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 格式:docx
- 大小:28.09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重症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关键词】重症破伤风患者;护理体会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外科感染。
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从创口进入人体引起的,病人十分痛苦,危害性大。
1 临床表现1.1 潜伏期一般为6-12天,个别病人可于伤后1-2天发病,长者可迟达数月。
1.2 前驱期无特征性表现,病人感觉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嘴嚼肌紧张,烦躁不安,打哈欠等,常持续12-24小时。
1.3 发作期典型的症状是在肌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
通常是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嘴嚼肌,以后依次为面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和隔肌。
病人相继出现嘴嚼不便,张口困难,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强直,头后仰等。
当背、腹肌紧张性收缩时,因背部肌群较为有力,躯干因此扭曲成弓形,腰部前凸,足后屈,四肢呈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状。
隔肌痉挛可致病人面唇青紫,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
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或饮水等,均可诱发全身肌群强烈的阵发性痉挛。
发作时,病人口吐白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牙关紧闭头颈频频后仰,手足抽搐不止。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间歇时间长短不一。
2 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于2010年6月6日在工作时不慎被上锈铁钉刺伤在足底部,伤后自行在家处理伤口,于6月16日,病人突然出现抽搐,全身乏力,大汗,嚼肌痉挛,张口困难。
被家属急诊送入医院,入院后通过医生各种检查,诊断为破伤风。
立即给予单间,暗室。
重新清创伤口,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气管切开留置导尿,吸氧,吸痰,经过及时抢救,病人入院后第五日病情逐渐好转。
经过30天的精心治疗及护理,病人痊愈出院。
3 护理体会3.1 做好抢救准备工作,床旁备好气管切开包及氧气吸入装置,急救药品和物品等,仔细了解病史,给病人安置于隔离病室。
保持安静,避免强光刺激,用窗帘遮挡。
设专人护理,床边加床档,必要时加用约束带固定病人,防止坠床或自我伤害。
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精选5篇)破伤风病人护理措施范文第1篇【关键词】破伤风;临床察看;护理一、前言破伤风作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肢体损害类的症状,必须要适时的诊断,适时的进行治疗和护理,这样才略够尽量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尽可能的帮助患者渡过不安全期。
二、临床资料12例均有外伤史,伤后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男8例,女4例,旧法接生新生儿6天1例。
20—40岁9例,40—60岁3例。
中型8例,重型4例。
伤口感染者3例,伤口自愈9例。
三、临床表现潜匿期最短6天,最长2^—3个月,平均15天。
每天抽搐发作数十次,连续时间5分钟者3例,10分钟者9例。
张口困难,颈强直,腰酸痛,大汗发作性抽搐5例。
表现为苦笑面容、张口困难、颈强直、头晕、发作性抽搐、全身肌肉猛烈收缩、大汗、面部青紫等症状。
四、护理方法1、一般护理将病人安排于单人暗室,并紧靠治疗室,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躲避声光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对流,室内温度维持在22~26℃、湿度50%~60%。
每天用消毒液抹拭物体表面并紫外线消毒1次,定时消毒病房,严格消毒与病人接触的物品、用具、医疗器械,最好使用一次性物品,拒绝家属与亲友探望;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干燥,加强会的皮肤护理,皮肤皱折处扑爽身粉保持干燥可躲避皮肤的感染。
2、保持呼吸道通畅护士必须娴熟、正确吸痰,注意无菌原则,恰本地调整负压吸引器,将刺激削减到最小程度,吸痰时间每次不应超出10秒。
动作轻柔,手法标准,如痰液黏稠,可先行雾化吸入或气管内滴人生理盐水。
使痰液稀释后吸出,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吸痰管粗细、软硬度应适当,吸痰管插入深度以病人显现咳嗽反射或碰到阻力后向上提取1cm为准,予以负压吸引,且边吸边提取、旋转;吸痰导管和吸痰杯应每次更换、消毒,吸痰器要定期消毒,躲避交叉感染。
翻身拍背于每次冷静药物使用后进行,利于痰液引流,有时可缓解因痰液堵塞导致的全身紫绀,但拍背的力度应适度。
3、保持良好的静脉通路依据病人的静脉情况分别选用20号或22号套管针,留置套管针的部位分别选用左/右前臂阔别关节外,置管操作由固定的护士专门负责。
13例破伤风的护理体会摘要】通过对我科收治的13例破伤风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减少了合并症的发生,使病人及家属了解破伤风的病因、预防、治疗及护理配合等相关知识。
