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检测40
- 格式:doc
- 大小:2.20 MB
- 文档页数:21
4.1 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为该地当日14时至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图。
据此完成1~2题。
1.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16时至17时B.17时至18时C.18时至19时D.19时至20时2.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气温水平差异减小B.水平气压梯度增大C.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D.大气逆辐射减弱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
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B.④至⑤C.⑥至⑦D.⑨至⑩4.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下表为2021年10月我国某地天气变化表。
据此完成5~6题。
日期天气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风向风力7日晴10 -2 西北风3~4级8日晴16 4 微风9日晴20 8 东南风3~4级10日晴22 8 东南风3~4级11日晴22 14 南风3~4级12日多云25 14 南风3~4级13日阵雨23 4 北风4~5级14日小雨 6 -1 北风4~5级①太阳辐射较强②盆地地形,热量积聚③暖气团持续补充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6.13日该地有冷空气影响,其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 )A.凌晨B.中午C.午夜D.傍晚如图为2021年12月某日两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
据此完成7~9题。
7.当日14时,下列地点中气压最低的是( )A.①B.②C.③D.④8.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风向变化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9.当日2时至14时,下列地点中阴晴变化最明显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示意4月某日我国40°N以北地区沿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
模块检测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人口重心是人口分布在地理空间上的表现,其演变反映了区域人口数量的空间变化过程,即地区人口增长和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拉动人口数量平衡点的变化。
下图为“1984~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演变图”。
据此完成1~2题。
1.1984~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演变能反映出()A.能源资源开发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B.户籍制度变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缓慢C.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加快D.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重心移动减缓2.2010~2013年我国人口重心移动可能是因为()A.河南省人口出生率降低B.四川省务工人员回流增多C.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加剧D.湖北省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2024·湖北武汉联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住区逐渐出现建筑设施老化、环境风貌杂乱、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成为居住品质低下的老旧住区。
城市老旧住区的空间分布与建设时序、功能区划、土地价格等因素息息相关,且老旧住区具有“传染”性,呈集聚分布态势。
下图示意哈尔滨市区街道层面的老旧住区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3~4题。
3.哈尔滨老旧住区多呈现集聚分布态势,结合材料,其原因表述正确的有()①同一片住区开发时间接近,老化程度相当②生态脆弱,影响周边地区③住区老化,导致人口外迁,加速周边住区老化④住区老化传染,导致周边住区地价低迷,维护动力不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4.甲地附近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类型与该地住区老化严重的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居住区城市发展早,配套设施老化B.商业区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原有商业区活力不足,逐渐老化C.工业区早期工业发展,配套住宅随工业衰败而老化D.交通与仓储区位于郊区,土地面积较大且地租较低廉,仓储区因时间推移缺乏维护而老化果冻橙是日本杂交的早熟新品种,11月左右上市。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部分选修Ⅲ旅游地理考点50 旅游与旅游景观欣赏考点定位: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与区域发展。
1.[2016·北京文综,40(2),10分]河南安阳西高穴曹操墓和江西南昌刘贺墓都是近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
列举该遗址公园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10分)2.(2015·新课标Ⅰ,42,10分)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
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下图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10分)3.(2015·山东文综,4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主的四川省某景区平均海拔4 800多米,景区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
下图为该景区某年各月游客数量比重饼状图。
(1)分析该景区7、8月游客数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
(6分)(2)说明游客数量季节差异明显可能对当地旅游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4分)4.(2015·海南地理,24,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吴哥窟是世界著名的人文建筑旅游景点(位置见图)。
吴哥窟曾被遗弃长达400多年,20世纪初,人们开始对吴哥窟进行修复。
吴哥窟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和濒危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分析吴哥窟古建筑易遭受的自然威胁。
(10分)5.(2015·上海地理,47~48,10分)不完全统计,目前,除港澳台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共拥有优秀旅游城市400个左右。
读图回答问题。
(1)分析我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
(4分)(2)据图分析影响省级行政单位拥有优秀旅游城市多寡的主要因素,概述争创优秀旅游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
(6分)6.(2015·江苏地理,30C,7分)下图是京沪高铁及沿线主要旅游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世界遗产分类,甲属于________________,其最核心的旅游资源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
