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
- 格式:doc
- 大小:13.32 KB
- 文档页数:3
润笔高于齐白石的山水画大师陈半丁四十九幅经典绘画作品赏析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笔者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民国时期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越来越多的画家,走出画室,扎根于民族传统,面向澎湃的现实生活,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了新中国的变化历程,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这是一件非常值得称道的事情。
在这些画作当中,不仅展现了新中国的辉煌篇章,而且也将中国画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多的美好记忆,堪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如今回望这些艺术作品,同样让人感到热血沸腾。
看了陈半丁的画作有了震撼和亲切感,感觉真是绘画大师啊,所以就有了寻找整理和大家分享的冲动。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近现代绘画大师陈半丁的绘画作品。
陈半丁(1876年5月14日-1970年1月29日),即陈年,字半痴,别署辟痴,又字静山。
以字半丁行世。
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中国画家。
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
拜吴昌硕为师。
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擅长花卉、山水,兼及书法、篆刻。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
1970年1月29日,陈半丁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2023年5月5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根据名单,陈半丁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近现代著名画家陈半丁主要绘画作品有:《共向和平图》《春满乾坤图》《和平统一》《赤壁夜游图》《林下听音图》《梅花》《梅花与水仙》《紫藤》《富贵天香》《双清图香》《乾坤清气》《紫藤花》《花开》《枇杷》《紫藤》《杏花》《梅菊》《枇杷图》《四月牡丹》《百世吉祥》《贵寿》《洛阳牡丹》《不老富贵》《紫藤图》《松菊图》《陈半丁自画像》《吴昌硕像》《一江秋色》《牡丹图》《岛外联颜青》《高人相对东轩下竞日》《满眼长江如画卷》《石桥山水图》《大鸟与水仙》《枇杷萝卜与蚂蚱》《菊花图》《严寒香同心》《菊花》《松柏》《禅门大雪》《松风听泉图》《野桥心雨图》《山茶花图》《和平万年图》《欣祝国庆图》《花鸟四条屏图》《松下论道图》《水仙天竹图》《岁朝清供图》等。
44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创作的《天池石壁图》,在山水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山峦高峻,层树连绵。
溪流引向山谷深处,在云烟浮动之间,池水之上,飞阁凌烟。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横亘于画面顶部的大面积题跋。
宋代竖幅大尺寸山水画,虽有经典作品,但是缺少丰富的题跋。
即便后人有题词也多在画面之外。
此作山峦顶端的空白处,为元代文豪柳贯的题跋。
题词首先介绍作品及收藏情况,并谈到诗歌创作的动因:“性之得大痴道人《天池石壁图》,请予作歌。
予爱其合作,歌而识诸图上,而且以发道人燕间一笑。
”接下来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为我□孙文韬雄秀天成:柳贯跋黄公望《天池石壁图》柳贯题跋们展示了雄秀的辞章和宛若天成的审美境界。
“连峰峣峣云蔟蔟,石壁天池秋一幅。
大痴道人骑鲤鱼,梦入神山采蛾绿。
觉来两鬓风泠泠,颢气涌出芙蓉青。
岩下汇龙池水,巍观高连阁道星。
道人弄笔笔不知,八柱谁其张地维。
金绳铁纽一何壮,鸟道险绝横峨眉。
”黄公望风神俊朗,如同神仙中的超逸形象。
石壁隔绝了俗世尘氛,天池融通了奇妙幻境。
而后笔锋一转梳理文人山水画的脉络,并且夸赞黄公望的师门及其高超的个人修为。
“三百年来画林壑,董米中间称合作。
何当惜墨点微茫,间亦丹记摇落。
吴兴室内大弟子,几人斫轮无血指。
十日五日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5一笔成。
能事于今,大痴小黠俗所诃。
道人迕物良已多,微君自起歌黄鹄。
奈此石壁天池何?至正二年人日,翰林待制柳贯。
”柳贯(1270-1342),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
其博学多通,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
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揭斯、黄并称“儒林四杰”。
柳贯人品贵重,风范自持,成就了他雄秀天成的书法风貌。
自古就有“心正方能笔正”的书法审美倾向,柳氏书风更是一丝不苟,法度严谨,有碑刻书丹的气度,与高头大轴的山水画作相匹配,使观者有一种审美上的崇高感。
