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中国小朋友的画》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5.30 KB
- 文档页数:4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2. 通过对中国小朋友的画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欣赏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小朋友的画的基本特点2. 中国小朋友的画的创作技巧3. 中国小朋友的画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小朋友的画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技巧,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小朋友的画,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新课:介绍中国小朋友的画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3. 课堂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4. 作品欣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小朋友的画的基本特点2. 中国小朋友的画的创作技巧3. 中国小朋友的画的意义和价值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再画一幅中国小朋友的画,巩固所学的绘画技巧。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中国小朋友的画的观后感,加深对中国小朋友的画的理解。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2. 教学新课:介绍中国小朋友的画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技巧,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技巧。
这一步骤是教学的核心,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对中国小朋友的画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
3. 课堂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这一步骤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来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4. 作品欣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1课中国小朋友的画-赣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儿童画的特点和风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2.学会用简单线条描绘物体的形状,锻炼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3.学会用基本颜色涂画,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儿童画的特点和风格。
2.教学难点:学生用简单线条描绘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内容1.中国儿童画的特点和风格;2.赣美2011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教学内容;3.线条描绘;4.美术作品欣赏。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宣布本节课程内容;2.打开画册,让学生观察中国儿童画的代表性作品;3.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作品,感受作品的特点和风格。
2.分析儿童画的特点和风格1.给学生介绍中国儿童画的历史和发展;2.分析儿童画的特点和风格,如简单、朴实、生动、活泼、明快等;3.与学生交流对中国儿童画的感受和想象。
3.线条描绘1.老师用黑板上简答的物体,示范如何用简单线条描绘物体;2.带领学生跟随示范或者自己尝试,用简单线条描绘物体;3.培养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
4.色彩涂画1.教师提供基本颜色的分类和名称,带领学生选择需要的颜色;2.老师提供范例,让学生根据自己模仿进行涂画;3.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现能力。
5.美术作品欣赏1.让学生一起欣赏整个班级同学涂画的作品;2.老师鼓励学生发现同学涂画中的美好、特点和亮点;3.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到美和艺术的力量。
五、课堂作业完成本次课画册上的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教师示范下,积极动手进行涂画和描绘线条,锻炼了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色彩感知能力。
同时,在观赏同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美和艺术的力量,培养了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艺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想象力,更能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和提高。
一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一课中国小朋友的画赣美版前言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
画的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的社会生活。
从古代青铜器上出现的图案,到现在的各种形式的绘画作品,中国画有着深厚的艺术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
而在一年级的美术课上,我们将通过观察、模仿、创造等方式来学习中国画。
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知识•培养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利用不同的画材与工具来表现自己的艺术想法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画的基础要素2.观察、模仿、创造三、教学内容1.学习中国画的基础要素中国画的基础要素包括画面结构、色彩、线条和造型。
这些要素是中国画的基础,也是描绘画面的主要方式。
•画面结构:中国画的画面结构比较简洁,通常是中心对称或对角线结构。
画面中一般包括云、山、水、树、花、草等元素。
•色彩:中国画的色彩运用比较含蓄,注重色彩的变化、用彩稳定、退色技法,偏向于灰、绿、蓝等冷色调。
•线条:中国画的线条多以笔画为主要表现方式,因此线条的勾勒和运用非常关键。
主要包括“藏锋拓墨”、“点画墨”和“湿墨拼接”等技法。
•造型:绘画时注重色彩的造型和线条的感觉,倾向于形的抽象与表现。
2.观察、模仿、创造在学习中国画的基础要素之后,学生将会进行观察、模仿和创造的过程。
•观察:学生将会看到老师展示的中国画作品,了解其画面构成、色彩、线条和造型,发现其中的美感要素。
•模仿:学生将会模仿老师展示的中国画作品,根据老师的指导,使用水墨画材和画刷,练习勾勒、画线、点染、擦拭等技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技巧和特点。
•创造:在掌握基本技能后,学生将会自由创作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老师可以通过介绍中国画的基础知识,引发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激发其对美术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同时,老师还可以根据季节、节日、校园环境等情况,展示不同的中国画作品。
步骤二:讲解基础要素老师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中国画的基础要素。
一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江西版)一年级美术教案第1课:中国小朋友的画教学内容:欣赏作品中的不同内容,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目的:.通过指导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美术创造的愿望,提高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利用作品使学生初步接受美的陶冶。
