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大纲合集 0500804线性代数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目录高等数学教学大纲 (1)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12)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 (16)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22)普通物理教学大纲 (29)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教学大纲 (44)工程数学教学大纲 (51)电路分析教学大纲 (59)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大纲 (64)低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69)数字与逻辑电路教学大纲 (76)微机原理I教学大纲 (83)Matlab教学大纲 (89)信号与线性系统教学大纲 (95)微机原理II教学大纲 (101)高频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106)电磁场理论教学大纲 (114)单片计算机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 (119)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 (128)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134)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 (139)电视机原理教学大纲 (146)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152)Visual Basic编程技术教学大纲 (159)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 (166)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教学大纲 (171)微波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176)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181)数据采集与处理教学大纲 (188)普通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196)电路实验教学大纲 (198)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200)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202)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4)低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7)数字与逻辑电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09)高等数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一、课程编号:10212001二、课程性质与特点: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教学的基础。
它是理工类学科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
它不仅是具有严谨逻辑推理、论证的自身完美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其它学科(特别是理工科)重要的基础工具。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理工类学科必需的如下内容:矢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微积分学;矢量分析与场论;幂级数与傅立叶级数;微分方程等。
三、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高等数学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500805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分:3学分学时:54学时开设学期:第3学期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处理随机现象的基本手段和基本方法;能运用概率与统计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用比较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处理实际生活中的统计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相关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1.重点:随机事件及其概率、一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二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数理统计、参数估计。
2.难点:贝叶斯公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矩估计和最大似然估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随机事件的概率。
探究法:师生共同探究概率统计的一些应用问题。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随机事件和概率(10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样本空间(基本事件空间)的概念,理解随机事件的概念,掌握事件的关系与运算,理解概率、条件概率的概念,掌握概率的基本性质,会计算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掌握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以及贝叶斯(Bayes)公式,理解事件的独立性的概念,掌握用事件独立性进行概率计算;理解独立重复试验的概念,掌握计算有关事件概率的方法。
1.概率、条件概率2.古典型概率和几何型概率3.概率的加法公式、减法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贝叶斯公式4.事件的独立性第二章随机变量及其分(8学时)教学要求:理解随机变量的概念.理解分布函数的概念及性质.会计算与随机变量相联系的事件的概率,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概念,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泊松(Poisson)分布及其应用,了解泊松定理的结论和应用条件,会用泊松分布近似表示二项分布,理解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的概念,掌握均匀分布、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及其应用。
目录第一部分课程教学大纲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01)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08)0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11)04.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16)05.高等数学(一) (019)06.线性代数 (022)0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24)08.大学物理 (025)09.大学物理实验 (031)10.大学计算机基础 (035)11.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 (038)12.大学英语 (042)13.军事理论 (047)14.心理学基础 (050)15.美术欣赏 (054)16.音乐欣赏 (057)17.文学欣赏 (062)18.电路分析 (065)19.模拟电子技术 (067)20.数字电子技术 (070)21.EDA技术 (072)22.Delphi程序设计 (074)23.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78)24.数据结构 (082)26.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87)27.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089)28.