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刘有成山水画——白云叠峰刘有成,安徽寿县人。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巢湖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紫薇画院院长。
70年代,从事版画、水彩画创作,有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在十余种报刊杂志刊登介绍。
1980年,开始潜心研究中国青绿山水画。
1982年,应邀著文《怎样创作水泥板画》以及水泥版画作品《欣欣向荣》在《中国建筑》杂志专稿刊登,引起反响。
1984年,所创作以黄山为题材的青绿山水画,开始受到行内注目,以及海外收藏家青睐。
1990年,艺术简历及中国画作品《黄山云瀑》等被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中青年名家》画集。
1992年,水彩画作品《依依水乡情》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水彩画、粉画作品展览”。
1994年,中国画作品《银峰碧波图》被收入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选》。
1996年,中国画作品《天都烟云》等四十余幅成功在上海拍卖。
1998年、2000年,由新加坡美术总会、镇凌苑联合举办的“刘有成江南山水画展”、“刘有成山水精品展”在新加坡河畔艺术中心举行,引起反响。
2001年,《旧岁将随扬花去》等六幅中国画作品在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艺海拍卖行联合举办的《首届安徽省中青年中国画名家精品专场拍卖会》上受到藏家的追捧,成功拍卖。
同年,中国画作品《奇峰耸云海》参加“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展”,并入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集》。
同年,中国画作品《万壑松风》入选日本“佐仓国际水墨画展”并获“优秀赏”。
2002年,中国画作品《红楼深掩岭头云》等多幅作品及著文《我画黄山》刊于《书与画》杂志。
中国画作品《山重水复现佳境》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水泥版画作品《崖壑奇观》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
今日拍卖:精选8幅国画作品专场》书法空间微拍堂今日拍卖活动李永明、周楚清、王洪川、刘云鹏刘新全、宋希国、廖元成、于慧平精选「国画」作品专场开拍时间:2017年02月22日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达拍卖页面今日微拍推荐艺术家——李永明李永明,男,河北省武安市人,现就职于武安市文化馆,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武安市美术家协会第三届、第四届主席。
现任武安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武安市文化馆副馆长,书法空间签约艺术家。
李永明擅长山水画创作,风格浑厚、朴实。
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级美展。
50多幅山水年画分别在河北美术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20多幅国画山水被台湾同胞和日本友人收藏。
1985年,创作的国画《雾绕群峰》《山河颂》在《河北日报》刊登。
1986年,创作的国画《烟雨》在《河北日报》刊登。
1987年,创作的国画《黄山人子瀑》、《大好河山》、《黄山》在河北《诗神》刊登。
1988年,创作的国画《峨眉山虎溪桥》、《清音流水图》在天津《家庭报》刊登。
1989年,《仙山琼阁》在黄河流域九省市首届优秀美术出版物评奖中,获“黄河金牛奖”一等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颁奖机构:美术读物黄河金牛奖评选委员会)1990年,《仙居蓬莱》(和李红兵合作)在黄河流域九省市第二届优秀美术出版物评奖中,获“黄河金牛奖”二等奖,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颁奖机构:美术读物黄河金牛奖评选委员会)1994年,年画《山河锦绣》入选第五届全国年画展。
(颁奖机构:中国文化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美术家协会)1995年,国画《在太行山上》(和李红兵合作)获河北省美展一等奖。
(颁奖机构: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美术家协会)1999年,国画《晚秋》参加迎澳门回归全国美展。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2000年,国画《太行风骨》入选“世纪`中国风情”全国美展。
(颁奖机构:中国美术家协会)2001年,年画《爱我中华》(和李红兵合作)入选第六届全国年画展。
清代中期的书坛受董其昌的影响很大,康熙、乾隆两位皇帝都以“董书”为宗法,对其倍加推崇、偏爱,因而整个清朝前中期的书法多以“董书”为主。
但仍有很多学者则是向宋、唐、晋的大师们取法,将传统帖学进一步发展。
这一时期,善书的人众多,其中翁方纲、刘墉、成亲王、铁保四人书法享誉大江南北,时称“翁、刘、成、铁”。
