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 《水浒传》 古典小说的阅读(附习题)
- 格式:ppt
- 大小:9.95 MB
- 文档页数:87
《水浒传》综合练习一、选择题。
1.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江谦逊深沉,是《水浒传》中难以捉摸的人物。
B.吴用足智多谋,是《水浒传》中不可多得的智者。
C.武松桀骜不驯,是《水浒传》中鲁莽刚烈的代表。
D.鲁智深性情急躁,是《水浒传》中有勇无谋的典型。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展开情节。
B.《水浒传》中宋江在浔阳楼曾写诗“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C.《水浒传》中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曾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
D.《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张顺,和他相关的故事有夜闹金沙渡。
3.下列对《水浒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中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史进。
B.《水浒传》中“火烧草料场”把林冲逼上梁山的是陆虞候。
C.我国四大名著中有两部作品各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蜀国军师诸葛亮,一个是《水浒传》中的梁山军师吴用。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施耐庵,明末清初小说家。
4.下列关于《水浒传》的故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
B.鲁智深是《水浒传》中一个颇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先是“拳打镇关西”救金氏父女,后是“大闹野猪林”救林冲,都体现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性格特点。
C.《水浒传》中的三位女英雄分别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夜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
D.晁盖是《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前期的领导人,所以是一百单八将中的第一人。
5.下列关于《水浒传》相关知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聚义梁山的故事,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
B.《水浒传》中有多位打虎英雄,其中在沂岭杀四虎的是李逵,在景阳冈打死老虎的是武松。
部编版九上必读名著阅读《水浒传》作者及作品简介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明初人。
泰州兴化人,祖籍苏州。
舟人之子,生于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大丰),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35岁中进士。
35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
71岁或72岁迁兴化,旋迁白驹场、施家桥。
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水浒传》简介《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聚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
[1] 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内容简介《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
《水浒传》名著知识点总结及习题作者简介施耐庵,生卒年不详,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江苏兴化人。
他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等,无不精通。
他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为官三年,因不满官场黑暗,后弃官归里,闭门著书。
与门下弟子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并整理关于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终写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创作背景元末明初,社会动荡,朝廷腐败,贪官横行,民不聊生。
在这样一个黑暗腐败的历史时期,施耐庵弃官回到苏州从事文学创作,奋笔写下了借古讽今的《水浒传》。
《水浒传》的成书起源于北宋末年宋江等三十六人的农民起义故事,经过元代的说书、戏曲等表演形式逐渐发展成熟,并经过这些艺人的艺术加工,编成话本和杂剧在民间广为流传。
施耐庵广泛收集这些在不同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话本、戏曲等,经过提炼、加工,艺术的再创作,才写成这部优秀的古典名著《水浒传》。
主题概括1.全书以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再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
2.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反抗压迫、勇于斗争的精神。
3.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宋江由于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巅峰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最终葬送了起义事业。
作品概述宋哲宗时,东京有一个浪荡子弟名叫高俅,他踢得一脚好球,被哲宗弟弟端王看中,成了端王的亲信。
后来端王当了皇帝,也就是徽宗,不到半年,就把高俅提升为殿帅府太尉。
高俅上任的第一天,就整治因病未到的教头王进,逼得王进带着母亲逃离东京。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练习题精选1. 名著阅读《水浒传》中,梁山泊的英雄上梁山的原因各有不同,有的是为了“义”而上梁山,有的是被“逼”上梁山,有的是被用“计”招上梁山。
请写出《水浒传》中被用“计”招上梁山的一个形象及其上梁山的情节。
2. 《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1)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
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了一件大事是________。
