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植被垂直分布规律_田朝阳
- 格式:pdf
- 大小:143.06 KB
- 文档页数:2
嵩山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王艳秋指导老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学院名: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班级:地理科学1班时间:2009年4月24日星期五目录一·前言二·第一编地质第一章岩石第1节岩浆岩第2节沉积岩第3节变质岩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矿产资源第五章地壳发展历史第二编水文地貌第一章构造地貌第二章流水地貌第三章黄土地貌第四章气象气候三·结束语《1》实习感悟《2》意见建议序嵩山概况介绍中岳嵩山横跨荥阳、新密、巩义、登封、伊川、洛阳等市县,全长60多公里。
主体部分在登封境内,分东西两部分,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
太室山主峰为峻极峰,海拔1512米,两山各有36峰,合称嵩山72峰。
嵩山的形成已有35亿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距今25亿年、18亿年、8亿年之间,嵩山地区先后发生过剧烈的"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三次全球性前寒武纪造山、造陆运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绚丽多姿、奇特秀美、峻幽迷人的自然景观。
嵩山以其居中而冠五岳,以其古老而蕴奥秘,地质称五代同堂,松柏帏万世:绿装,夏禹疏九河分洪荒,周公测天地以建圣制,汉武幸太室山呼万岁,唐宗赐少林禅武盛传,则天临峻极登封告成,乾隆谒岳庙诗扬太少,许由避尧禅隐于箕山,李聃写道经遁于嵩高,达摩创禅宗于少林,二程演儒理于嵩阳,中岳千古文明,河山十方浩气,俱汇中岳。
嵩山,五岳之中。
五岳是中国最有名气的名山,不仅风景好,也是历代皇帝祭天封禅的地方,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
嵩山最为古老,早在36亿年前,地球其他地方还沉睡海底时,她就横空出世,傲然成陆。
而且,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一自然地理1 气候:嵩山属于暖温带山地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2-14.8℃。
一月份最低气温-7℃,7月份最高气温40℃,随着海拔的上升,气温逐渐下降。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张辉班级:地理信息系统11级4班学号:11009210003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导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罗勇日期:2012年05月10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实习目的 (1)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 (1)第三节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8)第四节实习路线 (9)第二章嵩山地区地理概况 (13)第一节位置和交通 (13)第二节地形 (15)第三节气候 (16)第四节水文 (16)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征 (17)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17)第二节地层 (17)第三节岩石 (18)第四节构造 (22)第五节矿产 (24)第六节地史 (25)第四章嵩山地区典型地貌 (26)第一节构造地貌 (26)第二节流水地貌 (29)第三节黄土地貌 (29)第五章总结 (31)参考文献 (32)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实习目的1.运用地质理论,认识地质现象,认识典型地貌,锻炼野外工作能力。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动手操作能力。
3.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学过的地质知识,通过感性认识,了解地质构造,分析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自然地质现象紧密结合起来,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
4.学习操作罗盘,画素描图,标本采集。
5.加强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实践联系课本,更加有利与学习。
6.通过野外实习,加强对地质和自然地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
7.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了通过运用地质观点来解决实际问题。
8.通过小组野外实习,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9.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嵩高,太室山(启母庙),少室山(少姨庙);儒(北魏-嵩阳书院)释(北魏-少林寺)道(秦-中岳庙)三教荟萃。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南阳师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指导老师:江富建蒋国富岳紫龙姓名:张超学号:********班级:地理科学10级1班日期:2011.05.20序言----------------------------------------------------------2 第一编地质第一章岩石--------------------------------------------5第一节岩浆岩-----------------------------------------------5 第二节沉积岩-----------------------------------------------6 第三节变质岩-----------------------------------------------8 第二章地层------------------------------------------------9第三章构造-----------------------------------------------10第四章矿产资源----------------------------------------12 第五章地壳发展历史---------------------------------12第二编水文地貌第一章构造地貌----------------------------------------14第二章流水地貌----------------------------------------15第三章黄土地貌----------------------------------------17第三编结束语实习感悟·意见建议--------------------------------------19地理科学专业开设两门必修课《地质学基础》、《自然地理学》源自自然,与自然联系紧密,而作为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理所应当回归自然,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此加深对该课程的了解,对该专业的认识。
嵩山(五岳之一)详细资料大全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成称为“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部,西邻古都洛阳,东临古都郑州,属伏牛山系。
介于东经112°56′07″~113°11′32″,北纬34°23′31″~34°35′53″。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
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
