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版浙江鸭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五节水循环和洋流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70.50 KB
- 文档页数:4
阶段检测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A .变质岩B.沉积岩运动和能量交换(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 (2017 •浙江仿真模拟)日出前天空就已经亮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散射作用 C.吸收作用答案 A多佛白崖(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 )位于英国英吉利海峡比奇角,是一片长达 5公里2 .组成多佛白崖的石灰岩属于 ( )B.反射作用 D.折射作用的白色悬崖,由细粒石灰石组成,悬崖的最高点达 110米。
某年3月因极端严寒天气突然发生大面积坍塌,重约数千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巨块岩体掉进海中 (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2〜4题。
C岩浆岩3.多佛白崖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是4.多佛白崖突然坍塌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震B.大风天气,风浪破坏C.雨水进入裂隙,结冰冻胀D.气候干燥,崖壁干缩开裂答案2.B 3.D 4.C D.生物岩A.生物沉积流水侵蚀B.泥沙沉积风力侵蚀C.泥沙沉积冰川侵蚀D.生物沉积海浪侵蚀(2017 •浙江教学质量检测)读图回答5〜7题。
5.如果该图表示近地面“城-郊”热力环流的气流情况,则①甲是城市②乙是城市③甲处气温高④乙处气温高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6 .如果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甲、乙位于近地面且甲处纬度较乙处高,则甲乙之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 东北风7 .如果该图表示北赤道暖流,则()A.该洋流可能越过赤道B.该洋流在北印度洋海域不存在C.甲处可能受来自北方的寒流影响D.乙处可能受来自北方的寒流影响答案5.A 6.B 7.D(2017 •浙江模拟)下图为“ 2016年12月12日8时我国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8〜9题。
【专题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地貌——内外力作用的共同结果外 力 作 用 及 其 对 地 貌 的 影 响 作 用 对地貌的影响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受破坏,碎屑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流水侵蚀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宽加深,形成V 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 形谷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地貌搬运作用风力搬运 干旱、半干旱、海滨地区作用强烈 流水搬运 湿润、半湿润地区作用明显 冰川搬运 冰川活动地区 海浪搬运 海滨地区沉积作用冰川沉积 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流水沉积 形成三角洲、冲积平原、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具有分选性 风力沉积形成沙漠(静止沙丘、移动沙丘)、黄土海流沉积形成海岸地貌 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2.理解热力作用的过程3.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 特征天气雨区分布 对我国影响 冷锋冷气团占优势,推动锋面前进,暖气团被迫抬升。
过境时出现大风、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天气晴锋线附近和锋线之后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寒潮,大风、沙尘暴。
暖锋暖气团占优势,主动爬升,推动锋面前进。
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升,气压降,天气晴锋线之前连续性降水4.水循环的环节与生产生活 ⑴水循环过程①海洋水汽蒸发 ②海洋上空降水 ③海洋水汽输送大陆 ④陆地外流区域降水 ⑤陆地外流区域植物蒸腾 ⑥陆地外流区域湖泊蒸发 ⑦陆地外流区域地表径流 ⑧陆地水下渗 ⑨陆地地下径流 ⑩陆地内流区域蒸发和植物蒸腾 ⑪陆地内流区域降水可见,地球上各种水体通过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和环节,构成一个庞大的水循环系统。
而水循环的进行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即不同的区域其循环方式、循环的速度和周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综合思维、研究过程的基础上一定要做到区域思维下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了解板块构造学说b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a 地质构造的类型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c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能够结合地质构造相关知识及图示说明地表形态的成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⑧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板块处于相对的⑨运动状态。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边界类型地貌举例⑩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⑪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⑫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⑬海沟以及与之相伴的山脉或⑭岛弧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在板块的⑮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发育成海岸如东非裂谷带、大西洋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强烈⑯碰撞和水平⑰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
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⑱背斜,如图中A、B处;中间向下凹陷的叫⑲向斜,如图中C处。
(2)断层21位移。
其中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岩层受力发生⑳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23地堑,如图中B处。
部分叫○22地垒,如图中A处;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2.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24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1)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堆积常形成○25断裂和错动。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必考a)[方法技巧]歌诀法记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地质作用地表变,沧海桑田海陆迁;能量来源有不同,分为内外两作用;地球内能引内力,岩浆活动地壳动;外力作用显神通,太阳辐射重力能;风化侵蚀再搬运,洼处沉积固成岩;内力地表起高低,外力削高填低平。
[学以致用]下列地貌景观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解析由图可知,甲为火山喷发,由内力作用形成;乙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丙是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山脉;丁是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沙丘景观。
第六讲水循环和洋流(必考+选考)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能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长江 B.副热带高气压带C.我国的夏季风 D.我国的冬季风2.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②它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一,是联系海陆之间的主要纽带③它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它不能塑造地表形态④对地表太阳能可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解析我国的夏季风可以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实现水汽输送。
