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级物理课时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105.84 KB
- 文档页数:2
2019年春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教学工作计划(初二物理下)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指导思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物理学这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物理学知识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们已对进一步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所以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用“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想学物理到热爱物理。
并初步体会中考的难度和题型,为初三中考做好铺垫。
二、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世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更深入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三、具体的安排如下:1、本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第六章电压、电阻本章是学习电学知识、掌握欧姆定律的基础。
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电学知识后才能再进行以后的学习。
1、知道电压、电阻的概念,知道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2、会使用电压表;会使用滑动变阻器第七章欧姆定律本章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在初中电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后面学习“电功率”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电学知识的基础。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部分优生会复杂计算。
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第八章电功率本章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和电功率。
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优生能够进行较复杂的计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9年春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导教学设计:9.1 认识浮力一、教学目标1.了解浮力的概念及相关知识;2.掌握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3.运用浮力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浮力的概念;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浮力计算公式;3.学生能够利用浮力原理解释一些常见现象。
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浮力?2.浮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3.浮力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识1.观看一个短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与探索欲望。
2.引导学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浮力的概念。
第二步:学习浮力公式的推导与运用1.讲解浮力公式的推导过程,包括物体放置在液体中的平衡条件和浮力的定义。
2.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些简单的浮力问题,帮助他们掌握运用浮力公式的方法。
第三步:探索浮力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列出一些与浮力相关的日常现象,如气球漂浮、船只浮起等。
2.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并尝试用浮力原理解释。
3.学生可以在小组或个人中进行讨论与交流,分享各自的见解。
第四步:小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概括浮力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2.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与探索更多与浮力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五、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一对一或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对浮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可以布置一些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浮力公式的掌握与运用能力。
3.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评价,了解他们对浮力原理应用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浮力的概念和公式:1. 什么是浮力?- 定义:液体或气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所产生的向上的力。
- 特点:大小等于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2. 浮力公式:- F浮= ρ液×V物×g- F浮:浮力的大小(牛顿)- ρ液:液体的密度(千克/立方米)- V物:物体的体积(立方米)- g:重力加速度(米/秒^2)浮力原理的应用:- 气球漂浮原理- 船只的浮力- 潜水的原理等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对浮力概念的兴趣,并通过讲解、计算和探索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原理。
2019年初中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篇一:2019-2019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指导思想⑴“以全体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
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⑶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注重科学探究。
★★★教材分析;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就如同地球上的生命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可以说,几乎每家每户都有用电器,电灯、冰箱、洗衣机、电视、电脑……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
教材通过图画,文字,激发学生探究“电”奥秘的兴趣。
本单元由“电荷”、“电流和电路”、“串联和并联”、“电流的强弱”、“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节内容构成。
教材中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即电荷→电流→探究→应用的过程,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电路中的基本规律是本章的核心,通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一些基本测量,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教材遵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章节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单元内容是学习电学概念和规律的基础,生活中又经常用到。
2019春季沪科版初二第二学期学科教学计划八年级物理(下学期)任教班级:任课教师:2019春季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施素质教育,带领学生进入物理的神奇世界,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的现象,探究大自然事物变化的本质规律。
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国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关爱学生,对学生高度负责,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认真研读《物理课程标准》,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物理认知水平。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物理学习是整个物理是否学好的关键。
在上学期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虽然学习很用功,但是学习效果却差强人意,每次测验考试的成绩还不够理想,学生自信心受到一定的打击,内心很苦闷,很彷徨。
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时,发现很多学生反映物理,学起来容易,但是应用起来很难,具体知识还不能够系统的掌握。
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不透彻。
班级还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这些都是在本学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学习力学知识,从第七章开始学习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压强,浮力,简单机械等力学内容,难度逐步增加,最后第十一章是小粒子与大宇宙是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结合内容。
第七章的主题是“力与运动”。