.通过作品不同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意志和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讲解儿童画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感受其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特点。
教具:多媒体、儿童作品。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指导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美术创造的愿望,提高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利用作品使学生初步接受美的陶冶。
.通过作品不同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意志和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讲解儿童画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感受其生活情趣。
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特点。
教具:多媒体、儿童作品。
一、组织教学检查课本准备情况,稳定全班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导入课题,并板书。
我们小朋友热爱美术,勤学苦练,也能创作出很好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画,这些小朋友的画,还在全国甚至国际上的儿童画展览中获得过各种奖呢。
逐幅欣赏课本上小朋友的画。
《手风琴》、《骑上创意脚踏车》、《大公鸡》、《我和妈妈一起做运动》、《沙滩》、《吃草》、《风景》……a\教师示范讲解欣赏方法。
b\分组讨论。
小朋友们用笔记录了自己的美好生活,你喜欢这些作品中的哪一幅?说说为什么喜欢它?c\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学生讨论过程,教师辅导。
四课堂总结总结本次的学习情况。
第2课:我的小画箱一、教学目标认识并学会使用画箱中的美术工具。
巧妙构思折剪画册。
大胆地添画绘制画册。
在制作、观赏、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如下:探究质疑——合作解答——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作业展示。
1.《中国小朋友的画》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欣赏儿童美术作品, 启发学生美术创造的愿望, 提高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2.利用作品使学生初步接受美的陶冶。
3.通过作品不同内容的讲解,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意志和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讲解儿童画所表达的具体内容, 使学生感受其生活情趣。
难点: 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儿童作品等。
1、学生准备: 作画纸笔。
2、教学设计:3、导入课题, 并板书。
4、我们小朋友热爱美术, 勤学苦练, 也能创作出很好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画, 这些小朋友的画, 还在全国甚至国际上的儿童画展览中获得过各种奖呢。
(板书课题)5、欣赏课本上小朋友的画。
(1)展示课本作品《手风琴》、《骑上创意脚踏车》、《大公鸡》、《我和妈妈一起做运动》、《沙滩》、《吃草》、《风景》。
(2)教师示范讲解欣赏方法。
(3)分组讨论。
6、你喜欢这些作品中的哪一幅?说说为什么喜欢它?7、学生作画。
(1)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教师辅导。
8、(2)选出优秀作品展示, 点评。
9、课堂总结。
总结本次的学习情况。
2.《我的小画箱》教学目标:1. 巧妙构思折剪画册。
2. 大胆地添画绘制画册。
3. 在制作、观赏、游戏的过程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运用折、剪、添画等方法制作一本小画册, 注意每幅图中剪制合页处的巧妙衔接。
课前准备:学生: 白纸多张、剪刀、颜色笔、双面胶、书等。
教师: 示范画册、学生活动画册、剪刀多把、颜色笔多盒、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1.明确目标、欣赏导入。
(1)对比欣赏小画册, 并分析其制作的特殊性。
师问:被小白兔剪过后的小画册有什么变化呢?生:剪过后, 小画册中的人物头和身子可以进行变化。
(2)板书课题。
2.了解折法、探究质疑。
(1)提出问题: 你认为神奇小画册是怎样制作的呢?(2)请一个学生尝试折一折。
《中国小朋友的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 通过分析画作,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欣赏2. 绘画作品的分析与讨论3. 绘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绘画作品的特点和魅力,激发他们的思考。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绘制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四、教学准备:1. 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图片或实物2. 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3.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引起他们的兴趣。
2. 欣赏与分析:展示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并分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
3.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绘画作品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中。
4. 绘画技巧讲解: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制过程。
5. 实践与创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绘制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作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评估他们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2. 学生的绘画实践能力: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过程和作品,评估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通过学生的讨论和作品,评估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画展或美术馆,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艺术视野。
2. 邀请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或演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3. 开展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展示他们的绘画才华。
