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徽商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名词解释徽商文化的含义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中国古代徽州地区的商业繁荣与商贾文化的积淀。
徽商文化不仅是一种商业经营模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精神追求的体现。
它传承了古代商人的勤俭节约、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形成了独特的商业风格和商业道德标准。
首先,徽商文化强调勤俭节约。
自古以来,徽州地区资源贫乏,人口密集,因此徽州人民历来注重节俭与务实。
徽商家族主要以经商为业,他们从小就受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灌输了“俭以养廉、廉以自持”的理念。
他们注重财务管理,善于节约,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徽商人的勤劳与节俭为徽州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徽商文化强调诚实守信。
徽商人以诚信为商业信用的核心价值,信用是他们经商的重要基石。
无论是对待客户还是与商业伙伴的合作,徽商人都以信誉为本,高度重视信用的建立和维护。
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获得顾客的信任与支持,才能建立长久的商业关系。
徽商人常言道:“商场上无诚信,庙堂上无正人。
”这句话道出了徽商文化中诚信的重要性。
再次,徽商文化注重助人为乐。
徽商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乐善好施的精神。
他们乐于帮助穷人和困难群体,常常捐资助学、修桥铺路、兴办医院等公益事业。
徽商人抱着“宁输顽子不输熟人”的心态,愿意帮助那些与他们有关系的人,以及需要帮助的人群。
这种乐善好施精神不仅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也树立了徽商人的良好形象。
此外,徽商文化还注重教育和家族的传承。
徽商人普遍重视教育,他们注重培养家族的继承者,传承商业智慧和家族文化。
徽商家族在经商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家族制度,通过世代相传的规範和制度保证了家族财富的稳定和传承。
同时,徽商人还注意培养子女的商业头脑和道德修养,使他们成为可靠的接班人。
徽商文化最重要的是其综合性与持久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体现,贯穿于徽商家族的经营活动和生活方式之中。
徽商人勇敢开拓、锐意进取的决心,以及他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的精神,不仅为徽州地区的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推动了整个中国商业文化的进步。
徽商文化的名词解释徽商,是指明清时期中国安徽地区的商人,也被称为安徽商人或徽州商人。
徽商出现在清代中期,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他们以其独特的商业经营模式和文化传统而闻名于世,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殊的价值。
一、商业经营模式徽商以家族经营和合作为基础,形成了独特的“家、村、社、徽”的商业网络。
在徽州地区,每个家族几乎都有自己的产业,并且家族成员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相互支持和依赖。
徽商经营的主要领域包括金融、纺织、瓷器、茶叶等,他们通过积累财富、扩大商业关系和投资房产等方式,不断壮大家族的实力。
二、商业信用与道德观念徽商注重商业信用和道德观念,他们讲求信用第一,以商业信誉作为重要的资本。
徽商之间以身家、信用作为合作的基础,通过定期结账、互相担保等方式保持商业关系的稳定与信任。
他们尊重契约精神,讲究诚信,重视社会责任,主张“以商为贵,以利为次”,在商业竞争中不追求过度利润。
三、宗族文化传承徽商文化注重家族观念和宗族文化的传承。
徽商家族多为世袭经商,在家族中有着严格的继承和传承规则。
家族成员具有共同的姓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堂号。
徽商通过家族团结和合作,不断传承和发扬家族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徽州商人精神。
四、文化影响与贡献徽商文化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贡献。
他们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还积极参与了国内外经济活动。
徽商倡导科学发展思想,推动了工商教育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
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下,徽商通过商贸往来,不仅将安徽的茶叶、丝绸等传统产品推向全国乃至世界,还引进了西方的商业观念和先进技术。
结语徽商文化以其独特的商业经营模式、商业信用与道德观念、宗族文化传承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而被人们所称道。
这种传统的商业文化价值观念和经营模式,不仅吸引了现代商人的关注,也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徽商成功之道与徽商精神古老的徽州风景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那里有着一群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商人,他们遍布古老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他们注重质量抵制伪劣,薄利生财,甘为廉贾。
他们一群人有一种称谓,那就是闻名中国的“徽商”。
黄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日出、温泉等等奇异壮阔的美丽风景。
在这种地方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当然这种风景更会让人产生一种独特的文化气息。
因为地处山区,农务业不发达。
为了填饱肚子很多人开始外出经商,而这些人日后将会被人们记住,他们就是徽商。