【关键词】破伤风护理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破伤风杆菌外毒素引发的局部和全身性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毒血症。
破伤风潜伏期为一天到数年之久,平均为6-10天,多数病人发病时,身上的伤口已经愈合。
首先有乏力、头痛、感染等前驱症状,继之出现肌肉紧张,咀嚼不便,张口困难,继而牙关紧闭。
面肌痉挛出现“苦笑面容”,颈项肌、背腹肌痉挛可致“角弓反张”。
膈肌,肋间肌和喉肌痉挛可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任何轻微刺激均可引起全身肌肉抽搐。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从2006年到2008年共收治破伤风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7天-65岁,其中新生儿2例,成人11例,潜伏期3天-21天。
1.2 病因旧法接生2例,有确切外伤史9例,其中1例被人咬伤,个体诊所局部感染灶换药一例,有一例询问不出外伤史及感染灶。
1.3 临床表现 12例病人有典型的“苦笑面容”,咀嚼不便吃奶困难,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四肢肌肉强直及阵发性痉挛,2例病人“有角弓反张”,1例病人仅有左下颌肌阵发性痉挛,3例病人有发热咳嗽。
1.4 治疗 2例新生儿入院后均用3%双氧水清洗脐部,用碘伏消毒后,用0.9%的生理盐水2ml加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单位,做脐周封闭,再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50ml+TAT15000单位,每日一次,连用5到9天;11例成人有感染伤口的用3%的双氧水彻底清创,常规使用5%GS500ml+TAT30000单位,连用5到9天。
13例病人根据四肢肌强直及阵发性痉挛程度给予安定、鲁米那控制和解除痉挛,13例均常规抗感染和支持治疗。
1例病人因频繁抽搐、喉痉挛做气管切开,1例新生儿气管插管,1例给予肌肉松弛剂琥珀胆碱,2例给予激素治疗,9例常规吸氧,1例新生儿插管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新生儿头罩给氧,急性期常规禁食,2例给予鼻饲。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临床上以牙关禁闭及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和陈发性痉挛为特征。
目前在一些偏僻农村,由于人们的文化水平低,医疗卫生条件差,预防意识不强,破伤风患者较为常见。
对破伤风的护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2000年1月~2005年5月收治破伤风患者28例,男21例,女7例,年龄4~60岁,手碰伤10例,脚碰伤15例,刷牙引起1例,穿耳眼引起1例,挖耳引起1例。
其中因喉咙肌痉挛窒息导致死亡1例,其余全部治愈。
护理一般护理:破伤风患者应独住一室,室内光线宜柔和,避免强光,减少刺激,保持安静。
各种动作包括走路、说话要轻巧低声。
护理操作尽量集中时间,避免打扰患者,尽可能减少患者抽搐的机会。
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破伤风患者不能自理生活,饮食、清洁、大小便、咯痰、翻身需要他人帮助。
发病后病情变化迅速,特别在抽搐发作时,可能忽然窒息而死亡,所以必须有专人守护。
镇静止痉:常用药物有冬眠合剂、苯巴比妥钠、安定等。
一般两种药交替使用,每6小时1次,抽搐频繁或持续时间较长者,可用冬眠合剂间断静脉维持。
用药后患者的中枢神经受抑制,唾液和痰都不能及时吐出,肺部并发症随即发生;或者终日沉睡,不能饮食,且易发生褥疮。
因此,要避免抑制过度,最好达到患者浅睡,呼之能应的程度。
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和室息是本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护理的重点之一。
要经常帮助患者吐出唾液和痰,不能吐出,要及时吸痰。
抽搐发作频繁或持久,发绀明显或室息,痰分泌多或肺部感染者,均应及时行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术后护理:①保持气管套管通畅,防止肺部感染,及时吸痰。
吸痰时,选用圆头侧孔吸痰管,以减少对气管壁的损伤,正确的吸痰方法是:将吸痰管用镊子夹住,置入气管套内8~12cm后,再松开,边退边吸,旋转退出,每次吸痰不超过10秒。
这样,既有利于吸净痰液,又减少了对患者刺激,减少了抽搐发作。
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的几点护理体会目的探讨重症破伤风的成人患者在ICU入住中的护理要点。
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科收治的重症破伤风患者12例的护理治疗与措施。
结果12例重症破伤风患者中成功抢救并治愈8例,死亡2例,中途家属放弃治疗2例。
结论重症破伤风患者需要精细的护理使其顺利度过危险期,良好的镇静和镇痛技术的运用非常重要,伤口早期的正确处理不容忽视。
标签:成人;重症破伤风;护理破伤风是由于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生长繁殖,产生外毒素释放入血引起局部和全身性肌肉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特异性感染。
此病来势凶险,全世界每年发病约100万例,病死率极高,一般在20%~30%[1]。
重型破伤风病程长,治疗花费大,死亡率可高达70%[2]。
我科于2012年4月~2014年5月共收治12例成人重症破伤风患者,其中8例成功治愈,2例死亡,2例家属放弃治疗,在治疗和护理重症破伤风患者方面积累有一定经验,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科共收治重症破伤风患者12例,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1岁。
7例为铁器伤,3例为钉刺伤,1例为鞭炮炸伤,1例为木块楔入伤。
其中9例工人,1例学生,1例农民,1例无业。
有4例行清创缝合和破伤风抗毒素治疗,6例只行清创缝合,2例未做处理。