八、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绘画技能的提高等方面。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完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中国小朋友的画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2.学习向中国绘画大师致敬的意义,并通过生动有趣的互动、游戏与美术作品的制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积极心态;3.锻炼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想象力,通过自我表达作品,让学生在美丽的色彩和有趣的情境中感受美术创作的欢乐;4.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思考力,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美的观察和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美术一年级上册精华版》;2.教具:画纸、颜料、毛笔、素描工具、美术用品盒、挂图、商品摆设等;3.环境准备: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美丽宽敞的美术课堂,选取舒适雅致的座位,准备展示区和学生作品展区。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在学生进入教室后,通过热身活动来增进学生的互动性和认识性。
1.建筑乐园:老师设计不同高度、大小的牌子,让学生在课堂上一起搭建属于自己的乐园,如果能利用创意设计构建,便可得高分。
2.动物表演:给学生一次展示的机会,可以自己扮演小动物,给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自然观察或者动物描绘。
2. 观察学习(10分钟)不同于一般学习绘画的课程,本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中国小朋友画作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艺术。
老师设计如下环节:1.跳多维站 : 通过在课堂上设置一些人物、物品和事件以及北京的生活环境等,比如小朋友的家庭架构、尊敬长辈、爱护小动物、环境保护等来评估学生的态度;2.填白板的画纸上填充东方的素材,胡好玉、大白兔、鹤仙芝、苏东坡、李清照、宫崎骏等等。
3. 素描练习(15分钟)通过对所学知识的练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小朋友画作品的认识。
1.用小黑板或者白纸画出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可以尽可能多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学校的小队长,医生,其实心情是最好的,整个过程可以很放松。
2.在画纸上进行自由性的描绘,老师介绍中国小朋友画作品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教材中的图解进行示范。
一年级美术教案《小朋友的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绘画技巧的讲解和演示。
2. 学生自由绘画的时间和指导。
3. 学生之间的作品分享和评价。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准备一些绘画主题的参考资料,如图片、故事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让他们分享他们对绘画的理解和经验。
2. 讲解:讲解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形状、颜色等,并进行演示。
3. 实践:学生自由绘画,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
4. 分享: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欣赏。
五、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绘画技巧、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参与度、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画廊,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
2. 邀请一位画家或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让学生与他们互动交流。
3.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并互相学习。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2.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何体现?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鼓励?4.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八、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如:1. 绘画教材和参考书籍,提供更多的绘画技巧和灵感。
2. 互联网上的绘画作品和教程,让学生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绘画。
3. 视频教程,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绘画技巧和步骤。
4. 美术作品集,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不同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国小朋友的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指导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美术创造的愿望,提高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2.方法与过程:利用作品使学生初步接受美的陶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作品不同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意志和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学情分析:低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但是动手能力比较差。
重点难点:难点:讲解儿童画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感受其生活情趣。
重点: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一、启迪思维,激趣导入师: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2、今天老师带来了两幅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好不好?(出示作品:课件)【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学生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做好铺垫。
3、谁来说说,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这幅作品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你能做一个激动的动作吗?(老师表扬)师总:表演的真好!这些小朋友个个精神饱满生龙活虎,都在快乐的玩着,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精彩有趣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中国小朋友的画》教师板书课题。
二、欣赏感知,探索研究(一)学生读文师: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字(课件出示)。
师总:小朋友们读的真棒!他们的生活中有那些有趣的事呢?我们来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图片)【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和图片的展示,开拓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视觉形象。
师问:他们在干什么呢?看谁的反应最快。
师总:好,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一直伴随我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欣赏作品,探索内容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那些有趣的事呢?作品1:《手风琴》师问:A这是一幅油画棒作品,谁来说说画了一些什么?还有什么?B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呢?C还有不同的意见吗?还有要补充的吗?D表情动作是怎样的E谁能模仿一下小朋友拉手风琴的动作?生答,并及时的表扬。