水循环过程不仅能塑造地表形态,还能对太阳能起到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答案 1.C 2.A读洋流模式图,回答3~4题。
3.若该洋流系统在大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洋流③是拉布拉多寒流B.洋流①是本格拉寒流C.洋流②③交汇处形成纽芬兰渔场D.④是暖流4.若该洋流系统在太平洋,则①②③④四个海域中有世界著名渔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第3题,图中所示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且呈逆时针方向,应为南半球的南大西洋,①为本格拉寒流,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巴西暖流,④为西风漂流。
第4题,若该洋流系统在太平洋,则①为秘鲁寒流,②为南赤道暖流,③为东澳大利亚暖流,④为西风漂流。
秘鲁寒流流经海区沿岸有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形成秘鲁渔场。
答案 3.B 4.A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该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 )A.海上内循环 B.陆地内循环C.海陆间循环 D.地表水与地下水间循环6.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B.改造沙漠,增加水循环的数量C.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D.植树种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解析第5题,根据水循环发生的空间和环节判断,该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
第五节水循环和洋流
考点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
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
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9.(2015课标Ⅰ,1,4分)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9.答案 D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在种植土层上部铺设树皮覆盖层,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D项正确。
10.(2015课标Ⅰ,2,4分)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10.答案 B 从图中可以看出组成种植土层和砂层的颗粒物质较小,雨水下渗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对下渗雨水净化作用较强,B项正确。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
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1.(2014课标Ⅱ,6,4分)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11.答案 A 本题通过水循环特点考查区域特征。
绿水比例大表明该地主要以蒸发(腾)为主,形成的径流较少。
选项中塔里木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形成的径流少,故A项正确。
12.(2014课标Ⅱ,7,4分)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12.答案 C 本题考查人为因素对水循环的影响。
覆膜种植农作物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蒸腾,增加生产性绿水比例,故C项正确。
水田改旱地不会增加植物蒸腾作用,故A项错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不适宜发展植树造林,故B项错误;修建梯田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但对植物的蒸腾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题。
13.(2013四川文综,5,4分)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答案 D 本题考查水循环原理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降水量大、降水丰富的时期水循环活跃,该地区11—12月降水最多,冬季水循环活跃,因此D项正确。
考点二洋流的分布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题。
5.(2013课标Ⅱ,9,4分)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5.答案 D 本题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及相关的洋流、天气气候等知识。
由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区为美国西海岸地中海气候区,沿岸有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
夏季多雾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强,空气湿度大;同时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强,导致水汽凝结。
故D项正确。
下图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Ⅰ
图Ⅱ
6.(2013江苏单科,17,2分)图Ⅰ甲处的洋流与图Ⅱ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答案 D 本题以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及附近海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洋流及其相关知识,以及对地理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
甲处的洋流为南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暖流,自北向南由低纬海区流向中纬海区,综合比较①—④示意图,④正确。
7.(2013江苏单科,18,2分)甲处洋流的影响是( )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7.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洋流对顺流的海轮加速,对逆流的海轮减速,A项错误;该处无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无著名渔场,B项错误;该处洋流为暖流,对沿岸大气有增温增湿效应,C项正确;洋流一方面利于海洋污染的净化,同时又扩大了海洋污染范围,D项错误。
8.(2014上海单科,34—37,16分)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4分)
(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是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4分)
(3)7月索马里洋流附近海域的鱼群相对较多还是较少?为什么?(4分)
(4)索马里半岛沿海有一条沙漠带,解释这里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4分)
答案(1)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强劲的西南季风,驱动索马里沿岸的洋流向北运动。
(2)寒流。
因为索马里洋流从水温低于24℃的海区流向水温高于24℃的海区(索马里洋流的水温比流经海区的水温低)。
(3)较多。
因为该季节这里盛行西南风,易于形成涌升流,海区营养物质较多,有利于吸引鱼群集聚。
(4)这里,夏季盛行西南离岸风,较为干燥;冬季盛行东北风,气流仍然较为干燥;全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夏季沿岸寒流(或上泛冷水)也会加剧沿岸环境的干旱程度。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1)根据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夏季风的成因可知,西南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的。
(2)图中有两条等温线,等温线向北温度递增,故可知此洋流来自温度相对较低的海区,是寒流。
(3)7月索马里半岛盛行西南风,是来自陆地的离岸风,使沿岸表层海水缺失,底层海水上涌,带来海底丰富的营养盐类,吸引鱼群。
(4)该沙漠带的成因主要与冬夏季风、夏季沿岸寒流的影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