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60.81 KB
- 文档页数:6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89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8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2是以下课程基础: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美学;宗教哲学等。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高等教育出版社05年第一版;《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北京大学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2年第一版。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140073英文名称: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学分:4学时:64课程类别:专业平台课程授课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单位: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修读学期:第5学期一、教学任务西方哲学史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在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哲学史等课程基础上,系统教授西方哲学史方面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对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本质、当代走向等问题上做出比较全面、系统的阐述,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西方哲学的超越性发展的意义,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能够正确地评价西方哲学思想和当代社会思潮的价值及其当代作用。
二、教学目标1.专业知识方面。
了解哲学在西方文明中的核心地位,熟悉西方哲学产生的土壤,发展变迁的规律及当代的走向,掌握西方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的哲学学说以及这些哲学学说对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甚至科学技术所造成的影响。
2.专业能力方面。
增进学生对于西方哲学的了解,进而增进学生对西方文明理解的深度。
认识西方哲学在西方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以西方文明为主导的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哲学对于当代中国所产生的作用。
在深入了解西方哲学的基础上比较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3.综合能力方面。
能够把所学的西方哲学方面的知识应用于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面对当代西方思潮时能够正确判断、合理取舍。
三、教学内容(一)西方哲学史导论1.教学内容:哲学与哲学史的涵义;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异同;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西方哲学与当代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2.教学要求:掌握哲学的内涵与哲学史的内涵,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何种程度上发展和超越了西方哲学,熟悉当代社会思潮在何种意义上源自于西方哲学的发展,了解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之间的关系。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编写的《西方哲学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哲学的理解,也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西方哲学史中一些重要的哲学流派及其思想脉络,了解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哲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进一步学习现代西方其他理论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总共约为54课时。
1导论教学要求掌握:哲学、哲学史等概念。
熟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意义。
了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现代西方各种思潮的关系。
一、哲学史是什么(一)哲学的问题(二)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二、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史(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二)学习的方法三、西方哲学史的覆盖范围(一)西方的含义(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复习思考题:1、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试讨论什么是哲学。
3、西方哲学指的就是欧洲哲学吗?第一章前苏格拉底哲学教学要求掌握:赫拉克利特的动变哲学、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思想。
熟悉:早期希腊各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早期希腊各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古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2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一)希腊神话世界观(二)希腊哲学的背景(三)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诧异与思辨的关系第二节伊奥尼亚学派一、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及这一命题的意义二、阿拉克西曼德的“无定性是世界的本原”三、阿拉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四、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火本原说(二)逻各斯学说(三)生成辩证法第三节毕达哥拉丝学派一、灵魂说:灵魂不死和永恒轮回二、数本原说:数是万物的本原第四节爱利亚学派一、克塞诺芬尼的理神论:神是唯一、不动的最高的主宰二、巴门尼德的“存在”的意义辨析(一)存在的特性(二)其存在论对后世的影响三、芝诺悖论:运动和多是虚幻不实的四、麦里梭的正面论证存在的地位第五节元素派3一、恩培多克勒的六根说:四根和爱恨二、阿拉克萨哥拉的种子和努斯说第六节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一、本原说:原子与虚空二、原子的性质:数量、形状、顺序、位置三、认识论:影像说复习思考题:1、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有何意义?2、如何理解“无物常住,一切皆流”?3、巴门尼德的“存在”有何特性?4、芝诺是如何反对运动和多的?5、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爱恨和鲁斯有何区别和联系?