中国小朋友的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第五册第四章《我的画》,详细内容为“中国小朋友的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中国儿童画的风格特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能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儿童画的基本特点,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元素进行创作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儿童画的基本特点,运用线条、色彩进行创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画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盘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中国小朋友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中国儿童画的基本特点,如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等,并结合教材进行示范。
3.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交流与评价,教师给予积极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个性。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小朋友的画基本特点: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绘画技巧:线条、色彩2. 创作步骤:a. 构思b. 构图c. 绘画d. 修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创作一幅中国儿童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等环节,使学生对中国儿童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绘画技能。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绘画创作中,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
同时,关注国内外优秀儿童画作品,提高审美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教学目标应具体、可操作,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
教案名称:一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中国小朋友的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小朋友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中国小朋友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 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3. 绘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中国小朋友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难点:理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绘画风格和特点,对绘画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画架等。
学具:学生自带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基本技巧和方法的教学(1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小朋友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构图的安排等。
Step 3:实践环节(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自主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帮助。
Step 4:作品展示和评价(5分钟)学生将作品展示在画架上,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
板书设计:中国小朋友的画基本技巧和方法线条的运用颜色的搭配构图的安排绘画风格和特点中国文化背景线条流畅色彩丰富构图独特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利用所学的技巧和方法,自主创作一幅中国小朋友的画,下节课进行展示和评价。
课后反思: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内容”部分。
在这个部分中,对“中国小朋友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绘画风格和特点”以及“绘画作品的欣赏和评价”的描述较为笼统,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中国小朋友绘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1. 线条的运用在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中,线条的运用非常关键。
线条可以直接表达出物体的轮廓、形态和空间关系。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新部编本-中国小朋友的画-赣美版教案标题:中国小朋友的画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中国小朋友的画作,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赣美版一年级上美术教材。
2. 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图片或PPT。
3. 绘画工具:颜色铅笔、彩色纸、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装饰品、画作等,询问他们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喜好。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们知道中国小朋友的画是什么样的吗?二、呈现(10分钟)1. 准备中国小朋友的画作图片或PPT,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作的内容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画作中有哪些常见的元素?它们用什么颜色画的?你们都能看到什么?这些画作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三、探究(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图片或PPT,比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等。
2. 引导学生比较中国传统绘画与中国小朋友的画作的不同之处,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实践(2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绘画工具和彩色纸,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喜欢的内容。
2. 引导学生运用中国小朋友的画作和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进行创作。