工程制图与CAD (091)29.电视机原理与技术 (093)30.MATLAB 语言 (095)31.数字设计(双语) (097)32.WEB编程技术 (100)33.VC++程序设计 (102)34.通信原理 (105)35.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Linux) (108)36.文献检索 (110)37.JAVA程序设计 (112)38.信号与系统 (115)39.数字信号处理 (118)40.控制原理 (120)41.可编程序控制器 (122)42.DSP控制器原理 (125)43.电力电子技术 (128)44.电机学 (130)45.人工神经网络 (133)46.数字电视 (136)47.多媒体技术 (138)48.数字图像处理 (141)49.智能仪器设计 (143)50.电子测量原理 (146)51.信号检测与控制 (149)52.嵌入式系统及应用 (151)53.FPGA设计 (153)54.电机拖动及控制 (155)第二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大纲56.工厂电气 (161)57.金工实习 (162)58.C语言课程设计 (165)59.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166)60.Delphi课程设计 (167)6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169)62.电子实习 (170)63.认识实习 (172)64.电路分析实验 (173)65.模拟电子技术实验 (174)66.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175)67.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 (177)68.计算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178)69.Delphi程序设计实验 (179)70.数据结构实验 (181)71.《MATLAB程序设计》实验大纲 (182)72.WEB编程技术实验 (183)73.VC++程序设计实验 (185)74.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linux)实验 (186)75.Java程序设计实验 (188)76.人工神经网络实验 (189)77.EDA技术实验 (190)78.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 (191)79.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验 (193)81.信号与系统实验 (195)82.数字信号处理实验 (197)83.控制原理实验 (198)84.可编程序控制器实验 (199)85.DSP控制器原理实验 (200)86.电机学实验 (201)87.高频电子技术实验 (202)88.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 (204)89.电视机原理与技术实验 (205)90.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206)91.数字电视实验 (207)92.多媒体技术实验 (208)93.数字图象处理实验 (209)94.智能仪器设计实验 (210)95.电子测量原理实验 (211)96.信号检测与控制实验 (212)97.DSP技术与应用实验 (213)98.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实验 (214)99.FPGA设计实验 (215)100.电机拖动及控制实验 (216)101.运动控制工程实验 (218)102.工厂电气实验 (219)103.毕业实习 (220)104.毕业设计 (221)。
电子信息工程教学大纲##师X 学院 编二00五年八月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系教 务 处目录《高等数学1,2》教学大纲1《高等数学3》教学大纲3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教学大纲7《数理方法与特殊函数》教学大纲9 《大学物理1》教学大纲11《大学物理2》教学大纲14《电路分析》教学大纲18《C++程序设计》教学大纲21《电子工艺实践》教学大纲26《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9《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34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38 《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设计》教学大纲42 《 EDA技术根底》教学大纲45《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4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51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56《电磁场与电磁波》教学大纲59《通信原理》教学大纲63《高频电路》教学大纲66《单片机原理》教学大纲69 《DSP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72《信息理论与编码》教学大纲75 《MATLAB在通信中的应用》教学大纲78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教学大纲82《感测技术》教学大纲85《测试电路与系统》教学大纲89《现代电视系统原理》教学大纲91《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教学大纲96《电子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大纲100《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101《虚拟仪器技术根底》教学大纲105《PLC技术》教学大纲107《计算机控制技术》教学大纲110《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大纲113 《理论力学》教学大纲120《量子力学》教学大纲125《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教学大纲129《高等数学1,2》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高等数学1,2课程编号〔编码〕:WD-ZJ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时数:146 学分数:9编写执笔人:龙述君审定人:X建平编写日期:2005年8月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高等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各专业课的理论根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积分的根本思想和根本方法,并能应用其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数据结构》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41802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开设学期:第3学期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软件开发的必备基础,是数据库与软件工程等课程的基础。
学会分析研究计算机加工的数据对象的特性,以便选择适当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以及相应的算法,并初步掌握算法的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的技巧。
另一方面,学习本课程也是进行复杂程序的训练过程,要求学生书写的程序结构清楚、正确易读。
熟练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软件应用设计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顺序表和单链表的描述和插入、删除运算以及算法的效率分析,栈和队列的运算及循环队列;二叉树的性质及遍历算法,线索二叉树的运算,树、森林与二叉树之间的转换,Huffman树的构造算法及Huffman编码、译码;图的邻接矩阵和邻接表存储结构,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关键路径和最短路径的求解;顺序查找、折半查找算法及平均查找长度;插入、交换、选择等基本排序方法和改进的排序方法,归并排序算法及基数排序算法。
2.难点:单链表的插入、删除运算和链表的应用,栈与递归的关系,栈与队列的应用,稀疏矩阵的压缩存储及运算;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尤其是非递归遍历算法,线索二叉树的运算;求最小生成树、拓扑排序、关键路径和最短路径算法;折半查找算法及平均查找长度、二叉查找树的构造、哈希表的冲突处理;快速排序算法、堆排序算法和归并排序算法。