他们是清代中期盛世书风的代表,体现出当时帖派书家的实践水平和整个书坛的风气取向。
讲究“无一笔无出处”的翁方纲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历督广东、江西、山东三省学政,官至内阁学士,清代书法家、文学家、金石学家。
翁方纲学识广博,对颜书、欧书和唐人写经、汉隶都下过很大的功夫。
翁方纲还用考据的方法来研究碑帖,每研究一碑帖,先搜集各种不同拓本进行对照,考其异同,著有《两汉金石记》《粤东金石略》《汉石经残字考》《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苏斋题跋》《苏米斋兰亭“帖学之大成”——新乡市博物馆藏“翁、刘、成、铁”作品赏析新乡市博物馆 周 舟图1 《翁方纲行书条轴》翁方纲书法主张学习古人,一生致力于欧阳询,严守法度,以精工为尚。
翁方纲的楷书,有欧阳询的结实端谨,但乏其清新精巧;行书稍活泼,而仍然过于拘束,缺乏逸韵。
翁方纲的书法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讲究无一笔无出处,《艺舟双楫》记载了一个他与刘墉互相讥评的故事,乾隆间,都下言书推刘诸城、翁宛平两家。
戈先舟学士、宛平之婿而诸城之门人也。
尝执诸城书诣宛平,宛平曰:“问汝师哪一笔是古人。
”学士以告诸城,诸城曰:“我自成我书耳,问汝岳翁哪一笔是自己。
”由此可见,翁方纲的书法在学习前人技术上下足功夫,但始终墨守成规,创新不够。
故而包世臣评其书称:“宛平书只是工匠之精细者耳,于碑帖无不遍搜默识,下笔必具其体势,而笔法无闻。
”新乡市博物馆藏《翁方纲行书条轴》(图1),内容为“米元章谓柳子宽书,乃不俗与其兄,武侯祠记并阴,皆其所书也,宜以评鹤铭之法例之”。
中国山水画系列之七明四家(吴派)山水作品欣赏《灞桥风雪图》明沈周纸本墨笔纵153厘米横64.9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灞桥风雪”为古代长安八景之一,古代诗人多有描写。
沈周此作即为依据古人诗意而作。
图中描绘了平静的灞河水从远处山涧缓缓流来。
河流近岸一坡脚平台上,几棵细瘦的寒树索然而立,枝叶在寒冷的空气中瑟瑟抖动。
巨峰夹江,沟壑纵深,山石叠起,远峰耸立似屏。
山上冬树瑟缩,冬苔遍植。
整个山石白雪皑皑,茫茫苍苍。
天色灰冷,江水凝碧,萧瑟冷寂。
这件作品笔法温和秀雅,笔墨俭省,构景平和大方,是沈周的一件粗笔佳作。
《临戴进谢安东山图》立轴绢本,水墨设色,纵170.7厘米,横89.8厘米,现流落于美国民间。
《两江名胜图》明沈周绢本设色纵42.2厘米横23.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周的山水画,有些描写的是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在画法上,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
后来博采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
《两江名胜图》表现的是江南水乡那种湿润清丽,明媚幽雅的风光。
集中体现了沈周山水画风格。
《东庄图册·北港》明沈周纸本设色原24页今遗失其中的3页南京博物院藏此画描绘其师吴宽家的庭园景色。
吴宽官至礼部尚书,是沈周的老师和挚友,多有诗文唱和。
东庄是吴宽的庄园,也是江南士大夫经常聚会、吟诗、品茗的地方。
后人盛赞沈周的《东庄图册》,“观其出入宋元,如意自在,位置既奇绝,笔法复纵宕,虽李龙眠山庄图、鸿乙草堂图不多让也。
”这里所选的一幅是“北港”,图中画一荷塘,波光如镜,荷叶亭亭玉立,疏密有致,摇曳多姿,岸上树木点写自然,情态各具;坡岸皴染结合,浓重得宜。
《落花诗意图》明沈周纸本设色纵35.9厘米横60.1厘米南京省博物馆藏此画笔墨厚重,风神淡冶,花瓣平舒,作将残之状。
此画用淡墨写出枝干,枝干穿插自然得体。
中国近代十大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1、齐白石(1864─1957),原名纯芝,字渭青,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
湖南湘潭人。
近现代中国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
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
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其书工篆隶,取法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亦能诗文。
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
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徐悲鸿《群马图》2、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汉族,江苏宜兴人。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
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
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张大千山水画作3、张大千(1899—1983),别号大千居士,四川省内江市人。
国画家。
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绘画、书法、篆刻、诗词无所不通。