(2)请写出一个《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________(3)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3. 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按要求答题。
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1)《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长篇白话小说一般采取单线结构,善于设置误会、悬念,采用全知全能的视角,这些都需要我们在阅读时________。
(2)请结合上面选文情节,将《水浒传》第三回的回目补充完整。
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__。
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与他不同的是,鲁智深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水浒传》中人物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A.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形象,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行者武松等。
B.水浒传凸显一个义字,宋江、晁盖、柴进、鲁达,在江湖上享有崇高威望,仗义疏财是重要的原因。
梁山好汉团结聚义,众志成城是梁山大业的重要基础。
C.水浒传采用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讲述单个英雄的故事,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D.林冲受高衙内迫害,刺配沧州,上梁山后火并王伦,是富有血性,敢闯敢冲的英雄形象。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1.(2020·湖北武汉中考)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问题。
张教头叫酒保安排案酒果子,管待两个公人。
酒至数杯,只见张教头将出银两,赍发他两个防送公人已了,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场屈官司。
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至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面红耳赤,半点相争,今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
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
如此林冲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张教头道:“贤婿,甚么言语!你是天年不齐,遭了横事,又不是你作将出来的,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早晚天可怜见,放你回来时,依旧夫妻完聚。
老汉家中也颇有些过活,便取了我女家去,并锦儿,不拣怎的,三年五载,养赡得他。
又不叫他出入,高衙内便要见,也不能够。
休要忧心,都在老汉身上。
你在沧州牢城,我自频频寄书并衣服与你,休得要胡思乱想,只顾放心去。
”林冲道:“感谢泰山厚意,只是林冲放心不下,枉自两相耽误,泰山可怜见林冲,依允小人,便死也瞑目。
”张教头那里肯应承。
众邻居亦说行不得。
(1)“情义”是《水浒传》要表现的主旨之一,选段中林冲做了什么有情有义的事?请简要概括。
(2)选段中,林冲除了有情有义之外,还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用两个词语分别概括。
2.阅读《水浒传》选段,回答问题。
A当下和史进吃得饱了,各拿了器械,同回瓦罐寺来。
到寺前,看到崔道成、丘小乙两个,兀自在桥上坐地。
A大喝一声道:“你这厮们,来,来!今番和你斗个你死我活!”那和尚笑道:“你是我手里败将,如何再来敢厮并”A大怒,抡起铁禅杖,奔过桥来。
那生铁佛生嗔,仗着朴刀,杀下桥去。
A一者得了史进,肚里胆壮,二乃吃得饱了,那精神气越使得出来,两个斗到八九合,崔道成渐渐力怯,只办得走路。
名著导读《水浒传》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名著《水浒传》,完成下列题目。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
同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李逵是头脑简单,直爽率直;鲁智深是______。
(1)仔细阅读上面内容,概括鲁智深性格特征,补全填空。
(2)根据所填内容,概括写出与鲁智深性格特征相对应的一个故事情节。
2.根据《水浒传》的内容,一请根据要求答题。
(1)阅读下面《水浒传》中杀虎片段,回答问题。
【甲】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A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A前面。
A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嗒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A尽气力捺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乙】那大虫望B誓猛一扑,那B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领下。
那大虫不曾再掀再剪,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者他那气。
那大虫退不够五七,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时间死在岩下。
【甲】语段中的A是______(人名),【乙】语段中的B是______(人名)。
(2)《水浒传》中人物众多,情节丰富。
我们可以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来梳理人物及相关情节,请补全下面思维导图中横线处的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著阅读(1)《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性格突出,他们的绰号或雅或俗,或庄重或戏谑,有以长相命名的:长着豹头环眼的是:_______ ——林冲;有以个人特长命名的有:________ ——吴用;有以所用兵器命名的有:大刀关胜、板斧__________。
(前两空填绰号,第三空填人名)(2)《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以“义”贯穿全篇,但“义”的具体表现不尽相同,鲁提辖____________,是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晁盖等人江州劫法场,是兄弟情深肝胆相照的“情义”;晁盖、吴用______________,是劫取不义之财的“正义”。
统编版九上名著导读《水浒传》详解练习题及答案1. 角色分析1.1 请简要介绍以下主要角色:- 林冲:- 武松:- 花荣:- 晁盖:- 宋江:1.2 请分析以上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描写。