徽商是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很快徽商就和晋商、潮商并称为三大商帮。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除晋商和潮商以外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了解了徽商的历史,我觉得徽商之所以会成功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徽商懂得创业。
徽商的创业精神表现在拼搏、勤俭、谦让、诚信等几个面。
徽州有句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许多著名徽商从小就离乡背井,出外学艺,奋力拼搏。
他们重勤俭、重自强自立,“惜衣、惜食、惜财兼惜福”、“求名、求利、求己胜求人”。
行谦让之德以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是徽商的又一个特点,信奉“世事每逢谦处好,便宜多自吃亏来”,“忍半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因此,徽商的客户关系、同行关系、宾东关系、政商关系特别融洽,为自身发展增强了合力,减弱了阻力。
商以诚为本,人无信不立,诚信二字是徽商创基立业的根本,杭州胡雪岩故居第三进中堂挂了一幅竖匾,上书“戒欺”两个大字。
二、徽商知道创新。
徽商的创新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等方面。
徽州是个山区,但是徽商能够抓住世纪大航海时代提供的机遇,改变以耕读为主的传统道路,做出以发展商业为主、采取非常规地增殖财富的战略抉择。
徽商及徽州文化的内涵及历史渊源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
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三个文化圈组成)。
徽州位于皖南山区,黄山雄奇甲天下,白岳旖旎称神州。
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思想伟人,学术巨子,灿若群星;新安文化,徽州艺术,万紫千红。
勤劳的徽州人民在这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引领风骚千余年。
提到徽州文化,人们总以博大精深相称。
所谓博大,指其取得的辉煌成就,几乎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在思想哲学、道德伦理、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文化典籍、科技工艺等各个领域都有上乘表现,且自成体系;所谓精深,乃言徽州文化的水平并不是一般性的,其所展现的高深的思想造诣、精湛的艺术水准与丰厚的文化内涵,既显示了地域特色,同时也是那个时代最高水平的一个代表。
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文化发展主流的诸多方面,异彩纷呈,贡献巨大。
那么,如此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是如何形成的呢?它的历史发展轨迹又是怎样的呢?❖徽州历史沿革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
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
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
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
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广告山河图志全网公测,速抽VIP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
浅议徽商的文化价值【摘要】徽商是与晋商齐名的中国古代著名商帮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成功的商业队伍,徽商具有丰厚的商业文化价值。
本文主要从徽商的经营理念、创业精神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对徽商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徽商文化价值儒家思想品牌文化是一个外延极广的概念,它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人的知识水平,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尤其当文化与某一种现象或事物产生了联系,它就成为由信念、价值观、规范和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一个复合体。
在这个复合体中,融入了与事物、现象相联系的民族传统思想和意识,并进而形成一种有着自己民族传统、地域特色的文化。
此时,事物、现象不是孤立、单一的现象陈列,而是有着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的一种文化。
它不仅在当时彰显一种文化表象,更对后代形成一种深远的文化影响,从而使其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徽商文化即是如此。
徽商是中国古代十大商帮中最为著名的商帮之一,其始于东晋,到唐宋而发展壮大,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与北方的晋商一起成为“南有新安,北推山右”的商界双雄,左右着当时中国的商业经济。
中国古代商帮中最为著名的徽商和晋商,有着自己的经营理念,在文化性、组织性、地域性方面有着自己的特色,对后代中国商业经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果说晋商在企业的模式上给后代以借鉴,徽商的贡献则突出表现在文化方面。
一、徽商的经营理念体现儒家文化的做人准则徽商的经营者们生长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穷乡僻壤,有限的耕地资源使当地百姓的生活极其困窘,脱贫致富是他们的强烈愿望。
然而致富的手段多种多样,以何种方式和手段发家致富往往考量着一个人的良心和人品。
中国传统文化在看待”农商”关系时毫无争议地偏向于重农轻商,对待“义利”关系则旗帜鲜明地表现为重义轻利,甚至可以“舍利取义”。
王朝的统治者抑制商人,百姓的是非观中存有“无奸不商”、“无商不奸”的偏见,天然地将商人和奸诈、狡猾划上了等号。