早期研习古人书画,后旅居海外,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画风工写结合,晚期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开创了泼墨泼彩的新风格。
上世纪30年代曾两度执教于南京大学(时称中央大学),担任艺术系教授。
他在亚、欧、美举办了大量画展,蜚声国际,被誉为“当今最负盛名之国画大师”,仿古画作可以乱真,“骗”过不少鉴别大师。
徐悲鸿说过:“张大千,五百年来第一人。
”刘海粟黄山画作4、刘海粟,名槃,字季芳,号海翁。
汉族,江苏常州人,祖籍安徽凤阳。
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
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图.文/香儿的空间复制.编辑/齐鲁人【齐鲁人按】“清四王”是指明末清初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
他们接受董其昌的艺术思想,其共同特点是仿古,追摹古人,探究宋元的笔墨传统。
这种思想得到皇室的认可和提倡,被尊为“正统”。
“四王”和吴历、恽寿平又合称“清初六家”,影响后世三百多年。
“四王”各自的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虞山”(王翚)两派。
对“四王”的评价,见仁见智。
有说“四王”继承和发扬了古人的传统技法和理论,为中国画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画,必先临“四王”;亦有说“四王”导致程式化的倾向,以至其后的承袭者们,往往只得古人僵化的躯壳,而未能尽山川之本真。
对艺术的认知,向来如此。
王时敏山水作品《山水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时敏(公元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
太仓(今属江苏)人。
他的祖父王锡爵、父亲王衡都是高官。
他也以荫仕太常寺少卿,故人称“王奉常”。
王时敏家富收藏,每遇名迹,即不惜重金搜求,他曾遍摩家藏的宋、元真迹。
王翚、吴历及其孙王原祁均经他传授画艺。
他与王鉴并称“二王”、加上王、王原祁被称为“四王”。
此为王时敏的山水图册之一,作品描绘的是山村景致,一派幽雅静穆的山野景象。
这幅作品在艺术手法上,其笔法取自黄公望,干笔皴擦,湿笔点染,得莽苍之气,功力深邃。
《山水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23厘米横3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仙山楼阁图》清王时敏纸本墨笔纵133.2厘米横63.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画描绘的是长松高岭,溪水村舍。
由画中题识可知此画是一幅贺寿之作。
画中以两株粗壮茂盛的参天巨松压轴,寓意常青不老。
画面的远景是连绵的山岭,水溪从山中流出,至低处汇成大河,在山水林木的环抱中隐约可见幽静的楼阁。
此画在笔墨表现上宗法黄公望,峰峦层叠,树丛浓郁,勾线空灵,苔点细密,皴笔干湿浓淡相映衬,皴擦点染兼用。
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1)展开全文【编者按】我1997年退休,次年到老年大学学习花鸟、山水,深感中国画,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于是萌生了厘清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以便于系统地了解、学习中国画传统的念头。
2013年,依据多年来老年大学的课堂笔记和从网络及多种图书中搜集的资料,整理编撰了《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五代四大家及其山水作品》、《北宋三大家暨郭熙山水作品赏析》、《南宋四家山水作品赏析》、《元四家黄、王、倪、吴山水作品欣赏》、《明代“浙派”山水作品欣赏》、《明代“吴派”山水作品欣赏》、《清四王、清初六家山水作品欣赏》、《清“四僧”山水作品欣赏》《清代龚贤积墨山水作品欣赏》共10篇。
从这里,基本上可以看到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大概面貌。
试图把这10篇看做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简要历史,与老年朋友共享。
诚然,由于学养所限,必定谬误多多,诚请大家教正。
中国山水画朔源暨隋唐山水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发展脉络系列(1)中国山水画,是伴随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和中国绘画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
距今七八千年之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绘画遗存,主要有古代岩画和陶画。
岩画是原始人刻画或涂抹在岩壁或山崖上的图形。
中国的岩画遗址有上千处,最主要的有内蒙古阴山、新疆阿尔泰、云南沧源、江苏连云港等岩画遗址。
彩陶上的纹绘是最古老的绘画创造。
以绚丽为特色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画,代表了陶画的最高成就。
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000-2000年),因1923年首次发现于甘肃临洮马家窑而得名,其彩陶上已见到有水波纹和漩涡的图案。