五、展示和评价(10分钟)1. 让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他们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六、反思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国小朋友的画作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鼓励他们在以后的绘画创作中多尝试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更多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信息,并与同学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美术馆,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中国小朋友的画作,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并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中国小朋友的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感受中国儿童画的特点和风格。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儿童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欣赏著名中国儿童画家的作品3. 分析中国儿童画的主题、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4. 学生实践创作中国儿童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儿童画的特点和风格,欣赏和分析优秀的中国儿童画作品。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儿童画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并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儿童画作品。
四、教学方法1.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中国儿童画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对中国儿童画的主题、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创作中国儿童画,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和整理中国儿童画作品,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带好自己的绘画工具,如彩笔、水粉、画纸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中国儿童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画作有什么特点?它们传递了什么信息?2. 欣赏与分析:组织学生欣赏著名中国儿童画家的作品,如张乐平、胡永刚等,引导学生从主题、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儿童画的特点和风格。
3. 知识讲解:介绍中国儿童画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相关艺术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儿童画。
4. 实践创作: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以中国儿童题为题材,创作一幅具有中国风格的儿童画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创作心得,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年级上美术教案-中国小朋友的画-赣美版教学背景和目标本篇教案是针对中国基础教育一年级上美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中国小朋友的画,采用的是赣美版教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1.了解中国小朋友的画是如何表达他们情感和体验的。
2.掌握一些基础绘画技巧。
3.培养自我表达能力,提高审美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学内容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小朋友的画,内容包括:1.中国小朋友的画风格和特点。
2.中国小朋友的画常用的画材和绘画工具。
3.中国小朋友的画常见的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画纸、彩笔、水彩笔、油画笔等绘画材料。
2.在教室里,放置画板和画架等绘画工具。
3.准备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小朋友的画。
导入1.准备一幅中国小朋友的画,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画中的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画中表现的情感和体验。
学习内容1.介绍中国小朋友的画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中国小朋友的画的色彩鲜明、形象古朴、表现生动灵活。
2.介绍中国小朋友的画常用的画材和绘画工具。
例如,中国小朋友的画经常使用彩笔、水彩笔等工具,平面作品使用的是画纸,而立体作品则常常使用纸板等。
3.介绍中国小朋友的画常见的表现主题。
例如,中国小朋友的画常常表现生活中的种种情感和体验,例如大自然、动物、家庭、友谊等等。
实践环节1.分发各种绘画工具给学生。
2.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例如,学生可以以自己喜欢的主题绘制一幅平面作品或者立体作品。
3.教师可以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给予指导、鼓励和建议。
总结1.收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教室里。
2.带领学生审视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经验。
3.总结学生在本节课中掌握的绘画技能和知识。
教学评估方法1.考察学生在绘画过程中表达情感和体验的能力。
2.考察学生对中国小朋友画的特点和风格的了解。
3.分析学生的作品,考察学生的绘画基础技能和创造力。
参考资料1.赣美版一年级美术教材。
2.中国小朋友的画鉴赏资料。
中国小朋友的画美术教案教案:中国小朋友的画美术教学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特点和艺术风格;2.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绘画中的基本构图和色彩运用;3.学生能够运用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创作。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素描纸、宣纸、水彩笔、毛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2.播放器和幻灯片,展示中国传统绘画的样本作品;3.手绘中国传统绘画种类和特点的海报。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中国传统绘画的海报,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悠久历史和特点。
播放几段与中国传统绘画相关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知识讲解(15分钟)a.介绍中国的绘画种类和流派,如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并展示相应作品的图片。
b.解释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特点,如线条的简约、重视留白、借景写意等。
c.为学生展示中国绘画的色彩运用特点,如注重墨色运用、水墨渲染等。
3.示范与实践(25分钟)a.教师示范山水画的画法,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的构图和绘画技巧。
b.让学生绘制一幅简单的山水画,注重线条和留白的运用,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c.完成山水画后,教师布置学生绘制一幅花鸟画或人物画,鼓励他们运用中国绘画的特点进行创作。
4.分享与欣赏(20分钟)a.学生轮流展示自己绘制的作品,分享创作经验和感受。
b.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互相欣赏和评价各自的作品,鼓励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5.总结与延伸(15分钟)a.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并回顾中国绘画的特点和艺术风格。
b.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元素运用到现代绘画中,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创作和实践。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课堂参与和思考问题的表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巧和特点。