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功夫之源。
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
《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名胜风景区,为五岳中的中岳。
2004年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3月,嵩山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0年8月,坐落在嵩山腹地及周围的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嵩山•外文名称:Mount Song•地理位置: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区西部和北部•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450平方公里•开放时间:07:30~17:30•景点级别: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80元•著名景点:少林寺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中岳庙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三皇寨连天峰法王寺塔•所属城市:河南省郑州市•适宜游玩季节:四季皆宜、春秋两季最佳•建议游玩时长:2天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景区热度指数,地理环境,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地质特征,地貌,地质,形成原因,资源概况,植物资源,动物资源,矿产资源,演化历史,主体山峰,太室山,少室山,人文历史,三教文化,神话传说,文物古蹟,历史记载,文化胜迹,景区荣誉,旅游信息,门票信息,旅游旺季,交通信息,地理环境地理位置嵩山属伏牛山系,东依河南省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
河南嵩山地质公园嵩山地质概况嵩山耸立于中原地区的中部,位于秦岭造山带中部东段。
她层峦叠嶂,气势磅礴,整个山脉东西绵延近百千米,南北宽20千米。
她西起古都洛阳龙门,东至密县白寨,北依黄河,南横颍水,面积达三千多平方公里,为我国著名五岳之一—中岳,人文景观众多,计有十寺、五庙、五宫、三观、四庵、四洞、三坛及宝塔270余座,是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
嵩山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古老的前寒武系和相伴而生的岩浆岩出露良好,各期构造运动形迹清晰可辨,展示了近三十亿年的漫长地质发展史,堪称前寒武系构造典型发育地区之一。
完整的地层序列,错综复杂、纷繁多姿的构造形迹以及蕴藏着的丰富矿产资源,使她成为了“世界地质公园”,也成了中外地质学家崇敬和注目的地质场所。
嵩山地质具有得天独厚之处,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
地层从太古界到新生界都有出露,可谓“五世同堂”,三大岩类发育齐全,褶皱、断裂构造形迹纵横展布,反映历次构造运动的不整合面发育典型、出露集中,古生物化石、溶洞奇观、古冰川遗迹等基础地质内容极其丰富,煤炭、铝土矿等矿产资源亦颇可观;嵩山自然风光秀丽,奇峰异谷嶙峋,流泉飞瀑潺潺,植被繁茂,古木参天,已被林业部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嵩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四季如春;嵩山介于古代都城洛阳、开封、新郑、许昌之间。
嵩山上有72峰、下有72寺庙,有世界上重要的天文遗迹,有新石器遗址。
嵩山还是中国佛教禅宗的策源地和少林武术之乡。
嵩山地质实习的特点从地层时代看,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地层都有出露;从岩性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种类多样,在中国北方具有代表性;古生物化石方面,具有鉴定时代意义的标准化石。
褶皱方面,区域性构造如登峰大背斜、颍阳—石道向斜、嵩山复背斜、五指岭复向斜等,种类齐全;断裂方面,如断裂破碎带、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多成因断层、推覆构造以及断层摩擦镜面、擦痕、构造岩等。
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姓名:黄晨璐班级:地理信息系统11级4班学号:11009210028学院:环境科学与旅游学院导师:江富建蒋国富罗勇岳紫龙日期:2012年5月10日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一节实习目的 (1)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 (1)第三节嵩山世界地质公园 (2)第四节实习路线 (3)第二章嵩山地区地理概况 (4)第一节位置和交通 (4)第二节地形 (5)第三节气候 (5)第四节水文 (6)第三章嵩山地区地质特征 (6)第一节区域地质背景 (6)第三节岩石 (7)第四节构造 (10)第五节矿产 (14)第六节地史 (15)第四章嵩山地区典型地貌 (16)第一节构造地貌 (16)第二节流水地貌 (17)第三节黄土地貌 (19)第五章总结 (20)第一章前言第一节实习目的掌握常规的野外教学环节及地质调查和研究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产状,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学会绘制信手地质剖面图、地质现象示意平面图、剖面图,掌握地址观察点的记录和描述方法以及每天的地址路线小结,培养良好的野外工作素质,增强身体,磨练意志。
第二节嵩山历史文化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
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
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
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
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
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
少林寺,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嵩山,是少林武术的发源地,由于其坐落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河南农业大学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嵩山地区自然地理综合实验实习报告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年级2010 级姓名魏北学号1002 1020 53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林学系2010年05月23日目录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1、实习时间及天气情况1.2、实习地点及小组成员1.3、实习目的和意义1.4、实习人员1.5、实习准备2、实习沿线及实习区地理基本概况2.1、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水文地理2.2、地质地貌2.3、气候与水文2.4、植被与土壤2.5、自然资源3、典型地质构造及峰顶地形图、罗盘仪的的应用3.1、褶皱3.2、断层3.3、峰顶地形图的应用3.4、罗盘仪的应用4、综合实习总结4.1、实习收获4.2、建议1、地理综合实习基本概况1.1、实习时间2010年5月15日晴微风1.2、实习地点及小组成员嵩山风景区易成静、李军辉、王海涛、杨锟、魏北1.3、实习目的和意义地理野外实习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安排的一项重要的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次重要学习机会,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可以加强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可以从亲身的实践体验中获得新的知识及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