本章内容在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力学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讲述力与运动的有关内容,在学习本章时,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及惯性现象,知道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怎样合成的。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本章是力学的基础,对于学习压强、浮力、功、功率和机械效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八章的主题是“压强”。
本章内容是力学知识的一次升华,这一张以我们学习的励志量密度为基础,学习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及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相关知识,同时本章内容又是理解浮力产生原因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学期物理课的主要目标是帮助八年级学生打好物理基础,培养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并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了解光的传播及光的反射规律;2. 掌握声音的传播及声音的特性;3. 学习简单电路,理解电的基本概念;4. 熟悉力的作用规律,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弯折- 光的反射和反射规律- 镜面反射和成像规律2. 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传播介质- 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声音的频率- 声音的共鸣现象3. 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 电的基本概念:电流、电压、电阻- 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电路图符号-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4. 力的作用规律和力的计算- 力的分类和力的平衡- 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 力的计算和力的单位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1.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2. 实验探究: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并进行数据分析,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3. 讨论研究: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实验视频,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教学计划本学期的物理教学计划按照以下时间段进行安排:1. 第一周:光的传播和光的反射规律- 授课内容: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弯折-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验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2. 第二周:光的反射和反射规律- 授课内容:光的反射和反射规律-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验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3. 第三周:镜面反射和成像规律- 授课内容:镜面反射和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实验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4. 第四周:声音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 授课内容:声音的传播介质和传播速度-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验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5. 第五周:声音的频率和共鸣现象- 授课内容:声音的频率和共鸣现象- 教学方法:讨论研究+实验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6. 第六周:电的基本概念和电路- 授课内容:电流、电压和电阻-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7. 第七周: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电路图符号- 授课内容:简单电路的组成和基本电路图符号 -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8. 第八周: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授课内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教学方法:讨论研究+实验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9. 第九周:力的作用规律和力的平衡- 授课内容:力的分类和力的平衡-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实验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10. 第十周: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 授课内容:力的作用和力的合成-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2课时11. 第十一周:力的计算和力的单位- 授课内容:力的计算和力的单位- 教学方法:讨论研究+实验探究- 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计划进行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每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评价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3. 作业批改: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4. 定期测试:设置定期测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八年级物理学科课时计划年月日题目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第节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并能解释简单的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密度问题。
2.了解物质密度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发生热胀冷缩的现象。
3.了解水的反常膨胀,会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总结出规律。
2.学习运动密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2.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爱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运用密度鉴别物质。
难点水的反常膨胀,4℃时水的密度最大。
媒体使用白板、多媒体电脑、课件;酒精灯、打火机、火力风车(纸制作的风车)、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小饮料瓶、酱油、可乐、托盘天平、铜丝、计算器等。
教[新课导入] 师:这堂课我们先来欣赏一部电影。
【播放视频】龙卷风。
学生被龙卷风威力震撼,彼此议论。
师:你看到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发生了龙卷风!师:龙卷风造成灾害太严重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密度与社会生活》,揭开龙卷风神秘的面纱。
①水在高于4℃时“热胀冷缩”。
②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
③水在4℃时密度最大。
【组内讨论】(1)冬天保护自来水管十分重要。
如果保护不好,水管内的水结了冰,会把水管冻裂。
在冬季为什么自来水管容易冻裂?答:水结冰后体积反而膨胀变大,水管遇冷收缩,这样导致水结冰后水管被胀破。
(2)为什么冬天会在水面结冰?冰层为什么都会漂浮在水面呢?答案:冬天,当湖面结冰时,冰层外面可能-20℃,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0℃,越深水温越高,湖底的水温是4℃。
低于4℃的水的密度都会小于4℃水的密度,所以4℃水会沉在湖底。
水的反常膨胀保护了冬季水中的鱼类。
冰层挡住了寒流,使鱼免于冻死,逃过一劫。
二、密度与生活1.应用:鉴别物质【分组实验1】桌面上摆放2瓶颜色相同液体,分别是可乐和酱油,瓶子完全相同,无标签,液体体积还相同。
已知酱油的密度大于可乐的密度。
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定滑轮、动滑轮及其特点。
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实质,能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对两种滑轮进行理论分析。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动滑轮的支点和它的工作原理。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动滑轮、定滑轮、钩码、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引入当我们参加升旗仪式时,看到站在地面上的人向下拉绳子,国旗就徐徐升起了,如图所示。
你知道旗杆顶端有一个什么器件帮助把旗升上去的吗?你了解它的作用与实质吗?你还能举出它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赏、有目的地思考、回答从而引入课题。
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滑轮1.观察如下课件图片得出滑轮定义。
滑轮:中心有轴,周边有凹槽,可以绕装在框子里的轴转动的轮子。
2.活动:演示用定滑轮提升钩码(如图),让学生观察定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特点。
