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潴留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971.50 KB
- 文档页数:19
预防尿潴留的护理措施
预防尿潴留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健康教育: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包括尿潴留的原因、症状、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增强其对尿潴留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 饮食调控:合理调控饮食,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食物、咖啡、浓茶等,以免刺激膀胱导致尿潴留。
3. 调整排尿姿势:鼓励患者采用正确的排尿姿势,如坐位排尿时保持正常的坐姿或骑马式坐姿,俯卧位排尿时保持足够的支撑。
4. 留意排尿信号:帮助患者建立定期排尿的习惯,避免长时间憋尿,同时提醒患者及时去厕所,避免错过排尿的信号。
5.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减少过度体力活动,以免加重膀胱负担和肌肉疲劳,导致尿潴留的发生。
6. 多喝水:适量增加水分摄入可以保持尿液稀释,减少结石和尿道梗塞的风险,有助于预防尿潴留。
7. 定期排尿:对于容易出现尿潴留的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建议定期进行排尿训练,促进正常排尿功能的恢复。
以上措施是预防尿潴留的常见护理方法,但具体应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制定护理计划,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施。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产妇尿液不能充分排出,导致尿液滞留在膀胱内。
产后尿潴留可能导致尿道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对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非常重要。
护理观察:1. 观察尿液情况:查看尿液颜色、澄清度和量。
如果尿液呈深黄色、浑浊,表明可能存在尿液感染。
2. 观察尿液排出情况:查看尿液是否能够顺利排出,或者有无尿液滞留的现象。
3. 观察腹部情况:检查腹部是否有胀痛和压痛的感觉,观察腹部是否隆起。
4. 观察排尿症状:查看是否有尿意明显,小便困难或尿失禁等症状。
5. 观察尿路感染症状:注意是否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的症状。
护理措施:1. 帮助建立正确排尿姿势:教育产妇采用蹲位、前倾和两腿分开的姿势,有助于减少尿液滞留和避免尿液倒流。
2. 利尿措施:鼓励产妇多饮水,增加尿液量,促进尿液排出。
可适当给予利尿剂。
3. 按摩膀胱:适当按摩膀胱,帮助刺激排尿反射,促进尿液排出。
4. 加强排尿训练:通过按压腹部下坠、清空膀胱时间和尿液量的核对等方法,帮助产妇恢复自主排尿功能。
5. 监测尿液排出量:记录尿液排出量的变化,及时发现尿潴留的征兆。
6. 密切监测尿液感染: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和性状的变化,积极处理尿液感染,如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针对产后尿潴留病人,我们要密切观察尿液情况,了解尿液排出情况,观察腹部症状和排尿症状等,以及监测尿液排出量和感染状况。
在护理措施方面,我们可以帮助产妇建立正确的排尿姿势,饮水增加和利尿措施,按摩膀胱和加强排尿训练等方法,来促进尿液排出。
通过合理的护理观察和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尿潴留问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妇恢复。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后女性因膀胱功能失调,尿液排空受阻,引起尿液在膀胱内潴留,无法排尿或排尿不顺畅的病症。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时可引起膀胱炎、尿道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对于产后尿潴留的患者,及时的护理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下面将结合产后尿潴留的特点,介绍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对产后尿潴留患者进行护理工作。
一、护理观察1.1 排尿情况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应当密切观察其排尿情况,包括排尿频率、排尿量及排尿困难程度等。
特别关注患者是否出现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尿色、尿味等异常情况。
观察患者腹部有无胀痛感、压痛、包块等情况,特别是观察膀胱区域是否有胀满感及被触压时的回声感。
1.3 其他症状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及全身不适等情况,这些症状可能与尿潴留相关。
二、护理措施2.1 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对产后尿潴留患者,应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确保她们能够充分放松身心,有利于缓解尿潴留症状。
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床铺、卫生间以及生活用品,给予患者充分的关怀和支持。
2.2 营养与饮水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合理搭配膳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促进患者的新陈代谢和身体康复。
饮水量要充足,但要避免过多饮水导致膀胱负荷过重。
