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对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班主任如何在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相关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班主任在工作中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包括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需求,以便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引导他们主动表达自己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
二、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让学生在学校感受到关爱和温暖。
可以通过班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情景剧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理导向。
班主任要注重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支持,让学生在互相帮助和支持中感受到团结和友爱。
三、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他们会面临不同的情绪问题,比如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
班主任在工作中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帮助他们学会使用积极的心理调适方法,如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休息、与朋友交流等,来减轻不良情绪的影响,提升心理韧性。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讲解案例、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引导他们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四、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知识讲座、心理测试、心理调查等,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或心理医生到学校进行心理健康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五、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还应积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信件、电话沟通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醒家长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关爱、理解和支持孩子,共同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范文大全第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不同活动中渗透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国务院2001年5月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强调:“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条件,给予儿童必需的保护、照顾和良好的教育,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确实,在儿童身心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心理应激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
适当的心理应激可以提高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然而,过于突然、强烈和持久的心理应激降低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抵抗力,造成精神躯体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社会里,不仅仅需要与众不同的智力水平、一技之长,更需要有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
因此作为幼儿园的保教工作者,已不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
而是需要既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诸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前儿童正处于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大,但由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水平较低,自我意识处在萌芽状态,周围不良的环境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在这一阶段,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
因此,我园以培养幼儿心理健康为重点,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成大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生活强者。
二、概念界定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的心理辅导,是运用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教学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适时的和适度的心理辅导。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首先,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班主任可以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个别谈
话等方式,了解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了
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班主任更好地了解学生,制定可行的心
理健康教育计划。
其次,班主任需要通过课程和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教学中,班主任可以融入恰
当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此外,班主
任还可以组织一些心理健康活动,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工作坊等,让学生深入了解
心理健康问题,并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再次,班主任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介入。
如果发现学生存在心理健
康问题,班主任需要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帮助。
如果问
题较为严重,班主任应及时向学生的家长或专业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最后,班主任还需要发挥示范作用。
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影响力,并在言行举
止中树立良好的榜样。
班主任应自觉抵制不健康的言行,通过积极的、阳光的态度传达积
极向上的心理健康理念。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具体践行心理健康教育理念,为学生树立典范。
总之,班主任渗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班主任付出
大量的心血和精力。
但相信通过班主任的努力和付出,我们可以帮助更多的学生掌握保持
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技巧,让更多的学生在成长中变得更加健康、快乐和自信。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一、借助班级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通过各种班级活动,向学生灌输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比如,开展读书分享会、纪念日活动、手工活动、趣味运动会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激发学生的情感,还可以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读书分享会上,引导学生分析书中的人物性格和性格塑造所带来的影响;在趣味运动会上,加强班级合作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
班主任还可以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班级会议、班级讨论等。
班主任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解决学生的困惑和疑惑,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小组讨论或班级问卷等方式,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帮助。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班主任可以借助家庭教育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可以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知识,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家庭教育方案,培养学生内心的稳定和成熟。
通过家校共同努力,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可以借助网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性,同时也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心理疏导,及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总之,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活动、管理、家庭教育和网络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III)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现状分析 (1)(一)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 (1)(二)缺乏深入的思考 (1)(三)缺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业技能 (1)(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德育化倾向 (1)二、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的概况 (1)(一)原则 (1)(二)内容 (2)(三)特征 (2)三、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活动的意义 (4)四、探索性的实施班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一)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 (5)注释 (6)参考文献 (7)致谢 (8)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当代社会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心理教育活动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教育部着重指出要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他们的人格,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所以说我们要把心理教育重视起来,把这一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可以更好的发展下一代。
关键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lass activity is contemporary social popular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can play a large rol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China has ca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through a variety of different paper mainly points out the methods to different age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guidance, to help thes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improve their personality, enhance their capability of bearing frustrations and adapt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bility. So we want to put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eriously rise, the project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can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into practice, can better development the next generation.Key words class;Clas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ctivities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设计班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提升学生心理资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校探索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关键词:班团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校内环境的巨大变化,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越加突出,由心理问题引发的恶性事件高发,得到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相关文件,为各地对中学生开展针对性地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指导。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各学校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或专业心理教师配比不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依然覆盖面不高、有效性不够。
因此,探索在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教育领域亟需开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结合当前高中生心理资本的状态,编制班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通过实施课程,提升学生心理资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王极盛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张阔(2010)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问卷,随机选取某中学高一学生进行测量,了解当前高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资本状态,然后根据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资本状态,编制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并通过班主任实施课程后分析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和心理资本状态变化,来验证开展班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效性。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被试样本为广安市某中学高一年级随机抽取6个班的学生,共325名学生。
