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设计与应用-GIS工程设计实例
- 格式:pptx
- 大小:542.66 KB
- 文档页数:15
案例一、上海市行政区划图制作一、背景专题地图是突出的表示一种或几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
按照内容来分,某一地区的行政区划图属于社会经济地图,表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的特征、地理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当确定了一幅地图所包含的数据之后,下一步就是确定地图要素的表示方法,即符号化方法,它是根据数据的属性特征,地图用途和制图比例尺来确定地图要素的表示方法。
符号化决定了地图将传递怎样的内容。
矢量数据中,无论是点状、线状还是面状要素,都可以依据要素的属性特征采取不同的符号化方法来实现数据的符号化。
地图注记是一幅完整地图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说明图形符号无法表达的定量或定性特征,如道路名称、城镇名称等。
坐标格网是地图重要的组成,它反映了地图的坐标系统或者地图投影信息。
一幅完整的地图除了上述要素以外,还需要包含与地理数据相关的一系列辅助要素,如图名、图例、比例尺、指北针等。
二、数据上海市部分地区图层,其中包括:1、点图层:QXZF(区县政府),SZF(市政府)2、线图层:DTX(地铁线),QXJX(区县界线),DL(道路)3、面图层:QXJM(区县界面),SXH(双线河)数据存放于数据目录下…\Ex1中,并有数据说明文件。
三、要求1、数据的符号化显示:(1)地图中共有6个区:将这6个区按照ID字段来用分类色彩表示。
(2)将道路按Class字段分类:分为一级道路,二级道路,三级道路和四级道路,分别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3)地铁线符号Color:深蓝色,Width:1.0。
(4)区县界线Color:橘黄色,Width:1,样式:Dashed6:1。
(5)区县政府Color:红色,Size:10.00,样式:Star3。
(6)市政府符号在区县政府基础上把大小改为16。
2、注记标注:(1)对地图中6个区的Name字段使用自动标注。
标注统一使用Country2样式。
(2)手动标注黄浦江(双线河),使用宋体,斜体,16号字,字体方向为纵向,使用曲线注记放置。
测绘技术中的GIS应用案例分析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GIS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的数据处理能力,为各个领域的决策和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分析测绘技术中GIS的应用。
案例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而综合性强的工作,其中包括地理环境、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多个方面。
GIS的应用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
例如,在城市用地规划中,GIS可以依托空间数据库对土地资源、建筑物分布等信息进行分析,为城市规划者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同时,通过GIS技术的运用,可以实现城市规划过程中不同因素的图层叠加、对比分析,为规划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确的数据支撑。
案例二:资源管理资源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含自然资源管理、农业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等多个领域。
GIS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决策者从空间角度和时间角度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资源。
例如,在林业资源管理中,GIS可以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提供科学的森林经营和保护方案。
此外,通过GIS技术,还可以分析农业土壤养分分布情况、水资源分布情况等,为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案例三: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
GIS的应用可以在环境保护领域提供强大的地理分析和决策支持。
例如,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对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等环境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并通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GIS还可以通过模拟和预测的方式,评估环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案例四:灾害管理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GIS 的应用在灾害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在地质灾害管理中,通过GIS技术可以实现地质环境评估、隐患点分析和灾害风险预测等工作。
同时,GIS还可以与其他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对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救援行动的指挥和资源调配。
GIS在城市排水管网中应用——以山东省潍坊市景芝镇排水管网规划设计为例一、简介: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利用GIS技术和排水专业技术相结合,集采集、管理、更新、综合分析与处理城市排水管网系统信息等功能于一身的应用系统。
城市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是融计算机图形和数据为一体,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它把空间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需要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满足市政部门对排水管网的运行管理、设计和信息查询的需要,借助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
通过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地搜索、更新和维护排水管网基础设施资料,从而提高管理部门对管网系统现状的了解程度,加快管理部门对管网系统事故的反应速度、丰富应对事故的措施。