第二章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教学要求掌握: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和“是什么”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古代----近代)导论一、哲学与西方哲学史(一)哲学与西方哲学(二)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二、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自然科学首先兴起于西欧,而不是首先兴起于古代实用科技更发达的东方(中国)?三、为什么近代民主首先在西方出现?(一)古代民主与近代民主(二)希腊民主与中国民本四、“五四”时期的“赛先生”与“德先生”(一)“赛先生”(Science)(二)“德先生” (Democracy)第一篇: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古罗马)第一章:古希腊自然哲学(希腊神话----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一、古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一)地理背景(二)社会背景1、由原始氏族向阶级社会转化:城邦的出现(Acropolis Polis)2、阶级分化(三)文化背景1、希腊神话(神话世界观)2、奥菲斯教二、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流派(一)自然哲学(二)本原(Arche)论(宇宙生成论)1、米利都学派2、赫拉克利特( Herakleitos,B.C530- B.C.470)(三)本体论1、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B.C.570-B.C.500)2、爱利亚学派(四)元素派(宇宙结构论)1、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B.C.495-B.C.435)2、阿那克萨哥拉(Anaxagoras,B.C.500-B.C.428)3、德谟克利特(Demokritos,B.C.460- B.C.370)本章总结1、批判的传统2、自然主义3、存在(Being)对变化(Becoming)第二章古典时期希腊哲学一、智者派(一)何谓“智者”1、“智者”一词意义的变化2、为何出现智者运动(二)普罗泰哥拉(Protagoras B.C.481-B.C.411)1、“人是万物的尺度”2、疑神论二、苏格拉底(一)认识你自己1、自知自己无知2、不僭越与勿过分(二)美德即知识1、何谓“美德”2、何谓“知识”3、知行合一的伦理观4、追求理想的完美的人格(三)精神助产术三、柏拉图(一)相论(理念论)1、何谓“相”(idea,eidos)2、两个世界:3、“分有说”(二)知识论1、“相”—知识的对象2、认识的四等级3、灵魂回忆说(灵魂的认识功能)(三)理想国1、个人的正义(灵魂的伦理功能)2、国家的正义3、哲学家-王四、亚里士多德(一)生平与学科划分1、生平2、学科划分(二)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1、对柏拉图理念论(相论)的批判2、关于共相的问题(三)物理学(自然哲学)1、物理学的对象—自然2、四因说(四)形而上学1、形而上学的对象—是者2、十种“范畴”(Categoria,谓词的意义)(五)实践科学1、伦理观—中庸之道2、政治观—中等阶级执政第三章晚期希腊罗马哲学一、斯多亚学派(一)顺从自然(本性)而生活1、人的本性与宇宙本性一致2、顺从自然,即顺从理性3、顺从理性,即顺从神的意志,安于命运4、在内心里,用理性控制非理性的情感,达到不动心(二)人人皆兄弟与大同世界的政治理想二、伊壁鸠鲁派(Epikouros,BC341-270)(一)快乐即幸福幸福即善1、快乐在于满足自然的欲望2、快乐在于身体的健康与心灵的无纷扰(心灵宁静)3、静态的快乐高于动态的快乐(二)审慎是获得幸福的方法(三)审慎的选择在于个人的意志自由三、怀疑主义(一)存在论:肯定现象,否定本质(二)认识论1、不可知论2、悬搁判断(悬疑)(三)伦理学1、无言:也是一种生活态度2、不动心:心灵的安宁四、新柏拉图主义(一)“太一”说1、绝对的“一”2、不可言说3、完善自足的(二)“流溢”说(三)“解脱(ekstasis)”说1、净化2、艺术欣赏第二篇中世纪哲学一、何谓“中世纪”(一)作为时间概念的“中世纪”:从公元476 年西罗马灭亡至十四世纪末文艺复兴之前。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学时数:54 学分数: 3一、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西方哲学史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
它是研究西欧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也就是研究哲学自古以来基本派别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研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发展,以及围绕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交织展开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矛盾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教学目的通过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掌握西方哲学以往的哲学体系及其发展史,特别是哲学问题和哲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史,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培养哲学思维的整体眼光、历史意识和问题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更广泛形态的哲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设西方哲学史课程,有利于增进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借鉴西方哲学中的先进思想,还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吸取其宝贵的精华。
作为人类知识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的西方哲学史,学习它对于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锻炼和发展理论思维的能力,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能够锻炼理论思维能力,是形成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条件;第二,它能够使我们掌握人类认识发展规律,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唯物的辩证的科学世界观;第三,它有助于提高我们识别、分析和评价各种哲学思潮的能;第四,它有助于批判地继承人类哲学优秀遗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教学内容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和掌握以上重点难点内容。
教学内容:'1.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2.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对西方哲学的错误理解和借鉴:3.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4.西方哲学史各个发展阶段的总体特点: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时数:2学时重点难点: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教学要求:了解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西方哲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学科,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深远的历史渊源。