日照图、正午太阳高度运用、太阳视运动. 选择题读图完成 1~3 (阴影部分为1.此时,北京时间为A.5 时 B .8时C.10 时 D .15 时2.此日 M地的昼长为A.6 小时 B .12 小时C.15 小时 D .18 小时3.此日 N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A.40 ° B .90°C20 ° D .70°6.飞机起飞时罗马正值A.黑夜 B .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C .少雨季节 D .白昼最长的季节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 MN为晨线, N为晨线与极圈的切点。
读图完成7~ 9题。
从罗马到北京的某国际航班经过 18 小时的飞行,于某星期一的 17 时 10 分安全降落在北5.飞机从罗马(东 3 区)起飞的时间是当地时间A.星期一的 18:10 B .星期一的 12: 10 C .星期日的 18:10 D .星期日的 5:107.此时北京时间为 A.5 时 04 分 B.58.由图文信息可时 20 分 C. 13B. E时 20 分 D. 4 时地正午太阳高度N地C.此时,北京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D.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9.丙海域为马航失联重要的搜索区,关于丙海域说法错误的是A.各季节都会出现强烈的持续性大风C.以晴朗天气为主,能见度较高B. 常年受大浪影响,不利于航行D. 受寒流控制,海水流速较快M为纬线,弧线 N 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为黑夜;甲乙两地所在经线的经度为 120°E;甲地此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0°。
读图回答 10~12 问题。
10.此日,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120°E,20 °N B .60°W,20°N C .120°E,23 °26′N D .60°W,23°26′N 11.此时,伦敦时间是 A .0时 B .4时 C .12 时 D .16 时12.一架飞机自①地起飞,沿图中直线行驶至②地,其飞行方向是A .自西向东B .自东向西C .先向东南后向东北D .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下图中甲是某经线,乙是北半球某纬线的一部分, ab 长度为甲的 1/4 ,c 正值夕阳西下。
第1讲必备基础知识——地图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以地图为载体,考查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频度较高。
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综合题在背景中呈现不直接设问,隐形考查,难度系数在0.5左右一、地图三要素二、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海拔和相对高度(1)等高(深)线:在地图上海拔(深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
(2)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海拔分别为800米、600米。
(3)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C、F两点的相对高度为200米。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特征含义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同图等距一般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相对高度是一个定值(等高距)闭合曲线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一般不相交,重叠为陡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疏缓密陡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条等高线之间间距越大,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反之坡度越陡凸低为高等高线向低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高,地形为山脊凸高为低等高线向高值弯曲的中心部位,比两侧海拔低,地形为山谷高于高值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①海拔高于200米,而②海拔低于100米低于低值三、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是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该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考点一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考的三大应用1.判断气候特征及差异判断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坡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判断判断气候差异气温差异求出高度差,再用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计算温度差,地势越高气温越低降水差异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光照差异阳坡多于阴坡,同一种植被在阳坡的分布上界高于阴坡2.判断河流水系、水文特征3.区位选择(1)利用地形图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图示水库坝址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且落差大;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港口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深阔的避风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气象站气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方疗养院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等高线稀疏)、向阳坡、背山面水(河、湖、海)、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且有交通线通过,交通便利宿营地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岸,以预防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航空港航空港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即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水的地方,还要地质条件好;注意盛行风向并保持与城市有适当的距离等特别提醒地质灾害判断:①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段容易出现滑坡灾害。
考点14 城市区位、空间结构和等级体系(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9·某某某某中学大联考)下图为某城市主城区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F和K为该城市两个规模性连锁超市。
超市门店指面积较大、供货品类齐全的店面,超市便利店指主营日用快销品为主的小型店面。
读图,完成1~3题。
1.[考向城市区位]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 )A.气候 B.河流 C.地形 D.土壤答案 C解析结合指向标,该城市功能区主要布局在河流西岸,东岸很少,河流东岸可能是山地,制约该城市发展的自然条件最可能是地形,故C项正确。
2.[考向城市空间形态]该城市的地域形态表现为( )A.条带式 B.集中式 C.组团式 D.放射状答案 A解析该城市的功能区分布在河流西岸,沿河流走向扩展,城市地域形态表现为条带式,A项正确;集中式布局主要分布在北方平原区,B项错误;组团式主要分布在山区河流交汇处,C项错误;放射状城市形态,城市功能区沿交通线发展,D项错误。