2.3 促进排尿对于产后尿潴留患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促进排尿,如热敷膀胱区域、适当的按摩腹部、借助声音或者听音乐来刺激排尿反射等。
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排尿姿势,如俯卧位、半卧位、坐位等,有助于放松膀胱括约肌,促进尿液排空。
2.4 监测尿量和尿液情况对于产后尿潴留患者,要及时监测其尿量和尿液情况,了解排尿的情况和形态,特别是在出现排尿困难、尿失禁或尿液异常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关处理。
2.5 心理护理对于产后尿潴留患者,要给予积极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增强自我康复的意愿,消除恐惧和焦虑情绪,保持乐观的态度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尿潴留护理常规(一)定义尿潴留是指尿液在膀胱内不能排出.(二)临床表现1、排尿困难及尿潴留2、尿频尿失禁3、下腹胀痛(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1、焦虑——排尿困难有关2、自我形象紊——与留置尿管有关3、恐惧——知识缺乏与不了解尿潴留的相关知识有关4、活动无耐力-—-与水电解质紊乱有关(四)观察要点1、排尿情况(性质、颜色、量)2、穿刺部位或造瘘部位渗血、渗液3、尿管及造瘘管(通畅,性质、颜色、量)(五)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针对病人心态,给予解释和安慰,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
2、提供排尿的环境:关闭门窗,屏风遮挡,使视觉隐蔽,以保护病人自尊;适当调整治疗、护理时间,使病人安心排尿.3、调整体位和姿势:协助病人取适当体位,病情允许应尽量以习惯姿势排尿,如扶助病人坐起或抬高上身.对需绝对卧床休息或某些手术的病人,事先应有计划地训练其床上排尿,以避免术后不适应排尿姿势的改变而造成尿潴留,增加病人痛苦。
4、诱导排尿:利用条件反射,如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以诱导排尿按摩、热敷:按摩、热敷病人下腹部,可解除肌肉紧张,促进排尿。
5、药物或针灸:根据医嘱肌内注射卡巴胆碱。
利用针灸治疗,如针刺中极、曲骨、三阴交穴等刺激排尿。
6、经上述措施处理无效时,可根据医嘱采用导尿术。
(六)健康教育1、心理指导病人发生急性尿潴留时,常常会感到非常恐慌。
作为护理人员,应尽量稳定病人和家属的情绪,并配合医生尽快地采取措施解除尿潴留。
对于慢性尿潴留病人,护士一方面要使其对于自己的病情加以重视;另一方面,注意不可造成病人过度紧张,告诉病人只要注意病情观察,定期随访,肾功能损害等严重的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2、健康指导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每天都要揩洗会阴,每天更换集尿袋,并注意尿液颜色、量和性质。
必要时送尿液常规检查,以及时了解有无尿路感染。
3、出院指导(1)指导病人养成及时、定时排尿的习惯,教会病人自我放松的正确方法。
(2)教会病人明确并注意避免尿潴留的诱因,如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潴留者,饮食上宜清淡,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可久坐也不能过劳,防止便秘和憋尿等。
尿潴留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患有此病就要及时的接受治疗,并且在治疗的同时做好护理工作。
那么,尿潴留患者的护理措施都有哪些呢?
什么是尿潴留?膀胱内积有大量尿液而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
引起尿潴留的原因很多,一般可分为阻塞性和非阻塞性两类。
阻塞性尿潴留的病因有前列腺增生、尿道狭窄、膀胱或尿道结石、肿瘤等疾病、阻塞了膀胱颈或尿道而发生尿潴留。
非阻塞性尿潴留即膀胱和尿道并无器质性病变,尿潴留是由神经或肌源性因素导致排尿功能障碍引起的。
如脑肿瘤、脑外伤、脊髓肿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疾病以及手术和麻醉等均可引起尿潴留。
尿潴留病人护理:
1.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若尿潴留是因情绪紧张或焦虑所致,则要安慰病人,消除紧张和焦虑,采取各种方法诱导病人放松情绪。
随时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
2.诱导排尿;
3.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
4.调整排尿的体位和姿势;
5.热敷、按摩
热敷下腹部及用手按摩下腹部,可放松肌肉,促进排尿。
切记不可强力按压,以防膀胱破裂。
6.药物治疗
积极配合原发病治疗,避免药物使用不当造成尿潴留。
病人出现尿潴留,必要时根据医嘱肌内注射氯化甲酰胆碱等药物;
7.其他方法
经上述处理仍不能解除尿潴留时,可采用导尿术。
简述尿潴留病人的护理措施
尿潴留是指尿液在膀胱中不能正常排出的状况。
对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接受医生指导:尿潴留病人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护理,包括安置导尿管等操作。
因此,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医嘱并按照医生指导操作。
2. 密切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尿量和排尿情况。
记录尿液的颜色、量和性状等信息,及时报告医生。
3. 预防感染:导尿管的安置容易导致尿路感染。
护理人员应妥善清洁导尿管和周围皮肤,保持导尿管通畅并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
4. 维持导尿管通畅:导尿管的通畅对患者排尿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定期冲洗导尿管,检查有无堵塞或结石,并保持导尿管的引流畅通。
5. 保持适当的液体摄入:尿潴留病人需要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和帮助排尿。