本文研究的城市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运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建立起包括以排水管网地形图、管线信息、信息浏览、标注、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以及地图的维护、输出等一整套效能化、标准化的排水设施管理模式,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先进科学的管理,使排水管理模式由人工化管理转变为计算机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本文山东省潍坊市景芝镇排水管网规划为例进行说明。
二、方案目的和需求分析(1)显示图形图形的显示内容:路网图、小区范围图、建筑物、城市排水管网图(排水管线、排水泵站、检查井、雨水口标注)。
(2)查询图形用户可以对相关管路、检查井、各个管线埋深、直径等进行详细查询和简易查询。
(3)分析管网,出专题图①管网阻塞事故处理的缓冲区分析:阻塞事故发生后可迅速制定维修排污管方案,查找维修口和受影响区域。
②排水管网连通性分析专题地图:对排水管网的管径、材质、埋设方式制作专题图,方便施工;对管道的运行状况、历史、危险级别等制作专题图,了解管道需维修或更换的时间。
③叠加功能:将多个专题自由叠加,产生一个新的专题,提供管线多专业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地理学原理的信息系统,可以用来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
在城市规划中,GIS的应用可以帮助规划师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城市空间特征、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城市环境等。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分析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案例一:交通规划与优化交通拥堵一直是城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通过GIS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交通流量、道路网络、公共交通站点等数据,帮助规划师预测交通拥堵状况,并提供解决方案。
例如,在某个城市的交通规划中,规划师使用GIS技术绘制了交通流量热力图,发现交通拥堵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和某些主要道路上。
基于这些数据,规划师提出了增加公共交通线路、优化道路布局等措施,以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案例二: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土地资源有限,合理利用土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GIS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土地利用数据、人口分布数据、环境质量数据等,帮助规划师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
例如,在某个城市的土地利用规划中,规划师使用GIS技术综合考虑了土地可利用性、人口密度、环境敏感性等因素,绘制了一张土地利用分布图。
基于这个图,规划师可以合理安排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不同功能区域,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利用。
案例三:环境保护与管理城市环境质量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GIS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音污染等环境数据,帮助规划师制定环境保护和管理策略。
例如,在某个城市的环境保护规划中,规划师使用GIS技术绘制了空气质量分布图,发现某些区域的空气污染较严重。
基于这些数据,规划师可以提出减少污染源、增加绿化覆盖等措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案例四: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自然灾害是城市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通过GIS技术,可以收集和分析地质灾害、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数据,帮助规划师评估城市的灾害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科学(GIS)已经成为我国地理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GIS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领域,对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GIS人才,本案例以“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为主题,通过实践应用教学,使学生深入了解GIS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2. 掌握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如ArcGIS、MapGIS等;3. 熟悉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4.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内容1. 地理信息系统(GIS)概述(1)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GIS的基本原理,如空间数据结构、空间分析、地图制图等;(3)GIS软件介绍,如ArcGIS、MapGIS等。
2. GIS软件操作(1)ArcGIS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2)MapGIS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3)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4)地图制图与输出。
3. 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1)土地利用规划;(2)交通规划;(3)环境保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展示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案例,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
