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过关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5
单元过关检测(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18世纪,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
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
这表明英国()A.君主立宪遭到破坏B.内阁未能阻止国王专权C.内政外交大权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解析:选D 材料介绍了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行使的部分权力,但其行使的权力只是某些名义权力,并没有实权,故D项正确。
2.“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为适应这一变化,英国( )A.通过“光荣革命”,赶走专制君主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C.进行议会改革,调整议员结构D.建立内阁制度,限制国王权力解析:选C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依据所学,1832年,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议会进行了改革。
通过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得以进入国家权力的中心。
A、B两项发生在17世纪;D项形成于18世纪上半期。
3.“从18世纪70~80年代起,一直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了这样一幅奇特的景象:保守主义的政治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同行。
”对保守主义政治理解正确的是()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确立B.选举中的高额财产限制被打破C.议会开始成为国家权力中心D.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国家政权解析:选D “保守主义的政治”特征是:议会取代王权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贵族控制议会;工业资产阶级未能充分参与政权,故选D项.4.19世纪70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已经通过革命战争或和平改革制定了宪法,设立了议会,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征是( )A.选举和议会立法 B.国家元首掌握行政权C.内阁对议会负责D.政府首脑对选民负责解析:选A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练习: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查理一世拒绝了资产阶级发起的改革要求,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
英王拒绝改革的原因是()A.《大宪章》准则王权神圣不可侵占B.制止革命运动的产生C.维护封建专制王权D.查理一世控制了议会剖析:17世纪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新兴资产阶级为获得政治权利发起改革要求,但这威胁到封建统治,故遭到国王的拒绝。
答案:C2.下面的“思维导图”说明英百姓主政治的建立具有()A.渐进性B.多样性C.曲折性D.掉队性剖析:本题图片形象再现了英国代议制民主制的不断成长完善,1689年《权利法案》使立法权由国王转至议会;1721年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行政权由国王转至内阁;1832年议会改革增加了新兴产业资产阶级的席位,权利不断下移,表现英国制度演进的渐进性。
答案:A3.《大国崛起·讲解词》“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干系,转化为明确的执法文字。
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利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执法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利。
”上述文字描述了一项在英国汗青上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是()A.《大宪章》B.《权利法案》C.《1787年宪法》D.《拿破仑法典》剖析:从质料中看,此文件用执法的形式限制了英国的王权,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故选B 。
答案:B4.从下示质料可见当时()A.大英帝国衰落B.产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矛盾激化C.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D.英国女王没有任何特权剖析:要害信息:1872年、“大英帝国的执法原则不允许我滥施刑罚。
最终,维多利亚女王屈服了。
”题干反应的现象说明君主的权利受到执法的限制,连合时间信息,C项正确;A、B项都无法从题干中表现;D项“没有任何特权”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C5.汤因比曾评价说,“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并以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看成是一种惊人的技术。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共20小题)1.华盛顿说:“我们要么在一个首脑的领导下组成联邦,要么成为互相牵制不已的13个独立的主权国家。
……13个主权国家,你斗我,我斗你,又一块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同归于尽。
”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的美国()A.建立联邦制的必要性B.建立邦联制的必要性C.实行三权分立的必要性D.实行两党制的必要性2.1730年艾格蒙特评论首相沃波尔:“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一评论表明()A.英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正式形成B.英国首相形成了专制独裁统治C.英国议会最终成为摆设,首相成为权力中心D.国王“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初步形成3.1832年议会改革使英国的选民数从48.8万增加到80.8万,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
这些新获得选举权的人大多数应该是()A.贵族阶层B.工业资产阶级C.城市工人D.农业工人4.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曾遭到过弹劾,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力的是()A.选民B.国会C.联邦法院D.内阁5.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
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B.两党制的形成C. “光荣革命”的胜利D.《权利法案》的颁布6.下图反映的是威廉和玛丽接受《权利法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议会至上”“王在法下”的秩序已经形成B.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彻底胜利C.资产阶级跪读《权利法案》体现“王在法上”D.英国最终以宪法保障了民主7.20世纪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成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从而导致()①下院实际权力的下降①上院实际权力的上升①内阁的作用越来越大①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8.学者刘田玉在《民主与自由的分际》中说:“为了避免‘群氓统治’和经济崩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检测文档资料可直接使用,可编辑,欢迎下载单元检测三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大国崛起·解说词》:“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
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上述文字描述了一项在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是() A.《大宪章》B.《权利法案》C.1787年宪法D.《人权宣言》2.著名历史学家刘宗绪认为“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斗争中所创造的有力武器,其宗旨是要把封建君主制彻底改造成资产阶级君主制”。
关于19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表述错误的是()A.国王服从法律B.议会权力至上C.依法而治D.君主拥有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3.19世纪英国宪法权威W·白芝浩特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送到她本人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上述材料说明了()A.英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B.英王在政治生活中没有作用C.在英国拥有实权的是上下两院D.英国没有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4.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
