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我国R&D活动状况分析及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164.52 KB
- 文档页数:3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本土化研究摘要: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就其本质在来说,是为了更合理地在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借以降低跨国公司产品成本,占领国外市场。
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投资在我国加入wto后呈现出了更蓬勃的生机。
我国应秉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原则一方面积极利用跨国公司为我国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另一方面加强在华r&d投资的监管。
关键词:跨国公司r&d本土化研发近10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日趋激烈,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的形式也发生了相应的重大变化。
西方发达国家一些颇具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为了适应世界市场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国家消费者偏好差异性的要求,同时也为了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现有的科技资源,降低新产品研制过程的成本和风险,在生产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跨国公司一改以母过为研发中心的传统布局,根据不同东道国在人才、科技实力以及科研基础设施上的比较有时,在全球范围内有组织地安排科研机构,以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等研发工作,从而促使跨国公司的研发活动日益朝着国际化、全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在研发全球化的种种表现中,跨国公司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的行为变化最为引人注目。
一、跨国公司r&d投资本土化的概念及特点本土化是指跨国公司将东道国经营资源引入内部经营活动。
准确地说,是指外部经营资源的组织内部化的过程。
跨国市场进入中国市场是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步伐紧密相关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投资规模、投资方式在不断发生变化。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大陆成为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热点,开始进入“中国研发”新阶段。
1997年以来,各大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研发成为一个热点。
1988年,微软斥资8000万美元在北京设立了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是其设立的第二家全国研发机构。
跨国公司在RD的区位模式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文档资源★★★内容摘要:作为企业核心功能之一,跨国公司的R&D活动过去主要集中在公司总部或者母国所在地区。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一些大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R&D机构从事产品开发、实验和科学研究活动。
本文首先总结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区位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其区位决策的因素作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最后总体上阐述跨国公司在中国R&D对投资区域的影响及其对我国西部如何吸引更多跨国公司R&D投资的启示。
关键词: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区位模式作为当今世界产业技术成果主要垄断者的跨国公司,一直在R&D投资与技术创新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技术流动与技术创新的日益全球化,跨国公司R&D活动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得到迅速的发展,R&D国际化是跨国公司在新的竞争形势下将R&D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的一种全球战略。
由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资源分布、投资市场及相关科研环境的不同,跨国公司在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R&D机构呈现不同的特点,透过这些特点,可以对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R&D机构在区位模式上的特征进行总结。
跨国公司在中国R&D区位模式的特征随着世界一些着名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延伸及全球经营战略的实施,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投资不断得到提升。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2002)的研究报告统计,截至2002年8月,至少有65家海外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了82家R&D机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40多家。
外经贸部跨国公司研究中心最近出版的《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估计,目前着名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R&D中心约有400家。
李安方(2004)搜集整理出着名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较大规模的有141家的具体实证数据,本文试图从这些较大规模的跨国公司R&D机构在中国集中分布状况浅析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区位模式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