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法、演示法、探究法。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熟悉各名词、术语的含义,掌握基本概念,特别是数据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关系;掌握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掌握逻辑结构的性质;掌握算法五要素,计算语句频度和估算算法时间复杂度的方法。
1.数据结构的研究对象2.数据结构的发展概况3.基本概念与术语4.数据类型与抽象数据类型5.算法与算法分析6.典型例题第二章线性表(4学时)教学要求:理解线性表的逻辑结构特性及抽象数据类型;熟练掌握这两类存储结构的描述方法;熟练掌握线性表在顺序存储结构上基本运算的实现:查找、插入和删除的算法;熟练掌握在链式存储结构中实现线性表基本运算,并学会何时选用何种链表的方法;掌握从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的角度综合比较线性表两种存储结构的异同点及其使用场合。
《电路分析》教学大纲编写:杨帆审核:赵红梅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电类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
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及脉冲技术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牢固掌握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功率、参考方向)基本定律(欧姆定律 KCL 、KVL)及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源和受控源器件的基本特性。
2. 熟悉掌握线形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网络定理,如:节点法、支路法、回路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互易定理等,并能够灵活的运用它们来分析各种电路。
3. 重点掌握正弦稳态分析的基本概念(如:极大值、有效值、频率、相位等)及向量分析(如:向量图、复阻抗、复导纳等),熟练地运用向量法对正弦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包括三相电路和具有互感耦合电路的计算)。
4.了解非正弦周期电路的谐波分析法。
5.熟练掌握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法。
对时域法,要求深刻理解时间常数、一阶的零输入响应、一阶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等概念;对频域法,要求掌握拉氏变换分析电路的方法和步骤(如:运算阻抗、拉氏正变换、拉氏反变换)。
6.了解一般非线形电路的特点,熟悉非线形电路的计算方法(如:图解法、小信号分析法等)及非线形电路方程的编写。
7.掌握电路的拓扑矩阵,能熟练列写复杂电路方程的矩阵8.了解网络函数的性质,掌握极零点在复频率平面上的分布与网络时域的特点。
9.掌握二端口的方程和参数及二端口的等效电路。
10.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仪表和调节设备,掌握一些基本的电工及电子测试技术。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1.1电路和电路模型1.6电流及电压的参考方向1.5功率和能量1.4电阻元件1.5电压源和电流源1.6受控源1.7基尔霍夫定律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功率和电能量;电阻、电压源和电流源等电路元件的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基尔霍夫定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机电工程学院2017年11月15日前言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是在学校教务处和机电工程学院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按照学校教务处颁发的“关于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标准)的通知”精神,依照2017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编写的。
在课程专业教学大纲的修订过程中,相关教师以专业培养方案所确立的“培养掌握现代电子应用技术和信息工程技术,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等培养目标为基础,尽量体现了专业特色,满足应用型大学转型建设的要求。
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相关教师紧跟课程知识的最新发展,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明确了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了教学内容设计,体现了课程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突出了课程的应用型转型建设和“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的需要。
通过课程主讲教师严谨执笔撰写,相关课程教师认真审核,教学部主任积极督导、汇总、排版,专业带头人总体把关,本专业尽力按时、保质完成了编写任务,在此对所有相关的教师所付出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在编写过程中,尽管相关教师做出了最大努力,但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校内外领导、专家、同行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在此先表示感谢!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目录专业基础课程AL040450-工程制图基础---------------------------------------------------------------------1 AL042500-电路原理---------------------------------------------------------------------------7 AL041420-模拟电子技术--------------------------------------------------------------------21 AL041570-数字电子技术--------------------------------------------------------------------28 AL040150-电磁场理论-----------------------------------------------------------------------36 AL043000-信号与系统-----------------------------------------------------------------------41 AL041260-信息理论与编码-----------------------------------------------------------------47 AL043070-自动控制原理--------------------------------------------------------------------52专业核心课程AL040360-电子线路CAD---------------------------------------------------------------------58 AL042670-高频电子线路--------------------------------------------------------------------71 AL040120-单片机原理及应用--------------------------------------------------------------77 AL042880-数字信号处理--------------------------------------------------------------------84 AL042400-传感器原理及应用--------------------------------------------------------------90限定选修课AL042760-计算机网络与通信--------------------------------------------------------------95 AL042910-通信系统原理------------------------------------------------------------------101 