患者大多表现为突发且持续的抽搐、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昏迷、高热。
入院后1~3d内均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建立深静脉通道给予相应药物治疗,行床边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持续镇静、镇痛、冬眠疗法,伤口处于每次清创换药后给予持续双下肢人工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引流)及伤口处持续生理盐水与双氧水冲洗。
高热时给予冰毯降温及冰帽护脑。
8例肺部感染明显,给予纤支镜吸痰及灌注治疗。
积极抗感染及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加强呼吸机和气道管理。
患者于入院22~30d后神志逐渐恢复,加强心理护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四肢及全身康复治疗。
1例重症破伤风痊愈的护理体会标签:破伤风;患者;护理体会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是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多见于各种创伤和战伤,如锈钉、木刺伤和污秽的擦伤,也可发生于烧伤、冻伤、新生儿脐带残端感染、产后感染、动物咬伤等。
我院于2011年10月26日收治了1例重型破伤风患者,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最终康复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因”黑色素瘤术后1年,复发8月,喉紧4天”于2011年10月26日入住我院普外科,诊断为:1、黑色素瘤转移?2、破伤风?入院后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及行黑色素瘤切除术,10月28日,患者诉咽喉部疼痛,说话及吞咽困难,不能张口经我科会诊后以“破伤风”转入我科。
转入时患者神志清楚,精神较差,频繁发作阵发性抽搐,痰多。
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苦笑面容,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角弓反张。
四肢肌张力增高。
立即予以一级护理、吸氧、吸痰,并予以抗感染(青霉素等)、镇静(安定等)、化痰及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
10月30日,患者频繁发作全身阵发性抽搐,心率快,痰多,喉头痉挛,双肺闻及较多啰音,并出现高热,T在39.1-39.6℃之间波动。
遵医嘱立即行气管切开术和持续心电监护、冰袋冰帽物理降温、导尿等处理,同时继续以吸氧、吸痰、镇静、抗感染、化痰、补液等对症治疗。
11月8日患者抽搐逐渐缓解,停用镇静药物治疗。
11月16日,患者未再抽搐、肺部感染好转,拔除气管插管。
11月22日患者一般情况可,可起床活动,偶有咳嗽,痰量少,大小便正常,予以出院。
2 护理体会2.1一般护理2.1.1患者应安置一室,专人护理。
病室温度15~20℃,相对湿度60%左右,床旁配备抢救车、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氧气、呼吸机等抢救药品、物品。
2.1.2病室内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等不良因素刺激。
护士一定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器具无噪音。
评估全身营养状况。
行常规深静脉穿刺导管护理,同时给予下肢适量活动以防静脉栓塞。
215 中医护理 患者因胃气虚馁,气机逆乱,生化不及以展,脏腑功能衰退,予和胃降逆汤剂鼻饲,每日1剂温热后营养管内缓慢注入,肠蠕动恢复前每次喂药前抽净胃液,喂药后暂停胃肠减压30min,继续胃肠减压时观察中药或胃液吸出量,同时进一步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4]。
予大黄、芒硝混匀单层棉布包好敷于腹部,每日更换或潮湿后更换。
予患者腹部顺时针按摩,每日2次,每次至腹部皮肤微红,以调和气机,利肠蠕动。
针对胃瘫,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三阴交、阳陵泉、脾俞、胃俞等以调补脾胃之气,使中气得振,运化有权,水谷得以消磨。
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协助针灸师完成提插、旋转等手法,起针后查对用针数,观察患者反应及胃肠动力恢复情况。
治愈后期予西洋参片冲泡,胃管内注入。
216 患者家属的心理指导及宣教 患者因误吸转ICU,家属每日仅能2人进入监护室探视30min,这对他们来说是很难安心的,故应向家属介绍ICU制度尤其是探视制度的必要性。
告知病情进展及诊疗护理计划,并耐心解答家属询问,接受监督。
探视时间床位护士全程床旁陪同,让家属亲眼见到部分生活护理,保持床铺整洁。
同时,因患者部分鼻饲流质由家属提供,故应对其介绍所需流质营养含量及相关烹制方式,使家属能提供合适流质,护患关系变得和谐。
[参考文献][1] 王志刚,刘凤林.胃瘫治疗的进展[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22(1):8[2] 张竞,郑玲.常规留置胃管易发生鼻饲液误吸的原因与误吸的原因与防范对策[J].临床误诊误治,2005,18(12):926[3] 郑艳萍,吴益芬,徐燕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鼻饲误吸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5,4(2):142[4] 应莲琴,张美娴,包晓英.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胃瘫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1):1543[收稿日期] 2006-10-091例重症破伤风患儿的护理体会孙秀珍,杨桂莲(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通辽028000)[关键词] 重症破伤风;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6-3894-01 近年来,我院对破伤风的治疗及护理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破伤风的护理体会关键词破伤风护理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组织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局部及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或抽搐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临床资料2011年8月收治“破伤风”患者1例,男,53岁。
