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格式:pdf
- 大小:338.89 KB
- 文档页数:1
海上丝绸之路作用意义一是构建和平稳定周边环境的战略举措。
周边是我国外交***策的首要。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在新形势下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它将成为我国与东盟之间开拓新的合作领域、深化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有利于搁置争议、增进共识、合作共赢,推动构建和平稳定、繁荣共进的周边环境。
二是深化开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全球范围内市场、技术、资源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一些发达国家试***通过制订新的国际区域经贸安排继续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用开放倒逼的重要途径。
三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深远谋划。
当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新起点上科学谋划经济发展,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有助于我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而且对促进区域繁荣、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将大大拓展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空间,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促进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历史选择。
海上丝绸之路自秦汉兴起以来,就是联通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走廊、推动商业贸易繁荣发展的黄金路线。
目前,我国和东盟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由贸易区,我国连续4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大力推动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促进***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已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圳该如何发力?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深圳应打造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新一轮开放为推动力,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理念,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全球的发展。
一带一路的两大核心区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明确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同时,规定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在文件公布后,引起了各方的热烈讨论,很多人认为新疆和福建成为“一带一路”的最大赢家,以为两省区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恐怕连两省区的干部群众也会在内心中这么认为。
然而,如果以常规思维考虑设立两大核心区的问题,就完全误读了“一带一路”构想的初衷。
“一带一路”是一个难度极大的世纪工程,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资源,不仅超出了福建和新疆两省区的能力,而且也超出了整个中国的能力。
之所以在国际上称作“愿景”、“倡议”,其中的意思就是这一倡议需要沿线国家共同努力,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汇集沿线国家共同智慧、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进程。
因此,如果就可能的优惠政策和投资建设项目来说,中央也没有多少好给,一切还立足于两省区自己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市场活力,广泛吸纳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凝聚智慧,凝聚资源,凝聚力量。
因此,在新常态下,如何正确理解两大核心区,准确定位两大核心区,通过扎实有效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设立核心区的战略初衷,这也成为摆在中央和两省区领导案头的重大战略课题。
一、为什么设立核心区?最初,核心区是一个城市规划学的概念,指在一个城市空间布局与产业发展上,划分为核心区、主体功能区和带动辐射区三大部分。
其中,核心区是一个城市政治、经济、文化等公共活动最集中的地区,集中体现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形态,发挥代表城市形象、承载城市功能(比如行政、商务、宗教、景观等功能),并具有一定集聚效应(比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等)从而对周边地区产生带动辐射效果。
尤权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上致辞全文2月11日,以“打造命运共同体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开幕。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以下是致辞的全文: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XX年2月11日)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中国有句古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自各方的朋友们相聚古城泉州,参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研讨会,共同探讨海上丝绸之路的价值理念与时代内涵,共商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在此,我代表东道主福建省,向莅临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千百年来,我们的先辈拓海开洋、艰涉鲸波,携手共创了连通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
在这条海路上,沿线国家之间不仅实现了贸易上的互通有无,对经济发展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国度,中华民族具有海纳百川、包容和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宽广胸怀。
同时也证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人民,通过和平友好的合作与对话,实现互利共赢的包容性增长,是最佳的也是可行的选择。
XX 年10月,中国xxxx提出了与海丝沿线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
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老的海上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支持。
福建是世所公认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东方起点,从唐宋到明清直至近代,福建都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参与者与见证者。
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明代前第1 页共7 页期,郑和从福州开洋远航七下西洋;明代中后期,漳州月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近代中国五口通商中,福州、厦门占了其中之二。
这种独具特色的历史传承和开放包容的人文性格,是福建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一个突出优势。
