基本观点“大多数情况下,是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它们的相对浓度)控制着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能否正确分析出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如何应用于生产实际中以达到不同的生产目的才是真正能够看出考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的。
命题趋势:预计2018年的高考中对植物激素的考查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长素的运输、作用特点和对其他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理解,非选择题主要以实验分析与设计题、曲线分析题、新情境试题的形式呈现,如设计实验探究植物激素分布的因素等。
1.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
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
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答案】C【解析】由图示可知,用CTK处理比正常叶片中(用蒸馏水处理)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下降慢,说明细黄的过程,D正确。
生物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
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I和II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
I和II的含义如下。
I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II: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生物知识内容表二选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