本课程旨在全面介绍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关键思想家及其主要作品,以促使学生对西方哲学的理论基础和重要影响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通过探讨西方哲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以及审视世界的观察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西方哲学的主要概念、理论和重要思想家的观点2. 掌握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重要思潮3.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对西方哲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5.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学术写作能力三、教学内容1. 古希腊哲学1.1 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思想1.2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思想1.3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2. 中世纪哲学2.1 基督教哲学与信仰哲学2.2 圣奥古斯丁哲学思想2.3 大宗教哲学家圣托马斯·阿奎纳斯的思想3.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哲学3.1 文艺复兴哲学的特点与思想家3.2 启蒙运动与理性主义哲学3.3 经验主义哲学与大众启蒙4. 现代哲学4.1 康德的哲学体系4.2 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4.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5. 当代哲学5.1 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5.2 存在主义哲学与后现代主义5.3 科学哲学与心灵哲学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术讨论,向学生介绍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思想和理论体系。
2. 学生演讲:鼓励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分享对特定哲学思想家或学派的研究和理解。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
4. 教学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哲学问题和案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学术写作:指导学生进行学术写作,包括研究论文、书评、学术报告等形式。
五、考核方式1.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前半学期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特定的哲学思想家或学派进行独立研究,并撰写一篇学术论文。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课程代码:暂空缺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总学时:16 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0选修课程:适用年级:2011级开课院部:基础教学部一、课程性质、目的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人文社科类基础选修课。
包括了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哲学的教学,力求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西方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特别是让学生理解马克思哲学对西方哲学传统的变革。
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展示西方重要思想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揭示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和一般规律。
通过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哲学是什么?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哲学是爱智之学;2、如何进行哲学修炼;【教学内容】1、“爱智”的哲学;2、哲学是问题之学;3、哲学是意义之学;4、哲学的研究领域5、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6、哲学的修炼7、如何去读哲学著作【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哲学与哲学史;2、哲学与形而上学;难点:如何进行哲学修炼,如何读哲学原著。
第二章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源流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希腊哲学的来源2.熟练掌握希腊神话世界观【教学内容】1、神话世界与希腊人;2、古希腊文明;3、荷马史诗;4、城邦文化【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神的谱系对希腊人的影响;2、正确理解城邦制度对古希腊哲学的影响。
难点:1、神的谱系,神与人的关系;2、雅典城邦与斯巴达城邦,两种不同的城邦制度。
第三章前苏格拉底时期 4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掌握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内涵;2、准确理解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教学内容】1、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的水本原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形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思想;2、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说;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3、爱利亚学派;巴门尼德的真理之路与意见之路;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及其意义;4、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爱恨说;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奴斯说、异类相知说;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影象论【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本体论,本原的含义;2、埃利亚学派与米利都学派的代表及其思想;难点:1、本原与存在的概念;2、正确理解前苏格拉底时期的灵魂观念;第四章苏格拉底及人文主义的形成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为什么苏格拉底被称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人;2、美德即知识;【教学内容】1、“认识你自己”、2、自知自己无知是最高的智慧;3、美德即知识;4、无人故意作恶;5、“是什么”的探求方式、辩证法或精神接生术;6、苏格拉底该不该越狱;【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德性与知识的关系;2、无人有意作恶的哲学命题的意义;3、理解精神接生术;难点:1、德性是否可教;2、苏格拉底该不该越狱;第五章柏拉图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2、掌握柏拉图与苏格拉底之间思想的转变;3、政治学中正义的城邦的形式;【教学内容】1、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2、柏拉图的“洞穴喻”;3、知识等级说;4、哲学与修辞学和诗5、何为正义的城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念论;2、知识理论,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如何认识“相”,如何得到知识;难点:1、柏拉图的洞穴喻的哲学含义第六章亚里士多德 