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病床分配方法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93.11 KB
- 文档页数:2
发展中综合性医院临床科室病床的合理设置作者:邴强周文君来源:《延边医学》2014年第35期摘要:床位的设置是随着医院的动态而调整的,科学评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定期调整,合理分配,既可以促进医院优势学科的发展。
也可以缓解病人看病难、住院难矛盾。
关键词:床位调整;病床的合理应用;医院管理医院床位使用效率的高低与实际配置床位数、出院病人数和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密切关系。
在医院之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想增加出院病人数是很难的,要想增加出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是不合理的。
如果出院病人数已定,实际配置床位数就成为影响医院效益的重要因素。
为此,我对医院实际配置床位数量、全年平均使用床位数量和全年平均床位进行了分析。
全年平均使用床位=实际占用床日数/365天全年平均闲置床位=实际配置床位数量-平均使用床位数量。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根据该院病案室2004~2006年医疗工作统计报表中各科床位的负荷情况和效率数据,数据真实可靠。
1.2方法运用“归一分析法”[1]:将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转次数综合起来,建立床位工作效率指数模型,反映床位使用的综合效率,观察各科床位的使用效率。
2.效率指数模型床位效率指数=期内床位实际周转次数??期内床位标准周转次数×床位使用率(式1)判定标准:根据效率指数模型可知,当实际值与标准值相等,其使用率为100%时,则床位运转情况达到管理要求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即为等效状态,等效状态下的床位效率指数比为“1”,因此以“1”为标准来判断床位效率情况,即:当效率指数1时,床位高效率运行。
且指数值越大,床位使用效率越高;反之,效率越低。
指数值过大或过小,都说明床位运行不够正常。
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等指标的关键。
介绍一种病床分配方法,计算开放床位的合理区间,为医院调整科室床位配置提供决策依据。
3.计算步骤3.1黄金分割率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利用黄金分割率,按照着眼近期,兼顾过去的原则,将近期数据和历史数据分别赋予权重0.618和0.382后参与计算。
大型综合医院病床分配方法初探
王平根;高允锁
【期刊名称】《中国医院统计》
【年(卷),期】2006(013)001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科学的、有效的、可操作性强的大型综合医院病床分配方法,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医院的两个效益.方法按照着眼近期、兼顾历史的思维,采用黄金分割率及置信区间法进行研究.结果设计了一种病床分配模型并在医院信息系统中设立了相应模块.结论此方法在信息系统开发运用基础比较好的医院有一定推广价值.
【总页数】2页(P7-8)
【作者】王平根;高允锁
【作者单位】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海口市;570311,海南省人民医院信息中心,海口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97.32
【相关文献】
1.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综合评价某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病床利用情况 [J], 陈美婷;梅文华;叶仲书
2.广东省21市公立医院病床利用情况综合评价 [J], 缪冠中;梁洁;许星莹
3.黄金分割率在医院病床分配中的应用 [J], 高丽娟;孙大军;岳增文
4.超大型社区的综合规划设计方法初探 [J], 方明;李晨光;刘玉军
5.2017年天津市三级公立医院病床利用的综合分析 [J], 刘春雨; 尹泉; 徐龙彪; 龚超; 骆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三甲综合医院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分析及床位管理措施探讨目的对某三甲综合医院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分析及床位管理措施进行探讨。
方法资料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的2013年1月~12月的医疗工作数据,依据病床工作效率指标对床位管理情况统计学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床位的优化分配策略。
结果在21个科室中,11个科室病床设置合理,8个科室的病床设置需要调整,2个科室病床设置处临界状态。
结论医院的病床需根据各科室病床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动态的调整,以不断优化病床资源,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标签:病床工作效率;指标;管理措施本研究对某三甲综合医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床位管理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某三甲综合医院的2013年1月~2013年12月的医疗工作数据。
1.2方法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包,以一般资料为基础,采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计算公式对床位管理情况进行分析,公式包括:病床周转数=出院人数/实际床位数;病床平均工作天数=占床天数/实际床位数;病床工作效率=出院人数×占床天数/实际床位数。
1.3评定标准以病床数量的合理区间为标准,判定各科室现有病床数的分配情况(合适、偏多、偏少),在正常状态下还需判定是否处于临界状态[1]。
2 结果在21个科室中,儿科、肿瘤科、产科、妇科、神经外科、肝胆血管外科及胸外科病床设置偏少,内分泌科、肾病科病床设置偏多,其余科室病床设置合理,但心外科与重症医学一科的病床设置处于临界状态(见表1)。
3 讨论本研究采用病床工作效率指标的统计学分析对医院床位配置的合理性进行判定,病床工作效率指标以病床周转数与平均病床工作天数为基础,利用数学分析法对病床的利用率进行分析,该方式克服了传统分析法将病床周转数与使用天数进行单独分析的缺陷,对二者予综合计算,较好的反映了病床使用情况。
观察本研究中三甲综合医院病床设置合理性的分析结果,可得所有21个科室中病床设置合理的有11个科室,儿科、肿瘤科、产科、妇科、神经外科、肝胆血管外科及胸外科病床设置偏少,肿瘤科患者疾病较为复杂,治疗过程与住院时间较长,胸外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患者身体机能损伤程度严重,手术方案复杂,术后护理时间长,因此上述科室的病床使用率较高,床位资源较为紧张。