AL042700-光纤通信------------------------------------------------------------------------108 AL040010-DSP原理及应用-----------------------------------------------------------------114 AL042630-电子设计自动化(EDA)--------------------------------------------------------119 AL040020-PLC原理及应用-----------------------------------------------------------------125 AL042340-C51单片机应用设计-----------------------------------------------------------131 AL043050-印刷电路板设计实务---------------------------------------------------------137 AL042610-电子技术创新设计------------------------------------------------------------143任意选修课AL041340-专业英语------------------------------------------------------------------------150 AL042980-系统仿真------------------------------------------------------------------------158 AL042460-电力电子学---------------------------------------------------------------------164 AL042730-计算机控制技术---------------------------------------------------------------171 AL042930-微机原理及应用---------------------------------------------------------------177 AL042820-嵌入式系统及应用------------------------------------------------------------184 AL042380-SOPC可编程片上系统设计---------------------------------------------------189AL042590-电子测量------------------------------------------------------------------------194 AL041090-随机信号处理------------------------------------------------------------------199 AL041540-数据库原理及应用------------------------------------------------------------204 AL042960-无线通信及遥控技术---------------------------------------------------------210 AL040370-多媒体技术及应用------------------------------------------------------------215 AL041300-移动通讯------------------------------------------------------------------------221 AL040140-电磁测量------------------------------------------------------------------------227 AL041070-数字滤波------------------------------------------------------------------------232 AL041170-无线局域网技术---------------------------------------------------------------237 AL041530-宽带技术------------------------------------------------------------------------242 AL041630-企业管理概论------------------------------------------------------------------247 AL041600-文献检索------------------------------------------------------------------------255《工程制图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L04045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适用专业: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时学分:40学时2.5学分所需先修课:信息技术基础编写单位:机电工程学院编写人:侯桂凤审定人:陈芳专业带头人:包长春编写时间:2017年一、课程说明1.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04181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时学分:1学分,18学时
开设学期:第5学期
一、实验目的
通信原理实验是通信原理课程的实践环节。
通过本综合实验的开展,可以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基本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上机对各单元实验内容的具体动手操作,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能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通信的系统概念,更好地理解理论授课的内容,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三、考核要求
根据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验完成情况及实验考试进行综合评定。
考勤、预习占10%,实验报告、实验完成情况占30%,实验考试占60%。
四、实验教材
《通信原理实验与课程设计(第二版)》,达新宇、陈校平、邱伟等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五、参考书目
1.《通信原理(第五版)》,樊昌信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
2.《通信原理实验指导(第一版)》,杨建华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
3.《通信原理实验教程(第一版)》,杨鸿文、桑林、徐春秀等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通信原理实验(第一版)》,卢晓轩、蔡丽萍著,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执笔人:何腊梅
审核人:杜俊
审定人:丁富华
时间:2013年7月。
《DSP原理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41818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理论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开设学期:第6学期一、教学目的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在硬件上掌握DSP的硬件结构、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在软件上掌握DSP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对DSP技术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有一定了解,同时加深对先修课程中数字信号处理相关算法的理解,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宽阔的基础。
二、重点难点1.重点:是DSP的基础知识,DSP的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及软件应用程序开发和仿真过程,DSP片内外设接口及DSP应用系统开发。
2.难点:是应用程序开发和仿真过程,DSP片内外设接口及DSP应用系统开发,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硬件实现。
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教师讲授数字信号处理的基础知识和DSP芯片的基础知识。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DSP芯片的结构特点、指令系统等知识点的内容。
