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与服务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城市一体化运营方案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管理的复杂度和挑战性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实现城市治理的有效管理,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城市一体化运营方案应运而生。
城市一体化运营是指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协同运行和集成管理,实现城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城市一体化运营方案并详细阐述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运行机制。
一、城市一体化运营的基本思路城市一体化运营的基本思路是实现城市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运行和信息共享,统一规划、统筹资源、整合管理,形成良好的城市管理体系和运营机制。
具体来说,城市一体化运营方案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城市资源,形成统一管理平台。
城市资源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人才引进等方方面面,需要建立统一的城市资源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统一调配。
2.建立城市运营中心,实现城市各部门协同运行。
建立城市运营中心,对城市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和调度,实现城市各部门的协同运行和信息共享。
3.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通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4.构建城市一体化运营机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健全的城市一体化运营机制,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保障城市的发展目标。
二、城市一体化运营方案的实施措施1.建立城市资源整合平台城市资源整合平台是城市一体化运营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环境监测系统等。
这些系统应该能够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并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交互。
2.建立城市运营中心城市运营中心是城市一体化运营的核心,它包括城市的综合调度中心、城市服务中心、城市应急救援中心等。
这些中心应该能够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调度和管理,并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运行。
3.实施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能源、智能医疗、智能教育等各个方面,通过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智慧城市正在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领域。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旨在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的城市管理方法,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经济竞争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核心理念、主要目标和具体措施。
一、核心理念智慧城市的核心理念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和优化运营,提升城市治理的效能和透明度,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智慧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科技引领、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1. 优化城市规划与管理:通过数字化城市规划和管理系统,实现人口流动、环境保护、城市交通等方面的精确监测和调控,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优化城市资源的利用效率。
2.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公共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3. 加强城市治理和安全防控:建立智慧城市大数据平台,整合城市各类数据资源,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提高城市治理的能力和效率,加强城市的安全防控能力。
4. 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建设智慧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吸引创新企业和创业者入驻,培育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提升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三、具体措施1. 建设智慧基础设施: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建设高速宽带网络和无线覆盖网络,推广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各类设备和系统的互连互通。
2. 打造智慧交通系统:建设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和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提升交通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优化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预防。
3. 构建智慧能源系统:推广智能用电系统、智能供水管理系统和智能能源监测系统,优化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4. 发展智慧环保和健康系统:建设智能环境监测系统、智能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和智能医疗服务系统,提高城市环保和健康领域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社区服务中的空间规划与资源整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城市中的社区服务相较于传统的社区服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仅服务内容更加多样,服务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变化都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社区服务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服务内容不与需求匹配、服务难以抵达某些人群、服务空间不足以支撑需求的增加等。
其中,空间规划与资源整合问题是相当重要的。
如何把社区服务的空间规划优化起来,把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更可以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社区服务的空间规划社区服务的空间规划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以标准化为基础,依据社区发展的具体状况,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来划分社区服务设施的布局、配置和使用,并保证设施、设备和人员的配备和管理。
在社区服务的空间规划中,决定各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和布局位置非常重要。
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不仅要考虑到社区需求,更要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1、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不仅是社区服务项目布局的基础,更是规范化服务的前提。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标准的不同也会直接导致建设效果的差异。
因此,在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标准制订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考虑,从而达到更合理、更有效的社区服务。
2、社区服务设施的布局位置社区服务设施的布局位置设计应该以社区发展特征为指导,满足不同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
同时,在社区服务设施的布局位置上,一些地理位置、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需要纳入考虑。
比如,有的社区靠近公园、学校等公共设施,因此公共设施的方位和布局在空间规划中需要考虑进去。