医院床位配置标准医院床位配置是医疗机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床位配置可以有效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就医需求。
医院床位配置标准是根据医院的规模、科室设置、患者需求等因素制定的,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医院床位配置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医院床位配置应根据医院规模和科室设置进行合理划分。
一般来说,大型综合性医院床位数量较多,需要考虑到各种疾病类型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就医需求,因此需要设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重症监护室等多个科室,并且每个科室的床位数量也需要根据其收治病人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
而小型医院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科室和床位数量,以满足当地患者的基本医疗需求。
其次,医院床位配置还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就医需求。
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治疗周期长短等因素,可以合理配置普通病房、特需病房、重症监护室等不同类型的床位。
普通病房主要用于收治一般病情稳定的患者,特需病房则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就医环境和更加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而重症监护室则可以为病情危重的患者提供全天候的监护和治疗。
此外,医院床位配置还需要考虑到医护人员的配备情况。
合理的床位配置应当与医护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相匹配,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在重症监护室等特殊科室,还需要配备相应的医疗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以应对突发状况和复杂病情的处理。
最后,医院床位配置还需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规划。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院床位配置标准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
医院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医院的发展方向,及时调整床位配置,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
综上所述,医院床位配置标准是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床位配置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保障患者的就医需求。
医院管理者应当根据医院规模、科室设置、患者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床位配置标准,并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床位调配管理办法:病房床位分配原则1. 引言床位调配管理是医院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病房床位分配原则能够有效提高医院资源的利用效率,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2. 床位调配管理的重要性床位调配是指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将病人分配到合适的病房床位上。
合理的床位调配管理能够实现如下目标:•优化床位资源利用:通过合理安排床位,减少空闲床位和床位需求不足的情况,提高床位利用率。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求,将病人分配到合适的病房床位上,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的床位调配,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
3. 病房床位分配原则3.1 根据病情和治疗需求分配床位病房床位的分配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求来进行。
一般情况下,病情较轻的病人可以分配到普通病房床位,而病情较重或需要特殊护理的病人应分配到重症监护病房或特殊病房床位。
3.2 考虑病人的治疗周期床位的分配还应考虑病人的治疗周期。
长期住院治疗的病人应分配到长期病房床位,便于长期护理和治疗。
而短期治疗的病人则可分配到临时病房床位。
3.3 根据病人的性别和年龄划分病房为了保护病人的隐私和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床位的分配还应考虑病人的性别和年龄。
一般情况下,男女分开分配床位,老年人和儿童也应有专门的病房床位。
3.4 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在床位分配过程中,也应考虑病人的经济状况。
低收入家庭的病人可以优先分配到普通病房床位,以减轻经济负担。
3.5 保证床位的公平分配床位的分配应保证公平,不能因为权力、金钱等因素而偏袒某些病人。
医院管理部门应建立公正的床位分配机制,确保床位能够公平分配给有需要的病人。
4. 病房床位调配管理流程4.1 床位申请病人需要住院治疗时,由医生或护士帮助办理床位申请手续。
病人或其家属需提供病人的联系、诊断证明等相关材料。
4.2 床位分配医院管理部门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结合床位资源情况,进行床位分配。
一、摘要在有限的病床资源下,病床的合理安排成为决定医院管理效率和病人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本文主要基于排队论、整数规划、数理统计等原理,分别建立了FCFS、非强占式HOL(优先级队头服务)、EDD服务三个规则下的模型,并利用仿真原理对模型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合理安排,得出病人大致入院时间和关于医疗手术时间安排的调整。
最后,利用排队论和整数规划建立最优比例分配模型。
对问题一,为评价病床安排的优劣,本文提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
首先从病人和医院两个方面考虑,确定了服务费用、等待时间、病床利用率、病床周转率等指标,然后找出服务费用、等待时间、病床利用率、病床周转率等指标与病人平均等待时间之间的联系,通过定性分析,将以上指标归一为平均等待时间这一单一指标。
该系统的在这两个月平均等待时间为13天。
通过对医院原始FCFSρ,发现FCFS导致了病人等待队列不断增长。