《中国小朋友的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感受中国小朋友的绘画风格和特点。
2. 通过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中国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欣赏2. 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3. 创作自己的绘画作品三、教学方法:1. 欣赏法:通过欣赏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感受中国绘画的魅力。
2. 讲解法:讲解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图片或视频2. 绘画材料和工具(如毛笔、墨水、宣纸等)3. 相关参考资料和书籍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小朋友绘画作品的兴趣。
2. 欣赏环节:展示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自由欣赏,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 讲解环节:讲解中国绘画的基本技法和特点,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4. 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可以参考中国小朋友的作品,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5. 展示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绘画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绘画的热爱。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2. 邀请专业的画家或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绘画艺术。
3.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增加学生对中国绘画艺术的欣赏和实践经验。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八、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作品、课堂表现、参与度等方面进行。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和改进。
美术中国小朋友的画教案美术中国小朋友的画教案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中国小朋友的画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目的:1、认识领域:巩固色相、色彩、明度三要素等色彩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明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操作领域:通过明度渐变的练习,体会渐变的技术的要领,掌握制作的方法。
3、情感领域:体验明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学习重点:了解明度渐变的概念,感受渐变的艺术特点。
练习、掌握绘制方法。
草稿图的设计。
教学难点:1、草稿图的设计,色条、色块的布局,设想添色后的有序排列。
2、渐变的技法要点和添色时的均匀有致与灵活运用。
教具学具: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1、师:“同学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你能从图片中发现什么?”(多媒体来展示多种风格的'渐变形式。
人物个子高矮的渐变,人物体型胖瘦的渐变,罐子的粗细的渐变,纸盒的体积大小的渐变……把色块的明暗渐变夹在其中,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找出渐变的物体的特征。
)2、趣味发现渐变物体间的反义词现象和渐变顺序的双向性。
二、介绍知识明度是指色彩的明亮程度。
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
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
如同一颜色在强光照射下显得明亮,弱光照射下显得较灰暗模糊;同一颜色加黑或加白掺和以后也能产生各种不同的明暗层次。
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每一种纯色都有与其相应的明度。
黄色明度最高,蓝紫色明度最低,青、绿色为中间明度。
色彩的明度变化往往会影响到纯度,如红色加入黑色以后明度降低了,同时纯度也降低了;如果红色加白则明度提高了,纯度却降低了。
是亮的;是明度对比强烈的,还是对比柔和的,这种明暗关系的特征,将成为这个设计的色彩效果的基础。
高短调、全长调。
赣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1、中国小朋友的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欣赏儿童美术作品,启发学生美术创造的愿望,提高学习美术课的兴趣。
2.利用作品使学生初步接受美的陶冶。
3.通过作品不同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顽强意志和良好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讲解儿童画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使学生感受其生活情趣。
2、使学生认识和理解作品的创作过程和表现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课本准备情况,稳定全班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讲授新课
(I)导入课题:同学们一定在画册、书籍、杂志上看到过一些画家的作品,有的同学可能还跟家长一起参观过画家的作品展览。
画家能创作出各种各样那么好的美术作品,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喜爱美术,并不断地刻苦学习,才取得了很大成就。
我们小朋友热爱美术,勤学苦练,也能创作出很好的作品。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小朋友的画。
(板书课题)
(2)逐幅欣赏课本上小朋友的画。
1.《手风琴》(板书)
提问:图上画着什么?呢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总结答案
2.《骑上创意脚踏车》(板书)
提问:小画家把脚踏车设计成什么形状?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作者把脚踏车设计成万里马实在是很巧妙。
蓝色水彩的背景让空气显得特别清新,小鸟们在四周欢唱体现出作者快乐的心情。
3.《大公鸡》(板书)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这幅画,然后提问:这幅画是用什么画的? 让学生观察水墨画的用墨。
4.《我和妈妈一起做运动》(板书)
和妈妈在一起会有很多快乐的时光。
妈妈的造型特别夸张,没有手正常比例的约束,这更能表示妈妈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小朋友用的色彩丰富多彩,这是一个善于观察事物的小朋友。
5.《沙滩》(板书)
对于孩子来说,沙滩是个梦想的天堂。
画面构图大方、平稳,小作者把自己喜欢的一切都画了进来,画面布得满满的,因为孩子的画是随心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6.《吃草》(板书)
这是一幅水粉味很浓的画。
黑白色的奶牛和周边的彩色形成对比,使得主题突出。
小朋友开心的给奶牛喂草,显示出对动物的喜爱。
画面还渗透近大远小的透视法则,表示7随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画面空间感。
7.《风景》(板书)
这是一张不按“常理”出牌的画,构图没有主次之分,但是从画面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
8.《我的孔雀鱼》(板书)
这是一张难度很高的画,三个层面虽重叠在一起,但层次分明,让画面有了一种透亮的感觉。
9.《飞鸟》(板书)
画上的小鸟穿着好看的衣服,翅膀竖得高高的,身上的羽毛根根分明,鸟窝和蛋就像小树的笑脸,多么幸福的一“家”啊。
三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自己带来的画,教师指导。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次的学习情况。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