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
”这说明英国的责任内阁制()A.首相对内阁负责而不必对议会负责B.内阁成员对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C.内阁拥有行政与立法大权,对首相进行限制与制约D.首相和内阁成员中的多数可能来自不同的政党,因而相互牵制5.历史学家在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这是因为()A.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B.工人阶级和下层群众获得了选举权C.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D.避免了社会动荡,保持了政局长期稳定6.近代中国一学者在介绍某个西方时说:“未有统领( 元首),先有国法。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英国,“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
这反映了()A.内阁对议会负责B.选举权扩大C.两党制的完善D.国王权力增强答案 A2.光荣革命以后,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从法律上确认“议会主权”原则,进一步限制王权。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下列哪些方面完善的()①责任内阁制的形成②议会制度的民主化③两党的演变及两党制的形成④《权利法案》的通过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 B3.自1997年起就担任首相的布莱尔已于2007年6月27日正式卸任,接替他的是工党的新领袖布朗。
下列关于英国政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英国首相换届的场景A.当一个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了多数席位,那么这一党的领袖就可以上台组阁B.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C.内阁如受到下院反对,首相只能辞职并解散内阁D.首相是下院多数党领袖,掌握实权答案 C4.(2008·上海历史)下列发生在法国的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启蒙运动兴起②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③攻占巴士底狱④法兰西第一帝国建立A.④①②③B.②①④③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答案 C5.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它不同于1689年英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
因为它实际上()A.不以国王为元首B.免除了国王称谓C.实行三权分立D.不给君主行政权答案 C6.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
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D.“首相除对议会负责外还对皇帝负责”答案 D7.下列言论一语道破美国两党制实质的是()A.杰斐逊说:“如果非同一个政党一起就不能进天堂,我宁愿永不进天堂”B.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认为党派精神是“政府的最危险的敌人”C.一个政客说:“在一个共和党选区,我是民主党人;在一个民主党选区,我是共和党人;在一个不确定的选区,我是一个确定的人……”D.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富豪和超级富豪》中指出:“两党只是同一个钱币的正反两面。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测试(岳麓版08版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1·临川模拟)“人民不想冒可能发生内战的风险,而且他们希望詹姆士二世做一个可敬的理智的国王。
但事实证明他表现的像一个专制独裁君主。
他让英国多数有产精英觉得他们必须推翻他。
”为推翻国王,英国人采取的政治选择是()A.议会打出“自由”的旗号,号召人们讨伐国王B.以“暴君、杀人犯和国家公敌”的名义判处国王死刑C.发表《为英国人民申辩》,阐述推翻暴君统治的合法性D.发动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迫使国王下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抓住材料中的“詹姆士二世”,议会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是通过“光荣革命”,发动不流血的政变,邀请荷兰执政威廉及其妻玛丽继承英国王位。
答案:D2.某场革命被认为是“一切革命当中最温和又最成功的”。
以下是对这一说法的判断,其中合理的是()A.是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描述B.是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夸张追忆C.是对法国大革命的高度赞誉与肯定D.是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准确观察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采取了“不流血的革命”方式,使英国走上了稳定发展的强国之路,符合题干的描述。
其他三场革命采取的都是激烈的暴力革命的方式。
答案: A3.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A.国王是国家元首B.国王“统而不治”C.国王任命内阁首相D.国王是国家权力中心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知英王名义上权力巨大,实际上“统而不治”,没有实权。
这也符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答案:B4.据2008年7月1日《广州日报》报道:6月27日,英国王室官员“哭穷”,王室缺乏足够的资金维持白金汉宫和温莎堡的日常维护。
根据英王的政治体制,英国王室要解决经费问题的正常途径是()A.直接向全国征税B.向英联邦国家募集C.向政府申请拨款D.要求首相资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迁移理解能力。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右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文献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确立的标志。
这部重要文献是( )A.英国的《大宪章》 B.英国的《权利法案》C.法国的《人权宣言》 D.美国的1787年宪法2.“现代民主的根源仍然在《大宪章》里”,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大宪章》颁布,标志英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B.《大宪章》体现了贵族与国王的分权,迈出削弱王权的第一步C.《大宪章》是各国制定宪法的蓝本D.《大宪章》的原则是各国民主制度的基础3.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民主化的政治原则也是从英国最早起步的。
下列标志英国民主化开始的是( )A.《大宪章》 B.《权利法案》C.内阁制出现 D.普选权的扩大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立法机构的办公地点是( )A.议会大厦B.唐宁街10号(首相府) C.白金汉王宫D.白宫5.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 A.完全一致 B.大同小异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6.近代中国一学者在介绍某个西方国家时说:“未有统领(国家元首),先有国法。
”该西方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7.美国的《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不包括( )A.联邦制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C.民主原则 D.民族平等原则8.对右图现象描述最准确的是( )A.美国的两党轮流执政 B.美国实行两党联合执政C.美国两党实力均衡,不相上下 D.美国两党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9.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这肯定了( )A.联邦法律的多样性 B.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C.联邦法律的公正性 D.联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国家的统一10.从1787年宪法到美国内战后的一系列宪法修正案,说明的问题是( )A.美国国内的保守势力比较大B.1787年宪法不适合美国C.美国民主宪政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D.两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断修改宪法11.有的历史学家赞誉右图文件是“旧制度的死亡证书,新制度的出生证书”,这主要是因为该文件( )《人权宣言》A.保障了议员选举的自由 B.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C.开创了三权分立的法制体系 D.反对封建专制与等级制度12.