护理人员应鼓励病人适量饮水,并避免过度饮水。
6. 规律排尿:对于有排尿能力的患者,鼓励其根据医生的指导规律排尿。
可以通过提醒和定时排尿来帮助病人建立排尿习惯。
7. 配合治疗:配合医生进行有关检查,如膀胱超声、尿流率测试等。
同时,根据医嘱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8. 心理支持:尿潴留可能给患者带来身体不适和焦虑情绪。
护理人员应提供心理支持,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疗护理。
总之,尿潴留病人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指导,及时观察病情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和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方法摘要】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造成病人心理紧张,给病人带来痛苦,易使病人产生焦虑情绪,影响病症的痊愈,本文浅析术后尿潴留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术后尿潴留护理尿潴留不是独立疾病,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自行排出的症状。
尿潴留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肛肠病术后发病率高达52%[1],常造成病人心理紧张,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影响病情观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现将术后尿潴留产生的原因、护理措施做一简要综述,报道如下。
1 术后产生尿潴留的原因1.1麻醉及手术有关的因素[2]全身麻醉、腰麻及静脉麻醉后,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受到抑制;手术直接刺激或损伤排尿反射的传出神经、盆腔神经;会阴部手术致膀胱括约肌反射痉挛或尿道炎症水肿,尿排出受阻;腹部手术切口疼痛,影响腹壁肌肉和膈肌收缩运动,不能产生较高的腹内压协助排尿。
1.2体位因素术后病人卧床,处于被动体位,加之术前未经卧床排尿训练,术后不习惯卧床排尿而出现尿潴留。
1.3心理因素急诊手术病人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择期手术病人因生活能自理而轻视手术前健康教育,加之术后病人紧张、害羞等不良心理情绪,加重膀胱括约肌痉挛而致尿潴留。
1.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冬眠灵等)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
2 护理措施2.1物理疗法2.1.1听流水声。
2.1.2热敷法。
2.1.3热滚动按摩法。
2.1.4红外线或周林频谱治疗仪照射排尿法。
2.1.5热气薰蒸外阴部。
2.2药物疗法2.2.1开塞露纳肛法谢爱凤等报道,利用排便促使排尿的神经反射原理,采用开塞露纳肛,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
方法:用开塞露60ml注入肛门,停留15min有大便急迫感后再行排尿。
2.2.2肌内注射新斯的明新斯的明对膀胱平滑肌的兴奋作用较强,尿潴留病人肌内注射新斯的明0.5-1mg,可促使膀胱平滑肌收缩而排尿。
2.2.3酚妥拉明肌内注射法酚妥拉明10mg肌内注射。
由于酚妥拉明有较强的抗肾上腺素作用,能舒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减轻黏膜水肿,帮助膀胱肌恢复张力,解除尿道括约肌痉挛而引起排尿。
产后尿潴留病人的护理观察及措施产后尿潴留是指产妇分娩后不能自行小便或出现排尿受阻的症状。
临床上尿潴留的产科病人发生率较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将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因此,在护理中心要重视产后尿潴留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措施,确保产妇的安全和健康。
一、观察产后尿潴留常常表现为排尿受阻、尿流变慢、尿无法完全排出或者根本无法排尿等症状。
因此,在护理病人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排尿时间:要询问病人最后一次排尿时间,观察病人是否有排尿的欲望和尿意,如有应及时提醒病人去排尿。
同时,也应记录病人的排尿时间、频率和量。
2. 尿量:病人在排尿时应主动告知医护人员尿的量,以便诊断病人是否存在尿潴留。
3. 小便时的感觉:询问病人小便时的感觉,如尿流缓慢、刺痛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尿潴留的症状。
4. 察看尿液的颜色和清澈程度:尿液颜色深,浑浊程度重说明尿流不畅,尿潴留症状较明显。
二、措施如出现尿潴留症状,应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如下:1. 给予充足水分:患尿潴留的产妇应该充分喝水,一般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毫升以上,以刺激膀胱,促进排尿。
2. 进行按摩:轻轻按摩膀胱区可以增强膀胱收缩力,加速尿液的流出。
3. 热敷:用温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可增加膀胱排空力,促进尿液的排出。
4. 安装导尿管:出现耐药性或者反复性尿潴留的情况下,需要插入导尿管进行引流。
5. 保持排便通畅:便秘对于尿潴留的产妇来说是不利的因素。
护理病人的同时也要加强产后便秘的预防及治疗。
综上,产后尿潴留是一种常见病症,护理病人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排尿情况,并积极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尿潴留护理常规
【概述】
尿潴留是指尿液留在膀胱内不能排出,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