二、社区服务的资源整合社区服务的资源整合是以社区群众需求为中心,依据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合理整合信息、物质和人力等各种社区资源,实现社区服务的优化和高效利用。
社区服务资源整合的重要意义在于协调社区各种资源的有机组合和交互抵消,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区服务的最高效率。
1、社区服务资源的整合方式目前,社区服务资源的整合方式主要包括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
2012年3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M arch2012 第6期总第256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6T o tal N o.256谈城建档案的信息整合及利用服务闫 红(呼和浩特市城建档案馆,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着重探讨了如何实现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为社会各界提供服务的问题。
关键词:城建档案;信息整合;利用服务 中图分类号:G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06—0147—01 城建档案是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应当永久或定期保存的文字、图纸、声像等各种载体的文件材料。
城建档案工作的真正价值体现和最终目的是提供利用。
而只有集中力量整合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才能极大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地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服务。
1 “信息整合”、“利用服务”基本含义城建档案信息整合的含义是指通过认真整理和加工,使零散的城建档案信息整合化,形成比较集中的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库,提高档案利用率和利用效益。
城建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含义,档案工作总的目的是提供档案凭证及其信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而其中直接传递档案信息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服务的环节,称为“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或简称“档案利用工作”,又称“提供利用”。
它是城建档案馆为满足利用需要,积极开发城建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各种方式对城建档案中储存的信息资源进行发掘,向利用者提供信息支持,进行咨询服务,从而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的过程。
2 城建档案利用服务方式2.1 利用档案实体,进行主动服务服务人员要针对实际馆藏,施以主动服务,使“死”档案活起来,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诸如土地、房产权属确定,地上建筑物、构筑物改建、扩建,地下管网建设等重大事件提供准确的城市建设档案资料,并为有关领导的重要决策,如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城市科研提供有益的城建档案信息。
2019年第7期(陕西省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局,陕西 西安 712000)摘 要: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各行业的数字化发展,目前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
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进行信息化体系建设,成为数字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规划管理;应用体系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9)07-0110-02作者简介:李罡(1979—),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管理。
1 目前城市规划管信息技术应用体系的问题和解决策略1.1 信息技术应用程度不够当今信息化技术在各行业中都已经开始了普遍应用。
其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上虽然也开始了大量的应用,并且对城市规划管理效率与品质提升都具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是在应用程度上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例如在城市规划的报建审批程序当中,存在未实现信息化办公等问题。
1.2 系统内部数据资源不完整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体系是以工作业务为主体,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的综合系统。
部分地区虽然已经实现了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的平台搭建,但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空间数据实现信息化方面还相对滞后,其中更是存在大量数据不完整和数据更新缓慢的问题。
数据资源信息化建设缓慢,并无法同系统平台建设相协调,最终造成系统平台在使用中受到较大的阻力,从而影响了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体系建设。
1.3 各部门信息共享系统不健全虽然信息化发展迅速使信息技术应用到了城市规划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造成了信息资源共享中的各种误差。
信息资源共享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行业内存在坚持数据独享的狭隘观念,另一方面是在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中还存在很大问题,数据信息不规范且没有统一的标准。
1.4 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发展缓慢城市规划管理是政府将各种资源进行协调配置的过程,其中需要保证配置的相对公平,如此才能更大程度地提升城市管理效率。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应用体系研究830000摘要: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广泛应用从城市规划信息资料采集、信息资源的整合与数据共享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城市测绘工作等方面,提供了高效、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持,促进了科学化、智能化的城市规划决策,推动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城市规划管理;应用体系1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常用的技术手段1.1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技术是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中常用的重要技术手段,其集成了地理、空间和属性数据,并利用数据库、地图制图、空间分析等功能,帮助规划者对城市数据进行分析、可视化和决策支持。
通过GIS技术,规划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城市空间信息,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和环境保护等工作。
1.2卫星定位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城市规划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使用卫星和地面接收器,通过三角定位原理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规划者可以利用GPS技术获取精确的空间数据,包括地点坐标、路径和移动轨迹等,用于地理定位、测量和空间分析。
卫星定位技术在土地调查、交通规划、设施管理和导航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1.3数字遥感技术数字遥感技术利用航空摄影、卫星图像和激光扫描等手段,获取地面和大范围地区的高分辨率图像和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城市地图制作、土地利用分类、地形分析、环境监测等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方方面面。
数字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结合使用,可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城市空间信息,促进科学的决策制定。
1.4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规划者可以创建高度逼真的三维城市模型和可视化效果,利用沉浸式的交互体验展现规划方案,这有助于规划者和决策者更好地理解规划设计,模拟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评估其影响,并与相关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讨论和决策。