福建省宁德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大运河文化的特质是什么?“千年运河、沟通南北”是大运河区别于长城、黄河的重要特点,在“千年”与“南北”所建立的时空之中,运河“沟通”的功能最为显著。
兼具运输功能、生活场域功能和文化象征意义的“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经纬中国、运通华夏”的河流,还是一种“利器明德,以厚民性”的文化。
在“大运河”全景意识之下,大运河物理空间中的“通”在文化空间中演化出了联通、流通、变通和融通等多重特性与价值。
“联通”是运河人工开挖并利用自然河道联江达海以通四域的功能。
封山浚川、连接江河湖海是中国传统“天下观”和帝王交通天下的文化理想。
自春秋以来,各级各类政权所不断进行的开凿运河的实践,正体现了对这一文化理想的不懈追求。
时间脉络中,运河经历了由区域内至区域间进而纵贯南北的过程。
隋唐以降,大运河联结的范围扩大,进而实现了五大河流之间的沟通,并且在唐、宋时期以浙东运河为通道,实现了运河与大海的连接,将运河区域连接至世界范围。
在政治领域,隋唐宋至元代,运河从人字形到一字形的改变虽未改变政治中心对江南财富的依赖,但将国之都城逐渐从黄河流域拉至运河并作南北分布。
大运河跨越区域之畛域,进而通过其他东、西之自然河流及交通枢纽相互联结,共同构建了中国地域的线性框架格局,不仅从空间上拉近了中国南北的距离,更从国家战略格局上促进了传统经济格局和政治地缘格局的改变,部分解决了集权政治的稳定性、区域地方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等问题,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安全。
“流通”是运河因联通而带来的物流与信息传播,以及进而形成的社会流动。
漕运无疑是运河最重要的流通功能。
漕运是国家行为,而包括漕运在内的物资与信息流通则不仅是“国之制”,还是形塑中国社会发展的“利之道”。
福建地理会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A. 厦门B. 福州C. 泉州D. 漳州2. 福建省最大的岛屿是?A. 鼓浪屿B. 平潭岛C. 海坛岛D. 金门岛A. 武夷山脉B. 戴云山脉C. 梅花山脉D. 天目山脉4. 福建省的主要气候类型是?A. 热带季风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 温带季风气候D. 高原气候5. 福建省下列哪个城市被称为“世界工厂”?A. 福州B. 厦门C. 晋江D. 石狮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
(√)2. 福建省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稀土资源。
(×)3. 福建省的GDP总量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前十。
(√)4. 福建省的旅游景点以自然风光为主。
(√)5. 福建省的方言主要分为闽南话和福州话两大类。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福建省的简称是______。
2. 福建省的母亲河是______。
3. 福建省最大的港口是______。
4. 福建省的世界文化遗产是______。
5. 福建省的著名景点______被誉为“海上花园”。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福建省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请列举福建省的三大旅游城市。
3. 福建省的主要农业产业有哪些?4. 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特点是什么?5. 请简要介绍福建省的客家文化。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分析福建省如何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经济。
2. 请举例说明福建省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3. 针对福建省的旅游资源,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并说明理由。
4. 请从地理角度分析福建省为什么适合种植茶叶。
5. 请简述福建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举措。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福建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及原因。
2. 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谈谈如何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绘制福建省行政区划图,并标注出主要城市和山脉。
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福建省发改委 福建省外办 福建省商务厅2015年3月,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加快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特制定并发布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一)重大意义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是连接台湾海峡东西岸的重要通道,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也是海外侨胞和台港澳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历史辉煌,区位独特,且具有民营经济发达、海洋经济基础良好等明显优势,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深入贯彻落实《愿景与行动》提出的相关倡议和行动,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福建比较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有利于扩大闽台交流合作,增进两岸同胞情谊与共同利益,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利于深化我国与东盟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合作,打造带动腹地发展的海上合作战略支点,为实现共同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服务全局,促进发展。
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部署和《愿景与行动》提出的相关倡议,从建设核心区和福建实际出发,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发挥优势,主动作为。
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积淀深厚和侨力资源、闽台渊源、港口口岸、民营经济、生态文明等综合优势,主动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平等互利,合作共赢。
秉承和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大力推进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务实合作,不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突出重点,稳步实施。
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深化与东南亚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看准选好优先领域和关键项目,重视风险防控,集中力量突破,稳步推进形成早期收获。
“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理论征文2015“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理论征文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助推科学发展的第一要素。
为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泉州市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按照《泉州市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行动方案》关于“大力培养引进与‘海丝’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交流往来所急需的人才”的要求,大力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把泉州建设成海上丝绸之路人才高地。