2. 情节解析2.1 描述《水浒传》中的以下情节:- 卢俊义赴梁山泊前的遭遇- 宋江的收义成三军统领- 宋江的计策与解救杨志- 林冲与梁山泊的首领晁盖之间的矛盾- 武松与潘金莲的恩怨情仇2.2 请解释以上情节对整个故事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3. 主题理解3.1 请探讨《水浒传》所传递的主题和思想。
3.2 该作品在现实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有所启示?4. 言情描写4.1 请列举《水浒传》中的一段言情描写。
4.2 这段言情描写对整个故事的情感基调有何影响?5. 作者的立意5.1 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水浒传》?5.2 对于读者来说,该作品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参考答案1. 角色分析1.1 主要角色简介:- 林冲:梁山泊好汉之一,英勇善战- 武松:梁山泊好汉之一,勇猛威武- 花荣:梁山泊好汉之一,机智聪明- 晁盖:梁山泊首领,悲剧英雄形象- 宋江:梁山泊首领,智勇双全1.2 角色特点和形象描写:- 林冲:勇猛,善于搏斗,痴情义薄- 武松:勇敢,力大无穷,对待敌人狠辣- 花荣:机智聪明,善于策划,为朋友铁义- 晁盖:英雄豪杰,忠诚正直,遭受了命运的不公- 宋江:智勇双全,有领导才能,深思熟虑2. 情节解析2.1 情节描述:- 卢俊义赴梁山泊前的遭遇:卢俊义被投靠大名府的朱仝出卖,困于山石崖中,被晁盖救出。
- 宋江的收义成三军统领:宋江在梁山泊接收了众多绿林好汉,并组织他们成为一支强大的军队。
- 宋江的计策与解救杨志:宋江利用计谋解救杨志,使其得以脱身。
- 林冲与梁山泊的首领晁盖之间的矛盾:林冲因救人误杀后逃亡至梁山泊,与晁盖产生矛盾。
- 武松与潘金莲的恩怨情仇:武松发现潘金莲与西门庆通奸后,展开了与潘金莲的斗争。
2.2 情节重要性和影响:- 卢俊义的遭遇和晁盖救援展示了英雄救美的情节,为后续角色的介入提供了背景。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108 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杀富济贫的豪举。
B.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李逵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
C.《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农民起义英雄形象,有“及时雨”宋江、“一丈青”孙二娘、“母夜叉”扈三娘等。
D.《水浒传》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三打祝家庄,林冲醉打蒋门神,武松火并王伦等。
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为“造反者”树碑立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B.杨志,绰号“青面兽”,因醉打蒋门神,只得上二龙山落草。
C.燕青为宋江接受招安立了大功。
后拒绝接受朝廷封诰,独自离去,功成身退。
D.花荣号称“小李广”,宋江被高俅等害死后,他在宋江墓前自缢身亡。
3.下列《水浒传》片段中的“◎”和“官人”是◎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正使得活泛,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听得,收住了手,看时,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怎生打扮,但见: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瓜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A.林冲宋江B.鲁智深卢俊义C.鲁智深林冲D.晁盖吴用4.《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达﹣﹣大闹野猪林B.林冲﹣﹣雪夜上梁山C.武松﹣﹣威镇清风寨D.宋江﹣﹣智取无为军5.《水浒传》中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松﹣﹣景阳冈打虎B.杨志﹣﹣汴京城卖刀C.鲁智深﹣﹣沂岭杀四虎D.林冲﹣﹣误入白虎堂二、填空题6.名著阅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2022年(有答案)同步练习卷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且说①____________(A.蔡京 B.高俅)得做了殿帅府太尉,选拣吉日良辰,去殿帅府里到任。
所有一应合属公吏衙将,都军禁军,马步人等,尽来参拜,各呈手本,开报花名。
殿帅一一点过。
于内只欠一名八十万禁军教头②____________(A.王进 B.林冲)。
半月之前,已有病状在官,患病未痊,不曾入衙门管事。
殿帅大怒,喝道:“胡说!既有手本呈来。
却不是那厮抗拒官府,搪塞下官。
此人即系推病在家。
快与我拿来!”(1)①②两处的人物分别是指①________,②________。
(填写字母)(2)选文中股帅认为“那厮抗拒官府,搪塞下官”的真正原因是()A.自己的干儿子曾被教头教训而怀恨在心B.教头没有给自己送“孝敬银子”而怀恨在心C.当年自己找教头的父亲比武却被打败而怀恨在心2. 请观察如图这枚纪念币图案,回答问题。
(1)这枚纪念币图案表现的内容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2)请简述“李逵背母”的故事情节。
3. 名著阅读。
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
那个捣子经奔去报了蒋门神。
蒋门神见说,吃了一惊,踢翻了交椅,丢去蝇拂子,便钻将来。
武松却好迎着,正在大阔路上撞见。
蒋门神虽然长大,近因酒色所迷,淘虚了身子,先自吃了那一惊,奔将来,那步不曾停住,怎地及得武松虎一般似健的人,又有心来算他。
蒋门神见了武松,心里先欺他醉,只顾赶将入来。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的转身便走。
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
武松一踅,踅将过去,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
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
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
一、选择题1. 班级举办以某部名著为专题的手抄报制作活动。
下面是该手抄报的版块标题:①百折不挠,终得正果;②带你认识团队的力量;③妖魔鬼怪猜猜看;④一部富于想象力的“童心之作”,下列语句也适合作为该手抄报版块标题的一项是()A.鬼狐花妖亦深情B.读书人的命运悲歌C.英雄绰号背后的玄机D.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2. 下列有关《水浒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A.押解林冲的董超和薛霸,受陆虞侯收买,欲在野猪林杀害林冲,偶然被鲁智深撞见,及时结果了两人,救下了林冲。
B.何涛派人去石碣村捉拿阮氏三兄弟,结果被杀个精光,自己也被割双耳。
C.宋江正愁三打祝家庄没办法,刚好孙立、孙新来投奔梁山泊,并准备以攻打祝家庄为加入梁山的大礼。
D.辽国使者来招安,宋江佯为同意,和公孙胜里应外合,打开霸州,公孙胜回守蓟州。
