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0.59 KB
- 文档页数:1
激素调节和神经元讯息传递人体内许多生理过程是由化学物质调节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激素和神经元讯息。
它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起着关键作用,从儿童期到老年期,甚至影响我们的情绪,性格和思维。
本文将探讨激素调节和神经元讯息传递在人体内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一、激素调节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化学物质,但它们对人体内的许多生理过程的调节和协调是至关重要的。
它们控制了我们的代谢率,感觉水平和情绪,同时对生殖,睡眠和食欲有深刻影响。
激素由身体的不同部位分泌,例如睾丸会分泌睾酮,女性的卵巢会分泌孕激素或雌激素,甲状腺会分泌甲状腺素,肾上腺会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激素通过与人体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调节生理过程。
这些受体组成一种大型蛋白质,位于细胞膜上或细胞内部,并具有高度选择性。
一旦激素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它们会触发一系列信号传递,使某些基因或酶的活性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来说,孕激素被卵巢分泌后,会与子宫壁上的孕激素受体结合。
这导致孕激素信号的延伸,进而促进子宫壁的增厚,为受精卵提供一个更合适的环境。
二、神经元讯息传递神经元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
能够接收,处理和发送信息。
这些信号通常是电化学信号,可以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每个神经元具有多个树突,它们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信号,同时还有一个轴突,它们将信息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甚至是肌肉和腺体细胞。
神经元的信号传递被称为神经元兴奋性。
当一个刺激到达一个神经元时,它将引起轴突电压的快速、暂时的上升,这被称为“动作电位”。
一旦细胞被刺激,导致内部电位改变,会打开特殊的离子通道,从而使离子向细胞内部或外部流动。
这导致了细胞内电荷的快速变化,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几乎所有信号传递过程中的化学物质。
当动作电位沿着轴突通过时,它会触发神经递质分子的释放。
神经递质分子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受体上,触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经过多次重复,信号才能到达大脑——这就是神经递质如何导致信息传递的过程。
188.简述激素作用的方式,并举例说明。
激素的作用方式有(1)远距分泌:激素释放后直接进入血液,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
如腺垂体分泌的ACTH、TSH等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腺发挥作用。
(2)旁分泌:激素释放后进入细胞外液,通过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
如胃窦部和胰岛内的D细胞释放的生长抑素对邻近的胃泌素细胞或胰岛B细胞产生抑制性调节作用。
(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所连接的组织或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
如下丘脑分泌的ADH、OT经下丘脑垂体束到神经垂体;下丘脑分泌的促垂体激素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
(4)自分泌:激素在局部扩散后又返回作用于分泌该激素的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
如睾丸产生的一些肽类可以此种方式在局部调节睾丸的功能。
189.试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有:(1)信息传递作用:激素能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但激素既不能添加成分,也不能提供能量,只能影响体内原有的生理生化过程,仅起“信使”的作用。
(2)相对特异性:激素释放进入血液,被运输到全身各个部位,虽然它们与各处的组织细胞有广泛的接触,但只选择地作用于某些器官、组织和细胞。
激素作用的特异性与靶细胞上存在能与该激素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有关。
(3)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激素与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发生一系列酶促放大作用,逐级放大,形成一个效能极高的生物放大系统。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允许作用。
190.试举例说明神经调节和靶细胞反馈调节在激素释放中的作用方式及意义?(1)神经调节:绝大多数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是直接或间接地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直接作用是指内外环境的改变通过相应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再由传出神经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如应激刺激通过交感神经引起肾上腺髓质激素的释放;间接作用是指神经的传出冲动通过其它内分泌腺间接控制某些内分泌激素的释放,如寒冷刺激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腺垂体TSH的分泌间接调节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第七章内分泌机能一、名词解释1.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存在于某些组织器官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体内信息传递系统。
2.内分泌:(endocrine,和internal secretion)内分泌腺所生成的激素并不能通过导管直接输送到作用部位,而是直接分泌到血液或淋巴液中,而后由血液运至全身发挥作用。
由于这种方式并未借助导管输送,故将其称为内分泌。
3.体液调节:鉴于内分泌的调节作用需要通过体液(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等)的传递才能完成,因此,一般也将内分调节称作体液调节。
4.靶器官:一般将能够与某种激素发生特异性反应的器官称作该激素的靶器官。
5.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有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与邻近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6.自分泌:如果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反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
7.激素:(hormone)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经体液传递而发挥其特定调节作用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8.生物放大效应:激素作用过程中,最初有微量激素所发动而最终会形成的明显生理效应,一般将此称作生物放大效应,或生物放大作用。
9.神经激素:体内一些神经细胞既能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合成和释放某些激素,故将其称作神经内分泌细胞。
它们产生的激素称为神经激素。
10.神经分泌:神经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末梢而释放出来发挥作用,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分泌。