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久的对水的描绘。
阴山岩画彩陶水波纹样彩陶漩涡纹样我国黄帝(约公元前26世纪初)时期已有绘画;殷商(约公元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时期出现“宫墙文画”;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时期壁画更加繁盛;战国(公元前475—前221)时期,诸侯并立,壁画尤胜,还有漆画、帛画、青铜器纹饰等等,常表现现实生活中的宴饮、会射、狩猎、歌舞、采桑、战争等活动。
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展播(五)2016年8月31日,盛世丹青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式结束,展览组委会共计收到各地有效投稿作品1206幅,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9月1日,盛世丹青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征集作品评选工作于盛世丹青美术馆圆满结束。
全体专家评审组委会依据《盛世丹青首届全国百位书画名家邀请展评选办法》,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把关,精益求精,对投稿的1206幅书画作品进行了认真严谨的审议筛选,通过初评、复评,共评选出优秀入展书画作品157幅。
专家评审从表现主题、笔墨章法、传承创新、风格取向等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量,力求呈现当代书画艺术家优秀文艺创作新成果。
即日起,我们将在盛世丹青书画网微信公众平台按作品投稿先后次序分期展出,欢迎大家指导交流!绘画作品吴山石溪山清韵136*68 吴山石,1963年生于山东夏津。
先后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画院。
现为中国民革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画家、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德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徐豪雪山春晖138*35 徐豪,1963生,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农工党安徽省书画院副院长,农工党蚌埠市书画院院长,蚌埠市美协副主席。
曹福强山水137*69 山水137*69 曹福强,河北昌黎人。
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艺术学硕士。
曾先后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山水工作室、北京凤凰岭书院首届书画学精英班龙瑞山水工作室。
现为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画系主任,河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保定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朱三秋国画140*70 朱三秋,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2002年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0年进修于北京现代工笔画画院首届高研班,2012年进修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研修班。
丹青解读千江水—著名山水画家文/武文龙宋广山屈金来艺术简介:字云峰,1954年生于北京,自幼喜欢绘画,师从山水画家王稼駿、葛寿亭、董谦如等大家,擅长山水画,兼攻花鸟。
几十年来耕耘不辍,在创作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游历写生与探讨中,画风日渐成熟,技艺稳步提高。
早期作品《高山牧歌》被国家档案馆收藏,近年来巨幅绘画《云锁峰峦》、《青山喷玉》、《高峰出烟际》、《山峦叠翠》、《飞瀑如线天上来》等数十幅被国家机关和相关部门收藏,以及发表于国家级报刊杂志。
并多次参加国家、省市美展大赛,多次获大奖。
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政学院东方欣正书画院院长、中国书画家艺术中心理事、中国画报社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文化艺术协会书法研究员。
E n g in e e r in g工程笔墨渲染万重山屈金来作品赏析“时代变了,笔墨就不能不变”,经 历了诸多思潮碰撞的中国山水画,在新时代 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反映新的审美,表现新 的生活,如今,一大批有责任、有抱负的山 水画家走向历史前台。
国家一级美术师屈金 来就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
屈金来笔墨 雄阔,酣畅淋漓,画风以苍劲、雄浑、豪放 著称。
常作巨幅山水,笔力苍劲,气势博大,被媒体誉为当代中国画实力派画家。