E.帮源洞一战,柴进和燕青做内应,首先杀了败退回洞的皇侄方杰,后带领宋军杀入洞中,但方腊从山顶再次逃出,后在茅庵要饭吃时,被武松抓获。
3. 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布尔的《昆虫记》既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
作者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
B.“鲁提辖看了,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提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
”这句选自《水浒传》第二回,是鲁达在潘家酒楼帮助金翠莲父女时的言行,充分表现了鲁达扶危济困、直爽粗犷的性格;其中“不爽利的人”指“九纹龙”史进。
C.《儒林外史》中的市井四大奇人,他们的职业分别是:季遐年是写字的,王太是卖火纸筒子的,盖宽是开茶馆的,荆元是做裁缝的。
D.《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经典作品,以纪实的手法记录,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4. 选出下列各项中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2023年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名著内容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传》中宋江一打祝家庄失利,被困盘陀路,幸亏扈三娘探庄识路标,众英雄才能脱险。
二打祝家庄又失利,王英、秦明等被擒,但林冲活捉了石秀。
B.《智取生辰纲》中,挑酒的汉子是白胜,刘唐揭起桶盖趁对方不注意,下了蒙汗药。
C.《水浒传》中浪里白条张顺曾率梁山水军凿破海鳅船,大破高俅官军,并生擒高俅本人,一时梁山声威大震。
D.《水浒传》中人物鲜明。
如宋江的神机妙算、吴用的领袖才能、鲁智深的忠勇仗义、燕青的伶俐机灵,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下列关于名著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大名府知府梁中书派杨志押送生辰纲上京,后有吴用设计,约集了三阮兄弟等共计七人,在黄泥岗劫了生辰纲,投奔梁山。
杨志绰号青面兽,精明能干,豁达明理,粗中有细。
B.武松于景阳冈打死猛虎,一时名声大噪。
后潘金莲私通西门庆,毒死武大。
武松怒杀西门庆与潘金莲,为兄长报仇。
C.梁山好汉有各自的绰号:及时雨宋江,托塔天王晁盖,玉麒麟卢俊义,小旋风柴进。
D.《水浒传》里朝廷中是呼延灼摆下“连环马”大破宋公明,梁山好汉中徐宁最后破了“连环马”。
3.下列关于名著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三打祝家庄最后胜利的原因①总结教训,摸清敌情,知己知彼;②采用恰当的对策:用计拆散了祝家庄与李家庄、扈家庄的联盟。
B.林冲曾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虽然委曲求全,但终被逼上梁山,他最后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受重伤而死。
C.《水浒》成功塑造了宋江、武松等一大批人物形象,还讲述了风雪山神庙、智取生辰纲、醉打蒋门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D.“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大耳垂珠,唇口方正。
额宽顶平。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心机。
志宇轩昂,胸襟秀丽。
”这段话描写的是宋江,他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仗义疏财,济弱扶贫,精神练达,但有浓重的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
《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九年级上)备考策略《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代白话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这是一部经过长期民间流传,最后由作家加工、再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品以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为主要题材,通过生动的艺术描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深刻揭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社会理想。
《水浒传》篇幅宏大,情节丰富,人物众多,故事精彩,面世以来影响很大,同时它也是中考名著试题的必考篇目以及设题重点。
复习要点:1.准确识记有关施耐庵与《水浒传》的文学常识,熟悉人物绰号、经典回目名称等。
2.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深刻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3.明晰文章单线发展的线形结构形式,熟悉梁山泊农民起义的兴起、发展、兴盛和失败的过程。
4.准确概述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故事情节,并能结合文章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5.能结合具体内容,分析鉴赏该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者介绍施耐庵(约1296年—约137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彦端,字子安,号耐庵。
出生于江苏兴化白驹场(今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白驹镇),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区。
生平事迹在正史中记录较少,相传早年曾中秀才、举人;短暂担任过官职,之后漫游四方,收罗贯中为徒,并授其学业。
施耐庵在目睹了社会的凋敝、政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后深有所感,他搜集并整理了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的故事,写成长篇小说《水浒传》。
创作背景《水浒传》的创作有史可考。
根据《宋史》记载,历史上的宋江因为官府设置了“西域括田所”,将梁山泊水域全部收为“公有”,并对渔民征收重税,于是在梁山泊领导了几次小规模的渔民起义。
可没想到这些起义军的战斗力奇强,迅速引起文人们的注意,于是历代文人用文化接力,为他们在文艺界立起了一座数百年不倒的精神丰碑。
宋金元时期,恰值说书、戏曲等通俗文艺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有关宋江起义的故事经过艺术年间流传的民间传说、评书剧本、戏曲杂剧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官场沉浮、参加起义等人生经历,整理、加工、创作出这部伟大的文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