根据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总统产生的方式是( )A.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B.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选出C.由选民从总统候选人中选出D.由参议院选举产生13.从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到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共和制的确立经历了80多年,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其主要原因是 (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温和B.法国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思想基础C.法国缺乏民主共和的群众基础D.由于小农经济的长期存在使法国君主制的传统深厚14.法国以共和制为政体形式的统治得到最终确立是在( )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时期 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时期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 D.1791年宪法颁布后15.近代美、德、法三国曾分别于1787年、1871年、1875年颁布了本国宪法。
第三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 )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国王詹姆士二世矛盾激化,为此,英国议会发动政变,驱逐了詹姆士二世,迎立信仰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史称“不流血的革命”或“光荣革命”。
尤其要注意,议会在迎立威廉的同时,还拥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议会这样做是为这场政变,即“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选D项。
A、B、C三项不能体现议会的真实目的。
答案:D2.1811年,英国政府准备对美战争,派人拿着议会批准的100万英镑军费的批文前往英格兰银行要求预付,银行审计长发现上面未盖国王印章,拒绝支付。
此事反映出当时英国( )A.议会不能支配政府财政B.国王掌控实权C.银行担心政府违约失信D.宪政制度确立解析:19世纪,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已经确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英国政府在军费的批文上竟然忽略国王的印章,这说明国王的印章已经仅仅是一个程序,并非真正的障碍。
因此,D项正确。
答案:D3.白芝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议会制解析:现代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只是意味着传统的权威。
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即议会至上,议会意味着“效率”。
历史岳麓版必修1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世界各国的政体各异,都是本国国情的产物,下列四种政治体制的图示,属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是()2.近代某一国家的内阁有如下规定:“对于内阁通过的一切决定,每一个内阁成员都负有绝对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任何成员都无权在事后说,他同意某某决定是出于让步或是被同僚所说服。
”这一国家是()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3.“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上院(贵族院)和下院之间围绕权力问题进行了多次较量。
经过多次改革,权力不断由上院转移到下院。
时至今日,上院已经沦为下院的辅助工具。
这一过程体现了英国政治进程中的什么特点()A.法制化 B.制约化 C.民主化 D.集权化4.《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
”这表明“光荣革命”()A.开启了英国主权在于议会的政治格局B.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5.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A.英国君主立宪制 B.德国君主立宪制C.美国总统共和制 D.法国共和制6.有人说17世纪末的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紧箍咒”。
这里的“紧箍咒”主要是指()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进行议会改革7.费城制宪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单元质量检测(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大国崛起·英国》曾评述某一历史事件:“这样一来,可以不通过革命的方式、不需要民众的参与,由统治阶级自己完成一次‘对自由的捍卫’。
此举如果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
” 材料中“此举”的重要意义是( )A.使国王权力的来源从神变成了议会B.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C.标志着英国议会制度的真正确立D.议会取得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2.1689年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宣布,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
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
当时威廉和玛丽的感受最有可能是( ) A.兴高采烈,庆幸当上国王B.心有不甘,要求修订《权利法案》C.无可奈何,只能接受监督D.高枕无忧,从此不问政事3.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
英王的做法( )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4.一位英国工业家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我们为全世界生产。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英国出现了( )A.光荣革命B.《权利法案》C.责任制内阁 D.1832年议会改革5.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美国的体制称赞不已,说:“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其称赞的是( )A.联邦制B.邦联制C.总统共和制D.三权分立6.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
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B.分权制衡原则C.共和制度D.主权在民原则7.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刀、布”是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业和商业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英国的这种情形被根本改变是在()A.君主立宪制开始形成时期B.责任内阁制形成时期C.工业革命时期的议会改革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解析:选C。
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故答案是C。
A、B、D三项均与材料含义不符。
2.“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这里的“办法”是指()A.恢复“王在议会”B.确立议会主权C.建立责任内阁制D.发动宫廷政变解析:选B。
“有效地控制‘控制者’”是指有效地限制了统治者的专制权力。
“光荣革命”以后,英国议会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
这样,封建时代的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力由法律赋予,受到法律严格制约。
议会不但掌握制定法律的权力,还可以监督政府和决定重大的经济政策。
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故选B项。
3.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 A.君主制和议会制B.君主制和共和制C.立宪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议会制解析:选A。
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
“尊严的部分”是指君主制,英国保留了君主制,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英王成为国家尊严的象征;“效率的部分”即建立了现代化的责任内阁制和议会制。
故选A项。
英国没有实行共和制,排除B、C;“尊严的部分”指君主制,而不是立宪制,排除D项。
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这段文字反映出()A.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C.三权分立的原则D.共和政体的实质解析:选B。
从材料中联邦政府的权力来看,中央权力得到加强。