2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广泛作用2.1 城市规划信息资料采集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数据采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方案设计第1章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概述 (3)1.1 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3)1.2 国内外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发展现状 (4)1.3 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发展趋势 (4)第2章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5)2.1 信息化建设目标 (5)2.2 信息化建设原则 (5)2.3 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 (6)第3章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 (6)3.1 信息资源规划 (6)3.1.1 信息化建设概述 (6)3.1.2 信息资源分类 (6)3.1.3 信息资源整合策略 (6)3.2 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 (7)3.2.1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7)3.2.2 信息交换技术 (7)3.2.3 信息资源共享案例 (7)3.3 信息资源安全管理 (7)3.3.1 信息安全政策与法规 (7)3.3.2 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7)3.3.3 信息安全应急与灾难恢复 (7)第4章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7)4.1 政务服务一体化 (8)4.1.1 资源整合 (8)4.1.2 业务流程优化 (8)4.1.3 信息共享与交换 (8)4.2 政务服务事项梳理与优化 (8)4.2.1 事项梳理 (8)4.2.2 事项优化 (8)4.2.3 事项标准化 (8)4.3 政务服务渠道拓展 (8)4.3.1 线上渠道建设 (8)4.3.2 线下渠道优化 (9)4.3.3 移动端服务拓展 (9)4.3.4 社会化服务渠道融合 (9)第5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5.1 智慧交通 (9)5.1.1 概述 (9)5.1.2 交通基础设施 (9)5.1.3 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 (9)5.1.4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9)5.2.1 概述 (10)5.2.2 环境监测 (10)5.2.3 污染源治理 (10)5.2.4 环保执法 (10)5.3 智慧能源 (10)5.3.1 概述 (10)5.3.2 智能电网 (11)5.3.3 分布式能源 (11)5.3.4 能源管理系统 (11)第6章公共安全信息化建设 (11)6.1 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11)6.1.1 管理体系构建 (11)6.1.2 信息资源共享 (11)6.2 智能监控系统 (12)6.2.1 视频监控系统 (12)6.2.2 物联网感知系统 (12)6.3 应急指挥与处置 (12)6.3.1 应急指挥系统 (12)6.3.2 应急处置 (12)第7章社会治理创新与应用 (12)7.1 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 (13)7.1.1 网格化管理概述 (13)7.1.2 网格化管理实施策略 (13)7.2 社区治理与服务 (13)7.2.1 社区治理概述 (13)7.2.2 社区治理实施策略 (13)7.3 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 (13)7.3.1 社会组织发展 (13)7.3.2 公众参与机制 (14)第8章信息化项目管理与保障 (14)8.1 项目管理体系 (14)8.1.1 项目管理组织架构 (14)8.1.2 项目管理制度 (14)8.1.3 风险管理 (14)8.2 项目进度与质量管理 (14)8.2.1 项目进度管理 (14)8.2.2 项目质量管理 (14)8.2.3 项目变更管理 (15)8.3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15)8.3.1 人才引进与培养 (15)8.3.2 人才激励机制 (15)8.3.3 团队协作与沟通 (15)第9章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 (15)9.1.1 建立政策法规框架 (15)9.1.2 政策法规内容 (15)9.1.3 政策法规更新与完善 (15)9.2 标准规范制定 (15)9.2.1 制定标准规范的原则 (15)9.2.2 标准规范内容 (16)9.2.3 标准规范的修订与推广 (16)9.3 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实施与监督 (16)9.3.1 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宣传与培训 (16)9.3.2 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执行监督 (16)9.3.3 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评估与反馈 (16)9.3.4 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的协同推进 (16)9.3.5 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 (16)第10章持续改进与创新发展 (16)10.1 信息化建设评估 (16)10.1.1 信息化基础设施评估 (16)10.1.2 应用系统评估 (17)10.1.3 信息化队伍建设评估 (17)10.1.4 信息化政策与制度评估 (17)10.2 持续改进策略 (17)10.2.1 优化信息化基础设施 (17)10.2.2 完善应用系统功能 (17)10.2.3 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 (17)10.2.4 完善信息化政策与制度 (17)10.3 创新发展的摸索与实践 (17)10.3.1 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17)10.3.2 大数据技术在城市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18)10.3.3 云计算在城市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18)10.3.4 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18)第1章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概述1.1 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城市综合治理信息化是新时代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开封市加强全市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工作实施意见为充分发挥市大数据中心和政务云平台作用,推动全市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建设和城市公共数据共享,大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数字经济和智慧产业、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大数据战略为指导,加快数字经济和智慧产业、智慧城市发展为目标,以数据信息开放共享为主线,以强化政务信息化集约建设管理、提高资金资源要素使用效率为抓手,着力打破城市数据信息资源壁垒,推进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服务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协同管理和服务,加快智慧开封数字经济建设,把开封打造成为数据信息收集、开放、共享的样板市,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开封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原则1.集约建设,共建共享。
统筹规划建设包括全市电子政务网络、政务云平台、共性应用支撑平台、基础数据库、大数据中心等在内的统一的城市信息化支撑体系,为相关(市直)各部门提供网络、计算、存储、灾备等关键基础设施,以及统一、实时、准确的城市基础数据等服务。
相关各部门应在全市统一的城市信息化支撑体系上构建业务应用,避免单独建设、重复建设。
2.创新引领,协同发展。
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和组织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企业作用,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动力和智慧城市建设活力。
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 积极推动“应用、数据、技术”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加快云应用集约建设和数据信息资源整合,促进系统大集成、数据大开放、业务大协同,进一步提升城市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3.全面共享,规范运行。