培养自然地理学野外工作意识和工作的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系统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会用地形图、GPS、罗盘仪等野外识别工具。
通过对重要实习地点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要素的观察,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人类对其产生的影响。
1.4、实习人员自然地理学张秋玲老师、地图学张雅梅老师及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全体56名学生。
1.5、实习准备2010年05月13日在3S实验室听两位老师讲解关于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相关知识,GPS、罗盘仪、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复习课本所学知识,学生分组,发放实习仪器。
1.6、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5月15日早6:50 3#楼前集合;7:00登车出发; 8:00达嵩山风景区大门;8:15正式开始登山; 11:50抵达山顶峻极峰;12:20~12:40吃饭休息;12:50~14:10展开相关仪器测量;14:20正式下山; 16:00抵达卢崖瀑布风景区大门;17:00登车返回学校; 18:40安全返抵学校;实习结束。
课后限时集训(十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69页)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的自然景观( )A.以东西方向的变化为主B.以南北方向的变化为主C.以热带荒漠为主D.以亚热带常绿林为主2.图中陆地东部地区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草原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1.A 2.C[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示地区是马达加斯加岛部分区域。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岛屿东部为热带雨林景观,西部为热带草原景观,中部为山地景观。
第2题,东部地区由于东南信风带来湿润气流,位于迎风坡,降水多,且有暖流经过,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大高加索山脉,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约1 200 km,最宽处达200 km,山势陡峻,具有完整的垂直景观带谱。
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 642 m)是欧洲第一高峰,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地理坐标为(43°21′N,42°26′E)。
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92040047】3.大高加索山脉从基带开始的3个垂直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硬叶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带B.温带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C.常绿阔叶林带—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D.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带—高山草甸带4.厄尔布鲁士山高山冰川带(图中阴影部分)的分布类似于( )A B C D3.B 4.C[第3题,由大高加索山脉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可知该地位于大陆内部地区,降水稀少,可以推出山麓地带的自然带类型应该是温带草原,因而,从基带开始应该先是温带草原,然后随着海拔的上升,降水增多,开始出现温带森林,海拔继续上升出现针叶林,再上升降水减少,出现灌木林和草甸,最后是冰雪带,故B正确。
第4题,据材料知此山的垂直分异明显,在山顶是积雪冰川带,图中的雪线应该是西坡较低,因为此坡是迎风坡,降水多,所以雪线低,故C正确。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嵩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8. 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A. 5°NB. 25°NC. 35°ND. 45°N19. 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海拔高度B. 水分状况C. 热量差异D. 土壤差异参考答案:18. B 19. C18.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为红壤,应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可知,该地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5?E附近应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为热带雨林,A错。
CD两地均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是温带落叶阔叶,CD错。
故选B。
19.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坡为阳坡,热量条件好于北坡,所以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高于北坡,故选C。
2. 长江源区面积约1.94万km2,黄河源区面积约4.39万km2。
下图示意2012年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比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9. 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面积相差最小的土地覆被类型是A. 草地B. 灌丛C. 水体D. 高寒荒漠20.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2012年A. 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持续好转B. 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持续变差C. 黄河源区土地覆被状况好最主要是湿地面积大D. 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差主要是因为草地覆盖差参考答案:19. C 20. D19. 源区面积土地覆被类型面积等于该种覆被类型的比重乘以长江和黄河源区面积。
分别将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面积比例与相应面积的乘积相减,可得草地的面积相差最大,水体相差最小,故选C。
20. 由于该图只是2012年一年的情况,无法推知黄河和长江源区土地覆被状况持续的变化情况,AB错误;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面积比例与相应面积的乘积可推知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的草地面积差异最大,黄河源区草地面积大,长江源区草地面积小,所以C错误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