11.允许作用:有些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器官、组织或细胞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是另一种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调节起支持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
12.降调节:(down _ regulation)若血中某种激素水平较长时间处于较高状态,会导致靶细胞上该激素受体数目相应减少。
受体数目减少后,所结合的激素会减少。
这种现象称作降调节。
13.升调节:(up _-regulation)若血中某种激素水平较长时间处于较低状态,会导致靶细胞上该激素受体数目相应增加。
激素的作用机制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一类化学物质,它们以低浓度在体内传递信息,调节和控制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功能。
这些激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它们的生物学效应。
激素作用的机制有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分泌: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其他特定组织合成,并通过血液或其他体液传输到目标细胞或组织。
内分泌腺受到体内外一系列信号的刺激,如神经刺激、生物节律的调控、负反馈等,来决定激素的合成和释放量。
2. 结合:激素在血液中以游离或结合蛋白的形式运载。
它们可以结合到目标细胞表面的受体上,也可以进入细胞内后再和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受体结合。
激素与受体的结合是高度特异的,每一种受体只能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激素。
3. 激活:一旦激素与受体结合,它们就会激活受体,并引发一系列下游信号转导。
这些信号转导路径可以包括细胞内第二信使(如环磷酸腺苷、鸟苷酸环化物)的产生和释放,细胞内的酶活性的改变,以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的改变等。
4. 响应:激活的信号转导路径最终会导致目标细胞或组织的生理和行为上的响应。
这些响应可以是短暂和即时的,也可以是长期和持续的,具体表现为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细胞分泌物的合成和释放,以及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等。
激素的作用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和调节。
一方面,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受到反馈系统的调控,如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是指当激素浓度升高时,会通过抑制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来减少其浓度。
正反馈是指当激素浓度升高时,会通过促进激素的合成和释放来进一步增加其浓度。
另一方面,激素的作用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营养状况、生物节律、情绪和应激等。
总之,激素作用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多个层面的调控和交互作用。
激素通过与特定的受体结合,触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它们的生物学效应。
这一过程受到体内外多种因素的调控和调节,以维持机体的稳态和适应环境的变化。
对激素的研究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机体调节和适应机制的理解,还对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内分泌生理第一节概述内分泌系统(endocrine system)是由内分泌腺和分散于某些器官组织中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一个重要的信息传递系统。
人体内主要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甲状旁腺、性腺和松果体等;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布比较广泛,在胃肠道、下丘脑、心脏、血管、肺、肾、胎盘等器官组织中均存在各种不同的内分泌细胞。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一起,对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以及各种功能活动发挥调节作用。
它们能对体内外各种环境变化作出反应,并对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整合。
近年的研究证实,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活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内分泌细胞和神经细胞之间以及激素和神经递质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它们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体内各器官、系统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
此外,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也存在密切的关系。
免疫系统分泌的细胞因子,不仅作用机制与激素的作用机制很相似,而且也能作用于内分泌细胞,使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反应协调一致。
一、激素的概念激素(hormone)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
随着内分泌学研究的进展,激素这一经典概念已发生很大的改变。
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非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化学信使物质,如神经细胞释放的肤类、组织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素和生长因子以及免疫活性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均在细胞与细胞之间传递着特定的信息。
因此,从机体功能调节中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角度来看,激素与神经递质、调质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界限已不像过去那样绝对了。
二、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尽管激素种类繁多,作用复杂,但在对其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的机制方面具有以下共同特性。
(一)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内分泌系统以激素这种化学形式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传递,这与神经系统以电一化学一电信号传递信息的形式不同。
不论何种激素,只能对靶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起加强或减弱的作用,如甲状腺激素的产热作用,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等。
第一章概述名词解释:激素: 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体液传递而实现其调节作用,这些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
允许作用: 是指某些激素本身对某些特定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效应,但它的存在却可使另一种激素的调节作用明显增强,这种现象称为激素的允许作用靶细胞: 激素发挥调节作用的细胞,称为靶细胞。
受体: 指存在于靶细胞中能与某种激素特异性结合,并引起相应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