2课时【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德性与幸福的关系2、正确理解形而上学的含义;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本课程旨在介绍西方哲学的历史背景、思想流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想,提高对西方哲学体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古代哲学本部分主要介绍古希腊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包括早期自然哲学家、智者学派、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同时,还将涉及罗马哲学的相关内容,如西塞罗、塞内卡等。
2、中世纪哲学本部分将介绍中世纪欧洲的宗教哲学和世俗哲学,包括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司各特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还将涉及伊斯兰哲学的相关内容。
3、近代哲学本部分将介绍近代欧洲哲学的兴起和发展,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经验主义、理性主义、浪漫主义哲学等。
同时,还将涉及现代哲学的开端——笛卡尔和尼采等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4、现代哲学本部分将介绍现代欧洲哲学的演变及其主要流派,包括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等。
同时,还将涉及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相关内容,如皮尔士、詹姆士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解、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西方哲学史的知识。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将采用论文撰写、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1、论文撰写: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西方哲学史某一代表人物或流派的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3000字。
论文需按照学术规范进行排版和引用文献。
2、课堂表现:学生需按时参加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课堂互动,遵守课堂纪律。
3、小组讨论:学生需按照教师安排参加小组讨论,认真准备讨论内容,积极发表观点和意见。
4、其他: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其他考核形式和要求。
西方哲学史考研笔记一、导言西方哲学史是一门研究西方哲学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为准备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份关于西方哲学史的考研笔记,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知识。
二、古希腊哲学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起源,它包括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和智者学派的思想。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一、引言
西方哲学史教学的重要性和目的
研究西方哲学史的意义
教学目标和学习要点
二、古希腊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1. 古希腊哲学的背景和前提条件
2. 初期哲学家及其思想
3.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
4. 柏拉图的理念主义哲学
5.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和逻辑学
三、中世纪哲学的兴盛与纷争
1. 基督教哲学的兴起
2. 哲学与神学的关系
3. 彼得·康坦的哲学思想
4. 理性主义与经院哲学的辩证
5. 托马斯·阿奎那的理性主义哲学
四、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的哲学变革
1. 文艺复兴对哲学的影响
2. 基础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争论
3.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思想
4. 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
5. 康德的启蒙哲学和批判哲学
五、近代哲学的分歧与发展
1. 德国古典哲学的显学派
2. 哈威洛克和实用主义的兴起
3. 尼采和存在主义的兴起
4. 康德的后继者和重建批判哲学
5. 西方哲学的多元化与当代分歧
六、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潮
1. 逻辑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
2. 语言哲学与诗性转向
3. 结构主义和后现代哲学
4. 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学
5. 当代伦理学与政治哲学
七、西方哲学史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1. 西方哲学史的传播与影响
2. 西方哲学史对现代科学的影响
3. 西方哲学史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4. 西方哲学史对个人思考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结语
回顾西方哲学史的学习内容和过程
总结西方哲学史对学生的借鉴和启示
展望西方哲学史教学的未来发展。
《西方哲学史》教学大纲课程说明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教授编写的《西方哲学史》。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哲学的理解,也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西方哲学史中一些重要的哲学流派及其思想脉络,了解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德国古典哲学两千多年的发展演变的历史,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哲学思维能力,为他们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进一步学习现代西方其他理论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本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总共约为54课时。