案例法:通过分析DSP芯片功能应用的实例,教会学生利用DSP芯片实现信号处理和设备控制的方法。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DSP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DSP处理器的结构特点与性能指标;学会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DSP处理器。
1.DSP技术的基本概念2.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优点3.DSP处理器的主要结构特点4.DSP处理器的评价标准5.DSP处理器的选择依据第二章 CPU内部结构及时钟系统(6学时)教学要求:了解TMS320F2812的基本特性;掌握TMS320F2812的CPU结构、寄存器特征、时钟控制;学会对CPU寄存器进行操作并利用时钟控制编写小的应用程序。
1.CPU概述2.CPU的结构及总线3.CPU寄存器4.时钟及系统控制第三章存储器与通用接口(6学时)教学要求:了解TMS320F2812的程序数据空间统一寻址方式;掌握F2812外存储器及其片外外设的扩展方法,GPIO的基本特性;学会GPIO各寄存器的基本配置方法,实现向外设输出数据。
《高频电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41809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分:3学分学时: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开设学期:第4学期一、教学目的《高频电路》主要介绍无线电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具体基本单元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应用于通信系统、高频设备中的高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原理、分析、设计方法, 为进一步学习通信原理、电视原理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高频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非线性电路为主,学习谐振功率放大电路、正弦波振荡电路、振幅调制、解调与混频电路、角度调制与解调电路和反馈控制电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合成;反馈振荡的原理;非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信号的时域与频域的对应关系;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的工作原理;混频器、解调器的工作原理;反馈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高频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高频电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究法:师生共同探究高频电路的一些应用问题。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高频电路基础(4学时)教学要求:掌握电子元器件的高频特性,熟悉常用的元器件的高频性能。
熟悉电子噪声的特性及分析解决方法,噪声系数的计算。
1.高频电路中的有源器件2.无源器件和组件3.电子噪声4.噪声系数的计算和测量第二章高频功率放大器(8学时)教学要求:掌握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电路的分析方法和一般计算。
掌握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外部特性,熟悉匹配电路,会分析实际电路。
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2.高频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性能分析3.高频功率放大器的高频效应和实际电路4.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合成第三章正玄波振荡器(8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震荡的条件,熟悉常用的震荡电路,掌握震荡电路的指标。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41804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分学时:4学分,72学时(理论教学54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开设学期:第3学期一、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深入学习电子信息类专业有关课程以及为以后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信号的基本运算;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的性质;零状态响应和零输入响应;卷积积分与卷积和的计算及性质;傅立叶变换及频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及复频域分析;Z变换及Z域分析;系统函数和状态变量分析。
2.难点:信号系统的分析方法;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的频域分析;系统函数与系统特性。
三、教学方法建议讲授法:力求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逻辑性较强的推导过程、例题的解答等内容采用传统的板书方式,对于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某些知识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
练习法:通过一些典型例题的练习和讲解,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做到举一反三;通过传统实验和软件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信号与系统的概念(4学时)教学要求:掌握信号的描述方法、分类及其基本运算。
掌握冲激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运算。
熟悉线性系统与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与非时变系统、因果与非因果系统的概念。
掌握线性非时变系统的特性。
1.信号的概念及分类2.信号的基本运算3.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4.系统的描述5.系统的特性和分析方法第二章连续系统的时域分析(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连续系统时域分析的经典分析法和卷积分析法。
掌握从物理模型建立微分方程的方法。
学会连续系统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的计算方法。
学会连续系统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的计算方法。
掌握卷积积分计算的图解法和解析法。
掌握卷积积分的性质。
1.线性时不变连续系统的响应2.冲激响应和阶跃响应3.卷积积分4.卷积积分的性质第三章离散系统的时域分析(4学时)教学要求:掌握离散系统的差分方程描述。
《计算机控制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41814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分:3学分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开设学期:第6学期一、教学目的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自动控制的基本理论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初步能力,并为学习后续相关专业课程,以及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自动控制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打下必要基础。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的一般过程与基本方法。
二、重点难点1.重点: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元部件和数学模型:了解常用自控元器件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理解状态的转移和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一阶和二阶系统的时域响应,掌握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掌握常用的电校正装置,了解工业自动控制器的使用,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和工程设计方法。