策略进行评价,服务强度1=.1>48因此平均等待时间会不断增大,没有固定的值。
对问题二,首先建立基于非强占式HOL(优先级队头服务)规则和基于时间效用队头服务规则的两项病床安排模型,利用仿真原理分别计算得到分别基于三种策略下的平均等待时间大小,通过三者之间相互比较得到了如下结论:当高优先级人群所占比例在(10%,90%)区间下最优策略为EDD规则,高优先级人群所占比例在(0,10%)区间下最优策略为FCFS规则,高优先级人群所占比例在(90%,100%)区间下最优策略为非强占式HOL规则。
再者利用该规则针对医院经济目标确定了病人的安排方案,结果见表。
对问题三,考虑到病人在门诊挂号时希望知道自己大致入院时间区间,以及通过频数分布及大数定律得出病人的住院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本文分别根据FCFS等三种安排模型通过建立住院时间的期望值区间来推出病人入院大致时间区间,为病人查询入院时间提供了方案,结果见表。
对问题四,基于问题二的解决方案,在住院部星期六、星期天不做手术的情况下,分析了对不同类型病人产生的影响,得出对白内障患者及急症患者没有影响的结论,考虑后从保证病人满意度不下降的角度建立了两个调整措施,分别为周一周三多配备医生及增大周一到周五可提供手术量。
病房床位管理病房床位管理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住院体验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有效的病房床位管理可以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本文将从病房床位的分配、协调和优化等方面来探讨病房床位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病房床位的分配在日常工作中,病房床位的分配是病房床位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合理的床位分配可以确保患者得到适当的治疗和护理,并且减少因床位不足而导致的等待时间。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床位分配策略:1. 根据疾病类型和治疗需求进行分配:不同疾病需要不同的床位条件和护理资源,因此,医院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治疗需求来进行床位分配,确保患者得到合适的病房环境和护理水平。
2. 考虑就诊时长和治疗进度:有些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而有些患者则只需要短暂的住院观察。
医院可以根据患者的就诊时长和治疗进度来进行床位分配,确保床位的合理利用和医疗资源的最大化。
3. 合理安排住院转科和出院:床位分配还需要考虑患者的住院转科和出院情况。
当床位资源紧张时,及时安排患者进行住院转科或者出院,以便释放床位供其他患者使用。
二、病房床位的协调病房床位的协调是指在医院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的床位调配和资源调度。
有效的病房床位协调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床位资源,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以下是一些病房床位协调的具体措施:1. 加强科室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不同科室之间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床位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床位需求,以便进行及时的调配和协调。
2. 设立床位调度中心: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床位调度中心,负责统筹安排和协调病房床位的使用。
床位调度中心可以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和系统化的管理,提高床位资源的利用率和床位调配的效率。
3. 引入智能化床位管理系统: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医院可以引入智能化床位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和管理病房床位的使用情况。
智能化床位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床位使用情况的实时数据,帮助医院进行床位调度和资源管理。
医院病房床位安排方案及流程一、病房床位安排的重要性。
1.1 这就好比搭积木,每一块都得放在合适的位置。
病房床位安排也是这个理儿,它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儿。
合理的安排就像给病人找到了最舒适的“小窝”,能让病人心里踏实。
要是安排得乱七八糟,那可就乱了套了,病人和家属都会心里堵得慌。
1.2 床位安排关系到病人的救治效率。
就像接力赛跑一样,医生、护士要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病人身边进行救治。
如果床位布局不合理,医护人员就得像没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转,那可就耽误了救治的黄金时间。
这可真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啊。
二、安排方案。
2.1 按病情轻重来安排。
重症患者就像在战场上受了重伤的士兵,得把他们安排在离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最近的地方,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这样医护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病情变化,随时展开抢救。
就像守护着最脆弱的小树苗,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2.2 考虑病人的特殊需求。
比如说有些病人需要特殊的设备,像心脏病人可能需要随时用到心脏监测仪,那就得把他们安排在有相关设备配套的床位。
这就如同给钓鱼的人找个有鱼的好地方,得让设备能随时“派上用场”,不能让病人干着急。
2.3 性别分开安排。
男病人和女病人分开,这是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就像男女有别这个老理儿,大家住在一起也自在些。
避免不必要的尴尬,让病人能安心养病,家属也能放心。
三、安排流程。
3.1 入院登记的时候就得把病人的情况摸清楚。
护士就像个细心的侦察兵,要把病人的病情、特殊需求等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不能走马观花,要详细记录,这是床位安排的第一步,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基础得打牢了。
3.2 然后由专人负责床位安排。
这个人得像个公正的裁判,根据前面收集的信息,合理地把病人安排到合适的床位。
不能徇私情,得一碗水端平。
安排好了之后,要及时通知病人和家属,让他们心里有底。
就像给他们吃了颗定心丸,知道自己要住哪里,周围的环境是怎么样的。
病房床位安排是个细致活,需要我们医护人员用心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