1导论教学要求掌握:哲学、哲学史等概念。
熟悉:学习西方哲学史的目的、意义。
了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及现代西方各种思潮的关系。
一、哲学史是什么(一)哲学的问题(二)哲学史与哲学的关系二、为什么要学习西方哲学史(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二)学习的方法三、西方哲学史的覆盖范围(一)西方的含义(二)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印度哲学的区别与联系复习思考题:1、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最大的区别在哪里?2、试讨论什么是哲学。
3、西方哲学指的就是欧洲哲学吗?第一章前苏格拉底哲学教学要求掌握:赫拉克利特的动变哲学、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思想。
熟悉:早期希腊各哲学流派的基本观点。
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早期希腊各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古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2一、希腊哲学的非宗教精神(一)希腊神话世界观(二)希腊哲学的背景(三)自然哲学的基本观念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诧异与思辨的关系第二节伊奥尼亚学派一、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及这一命题的意义二、阿拉克西曼德的“无定性是世界的本原”三、阿拉克西美尼的气本原说四、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火本原说(二)逻各斯学说(三)生成辩证法第三节毕达哥拉丝学派一、灵魂说:灵魂不死和永恒轮回二、数本原说:数是万物的本原第四节爱利亚学派一、克塞诺芬尼的理神论:神是唯一、不动的最高的主宰二、巴门尼德的“存在”的意义辨析(一)存在的特性(二)其存在论对后世的影响三、芝诺悖论:运动和多是虚幻不实的四、麦里梭的正面论证存在的地位第五节元素派3一、恩培多克勒的六根说:四根和爱恨二、阿拉克萨哥拉的种子和努斯说第六节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一、本原说:原子与虚空二、原子的性质:数量、形状、顺序、位置三、认识论:影像说复习思考题:1、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有何意义?2、如何理解“无物常住,一切皆流”?3、巴门尼德的“存在”有何特性?4、芝诺是如何反对运动和多的?5、德谟克里特的原子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爱恨和鲁斯有何区别和联系?第二章智者运动和苏格拉底教学要求掌握: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和“是什么”的哲学思想。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西方哲学史》课程说明
(一)课程代码:03120012
(二)课程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三)开课对象:
(四)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大学文理基础课人文类或文史政等专业的专业教育课。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西方哲学发展历史的介绍,展示西方重要思想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揭示西方哲学发展的逻辑和一般规律。
(五)教学目的:通过西方哲学史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发生和发展的基本情况和大致线索,理解重要哲学家的重要哲学思想,拓宽理论视野,增强思辨能力,提高理论水平。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了古希腊哲学、基督教哲学、近代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哲学的教学。
讲授中,应当侧重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的揭示。
注重启发和哲学理论深度的挖掘。
课前及课后,应当及时布置有关哲学原著的阅读。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学时
学分数:2学分
学时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实践/实验合计
古希腊罗马哲学10 10
基都教哲学 3 3
文艺复兴哲学 3 3
近代英国哲学 6 6
欧洲大陆哲学 4 4
法国启蒙哲学 5 5
德国古典哲学 5 5
合计36 36 (八)教学方式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结合课外阅读和课堂讨论,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方式。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核方式为考试。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评定。
其中,平时成绩占40%(书面作业、原著阅读情况检查和上课出勤情况的检查各占一半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西方哲学的起源,理解古希腊罗马时期重要哲学家的主要哲学著作和重要哲学思想。
1、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和罗马社会和哲学起源发展的关系。
2、使学生掌握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内涵。
3、了解古代西方各主要哲学流派和主要哲学家的基本思想。
4、准确理解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伊奥尼亚学派
二、南意大利学派
第二节中期希腊哲学
一、智者和原子论先驱
二、原子论
三、理念论的起源和发展
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及对哲学历史的批判总结
第三节晚期希腊哲学
一、晚期苏格拉底学派
二、晚期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哲学
第四节古代罗马哲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 本原或“始基”
1.2 原子
1.3 理念
1.4 数与和谐
1.5 “四因”
1.6 “存在”与“非存在”
1.7 “四根”
1.8 “形而上学”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水是万物的始基”
2.2 “一切皆流,无物常住”
2.3 “美在和谐”
2.4 “飞矢不动”
2.5 “认识你自己”
2.6 “学习就是回忆”
2.7 “实体是不表述主体并存在于主体之外的”
2.8 “美德即是中道”
2.9 “幸福是肉体的无痛苦和精神的无纷扰”
3、综合理解
3.1 哲学本体论的起源,自然哲学的历史价值
3.2 原子论与理念论的对立及其实质
3.3 先验论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
3.4 亚里士多德对哲学史的批判和总结
3.5 “原子论”的起源和发展
3.6 “伊壁鸠鲁主义”对伦理学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二章基督教哲学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督教和基督教哲学的发生和发展的大致线索,理解经院哲学及其基本特征,理解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争论实质,理解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实质。