按照“一数一源、无偿提供、平台归集、按需共享”的思路,统筹建设全市统一的安全支撑、网络支撑、应用支撑平台,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共享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采集、维护、共享工作机制。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强化平台安全,提升城市信息化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水平,建立完善的容灾机制。
概述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与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渗透和运用得到了非常快速的进步发展,城市规划技术格局和技术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规划管理单位,基于行业特殊性,对内有大量的平面空间数据资料需要调动、流转和整合处理;对外需要综合信息系统,利用对应的表现方式和社会以及公众提供政府职能服务。
这个内外循环的过程中,怎样使用信息资源,在防止重复建设的前提下实现城市规划信息资源整合,文中将重点阐述。
关键词城市规划;信息资源;整合管理;服务
作为一种财富的城市信息资源,城市信息资源的重要性要高于信息系统技术自身,只有利用有效的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管理、信息资源服务才能促使这个财富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当中获得良好的运用,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价值才可以真正发挥作用。
1 城市规划的信息管理
1.1 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是促进城市未来发展、合理布局的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城市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在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
城市规划是以发展的眼光、科学的论证、专家的集中决策为主要前提的,对城市经济、空间、社会结构的发展进行规划。
是具有指导、规范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的,是城市综合管理前期的主要工作,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城市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规划是随城市发展与运行状况而不断进行调整,持续改进和完善的复杂过程。
1.2 城市规划中的信息管理
信息时代的来临加快了人们处理事情的节奏,信息化的管理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个领域。
人口普查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城市规划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
目前城市规划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其研究和应用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城市规划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规划系统和组织的管理、规划信息资源的管理、规划信息技术的管理、规划用户信息及其信息源的管理[1]。
2 城市规划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
2.1 建立信息化的标准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泛的社会工程,涉及大量的标准和规范,因此必须对这些标准和规范按照内在联系进行有整理,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要把建设领域信息标准化作为一件重要的工作来抓,促使其形成专门的体
系。
建设领域信息化标准与多学科都有交叉,专业性较强,使得原有的组织机构难以更好地承担这项上作。
在工程建设上要建立研习专业技术的负责建设领域的信息标准化的委员会,来满足建设领域信息标准化的工作需要,使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工作在众多的工程建设门类标准中不至于太过忽视。
2.2 集成数据管理
通过利用统一合适的坐标系统以及标准的信息分类体系的方法,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获得的一些准确数据,借助参照标准对这组数据进行规范化的组织分类管理,为能够形成遵循网络中的空间数据无缝化、可视化的有效态势做准备,其中包括图文双向调查技术、审批进度查询以及项目追踪监控等。
集成数据的管理对城市规划过程中的空间数据的采集、加工、储存、分析和表现展现出来的优势是极其明显的,政府可以通过对集成数据的合理利用,促进城市规划的管理,加快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2.3 构建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城市规划资源的流畅度提出了更好的要求,而城市规划管理的系统建设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数据资源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动力,必须重视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
城市规划管理的数据资源整个应实现统一化和规范化,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全方位综合城市规划技术资料、城市地下空间数据等融为一体的开放的城市空间数据库和信息资源管理、共享平台。
构建城市规划数据共享平台,不仅对于城市基础测量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获得共享有着极大意义,还能够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以及为市民或其他城市提供相关的城市规划信息和城市规划经验。
2.4 联网办案办公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是一项协同性极强的工作,其中它涉及很多的部门和很多的流程,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流转的过程中,各级部门人员的职责与工作内容也有所不同。
所以,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还要能够有效地进行联网服务的工作项目,通过从报建材料录入部分着手,其中包括审批流转、进度追踪管理等工作项目,使网络办案办公的有效体系能够顺利形成。
就总体来说,在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中仍然要秉承着数字化方向不断更新前进,为了能够更容易地与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双向融合,通过有效地利用GIS技术、三維技术等科学性技术,实现了现实空间数据顺利向数字化、动态化和虚拟化方向的靠拢。
联网办案办公能够明显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效率,也能够准确地对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还提高了办案办公的准确率。
2.5 促进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信息化的实现
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信息化主要包括新技术的推广和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两个方面。
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应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决策和城市规划的实施监督工作,促进城市化的建设,使得城市的发展更
加健康科学。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中的应用主要在城市模型构建、城市规划数据分析和信息资源挖掘等方面,为城市规划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和城市规划综合布局,以及城市规划工程建设方案的比较选择余地等[2]。
总之,一个完善的城市规划信息系统是以城市规划数据库为核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城市规划原则和方法、系统论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应用到城市规划与管理事务的图文一体化集成系统。
今后要进行时态规划数据库的研究和建设,使数据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清单,为城市建设动态监测和现状分析提供丰富的数据,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进行城市规划的回顾、对比、分析、预测以及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骅,苏新宁.智慧城市信息资源规划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6,(09):47-52.
[2] 秦志远,娄欢,黄志华.新型智慧城市的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3):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