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三节核酸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0.98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生物复习教案—细胞的分子组成:第3讲 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考情研读·备考定位 考点展示核心素养考点一 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自主回顾·素养储备基础梳理1.核酸的结构层次2.DNA 和RNA 的组成成分(1)相同成分:含氮碱基A 、G 、C 和磷酸。
(2)不同成分⎩⎪⎨⎪⎧DNA :脱氧核糖、胸腺嘧啶(T )RNA :核糖、尿嘧啶(U )3.核酸的功能(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核酸控制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合成。
思维辨析易错整合,判断正误。
(1)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相连的。
(×)(2)DNA和RNA的碱基组成相同,五碳糖不同。
(×)(3)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4)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5)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
(×)延伸探究1.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工作中有重要的用途。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你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提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有所区别,因此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DNA鉴定技术还可以运用在亲子鉴定上,在研究人类起源、不同类群生物的亲缘关系等方面,也可以利用DNA鉴定技术。
2.金鱼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可得到几种小分子物质?[提示]6种。
3.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说明:活鸡胚的培养方法和检测方法不做要求)写出实验思路。
[提示]①取活鸡胚分成等量的两组并编号为甲、乙,用显微注射器分别向甲组注射核酸提取物和DNA酶混合液,向乙组注射等量的核酸提取物和RNA酶混合液。
②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③分别从培养后的活鸡胚中提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核酸的种类及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学会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本节内容的重点放在细胞层面,让学生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以及核酸能成为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掌握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DNA和R 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学会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临时装片的制作都不熟练,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学案导学:见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血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显微镜、生理盐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消毒牙签、酒精灯等材料用具。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学习兴趣。
《核酸》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核酸的基本观点,掌握核酸的种类和结构。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核酸的分子结构,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核酸,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核酸的基本观点和种类。
2. 教学难点: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核酸结构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准备教学材料:核酸相关实验试剂和器械。
3. 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核酸的分子结构,进行实验观察,最后进行总结和评判。
4. 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前了解核酸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核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形状。
2. 引出核酸的观点和性质,说明其作为生命体的遗传物质的重要塞位。
3. 介绍核酸在医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二)学习目标1. 掌握核酸的基本组成和分类。
2. 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3. 理解核酸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4. 掌握核酸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1. 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难点:核酸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
3. 关键:理解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实验:核酸的提取与鉴定(1)教师介绍实验原理和步骤,并演示实验过程。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诠释核酸的性质和组成。
2. 核酸的基本组成和分类(1)教师介绍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并诠释其结构与性质。
(2)介绍核苷酸的种类及其特点,如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3)总结核酸的分类及其特点。
3.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教师介绍核酸的分子结构,包括DNA和RNA的基本结构单元和螺旋结构。
(2)引导学生分析核酸的结构与其生物功能的干系,如遗传信息的储存与传递。
第2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核酸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认同生命的严谨性和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难点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新课实验原理讲解: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冋,甲基绿使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DNA与染色剂结合。
2. 材料要求讲解:由于显示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区域是依靠染色结果,故要求材料无色,以免影响实验染色结果,如人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
3. 方法步骤:结合课件展示,讲解方法步骤。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①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I溶液f②消毒牙签刮口腔内侧壁,然后涂抹在液滴中[③载玻片在酒精灯上烘干(①将载玻片放入盛有30 mL质量分数为8%勺盐, 酸的小烧杯中水解]1②大烧杯中加入30 C温水i③小烧杯放入大烧杯中保温5 min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 s”①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染色彳②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2滴染色5 mini③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①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 视野中央,将物像调清晰观察{②高倍镜观察:调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细胞质L的染色情况阅读、倾听、呼应。