2. 讲授新课(1)讲解GIS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功能,如空间数据结构、空间分析、地图制图等;(2)介绍GIS软件的基本操作,如ArcGIS、MapGIS等;(3)讲解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台计算机和GIS软件;(2)教师示范GIS软件操作,如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地图制图等;(3)学生按照教师示范进行实践操作,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教师。
GIS应用案例案例一:山东大学东区新校电话亭分布情况及改进措施一、实现目的通过对山东大学东区新校电话亭分布情况的分析,找出电话亭分布过于稀疏的地方,比如有的宿舍周围没有电话亭,这可能会影响同学们的正常通讯。
为改进此种情况,可以在适当的地点增设电话亭,以满足同学们的通讯要求。
二、实现标准增设电话亭后,使同学在宿舍及教学楼附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打电话的地点,满足正常通讯要求。
三、基础数据东区新校共有44个电话亭分布情况如下图(红色电话标志代表电话亭):由上页图中可看出,电话亭分布不是很均匀。
具体情况说明如下:1、宿舍周围电话亭分布情况概述宿舍楼中只有1#、2#、3#、4#学生宿舍楼周围电话亭数量较多,如图2所示:图2但5#—12#学生宿舍周围电话亭非常少,如图3所示:这些宿舍的同学很多时候都要到1#——4#学生宿舍周围的电话亭来打电话,致使这些电话的使用非常紧张。
另外,13#与14#学生宿舍周围的电话亭也很少,如图4所示:图3 图4由于宿舍周围电话亭数量过少,致使好多同学要走较远的路打电话(隐私电话),这给大家带2、教学楼周围电话亭分布情况概述公教楼及董明珠楼周围电话亭相对较多,如图5所示:图5但理综楼周围电话亭数量过少,如图6所示:图6如果同学们在理综楼上自习时遇到紧急情况需要打电话,必须走很远的路到经管楼附近或小树林附近才可以,这也给大家带来了不便。
因此,我们提出在适当地点增设电话亭来改进此种情况。
四、空间操作1、宿舍周围电话亭增设计划实现过程对于5#——12#宿舍楼:先给两个宿舍之间的路分别建立缓冲区,然后给宿舍周围的电话亭周围分别建立缓冲区;对于13#、14#宿舍楼:先给两个宿舍之间的绿地建立缓冲区,再给附近的电话亭建立缓冲区。
因为宿舍房间数目较多,如图7所示:图7因此,相应人口数较多,所以对电话的需求量较大,缓冲区半径可以取较小的数值,取50米。
过程如下(图8):图8点击“确定”后即可建立缓冲区。
ArcGIS民政应急应用方案Esr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目录1 GI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1.1.国内外GI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3)1.2.GIS技术是综合应急的核心支撑平台 (5)2GIS是如何支撑政府应急业务 (6)2.1.灾情缓解 (6)2.2.预防和准备 (6)2.3.快速反应 (7)2.4.恢复重建 (7)2.5.疾病监测 (7)2.6.监测和响应 (8)2.7.综合病症监视 (8)2.8.重点基础设施保护 (9)2.9.数据融合和共享 (10)2.10.管理——说明和分析 (11)2.11.移动和车载制图 (12)2.12.公众信息 (12)2.13.资源跟踪和管理 (13)2.14.对处境的认识 (14)3ArcGIS在政府综合应急应用中的案例 (15)3.1.北京市宣武区应急指挥平台 (15)4 ArcGIS在政府综合应急中的优势 (31)4.1.广泛的空间数据和政府客户基础——数据获取保障 (31)4.2.丰富的GIS建模和分析工具和开发方式——二次开发保障 (32)4.3.移动GIS平台——下情上传上情下传保障 (32)4.4.稳定的实战系统——不出错的保障 (32)4.4.1. 空间数据库的容灾技术 (33)4.4.2. 空间服务器的容灾技术 (33)4.5.安全性 (34)4.5.1. 数据安全 (34)4.5.2. 服务安全 (34)4.5.3. 网络安全 (35)4.6.系统的开放性 (36)4.7.平台既满足当前的需求也适合将来的扩展 (37)4.8.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 (38)4.9.响应速度快 (38)4.10.与其它应急系统的联动和接口 (38)5 Esri公司介绍 (40)1 GI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1.1.国内外GIS技术的应用与发展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融合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用来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它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用户的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其属性信息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满足人们对空间信息的要求,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功能,可以进行各种辅助决策。
GIS应用综合案例分析——水文分析(Hydrology)(1)无洼地DEM生成1.水流方向提取(Flow Direction)2.洼地计算①洼地提取(Sink)②洼地深度计算计算洼地贡献区域(watershed)→计算每个洼地所形成的贡献区域的最低高程(zonal statistic)→计算每个洼地贡献区域出口的最低高程即洼地出水口高程(zonal fill)→计算洼地深度(raster calculator:sinkdep = ( [zonalmax] - [zonalmin]))3.洼地填充(fill)(2)汇流累积量基于无洼地DEM的水流方向的计算(Flow Direction)→计算汇流累积量(Flow accumulation)(3)水流长度(Flow length)Downstream(顺流计算)、Upstream(朔流计算)(4)河网的提取1.河网的生成计算出研究区域的汇流累积量→设定阈值→栅格形式的河网的形成(Raster Calculator)→栅格河网矢量化(stream to feature)2.stream link的生成(stream link)3.河网分级(stream order)(5)流域的分割1.流域盆地的确定(basin)2.集水流域的生成(watershed)计算结果图层名:·flowdir:由原始DEM数据提取出的水流方向数据;·sink:洼地点栅格数据;·watershsink:由洼地点数据计算出的洼地的贡献区域栅格数据;·zonalmin:每一个洼地贡献区域的最低高程栅格数据;·zonalmax:每一个洼地贡献区域边界出口的最低高程;·sinkdep:洼地深度数据;·filldem:无洼地DEM数据;·fdirfill:由无洼地DEM数据提取出的水流方向数据;·flowacc:由fdirfill水流方向数据提取出的汇流累积量数据;·flowlenup:通过溯流方向计算出的水流长度数据;·flowlendown:通过顺流方向计算出的水流长度数据;·streamnet:由flowacc和fdirfill提取出的沟谷网络的栅格数据;·Streamfea.shp:由streamnet和fdirfill提取出的沟谷网络的矢量数据;·streamlink:由streamnet和fdirfill提取出的Streamlink数据;·streamostr:由streamnet和fdirfill利用Strahler方法提取出的河网分级栅格数据;·streamoshr:由streamnet和fdirfill利用Shreve方法提取出的河网分级栅格数据;·basin:由dem和flowdir数据提取出的流域盆地的栅格数据;·watershed:streamlink和fdirfill提取出的集水区域数据。