3.[考向影响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因素]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 )A.河流 B.铁路线C.城市交通线 D.居民区答案 C解析K集团超市门店选址的主导区位是城市交通线,商业区布局在交通通达度高的区域,C项正确。
(2018·某某“五个一名校联盟”二联)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
读图完成4~6题。
4.[考向城市形态]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该城市有多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工业区和住宅区,城市的扩展最有可能以每个组团为中心,向四周扩展,C项正确。
5.[考向城市功能区]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和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合理的是( )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答案 D解析根据图中西山、北山等信息判断,该城市河流整体自西北向东南流,污水处理厂应位于下游河段,污1位于下游河段,符合要求;水厂应位于水质较好的上游河段,水2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符合要求,D项正确。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本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5·银川)读“水库调洪蓄洪功能示意图”,完成1~2题。
1.随着水库中泥沙淤积不断增多,a、b的变化特点是( )A.a延长,b增大B.a缩短,b增大C.a缩短,b减小D.a延长,b减小答案:C解析:图中a表示受水库的调节,推迟了洪峰出现的时间;b表示受水库库容的影响,洪峰流量降低。
随着泥沙不断淤积,水库的库容不断减少,其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b值在变小,洪峰出现的时间在提前,a值缩短。
2.若我国某大河(外流河)中上游修建多座以调洪蓄洪功能为主的水库,则 ( )A.枯水期下游流水搬运能力下降B.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C.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D.防洪标准降低答案:B解析:若该大河中上游修建多座水库,则泥沙大量淤积库区,河口泥沙淤积量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速将减缓。
水库既能“削减洪峰”,又能“补充枯水期流量”,因此,枯水期因流量增大,流水的搬运能力将增强,A错。
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减小,防洪标准提高,C、D错。
(2015·潍坊一中)读“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3~5题。
3.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A.降水量增加B.地表径流增大C.水汽输送量减少D.地下径流增加答案:B解析:关键要理解蒸腾作用显著减弱的地理含义。
蒸腾作用显著减弱,说明植被减少,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
水的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增大。
4.对该流域地表径流含沙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不包括( )A.气温日变化及其年变化B.降水量及降水强度C.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D.土地利用状况及规模答案:A解析:河流含沙量与降水量及降水强度、土壤类型及地形坡度、土地利用状况及规模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降水量越大、降水强度越大、土壤越松散、坡度越大、植被越少,河流的含沙量越大。
课时训练12山地的形成与河流地貌的发育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如图为某地地貌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A.1处有良好的地下水储存条件B.2处的火已喷发可能形成石灰岩C.3处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D.4处沉积岩中可能含有化石【答案】 D【解析】读图,1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是良好储油、储气构造,选项A错。
2处为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为岩浆岩,选项B错。
3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便于储存地下水,选项C错。
4处岩石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常常含有化石,选项D 正确。
2.从成因上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为背斜成山,C为岩块断裂上升形成的山地B.B为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扇C.D为冰川搬运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山峰D.外力作用是形成图示地貌形态的主导因素【答案】 A【解析】从地表形态看,1处背斜成山,C处为断层构造,抬升的岩块成山,因此A项正确。
B处位于河流汇入海洋的位置,常常由流水搬运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选项B错误。
D处为角峰,是由于冰川侵蚀而成,选项C错误。
图示地貌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选项D错误。
(2014·天津卷)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上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3.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答案】 B【解析】考查地质作用与海岸线进退的关系。
海岸线的进退主要受地壳升降、泥沙沉积、海浪侵蚀等因素影响。
从图文材料看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都是地壳持续下沉区,而且都在大陆东岸,属于东南风的迎风海岸,因此三地海岸线的进退差异与地壳升降、海浪侵蚀等因素关系不大。
从泥沙沉积看,乙地位于黄河河口附近,黄河含沙量大,泥沙沉积量大,海岸线向海推进;甲地位于海河河口附近,海河含沙量比黄河小,泥沙沉积量较小,泥沙沉积与地壳下沉、海浪侵蚀等共同作用维持海岸线的动态平衡,海岸线基本稳定;丙地不位于大河河口附近,泥沙沉积量极少,所以海岸线向陆地后退。
故选项B正确。
(2014·大纲卷)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
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
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
据此完成下题。
4.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答案】 C【解析】由图中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K岛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故选C项。
5.(2015·深圳模拟)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其埋藏条件与常规天然气不同,主要沉积在密闭性较好的页岩层底部。
下图四地可能勘探到页岩气矿产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了矿产资源与地质构造。
甲、丙位于页岩层底部,但甲页岩层上部为风化物,密闭性差。
(2015·台州模拟)下图示意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河流地貌发育情况。
读图完成6~7题。