分析、讨论、回答。
能。
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P '脱氧——含氮碱基 核糖回 简述核酸 4. 结果与结论:让学生将所做实验结果与教材展示的结果对照,得到结论: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 DNA RNA 主要分布细 胞质中。
第3课蛋白质和核酸►学业质量水平要求◄1.基于对蛋白质和核酸功能的说明,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并通过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生命观念)2.通过推导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脱水缩合的过程以及DNA和RNA的结构,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尝试构建蛋白质和DNA的结构模型。
(科学思维)3.结合蛋白质与人体健康方面的关系,形成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
(社会责任)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层次(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a: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物质b:二肽,结构c:肽键。
②H2O中H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来源于羧基。
(2)蛋白质的四个结构层次(以由氨基酸形成血红蛋白为例)。
3.蛋白质的多样性1.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化合物,都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 ×) 2.蛋白质变性是由肽键的断裂造成的。
( ×) 3.变性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
( ×) 4.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的运输。
( ×) 5.评价蛋白质食品营养价值的依据之一是其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 √) 6.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
( √) 7.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所有的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后已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
( ×)【教材细节命题】1.(必修1 P30“与社会的联系”拓展)长期以玉米为主食的人容易因赖氨酸缺乏而导致疾病,请分析原因:赖氨酸为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摄取才能保证正常生命活动,玉米中不含赖氨酸,因此长期以玉米为主食的人容易因赖氨酸缺乏而患病。
2.(必修1 P32“与社会的联系”拓展)熟鸡蛋更容易消化的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核酸教案。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高中必修课程第一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课程结构torque顺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分担着——蛋白质而稳步了解生物大分子,又在课程内容上契合必修课程第二册的遗传分子基础部分,有著承上启下的促进作用,就是高中生物学的一节关键的基础理论课,就是学生踢不好生物学框架的基石,具备十分关键的意义。
【学情分析】1.考虑学生的已知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相关概念与知识,对其中一种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有了较详细的了解,教师可结合蛋白质与氨基酸的相关知识介绍核酸与核苷酸。
2.考量学生的未明科学知识:学生从初中至高中,第一次碰触分子结构模型图,对核苷酸分子共同组成与结构陌生,须要重点传授。
3.考虑学生的生活常识:学生对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有相应的解并有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加以讲解【课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展现,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原产实验视频1.知识目标讲出核酸的种类,功能。
运用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描述核苷酸的分子结构,简述核糖核苷酸与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区别与练习 2.能力目标体验科学知识的搬迁与相互联系,学会比较、概括的自学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学DNA与RNA结构的科学探究历史,高度关注生物探究式的方式,尊重生命科学对于人类发展的关键意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2.教学难点观测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原产【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联系日常生活中的DNA亲子鉴定,DNA指纹识别的常识,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通过DNA就可以确定人的身份或者亲子关系?学生分小组讨论、发言。
学生提问后,教师进一步代普雷,DNA的中文名称就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就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而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此, DNA 能提供更多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3讲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3讲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1单元细胞的分子组成第3讲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学案的全部内容。
第3讲细胞中的核酸、糖类和脂质考纲考情考查内容等级要求考查详情核酸的结构和功能B15年-单选—T1考查蛋白质、脂质、核酸、糖类的结构和功能14年—单选—T1考查DNA结构的知识13年—单选-T1考查脂质、蛋白质、核酸、糖类的知识糖类的种类和作用B17年—单选—T1考查糖类的结构和功能15年—单选—T1考查蛋白质、脂质、核酸、糖类的结构和功能15年—单选-T8考查糖类的作用13年—单选—T1考查脂质、蛋白质、核酸、糖类的知识脂质的种类和作用A15年—单选-T1考查蛋白质、脂质、核酸、糖类的结构和功能13年—单选—T1考查脂质、蛋白质、核酸、糖类的知识一、核酸的结构、功能与分布1。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核酸的元素组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元素组成.(2)核酸的结构基本单位:如图Ⅰ.b是________,由一分子m________、一分子a________和一分子c磷酸组成.Ⅱ.根据a的不同,将核酸分为________(简称DNA)和________(简称RNA)两种。
Ⅲ.DNA与RNA的结构比较核酸核苷酸链数基本单位五碳糖含氮碱基无机酸DNA一般______条____________A、G、C、______磷酸RNA通常______条____________A、G、C、______磷酸(3)核酸的功能:细胞内携带________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________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第3讲蛋白质和核酸[课程导学]课标要求素养目标1.阐明蛋白质通常由21种氨基酸分子组成,它的功能取决于氨基酸序列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胞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完成。