各州还保持了一定程度的自治地位,拥有一些州权,这说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5.2013年10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因为2013财年结束、2014财年预算没有被国会通过而被迫关门,有80万左右工作人员停止工作。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美国()A.总统对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B.立法权高于行政权C.联邦主权遭到削弱D.实行分权制衡原则解析:选D。
总统对宪法负责,故A项错误;美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原则,立法权与行政权平等而且相互制约,故B项错误;C项与题目材料无关,故排除;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实质上体现了国会(立法权)和总统(行政权)的相互制约,因此D项正确。
6.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建制原则直接关系到行政效率和社会稳定,就中国古代三省制度与西方近代三权分立相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代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B.西方三权分立是指立法、行政、司法C.两者都体现了三权相对独立、既有分工也有合作D.两者都通过分权和制衡达到民主决策的效果解析: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三省制度与西方近代三权分立的比较。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民主原则,通过分权和制衡达到民主决策的效果;而唐代三省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权达到强化皇权的效果。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7.在1933—1943年之间国会通过的重大立法,几乎都不是国会创始的;罗斯福及联邦政府积极干预甚至控制立法,频繁使用否决权,几乎“扮演着议长的角色”。
这表明罗斯福新政()①加强了美国总统的权力②打破了三权分立的传统③削弱了美国国会的独立性④使美国集权化趋势有所加强A.①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选B。
美国自1787年宪法颁布以来,一直遵循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在非常时期(经济危机和二战期间),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行集权,但并不意味着总统频繁使用否决权就打破了三权分立的传统。
8.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
由此可见()①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④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选B。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由题干材料可知,含有“共和国总统”字样的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说明了②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③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符合题干材料;①表述与题干材料含义相矛盾;④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因此正确答案是B项。
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
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
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
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解析:选A。
从材料信息看,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与总理产生了矛盾,总统想要解除总理的职务,但被议会否决。
总统解散议会重新选举,但新议会没有撤销总理职务,而是对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进一步澄清,说明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该历史事件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选A项。
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10.1882年,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
柏林大学某教授向他们建议:“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
”这说明当时德国()①实行君主立宪制②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③皇帝掌握国家实权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②③解析:选B。
1871年德国宪法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不是完善的代议制民主政体,故排除②。
11.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普鲁士虽然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议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只要巴伐利亚、萨克森和符滕堡三个邦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其不利的议案。
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A.分裂割据的局面未完全消除B.由各邦分享军事、外交大权C.组织形式呈现联邦主义性质D.体现普鲁士的专制主义传统解析:选C。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到1871年德意志已经完成统一;B、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材料体现普鲁士在各邦中占据独特地位,但是其权力受到其他邦国的制约,反映了联邦制的特点。
12.追求民主一直是人类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
下列关于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民主化就是以“法治”取代“人治”的过程B.民主化道路的不同是由各国国情决定的C.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是长期而曲折的D.政治家是民主化进程的决定力量解析:选D。
根据所学,A、B、C三项说法正确,D项说法夸大了政治家的个人作用。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
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
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
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8分)(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
(6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可知,独立后的美国各州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不利于加强中央权力,而松散的邦联制无法应对诸多困难,联系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对美洲大陆的影响回答原因。
回忆教材知识可知联邦制具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特点。
第(2)问,因素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铁血政策”,“王朝战争”等。
回忆教材知识回答影响。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国家统一对民族发展的影响角度论证。
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答案:(1)原因: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的独立性;松散的邦联难以应付危机;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的影响。
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的要求;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普鲁士的王朝战争。
影响: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德国历史的发展,使德国跻身于强国之列;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传统。
(3)①概括两者关系:分裂国衰,统一国兴。
②结合史实论述观点(至少两个史实)。
③紧扣观点,合理引用史实,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德国慕尼黑应用政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约瑟夫·亚宁:我们可以说文化因素很重要,比如说国民教育水平很好,这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