尿潴留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尿潴留与尿路梗阻有关。
2、潜在并发症:尿路感染。
【护理目标】
1、病人恢复正常排尿。
2、病人诉疼痛减轻或消失。
3、病人未发生并发症,若发生能够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1、及时解除尿潴留
①去除病因:协助医师辨明并解除尿潴留的原因。
②促进排尿、防止膀胱内出血:协助医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促进病人排尿、引流尿液。
急性尿潴留放置导尿管、膀胱穿刺或耻骨上膀胱造痿引流尿液时,应间歇缓慢地放出尿液,避免过快排空膀胱致膀胱内压骤然降低而引起膀胱内出血。
2、预防尿路感染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导尿,做好尿管和尿道口的护理。
行膀胱穿刺或膀胱造瘦术者,做好膀胱造瘦管和造瘦口的护理。
【健康教育】
1、鼓励病人多饮水、勤排尿、不憋尿。
2、预防:避免受凉、过度劳累、饮酒、便秘引起的急性尿潴留。
3、冬天注意保暖,多摄入粗纤维食物,忌辛辣食物,以防便秘。
【护理评价】
通过治疗与护理,病人是否:①恢复正常排尿,排尿通畅;②疼痛减轻;③未发生并发症,若发生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急性尿潴留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及健康史和相关因素。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身体状况、既往史等。
3、评估患者膀胱充盈程度。
4、了解引起患者尿潴留的病因,如包皮口或尿道口狭窄、尿道结石、前列腺增生等。
二、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给予安慰和鼓励,以缓解其窘迫和焦急不安,配合治疗和护理。
2、提供排尿环境:用床帘或屏风遮挡,以达到视觉上的隐蔽。
适当调整治疗时间,使患者安心排尿。
3、调整体位和姿势,酌情为卧床患者摇高床头或扶患者坐起,尽量以习惯的姿势排尿。
4、热敷、按摩下腹部,以放松肌肉,促进排尿。
5、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如让患者听流水声,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引起反射性排尿。
6、经上述处理无效时,可根据医嘱采取导尿术,必要时留置尿管。
如不能插入导尿管时,可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缓解患者痛苦。
三、健康指导要点1、留置尿管患者,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2500-4000毫升,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2、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四、注意事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宜超过1000毫升,以免发生虚脱和血尿。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简述尿潴留病人的护理措施
尿潴留是指尿液在膀胱中无法正常排出的病症。
以下是尿潴留病人的护理措施:
1.观察和评估症状: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包括尿液的颜色、
量和排尿困难的程度。
评估病人的疼痛水平和膀胱充盈度。
2.采取舒适体位:帮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例如俯卧位或半
躺位,有助于减轻膀胱的压力,缓解症状。
3.应用热敷:在膀胱区域使用温暖的热敷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并有助于尿液的排出。
4.观察尿液情况:密切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及时记录。
如果
发现尿液中有血尿或异常气味,应及时报告医生。
5.限制液体摄入:为了减少膀胱的充盈,可能需要暂时限制病
人的液体摄入。
6.饮食调理: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和咖啡因,以
减少对膀胱的刺激。
7.留置导尿:根据医嘱,在合适的情况下,留置尿管进行导尿,以帮助病人排尿,并减轻膀胱的压力。
8.监测尿液排出情况:记录尿液的排出量和排尿的频率,以及
尿管是否有阻塞或漏尿的情况。
9.药物治疗:如果有必要,按医嘱给予药物治疗,例如利尿剂或其他抗尿潴留药物。
10.教育和支持: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尿潴留的相关知识,解释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提供支持和安慰。
重要的是,尿潴留是一种严重的病症,应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以上护理措施旨在帮助病人舒缓症状,并尽可能维持膀胱的功能。
尿潴留的护理范文尿潴留是一种尿液无法从尿道中排出的症状,可能由于尿道狭窄、尿道梗阻、神经功能障碍或其他原因引起。
对于患有尿潴留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提供适当的护理和支持,以减轻患者的不适和维持健康状态。
以下是尿潴留护理的一些建议。
首先,及时观察患者的尿量。
尿潴留的患者可能无法排尿或只能排尿很少量。
护理人员应记录患者每次的尿量和排尿频率,并注意是否出现血尿或尿液异常。
其次,加强液体摄入和饮食管理。
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结石的形成,并通过刺激膀胱尽可能地引导尿液排出。
护理人员应监测患者的液体摄入量,鼓励患者多喝水,避免饮用过多咖啡因和酒精,这些物质可能刺激膀胱并加重尿潴留。
第三,使用导尿术进行排尿。
在严重尿潴留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插入导尿管从膀胱内排尿。
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导尿技术,确保导尿管的安全插入和固定。
还应注意导尿管是否存在阻塞或出血,并保持导尿管通畅。