2.概述核酸由核苷酸聚合而成,是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1.生命观念:(1)认同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的多样性;(2)通过比较DNA与RNA,建立起辩证统一的观念和生命的物质性观念。
2.科学思维:(1)通过对蛋白质形成过程的相关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2)通过归纳生物种类与碱基、核苷酸种类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知识归纳总结的能力;(3)通过分析蛋白质与核酸的关系图和多聚体的连接模式图,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1.蛋白质的功能2.蛋白质的结构(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2)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①氨基酸的脱水缩合②蛋白质的结构层次元素:C、H、O、N等↓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脱水缩合二肽:由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多肽(链):由多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通常呈链状结构↓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③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提醒] 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不同细胞中蛋白质不同的原因(1)同一生物不同细胞蛋白质不同的直接原因是mRNA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不同生物蛋白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DNA(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异性。
【考点速览·诊断】(1)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2017·全国卷Ⅱ,T3C]( √)(2)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2017·海南卷,T1D]( √)(3)α鹅膏蕈碱是一种环状八肽,分子中含有8个肽键[2017·江苏卷,T3A]( √)(4)蛋白质变性是由肽键的断裂造成的[2017·江苏卷,T3C]( ×)(5)变性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反应[2017·江苏卷,T3D]( ×)(6)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2016·全国卷Ⅲ,T1B]( ×)(7)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氨基和羧基[2016·江苏卷,T4B]( √)(8)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2016·江苏卷,T4C]( √)(9)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功能基团相关[2016·江苏卷,T4D]( √)(10)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2015·全国卷Ⅰ,T5C]( √) 【教材拾遗·拓展】(必修1 P32“与社会的联系”改编)(1)蛋白质的盐析:在鸡蛋清中加入食盐,会出现什么现象?(2)蛋白质的变性:高温加热后,鸡蛋清会呈现白色固态,这是由于高温破坏了蛋白质的什么结构?提示:(1)出现白色絮状物。
第三节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2)、核酸、有机化合物检测
一、学习目标
2、 学业水平考试要求
二、自主学习整理
1)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a
功能: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 中贮藏的遗传信息控制着细胞的所有活动,并决
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遗传特性。
(2)活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油脂、糖类和蛋白质 b
活动原理:苏丹Ⅲ染液能使细胞中的油脂呈______(需显微镜)。
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
质发生___反应。
本尼迪特试剂可与可溶性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在________
条件下发生作用生成______沉淀。
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____。
注意点:选材时应选相应成分含量高的、材料自身颜色不会干扰实验结果的。
注意比较特殊操作,如是否需加热、是否需制临时装片、是否需显微镜观察等。
三、自我检测
1(10年).下图表示二肽分子的结构,①②③④中含有肽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10年).糖类和蛋白质共有的组成元素是( )
A. C 、H 、O
B. C 、N 、O
C. C 、H 、S
D.C 、O 、S
3(13年)某蛋白质分子由64个氨基酸分子组成,其合成过程中共脱去63个水分子,则该
蛋白质分子的肽键个数是( )
A .65
B .64
C .63
D .62
4(14年)下列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是( )
A .水 B.蛋白质 C.葡萄糖 D.无机盐
5(07年).组成催产素、血管舒张素的氨基酸数目相同,但它们的生理功能却不同。
其主 R 1 R 2 NH 2—C —CO —NH —C —COOH H H
①
② ③ ④
要原因是( )
A.蛋白质作用对象不同
B.蛋白质合成场所不同
C.蛋白质合成时期不同
D.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6(08年).蛋白质种类繁多,其原因是( )
①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不同 ②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③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不同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13年)下列各项与蛋白质分子多样性无关..
的是( ) A.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 B.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C.肽键的结构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8(09年).下列生物组织成分,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的是( )
A. 脂肪
B. 蛋白质
C. 葡萄糖
D. 淀粉
9(10年).实验室中,检测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常用的试剂是( )
A.双缩脲试剂
B.本尼迪特试剂
C.苏丹III 染液
D.碘-碘化钾溶液
10(11年改).下列有关实验取材或操作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的过程中需要加热
B .用苏丹III 染液检测花生中的油脂需要使用显微镜
C .所有的糖都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
D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理想材料是番茄果汁
11(13年)甘薯在储藏过程中,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生成还原糖,还原糖含量越高甘薯
越甜。
下列推测不合理...
的是( ) A.储藏温度会影响甘薯的甜度
B.储藏时间不影响甘薯的甜度
C.甘薯提取液与本尼迪特试剂共热出现红黄色
D.甘薯提取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出现紫色
以下为本章内容整理,没有对错之分,只要是自己做的都可以,现在演示一下,以后要自己
做哦!
!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核酸 ( 作用、. . . )
( 作用 、Fe 2+ I - Mg 2+ . . . )
( 元素、功能、分类、存在 . . . ) ( 元素、功能、分类、 . . . ) ( 元素、基本单位、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相关计算. . . )
( 元素、功能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