即使民间流传着范蠡、吕不韦的故事,而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们的散财好施,财富的聚敛方式和过程往往被忽略。
简要谈谈你对徽商的认识。
徽商,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帮,活跃于明朝中叶至清朝乾隆末年的中国贸易市场中。
他们的商业网络遍布全国,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文化的贡献有着深远的影响。
徽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叶,当时中国经济开始商品化,商业活动日益繁荣。
徽商的主要经营活动包括食盐、茶叶、丝绸、粮食等商品的贸易。
他们在各地建立商业网络,进行跨地区的贸易活动,与各地的商帮进行竞争和合作。
徽商的商业网络不仅覆盖了中国的各个地区,还延伸到了海外市场。
徽商的成功得益于多种因素。
首先,他们具有强烈的商业意识和敏锐的商业眼光,能够抓住商业机会并果断决策。
其次,他们注重诚信和信誉,建立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口碑。
此外,徽商还注重团队协作和互帮互助的精神,形成了强大的商业联盟。
徽商的商业活动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他们在商业活动中结识了来自各地的商人,互相学习、交流,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文化。
同时,徽商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回馈社会,为当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随着清朝乾隆末年经济政策的改变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徽商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他们的商业活动受到限制和打压,商业网络也逐渐瓦解。
然而,徽商的影响力并没有完全消失。
他们的商业精神和文化传统被传承下来,对后世的商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徽商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商帮,他们的商业活动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通过对徽商的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商业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同时,徽商的商业精神和文化传统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首先,徽商的商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具有强烈的商业意识和敏锐的商业眼光,能够抓住商业机会并果断决策。
这种商业精神是现代企业家和企业经营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只有具备了这种商业精神,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徽商的诚信和信誉精神也值得我们借鉴。
论徽商文化的独特品格“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汤显祖的一句诗表达了古人对古徽州的向往与期盼。
古徽州不仅山川秀丽,文风昌盛,民间习俗也自成一统。
走进徽州,步入那一个个由白墙青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精美的雕刻和让人无限遐思的天井组成的徽州民居,仿佛进入了梦中的故乡,回到过往的淳朴岁月。
古徽州之所以发展地如此辉煌,自然离不开徽商对家乡的建设。
在明代中叶至乾隆年间,中国最富有的人群不是沿海地区,而是徽商和晋商,其中尤以徽商创造的经济文化业绩最为辉煌。
而徽商如此发达自然也离不开徽商的独特品格。
其品格主要有一下几种:一、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创业品格。
首先还要从徽商的形成开始徽州地处皖南崇山峻岭之中,四面环山,河流交叉,在这封闭的地理环境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俗和民情。
但是这里可耕土地非常之少,素有“七山半水半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之称。
即使是耕地,土质也差到不能耕种。
更糟的是,遇到雨水丰富的季节,山洪暴发,耕地就会被淹没,庄稼也被洪水一扫而空;而到雨水稀少的季节,耕地就会因缺水而颗粒无收。
尤其是到了清明时期,这里的人口迅速增加,山民收获的粮食严重供不应求。
于是,越来越多的徽州男人和年轻人开始外出经商。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有“徽骆驼”和“绩溪牛”之称。
这不仅体现了徽商创业的艰辛,也体现了徽商具有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的精神。
徽州更有“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二三岁,往外一丢”的民谚,可见徽州从一无所有到创业发家经历了多少苦多少难!二、贾而好儒的文学品格。
徽商一向以儒商著称他们以儒家文化来指导经商。
明清时代的徽州,是一个“十户之家,不废诵读”的文风昌盛之乡。
而徽州的儒化教育,一方面促进了徽州故地的儒学繁荣,另一方面又反过来借助于儒学对徽商的商业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徽商之所以“贾而好儒”,一是因为商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因为纵横商海,作为经营者必须要有相关的商业知识和社会知识。
试想一个连账都不会记的文盲,怎么能做好生意,一个对社会和百姓消费心理毫不了解的人何以抓准商机呢?并且随着商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同行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商业必须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才干,才能带好自己的团队,让自己的生意越来越兴隆。
徽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可以作为安徽文化的代表之一。