他用传 统水墨工具在宣纸上创造,力图超越时空局 限,把大美的境象与崇高的精神融为一体。
巍巍高山,挺拔屹立在天地之间;浩浩长风,拂弄着云天之下的林谷幽泉,演绎着一曲曲 雄浑激荡的乐章。
走进屈金来的家,宽大的客厅里,一 幅巨大的山水画映入眼帘。
这是一幅以高 山、飞瀑、流泉为题材的写意绘画作品,整幅作品呈横向构图,左边悬崖粗犷峻险,其旁有飞瀑直泻而下;右侧画面起伏跌宕,或长峰疾扫,或散峰直坠,厚重有魄,赏 心悦目;下方有林木披霭,衬以浓淡变化 的散峰点缀,整幅画作浑然一体,壮丽恢弘,蔚为奇观,令人眼前一亮,顿生大饱眼福 之感。
仅此一幅作品,就已将人与自然山 水巧妙地结合成一体,将其独特的画风展 现得淋漓尽致。
中国山水画鉴赏——清代清代山水画可谓众彩纷呈,四王、四僧、新安画派、金陵画派、虞山画派、娄东画派、扬州画派、京江画派、海上画派等如八仙过海,各显其长。
在朝画家与在野画家或摹古,或革新,以不同的风格丰富了清代山水画坛。
四王的派系势力在道光、咸丰年间渐呈衰微之势,有成就的画家不多,只有汤贻汾与戴熙的山水有所突破,为时人所重,钱杜、胡远、吴庆云等人的山水,也称誉一时。
朱耷、石涛、髡残、弘仁为代表的四僧都是明朝遗民,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他们借画抒写身世沧桑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挚爱之情。
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汗性灵。
今与众画友陆续敬赏之。
重林复嶂图重林复嶂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91.3 X横51.8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昱,生卒年不详,王原祁堂弟。
擅画山水,师法王原祁和宋、元诸家。
所画山水疏而有致,淡而不薄。
此图山石以干笔皴擦,苔点密集。
云气以淡墨渲染,设色绚烂古雅,画面显得十分浑厚深沉。
南山积翠图南山积翠图清王昱纸本设色纵119 X横55.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图绘两岸山势逶迤,一溪曲折中流,远山云雾弥漫,溪边坡石树丛间,隐见村落山居,境界深远。
用干笔皴擦,淡墨渲染,多用密点,笔法松秀,设色浅绛。
竹林听泉图竹林听泉图清沈宗骞纸本设色纵90.6 X横35.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沈宗骞,生卒年不详,乌程(今浙江湖州)人。
擅画山水人物。
此图为沈宗骞精湛之作。
绘溪畔的竹林中,有一茅舍,屋内有人临窗侧首,似在听泉,静中有动,意境幽远。
画风受“四王” 影响,山石用披麻皴,密集苔点,笔墨秀润。
洞庭秋月图洞庭秋月图清王愫纸本设色纵65.4 X横3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愫,生卒年不详,江苏太仓人,侨居苏州,王原祁之侄。
工诗词,擅山水。
笔法简淡、秀润,与王昱、王玖、王宸合称“小四王”。
此图是作者典型作品之一,描绘洞庭湖东山秋色,笔法秀润,与王原祁山水画风一脉相承。
自题“仿方黄鹤山樵笔法”,实为借古人笔法为江南山水写真,只是画法过于纤巧,虽秀润却无高古之趣。
【国画】刘铜成山水作品欣赏(1)
刘铜成1956年2月生于上海,职业画家,精山水兼花卉人物,出版《刘铜成山水画集》现为上海美协会员、上海当代画院副院长。
刘铜成的山水画,便有这样一股出入今古,挥洒自如的气息。
要自成面貌,必先有所取法,否则便如木之无本,水之无源。
中国山水画肇始于唐,兴盛于宋元,宋、元又各以丘壑、笔墨冠于世,刘铜成所取乃是宋人丘壑,元人笔意,可谓取法乎上。
宋人丘壑在于雄厚,千岩万壑,水复山重;元人笔意在于松秀,松灵秀润,淡荡出尘——以松秀之笔造雄厚之势仿佛是相互矛盾,格格不入,因此前人虽有“以元人笔意运宋人丘壑”的愿望,终于有所不谐,未能两美兼得。
刘氏山水偏能于此中闯出一条路来,关键在于他抓住了“厚积而薄发”的肯綮。
看他的画作,无论是长轴巨幅还是盈尺小幅,都以淡墨落笔,淡勾淡染,淡皴淡擦,一过之后,再淡勾再淡染,再淡皴再
淡擦,如此层层叠加,重重积累,绝无心浮气躁之感,说这是“五日一石,十日五水”,量也不为过。
于是,在这层层淡墨中,渐渐氤氲出树、石、山、水、烟、云、雾、霭;深厚处积累十数层甚至数十层,浓重到无以复加,极尽浑厚华滋之致;清淡处略施几笔,淡泊到若有似无,实得云淡风清之致;而浓淡之间又有无数厚薄、轻重、枯湿不同的中间层次,起着起承转合、衬托对比的作用,拉开了色调之间的距离,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内容,使之深处不觉其僵滞,淡处不失于轻薄。
用笔则清晰而不刻板,或穿插,或平行,或交叠,来龙去脉,一目了然;墨色通透明润,无论薄施还是厚染,都能吃入纸张里去,环肥燕瘦,恰到好处;而笔与墨之间互为表里,浑然天成,用笔使墨色更为扎实灵动,精神抖擞,运墨又令笔触愈加整体统一,厚实有力。
冯衍成山水画作品欣赏2021-12-02 15:27·祝法磊书画之乡· 青州甘竹轩主办单位甘竹轩书画院展览地点青州市甘竹轩书画院展厅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日—12月4日冯衍成冯衍成,字“希文”,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生于一九五四年三月,一九八六年毕业于“中国书画教授大学”中国画启蒙老师刘鲁生(山东艺学院),后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尹干,中国工艺美术罗晓东,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妙石先生。
现已退休,专职画画。