测试采用纸笔测试方式进行,剔除无效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01份,有效率为92.61%。
2.2研究工具2.2.1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采用中科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根据我国中学生的文化特性与行为习惯编制而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该量表属于症状取向的心理诊断量表,旨在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检测,该量表为自评量表,共有60个项目,评价10个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强迫症状、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等。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班级管理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我们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韧性。
首先,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管理是指个体通过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识别、接纳和调节的一系列行为。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情绪困扰,如压力、焦虑、愤怒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情绪,老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开展情绪管理的讨论和培训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积极应对困难和挫折,提升情绪管理的能力。
其次,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学生在班级和社会中与他人交往的过程。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获得情感支持和心理安全感,有利于他们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应该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合作和分享。
同时,可以开展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另外,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培养。
自我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进行了解和认同的过程。
自尊心是个体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评价。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可以通过开展反思讨论、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培养他们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尊心。
最后,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适应能力。
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对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变化和困难,如转学、家庭变故等。
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适应能力的培训和讨论,帮助学生学会面对变化和困难,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关注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培养、适应能力等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韧性。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心理健康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时期,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需要得到有效的关注和教育。
而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班主任可以通过主题班会等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主题班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通过组织心理健康相关主题的班会来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问题。
可以组织关于心理压力、情绪管理等主题的班会,通过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掌握相关的应对策略。
班主任可以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和媒体资源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选取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手册进行阅读指导。
可以利用现代化媒体资源,如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传播心理健康知识。
通过让学生主动关注并参与相关内容的学习,增强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理解。
班主任可以通过示范和引领的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引路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来影响学生。
班主任可以积极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心理态度、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等,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
班主任还可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倾听学生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班主任还可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支持系统。
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互助小组,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心理困惑和心得体会,相互支持和帮助。
还可以邀请心理健康专家、心理咨询师等来班级进行讲座和培训,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手册和媒体资源、示范和引领以及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社区等方式,班主任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研究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保障者。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进行探讨。
班主任可以通过个案管理的方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个案管理是指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问题,采取个别化、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
班主任可以通过与学生个体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困惑,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遇到学习困难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通过个体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支持。
通过个案管理,班主任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还能够通过个人化的辅导与帮助,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活动是促进学生群体凝聚力和情感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主题或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和经验分享。
可以组织班级讨论会,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心理成长经历;也可以组织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
通过参与班级活动,学生们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班主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到各门学科的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语文课堂上,可以以文学作品为素材,让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压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班主任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班主任可以通过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班级文化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班级氛围和文化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在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作者:赵智
来源:《新校园·中旬刊》2013年第12期
摘要: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当代社会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心理教育活动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本文以中专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在中专教学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专生
一、中专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据调查显示,我国很多中专生存在着厌学情绪、学习焦虑、遇到挫折退缩等心理问题。
这些不同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中专学生是迅速成长的青少年群体,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外界因素和自身心理特点,他们形成了这个时段所特有的逆反心理。
如何正确教育这些学生,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使得他们健康成长,是摆在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在中专生班级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活动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一项渗透于学校各科的活动,如果只靠传统的心理教育课的传授以及心理教师的辅导是远远不够的。
心理健康活动应放在课堂教学上以及全过程中,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该学科特点,自然贴切地对中专学生进行兴趣的激发、情感的培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班级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迎合中专学生的心理,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提高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在班级里开展生动活泼、内容充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中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互动和交流,激发中专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的体验,关注心灵的成长,寓教于乐。
三、在中专教学中探索实施班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现已成为中专教学活动中一种普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可以说,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是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深化,也是中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突破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困境的突破口。
作为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地点可选班级、操场、团辅活动室等,可以灵活采用以下方式进行:
1.开展活动
充分利用班级教室,开展以知识宣传和自我展示为主题的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手抄报、个性宣言、心理漫画赏析等,可以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确定不同的准备内容主题,并鼓励不同小组选用不同风格的设计。
在自我展示方面,每次可以选择不同的心理品质,通过中专学生的自我探索,用文字、图画等不同方式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这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有较为持久的激励作用。
尤其需要提一下心理漫画这种形式,漫画的本质是投射,幽默包含着对现实的接受与肯定,尤其是对个体弱点的包容,往往能触动人性深层次的东西,反映一些我们熟悉而又容易忽视的感受和体验。
另外,漫画的表现手法夸张、生动,容易引起共鸣,因此是心灵探索的很好方式。
2.赏析一些心理影片
赏析心理影片也是适合在教室里开展的一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影片赏析不同于一般的观看电影。
首先,在选材上,我们需要挑选那些能够表现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心理成长的影片,确定一定的赏析方向,这种目的性是很典型的,如有体现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肖申克的救赎》《美丽人生》等,有以心怀梦想为主题的《小鞋子》《我的左脚》等,有以感恩、怀念为主题的《天下父母心》《站稳了、别趴下》等,也有像《爱德华医生》《自闭历程》更贴近心理学专业领域的影片。
其次,观赏过程中的体验分享,这是关键阶段,通过赏析,学生的感受体会是怎样的,有哪些心理层面的启发,这些都是需要在影片赏析过程中重点实现的。
3.扮演角色
这是一种刚兴起的教育形式,让中专生处于指定的情境中,以某一角色的身份表达言语、行为等,进而深入体验相应角色的内心感受,达到一种共情和理解。
这种形式尤其适合人际交往问题。
角色扮演有很多具体的方式,如角色互换,让学生两两一组一起表演,然后互换角色。
再如:双重扮演,让大家重复确定角色的表演,以重现强调行为事实。
还有一种形式也值得一提,就是心理情景剧,针对某一心理问题,让学生借助合作表演,展现出问题的产生、发展及解决的过程,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除了上述形式,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还有很多,如班级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沙龙、心理游戏等。
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种种外界因素和自身心理特点,中专学生形成了这个时段所特有的心理。
只有把握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互动性、体验性和教育性,再有针对性较强的具体活动,才能够很好地促进中专生心理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