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现已经引起国际史学界的高度关注。
被誉为是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
徽州文化是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
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屈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徽州文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到后期,封建政权、思想、文化充分高度集权和加强一体化时期形成并获得极大繁荣的区域文化,因此,它是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封建文化,封建性应是它的本质属性。
作为徽州文化基础之一的徽商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商帮,贾儒结合、贾仕结合、重亲谊、重乡谊等都是其封建性的具体表现;古徽州教育更是一种封建教育,其教材的选定、教程的安排、教授的目的等无不内在体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内容和要求;更主要的是,作为徽州文化指导思想的程朱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其一切都是在维护和辩护于中国封建社会。
也由于徽州文化的封建性本质,因此,当历史的脚步发展到近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徽州文化随之一体化般地衰退、消亡也就必然。
徽州文化在清末以后衰退了,辉煌属于过去。
然而,曾保持兴盛几百年的徽州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上是有其独特、重要的历史地位的。
徽商文化内容徽商文化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自安徽省徽州古城,自唐宋时期开始发展壮大,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繁荣和衰落,至今仍然存在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徽商文化以其务实、谨慎、勤奋的特点,以及崇尚家族、信誉、尊重文化传统的价值观念,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认同。
1. 徽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徽商文化的形成源于徽商们的商业活动和商业规则。
徽商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经营,注重内部的密切合作和互助关系。
他们以货商贸易为主,同时也从事钱庄、航运、矿业等多个行业,形成了独特的商业生态系统。
他们奉行“财大如海,义举遍天下”的经商理念,注重商业信誉,积极回馈社会。
2. 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家族观念、诚信守信、孝道儒风和尊重传统。
徽商们以家族为中心,家族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形成了庞大而稳固的商业网络。
诚信守信是徽商们的生活准则,他们注重与人交往中的承诺和信任。
孝道儒风是徽商们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表现,他们尊重长辈,弘扬儒家思想。
尊重传统是徽商们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他们尊重传统价值观念,注重文化教育。
3. 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徽商文化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但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衰败。
然而,徽商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却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同。
许多人积极寻找并传承徽商文化的优秀传统,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中。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积极推动徽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通过打造徽商文化的品牌,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4. 对徽商文化的观点和理解徽商文化以其团结、勤奋、务实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徽商们注重经商道德,坚持诚信守信,这种信任基础使他们能够进行长期而稳定的商业合作。
徽商文化中尊重家族和传统,以及强调孝道儒风的价值观念,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道德规范。
徽商文化也注重商业创新和持续发展,可以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总结回顾:徽商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务实、谨慎、勤奋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徽商是中国历史上一支具有独特文化特征的商人群体,主要活动在明清两代的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一带)。
他们以经商为主要活动,同时也涉足地方政治、慈善事业和文化艺术等领域,对中国社会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维度分析和阐述徽商的文化概念及其历史意义。
1. 商业与经济:徽商以经商为生,具有极高的商业头脑和商业技能。
他们广泛参与货物贸易、金融业务和钱庄运作,并通过自己的商业网络构建了庞大的商业帝国。