冯衍成老师乐画山水,并别具一格。
今天,我们在他的山水中欣赏山外之景,体悟山外之情,聆听山外之音。
作品赏析冯衍成老师笔下的山水风神独运,别具特色。
笔墨淋漓古拙,如沐春风。
苍寂空远而不失尘间真色。
构图丰满而又空灵,色彩淡雅而不媚俗,墨色于浓淡干湿之间,颇具质感,气氛浓郁。
用传统的笔墨语言,潜心自然,感悟造化,体察意境,升华思想,所呈现给我们的是他胸中的山水,梦中的山水。
冯衍成老师的山水有独特风貌,通过笔墨间的虚实变化表现山水的旷远,并且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中,将一切俱化为只属于自己的心灵诗境。
画中神形兼备,山石的凛然与草木的气韵,以及画中人的神态,无一不栩栩如生、十分传神。
冯衍成老师的山水,山势雄奇,画境清奇,心境幽奇。
终究是与众不同的,以苍劲为骨。
画家经营在笔墨间,创作出了思想,创作出了意义。
END作品拍摄 | 高哈哈图片编辑 | 宋芳文字编辑 | 宋芳展览时间︱Exhibition Date2021.12.2-12.4展览地点︱Exhibition site青州市甘竹轩书画院展厅主办单位︱Produced By青州市甘竹轩书画院协办单位︱Undertake Unit中晨艺术书画城中晨美术馆美术家协会策展人︱The curator祝法磊青州市甘竹轩书画院:“青州市甘竹轩书画院”以《中国书画世界行》为立足点,致力于打造富有书画特色、涵盖全面的专业网络服务平台。
公司全体员工坚持以“客户至上,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著名画家戴成有作品赏析196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1973年调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负责创建美术专业并任教,长期主管美术教学工作。
作品题材涉猎广泛,山水、人物、花鸟兼擅,以大写意瑞雪山水独具特色而广被认知。
先后入选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展等众多国家级专业展,并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提名展、精品展,荣获各类奖项。
作品被《美术》、《中国美术》、《美术观察》、《国画家》、《江苏画刊》、《书画艺术》、《当代书画名家》、《当代美术》等各类专刊刊发并收录入各类画集。
多幅巨作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中心,中南海,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展藏。
其中《北国风光》展示于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长白山》展示于中央领导办公区。
201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戴成有》大红袍画集。
自1990年起先后多次赴美国、英国、丹麦等国讲学、举办个人画展。
被聘为印第安那大学美术系客座教授,南伊利诺伊大学美术与设计系访问教授。
香港《大公报》、英国BBC电台、欧洲《凤凰卫视(微博)》、英国无线电视台、《星岛日报》等国内外传媒多有报道。
戴成有大写意瑞雪山水研究孙喆孙筱乙今年77岁高龄的戴成有教授是东北师范大学美术专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立足本土开创的大写意瑞雪山水,对于当前中国画的创作有着深远意义。
雪景山水是中国画家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遗产。
雪景画自东晋时期出现到唐宋时期的兴盛,再到明清时期的继承发展;从早期倾向于写实的淡彩雪景画到注重表现意境的水墨雪景画,无论在绘画技法还是在画面的表现风格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
戴成有教授以时代精神文化为底蕴,以关东瑞雪为对象的大写意瑞雪山水是对传统雪景山水的继承发展,开创了以大写意成功表现瑞雪的先河。
大写意瑞雪山水是指以关东大地瑞雪为题材,以大写意笔墨技法为手段,以塑造关东瑞雪山水为特征,以彰显时代精神为内核的画作。
瑞雪与经过阳光长时间照射渗化冻结的冰雪不同,它洁白轻盈有随风弥漫之势,常使人产生亲切感。
欣赏画马名家刘长鑫国画作品77图笔工细腻富有动感刘长鑫原名:刘长新,男,汉族,1966年生于辽宁盖县(现盖州市人)。
自幼随父刘惠卿先生学习素描,水彩,国画,油画,雕塑,酷爱画马。
先后入室于当代著名画家原中国画研究院(现国家画院)院长刘勃舒先生,以及国家画院中国画院副院长,山河画会会长,著名画家李宝林先生,国家画院办公室主任,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李晓林女士,原辽宁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白国文先生。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美协会员,营口市美协理事,盖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诸多作品曾在《美术》,《美术大观》等专业性杂志上发表。
2003年国画作品《乡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海潮杯”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03年国画作品《温馨》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