2.难点:能够应用时域分析与频域分析方法分析线性系统的稳态特性。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现状。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2学时)教学要求:理解经典控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重点掌握线性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2. 自动控制系统示例3.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4. 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5.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具第二章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学时)教学要求:理解建立实际系统的数学模型的必要。
掌握如何建立各种不同的数学模型。
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4. 控制系统建模实例第三章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4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几种典型输入信号,理解系统的各时域响应性能指标的定义。
掌握一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时域响应的特点,并能熟练计算其性能指标。
掌握二阶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典型时域响应的特点,并能熟练计算欠阻尼时域性能指标和结构参数。
《电子测量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41826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分:2学分学时:36学时(理论18学时,实验18学时)开设学期:第5学期一、教学目的本课程是专业选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具备正确选择测量方案和使用电子测量仪器的能力,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1.重点:误差处理方法;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频率测量原理,相位测量、电压测量、阻抗和噪声测量的原理与方法。
2.难点: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电子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电子测量技术最新的发展趋势及应用。
实验法:对电子测量的各种方法进行实践练习。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电子测量的主要内容、特点和基本方法;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特点;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及误差;能对测量结果(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
1.测量与电子测量2.电子测量的内容和特点3.电子测量方法的分类4.测量仪器的功能、分类和主要性能指标5.计量的基本概念第二章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2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误差的相关概念、分类、表示方法及公式;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掌握随机误差的分析方法,会熟练计算;掌握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1.误差2.测量误差的来源3.误差的分类4.随机误差分析5.系统误差分析6.系统误差的合成7.测量数据的处理第三章信号发生器(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信号源的分类和基本组成;掌握正弦信号源的主要性能指标;低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高频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特点。
1.信号发生器概述2.正弦信号发生器的性能指标3.低频、超低频信号发生器4.射频信号发生器5.扫频信号发生器6.脉冲信号发生器7.噪声信号发生器第四章电子示波器(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分类及阴极射线示波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掌握示波器显示的基本原理、主要性能及掌握Y通道、X通道和Z通道的工作原理、通用电子示波器的选用原则;熟练掌握通用电子示波器的应用:包括信号的电压、周期、频率,脉冲信号的前沿、脉宽、延迟时间,正弦波的相位差等参数的测量;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测量方法。
专业学习大纲------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邯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015年5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习大纲一.专业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文化素质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电子信息系统和设备的研发、维护、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学生主要系统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有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按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工程型技术人才,可达到见习电子信息工程师技术能力要求,可获得见习电子信息程师技术资格。
毕业生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一)掌握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使用现有技术,了解新兴技术。
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1.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包括微积分、微分方程、线性代数、复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电磁学等。
1.2 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理论和技术基础知识(1)电路分析与设计:包括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电子线路等知识。
(2)计算机方面知识:包括信息技术基础、计算机系统、单片机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
(3)信号、系统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知识: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现代通信知识:包括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等知识。
(5)工程制图方面的基础知识。
1.3 人文和社会科学:具备较丰富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熟练掌握英语,可运用其阅读专业文献、进行技术相关的沟通和交流。
2、具有扎实的工程实践基础,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EDA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41815课程性质:专业课程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分:3学分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开设学期:第6学期一、教学目的理解FPGA、ASIC电路的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利用quartus II 软件设计常用电路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通用接口电路,初步做到能使用学过的电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重点难点1.重点:FPGA/CPLD结构与应用、QuartusII应用,Verilog HDL基本数据类型与命令语句,常用EDA设计方法、仿真验证。
