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计划2017年秋学期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2
2017年高三历史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2017高三历史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 2017高三历史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三个明确明确复习依据高三历史学科的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复习选修Ⅰ、Ⅲ。
20**年2月作单元、综合模拟试题,检验、巩固一轮复习效果。
20**年3月-4月二轮复习。
20**年5月三轮复习。
二、复习进程三轮要求第一轮复习时间安排:20**年7月21日-20**年2月。
复习思路:夯实基础知识,理清基本线索,培养基本技能。
具体要求第一轮复习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历史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为全面而准确地记忆打下可靠的基础。
从新的高考改革趋势来看,基本是考查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对知识基础更高要求的基础上的,因此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必须更加扎实全面。
一轮复习是在新课学习基础上,对历史知识点、历史线索、历史技能进行提高和升华。
其主要目的是理清历史线索,在此基础上把握阶段特征,扎实基础知识,提高解题技能。
不论平时多么熟悉课本,都不能省略全面阅读教材这一环节,因为:①以前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系统的,全盘的通读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
②全盘的通读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
③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带着疑问去通读,有助于深刻领会课本内容。
以课时为主要学习方式,一个单元结束后要进行单元总结与测试,每个模块结束后要进行模块过关测试。
第一轮复习方式采用读、讲、练、评四个环节第一环节读书:利用正课时间,明确目的和要求,按照学案,由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地读书,在此基础之上理清单元与单元之间、课与课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相对严谨的教学知识结构,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
第二环节讲:在熟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基本史实,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历史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针对考点进行知识扩展,教师最好做到精讲多练,讲重点,要突破每个考点的核心问题第三环节训练:在课时复习结束后,要选取典型试题及时进行测试、反馈,可采取一课一小练的形式,以便及时巩固落实,练习后,必须核对答案,分析总结。
2012年高三下学期历史教学计划为了更有效地搞好高三历史复习,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不理想,课本打开,什么都知道,做起题来忙着翻书。
因此,本学期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二)总体措施:第一阶段,完成单元复习,巩固考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维分析能力。
第二阶段,即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梳理知识点,同时查漏补缺,挖掘潜能,深化知识。
具体来说,在本学期,我们将采取的举措有:.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做到学生课后复习有目标有任务。
2.加强高考信息和资料搜集,结合社会热点和各地文综试卷积极组织二轮复习专题材料。
加强集体备课,多交流和沟通,集思广益,结合学情和考情及时调整复习。
4.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提升希望层的历史单科成绩。
同时关注有希望的美术生体育生的历史单科成绩。
.2010年5月中旬~高考前,加强对学生考前应试技巧和心理疏导教育,以拓展能力提升空间,全面迎战高考。
(三)教学工作安排本学期从2月10号开始至6月8号结束,本学期也是高考前的最后冲刺阶段,而在本学期要完成的任务也很多,现计划如下:一.2月12号至2月22号完成世界史上册单元复习;2月23号至3月20号完成世界史下册单元复习;3月21号至4月20号进行中国古代史单元复习带古代史专题复习;4月20号进行中国史和世界史专题复习。
二.鉴于前一阶段单元复习情况以及学生的作业所反馈的情况,在下一阶段的单元复习中,一是要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二是要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扩充学生的知识面,三是在练习的讲解中强化对学生审题的训练和答题的格式和语言的规范化的训练。
三.古代史学生丢的时间不长,而且这一册内容学生整体感觉是内容多且散,所以在单元复习时一方面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构建单元阶段特征,同时,从细节着手,进行小专题的整理,以适应高考的形势,另外,再配以专题训练,强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历史素养和国家认同感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我们制定高三历史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知识,增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
高三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两部分。
其中,中国近现代史包括清末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共内战和建国初期的历史;世界现代史包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与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等内容。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讨论、分组研究、实地考察等。
通过讲授,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历史知识;通过讨论和分组研究,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文化遗址的魅力,增强对历史的实际感受和认识。
四、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课外阅读、历史文化参观等。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通过历史文化参观,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评价、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六、教学保障。
为了保障高三历史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学校资源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加强家校合作,形成学校、教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学生历史学习的良好氛围。
七、教学展望。