6.河漫滩最宽阔的河段是()A.①B.②C.③D.④7.前后两个时期水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侵蚀作用B.堆积作用C.地壳上升D.火山喷发【答案】 6.B7.A【解析】第6题,根据题干,可知本题考查了河漫滩的形成。
河漫滩宽阔程度与河流所处的地区地势平坦程度有关,图中显示②河段为山间小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易于河漫滩的形成与拓宽;其他河段多为河谷地形,不易形成宽阔的河漫滩。
第7题,前期与后期比较,可以发现后期河流更平直些且河流流向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是河流侵蚀作用造成河道改变的结果。
如图为江汉平原某河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8~9题。
8.有关该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B.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北岸堆积,南岸侵蚀D.侧蚀作用较弱,下蚀作用较强9.有关该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B.该区域聚落一般呈团状分布C.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够减轻洪涝灾害D.北岸筑堤束水,该地貌无法继续发育【答案】8.A9.B【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河流南岸有河漫滩发育,如果河水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河漫滩与南岸之间的水域将被泥沙淤积,因为该水域内河水流速最慢,所以河水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岸堆积,北岸侵蚀;有河漫滩发育,可以判断侧蚀作用加强,下蚀作用减弱。
第9题,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该区域聚落一般沿河流分布;对河流裁弯取直能增加河流的通畅性,减少泥沙沉积,减少洪涝灾害;北岸筑堤束水,能减少河流对北岸的侵蚀,该地貌无法继续发育。
河流形态万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从古至今描写河流的诗句不胜枚举。
右图中在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弯曲景象,被称为“蛇曲”。
据此回答10~11题。
10.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原因是()A.褶皱起伏B.断裂下陷C.流水侵蚀D.风沙堆积11.下列诗句中能体现河流堆积地貌的是()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答案】10.C11.B【解析】第10题,河流在地势平坦地区出现弯曲形态,主要是由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造成的。
第11题,河流上游多侵蚀地貌,如“V”型谷;白鹭洲是流水堆积地貌;“惊涛拍岸”道出了河流的侵蚀作用;江水穿过峡谷,是侵蚀作用。
读某河流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2~14题。
12.图中H地的地貌类型是()A.V型谷B.冲积扇C.河漫滩D.三角洲13.下列四幅图描述了该河流谷地的特征,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以下为沿ab线的河床横剖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2.B13.D14.A【解析】第12题,H地地处河流出山口,容易形成冲积扇地貌。
第13题,河段由X到Y,即河流由上游向下游,河流上游下蚀作用强,中下游侧蚀作用增强,河流变宽,水流速度逐渐减慢,沉积物颗粒由大变小。
第14题,a位于河流凹岸,b位于凸岸,河流受水的惯性影响流向凹岸,凹岸水的侵蚀力大,河床较深较陡。
二、综合题(共44分)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分)材料一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青藏高原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移动。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板块a是________板块,和材料二图中________(A 或B)处的板块一致。
(2)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外力作用是________,主要自然资源有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顶部酷似尖尖的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一,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答案】(1)印度洋 B(2)流水侵蚀作用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等(3)冰川作用(4)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持续碰撞,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使亚欧板块受挤压抬升。
【解析】本题考查板块运动、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1)问,板块a向下俯冲,结合青藏高原地形及纬度位置,判断板块a是印度洋板块,与材料二图中B处的板块一致。
第(2)问,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受流水侵蚀作用明显。
该地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能资源丰富;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第(3)问,结合材料中“尖尖的金字塔”“山峰外形”和海拔判断珠穆朗玛峰是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
第(4)问,结合板块碰撞、向北运动等分析即可。
16.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历史变迁。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24分)(1)说出长江河口沙坝的成因。
(2)简析长江三角洲海岸线的历史变迁规律。
(3)近年来长江三角洲海岸线变迁速度减慢,可能原因有哪些?【答案】(1)在河口区由于河流入海后水流扩散、坡度减小,又受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所携泥沙在长江口堆积形成沙坝。
(2)长江口沉积作用大于海浪等侵蚀作用,海岸线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向大海推移;随着人类活动能力的提高,长江流域植被破坏程度增加,河流含沙量上升,海岸线向大海推移的速度越来越快;受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口北岸沉积作用更加明显,河口沙坝逐渐和北岸陆地相连,北岸海岸线向东推移速度快,三角洲海岸线总体向东南摆动。
(3)中上游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文科综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历史部分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的进程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28.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老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汝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遭到批判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B.转嫁战争负担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D.强化物资管制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学习俄语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