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3.25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第二章《我们身边的物质》

常州市第五中学/姬晓芳

摘自:《百度快照》

一、本章结构

1.在全书中的地位

前一章向学生介绍了化学的研究内容、方法、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章从学生非常熟悉的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四种物质入手,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切身感受,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开始,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与生产、生活相关的方面,展开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具体化,它也是迈入化学之门的第一步。从本章开始,学生真正接触到比较具体的宏观化学物质,为下一章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进行了铺垫。

2.知识结构

本章十分清晰地分为四个部分,围绕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四种物质进行教学。

本章起始提出四个问题:

(1)我们时刻都无法离开的空气和水由什么组成?

(2)氧气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

(3)二氧化碳会发生哪些神奇的变化?

(4)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在学习时紧紧以这四个问题为起点,展开一系列的探讨。

第一节主要介绍了空气的成分及其发现历史,加强氮气和稀有气体用途的内容,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增加了自然界十分重要的“生物固氮”的介绍,扩展了有关目前空气污染的篇幅,结合空气质量日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节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生命活动需要氧气”重要意义的提出,了解自然界的氧循环,引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各以一种非金属、金属、有机物与氧气的反应为例,说明氧化反应以及剧烈和缓慢两种状态的存在。以大量图片展示氧气的用途。对氧气的获得仍从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两个方面介绍,初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在练习与实践中还增加了“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的方法。

第三节根据学生以往生活、学习中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的了解,简介日益严重的“温室效应”,对二氧化

碳作初步的认识。通过对二氧化碳的三态的描述,结合相关实验,学习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由二氧化碳灭火器引出“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实验”,初步学习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最后探讨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可能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四节中的“水”是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物质,在“已经知道”中提出了四个问题用以提示在学习过程中应考虑的一些内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留下更多的篇幅用以介绍“水的净化、水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使学生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等的区别,了解净化水的常用方法;了解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知道为什么要防治污染,对人类有何意义;并能为保护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本章特点、重点、难点

1.特点:

(1)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几种物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四种物质的学习,也即对最常见的混合物、纯净物;非金属单质、非金属化合物有了基本的认识。

(2)本章内容多、知识全面,按“物质名称-组成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主要制法-污染及防治”的基本思路学习物质有关知识,为今后化学知识学习做好准备。

(3)已经涉及到简单的化学用语、文字表达式,最基本的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4)与生物学、物理知识结合紧密:植物固氮、温室效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生命活动需氧、二氧化碳、饮用水与健康、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图2-3“捕捉”空气实验、氧气、二氧化碳、水的三态变化等。

(5)“活动与探究”之后往往根据实验结果的可能,提出实验结果误差的因素分析,或者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使学习的内容很有层次性、趣味性,并为后续的学习作了简单的铺垫。

2.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4)水的组成、净化

3.难点

(1)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图2-3“捕捉”空气实验实验有关的系列问题。

(2)初次接触纯净物、混合物,举例说明时可能混淆物质、物体两个概念。

(3)氧气、二氧化碳、水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注意事项。

(4)知道有些天然水是硬水,和肥皂作用有白色垢状物生成,了解硬水对生产、生活有影响。

(5)初次书写和记忆相对复杂的物质化学式、文字表达式。

(6)学习物质有关知识的基本思路(物质名称-组成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主要制法-污染及防治)和方法。

三、建议课时数

第一节多种物质组成的空气2课时

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2课时

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2课时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1课时

整理与归纳、全章复习1课时

四、教学建议

1.重视化学知识、方法的教学:

(1)充分利用每节“已经知道”的内容,以此为起点挖掘学生现有的知识,可以适当添加一些问题,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以便展开后续的学习内容。

(2)氧气和二氧化碳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在做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可以碳为例简单讲述物质的量的多少对产物的影响,为后面学习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准备。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在练习与实践中出现,课堂中只需学生了解反应现象,暂时不必记忆复杂的反应文字表达式。

(4)水的分解和生成过程在一个实验中完成,分析水的组成时有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渗透。水的净化分过滤、蒸发、吸附、沉淀等几种方法,要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如,硬水、软水、自来水的生产等。

(5)注意几组概念的辩析:混合物、纯净物;氧化反应、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等。

(6)按照“物质名称-组成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主要制法-污染及防治”的基本思路学习物质有关知识。

(7)学生的活动与探究主要以“猜测-设计-实验-结论”的形式展开,始终以学生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