一、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的意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既是泉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也是泉州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必然要求。
(一)是培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人才的需要。
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可以培养更多适应新形势下各种挑战、敢于涉足深水区改革、支持扩大开放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为我市更高水平地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合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是培养会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需要。
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可以推动我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更好地合作,将有力提高我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三)是培养擅长文化交流互动人才的需要。
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可以培养出更多善于利用文化助推中国与其他国家深化交流合作的人才,将有力提升泉州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合作水平。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的重点内容《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主要在港口航运、海洋能源、经济贸易、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人文交流等领域,促进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携手共创区域繁荣。
从这一角度看,实施泉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人才培养工程应重点抓好八个项目。
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单选题位于鄂西北山区十堰市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汽车公司)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三线”建设中选址建设的国家重点企业。
在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和特殊的国内社会环境下,“三线”建设中国家重点工业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散(分散布局)、山(工厂进山)、洞(生产设备进洞)”。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2004年二汽东风汽车公司将总部迁到武汉,同时将东风乘用车研发中心落户广州。
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是()A.便于获取劳动力降低成本B.便于获取充足的燃料和原料C.便于获取市场与技术信息D.便于零部件生产加工和采购下图是“某跨国公司工业投资地域变化图”,a、d两国均为发达国家,b、c两国均为发展中国家。
据此完成以下三题。
2.在阶段Ⅱ,影响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劳动力C.科技水平D.原材料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在韩国投资新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车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
回答下列两题。
3.宝钢实施此战略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环境B.扩大市场C.降低运费D.输出技术4.每年11月11日被很多年轻人称为“光棍节”,小米手机官方网站的第六轮开放购买于2015年11月11日中午12点开始,截止到11月25日,小米手机单月销售85万台。
网上购物具有“商品种类齐全、价格实惠、送货上门”等优点,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货比三家。
小米手机在我国许多地方的销售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即前面是销售店铺,后面是组装工厂。
这种销售模式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力B.市场C.技术D.原料5.读下面几种“常见工业导向型模式图”,判断工厂区位选择依次与图示a、b、c、d对应的是 ()A.食品厂、汽车厂、啤酒厂、微电子厂B.炼铝厂、服装厂、芯片厂、家具制造厂C.飞机制造厂、制鞋厂、汽水厂、电解铜厂D.甘蔗制糖厂、电子装配厂、水产品加工厂、石油加工厂工业生产需要多方面的投入,同一工业区具有大致相同的特征。
河南省沈丘县某校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1. 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外集》中写道“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
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难穷。
”冬虫夏草为我国传统的名贵药材,生长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山草地灌木带上面雪线附近的草坡上。
夏季虫子产卵于地面,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孵化变成幼虫钻入潮湿松软的土层。
土里的一种霉菌侵袭了幼虫,在幼虫体内生长。
经过一个冬天,到第二年春天来临,霉菌菌丝开始生长,到夏初时长出地面,外观像一根小草,幼虫的躯壳与霉菌菌丝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冬虫夏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冬虫夏草分布区气候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日较差大B.气温年较差小C.热量充足D.夏季气温低(2)关于西藏自治区的描述,正确的是()A.界线是模糊的B.与周边地区气候特征不同C.区域内部具有相似性D.区域内发展方向相同2. 为了抗击2020年新冠疫情,我国通过网络及时向全社会发布“疫情实时地图”。
同时,在党中央号召下,我国许多有条件大企业纷纷临时转产抗疫医疗物资(防护服、面罩、口罩、红外测温仪、呼吸机等)。
例如比亚迪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不计成本的投入,从汽车生产紧急转产到全然陌生的口罩生产领域,以其强大的研发能力,日产5百万到1千万个口罩。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疫情期间,人们十分关注网络的“疫情实时地图”,及时了解各地区的相关疫情,该“疫情实时地图”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2)关于比亚迪企业从汽车紧急转产到口罩生产领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口罩生产线比较简单,自动化程度高B.为了在此期间迅速获取高额利润C.加快产业进一步升级,适应当前市场D.体现了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3)疫情期间,国内有条件生产抗疫所需的医疗物资的企业()A.其产品大多属于中端、高端医疗用品,对技术和质量要求十分严格B.属于中、小型轻工业,分散分布在疫情较轻乡镇、县城C.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交通、通讯比较发达的东部地区D.主要集中在原料、劳动力比较丰富,交通便利的中西部地区3. 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河南省浙川县有830公顷耕地被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