然后演示动滑轮提升钩码(如图),让学生观察动滑轮在使用过程中有些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总结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
教师总结:滑轮的轴心位置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滑轮的轴心位置随提升的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探究点二 定滑轮问题1:可以直接用手将物体提升,如果高度太高手够不到怎么办呢?比如把国旗升到顶端,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到滑轮了,现在我们就来模拟用定滑轮升国旗,演示使用定滑轮。
问题2:使用机械的作用在于省力或省距离,那么使用定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问题3: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等于物体重力吗?强调:沿任何方向拉动定滑轮力的大小都是一样的。
问题4:为什么沿各个方向拉动时拉力大小都一样呢?定滑轮的实质是l 1=l 2的等臂杠杆(如图所示)。
⎩⎪⎨⎪⎧F =G s =h 总结:定滑轮特点是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探究点三 动滑轮问题1:滑轮除了刚才的用法,还能有其他用法来提升物体吗?问题2: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那么使用动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呢?演示:动滑轮。
问题3:此时有几段绳子拉着重物?问题4:物体重2N ,将绳子自由端挂在顶端,绳子拉力大小为多少?问题5:如果用手拉着绳子自由端,则手的拉力大小为多少?问题6:斜着拉动时拉力大小还是重力一半吗?强调:只有竖直方向拉动时,才能省一半的力。
八年级物理教师春季教学计划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同时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小组,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⑵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
2、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
认真的交流教学经验。
努力创设:“预习”、“展示”和“反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本学期继续加强江苏省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和市级教科研课题《指导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基础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作为基础年级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善于积极的交流经验,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最容易懂的方式去授予他们的知识。
八年级物理教师春季教学计划(二)一、教学目标及要求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科学的眼光来判断自然界的各种物理现象。
学生通过学习声、光、和物态变化以及简单电流知识,能够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能够作出简单的解答。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课时新授课东方国际学校使用日期:2019年9月5、6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活动导入【活动设置】用眼睛观察课本P10上面两幅插图及后黑板图形,在课本图中帽檐直径AB、帽子高CD哪个较长?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在后黑板图中上下两根线段一样长吗?【提出问题】1.目测的结果是怎样的?2.用尺子量一量再比较,看看有何发现?【指出】为了准确判断线段的长短、面积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等,需要用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
学生目测后回答问题1,答案预设:在课本图中,感觉帽子高CD比帽檐直径AB长;感觉上面中心圆面积大;在后黑板图中,感觉上面那根线段比下面的那根长。
拿出刻度尺,动手测量。
并且说出对比结果。
(设计意图: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课本上插图黑板上插图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估测(2)长度的测量工具【问题情境设置】1.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
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物理单元评价检测的工作。
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工作,做好期中学业和期末学业检测工作,全面完成教学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五、课时安排
第一章:机械运动5课时新课教学
第二章:声现象5课时新课教学
第三章:物态变化8课时新课教学
期中考试复习:5课时
第四章:光现象8课时新课教学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6课时新课教学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7课时新课教学
期末考试复习:6课时
六:教学进度安排
1至3周:一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
4至6周:二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
7至9周:三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
10周:期中考试复习,期中考试及试题讲解
11至13周:四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
14至16周:五章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六章部分新课教学
17至19周:六章剩余部分新课教学,习题讲解及检测,期末考试复习
20周:期末考试
希望各位教师能够认真阅读最新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19春季八年级物理学科课时计划
学科执教教师制定时间:2019年2月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
课
时
1 2.20—2.2
2 开学评期末试题 1
2 2.25—3.01 7-1力;7-2弹力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
力.2.认识弹力,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
量力的大小.3.认识重力,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重力的施力
物体,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3
3 3.04—3.08 7-3重力;小结复习;检测 3
4 3.11—3.1
5 8-1牛顿第一定律;8-2二力平
衡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
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理解什么是惯性,会利用惯
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
态;知道平衡力及二力平衡条件,能对平衡力进行分析.4.知道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
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
5 3.18—3.22 8-3摩擦力;小结复习 3
6 3.25—3.29 单元检测;月考 3
7 4.01—4.04 9-1压强;9-2液体压强(1)
1.知道压力和压强,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地计算,知道增大和
减小压强的方法.
2.了解液体压强,大气压强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3.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
8 4.08—4.12 9-2液体压强(2);9-3大气压
强
3
9 4.15—4.19 9-4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小结
复习;单元检测
3
10 4.22—4.26 10-1浮力;10-2阿基米德原理
1.认识浮力,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会利用弹簧测力计“称重法”
测量浮力,了解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会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的大小.
3.理解浮沉条件,能利用浮沉条件解释轮船、潜水艇、飞艇和热
气球等的工作原理. 3
11 4.29—5.03 期中测试及评析 2
12 5.06—5.10 10-3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小
结复习
3
13 5.13—5.17 单元检测;11-1功;
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3
14 5.20—5.24 11-2功率;11-3动能和势能 3
15 5.27—5.31 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月考 3
16 6.03—6.06 12-1杠杆;12-2滑轮(1)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的种类及其应用,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特点,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
大小和方向.
3.理解什么是机械效率,能正确分析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并能
进行功、功率、机械效率的综合计算. 3
17 6.10—6.14 12-2滑轮(2); 12-3机械效率 3
18 6.17—6.21 小结复习;单元检测 3
19 6.24—6.28 总复习;模拟考试查漏补缺,练习提高 3
20 7月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