因左手示指第2指节皮肤木刺伤。
自行在家中拔除木刺后进行简单包扎处理。
20天后患指皮肤红肿、疼痛。
手指关节活动受限,创口内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流出。
自觉周身无力、头痛、头晕、咽部疼痛、咀嚼无力、下颌酸胀、张口受限而就诊,以“破伤风”收住入院。
护理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其治疗原则是严格执行接触性隔离制度。
消除毒素来源,及时彻底清创伤口中和游离毒素。
早期使用破伤风抗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应用有效的抗生素预防感染。
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隔离,患者住单人安静的房间,门窗应有帘,照明用弱光,备好急救药物和物品。
严格隔离,通常按接触性隔离常规进行。
医护人员进入病室应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身体有伤时不能进入病室工作,严格无菌操作。
谢绝探视。
接触过伤口的器械先用0.2%过氧乙酸浸泡10分钟再高压灭菌,伤口敷料应立即焚毁。
患者用过的碗筷、口杯等可用0.1%~0.2%过氧乙酸浸泡后煮沸消毒30分钟。
患者的排泄物也应消毒处理后倾倒。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持续低流量吸氧,使血氧饱和度在95%左右,记录24小时出入量。
观察局部伤口情况,保持引流通畅,及时更换敷料,保持干燥,以促进创口愈合,减少厌氧菌的生长繁殖。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阴性后,大剂量使用破伤风抗毒素静脉缓慢滴注。
抽搐的护理:减少刺激,避免诱发抽搐的因素。
病室要安静,减少声光刺激。
人工冬眠,痉挛和抽搐是破伤风的主要症状,常规使用冬眠一号(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杜冷丁100mg)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慢滴注,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血压、呼吸、脉搏及神志并记录。
应加强基础护理,协助日常生活所需,预防并发症发生。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浅谈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我院2012年5月~2013年
5月收治的44例破伤风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44例患者经过我院的细
心护理后,已经有43例患者完全康复满意出院,1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结论:
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破伤风患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672-5085(2014)05-0255-01
特异性感染指由一些特殊的病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如结核杆菌、破伤风
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破伤风指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生长繁殖,产生毒
素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
治的患者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收治破伤风患者44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
19例。
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合并肺部感染时,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
细胞比例升高;血生化检查:可有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渗出物检查:伤
口渗出物作涂片检查可发现破伤风梭菌。
1.2结果:经过我院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有43例患者已经恢复健康出院,1
例患者进行转院治疗。
2 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
2.1.1休息与环境患者安置在隔离病室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一切刺激,避免诱发因素。
室内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强光照射,防止噪声。
治疗及护理操作
尽量集中,可在镇静剂使用后30分钟内进行。
严禁探视患者[1]。
2.1.2饮食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不能进食者,可给予鼻饲或TPN。