第四,进行膀胱尺寸监测。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膀胱超声检查或其他相关检查来评估和监测患者膀胱的大小和充盈状态。
这有助于判断尿潴留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第五,进行盆底肌肉锻炼。
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对于控制膀胱功能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可以向患者展示正确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法,并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锻炼以提高肌肉控制。
第六,进行尿潴留的原因诊断和治疗。
护理人员应积极与医生合作,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以确定尿潴留的具体原因。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原因而异,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或其他干预措施。
最后,提供心理和情绪支持。
尿潴留可能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和心理负担。
护理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担忧和需要,并提供适当的心理和情绪支持。
尿潴留是一种严重的病症,需要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关怀。
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支持患者的尿液排出,减轻他们的不适,并提高生活质量。
尿潴留的护理措施
预防:
1、术前加强宣教,讲解疾病知识。
帮助患者熟悉环境,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协助患者生活自理,减轻患者害羞等感觉。
2、术前指导患者床上训练大小便,给患者讲解必要性,消除患者思想顾虑。
3、采取适当的排尿方式,如侧卧位可减轻膀胱压迫感,如病情许可可让患者在床旁排尿。
4、治疗其他疾病如前列腺炎、尿道炎、尿道外伤引起的狭窄,梗阻。
5、适当应用止疼药物,缓解紧张情绪,预防尿潴留。
6、防止药物及体液因素原因的影响,如高危险病人应用颠茄、阿托品等平滑肌松弛药应停用。
定期化脸电解质,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术后适当饮水,及早提醒排尿。
出现了尿潴留的护理:
1、诱导排尿:在水流声下诱导排尿,温水坐浴或冲洗会阴部,用温毛巾热敷下腹部,促使患者排尿。
2、药物疗法:有报道称新斯的明、硝苯地平或酚妥拉明均可促进患者排尿。
3、开塞露灌肠法:由于直肠、肛门部神经与泌尿系统神经同起自服2—雅4,由直肠注入开寒露刺激肠壁可产生强烈排便反射,大便排出的同时排出小便。
4、导尿:如以上方法均无效,患者膀胱充盈较重,患者痛苦,应及时导尿。
置入后不可一次排空膀胱,排出尿量V100OmI避免引起休克或脐胱大出血。
尿潴留的护理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
尿潴留往往是在排尿困难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而来。
尿液完全不能排出者,称为完全性尿潴留;若排尿后膀胱内仍留存尿液者,称为部分性尿潴留。
各种尿潴留,均属于病态,并且极易并发尿路感染;长期尿潴留还可引起膀胱过度膨胀,压力增高,发生输尿管返流,双侧输尿管及肾积水,最终可导致肾功能受损。
急性尿潴留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情况紧急,需要及时处理。
病因与发生机制正常人膀胱容量为300~500ml。
当膀胱内的容量达到200~400ml 时,产生的压力被膀胱内壁压力感受器感知,冲动沿盆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骶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并同时传到脑干和大脑皮质的高级排尿中枢,产生尿意,大脑皮质对脊髓排尿中枢起着抑制和调节作用,如果时机和环境不适合,将抑制低级中枢的活动从而暂不发生排尿;反之排尿中枢发放冲动沿盆神经的纤维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舒张,这样完成了一系列的排尿活动.这一生理活动是膀胱与神经相互作用协调的结果,是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脊髓反射弧或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尿液排出通路受阻,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的异常等原因均可导致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
常见病因如下:1.机械性最常见,任何原因引起的尿道阻塞、尿道狭窄都可导致尿道机械性梗阻,使尿液无法顺利排出。
如尿道炎症性水肿、结石或肿瘤、前列腺增生、尿道损伤或狭窄等,此外,直肠肿瘤、妇科肿瘤的压迫以及女性膀胱颈部梗阻也可引起。
2.神经源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排尿的神经生理反射,也是导致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如糖尿病、单纯疱疹、广泛的盆腔手术影响膀胱的运动和感觉神经,腰麻后膀胱过度膨胀、会阴部手术、疼痛等所致尿道括约肌痉挛。
3.药物性很多药物都可引起尿潴留,如中枢神经抑制药可抑制大脑皮质及脑干的自主排尿控制功能、抗胆碱类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可使逼尿肌松弛、α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使括约肌收缩,其他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钙通道阻断药、抗组胺药以及某些抗抑郁药都有引起尿潴留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