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案例分享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存储、查询、分析、展示等一系列操作的技术系统。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GI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
本文将从不同应用场景出发,分享几个测绘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应用案例,以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借助测绘技术,城市规划者可以准确获取地形、地貌和空间分布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进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例如,在建设新的居民区之前,可以通过测绘技术获得该区域的地形数据,结合GIS系统中的人口数据,进而确定适宜的住房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二、农业管理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之一,农业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测绘技术在农业管理中的应用可以使农民们更好地了解土地的种植适宜度、水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不同地块的农作物需求等信息,从而优化耕作方式,提高耕作效率。
通过与GIS系统相结合,农民们可以根据不同地块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种植方式,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和交通运输管理的重要环节。
测绘技术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交通规划师了解城市道路的现状和瓶颈,为交通规划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测绘技术获取的道路数据与GIS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对交通流量、交通信号灯、公共交通站点等不同要素的分析,进而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优化调整。
例如,可以结合GIS系统,预测交通流量高峰时段和拥堵路段,优化交通信号灯的设置,提高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四、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合理利用测绘技术可以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合肥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说明书作者:合肥工业大学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07级应用开发AHC002组目录:1 可行性分析 (3)1.1 引言 (3)1.1.1编写目的 (4)1.1.2项目背景 (4)1.1.3参考资料 (4)1.2 可行性研究前提 (4)1.3对现有系统分析 (5)2 需求分析 (8)2.1 编写目的 (8)2.2 系统的描述 (8)2.3 主要功能模块 (8)2.4 用户业务现状分析 (8)2.5具体要求 (8)3 解决思路 (10)4总体设计(及系统设计) (11)5 功能设计 (13)6 数据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8 7系统设计亮错误!未定义书签。
点 (23)8用户手册 (24)1 可行性分析1.1 引言1.1.1编写目的开发人员对合肥市旅游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旅客和旅行社管理者对合肥市旅游管理系统的可行性进行了解,以助于他们更了解该软件。
1.1.2项目背景a.软件系统的名称:合肥市旅游地理信息系统;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黄家政;c.开发者:黄家政、翟婧、翟辉凯;d.开发环境:Visual studio 2008,Arc engine9.3,ArcGis 9.3。
1.1.3参考资料[1]黄杏元.地理信息系统概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C#.NET课程设计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AE开发教程1.2可行性研究前提了解旅游人员在考虑出游和进行出游过程中的需要,以及来到陌生旅游景点后会遇到的问题;了解旅行社管理人员对旅客分布信息,交通信息,景点信息的需要,针对这些要求开发系统。
GIS设计建立的步骤方法实例1、设某项应用为核电站选址,要求核电站邻近海湾,交通便捷,地形坡度小于5度,地质条件安全,并避开居民区。
请试以GIS方法,设计该项地址选择的方法步骤。
(11分)答:(1)明确分析的目的和标准。
如分析的目的是为核电站的建设项目选择最佳的建设位置;分析的标准是建设位置要满足相关条件:核电站邻近海湾,交通便捷,地形坡度小于5度,地质条件安全,并避开居民区。
(2分)(2)准备进行分析的数据。
本实例中涉及的数据主要包括:水系图、地形等高线图、地质图、居民点分布图和交通线分布图。
(2分)(3)进行空间操作。
相关的空间操作主要包括:①利用地形等高线建立坡度图,以选取坡度适应的区域;②利用居民点分布图做缓冲区分析;③利用交通线分布图做缓冲区分析;④利用水系图做邻近分析;相关操作完成后将上述各成果图进行叠加并查询和显示满足条件的地块。
(5分)(4)将选择的地块及相关信息以地图和表格形式打印输出。
(2分)2、假设某市要选择一个地点建立公园,该公园应满足以下条件:①公园不得在沼泽区内;②公园距离公路不小于250m,不大于1250m;③公园必须靠近天然的主干河流(1200m之内)。
请根据此问题和约束条件写出其解决方案。
答:数据源为土地利用现状图;水系图;公路交通图。
具体步骤为:(1)将土地利用现状图分成沼泽及非沼泽两类;(2)消除同一属性值为沼泽或非沼泽的相邻多边形的边界并加以合并;(3)将所有公路周围生成250m宽的缓冲区;(4)将所有公路周围生成1250m宽的缓冲区;(5)拓扑叠加(2)、(3)、(4)三步生成的图层;(6)将所有主干河流周围生成1200m宽的缓冲区;(7)拓扑叠加(5)、(6)生成的图层;(8)依约束条件,提取满足条件的多边形,打印输出结果。
3、空间叠置分析应用实例-寻找合适的停车场建造地址。
停车场选址标准:停车场必须在高速公路附近,但又距离高速公路一些距离,以免除噪音或其他干扰;停车场必须沿天然小河流建造;为使停车场的可利用面积最大,停车场的选址必须尽可能避免沿河的沼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