1、使学生理解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教义。
2、使学生初步理解哲学和宗教的联系和区别。
3、明确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实质,理解人本主义的思想实质。
4、明确中世纪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和教父哲学
二、德尔图良和奥古斯丁
第二节基督教及其教义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发展
二、基督教教义及哲学意义
第三节唯名论和唯实论
一、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实质
二、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主要思想代表
第四节文艺复兴哲学
一、文艺复兴运动
二、人本主义和自然哲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 教父
1.2 基督教
1.3 唯名论和唯实论
1.4 自然哲学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正因为荒谬,所以才要信仰”
2.2 “没有上帝的旨意,一根头发也不会掉下来”
2.3 “三位一体”
2.4 “奥卡姆的剃刀”
2.5 托玛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3、综合理解
3.1 经院哲学的特征
3.2 唯名论和唯实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实质
3.3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3.4 文艺复兴时期人本主义的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局限性
第三章十七世纪英国和大陆各国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近代西方哲学的兴起原因和思想转折,理解唯理论和经验论分歧的要害和争论的实质,理解哲学认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和提出的重大哲学问题,理解近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基本逻辑线索。
1、使学生理解近代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2、使学生理解经验论和唯理论争论的焦点和实质。
3、明确哲学认识论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思维方式。
4、学会区分具体科学和哲学的不同的“真理”标准。
5、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解。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十七世纪英国哲学
一、培根的哲学
二、霍布斯的哲学
三、洛克的哲学
四、贝克莱的哲学
五、休谟的哲学
第二节十七世纪欧洲大陆各国哲学
一、笛卡耳的哲学
二、斯宾诺莎的哲学
三、莱布尼兹的哲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 “真正的分子”和“形式”
1.2 “单子”
1.3 “四种假象”
1.4 感觉和反省
1.5 天赋(内在)观念
1.6 “心灵”、“物体”、“上帝”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我思想,所以我存在”
2.2 “存在即是被感知”
2.3 “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2.4 “认识永远无法超越人的感觉”
2.5 “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2.6 “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
3、综合理解
3.1 培根的归纳方法的历史价值及局限
3.2 洛克关于物体的“两种性质”理论及其与不可知哲学之间的联系
3.3 笛卡耳关于“思想客观性”的理论与近代哲学历史的转折
3.4 贝克莱对唯物主义的批判
3.5 莱布尼兹辩证思想及其对经验论的批判
3.6 唯理论和经验论对立的实质及对后来哲学的影响
3.7 洛克和霍布斯的政治和人性理论的比较
第四章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十八世纪法国战斗的无神论和机械唯物论的实质和特征,理解启蒙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
同时,加深了解德国哲学的基本发展线索和基本特征,理解辩证法的实质和意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大理论意义。
1、使学生了解十八世纪西方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
2、是学生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思维方式的基本内涵及其对立。
3、理解法国战斗无神论的历史意义。
4、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特色和深刻的思辨。
5、明确西方近代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局限性,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必然
性。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一、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哲学思想
二、战斗无神论思想
第二节德国古典哲学
一、康德的哲学
二、费希特和谢林的哲学
三、黑格尔的哲学
四、费尔巴哈的哲学
考核要求:
1、基本概念
1.1“先天综合判断”
1.2绝对理念
1.3“三权分立”
1.4“主权在民”
1.5“现象”和“自在之物”
1.6“矛盾”
2、基本命题或基本思想
2.1 “人是机器”
2.2 “自我设定自我、非我及两者的统一”
2.3 “法是自然的本性”
2.4 “人为自然立法”
2.5 “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就是合理的”
2.6 “人是人的作品,是文化、历史的产物”
3、综合理解
3.1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对宗教的批判及其意义
3.2 思想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
3.3 康德在哲学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及其理论缺陷
3.4 康德关于“美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论述
3.5 黑格尔辩证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3.6 费尔巴哈对宗教和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及其人本主义思想
3.7 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三、推荐教材和参考书目
1、《欧洲哲学史教程》,部分高等师范院校教师编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
2、《西方哲学史》,全增嘏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3、《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北大哲学系编,商务印书馆,1985年
4、《哲学史讲演录》,黑格尔(德),商务印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