徽商注重信誉和合作,崇尚“徽商无字柜”(不用签字的柜台),以信用为基础进行商业交易,这种商业模式为当时的商业活动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徽商在中国商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们的商业理念和经验对后来的商人和商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社会与家族:徽商注重家族观念和家族企业的传承。
徽商家族内部有着严格的家族管理制度,通常以“堂”为单位,由家族长辈统领,实行世袭制。
家族成员共同经营企业,形成了家族联合经营的商业模式。
徽商家族还积极参与地方社会事务,以及慈善捐助和教育事业,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种家族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成为了徽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文化与艺术:徽商对文化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支持。
他们崇尚文化教育,重视家族子弟的教育培养,注重经商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徽商投资兴办书院和学堂,支持文人墨客的创作和文化活动。
他们对文人画、书法、诗词等艺术形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欣赏,并通过艺术品的收藏和赞助来展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徽商文化与徽州地区的文化传统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徽派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建筑与园林:徽商在家族富裕时,常常以修建宏伟的宅第和精美的园林为荣。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徽商注重建筑的布局和装饰细节,将传统建筑技术与美学理念相结合,创造出独特而富有韵味的建筑风格。
这些建筑和园林不仅展示了徽商的财富和地位,也体现了他们对文化和艺术的追求,同时成为徽派文化的一部分。
论徽商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十九世纪末,中国安徽省南部地区同年诞生了两个伟人,一个是被称为“万世师表”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另一个则是有36个博士头衔的著名学者胡适之先生。
陶行知先生在讲到自己的家乡的时候非常自豪,他说:“我们徽州,山水灵秀,气候温和,人民向来安居乐业。
察看它的背景,世界上只有一个地方和它相类,这个地方就是瑞士。
”胡适之先生谈及家乡的时候也是毫不谦虚,他宣称:一个地方如果没有他的家乡人,那个地方就只能是个村落。
只有等到他的乡亲们住进来了,他们“开始开设店铺,然后逐渐扩张,就把一个小村落变成了一个小市镇了。
”据此,得出了“无徽不城镇”的结论。
徽州,一个充满了魅力的地方,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歙州,又名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辖境为今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行政版图相对稳定。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州商人——无论是“贾而后儒”,还是“儒而后贾”,或是“又贾又儒”,总之,他们是一群官商,或曰“红顶商人”。
徽州有一首家喻户晓的歌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二三岁,往外一丢。
”这就是很多徽州少年命运的写照。
徽州童工受尽苦难而不能中途还乡,否则备受邻里羞辱。
在从小吃尽苦头的徽商中,有许多乐善好施、利人济物、急公好义的光辉典范,像是大盐商鲍漱芳、汪燧。
徽商中还有许多拾金不昧的人物,明代歙县岩寺镇商人方三应,在旅途中拾金数百,为找到失主,他原地等了一个多月也无人认领,之后数年他偶遇丢失钱财的失主,便马上将失金归还。
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从小家境贫寒,替人放牛,一日他路过路亭,偶见装有300两白银的布包,他便在原地耐心的等候失主,直至红日西沉才等到那个客人,失主大为感动决意提携他,将他带到杭州学生意,从此改变了胡雪岩的命运。
他们都是徽州商人的骄傲。
徽州商人,作为中国明清时期最有影响的商派,从中国众多的商帮中脱颖而出,风流数百年,发扬了中国历史上的儒家文化,打造了具有生命力的商务理念,积淀了一道永不磨灭的亮丽风景。
徽州商人的成功之路,缘于他们是一群官商,巨商大贾们赚到钞票后总是乐于做两件大事:一是在“革命根据地”徽州老家大办学堂,培养子弟读书,期望日后他们金榜题名、坐上大官,庇佑自己;二是在
官场老乡中寻求保护伞,结成官商一体,从而经营别人不能经营的生意。
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
诚信经商,是徽商经营的最大特征。
徽商在异域他乡的立足、发展和整体势力的崛起,与徽商本身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经营理财的精明头脑有关,也与其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有关。
明朝的徽商胡仁之在江西南丰做粮食生意,即使在天灾大饥之年“斗米千钱”的景况下,也决不在粮谷中掺杂兑假坑害百姓,为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客户利益,决不掺杂使假,甚至不惜血本,毁掉重来,体现了徽商以诚待客的处世原则和以真行贾的经营理念。
儒家经典素有“明允笃诚”之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徽商许宪据此作过精辟的总结:“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
在经营理念上,徽商坚持“生财有道”的义利观,见利首先思义,认为义重于财,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坚持诚信经营,讲究商业道德,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行秤准尺足斗满。
在用人之道上,坚持任用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儒雅之士,并且,注意培养他们学习思考的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始终坚持“勤苦、诚实、谦和、忍耐、变通、俭朴、有主见、不忘本、知义理、重身命”的选人思想和用人标准。