通过高三历史教学计划的实施,我们期待学生能够在历史学科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增强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计划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和任务通过一轮复习,引导学生强化对主干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特别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概况、结果与影响,并且能够对相关事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从中得出一定的启示和认识。
高三的学习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形成最基本的解题能力,所以一轮复习还要培养学生规范意识:规范审题、规范答题、规范表述。
二、教材内容分析一轮复习包括对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选修四共5本教材。
必修一政治、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思想,选修一中外改革、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在复习中以三本必修为主,将选修中的相关内容糅合到必修的教学中。
必修一要关注古今中外不同政治制度的特色和对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贡献主要历史概念要讲清楚,认识到政治民主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修二要强调经济基础的功能,突出科技革命的作用,注重中外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特点及相互借鉴。
特别要关注中外相关知识的比较与联系。
如:将近代中国经济的成长历程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的整体范畴之中。
并渗透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新史观。
必修三要依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反映的原则,把握思想文化演进过程中的整体性和阶段性特征,明确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现实意义。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今年任教高三26班和高三18班历史教学工作。
高三26班是班,学习能力相比B班略好一些,但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学习方法运用不得当,历史学科素养掌握不到位。
而且学生差距较大,尤其班级中总成绩靠前,但是历史成绩较差的学生较多,推进难度较大。
18班是B班,学生整体来说基础较差,学习习惯更是有待培养,学习方法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知道,加强。
四、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一轮按教材顺序砸实基础。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优秀4篇)高三历史教学计划篇一课堂教学指导思想:重视基础永恒不变;体现一定探究性;强调有效性。
其中,探究性贯穿于全过程:每节课设计1-2个问题,该问题要创设情境;要体现重点难点、能够起到归纳整理、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要有头有尾(除开放性题目外,要有答案)备课上课:要联系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环节:基础知识→问题探究→思想升华;慎重取舍知识点;稍微向深处挖掘;经常进行知识点联系;提醒学生上课记、写、看;每一节课至少要让学生微笑一次,珍惜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其中,历史人物评说,在精神道德方面(思想升华)考起来可能性较大(爱国主义、求真求实积极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民主法制进步观念、正确的国际意识---)方式方法或者注意点:依据江苏课标说明和08考试大纲,凡是考纲中“认识”的知识尽量全部整理成问答题跳远题尽量做(跳高题已经不多);学生做过的经典问答题都要求整理在专门的历史主观题积累本上,并有计划的默写检查;进行滚动式默写,默写不过关必须有说法,默写必须有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江苏各地5月试卷尽量让学生做,掌握答案,课间、三餐时间前后、午休前,夜寝前皆指导学生怎么背历史,有耐心,尽量少斥骂学生,多口头说教与鼓励,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历史学习激情,让学生喜欢老师。
坚决贯彻市教研员思路:专题性要加强;进度不要快;第一轮一定要打好基础。
按照历史学科规律教学(重点知识一定要补充全、强化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学生一定要抄下来);苗子生目标锁定高三6班约15人、高三3班5到8人;多谈心,经常刺激其神经;作业特殊化。
课程进度20某某年1月1日前完成第一轮复习;20某某年3月10日前(一模)完成第二轮复习;20某某年3月15日(一模)到5月15日进行20某某届广东、山东两省地级市试卷和江苏各地08届高三期末、一模、二模、三模试卷(约30套)练习;20某某年5月下旬,江苏5月卷强化。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高三历史教学计划(15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做一个计划。
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三历史教学计划1在高三历史教学的总体战略中,一轮复习是保证整个高三历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和关键工程。
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提高,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和认识,都将从这一轮的教学中得到强化。
为搞好一轮复习,针对本届学生具体情况并结合20xx高考特点,特拟定复习计划如下:一、进一步高效的整合教材,形成实用性、高效性的教学素材。
总体思路是以新课标为依据,以考纲、考题为指南,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知识能力水平为根本,以思维导图为引领,达到体现核心,理清层次,彰显关联,化繁为简。
具体做法如下:1、牢牢抓住“要、考、重、难、疑”五点。
即:提炼要点,要及时巩固,扣准高频考点、要及时总结反思,抓住重点、要熟练记忆,突破难点、要准确理解,化解疑点,要适时适量补充。
2、体现一个“全”字。
即:全员全面掌握,每位教师对每个模块、每一节课都要找准“要、考、重、难、疑”,做到如数家珍;全员参与,教师参与人人有责,任务具体,落实时限,标准明确,责任清楚。
3、紧紧围绕两个定量,落实学校计划要求,进行内容的增与减。
两个定量就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定的、考试难度、分数是定的,高考不会因为我们进度慢、基础差就会降低难度和分数,因此在整合教材中需要我们在精准把握学情和考情,高频考点、必考考点、学生易得分点的基础上,把握增与减的度。
根据学校计划,在原有的调删联融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三减三不减三增加的整合原则,即:减难度不减落点增情景设置,解决能学问题;减题量不减题型增思维容量,解决学会问题;减师和生的讲(特别是学生照本宣科的讲不减学生活动增规范展示,解决会学得分问题。
用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用简单提炼规律、方法、技巧、学科思想,用规范提高成绩)。
秋期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秋期历史学科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为了适应新学期的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其他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计划,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册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
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外出听课,回来作听课汇报与学习体会。