远距分泌: 大多数激素分泌后经血液运送到机体远处的靶组织或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这种作用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第二信使: 将激素的信息从靶细胞表面传送到细胞内某些酶系,从而实现激素调节作用的使者称为第二信使。
简答:1、简述两种内分泌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答:含氮激素细胞:胞质内的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丰富,有许多的膜包分泌颗粒;类固醇激素细胞:胞质内的滑面内质网丰富,发达的管泡状嵴线粒体,许多的含有胆固醇的脂滴,无分泌颗粒。
2、简述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
答:(1) 激素的信息传递作用;(2)激素作用的相对特异性;(3) 激素的高效放大作用;(4) 激素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允许作用。
论述题:1、激素对机体的主要调节作用。
答:①调节机体的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维持内环境的稳态;②促进细胞的分化和分裂,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衰老过程;③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活动,影响学习、记忆及行为等脑的高级功能;④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提高机体对应激刺激的抵抗力和适应能力;⑤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调控机体的生殖过程。
第二章下丘脑-垂体名词解释:赫令体: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分泌颗粒沿轴突运输下行,途中分泌颗粒局部聚集,呈串珠样膨大,在光镜下为大小不等的嗜酸性团块,称为赫令氏体。
下丘脑调节肽:由下丘脑促垂体区小细胞神经元分泌的能调节腺垂体活动的肽类物质,统称为下丘脑调节肽。
第十一章内分泌【目的】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内分泌系统在调节主要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理。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的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的关系。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的内分泌功能及其调节。
熟悉信号转导机制及其新进展,了解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的有关进展。
【重点】1.下丘脑-垂体的功能单位,下丘脑调节肽。
2.腺垂体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调节。
3.甲状腺的功能、作用机理及调节。
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及调节。
第一节概述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是人体的两个主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机体的各种功能调节,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一、激素的概念内分泌系统是由内分泌腺和散在的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称为激素〔hormone〕,是细胞与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化学媒介;它不经导管直接释放入内环境,因此称为内分泌。
二、激素的作用方式1.远距分泌多数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远距离的靶细胞发挥作用,称为远距分泌〔telecrine〕。
2.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不经血液运输,仅通过组织液扩散至邻近细胞发挥作用,称为旁分泌〔paracrine〕。
3.神经分泌神经细胞分泌的激素可沿神经细胞轴突借轴浆流动运送至所连接的组织或经垂体门脉流向腺垂体发挥作用,称为神经分泌〔neurocrine〕。
4.自分泌由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返回作用于该内分泌细胞而发挥反馈作用,称为自分泌〔autocrine〕。
三、激素的分类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1.含氮类激素:〔1〕蛋白质激素,如生长素、催乳素、胰岛素等;〔2〕肽类激素,如下丘脑调节肽等;〔3〕胺类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
2.类固醇激素:〔1〕肾上腺皮质激素,如皮质醇、醛固酮等;〔2〕性激素,如雌二醇、睾酮等。
3.固醇类激素:包括维生素D3、25-羟维生素D3、1,25-二羟维生素D3。
4.脂肪酸衍生物:前列腺素。
激素激素,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激素是高度分化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并直接分泌入血的化学信息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它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物质。
中文名激素外文名hormone音译荷尔蒙拼音Ji Su化学定义激素是由正常机体某些组织产生,然后弥散入血,由血液循环运输到机体其他组织,发挥特殊生理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
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内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对机体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激素。
它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物质,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通过血液循环或组织液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化学物质,都称为激素。
激素的分泌均极微量,为毫微克(十亿分之一克)水平,但其调节作用均极明显。
激素作用甚广,但不参加具体的代谢过程,只对特定的代谢和生理过程起调节作用,调节代谢及生理过程的进行速度和方向,从而使机体的活动更适应于内外环境的变化。
分类激素按化学结构大体分为四类。
第一类为类固醇,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醛固酮等)、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及雄激素等)。
第二类为氨基酸衍生物,有甲状腺素、肾上腺髓质激素、松果体激素等。
第三类激素的结构为肽与蛋白质,如下丘脑激素、垂体激素、胃肠激素、胰岛素、降钙素等。
第四类为脂肪酸衍生物,如前列腺素发展历史1853年,法国的巴纳德研究了各种动物的胃液后,发现了肝脏具有多种不可思议的功能。
贝尔纳认为含有一种物质来完成这种功能。
可是他没有研究出这种物质,实际上那就是激素。
1880年,德国的奥斯特瓦尔德从甲状腺中提出大量含有碘的物质,并确认这就是调节甲状腺功能的物质。
后来才知道这也是一种激素。
1889年,巴纳德的学生西夸德发现了另一种激素的功能。
内分泌系统与神经系统一样,是机体的生物信息传递系统,但两者的信息传递形式有所不同。
神经信息在神经纤维上传输时,以电信号为信息的携带者,在突触或神经-效应器接头外处,电信号要转变为化学信号,而内分泌系统的信息只是把化学的形式,即依靠激素在细胞与细胞之间进入信息传递。
不论是哪种激素,它只能对靶细胞的生理化过程起加强或减弱的作用,调节其功能活动。
例如,生长素促进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增强代谢过程,胰岛素降低血糖等。
在这些作用中,激素既不能添加成分,也不能提供能量,仅仅起着“信使”的作用,将生物信息传递给靶组织,发挥增强或减弱靶细胞内原有的生理化生化近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