在人生哲学上,做到重德尊儒,坚持和为贵、礼为先、广交良缘。
奉行“温良恭俭让”即温顺、和善、恭敬、节制、谦逊。
认为谦以交友,和以生财,勤以补拙,俭以兴业。
而且,强调“五谊并重”,即族谊、戚谊、世谊、乡谊、友谊并重,不能厚此薄彼。
徽商讲究商业道德,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义利兼顾。
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而著称,在外经营,三年一归,新婚离别,习以故常。
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与封建官僚混为一体,或相互接托。
他们除以“急公议叙”、“捐纳”和“读书登第”作为攫取官位的途径外,还以重资结纳,求得部曹守令乃至太监、天子的庇护,享有官爵的特权。
一些徽商本人不能跻身官僚行业,就督促子弟应试为官,自己也就成为官商。
徽商的经营之道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为利、仁心为质。
以诚待人,是不欺人、不掺假、不受因失误多付给的钱、不私昧他人之财、在与他人合伙经营,或受雇他人经营时,也遵循一个“诚”字。
以诚待人经商致富的,在徽商中很多,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以诚待
人,人亦不欺君”,这便是诚能致富的道理。
以信接物,是徽商经营道德的另一特点。
信,就是信誉。
徽商非常重视信誉,把它作为经营活动的立身资本。
讲究商业信誉,既利于商品销售,也易于资本筹集。
以信经商不是短期行为,有时虽不能立刻获得厚利,但持久下去是必会有厚报的。
以义为利,也是徽商的经营道德之一,即标榜重义轻利,买卖公开,不贪不义之财,以义取利,大行义事等等。
以利为义,也表现为经商公平。
仁心为质,徽商经营商业,讲诚、讲信、讲义。
其本质还是讲一个仁心,即仁爱之心。
不乘人之危而牟利,是徽商的仁爱之心。
急人所急,亦是仁爱之心。
拾金不昧,亦是仁爱之心。
总之,徽商以其优秀的从商品质在打拼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下。
徽州文化的繁荣与徽商的兴盛在历史时空上的相遇不是偶然的,而是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必然结果。
历史的结论是,徽州文化成型后的繁荣促进了徽商的兴盛,并且是通过徽州文化的三个体系联动地培育徽商,繁荣徽商。
徽州地区儒风甚茂,书院、族学、私塾甚多,受封建理学的深刻影响,徽州人是信奉读书做官、学而入仕的,所以,幼年入塾读书是徽州男儿的普遍选择,也有一小部分人读书科举而获成功,明清时期考取进士、状元的徽州人在全国所占的比例历来最高,出现了像休宁这样的“天下第一状元县”。
但是,读书成名而官者毕竟只是少数,大多数徽州读书人便在中途“驰儒而张贾”,走上经商的道路,显然,他们一开始经商时就已经被儒化了,具有贾而好儒的观念文化基础。
在经商的过程中,他们以儒商为荣,以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自己的经商行为,在经营理念、经营道德、经营风格,以及在用人、待事和处理商业活动中的公关问题上,都一一儒化了。
在处理商业的公共关系上,他们受儒家观念文化的影响,还特别注重以多种方式与封建衙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千方百计地取得官方的支持,与官方的关系也被儒化了,又从另一个层面保证了经商活动的成功。
同时,他们在经商获利后,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又“宁驰贾而张儒”,利用雄厚的资财投资教育,重振儒业,向他们的后代灌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观念文化,将封建社会的观念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在儒、贾两个方面,“一张一弛,迭为相用”,不是力图从贾而富,就是追求儒业为官,以儒家的观念文化为基础,官商互助,
成为徽商的一大特点。
徽商的大量史料表明,由于儒家思想和程朱理学从观念文化层面对徽商的深刻影响,徽州商人在经商之前、经商过程和经商之后都全面地儒化了,显然,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观念文化推进了徽商的兴盛。
徽州文化是历史的产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既有它的创造性和进取性,对徽商的兴盛发挥过历史性的作用,但是,徽州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也必然会限制徽商的发展。
首先,从观念文化而言,程朱理学是徽州文化的核心,当中国社会逐步进入近代社会时,程朱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思想理论,以“存天理、灭人欲”的核心理念顽固地维护着趋向衰落的封建制度,严重地禁锢人们的思想观念,已成为社会进步的思想桎梏。
其次,从制度文化而言,家族宗族乡族体系是封建社会基层制度的组织体系,在基层社会网织和维护封建宗法制度,当中国社会逐步进入近代社会时,家族宗族乡族制度严重地压抑着思想解放、个性自由,不仅具有局限性,而且更有落后性,成为社会进步的制度锁链。
第三,从地域文化而言,尽管地域乡土文化同观念文化及制度文化的性质不同,地域乡土文化的功能与作用也不因社会制度的变化而丧失,但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条件下,其功能与作用必然会受到很大限制,有的渐渐落伍了,有的只有历史价值而完全没有应用价值。
徽州文化孕育着徽商,从深层次推进徽商的繁荣发展;同样,徽州文化的这些局限性也束缚着徽商,在社会进步和制度变革的历史潮流中,成为导致徽商衰落的重要原因。
历史的结论是:徽州文化兴,徽商兴;徽州文化衰,徽商衰。
徽州是一本耐人寻味的大书,我曾经踏上那片圣神的土地,亲身体会它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漫步于那桃花源里,被它的魅力所折服。
在西递,我被那个船型的村落所震惊,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竟然还有这样一片净土,那里的人们过着深山隐士般的生活,那里的每一个建筑都在静静的讲述着一段徽州故事。
在黄山之巅,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是一种无法言语的感受。
我被美丽的徽州所吸引,我很敬佩徽州商人,不仅是因为他们的伟大成就,更是因为他们给徽州带来的神秘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