2.难点:Verilog HDL基本数据类型与命令语句与C语言的差别,阻塞与非阻塞式差别。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研究现状。
四、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述(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 EDA技术及其发展,了解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了解基于HDL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
1.EDA技术及其发展2.EDA技术实现的目标3.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 HDL4.其他常用描述语言5.HDL综合6.基于HDL的自顶向下设计方法第二章 EDA设计流程及其工具(2学时)教学要求:完整了解利用EDA技术进行设计开发的流程对于正确选择和使用EDA软件、优化设计项目、提高设计效率十分有益。
本章要求了解FPGA/CPLD开发流程、ASIC及其设计流程;熟练掌握常用EDA工具软件并予以应用。
1.FPGA/CPLD开发流程2.ASIC及其设计流程3.常用EDA工具4.QuartusⅡ简介5.IP核简介第三章 FPGA/CPLD结构与应用(2学时)教学要求:熟悉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CPLD的乘积项原理和FPGA的查找表原理;掌握相关的编程下载和测试技术。
1.可编程逻辑器件概述2.简单PLD原理3.CPLD的结构与工作原理4.FPGA的结构与工作原理5.硬件测试技术6.FPGA/CPLD产品概述7.编程与配置第四章 Verilog HDL设计(6学时)教学要求:从整体上把握Verilog程序的基本结构和设计特点以及与电路情景的对应关系,掌握Verilog语句结构、语法规则、语言要素和数据表示方法;掌握既定功能的电路模块描述方法;理解Verilog语句的特征(并行特征和顺序特征);熟悉组合电路的Verilog HDL描述,时序电路的Verilog HDL描述,掌握各种计数器的Verilog HDL设计方法1.组合电路的Verilog HDL描述2.时序电路的Verilog HDL描述3.计数器的Verilog HDL设计第五章 QuartusⅡ应用初步(6学时)教学要求:掌握Verilog的设计输入、综合、适配、仿真测试和编程下载等重要方法。
《线性代数》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500804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3学分
学时:54学时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设学期:第2学期
一、教学目的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有关行列式、向量空间、矩阵、线性方程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及二次型的有关知识,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定理及计算,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继相关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行列式、矩阵及其运算、线性方程组、向量组及其线性相关性、相似矩阵及其二次型。
2.难点:行列式的展开、求解逆矩阵,通过初等变换解线性方程组,找出向量组的最大无关组,将对称矩阵对角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授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讨论法:师生共同讨论线性方程组解的情况。
探究法:师生共同探究线性代数的一些应用问题。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行列式(12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理解全排列及其逆序数的概念,理解n阶行列式的定义,了解对换的概念及其相关的结论,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并学会运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掌握行列式的按行按列展开法则,并学会利用展开法则计算行列式,理解克拉默法则的条件、结论,掌握如何运用克拉默法则求解线性方程组。
1.二阶与三阶行列式
2.全排列及其逆序数
3.n阶行列式的定义
4.对换
5.行列式的性质
6.行列式按行(列)展开
7.Cramer法则
第二章矩阵及其运算(8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矩阵的有关概念,了解线性变换与矩阵间的关系,掌握矩阵的加法运算、数乘矩阵运算、矩阵与矩阵相乘、矩阵的转置、方阵的行列式,掌握逆矩阵的概念及方阵可逆的判别条件,学会利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了解矩阵分块法。
1.矩阵
2.矩阵的运算
3.逆矩阵
4.矩阵分块法
第三章矩阵的初等变换与线性方程组(10学时)教学要求:理解二、三阶行列式的定义,理解全排列及其逆序数的概念,理解n阶行列式的定义,了解对换的概念及其相关的结论,掌握行列式的性质,并学会运用行列式的性质计算行列式,掌握行列式的按行按列展开法则,并学会利用展开法则计算行列式,理解克拉默法则的条件、结论,掌握如何运用克拉默法则求解线性方程组。
1.矩阵的初等变换
2.初等矩阵
2.矩阵的秩
4.线性方程组的解
第四章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10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n维向量的概念,掌握线性组合、向量组的等价、线性相关的概念以及向量组线性相关的判别条件,理解向量组的秩的概念,掌握矩阵的秩
与向量组的秩的关系,会求向量组的秩,理解向量空间、向量空间的基、维数的概念以及向量空间的构造,掌握线性方程组的解空间、基础解系和通解的概念。
1.向量组及其线性组合
2.向量组的线性相关性
3.向量组的秩
4.线性方程组的解结构
5.向量空间
第五章相似矩阵及二次型(14学时)
教学要求:理解向量的内积、长度、正交、规范正交基、正交矩阵的概念,掌握向量组的正交化过程,掌握方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的概念,会求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理解相似矩阵的概念,了解n阶矩阵与对角矩阵相似的充要条件,掌握对称矩阵的对角化方法,会用配方法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理解二次型及其标准形的概念,掌握用正交变换化二次型为标准形的方法。
了解正定二次型的概念,掌握二次型正定的判别条件。
1.向量的内积、长度及正交性
2.方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3.相似矩阵
4.对称矩阵的对角化
5.二次型及其标准形
6.用配方法化二次型成标准形
7.正定二次型
五、其他教学环节
1.培养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
2.学生在每节课后都要做课后习题,促进学生掌握和消化新学知识。
六、考核要求
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综合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学生考勤和作业评定成绩,期末考核以闭卷笔试的形式进行。
最终成绩采取百分制,平时考核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七、选用教材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同济大学数学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
八、参考书目
1.《线性代数辅导及习题精解》,同济大学数学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五版。
2.《线性代数学习指南》,居余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三版。
3.《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新华出版社,2009年第五版。
执笔人:杨永锋
审核人:彭仁杰
审定人:丁富华
时间: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