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1.3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意外和并发症加强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预防压
疮护理等。
加强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意外发生,必要时用床栏防止患者坠床;抽
搐发作时,需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床旁常规准备气管切开包等急救物品、药品,
以便及时处理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呼吸困难、窒息等。
2.1.4严格隔离消毒制度破伤风通过接触传染,应严格执行隔离消毒措施,
以防疾病传播。
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时要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手套;身体有
伤口者不能进入病室内工作;所有器械及敷料均需专用,器械使用后应先浸泡消
毒1小时以上,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用后的敷料应立即焚烧,尽可能使用
一次性的材料物品。
患者的用品和排泄物均应严格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2病情观察
设专人护理,每4小时测量生命体征1次,详细记录抽搐发作的次数、持续
时间、伴随症状及治疗效果,加强心肺功能的监测,及时发现窒息、肺部感染、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并协助医生处理。
2.3配合治疗护理
2.3.1伤口护理配合医生施行清创术,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异物,并用3%
过氧化氢或1:5000高锰酸钾冲洗和湿敷。
伤口敞开,并充分引流。
经彻底清创后,皮下或肌内注射TAT1500U。
伤口污染严重或受伤超过12小时,剂量可加倍。
成人与儿童剂量相同。
注射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常规做过敏试验。
如皮内
试验阳性者,采用脱敏法注射。
2.3.2中和游离毒素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游离毒素,早期应用,越早
效果越好。
遵医嘱首次使用破伤风抗毒素2万~5万U加入5%葡萄糖溶液
500~1000ml内,静脉缓慢滴入,以后每日1万~2万U静脉滴入,持续3~6日。
或用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3000~6000U,深部肌内注射一次。
2.3.3控制和解除痉挛遵医嘱使用镇静、解痉药。
病情较轻者,可使用一般
镇静剂、安眠药。
病情较重者,则可使用冬眠I号,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呼吸
和血压的变化。
抽搐频繁且用药物仍不能控制者,可在气管切开及人工辅助呼吸
的条件下,遵医嘱使用硫喷妥钠和琥珀胆碱等肌肉松弛剂。
2.3.4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对病情较重者及早作气管切开,及时清除呼吸
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或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必要时可行人工辅
助呼吸,并做好气管切开的护理。
2.3.5抗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既可抑制破伤风梭菌,又能
控制其他细菌感染。
2.4心理护理
注意加强与患者沟通,多安慰和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的心理
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2.5健康指导
2.5.1预防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皮肤受伤。
避免不洁接生,以防止发生
新生儿及产妇破伤风。
2.5.2伤后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 出现下列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并注
射TAT任何较深的外伤伤口,如木刺、锈钉刺伤。
伤口虽浅,但沾染人畜粪便。
医院外的急产或流产,未经消毒处理者。
陈旧性异物摘除术前。
2.5.3儿童按计划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以获得自动免疫。
3 讨论
破伤风疾病病因:破伤风梭菌为革兰阳性厌氧芽孢梭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及
人畜的粪便中。
其菌体易被杀灭,但芽孢的抵抗能力强,需煮沸30分钟或高压
蒸汽灭菌10分钟才可将其杀灭。
破伤风梭菌及其毒素只有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
膜侵入机体,在缺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而致病。
破伤风梭菌污
染伤口后并非一定发病,局部伤口的厌氧环境是导致发病的主要因素。
若伤口窄
而深、局部缺血、坏死组织多、异物残留、引流不畅,并混有其他需氧细菌感染
而造成伤口缺氧时,才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生长繁殖而发生破伤风。
此外,带有泥
土的锈钉、木刺的刺伤、严重污染的擦伤、新生儿脐带处理不当、孕产妇不洁的
流产或分娩等均可诱发破伤风。
参考文献
[1]赵霞;刘会英;胡桂英;成人破伤风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31期.
[2]赖春荣;破伤风3例的护理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