四、认真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做到精选精练。
作业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
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完整版)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高三学生全面复历史知识,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如下:1. 掌握高考历史考试所需的核心知识点和重要考点;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和分析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古代史的复;2. 中国近现代史的复;3. 世界史的复;4. 历史地理的复;5. 历史人物的复;6. 历史事件的复。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必要的。
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他们思考和交流。
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演练等。
4. 研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历史研究,培养他们的自主研究和探究能力。
5.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方向。
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维活跃度和对问题的回答等,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评价:布置适当的作业,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
3. 考试评价:定期组织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根据成绩评价学生的研究效果。
4. 课外活动评价:参加课外拓展活动的学生,根据活动参与度和成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进度安排为了保证教学进度合理,本课程将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 第一学期:中国古代史的复,包括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
- 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的复,包括晚清、民国和新中国等历史时期,以及世界史的复,包括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区的历史。
- 第三学期:历史地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复,综合梳理和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
教学计划教师:XXX所任班级:高三所任学科:历史高三历史教学计划一、关于高考复习的整体构想本届学生的情况不容乐观,历史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理解运用能力较差。
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提高讲与练的方法及效益,成为专题与整体复习中的一大挑战。
高三(7)班的历史成绩整体势力较差。
学生普遍存在底子差,落后面较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高考指标的完成都有相当难度。
针对以上情况,历史教学工作的主体构想是认真领会和贯彻执行学校和级组关于2010届高考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高考变化的新特点,认真研究教学和备考工作,力争在高考中有新的突破。
二、高三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设想:1、认真领会《历史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精神实质,明确考试内容和能力要求。
在夯实历史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强调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突出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倡导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为此,我对高三历史任教班的教学工作做如下设计和构想:从考试目标与要求来看,历史学科考试内容在原新教材与新出版的同种浙教版新教材上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引导学生注意其明显的变化的“增、减、挪”部分。
2、探索建立知识整体结构的最佳方法,寻找知识考查的切入点。
高考历史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因此在高三历史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寻找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最佳复习方法,牢固掌握和灵活应用学科知识并进行学科知识的联想、拓展和迁移能力的自我训练。
由于各学科特点不同,复习方法侧重点也不同。
历史学科侧重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史鉴今,注意史论结合。
可将现行教材和新教材公共交点的最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运用图导法建立知识整体结构。
2017年下学期高三历史教学工作计划洞口一中刘孙贤本学期我任教高三文科班460和461班的历史课,这二个班的学生基础不太好,460班学生学专业的比较多,平时上课学生往往不做声,提问题的人比较少。
461班学生人数比较多,学习自觉性比较欠缺,作业要经常督促还有很多人拖欠,课堂上比较闹。
进入高三后,只有一年时间了,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科教学水平,搞好高三历史复习,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准确把握教学、学生及考试实际情况,立足基础、提升能力;立足教材、活用知识;立足概念、突出主干,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技巧的能力,努力提高高三复习质量,以备战高考。
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指导,以课本为依据,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教学模式,增强历史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试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1、以教材和课标为基础,充分研读考纲,从整体上把握复习的要求,让学生加工教材,理解掌握基本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基本的历史发展脉络。
2、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地进行课堂改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迁移等基本的学科思维能力。
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评价问题的能力。
3、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基本的史学方法去认识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理解国家大政方针制定的历史依据及其正确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4、加强教研,研究高考和高考试题,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精选习题,自己命题,把握考试动向。
5、进行有效知识落实,把课堂上的基本知识做为落实的主渠道,通过周考、月考及试卷讲评,让知识尽快过关,并形成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