2006年国画作品《稍憇》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
2006年国画作品《岁月》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在《美术》杂志上发表。
2006年国画作品《都市新韵》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城市山水画展,荣获优秀作品。
2007年国画作品《大地红》、《黑土秋韵》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同时《黑土秋韵》发表在《美术大观》杂志上。
2007年国画作品《追风逐日》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小幅工笔重彩作品展。
2007年国画作品《乡情系列之春曲》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07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并荣获优秀奖(最高奖)。
2008年国画作品《乡情之——春韵》《融融冬日情》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和谐家园全国工笔画作品展。
2008年国画作品《乡土系列之二》《忆江南》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大展。
2015年国画作品《古北口印象》入展“北京意象·生态密云”大型美术创作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6年国画作品《休闲平谷之东方福地有感》入选“北京意象.休闲平谷”大型美术作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7年国画作品《大美康西草原》入选“北京意象.美丽延庆”大型美术作品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刘有成山水画作品欣赏(组图)
刘有成山水画——白云叠峰
刘有成,安徽寿县人。
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巢湖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紫薇画院院长。
70年代,从事版画、水彩画创作,有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多种重要展览并多次获奖,在十余种报刊杂志刊登介绍。
1980年,开始潜心研究中国青绿山水画。
1982年,应邀著文《怎样创作水泥板画》以及水泥版画作品《欣欣向荣》在《中国建筑》杂志专稿刊登,引起反响。
1984年,所创作以黄山为题材的青绿山水画,开始受到行内注目,以及海外收藏家青睐。
1990年,艺术简历及中国画作品《黄山云瀑》等被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中青年名家》画集。
1992年,水彩画作品《依依水乡情》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水彩画、粉画作品展览”。
1994年,中国画作品《银峰碧波图》被收入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选》。
1996年,中国画作品《天都烟云》等四十余幅成功在上海拍卖。
1998年、2000年,由新加坡美术总会、镇凌苑联合举办的“刘有成江南山水画展”、“刘有成山水精品展”在新加坡河畔艺术中心举行,引起反响。
2001年,《旧岁将随扬花去》等六幅中国画作品在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安徽省艺海拍卖行联合举办的《首届安徽省中青年中国画名家精品专场拍卖会》上受到藏家的追捧,成功拍卖。
同年,中国画作品《奇峰耸云海》参加“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展”,并入选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名家扇面精品集》。
同年,中国画作品《万壑松风》入选日本“佐仓国际水墨画展”并获“优秀赏”。
2002年,中国画作品《红楼深掩岭头云》等多幅作品及著文《我画黄山》刊于《书与画》杂志。
中国画作品《山重水复现佳境》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水泥版画作品《崖壑奇观》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
中国画作品《烟云黄山图》入选中日友好书画交流展,分别在中国和日本展出。
在日本东京由日中书画交流展实行委员会、新民画廊联合举办刘有成彩墨画展。
《东京新闻》载文并刊登作品,引起反响。
2003年,艺术简历及作品入选日本国2003年《美术年鉴》。
中国画作品《家山真意趣》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中国画作品《黄山峰云》再台湾参加“当代名家书画交流展”,并收入作品集。
水泥版画作品《黄
岳叠嶂》参加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法文化年中国版画作品展”,在巴黎展出,并收入作品集。
2004年,中国画作品《古道春晖》收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创作研究中心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